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怎么治牙

印度人怎么治牙

发布时间:2023-02-10 05:07:30

‘壹’ 古时候的人如何清洁牙齿用青盐吗青盐又是什么呢

人类祖先早有漱口、刷牙的习惯,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人乌尔城邦的国王墓穴中就曾发现过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用动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现在还有些原始部落用木炭、盐水、细砂、树枝来清理牙齿。阿拉伯人现在还从一种叫Arak的树上取下树枝,将一端捣碎,做成刷状,用来清理牙缝及刷牙,称之为Miswak,是一种天然牙刷,据科学家分析,这种树枝含氟及皂素,可预防蛀牙,并有止痛作用。

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史记·仓公传》中就批出引起龋齿的原因是 “食而不漱”。《礼记》中: “鸡初鸣,咸盥嗽”就说明人们已有了漱口的习惯。古人清理口腔和牙齿用手指和柳枝。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画有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齿。在唐代,人们用柳枝做成刷,蘸药水揩齿。宋代,有人主张每日早晚用柳枝揩牙两次,元代正式有 “牙刷”一词,郭玉诗中云: “南洲牙刷寄头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元代社会上层人物用牙刷,一般人还是用柳枝,和中草药研制成的揩齿粉末刷牙,另据考古发现,我国1000多年前辽代古墓中出土了两支骨制牙刷柄。可见我国比欧洲要早600多年就有了类似现代的牙刷。

在欧洲,牙刷是由英国皮匠爱迪斯于1780年在伦敦首先发明的。在此之前,欧洲人用布擦洗牙齿,爱迪斯认为用布擦牙效率太低,而且擦不干净,他把鬃毛缚在骨头上,刷牙效果很好,从此改进了欧洲人的刷牙工具,爱迪斯创立的公司至今仍在生产牙刷。

现在通常的牙刷有四个部分:刷头、刷颈、刷毛和刷柄。刷头应稍短、稍窄、以便伸入整个口腔,刷净难刷的部位。刷头最好成圆弧状,以免刮伤牙肉。刷颈要有适当的弯度,以配合 牙齿床的弧度而深达后臼齿区。刷毛要软硬适当,顶端经过特殊处理,免得损伤牙龈及牙釉质。刷毛部分的外侧应稍长且柔软,以利牙龈的按摩。刷柄以好握为度。一般的牙刷,应用过3个月左右更新一次,刷毛已向两侧倾倒的牙刷,不可再用,它不仅无法清除牙垢,而且易伤牙龈。

近年来,德国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双柄牙刷,牙刷的两个末端呈U字形,上 有扇形的刷毛,可同时将牙齿内外侧刷干净,还有一种电动牙刷,靠振动按摩牙龈,治疗牙痛病。

大青盐
〔别名〕 食盐、戎盐、青盐。
〔基原〕 为等轴晶系湖盐的结晶。主产于青海、内蒙、新疆等地。与食盐的区别是,食盐为海盐及矿盐,大青盐主要是产于湖水里,属湖盐的一种。二者的主要化学成分氯化钠都是一致的,仅形象上略有差异。
〔炮制〕 采收本品后沥尽母液。去掉杂质,干燥而成。
〔应用〕 开食盐、戎盐、青盐,发大青盐;开大青盐,有湖盐,发湖盐,无湖盐发海盐;矿盐杂质较多,不宜发给。
〔贮藏〕 用陶缸装,放干燥处,防潮湿与溶解。

青盐
青海省对地产石盐的俗称。又称“湖盐”、“岩盐”。矿物名。化学成分为氯化钠,往往混有粘土以及钙、镁氯化物等。等轴晶系,晶形呈立方体,集合体呈疏松或致密粒状。纯净者无色透明或白色,含有杂质的则呈灰、黄、红或黑褐色。玻璃光泽;硬度2.5 ;比重2.1~2.2;味咸。青海素有“盐的世界”之称,其中驰名中外的察尔汗石盐矿,石盐储量430亿吨,钾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7%,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供食用。氯化纳含量达96%以上,具有盐香味纯的特点。按其颜色有青盐、白盐、红盐和黑盐之分,论形状有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钟乳盐、宝塔盐等。青盐还可人工造型,人民大会堂青海厅朱德题词挂屏、天安门等工艺品,就是用青盐中的晶体盐雕刻而成。

‘贰’ 人们用牙刷牙膏清洗牙齿,各朝各代的人用什么清洁牙齿

古代并没有现代这么先进,有成品的牙刷和牙膏,在刚开始的时候人们都是用水漱口的,后来发现水漱口并不能解决牙齿问题,于是就又发明了用柳枝刷牙,也就是把柳枝的纤维弄出来刷刷牙齿缝中的脏东西,和我们现在的牙签比较像。

但是杨柳枝的味道不太好,所以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发明牙刷了,跟我们现在牙刷的形状很相似,是用薄木板钻几个眼,然后系上马尾巴毛,用这个来代替杨柳枝刷牙,形状和我们现在用的牙刷很相似,用这样的牙刷沾上盐来刷牙,但是古代的盐是比较珍贵的,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盐刷牙。

‘叁’ 古人刷牙吗用什么清洁牙齿牙线怎么使用

古装剧里的演员们似乎洗漱的时候永远都是用水漱口,再用毛巾擦脸对吧,不过我又听说古代只有有钱有权的人才会在早上用特殊的药物清洁牙齿。
下面是我从中国新闻网找到的资料哈。。。。。
刷牙小史:中国篇
“惟口启羞,亦复含垢。积垢毁齿,大开狗窦。有物拭之,晨兴之候。短小精悍,誓歼群丑。”这段话,可以当作一个谜语,打一物。谜底亦不难猜——牙刷。
4月20日《齿木留香》一文谈了印度僧人刷牙的工具和规矩,现在该说说咱们中国古人怎么刷牙了,这也得从印度的影响谈起。
佛教是在汉朝时传到中国的,然后在魏晋和唐朝分别掀起了两次译经高潮,其中记载了刷牙戒律的《四分律》、《五分律》、《摩诃僧祗律》等律部经典,都是在魏晋时译成了汉语,这些经典里罗列的戒杀、戒淫、做腊、结夏等等戒律,或者被中土僧人完整履行,或者被他们有变通地履行,与刷牙有关的律条即使没有在魏晋和唐朝成为中国僧众的生活习惯,也会在广大译经人士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
印度刷牙习俗对中土僧人的影响,其实远不只留下印象那么简单。唐朝时僧人百丈怀海制订了一部《百丈清规》,里面仿照印度僧团的十八种随身物品为中土僧人列举了十八样法器,其中就有齿木一项。齿木是用来刷牙的树枝(也有佛教辞典把齿木解释为“剔牙和刮舌头用的木片”,我鄙视这种解释,因为齿木的功能不只是剔牙和刮舌头,其外观也绝非片状),百丈怀海把齿木列为随身法器之一,自然是让徒众像印度僧人那样刷牙。据说《百丈清规》制订以后,“天下丛林无不奉行”,影响之广可想而知。推而论之,中土僧人刷牙应该也已形成风气。当然,我这样“推而论之”缺乏实例做支持,并不足以服人。
实例在哪儿呢?我们且从寺庙里跳出来,放眼红尘世界。
红尘世界似乎是个断层。唐朝是译经高峰期,武周时期佛教尤其昌盛,假如当时的中土僧人也像印度僧人那样养成了刷牙习惯,那么肯定会有一批达官显贵和升斗小民跟着用齿木刷起牙来。可是很奇怪,我查《太平广记》,查唐人诗集,查白居易、柳宗元等人的信札,并没有发现刷牙的迹象。倒是在一个世纪后的宋朝,牙刷和牙粉开始横空出世。
古印度僧人刷牙只用齿木,也就是一些特定的树枝,而没有正规的牙刷和牙粉。宋朝人就先进多了,都城商店里有牙刷出售,士大夫们也开始配制着兼具药物和香料两种性质的原始牙粉。

南宋吴自牧描写杭州生活的笔记体专着《梦粱录》第十三卷写道:“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这“刷牙子”就是牙刷。另一位南宋人周守忠编写养生书籍《类纂诸家养生至宝》,提出了早上不刷牙的说法:“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他说的“刷牙子”也是牙刷,而且是用马尾巴加工的,很硬,不小心能刷出满嘴血来。
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轼配制过牙粉,他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晒干捣末,拿小筛子筛一下,然后装起来。但是这种牙粉并不结合牙刷一起使用,苏轼刷牙的时候,用小勺子舀一勺配好的牙粉,倒嘴里,喝一口水,咕嘟嘟,咕嘟嘟,然后吐出来。这与其说是刷牙,不如说是漱口。
北宋着名科学家沈括也配制过牙粉,他用的原料很单一,只有苦参,同样是晒干捣末,拿筛子筛细。跟苏轼不一样的是,沈括刷牙是要用牙刷的,马尾巴牙刷蘸清水,洒上牙粉,左刷刷,右刷刷…打住,沈括用的不是高露洁,是苦参末。
宋朝时除了牙粉,有牙膏吗?有。北宋末年,洪刍编《香谱》,收录了十几个牙膏配方,这里只说三个:
一、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香半两、麝香半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
二、黄熟香、馢香、沉香各半斤,檀香、零陵香、藿香、甘松、麝香、甲香、丁香皮各三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苏合香油和熟蜜调成糊。
三、龙脑香、乳香各半斤,青盐二两,一起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
如果说苏轼和沈括他们二位配制的牙粉主要用来防治蛀牙的话,那么上述三种牙膏的主要功能恐怕就是清新口气了。另外可以想见的是,这三种牙膏在宋朝应该不会太普及,因为造价太高,老百姓用不起。
从宋朝再到元明清三代,刷牙一直没能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一直有一部分人在刷牙。以下几例可以作证。
《朴通事》下卷记载的市民买牙刷场景:
顾客:卖刷子的将来。这帽刷、鞋刷各一个,刷牙两个,掠头两个,怎么卖?
商贩:这的有什么商量处?将二百铜钱来。哥,我与你这一个刷牙、一个掠头,将去使,休掉了。
顾客:不妨事,我靴靿里揣将去。
那顾客买的“刷牙”必是牙刷。
《朴通事》是元末明初时为朝鲜人编订的汉语教材,既然这本书里提到牙刷,足证当时有人刷牙。
明代冯梦龙辑录的民歌集《童痴二弄》第八卷收有一首南方情歌:
吃个镜子来里做眼,编筐着弗得个蓬尘,牙刷子只等你开口,绊头带来里缱筋,眉刷弗住介掠来掠去,刮舌又介掀嘴撩唇。
不仅提到了牙刷,还很形象地描绘了刷牙时的动作:刮舌、掀嘴、撩唇。堪证明代南方有人刷牙。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羽族单》里有一道菜叫“蘑菇煨鸡”,做法如下:
口蘑菇四两,开水泡去砂,用冷水漂,牙刷擦,再用清水漂四次,用菜油二两泡透,加酒喷。将鸡斩块放锅内,滚去沫,下甜酒、清酱,煨八分功程,下蘑菇,再煨二分功程,加笋、葱、椒起锅,不用水,加冰糖三钱。
为了把蘑菇弄干净,袁枚建议先用冷水漂洗,再用牙刷去擦。至少对袁枚来说,牙刷是很常见的生活用品。
《清稗类钞·讥讽类·器物铭》收录了一首“牙刷铭”:
惟口启羞,亦复含垢。积垢毁齿,大开狗窦。有物拭之,晨兴之候。短小精悍,誓歼群丑。
“有物拭之,晨兴之候”这句,能说明在清末有些人刷牙是早晚各刷一次的,这习惯非常之现代化。
《清稗类钞·诙谐类》还收录了民国时期一个小笑话,说是某人太懒,埋怨五官七窍生的不是地方,他希望眉毛长在手指上,可以当牙刷;耳朵长在腰上,可以挂包袱;鼻子孔朝天,可以插筷子;肛门最好长在头顶,这样雨中行路,手不用拿伞,直接插头上就是了。
联想到冯梦龙《童痴二弄》里提到的“眉刷”,我怀疑近代中国的牙刷已经告别了马尾巴,改用又细又软的眉毛来制作了。

‘肆’ 刷牙中的另类,印度人究竟是如何使用树枝来刷牙的

说到印度人刷牙,其实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别人拿一个树枝往嘴里一放就开始左一下右一下地刷了起来,还是有很讲究的。而且牙刷这个东西我们从小就开始用,而之所以用它目的就是为了清洁口腔,印度人使用树枝来刷牙,其目的也不外乎就是用来清洁口腔。如果说真的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随便捡一个树枝往嘴里一放就开始左一下右一下,感觉就算嘴里都捅破了,也不一定能把牙刷干净。但是这种牙刷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这种牙刷其实跟一次性的牙刷没多大区别。它给人感觉更像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牙签,只不过呢,这里的牙签变成了树枝上的纤维,就在牙齿上上下刮一下,用过一遍以后其实就不能用了。毕竟树枝纤维这种东西用过一遍以后它就变得非常的软,就不能够在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

‘伍’ 印度为什么会用牛粪生产牙膏真的会有人用吗

因为印度人对牛十分敬畏,对牛的东西十分喜爱,所以研究用牛粪做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牛粪牙膏,而且他们印度人确实在用。

印度人不仅不吃牛肉,而且还对牛有着绝对的尊敬之心,对待牛如同对待家人一样,有钱人会给牛单独修建一座房子,那房子跟自己住的房子一模一样,两栋房子,自己住一栋,牛住一栋,普通人家要么跟牛住在一起,要么自己住在外面,让牛住在屋里,总之,委屈了自己,也不能委屈了牛,这就是印度。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对印度的牛粪产品有没有兴趣?

‘陆’ 古代没牙膏和牙刷,他们怎么刷牙啊

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许多护齿措施。在《礼记》中,“鸡初鸣,咸漱”的记载,这证明我国人民于2000年前就知道要早晨洗脸、漱口了。刷牙是在漱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洁牙方法。

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裂馈?杉��鞘钡难浪⑹褂没共皇瞧毡椤?br>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秦汉时期:

口齿科疾病在秦汉时期,虽然尚不知有否专科着述,但从有关文献叙述和出土文物等,仍可看出其医疗保健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关于口齿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西汉名医淳于意在其诊籍中记录有用灸法和苦参汤含漱治疗龋齿的方法,且指出其病因为“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漱。”可见当时对口腔不洁与致龋的关系已有所认识。

关于砷剂失活牙髓技术,东汉张仲景已首载使用含砷制失活牙髓的方法。《金匮要略》有“小儿疳虫蚀齿方”,其处方为“雄黄、葶苈,右二味,末之,取腊日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其中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砷。明代《本草纲目》也记有用醋调砒霜,待干取粟粒大,以绵裹安齿缝内,第二天取出的医疗技术。砒霜为自然砷。该法所载用药量及失活时间,并要求来日取出都是较科学的。美国的斯普纳(Spooner)于1836年始用砷剂失活牙髓,该技术到今天仍是临床所常使用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葛洪《抱朴子》中提到叩齿健齿法,即上下齿列轻轻相互叩击,此法至今仍有人奉行,且证实有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叩齿给予齿龈以适度的刺激,以促进牙周血液循环,长期行之,可起到预防牙周疾患的作用,达到固齿的目的。

此外,此期对齿科的医源性疾病也有所描述,《晋书·温峤传》载:“温(峤)先其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末旬而卒”,从此例可知晋代已有以拔牙治疗牙齿病者。但联系到死因,只能说与拔牙有关,但也不能排除单因中风致死者,故单纯因拔牙之医疗事故尚难成立。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就有不少揩齿方,所用药粉多有芳香祛风、解毒止痛、排脓消肿之功。

另外,隋唐医籍对食物、药物在口齿保健上的宜忌也有所论述。如孟洗《食疗本草》指出:“砂塘多食则损齿。”

两宋时期:

宋着名学者苏东坡提出茶叶对预防龋齿的作用,现代医学实验证实茶叶中含有较多的氟,故有防龋、防口具、杀菌消炎之功。此外,《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PS: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另附上关于"漱"的记载:

"漱"即洗涤的意思。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着《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张呆着《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着《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柒’ 古印度人是怎样保护牙齿的

印度医学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注意并倡议护理牙齿的。古印度着名的医学家遮罗迦在论及预防疾病时专门提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他主张每餐饭后用清水漱口,同时用齿木刷牙。这在当时的印度渐成风气,以至于引起了我国唐代旅印高僧义净的特别兴趣与关注。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中记载:“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盐漱清净,方行敬礼。若其不然,受礼礼他,悉皆得罪。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良久净刷牙关。若也逼近尊人,宜将左手掩口。用罢擘破,屈而刮舌。或可别用铜铁,作刮舌之篦。或可竹木薄片如小指面许,一头纤细,以剔断牙,屈而刮舌,勿令损伤。”如此看来,在古代印度,刷牙事关重大,不仅关系到与待人接物的社交礼仪,而且直接关系到个人健康。这与现代文明卫生理念是十分接近的。刷牙的工具齿木可以说是现代牙刷及牙签的前身。按照义净的记载,“举凡柞条葛蔓、楮桃槐柳,皆可用为齿木”。但是,“其木条以苦涩辛辣者为佳,嚼头成絮为最。粗胡叶根,极为精也。坚齿口香,消食去。用之半月,口气顿除。牙疼齿惫,三旬即愈”,“牙疼西国迥无,良为嚼其齿木。”这种原始的牙刷,效果竟然不错。难怪义净要不厌其烦,详细记载,以传东土。

‘捌’ 古人(清朝以前)有牙刷吗如果没有那又怎样清洗牙齿呢

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许多护齿措施。在《礼记》中,“鸡初鸣,咸漱”的记载,这证明我国人民于2000年前就知道要早晨洗脸、漱口了。刷牙是在漱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洁牙方法。
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 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玖’ 印度人用什么树枝清洁口腔,中国有这种树吗,

印楝[liàn]树
http://ke..com/view/1636358.htm

走在印度的马路上,如果你看到了两个小孩拿棍子在嘴里咬,可能会纳闷,他们在干什么?
我告诉你,他们是在刷牙,就跟我们起早刷牙一样,这是一种独特的印式刷牙法。
在印度,人们刷牙基本不用牙刷牙膏,而是用树枝,这种树枝的树种学名叫印楝树。据说用印楝树枝刷牙有很多益处,如解众毒、发口香、能明目、润喉等。还有人说,印楝可以防止白发、脱发,治疗发烧、头痛、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印楝树神奇的疗效被印度人世代传承着。
印楝原产于缅甸和印度等热带地区,一般高15米至40米。以前的印度人都是用这种树枝刷牙,在印度街头地摊上随时可以买到它。
印度人使用印楝树枝刷牙的方法非常简单:从一端刮掉树皮,放入口腔内,轻轻咀嚼,直到纤维变软,呈刷子形,能深入清洁普通牙刷难以刷到的地方;也不需要水和牙膏,可以随时随地刷牙。
不过,据当地人介绍,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已经摒弃了这种原始的刷牙方式,但在印度偏远落后的乡村地区仍保留这种习俗。虽然我们无法想象他们的这种刷牙方式,但看印度人那口洁白的牙齿,就能感受到这种刷牙方法确实起到了清洁口腔、美白牙齿的作用。

‘拾’ 古人牙掉怎么办,张仲景发明汞合金填充龋洞法

其实古人是非常注重口腔卫生的,他们发明了很多清理口腔的办法。张仲景发明的补牙法也是真的。

一、牙刷的改进

除了牙齿的保养之外,古人还很注意个人卫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不爱干净。甚至还有“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的说法,甚至到了汉代,还有休假洗澡的说法。那个时候的官员大臣甚至还会休假一天,专门来洗澡。而且为了好好洗澡,还有人专门写了这方面的书。当然一般的百姓是没有官宦世家的条件的,他们的洗澡周期一般会延长,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爱干净。毕竟古人的头发都很长,如果十天半个月不洗的话,那也太过了、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怎么治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要去印尼旅游 浏览:652
银河号是中国什么公司船舶 浏览:946
意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浏览:369
伊朗核计划遭受什么病毒侵袭 浏览:582
印尼地震海啸28楼有多少米 浏览:619
印度9亿人参加哪些大选 浏览:211
怎么加入英国外卖 浏览:583
印尼巴谈岛哪里好玩 浏览:671
印度拉达是什么车 浏览:647
中国象棋如何玩斗兽棋 浏览:608
英国地铁什么时候出现 浏览:211
印度用什么钱最贵 浏览:689
印尼黑酸枝家具保养用什么材料 浏览:5
越南政权如何交接 浏览:811
意大利什么时候能成立 浏览:696
在中国哪里卖房子 浏览:511
为什么英国没有威尔士元素 浏览:148
英国货币对人民币多少 浏览:263
印度尼西亚矿产怎么样 浏览:450
去印度买手表怎么样 浏览: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