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南亚某个国家音乐
1英国
对于中国乐迷们来说,所谓“英式”(Brit-pop)是一个纪念性的符号。它充斥着太多人的青葱岁月,同时现在仍然回荡在新一代年轻人的音乐梦想中。年轻的孩子们正在狂热地痴迷弗兰兹·费丁南德(Franz Ferdinand)或者基恩(Keane)这些崭新的“英式”摇滚乐队,而青春已过的人们还在不断从“英式”黄金十年中的作品获取感动。如果你是个朋克乐迷,你应该会把性手枪(Sex Pistols)或者冲撞(The Clash)乐队当成永远的偶像;即使这些你都不知道,那你肯定熟悉披头士(Beatles)!英伦,这个清冽骄傲的字眼让多少乐迷心中热血沸腾!
细说Brit-pop,有人形容它“颓废而不绝望,感伤而不煽情,躁动而不狂热,是一种阳光灿烂的放纵,一场充溢着生命力的哭泣。” Brit-pop直接承继了后朋克的忧郁和新浪潮到新浪漫的华美,很多乐迷更熟悉的也许是其中无与伦比的英式吉他的清冽。从后朋克到新浪潮到Brit-pop,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的“曼彻斯特之声”作为承前启后的音乐潮流,在英式摇滚乐历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
那是一个连Brit-pop这个标签都还没被发明出来的年代,英国流行音乐进入低潮,曾创造新浪潮音乐的曼彻斯特在这期间也变得萧条。正当英国音乐将在沉闷中进入90年代的时候,一支叫做石玫瑰(The Stone Roses)的乐队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了。他们除了让香菇头发型,渔夫帽加连帽衫成为新的时尚,更带来一股新的音乐之风——融合了吉他摇滚和独立舞曲发展而成的迷幻摇滚舞曲。乐评人惊呼“上帝在第八天创造了石玫瑰乐队才收手”。
石玫瑰给英国音乐带来了革命——像孩子用水彩笔涂鸦般的音乐和唱片封套,嗡嗡作响的迷幻吉他舞曲,经典流行音乐创作概念的复苏……这株妖冶的“石玫瑰”在前Brit-pop年代盛开的如此灿烂!
石玫瑰乐队1985年发行的最早的两支单曲So Young和Tell Me中,主唱伊安·布朗就以不可思议的温柔声音让人心醉。随着鼓手Reni和吉他手John Squire不久之后的加盟,人们已清晰的看到石玫瑰已经含苞待放。终于,在也许再过50年还会被人传唱的Made of Stone被Silvertone唱片公司在1989年4月作为单曲发表后,石玫瑰的第一张同名专辑《The Stone Roses》横空出世。这张充满傲慢、怜悯和无法言表的高贵气质的唱片绝对震慑了时代,慢慢变成一代人的精神图腾。毫不夸张地说,石玫瑰开始影响整个音乐世界,而这一切是这群街头小子们开始根本无法预料的。在不久前英国权威音乐杂志《NME》的一次评选中,《The Stone Roses》被评为百佳唱片之首。让我们来了解一下《NME》百佳之首的概念吧——被它压在身下的Beatles,Beach Boys和Radiohead等等,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可以说石玫瑰乐队改变了90年代的英国音乐世界——因为他们“启发”了绿洲(Oasis),收音机头(Radiohead),污点(Blur),山羊皮(Suede)这些在整个90年代呼风唤雨的英式乐队;但可能他们最伟大的成就是挽救了英国的摇滚乐。回到1989年,摇滚乐在英国某种程度上沦为被耻笑的对象,独立乐队顽固冷峻,主流音乐被极端保守的野心家们所污染。石玫瑰的处女专辑正是射向野兽心脏的一支飞箭,他们鹤立鸡群,与时俱进,从怀旧的噪音制造者演变成为时代的化身。他们汲取着60年代Jimi Hendrix、The Byrds的迷幻精神和旋律,他们以Sex Pistols对道德的傲慢攻击着制度,还拥抱着Acid House变化着的可能性。他们是一帮酷小伙儿,创作着倔强并可以随之起舞的优美歌曲,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风格,他们的骨子里闪烁着深刻、丰盈的英式吉他音乐灵魂。
像所有的经典一样,遗憾总是与它紧紧跟随。由于各种原因石玫瑰过早的在90年代凋零了。但幸运的是它没有消逝,伊安那漫不经心的和孤傲的声音还在继续唱着,他带着石玫瑰的灵魂继续创作、前进。如今他已经拥有4张打着伊安·布朗印记而不是石玫瑰名号的专辑,他的音乐中保留着石玫瑰的清纯雅致,却还多了些电子音乐的迷离气息。他用音乐告诉我们,他虽然已经不是石玫瑰,但是他——伊安·布朗,依旧带着一颗年轻、桀骜的心,带着他的油漆筒,在属于他的音乐世界肆意的挥洒、涂抹!
2法国
法国浪漫主义音乐
在法国,浪漫主义的繁荣更多体现在多位作曲家身上,其中比才(1838-1875)是最着名的一位,他的歌剧《卡门》尽管因表现了普通人的爱恨与欲望,内容极为接近现实,在当时惹来极大的争议,然而随后却大受欢迎,常演不衰。剧中的《爱情是一只不羁的小鸟》(哈巴涅拉)和《花之歌》以及《斗牛士之歌》,几乎成为了比才的招牌唱段。而他的另一部歌剧《采珠人》和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则以抒情性见长。
在同时代作曲家中,德里布(1836-1891)的两部芭蕾《希尔维娅》和《葛培丽娅》,继承了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芭蕾传统;拉洛(1832-1892)为小提琴与乐队的《西班牙交响曲》,有着激情奔放的异国情调;圣桑(1835-1921)的音乐以晶莹剔透的美感而着称,交响诗《死之舞》、《管风琴交响曲》和歌剧《参孙与达丽拉》最能代表其个性。
稍后出现的马斯奈(1842-1912),创作了歌剧名篇《维特》,人们所熟悉的《冥想曲》出自歌剧《黛依斯》。现已公认为法国最杰出作曲家之一的弗莱(1845-1924),其音乐细腻而富于感染力,作有《安魂曲》和包括十三首《船歌》在内的大量钢琴作品和室内乐。丹第(1851-1931)和杜卡(1865-1935),分别以《法国山歌交响曲》和《魔法师弟子》,为法国晚期浪漫主义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中法文化年,在北京,开展了许多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为了把最能体现法国音乐创作现状的音乐盛事介绍给中国的乐迷,法方将雷恩音乐节,<<跨越音乐-2005法国现代音乐会>>的舞台搬到了北京朝阳公园.雷恩音乐节,是当今法国乃至欧洲音乐潮流的前沿一极,是法国的狂欢节.这次,他们第一次正式走出国门,向中国观众呈献了一台法国最有代表性,最前卫,最先锋,最好听的现代音乐会.(看这个的话应该很有帮助)
⑵ 梭罗河是一首哪国的民歌
梭罗河是印度尼西亚的民歌。这首歌的正确歌名为《美丽的梭罗河》这首歌是1940年由印度尼西亚业余作曲家格桑马尔托哈尔托诺所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风的音乐作品,除了风行于印度尼西亚本国以外,二战后在世界各地均有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歌曲之一。
梭罗河民歌由来
梭罗河原是印尼克桑曲民歌,叫《梭罗河之恋》,原唱为香港艺人潘迪华,之后的版本为何少平和林维合唱。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样同属50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最初是在华侨中被传唱开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尼国内政变,大批华人被驱逐。后者坐船,一路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带着他们的希望、财产。当然,还有这首《美丽的梭罗河》。
拓展一下
美丽的梭罗河中文歌词如下:
美丽的梭罗河,我为你歌唱!你的光荣历史,我永远记在心上。
旱季来临,你轻轻流淌,雨季时波涛滚滚,你流向远方。
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
你的历史就是一只船,商人们乘船远航在美丽的河面上。
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
美丽的梭罗河,我为你歌唱!你的光荣历史,我永远记在心上。
⑶ 印度尼西亚民歌有哪些
印度尼西亚民歌有:《宝贝》、《星星索》、《梭罗河》、《莎里楠蒂》、《椰岛之歌》、《故乡》、《恰利利、恰利》、《哎哟妈妈》、《船歌》、《划船曲》等,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耳熟能详的民歌。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由大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 在亚奥两大陆及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岛上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因此他们的民歌也极为丰富。
众多的民族致使印尼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彩, 印度民歌的风格极为多样,题材以表现爱情,热带风光为多。旋律缓慢、悠扬、富于抒情性。 些印尼歌曲的确是以优美的旋律、徐缓的节奏和独特的风味,将人们带进了梦幻般美丽的南洋风光中。
⑷ 印度尼西亚的音乐特点
我外公外婆就是印度尼西亚的,那里的服装很有特色,音乐带有很明显的异域风情。因为印度尼西亚的人们都很喜欢跳舞,所以那里的音乐都是很富有人物性格特色的。
⑸ 木瓜恰恰恰,是哪个省份哪个民族的。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歌曲欢快、热情,旋律简洁,多以同音进行与模进为主,节奏规整,以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 — 0︱节奏贯穿全曲,极具舞曲风格。歌词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摊边,叫卖、选购、品尝,夸赞水果的热闹场面。特别是“恰恰恰”的加入,更体现了恰恰舞的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
通过学唱这首印尼的叫卖歌,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叫卖歌的艺术形式。
⑹ 印度尼西亚经典民歌【星星索】赏析
呜喂,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船儿呀随着微风荡漾,
送我到日夜思念的地方,呜。
呜喂,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姑娘啊我要和你见面,
向你诉说心里的思念。
当我还没来到你的面前,
你千万要把我要记在心间,
要等待着我呀,
要耐心等着我呀,
姑娘,我心像东方初升的红太阳。
呜喂,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见面,
永远也不再和你分离。
呜喂,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见面,
向你诉说心里的思念。
当我还没来到你的面前,
你千万要把我记在心间。
要等待着我呀,
要耐心等着我呀,
姑娘,我心象东方初升的红太阳。
呜喂,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见面,
永远也不要和你分离。咿!
《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苏门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歌。巴达克的主要分布有苏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山区,大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他们主要从事农渔业,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舟歌唱。
这首印尼民歌是无伴奏合唱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船桨起落节奏而发出声音。曲调缓慢、悠扬,略带哀伤。每句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其旋律委婉、抒情、感情深厚、真挚,表达了一个出海打鱼的年青人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
《星星索》这首美丽的民歌,是由旋律的抒情、伴唱的精彩、音乐的简洁集中和意境的诗情画意所构成的。如今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无伴奏合唱团演唱的保留曲目。位于“千岛之国”苏门答腊岛中部的托巴湖,湖水清澈,风光明媚,生活在它周围的巴达克人常在湖上行舟荡漾。“星星索”是他们摇船时随着船浆起落发出的类似划船号子的呼声。以《星星索》为名的这去优美的歌曲就是当地人的水上行船进唱的一首歌唱爱情的船歌。
《星星索》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人,有规律的节奏托着悠扬的旋律,仿佛看到小伙们划着船桨,一起一落拍打着节奏,一边哼唱着“星星索,星星索......”。悠扬深情的歌声倾述着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湖面上波光粼粼,飞浆荡起了浪花,歌声洒向水际天穹,一幅多么迷人的画面。
民歌《星星索》是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文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星星索》这首歌曲以她独有的风韵和魅力,风靡世界。是欧美及东南亚等诸多国家文艺团体中无伴奏合唱的保留曲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传入我国,便四处传唱经久不衰。
⑺ 印尼民歌的特点
1、印尼民歌有其鲜明的特点--多元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印尼与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在政治经济、音乐文化等诸多方面有较为密切的交流。同时在成为荷兰殖民地后,又融人荷兰的音乐文化。
2、印尼自身的多民族、多岛屿的特殊构成,种种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使得印尼音乐文化演变成今天这种多样化的局面。提起印尼音乐,人们会很快想到(梭罗河)、《哎哟,妈妈》、《照镜子》、《星星索》等充满热带民族风情、优美动听的歌曲。
3、最具代表性的、最体现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特征的、在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的音乐种类是甘美兰音乐,它是由中爪哇岛发起来并流行于全爪哇岛和巴厘岛的一种音乐。主要是指以打击乐为主的合奏音乐,同时又泛指一切合奏音乐和演奏这些音乐的乐队。甘美兰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的佛教庙宇的浮雕上,就刻上了甘美兰乐队所使用的一些乐器。
⑻ 印度尼西亚音乐
印尼的民族音乐珍品-甘美兰音乐
一谈到印尼音乐,人们就往往会想到《宝贝》、《星星索》、《梭罗河》、《莎里楠蒂》等歌曲。这些印尼歌曲的确是以优美的旋律、徐缓的节奏和独特的风味,将人们带进了梦幻般美丽的南洋风光中。
但是印尼音乐中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却是甘美兰。甘美兰是印尼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乐队,它所演奏的音乐也称为甘美兰。甘美兰乐队及其音乐大约在15世纪时形成,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它深深植根于印尼的泥土中,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据本世纪廿年代统计,当时仅在爪哇岛上就有二万个甘美兰乐队。
甘美兰乐队的乐器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演奏旋律的敲击乐器:“波南”、“沙隆”、“根德尔”、“干邦”和掌握节奏的敲击乐器:“根当”、“刚”和“克农”。以及其他管弦乐器:“苏铃”、“拉巴布”、“格渣比”等。
甘美兰音乐大都采用有半音和无半音的两种五声音阶,但它的律制(即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与12平均律不同,有点接近五平均律,初听时不很习惯。演奏甘美兰时还要遵循一种称为帕台特的调式,它与印度的拉格相类似,表现不同的情绪要采用不同的帕台特。甘美兰乐队中还有少量的歌唱家。
甘美兰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它既不是齐奏,也非欧洲式的和声,对位。它的音乐织体复杂交错,演奏时还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即在核心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兴演奏。甘美兰音乐的核心旋律约有4000首,现在常用的有1000首。
甘美兰音乐十分丰富,它是印尼的艺术瑰宝。音色十分多样:清脆的竹板和响亮的金属板,嘹亮的高音和深沉的低音,低沉的鼓声和柔和的笛声,威严的锣声与纤细的女声齐唱……这些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们能在音响的调色板上描绘出多种多样的色调和变化。此外甘美兰乐队演奏时力度变化也很大,有人认为就音量变化的幅度而言,甘美兰乐队并不亚于现代管弦乐队。有时,音乐就像暴风骤雨突然袭来,震憾了大地,但往往又在转瞬之间变为轻轻抚击,纤细温柔,十分宁静。
印尼的甘美兰音乐遍布全国各地,它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常为舞蹈、戏剧、皮影戏伴奏,并在幕间休息时单独演奏,过去还常在各种宗教仪式,迎送贵宾及举行火葬时演奏。各地的甘美兰也有不同的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信奉印度教的巴厘岛甘美兰音乐充满生活气息,活泼,欢快。而爪哇岛的甘美兰音乐由于宫廷的影响,显得典雅,文静。
1989年在法国世界博览会上,印尼的甘美兰音乐使人耳目一新,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对此印象很深,他从中汲取灵感,进行了新的创作。
荷兰的民族音乐学家孔斯特和当代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胡德都对甘美兰进行了彻底、深刻的研究,写出了专着。现在甘美兰音乐已成为世界民族音乐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美国的胡德还将甘美兰音乐引入美国大学音乐系的课堂,让学生们亲自参予演奏另一种文化的音乐,进一步从感性上理解、把握这种风格。据说现在美国各大学中有120套甘美兰音乐队。其他国家如加拿大、英国、荷兰、瑞典、德国、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马来西亚、也都有甘美兰乐队,在亚洲地区日本的甘美兰乐队最多,约有18套。总之,当代世界各国最熟悉的东方音乐就是印尼的甘美兰,这是毫无疑问的。
推荐五首印尼民歌----莎里楠蒂,宝贝,星星索,梭罗河,衷心赞美.
五首歌下载地址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D3%A1%C4%E1%C3%F1%B8%E8+&lm=-1
⑼ 世界各地的民歌特点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他不但可以经受时代和历史的筛选而长存,更能够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疆域而远播。茫茫世界,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人民的心,却是相呼应的。各民族、国家、地区的优秀民歌,都蕴含着人民的愿望和心声。外国民歌也是如此。对于民歌的概念,在某些国家同我国一样,主要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歌曲,但在另一些国家,将个人创作的民间格调的歌曲和个人创作但已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也称为民歌。
世界各民族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由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民歌又具有各不相同的风格、体裁和形式。世界各族人民的民歌都是在不同时代产生的,所以有古老的农民歌曲,也有近代的市民歌曲和现代民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具有亚洲东方色彩的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国家的民歌及其特色。
1、 朝鲜民歌
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国,长期以来,朝鲜人民在他们美丽的国土上,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歌。朝鲜人民喜欢跳舞(长鼓舞是他们非常普及的舞蹈),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节奏多属于三拍子体系,3/8、3/4、6/8等等。当然这三拍子节奏与朝鲜的语言也有关系,朝鲜语言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型。朝鲜民歌的曲调装饰音很多,这也是朝鲜歌曲独特的唱法。它常以滑音、喉音、假音、大小颤音来装饰曲调,使曲调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形成特殊的民族风格。
2、 日本民歌
日本也有许多民歌,日本民谣大多清淡,单纯,发声自然,内容有的抒发爱情,有的描绘风景,有的反映劳动生活,有的反映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由于日本处于大海之中,许多人世世代代以渔业为主,因此渔歌和描写海的民歌比较多,生活和劳动的环境使得日本民歌具有豪放的一面,但也因大海环境的风云变幻常常表现出多愁善感细腻的一面。
3、 印度尼西亚民歌
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因此他们的民歌也极为丰富。但不论是何种题材的民歌,内容常常和“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明朗,抒情,飘逸,充满乐观的'情绪。
4、 罗马尼亚民歌
罗马尼亚民歌多种多样,有叙事歌曲,有爱情歌曲,有舞蹈歌曲,也有各种风俗歌曲。抒情性的和舞蹈性的民歌,常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即多段歌词唱着同一个曲调。叙事性的民歌则按照古代歌曲的形式,即多段歌词唱着不同的曲调。
5、 俄罗斯民歌
俄罗斯民歌在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辽阔的国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爽、乐观,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尊严感,俄罗斯民歌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歌曲有反映在沙皇残酷统治下人们奋起斗争的革命歌曲;有描绘人民乐观、诙谐性格的游戏歌曲;有表现人民苦难的,音调悠长缓慢带有忧伤情感的抒情歌曲。悠长缓慢的歌曲气息宽广,旋律连绵不断地展开,歌调中的一个音节往往唱一连串的音;而活泼快速的歌曲,则结构整齐清晰,节拍单纯,旋律常常反复多次。
6、 南斯拉夫民歌
南斯拉夫的民歌有着鲜明的特色,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塞尔维亚民歌优美流畅,节奏富于弹性;东南部的民歌具有一些阿拉伯和西西里民歌的特点;而科罗地区民歌除了传统的仪式歌曲外,歌词和曲调都是即兴演唱的。
7、 意大利民歌
意大利民歌以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着称于世。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意大利语言明亮、圆润,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意大利民歌得到发展的极有利因素。那里的人民热情豪放,善于歌唱。威尼斯的船歌,那坡里的情歌、小夜曲和饮酒歌都十分着名。民歌演唱者常用六弦琴伴奏。旋律一般都比较朴素,没有很多的装饰音,三拍子占多数。“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指具有歌唱般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中的节奏模仿均匀的船身摆动和摇桨的动作。
8、 美国民歌
美国民歌成分十分复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亿多人口中,汇集了世界各地域的多种族的民族。在这个民族大熔炉中,其主体部分来自欧洲。所以美国民歌的民族风格就直接受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等民歌的影响,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一直居住着印第安人,所谓的美国本土音乐,指的是印第安音乐。印第安音乐常常是单声部的,节奏比曲调更重要,演唱技巧模仿自然声,乐器中各种类型的鼓占主导地位,也用笛、哨等吹奏乐器。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是因宗教迫害而离开欧洲的清教徒,因此在美国宗教歌曲一直活跃在民俗生活中。宗教民歌有圣诞歌、民间颂歌和黑人的灵歌。
9、 英国民歌
英国的民歌通常具有鲜明的节奏和波状的旋律。英格兰和爱尔兰民歌的节拍是很自由的,五拍子、七拍子常和二拍子、四拍子交织在一起。而苏格兰民歌常用一种强拍上短音符后面跟一个长音符的特殊节奏,称为“苏格兰切分音”。英国民歌常常以爱尔兰民歌和苏格兰民歌为其代表,爱尔兰民歌抒情、典雅,苏格兰民歌以叙事性见长,旋律优美而富于变化。
10、拉丁美洲民歌
拉丁美洲各国民歌的风格,是在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是西班牙或葡萄牙民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印第安民歌的影响。拉丁美洲的民歌大多节奏鲜明,常常具有探戈、伦巴等舞曲的特点。
11、波兰民歌
波兰民歌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艺术灵感的民族,那里有着很多动人优美的活泼诙谐的民歌。波兰民歌的节奏灵活而多变化,常常带有波兰舞蹈节奏的特点。
12、德国民歌
德国民歌纯朴、严谨,结构齐整,往往以叙事歌曲为主,大多是许多段歌词反复演唱着一个短小的曲调。德国民歌的曲调和形式结构总是非常地简洁而富于概括性,节奏也比较单纯,主要的调式是大音阶,音域一般比较小。德国人民坚定稳重的性格,鲜明地反映在他们的民歌中,没有花巧的装饰,也没有变幻不定的表情,始终表现着充满信心的绅士风度。
13、土耳其民歌
土耳其民歌热情奔放,根据地域的不同,也有许多高原、山野、草原上的民歌。
⑽ 各国的着名民歌有哪些
1、印度尼西亚着名的民歌有《梭罗河》、《椰岛之歌》、《莎丽楠蒂》等就是克龙宗歌曲。
2、俄罗斯着名的民歌有《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
3、意大利着名的民歌有《桑塔•露琪亚》、《重归苏莲托》、《我的太阳》、《啊!朋友》
4、南斯拉夫着名的民歌有《深深的海洋》;
5、美国着名的民歌有《老人河》、《念故乡》、《美丽的梦神》、《金发的珍妮》、《噢,苏姗娜》等。
6、加拿大着名的民歌有《红河谷》
7、埃及着名的民歌有《尼罗河畔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