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曾被征服过十几次”,这从何说起呢
印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被征服的历史,在其文明延续的千年时光中,80%的时间是处于亡国状态或者是分裂状态。雅利安人、波斯人、中亚人、马其顿人、突厥、蒙古人、阿富汗人、甚至贵霜人、乌兹别克人等十几个民族先后来到印度,然后彻底的征服印度,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建立起属于自己民族的国家。所以由此看来,印度确实曾经被征服了十几次。
最后就是印度人的战斗力实在是低下,缺乏抵抗意识不说,还严重缺乏血战的精神,所以印度很少有名将出现。这样一来,不尚武的民族性格决定了印度的实力并不强大
2. 历史上的印度为什么屡次被外族攻打呢
1.地势和资源丰富。印度半岛,几乎一马平川,缺乏缓冲区,一旦北部山区被突破了之后,后方的平原就无险可守了,也没有什么周旋的余地。热带季风气候,以及三面环海的特性,也比较容易让外来的移民在这里生存。
2.印度的文化建设不够,书面流传的历史和着作少,无法形成深远的凝聚力,而且印度的宗教过于成功,且早熟,人民比较认命。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几乎没有什么历史情节,什么人来管理他们都可以,他们也觉得无所谓,缺乏拧成一股绳的向心力。
3.侵略者的力量太强。来自中亚到印度的侵略者,很多都是身经百战且穷疯了的亡命之徒,印度本土的城邦战斗力不强,本身又四分五裂,外来者往往一不小心凭几万人马就能各个击破,建立大王朝。
3. 英格兰为什么能征服印度
具体来说,印度人的内部分裂是导致被征服的直接原因. 英国人刚到印度时,面临的情况与到中国时一样,没有实力挑战强大的莫卧尔帝国.因此他们也是从经商入手,通过东印度公司与莫卧尔皇帝的友好关系取得了经商权.其竞争者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印度建立了小块殖民地,也是在莫卧尔帝国势力范围之外. 1719年,莫卧尔皇帝西亚尔死于宫廷阴谋之后,一连串短命的皇帝先后上台,帝国陷入混乱,偏远的省份纷纷独立.帝国衰落时肯定是要被群雄瓜分的.先是马拉塔王国崛起,经过内部纷争后衰落.接着是波斯国王和阿富汗统治者多次入侵印度并割走土地.等他们内耗得筋疲力尽了,一直坐山观虎斗的英国人便开始了武力征服已经四分五裂的印度的进程. 1757年,英国人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了法国支持的孟加拉王公而拿下了孟加拉,1764年的布克萨尔战役中,英国人粉碎了企图摆脱控制的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与莫卧儿皇帝的联军,徒有虚名的莫卧儿帝国政府从此也听命于殖民者。此后历经迈索尔战争和三次马拉塔战争,印度国内比较强大的反抗英国统治的力量基本上都被消灭。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 印度人也不是没反抗.比如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但英国人全力以付并利用锡克人和廓尔喀雇佣军将其镇压.事后,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流放了莫卧尔皇帝,委任总督,印度正式沦为殖民地. 与印度相比,满清王室虽然和莫卧尔帝国一样是外来户,但已基本汉化,是中华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代表,因此当时清朝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并不激烈,英国人可利用和挑拔的空间不大. 清末虽然也出现过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威胁清廷的力量,但在这样反叛力量眼里,洋人始终是比清廷更可恶的敌人,因此没有出现投靠或联合洋人的现象.这也没给英国人可乘之机.
4. 从地缘上分析,印度历史上为什么经常被其他民族统治呢
其实从地缘上的分析来看,对于印度人威胁最大的就是南亚北部的地形。由于地球八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在南亚次大陆的北部和西部形成了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以及伊朗高原三大天然屏障。然而,这种壁垒对印度人非常不友好。因为这些高原缺少缓冲地带,直接面对印度平原,还有印度河和恒河两条大河,孕育了印度文明。
最后,也就是说,从中国古代分析战争的角度来看“天时地利人和”。印度没有地理优势,易攻难守。“人和”呢?不幸的是,对于印度人来说,这也不存在。事实上,很多民族都在不断争夺南亚,这也对这个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些征服者,无一例外,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化。在这些族群无一例外的最后本土化,成为印度众多族群之后,南亚族群的复杂性变得更加混乱。
5. 印度历史之古印度人都去哪里了为何很轻易就被外族征服了
此时中国发展到夏朝晚期,公元前1000年恒河流域文明发展起来雅利安人,和印度土着人融合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建立起16个国家,称为16雄国,公元前500年,波斯帝国入侵并占领印度河平原公元前。
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灭亡波斯帝国,并继续南下古琴,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24年,摩揭陀国一名刹帝利贵族组织军队企业打败马其顿军队,宣布印度自由建立孔雀王朝,这是印度 历史 上第一个帝国政权,阿育王继位后,孔雀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基本统一整个印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分裂后灭亡,此后,印度的 历史 就是一部被入侵,使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印度文明也停滞不前,此时,中国正处于西汉文景之治时期,公元前140米八下王国入侵印度河流域,此后,中国西域游牧民族大乐之部落被匈奴击败,被迫逃往中亚。
然后南迁于公元前一世纪征服大夏王国,进入印度北部公元55年8月之人,建立贵霜帝国,统治印度西北部到恒河流域地区,公元320年,贵霜帝国衰落分裂,为印度雅利安人建立基督王朝,统一印度北部地区,公元540年,基督王朝灭亡,印度分裂公元606年,建立戒日王朝,再次统一北印度唐朝玄奘西天取经到达印度,就是戒日王朝统治时期。
戒日王朝只坚持了40多年,于公元647年灭亡,这是印度 历史 上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此后,印度出现长期分裂局面,公元1000年,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伽色尼王朝入侵印度,传入伊斯兰教1173年,阿富汗的古尔王朝南京打败伽色尼王朝统治印度北部阿富汗人于1206年开始先后在德里建立了五个穆斯林政权,统称德里苏丹国,并强迫印度人改信伊斯兰教,导致核心印度教的人矛盾加深,这是以后出现冲突的根源,1526年帖木儿帝国皇室的后裔巴布尔入侵印度,他们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莫卧尔帝国,统一印度北部全境,并逐渐扩展至印度南方。
300年后,欧洲殖民侵略者来了,英国和法国经过了七年。争夺英国最终胜利,然后慢慢侵占了整个印度,于1858年灭亡,莫卧尔帝国建立英属印度,英国直接殖民统治了印度90年,使得英语成为印度的通用语言,因为民族分裂,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划分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因此也导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出现不断冲突,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王国,这就是印度的 历史 。
6. 中代印度为何经常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或者被外族长期统治
因为历史上的印度被其他国家视为“软柿子”,强国为了增加自己的地位,总喜欢侵略一些弱国。
因为印度比较穷,兵力薄弱,而且印度有大量的财富,其他地区很容易觊觎。他们想为自己获得印度的财富。
地形和资源丰富。印度半岛,几乎是一个马平川,缺少一个缓冲区。北方山区一旦被突破,后方平原没有危险,没有回旋余地。热带季风气候,以及三面环海的特点,也让外来移民更容易在这里生活。2.印度的文化建设不够。很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和作品不能形成深远的凝聚力。况且印度的宗教太成功了,还不成熟,人们更听天由命。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几乎没有什么历史情节,谁都可以管。他们也觉得冷漠,缺乏拧成一股绳的向心力。3.侵略者的实力太强了。从中亚到印度的入侵者,很多都很绝望,很绝望。印度地方城邦战斗力不强,四分五裂。外人往往可以不经意地以数万大军分而治之,建立一个伟大的王朝。
印度之所以经常受到外国人的攻击,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第二,印度位于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边缘;第三,印度的分散统治导致印度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来对抗外敌入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第一,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文明在形成的初始阶段是脆弱的。此时闭环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保护文明的发展。没有地理环境的阻隔,即使产生了先进的文明,也有可能被落后的文明淘汰。在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文明是最脆弱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虽然在地理上是分离的,但却有着“致命的缺陷”。其中,古埃及东北部与外界相连,也是外敌入侵的重要突破口。古印度的南面是大海,东面是郁郁葱葱的雨林,北面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但西北角的缺口却有着严重的“缺陷”。印度西北部致命的地理“缺陷”导致印度在历史上多次被入侵。大部分外来者沿着西北的这个缺口进入印度,征服了印度。比如摧毁古印度文明的雅利安人,比如亚历山大的入侵,还有蒙古人的入侵等等,基本都是沿着这个地理缝隙进入印度的。第二,印度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边缘。除了地理上的缺陷,印度还经常遭受外敌入侵。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也让印度经常遭受外来入侵,那就是印度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边缘。在东方文明中,中原的农耕文明经常与北方的草原文明发生冲突。北方的草原文明一旦被中原的农耕文明打败,就会选择融入中原文明或者西迁选择新的生活地点。比如战败后的大月氏,比如战败后的匈奴,还有蒙古人,战败后有的选择西迁,有的选择继续西迁,有的在中亚分道扬镳后选择南下。在西方文明中,一旦强大了,也选择了东征,比如历史上的亚历山大东征,比如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波斯帝国。他们强大起来之后,印度也遭殃了。印度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边缘,很容易受到东西方文明的入侵。第三,印度的分散统治导致印度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对抗外敌入侵。历史上,自从雅利安人毁灭了古印度文明之后,印度就没有自己体系的土着文明了。雅利安人开始创造的等级制度逐渐固化了印度的统治,然后他们经常受到不同文明的攻击,造成了印度的文明混杂和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导致印度更加分散,不同的小地区之间形成了不同的统治形式。他们的独立性很强,很难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没有这种凝聚力,就难以抵御外敌入侵,造成恶性循环,经常遭受外来打击。
7. 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埃及被其他民族征服了,而只有中华民族得以长存
那你看你怎么理解了,严格意义上说的种族论与民族论是不同的,中华民族只是个泛泛的词汇,屈原之死就是个很鲜明的例子,何况战国七雄还都是在中原地区了,先秦两汉都反匈奴,两宋又抗金抗元,后来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若以当时的角度,那时所谓的中华民族是很狭义的,就是一个汉族,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元清两代都可以说是被征服了。
须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一词是到了康熙年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时才首次使用的,这样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并不是汉人首先打出的,而是旗人,换言之,我们界定的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交融后的产物,是内部诸多民族经过斗争、侵略、反抗、征服等几千年来重复不断的行为最终融合的产物,这样一个宽泛的界定自然使得一切征服与被征服都成为了内部斗争。严格的说,这已经属于概念偷换行为了,但却是一种被默认了的行为。
另外:四大文明古国一说只是梁启超提出来的,并不为世界史学承认,人们更多的是相信六大文明区:南美洲文明、爱琴海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文明、南亚次大陆文明与黄河文明。
而世界史学界界定的中国历史,即黄河文明只从殷商开始,上古五帝与夏都是不被承认的,原因很简单,夏只在《史记》里记载过,别的基本找不到,而西方人对于他们的伟大先哲柏拉图、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所阐述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都不相信,自然对《史记》中三皇五帝夏王朝也不会认可了。
所以,六大文明区里可以说黄河文明是最年轻的。
8. 历史上印度被很多北方民族征服,为何蒙古没有征服印度
历史上印度被很多北方民族征服,蒙古没有征服印度的原因如下,就是因为蒙古大军在远征的时候攻打,也经历过一场战争之后,为了追击敌人才进入了,印度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来攻打印度,所以才没有征服的。而且蒙古人他们经常生活在寒冷的地方,印度也是特别热的让蒙古人,他们的兵马都被炎热烤着,而且还有一些疾病困扰着蒙古人,所以还没有打仗,他们的心思就已经开始乱了,当时印度也没有特别强大的,但是民众在内战进攻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不怕艰险的情况让他们成功的打败了蒙古,而且利用自己的地形和数量。其实像是说蒙古族没有征服印度,这种说法也是不准确的,在成吉思汗的时候攻打印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在后代攻打也是成功的,在真正历史上,蒙古族和印度是没有仇恨的,也没有杀,但是就是因为印度杀了蒙古去的使者,并劫了他们的商队,这才让蒙古生气大所以才会有进攻印度的情况。
9. 同样都是文明古国,为什么古印度相对其他国家容易被征服呢
从印度的历史长河看,印度对于外来入侵基本上都没有抵抗,而且很多外来民族一旦踏上了印度的土地,就立马可以站稳脚跟。比如英国来到印度以后,很轻易的占领了印度,而这在其他国家想要顺利占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3个因素由印度人的战斗力决定的。从历史可以看得出来,热带地区人的战斗力都不强,世界上强的战斗民族都处于温带和寒带。而印度天气炎热,种族比较懒散,所以他们的战斗力也是很小的。缺乏抵抗意识,也缺乏战斗能力,因此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因为打不过侵略者,所以他们容易被侵略,也只能被侵略者蹂躏了。
10. 印度在过去为何数次被外族入侵
印度之所以这么拉跨的原因就是它到现在还在信仰印度教,或者说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