❶ (世界历史)日本为什么没有西进印度洋
1942年,对于各个战场来说,都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也是日本希望仅有的一年。如果日本想取胜,那么在这一年中日军就必须做点什么,大大改变历史的进程。当时摆到日本人面前的方案一共三个,即,一,东进,即历史上的中途岛战役;二,南下,即进攻南太洋诸岛。;三,西进,向印度洋方向进攻。只要推演一下,既可以明白,当年没有实施的西进方案到底有何希望有多大,以及又如何渺小。日本如果成功西进,那么影响力非常巨大的,至少会严重影略印度洋航线。那时的印度洋可是交通要道,盟军北非行动所需的物资,英国与印度的联系,苏联经伊朗的南线援助物资运输通道,中国的外援物资等,都必须经过印度洋。当然了,西进方案也是最难以执行的。整个西进方案至少要分成二步,第一个占领今天斯里兰卡,那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无论威慑英属印度,还是控制印度洋航线,那里是必争之地;第二是登陆东非,为实现切断印度洋航线,打通日德交通线的关键点~
❷ 为什么不在泰国挖运河 打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现在在计划中,就是把现在的克拉地峡打通。现在马六甲海峡海盗也挺猖獗的,严重威胁着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大国对这个波斯湾石油输入的安全,所以克拉地峡运河也提上了议程。同时啊,如果运河真的打通,可以为泰国带来大量的收入和提升自身的战略地位。
但是因为开挖运河成本太高,泰国国力有限,泰国本身也不愿意外国资本的干预,以免受制于人,所以到目前为止,克拉地峡运河还没有动工!
❸ 马六甲海峡南面不也是印度洋,为什么不能航行呢
马六甲海峡之外,印尼的巽他海峡、龙目海峡,靠近东帝汶的翁拜海峡都是沟通印度洋-太平洋的交通要道,传统认为马六甲海峡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只不过是进入印度洋通往我们南海最近的道路,可以省时省力。
海岸线的形成、与被侵蚀,存在多种形态,很多时候反而会形成曲折的海岸线,不利于出行。对于大部分船只来说,最安全最经济的路线是通过马六甲海峡,沿着安达曼群岛直达斯里兰卡,然后绕进红海,走苏伊士运河(也是中欧贸易非常重要的航道)。绕过马六甲海峡直达好望角的船很少。
马六甲好歹还是三国共管,而巽他海峡直接是一家所有,哪个风险大大家心知肚明。
❹ 太平洋与大西洋交界处的海水不会融和,这是为什么
太平洋、大西洋是地球两大洋,地理位置的差易;造成两洋水中盐份、矿物含量泥沙的不同,水的比重不一、因此产生落差。两洋汇合处颜色不一、一清,一浑浊即说明问题!巴拉巴拉运河沟通两洋的落差,造就南美洲地理之不同,产生上水与下水是人类创造人工水道的伟大奇迹!这与洋流,季风、地球自转、月球地球互吸之引力印的具体表现。此,此现象咱地球多处可见,自去体会也就自明。
很简单,因为被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割开了,再一个就是因为洋流的影响,所以不相容!虽然大西洋的水和太平洋的水都是海水,本质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但是这两大海洋的含盐量却是不同的。因为洋流。北部印度洋环流是顺时针方向的,而印度洋南部的洋流是逆时针环流。
❺ 中国历史上那么强大,为什么从来没有打通到印度洋的
中国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特点就是扩张的慢。
同时受到技术的制约。
在古代、除了中原地区、再往北或是南或是西、土地都不适合耕种。
所以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那些地方都是蛮荒之地。
根本没有兴趣去占。
实际上祖先们已经尽了全力把当时他们认为可以耕作的地方都占了。
少数民族最开始人可并不少啊。
之所以为什么都生活在边远地区、又是少数。
自己琢磨吧。
❻ 中国古代为何没有打开印度洋的出海口明朝将缅甸丢得干干净净吗
中国目前只濒临了一个大洋,那就是太平洋。如果中国的船只要到波斯湾进口石油,那就必须要绕道马六甲海峡,但是马六甲海峡受制于他国,使得我国的石油安全颇受威胁。这就引起我们思考了,中国的云南距离印度洋只有470公里,隔着一个缅甸。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将缅甸纳入版图,开拓印度洋呢?
一,汉朝的开拓
我们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在西南的开拓历程,才能知道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向印度洋靠近的。在古代,西南地区就是一片山高谷深、森林密布的瘴疠之地,无法穿越。先秦时期,人们不知道“西南夷”的存在,更不知道印度洋的存在。就算是武功赫赫的秦朝,也未能登上云贵高原。
西汉时期,来自于印度的诱惑终于让汉武帝有了开拓西南的野心。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巴克特里亚)见到了蜀地的物产,询问才知道,这些物产是从身毒(印度)转运而来。张骞将这事告诉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试图打通到印度的交通,派遣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人出使西南夷,寻找通往印度的道路。
当时的缅甸为蒲甘王朝。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使者出使蒲甘,要求其臣服。但是使者一去不回。1277年,缅甸又出兵攻打云南盈江、金齿。于是,元朝决定灭蒲甘王朝。当年,元朝驻扎在云南的大军就推进到了江头城,因为天气炎热而未能继续前进。1280年,忽必烈再次发动战争。到1283年,江头城、太公城均被攻破,缅甸北方12个部落投降。1285年,蒲甘国王正式投降,臣服元朝。
❼ 古时候丝绸之路为什么不向南通达印度
唐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中记载:“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 ,或曰贤豆 ,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史记.大宛列传》:“﹝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
身毒是古代对今印度国名的音译。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外交家和探险家张骞曾经到达身毒。张骞出使西域所开辟的陆上古丝绸之路,为身毒——古印度带来了经济、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其中重要的标志就是,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经过古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并在中国发扬光大。身毒所在的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商贸交往的重要陆上通道。从《史记》的记述中,了解到西汉时通过“蜀-身毒道”交易到印度的商品至少有邛竹杖和蜀布。
1994年,位于云南德宏段古道上的盈江县旧城的一个墓葬中出土了一批东汉文物。其中包括一把长1.3米的环首铁刀、一件铜洗、一件铜鍪和十多个陶罐。出土的铜洗和铜鍪、环首铁刀是当时滇东一带产品。文物部门初步推测墓主人应是沿西南丝绸之路至印度经商的商人。这批出土文物,证实了在东汉时期,内地的金属制品已经传入南亚的身毒国。
位于云南境内的德宏古道开通于战国,一直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身毒国重要陆上通道。通过这条古道,古代中印两国及包括缅甸等东南亚各国之间,经济文化往来络绎不绝。
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恒河流域所在贵霜帝国(公元1-3世纪)等更是重要节点之一。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来往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目前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隋唐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着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到了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将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拓展到了全球。
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重要节点国家,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将是古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
❽ 中国历史上那么强大,为什么从来没有打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
从地图上看,中国距离印度洋距离并不远,云南省瑞丽市弄岛镇距离印度洋最近的直线距离约为600公里。这还是现在的距离。无论从气候还是地理上来说,缅甸和云南都是非常相似的,很多人说中国是农耕文明,事实上缅甸也是种植水稻,也是农耕文明。跟云南没什么区别。况且,这个地区民族很多都是跨国的,也不存在什么民族矛盾。缅甸汉族移民后裔多达几百万。但是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把缅甸纳入管辖区呢?为什么没有打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呢?
元朝地图
云南地区从元朝开始才真正成为中央管辖区,以前都是民族地方控制政权,比如南诏国,大理国。元朝向来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但是元朝控制的云南地区,距离印度洋最近约为500公里。1277年,元朝和缅甸战争,忽必烈率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战争以元军胜利、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也仅仅如此,元朝统治者并没有把缅甸纳入统治区。
明朝云南地图
从明朝时期云南地图上看,明朝实际管辖区,距离印度洋只有约300公里。明朝平定云南后,采取各种措施乃至战争手段,西南边疆版图得到极大拓展。但还是没有到印度洋。近在咫尺,望洋兴叹了。
清朝云南地图
到了清朝的时候,距离又拉远了,跟现在的距离差不多。约600公里。
1762年冬清朝和缅甸贡榜王朝两国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史称清缅战争。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只得了面子,并未能获得一寸土地,且损失惨重。伤亡一万多人。在干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较多争议的一件。干隆帝晚年时曾说过,“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来了,为什么中国没有打到印度洋出海口。原因就是打不过人家。很多人又会问了,中国古代兵力那么多,几十万人参与的战争也不计其数,北方少数民族那么强悍都能拿下,为何连区区的边陲小国都打不过呢?原因还是在于对海洋意识淡薄,中国古代屡次禁海。海洋对中国统治者来说,可有可无,倒是中原土地不能丢。因此大量精兵都在西方和北方征战,抵御外族入侵。南方本来就是烟瘴之地,朝廷也不够重视。如此,我们就少了一个印度洋的出海口,可惜,可叹。如果印度洋能出海,谁还能封锁?
❾ 未来中国会将缅甸收回打通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吗
这个很容易被视为侵略,而在国际社会中,会受到很大的道义责难。
缅甸对于中国的确重要,如果可以有一个印度洋的出海口,马六甲将不是困局。不过,试图融合缅甸很困难,有人说可以用土地置换,换一个出海口,可能性也比较小。涉及领土问题,各国的政府都会十分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