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是免费上学为什么识字率低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上学和看病都是免费的
印度的基础教育跟中国相比却十分的糟糕。2010年世界教科文组织报告显示印度人均教育时间不到4.5年,中国的人均教育时间为7.5年,女性识字率方面印度不到50%,中国女性识字率达99%!一个有素质有文化的国民生产率比文盲高是可以肯定的。
虽然2010年印度6至14岁的学龄儿童入学率高达85%,可是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入学率只有不到60%,辍学率十分的惊人。
印度的弱势群体复杂多样,以妇女与儿童为例,弱势群体分为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等,这些弱势群体,地位低、受到排斥。众所周知,印度高校录取学生,不是根据成绩,而是出身。每个印度学生身上都有标签,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的决定性因素。
在人口较多的北方城市更是严重。女孩上学会被歧视,因此,女孩频繁辍学。而且,印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连温饱无法满足,对他们来说,吃饱肚子比接受教育更重要,很多家庭的孩子,未成年就步入社会,加入到劳动大军中。
一是印度原来的国民教育程度本来就不高,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读书无用,还不如出来收破烂帮补一下家用来得实际,这样的认识会造成教育水平恶性的循环。
二是印度重男轻女观念十分的严重,认为女孩就是个亏本货,未来出嫁还要准备一笔嫁妆,现在给她上学本来就要一笔支出,还不如让她早就出来赚钱攒嫁妆更好。
三是印度的种姓制度让低种姓的儿童对上小学感到恐惧。上小学时一些高种姓的同学可以随意欺负低种姓的儿童,那些低种姓的儿童不敢反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失去求学欲望。
印度教是印度第一大宗教,其信徒占总人口的83%(图为印度教三大神)
种姓制度就源于印度教,形成于吠陀时代后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将人分为4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这3个等级为高等种姓)和首陀罗(卑贱种姓)。而贱民(即表列种姓,又叫“不可接触者”)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在4个等级之内
它是古代世界最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间严禁通婚,实行社会隔离,并且职业世袭。
每个等级又分化成更小的集团,即亚种姓,目前已有上万个。
在种姓制度下,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卑贱种姓和表列种姓人群在社会中会遭受压迫和隔离,在接受教育和选择职业等方面也受到各种限制和歧视。
印度普拉塔姆基金会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印度96%的孩子都上了学,但是他们在公立学校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85%的孩子学了3年还不识字——最多只认识自己的名字,而这一比例在4年前为54%。最多能从1数到19,
印度于2010年通过的《教育法》虽然要求6岁-14岁年龄段的每个孩子都必须上学,但它却似乎并不关心他们在学校究竟能学到什么。这部法律看上去更像是一份建筑招标书,因为它详细规定了每间教室以及学校操场的面积所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在北方邦偏远的农村地区,一所好公立学校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它首先必须靠近公路。因为这样可以方便老师开车前来。尤其是每当有检查团来临时,老师们能够迅速赶到。
然而,并非所有的学校都具备这种“奢侈”的条件。在锡达布尔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小学的校园几乎见不到人影,比人更多的是狗和牲畜。学校的一间侧屋里堆满了干草。
政府医院对所有病人敞开大门,从挂号、手术到药品各项服务一律免费。
免费医疗是非多
病人看病不花钱,自然会经常光顾医院,这就导致了一系列弊端。首先是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医院财政紧张,医疗条件自然就难以跟上,稍微好点的药品经常缺货,使得病人被迫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里自费买药。
其次,医生每天面对的病人太多,工作压力很大。记者采访的新德里一家中等政府医院,平均每天要接待5000多名患者。同时,由于医生的待遇不高,给病人看病时自然免不了应付差事,渎职和误诊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患之间关系紧张。据了解,公立医院里病人辱?和殴打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病人或家属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发生。
光顾印度政府医院的基本都是低收入人群,他们对医疗条件要求不高,只要少花钱能治病就行。几位病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医院的确提供免费治疗,但只能对付一般的小病,对于一些严重的病症和复杂的手术却无法对付,药品也满足不了需要,病人只能转到条件好但收费高的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为富人服务
虽说政府医院看病免费,但是有钱人肯定无法忍受这里脏乱差的条件,因此,设备先进、干净整洁但收费昂贵的私立医院就成为他们看病的首选地。在印度,私立医院约有1300多家,主要面向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
私立医院不仅有漂亮的大楼,宽阔的草坪,一流的医疗设施,还有不少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 和那些拥挤嘈杂、诊断和治疗条件差、建筑陈旧的公立医院有天壤之别。 由于私立医院提供收费医疗服务,所以医生的待遇高,医疗条件好,药品品种齐全。据介绍,普通医科大学毕业生是很难进来的,但凡有些名气的私立医院的医生不是“海归派”,就是印度医科大学的博士,至少也是在政府医院工作过多年,并已经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
立医院的条件虽好,但收费却高得惊人。记者的一位印度朋友不久前只做了一个简单的CT扫描,就花了1万多卢比(相当于2000多人民币)。这还算是个小数目,一些大手术的收费动辄数万至数十万卢比不等,而且由于这些医院自负盈亏,管理非常严格,病人不把钱先付清,就别想进手术室。
B. 目前世界有多少儿童,多少失学,多少童工
其实当我看到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时我觉得不能从具体数字入手~但是也可以给你些资料你可以参考,用这些资料来说明问题嘛:
1.关于儿童人口
2007年0-14岁儿童人口总数前20名的国家
名次 国家 0-14岁儿童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 男女性儿童之比
1。 印度 361,406,793; 31.5% (male 189,238,487/female 172,168,306)
2。 中国 267,386,056; 20.1% (male 142,085,665/female 125,300,391)
3。 印尼 67,518,333; 28.4% (male 34,343,198/female 33,175,135)
4。 巴基斯坦 65,359,211; 37.8% (male 33,617,953/female 31,741,258)
5。 美国 61,146,753; 20.1% (male 31,257,108/female 29,889,645)
6。 尼日尔爾利亚 60,978,153; 41.7% (male 31,171,949/female 29,806,204)
7。 巴西 52,948,856; 27% (male 26,986,909/female 25,961,947)
8。 孟加拉国 51,224,162; 33.4% (male 26,364,370/female 24,859,792)
9。 埃塞俄比亚 37,939,927; 46% (male 18,922,334/female 19,017,593)
10。 菲律宾 34,101,035; 35.5% (male 17,392,780/female 16,708,255)
11。 墨西哥 32,556,149; 29.6% (male 16,619,995/female 15,936,154)
12。 刚果(金)31,306,266; 47.1% (male 15,711,817/female 15,594,449)
13。 埃及 25,983,672; 31.8% (male 13,292,961/female 12,690,711)
14。 越南 22,016,826; 25.6% (male 11,418,642/female 10,598,184)
15。 俄罗斯 20,611,112; 14.6% (male 10,577,858/female 10,033,254)
16。 土耳其 17,545,890; 24.4% (male 8,937,515/female 8,608,375)
17。 坦桑尼亚 17,482,669; 43.5% (male 8,763,471/female 8,719,198)
18。 日本 17,387,068; 13.7% (male 8,926,439/female 8,460,629)
19。 苏丹 16,545,185; 41.1% (male 8,451,576/female 8,093,609)
20。 肯尼亚 16,018,866; 42.2% (male 8,065,789/female 7,953,077)
联合国公布的2007年各国0-14岁儿童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比例、男女儿童之比的前20名的数据。0-14岁儿童人口的排名大致反映了30-40年后各国人口规模的排名。可以看出,跟2006年的数据相比,印度、中国、印尼仍占据前三位,印度以3.61亿儿童人口稳居第一,中国以82.67亿位列第二。而巴基斯坦已超过美国,占据了儿童人口的第四位。美国是唯一一个名列前十的发达国家。俄罗斯和日本分别跌至第15和第18。老牌人口大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将被彻底甩出20强,其中英国将后退到30名开外,意大利将后退到40名之后。欧洲国家曾经殖民世界,但它们即将面临人口衰退、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境,被迫自愿成为其它国家的“殖民地”,这也许就是一种宿命的轮回吧。
在儿童人口比例的排名中,刚果(47.1%)、埃塞俄比亚(46%)、坦桑尼亚(43.5%)、肯尼亚(42.2%)、尼日尔爾利亚(41.7%)、苏丹(41.1%)均超过40%,名列前6位。这个未来人口排行榜的前20强中,非洲占据7席之多(尼日尔爾利亚、埃塞俄比亚、刚果、埃及、坦桑尼亚、苏丹和肯尼亚),现在西方人最恐惧的是穆斯林的人口爆炸,实际上非洲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比穆斯林还要快得多,只是因为它们远离西方国家的中心,没有被充分关注而已,也许未来非洲征服世界的武器将是人口。
20国之中儿童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是日本(13.7%)、俄罗斯(14.6%)、中国(20.1%)、美国(20.1%)和土耳其(24.4%)。中国的儿童人口比例,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中国的儿童人口总数是2.67亿,居世界第二位;儿童人口比例是20.1%,居20国中的倒数第三位;男女儿童性别比例是1.134:1(这个性别比例好像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要好看一些),居20国中的第一;印度的男女儿童比例是1.099:1,略好于中国。其它国家都处于1-1.05之间的正常值(正常情况下男婴的出生比例比女婴略高一点点,由于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到成年阶段的男女比例就接近于1:1)。
2.关于失学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日内瓦发表报告指出,全球有1.26亿儿童失学。这1.26亿失学儿童大多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其中,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南亚地区各有大约4600万失学儿童,发达国家失学儿童也有200万之多。而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失学儿童的数量在全世界有增长的趋势。
3.关于童工: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的数字,全球范围内至少有2.1亿5岁至14岁的童工,如果再把1.4亿15岁至17岁从事“经济活动”的青少年计算在内,童工和童佣的总数超过3.5亿。亚太地区是童工最集中的地区,人数达1.27亿,占童工总数的60%;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童工为4800万,占童工总数的23%。此外,有约840万儿童被拐卖、充当奴隶或被迫从事色情服务。全世界每年有2.2万名童工死于各类工伤事故。
在这里我再给你提供一篇值得思考的文章:
如果我们把全球人口压缩成只有100个人的部落
而且维持人类的各种比率
那么我们将会得到:
57个亚洲人,21个欧洲人,14个美洲人,8个非洲人;
52个男人,48个女人;
30个白种人,70个非白种人;
30个基督徒,70个非基督徒;
89个异性恋者,11个同性恋者;
6个人将拥有全部财富的59%,而且这6个人全部来自美国;
80个人的居家生活不甚理想,
40个文盲,50个人营养不良,
1个人即将死亡,1个人即将生产,
1个人拥有大专学历,1个人拥有电脑……
当我们从这个压缩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我们会更清楚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接纳、谅解和教育!
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
如果您今天早上醒来时还算健康,恭喜您,因为有1百万人将活不过一星期!
如果您不曾经历战争的危险、被监禁的寂寞、被凌辱的痛苦,或是饥寒交迫,
恭喜您,您比500000000(5亿)人还好命!
如果您可以参加宗教活动而不必担心被骚扰、逮捕、凌虐、或死亡,
恭喜您,您比2000000000(20亿)人还自由!
如果您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还有地方住,恭喜您,您比全世界75%的人还富有!
如果您在银行有存款、钱包里有钞票、还有一些零钱,恭喜您,您是全世界前8%的有钱人!
如果您的双亲都还健在而且没有离婚,您算是幸运儿!
你可以读这篇文章,那是双重幸运,有人想到您这个朋友,而且有20亿人根本不识字!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工作可以不必要汲汲营营;
用心去爱,即使您曾经受伤;
尽情跳舞,引吭高歌;
管别人怎么想,让自己活在人间天堂。
如果您愿意,把这篇文章传给您的朋友吧。
您不会因为不传给朋友而遭殃,也不会因为传给朋友而中彩券。
但是很有可能您的朋友会因为看了这篇文章而微笑,
所以要传给您看--我的朋友。
“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吃到什么口味,
每天都要吃点苦的东西,以免忘记苦味。”(《阿甘正传》)
C. 印度有高考吗 有的话怎么样的 (请具体点)谢谢
印度一直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龙头,高等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一直占较大份额,近几年才有所减少。他们50年代中期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全国相继建立了6所印度理工学院(IIT),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400多所工程技术学院,今天正是这些学院的毕业生支撑着印度经济的大厦。印度成功地培养出许多世界级的研究生,许多高校是世界一流的,印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高校教师很高的待遇。80年代中期,印度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向中东石油国家输出了100万名工程师、教师和医生,数万人受聘于联合国组织和世界银行,每年获取上百亿美元的高级劳务外汇。1995-1996学年,印度高等学校在校生640万,教学人员31万,各类高等教育机构8722家。高等教育是印度教育名符其实的重大戏。
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它各类教育发展缓慢,学校的软硬件都难以令人满意。据印度政府1996年的统计,注册上一年级的儿童50%以上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退学,有的邦辍学率高达70%。印度1996年适龄人口中初中、高中新生入学比例分别为12%和15%。同时,印度高等教育内部发展也不平衡,1994-1995学年其高等教育在校生40.4%是人文与艺术类,21.9%学的是商业,19.6%学理科,18.1%学工程技术、法律和其它专业,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学农林专业的仅为1%。这使得印度的高校毕业生包括大量的研究生无法就业,当然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也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原因。
在外界看来,印度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工作勤奋、长于数理、精通技术,而且英语流利。对于怀着这种印象的人来说,辛格的这番评论一定令他们感到震惊。
对少数几所成功精英学校的关注,尤其是对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的关注,使人们高估了印度教育体系培养的人。
一份新近出炉的报告着重指出,印度高等教育系统存在固有的人力资源浪费,即使在劳动力严重短缺的行业,大量毕业生也无法就业。“印度高等教育总体状况糟糕,对合格人力资源的供应构成了严重的制约,”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主任拉吉夫·库玛表示。
印度政府已承诺对高等教育进行“大规模投资”。辛格表示:“扩大高等教育投资已变得愈加紧迫,因为如果适龄人群中只有不到8%的人能上大专或大学,我们就无法继续自称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知识大国’。”虽然印度政府正竭力将教育投资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6%,但几乎无人相信,正在恶化的技能短缺将是暂时情况。
印度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出现大幅增长,从1947年的10万增长到2005年的1050万,但每个学生获得的公共资金却在1991至2003年间下降了近30%。印度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0.5%,同时还允许不公平的分配体系存在。该体系将85%的中央政府经费分配给少数几所精英院校,而这些院校的学生人数仅占学生总数的2%。
为了能够被精英大学的医学和工程等专业学科录取,学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为只有进入这些学校,才有可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们需要大规模扩大教育体系容量,”印度领先的软件公司信息系统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南丹·尼勒卡尼说道,“对于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全国只有7所印度理工学院,并且仅一分之差就可决定孩子们的未来,这是非常可悲的。”
印度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达17.2%,高于全国总体失业率。据估计,有近40%的毕业生找不到有收入的工作。对于毕业生热衷的工作类型,他们之中许多人都“缺乏天赋或能力”。毕业后捱过了漫长的失业期之后,他们只能接受低级的文职工作。
问题始于远为更低的年龄层。尽管小学教育(6岁至14岁)的入学率接近100%,但识字率仍低于70%,辍学率则平均高达31%。印度计划委员会援引的一份近期研究发现,在上了4年学的儿童中,有38%不能阅读由短句构成的短文,有55%不会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术。可悲的是,无法胜任熟练工作的祸根,早在他们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埋下了。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发育,而印度有6000万儿童营养不良,其比率高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D. 印度的教育那么烂,为什么印度裔ceo可以统治硅谷
印度人正在悄悄地占领硅谷。印度精英正在涌入硅谷的管理、技术、计算机和其他领域。在美国500强公司中,许多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变成了印度人。例如,进入谷歌的盛大披萨。掌管微软的萨特雅·南德拉;领导百事可乐的因陀罗·克里希纳莫斯;安卓系统的负责人桑德鲁。一方面脏乱不堪,另一方面又充满了精英。印度教育发生了什么?印度糟糕的教育状况差距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国家。他们不像世界上其他国家那样按财富排名,而是按姓氏排名。印度人分为四个种姓,贱民没有姓。
激烈的竞争真让人头疼。这次考试与高考相当,程度更高。印度有句谚语:一等学生去印度理工学院,二等学生去麻省理工学院。基础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尊重学生个性、注重素质的印度精英和注重能力的应试教育。他们的精英教育模式的确有其优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印度出来的人才几乎是世界顶尖的,所以他们会去往世界科技的顶端硅谷。
E. 你知道印度这个国家的教育现状如何么
教育一直都是各个国家看重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明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有些教育措施实行起来也会比较难。中国的教育模式,大家都清清楚楚,毕竟都是经历过教育的。但是,我想说的并不是中国的教育,而是印度的教育,现在印度这个国家的教育现状是怎样的?
虽然印度的教育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很多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特别是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这种精神,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这种能力吧!我们也要吸取国外优秀的资源来强大自己!
F. 我想知道印度的教育情况:阶段.目标.理念
印度的教育
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对教育事业相当重视。因此印度独立五十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从而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国家教育的出发点
印度自独立以来,政府认识到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要提高每个人的生活素质,必须对人们的教育进行投资,使教育工作在国家计划中占有适当地位,这是印度发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为此,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保证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不论年龄大小,为其提供学习知识、发挥才干的机会;使受教育者在体育、智育和文比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就业和发展三者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宣传国家统一,宗教与教育分离,民主生活方式和尊重劳动的重要性。教育方针中明确强调了“普及教育”和“消灭成人文盲”的重要性,把普及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消灭文盲的重要措施,中等教育和中等专业化教育的目的是为印度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建立积极而有益的联系;把高等教育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及通向“现代化”的重要门径。尤其拉吉夫·甘地于1985年任总理后,对教育事业同样重视,他强调指出“要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使教育成为把国家引向21世纪的工具,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促进国家的进步,加强科学与技术教育,使教育同就业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在这个总方针的指导下,各级政府为办好教育采取了一些措施。在1985年政府发表了题为《教育的挑战》的文件,接着又制定了《1986年全国教育政策》,经议会两院讨论通过,接着又制定了《二十三点行动纲领》,以落实上述政策。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从而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二、发展中的印度教育
印度独立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向14岁以下所有儿童实行免费普通教育”,这就为儿童入学提供了法律保证。因此,全国各地不少小学校对一至五年级学生实行免费入学,甚至有些邦对六年级学生也实行免费教育。与此同时,政府一直为教育增加经费,如1950~1951年教育经费为11.4亿卢比,到1984~1985年度增加为600亿卢比。另据记载,1986年用于教育的经费为47亿美元,仅次于国防开支。这就为发展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使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入学率不断提高。1950~1951年,印度小学共21万所,1984~1985年度增加到52万所。1947年在校注册人数为1050万,到1982年增加到7360万。全国的识字率不断提高,1951年全国识字率为16.6%,1971年上升为29.45%,1981年又提高为36.17%,1988年提高为36·23%。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有大学207所以上,学院6323所之多,仅高等学校的入学人数高达350万以上,仅次于美国和当年的苏联,居世界第三位。对印度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而印度教育的突出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力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
为了提高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提供迫切需要的中等技术人才,减轻对高等教育的压力,政府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给予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印度还有不少14~25岁的青少年未完成基础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使之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成为一支中等技术力量,政府采取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培养,为他们提供三十多个工程行业和二十多个非工程行业的职业训练,由国家统一计划安排。为此,全国设立了356所常设性学校和139所临时性学校。除公立学校外,还有不少私立培训学校。这类学校总共容纳20万人,训练期限为1~2年。另外,还有300多所工业技术专科学校,每年招生5.6万人,分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两种。学习期限分别为3~4年,培养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专门人才。
通过上述种种措施,使不少青少年成了中等技术人才,缩小文盲队伍,减少失业人员,扩充国家人才队伍,为国家建设发挥了力量。
(二)扫盲工作与成人教育
(1).扫盲工作
印度政府非常重视扫盲工作,把成人教育列入国家计划。为了加强成人教育,中央政府成立了国家成人教育委员会,各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因此,印度的扫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尤其是近些年来,为了扫盲,印度曾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成人识字运动,1986年实行了全国普及教育计划。1988年确定了年龄为15~35岁的扫盲识字任务。在此之前,印度先后实行过“农民识字计划”、“成年妇女识字计划”、“青年非正规教育计划”、“全国成人教育计划”等。
1989年在喀拉拉邦开展过扫盲运动,运动蓬勃开展,声势浩大,成绩显着,其影响波及到古吉拉特邦、卡纳塔克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区,对印度的扫盲工作产生厂积极影响,运动的浪潮已涌到全国各地,目前,在400万志愿者的帮助下,约有310万9~45岁的人在学习识字。通过学习,尽管他们的识字程度不一,但估计已有150万人已达到初步能读英语的水平,计划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0年4月1日开始),能有1亿人被摘掉“文盲”的帽子。
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确定奋斗指标,根据自愿,自下而上确定,有时间的要求,但注意成本与效益相结合。
第二,各地区组成扫盲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区税务官、区议会和社会各阶层代表参加领导,由该委员会具体落实各项计划。
第三,参加扫盲工作的人员出于自愿,大部分人不计报酬,自愿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钱财为扫盲服务。
第四,为了更好地搞好扫盲工作,订出一套“加速进度、改进内容”的教学方法,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年用教材,集教、学、练于一体,贯彻以学为主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学习进程。
第五,随时总结经验,定期交流,不断改正错误或偏差,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为做好扫盲工作,印度不同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阶层尽管有意识形态的分歧,但都不计较,他们携手并肩,团结一致,积极投入。印度的扫盲运动,不仅能胜利开展,而且有助于消除种姓隔阂,促进了社会团结和语言的统一。
更可喜的是,参加扫盲的人数,女子超过了男子。女子们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学习文化的重要,这对提高妇女文化、增强其自信心、解放思想,起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妇女更有勇气处理自己的事务。
脱盲后的成人教育仍是印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各地设有“成人学习中心”,继续为脱盲后的成人教育提供方便。每个中心一般负责5个村庄,总共有5000人左右。中心开设各种课程,还开办有关农业、畜牧、兽医、上地管理、养蚕、渔业等短期训练班。此外还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脱盲后的“成人学习中心”为脱盲人员提供各种开发和服务项目,诸如卫生、社会福利等,为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各种服务,另一方面唤起脱盲后的成人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权利、医疗保健、合法权益等的意识,同时发挥他们的才干,为社会服务。印度各地已开办的“成人学习中心”,因地制宜,不完全相同,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也不尽一样。有些做法还有待于巩固与加强。
(2)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主要指对15~35岁的人进行非正规教育,其教育计划是通过邦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大专院校来实现。前面提到印度把消灭文盲列为国家教育方针的任务之一,因此,成人教育受到重视,而且卓有成效。通过成人教育的开展,人们的识字率不断提高。1950年为16%,到80年代初期上升到34%,后来又上升到63%左占。为全国扫盲工作作出了贡献。在此,印度的扫盲工作曾受到世界银行的赞扬,认为“印度的扫盲工作对发展中国家都有深远影响”。
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是否发达,妇女的教育情况是一个重要标志。印度独立后,政府注意到对妇女的培养问题。在成人教育政策中,把15岁以上的成人妇女摆在首位。对其培养目标主要有四个:一是提高妇女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应同男子享有一样合法的社会地位与权利;二是使妇女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和科技专长;帮助妇女取得经济上的独立;三是使她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特别是有关营养、保健、儿童护理和计划生育等知识;四是帮助和提高妇女在各种团体中的参与能力。
几十年来,政府在几个五年计划中都有发展女子教育的指标,并且对那些妇女教育工作开展得好的邦或城市进行巨额奖励。因此印度女子教育发展显着。在独立后的十年内,印度建立了104所女子学院,到1965年发展为200多所,另外,还有50多所大学招收女生,男女合校。这样使女子的入学率不断提高。据有关统计,1951年为79%,1971年上升为187%,1980年又提高为225%。另据有关统计,印度在过去30年中,女生在高等院校的入学率已提高3倍,在80年代入学人数增加28%,比50年代增加3倍。男女受教育人数的比例差距逐渐缩小,女生入学人数比例不断增加,以大学为例,1963~1964年,女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9.5%;到1979~1980年增加为26%。女子的识字率自独立后有明显提高,1951年为8%;1971年为18.6%;1981年上升为24.8%。随着妇女教育的提高,女子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印度的女子,不只是专门在家做饭、生孩子、侍候丈夫和公婆,不少人走出家门,到社会上从事教学、科研、行医和经商等工作,甚至不少女子成了着名专家、学者和教授。随着教育的发展,女子的状况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三、发展高等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对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雄厚的技术力量的国家之一。
印度的高等教育所以比较发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强调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独立初期,尼赫鲁总理就曾经指出:“大学代表人道主义、坚韧性、理性、进步和对真理的探索。它代表人类朝向更高的目标全速前进。如果大学充分履行其职责,那么它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印度独立初期,专门成立了“大学委员会”,制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教育方针和计划必须适应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要把教育的各种不同目标统一起来,教导和影响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训练思想,使受教育者产生共同的思想准则。”“个仅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且要发展其健康的判断能力,以满足社会的各种职业的需要。”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争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注意并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二)完善和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领导
印度宪法规定,高等教育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领导。独立初期,全国除几所大学归中央直接领导和管理外,大多数高等院校主要由邦政府负责。后来中央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尤其到1976年修改了宪法,凡属大学、技术和医学等高等教育,均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负责。中央不仅负责高校的教育改革,院校的新建与扩建,科研机构的设立与撤销,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制定,而且还要负责各高校之间的协调与科研方向的确定等等。
(三)大力进行教育投资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增加对高校的经费开支。据有关统计,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开支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4亿卢比,第二个五年计划为2.8亿,第三个五年计划为8.8亿,第四个五年计划为17.5亿,第五个五年计划为29.2亿,第六个五年计划就为48.6亿。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加,而且增长幅度较大,这就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印度现在已有一批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重点大学。它们是:德里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国际大学、孟买大学、亚格拉大学等。这些学校规模大,人数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二,现在印度拥有了一支宏大的技术队伍。自独立以来,培养了大批学士、硕士和博士科技人员。据统计,1950年为18.8万人,1965年为73.15万人,1978年增长为193.53万人,1980年增长为194.9万人,1982年又增长为250万人,数字相当可观。
由以上看出,印度自独立以来,教育方面发生了不小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问题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平衡,重视高等教育,对初等教育重视不够。印度政府的整个教育计划资金分配是:高等教育占20.9%,初等教育占32.4%,这种分配比例显然对初等教育过低,而对高等教育过高,因为全国72%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而且乡村教育条件比城市要差,但对它的教育投资还不到一半,只占44%,这是很不够的。因此农村教育比较落后,结果使生产力水平过低,人们生活贫困。
贫困是文化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1978年中央政府关于成人教育作过乐观的设想,当时宣布,15年内消灭文盲。但八年之后发现,效果不大,无显着变比。其主要原因是乡下人对此兴趣不高,缺乏城市人一般所具有的那种热情和兴趣。市民把受教育看作找职业挣钱谋生的重要手段,而乡下人则与此相反。他们贫穷,若孩子不帮助父母务农、放牧或从事其他工作,则家庭生活会受到影响。因此,有些家长无心送子女上学。
据有关统计,6~14岁的孩子中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中学,然而入中学孩子的80%又中途辍学,结果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高中。又据1982年的一次教育调查表明,全国一半以上的小学校没有固定房舍,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供学生坐的椅子,40%的学校教室没有黑板,50%的学校没有体育运动设备和运动器材,70%的学校学生没有课本①,校舍如此简陋,设备如此缺乏,显然同农村经济状况有关。因此,不可避免地每年都有大量新文盲产生,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止,文盲率仍高达63.77%。据世界银行推测,到公元2000年,印度是文盲最多的国家。这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另外,各邦、中央直辖区之间,在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种姓歧视现象也并未完全消除。政府虽然对低级种姓和落后部落有所照顾,但由于他们经济状况不同,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在教育方面存有不小差距。例如有些人英语或其他功课基础较差,入学后有不少人又中途辍学,所以实际上形成了在校人数少于注册人数。这就说明,只有获得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才能真正实现。
印度政府在实践中发现,有些问题处理欠妥,出现一些偏差。因此作了改进,采取了新的措施:
第一,为了解决知识分子失业问题,政府调整高等教育使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防止高等教育迅速扩大。对大学课程也作了调整,推广了职业教育课程,使之更加专业化,以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人数。
第二,加强初等教育。印度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对初等教育重视不足的做法,扩大了初等教育经费。政府在1980年开始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中,增加了对初等教育的经费开支,尤其在1986年印度制定了《全国教育政策》和实施这一政策的《23点行动纲领》,其中强调了普及初等教育及在15~35岁的人中扫盲。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于1986年又增加了教育经费。这个新政府还规定,不允许学生中途退学,要改革考试制度,继续执行小学阶段全部升学的政策,并且还指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应由一次考试来决定,而是靠平时成绩的连续积累。新政策还规定,每个小学校至少要有两名教师,其中一名为女教师。准备大力培养师资,以满足小学师资的不足。这就为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创造了条件。
第三,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政府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计划,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是个重要问题。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诸如改进教师的工作条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采取灵活政策补尝生活费的增长,并为教师自由发表学术思想创造条件等等。这些为调动和发挥教师积极性提供了重要条件。
总之,印度自独立后,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进一步搞好教育,正在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G. 印度坐拥十几亿人口,竟能实现全民免费教育,印度学生的文化水平如何
一想到印度,那肯定要么是火车上挂满了人,要么就是父母爬墙给孩子递小抄,总之很奇葩。这些都是我们对于印度的固化思维,其实印度已经实现了全民免费教育,而且普通的大学学费一年才200人民币。有一句古语,那就是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句话放在这正合适,印度走的时候精英路线,也就是说那些普通人印度政府就没打算指望他们,那么教育也不是很好,所以很便宜很普及。
这就使得印度老百姓就安贫乐道,换句话讲就是不思进取。整个人生状态上都不思进取。在基础教育上,印度走的是低水平的免费教育,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实现全民教育。
H. 印度的教育状况
印度一直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 希望能够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其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印度独立后便十分重视工程技术教育, 早在50年代就仿照美国(房源)麻省理工学院(M IT ) , 在全国相继建立了6 所“印度理工学院”, 发展至今, 印度已经有了550 多所工程技术学院和1 100 多所多科技术学院。2000 年, 印度有大学及类似机构248 所, 开放大学7 所, 所有高校总数达到11 000多所, 高等学校在校生839. 9 万人。
印度的一些大学在世界上已经颇有名气, 在世界各国, 来自印度的工程师、教师、医生和劳工有数百万名, 受聘于联合国系统内的各个组织或机构的有数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软件行业。印度近年来经济能持续增长与其近十年来软件技术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软件出口更是执世界之牛耳, 带动了印度经济的腾飞。有关资料显示, 印度软件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达到了34 万人, 其软件科技人才还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
I. 印度的教育水平怎么样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相当神奇。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它的小学毛入学率达到99%,但是中途辍学的却有很多。它的国民识字率七岁以上的不过73%,而15岁以上的更是不到70%。印度从国土面积和人口上来看,真真切切是一个大国的模样,但是其教育水平完全比不上同等级的国家,更是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呢,印度的大学确实不算少,光高等学府就有760所。
而作为印度最底层的首陀罗,他们虽然也可以接受一定的教育,但是通常,有些家庭会让孩子中途辍学来赚钱补贴家用。至于那个连种姓制度的排行都没有资格进入的贱民阶层,他们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如果是个女孩子,那么不仅仅是不能受教育这么简单,还有可能会被自己父母当做物品贩卖出去。不过,近些年,印度政府似乎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整改,不过收效甚微。
J. 印度的教育和科技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全国现有350所综合性大学,着名的有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加尔各答大学、马德拉斯大学、巴拉蒂尔大学等。
太空技术
经过多年发展,印度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运载火箭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印度已拥有4种类型的国产运载火箭:“卫星运载火箭3(SLV-3)”、“加大推力运载火箭(ASLV)”、“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印度在大力发展火箭和卫星技术的同时,还谋求有更大的作为。例如,2007年,印度将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和3颗卫星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为该国未来实施载人航天计划等获取了重要数据。此外,印度还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自己的探月计划,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2008年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发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9:20(北京时间11:50),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升空。继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中国之后第五个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并一箭十星成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