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河和恒河流经国家,注入海洋,主要在哪个国家流过
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注入印度洋
恒河主要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部中国境内的狮泉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克什米尔后,转向西南贯穿巴基斯坦全境,在卡拉奇附近注入阿拉伯海(见印度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左侧支流的上游部分大部分在印度境内,少部分在中国境内,右侧的一些支流源于阿富汗。印度河总流域面积为103.4万km2,干流长约2900km,平均年径流2070亿m3,年输沙量约为5.4亿~6.3亿t,平均含沙量3kg/m3。
恒河恒河(梵文: Ganga)位于印度北部,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恒河源头巴吉拉蒂河(the Bhagirathi R.)和阿拉克南达河(tAlaknanda)发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Gangotri)等冰川,它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Yamuna),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为多条支流注入孟加拉湾。
⑵ 恒河流向是朝那边的
恒河流向是朝东南的。
恒河发源于中印边界印度一侧喜马拉雅山脉南部,印度恒河水最终流向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入海河段称为梅克纳河。恒河中文又译为殑伽河、强伽河、冈底斯河,为南亚大河,有两个主干,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
恒河的特点
恒河被印度人称为圣河,信仰印度教的教徒需要在恒河里沐浴,洗去自身的罪恶与病痛,每年都要来到恒河朝拜,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其他宗教的人。
不仅仅如此,许多印度教的教徒,会把逝者火化后的遗骸倒入恒河中,在他们看来,这样做能够让逝者的灵魂升天,同时让逝者一生的罪恶能够在圣河中洗去。有的人甚至把婴儿和动物的遗骸丢到恒河中,当然也包括着许多的生活垃圾,废弃物等等。
⑶ 恒河注入哪个海
恒河注入孟加拉湾(北印度洋)
⑷ 印度恒河水流向哪里
印度恒河水流向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克纳河。印度恒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不仅是今天印度教的圣河,也是昔日佛教兴起的地方,至今还有大量佛教圣地遗存。
恒河的两个较大源头是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m急降至300m,急流汹涌。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才被称为恒河。恒河流域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河系。水的补给在一定程度上依靠7月西南季风带来的雨,以及4~6月热季中喜马拉雅山脉融雪汇成的流水。恒河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着名的恒河文明。
恒河流域人民在种族上属于混合来源。在流域的西部和中部,他们原为雅利安人的后裔。后来,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从西面到来,与他们混合起来。
⑸ 恒河注入哪个大洋.................
印度洋。
印度洋(英语:Indian Ocean,阿拉伯语:المحيطالهندي,法语:Océan Indien),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根据NOAA数据,印度洋的面积为7056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9.5%;体积为264000万立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体积的19.8%。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仅次于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39.9米,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72.4米。最深为9074米。
大洋中脊呈“入”字形,将印度洋分成三个海域。
第一、东部海域区被东印度洋海岭分割,两侧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与深海沟相接,东南部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海底地貌复杂。
第二、西部海域区海底地貌最复杂,它被海岭和岛屿分割,分为索马里海盆、莫桑比克海盆和马达加斯加海盆。
第三、南部海域区海底地貌比较简单,分为三个海盆:克罗泽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一东印度洋海盆。印度洋大陆架平均宽度比大西洋狭窄,大陆坡的坡度也较小,大陆边缘地貌的突出特点是大陆隆或海台较多且分布较广。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洋
⑹ 恒河最后流入哪里
恒河自西向东流入恒河平原,最终在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
⑺ 印度的母亲河恒河注入什么
印度母亲河恒河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
恒河,中文又译为殑伽河、强伽河、冈底斯河,有两个主干,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经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后,进入孟加拉国,改称帕德玛河,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克纳河。
⑻ 尼泊尔恒河水最终流向哪里
最终流向孟加拉湾(印度洋)。
有两个主干,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经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后,进入孟加拉国,改称帕德玛河,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克纳河。
恒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不仅是今天印度教的圣河,也是昔日佛教兴起的地方,至今还有大量佛教圣地遗存。
流域概况
恒河穿过西瓦利山脉后,在古城哈德瓦附近进入平原,与其着名支流朱木拿河结伴并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时聚会一堂,地势再降至120m。由于恒河到此已沙多水浊,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结果褐色的恒河水与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显的水线,以后逐渐交融混合。
恒河接着气势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圣地瓦腊纳西,又集纳了许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达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宽阔,水流浩荡地奔向下游。
进入孟加拉国后,恒被称为帕德玛(意为荷花)河,分成数条支流,并汇合大拉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就在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它的面积达56980km2,地势低平,海拔仅10m。
⑼ 恒河流入哪个大洋了
恒河流入了印度洋。恒河,是南亚大河,有两个主干,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经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后,进入孟加拉国,改称帕德玛河,汇合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最后注入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克纳河。
气候
恒河流域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河系。水的补给在一定程度上依靠7月西南季风带来的雨,以及4~6月热季中喜马拉雅山脉融雪汇成的流水。
恒河流域降水与西南季风相伴,但也随6月间起源于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而来。只有少量降雨发生在12月间。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头的760mm至东头2286mm余之间(在北方邦的上恒河平原,平均降雨量约为760mm;在比哈尔中央平原,为10312.4mm;在三角洲地区为1524mm)。
三角洲地区在雨季开始前的3~5月间和雨季结束后的9月间遭受强气旋风暴的侵袭。这些风暴中有一些造成大量生命损失和家园、庄稼及牲畜的毁灭。1970年11月的一场风暴就具有灾难性规模,造成至少20万人乃至可能多达50万人的死亡。
河源
源头至安拉阿巴德为上游,恒河的两个较大源头是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m急降至300m,急流汹涌。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才被称为恒河。当恒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时,海拔已降至120m。上游河段以赫尔德瓦尔为界,以上的河段穿过西瓦利克山脉,河床多为岩石,河道狭窄,多急流;以下的河段进入平原,河面变宽为0.76~3.3km,泥沙淤积,河道两侧多沼泽和低洼地,雨季常改道。旱季时,流量为200m3/秒;雨季时,流量达5680m3/秒。
⑽ 恒河的流向是什么
恒河总流向是从北—西北至东南,在三角洲,水流一般南向。
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3150米处,流到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汇合处德沃普拉耶格,海拔降至300米,以后称为恒河。
在印度文化及神话中,认为帕吉勒提河为真正的源头,但阿勒格嫩达河长度较长。阿勒格嫩达河的河源来自楠达德维山、卡密特山等山脉融雪;帕吉勒提河源于海拔3,892米的根戈德里冰川。恒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海拔降至120米,安拉阿巴德以上为上游,下至西孟加拉邦段为中游,以下为下游。
虽然恒河河源包括许多小溪流,其中最长的六条河流及五个汇流点为圣地,六条河流分别为阿勒格嫩达河、道里根加河、南达肯尼河、品达尔河、曼达基尼河及帕吉勒提河。而五个汇流点合称潘奇普拉耶格(Panch Prayag,意即“五个汇流点”),皆位于阿勒格嫩达河上。
由上游往下游分别为该河与道里根加河汇流的毗湿奴普拉耶格、与南达肯尼河汇流的南德普拉耶格、与品达尔河汇流的卡尔恩普拉耶格、与曼达基尼河汇流的鲁德拉普拉耶格以及与帕吉勒提河汇流的德沃普拉耶格。
在流经喜马拉雅山区峡谷约250公里的河段后,于瑞诗凯诗结束峡谷河段,在赫尔德瓦尔附近进入恒河平原。在赫尔德瓦尔建有水坝将部分河水导入恒河运河,在赫尔德瓦尔上游的河段大致向西南流,其下游则为向东南流。
恒河接着流经约800公里的曲折河段,沿岸有千万人口城市2座。拉姆根加河在此河段汇入,注入恒河的平均流量为每秒500立方米。亚穆纳河于阿拉哈巴德附近与恒河汇流,在印度教中,该地也是神圣的汇流点。此汇流点亚穆纳河的流量较恒河为大,流量为每秒2,950立方米,约占汇流后总流量的58.5%。
恒河上游水源主要来自3~5月喜马拉雅山冰雪融化,中、下游则来自6~9月的季风降雨。冬季为枯水期,5月初开始上涨,8~9月升至最高,水位高约1O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一起,河口流量平均为3.4万立方米/秒。
河源
源头至安拉阿巴德为上游,恒河的两个较大源头是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m急降至300m,急流汹涌。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才被称为恒河。
当恒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时,海拔已降至120m。上游河段以赫尔德瓦尔为界,以上的河段穿过西瓦利克山脉,河床多为岩石,河道狭窄,多急流;以下的河段进入平原,河面变宽为0.76~3.3km,泥沙淤积,河道两侧多沼泽和低洼地,雨季常改道。旱季时,流量为200m³/秒;雨季时,流量达5680m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