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建筑的风格及特点是什么
印度建筑的风格及特点:
1、印度建筑的风格,首先体现在平行法穹隆建筑。
此种平行建筑的穹隆建筑物的优点是没有横压力,而古典式与哥特式的建筑物则因用辐射式的穹隆常感到横压力的压迫。所以更细微而精美的支柱在印度建筑物中是可以用的。
此型式的另一结果是在穹隆内部的顶中心使用吊钟饰物,穹隆的饰物也是向心的圈环形状,而不是罗马式或哥特式穹隆的垂直线条。此种样式可以有多种变化而不致失去良好的趣味,并且因之使耆那教穹隆成为精致屋顶的最优美的样式而为其他地方所不能见到的。
2、其次,是表现出装饰超过了建筑本身。
在印度的寺庙中,装饰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印度的庙堂是光彩夺目的装饰品的荟萃,富丽堂皇的装饰把建筑物的轮廓线条都盖没了。
雕梁画栋,各种形体仪态的雕刻以及装潢点缀,重重叠叠,使人眼花缭乱,给人的印象是,它们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各种图案的汇集,内容异常丰富,使人迷惑,似乎没有设计与安排,只是如此这般地适应装饰的需要而已。因此,与其说这种寺庙是建筑,不如干脆说它是装饰。
❷ 伊斯兰园林的经典园林
随古希腊历史文化之后,萨拉森人在公元4~7世纪占领了波斯。关于这一时期造园模式的描述,可从当时的另一种艺术形式——地毯上找到。
波斯园林可分为两类:
1. 王室猎园。其中留有大面积的林地,供王公贵族狩猎和骑马。
2. 天堂乐园。受波斯艺术(特别是诗歌、地毯和绘画)广泛影响,它代表了波斯人对天堂的想法。波斯庭园主要采用两种自然元素,即水和树,水是生命的源泉,而树则因其顶部而更加接近天堂。
波斯伊斯兰园林的主题来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即,生命中有四条河流,它将场地分成更小的庭园。以此为基础,便产生了莫卧尔园林查尔-巴格。
随着伊斯兰教进入波斯地域,波斯文化也不加区别地被伊斯兰所吸收。杰弗里·杰利科在《人类的景观》一书中写到,波斯伊斯兰园林吸取了两个相反的构想:一个是《可兰经》中的天堂,其中写到,伊甸园中,树荫底下,河水流淌;另一个是沉思和交谈的场所,在那里,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得以休息,思维从成见中解放。在建筑是天堂和尘世的统一物的构想影响下,便产生了一种新象征主义,在波斯伊斯兰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穹顶建筑,通过它将方与圆相联。
城市在发展,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也在进步。由国王沙赫阿拔斯规划设计的伊斯法罕是萨非王朝的首都,也是着名的园林城市。在干旱的沙漠上,它无异于一座花城,其规划布局也深受传统波斯风格的启发。金字塔般的雪松为庭园提供了荫凉,而其它树木则因其果实、花朵和芳香增添了庭园魅力。 公元640年,阿拉伯帝国在攻占叙利亚之后,阿拉伯人向埃及进军。此后,他们便期盼着在西班牙扩展自己的宗教势力范围。公元711年,原在基督徒统治下的安大路西亚被摩尔人征服,这即是西班牙伊斯兰的开始。通过在科多巴和格兰纳达兴建大型宫殿和清真寺,摩尔人逐渐控制了南部西班牙。摩尔人对户外有深厚感情,相伴而来的便是对波斯艺术设计、希腊科学数理、先进灌溉知识的认知。
然而,到了1492年,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将摩尔人驱逐出西班牙,摩尔人的领地也随之回到基督徒的手中。虽然基督徒们仍保留了许多摩尔人的建筑辉煌,他们也常常将那些建筑物转变成大教堂和私人宫殿。
科多巴的清真寺建于公元785~987年,基址为一个带围墙的、170米×130米的矩形。矩形的三分之一为纳兰霍斯中庭或橘园,其余空间则是清真寺。如今,清真寺建筑自身即是一个奇观,而橘园中庭同样亦是一处非常迷人的空间。在开花时节,整个院落充溢芬香。成行种植的橘树具有自身的灌溉系统,每行橘树都挖设有一条水渠。大小形状均一的树木,成排重复布局的相同植物,赋予这一空间独特个性。
公元1250~1319年,摩尔人在格兰纳达建造了阿尔罕布拉宫和格内拉里弗伊斯兰园林。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阿尔罕布拉庭园:桃金娘中庭、狮庭和格内拉里弗的花园。
桃金娘中庭是阿尔罕布拉宫最重要的综合体,也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该中庭的主要特征是一反射水池。长长的水池反射出宫殿倒影,给人以漂浮宫殿之感。沿水池旁侧是两列桃金娘树篱,中庭的名称即源于此。
桃金娘中庭的东侧有一扇门,可由此通达狮庭。它是苏丹王室家庭的中心。精雕细琢的拱廊由列柱支承,从柱间望去是狮子雕像的大喷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添加物,因为伊斯兰教是不允许使用动物作原型的。十二座大理石狮围成一圈,中心为一水盘,水从石狮口中喷出,再经由水渠导入围绕中庭的四条通廊。水槽位于石狮背部,为十二边形。该水系既具装饰性,又有制冷作用。
第三个重要庭园是格内拉里弗的花园。它们是对称种植的台地园,由台地园可抵达所有花园的顶点:水渠中庭。该中庭内有一条纵贯整个庭院的水渠,沿水渠两侧排列有喷泉,在满园的植物映衬下熠熠生辉。 随着穆斯林军队的东征,17世纪,印度成为莫卧尔(Mughal)帝国所在地。莫卧儿王朝自称是印度规则式园林设计的导入者。莫卧尔帝国的领导人巴布尔带来了波斯风格的园林,建于1528年阿格拉、朱木拿河东岸的拉姆巴格园即是一例。
莫卧尔园林和其它伊斯兰园林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不同植物的选择上。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伊斯兰园林通常如沙漠中的绿洲,因而具有多花的低矮植株;莫卧尔园林中则有多种较高大的植物,且较少开花植物。
莫卧尔人在印度建造了两种类型的园林: 其一是陵园,它们位于印度的平原上,通常建造于国王生前。当国王死后,其中心位置作为陵墓场址并向公众开放。陵园的最佳实例即是闻名世界的泰姬·玛哈尔陵;其二是游乐园,这种庭园中的水体比陵园更多,且通常不似反射水池般呈静止状态。游乐园中的水景多采用跌水或喷泉的形式。游乐园也有阶地形式,如克什米尔的夏利马庭园即是莫卧尔游乐园的典型一例。
在印度伊斯兰园林中,也有与印度模式相混合的伊斯兰几何形。例如,叶片图案在埃及象征着生命的起源,而在印度则是宇宙的符号。斯利那加的庭园位于达尔湖的东北部,竣工于1619年。该园呈阶地状,并分为三部分,一为妇女使用,一为国王使用,还有一处供公众使用。妇女的活动通常是隐蔽的,她们的庭园处于最上层,以提供最大私密性和最好的视野。1630年,沙贾汉在妇女庭园的中心增加了一个凉亭,成为建筑趣味中心。距夏利马庭园不远处是尼夏特巴格园,该园亦为阶地状,最初十二个层次,并有一条狭长的水渠联系着不同层面。尼夏特巴格园以其场地规划着称。在台地后方,可饱览壮观的群山风景。在轴线另一端则是一个湖泊。花园的场址非常理想,既便于观景,又与园外景致完美融合。
受地域、气候条件及本土文化影响,伊斯兰园林大多呈现为独特的建筑中庭形式,也因如此,在世界园林史上,伊斯兰传统园林可谓最为沉静而内敛的庭园。
❸ 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印度伊斯兰园林的差异
是所在的地区不同。
不管是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还是印度伊斯兰园林他们最大的差异还是所在的地区不同当地的文化不同所呈现的表现场景也不同,所以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印度伊斯兰园林的差异是所在的地区不同。
现在伊斯兰园林分布的西班牙和印度,他们的气候还是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对于西班牙来说,他的北部和西部沿海一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
❹ 印度园林的特点
莫卧儿帝国的创建者巴卑尔爱好园林,他建了许多花园,最着名的是“诚笃园”(1508~1509年,今已不存)。这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园林,房屋处在园林的一端,以十字形的水渠将方型花园分为四块花圃。十字形水渠交叉处有水池和喷泉。花圃为下沉式的,种树木和花卉。以后三个国王的陵园,胡马雍陵(1560~1561)、阿克巴陵(1605~1615)和日汉喆陵(1627~1634),都是伊斯兰式的墓园。形式同伊斯兰园林相似,墓居墓园中央,以十字形道路代替十字形水渠,花圃不作下沉式。泰吉·玛哈尔陵开创了墓园布局新形式。墓穴置于墓园一端,整个花园展现在墓前。花园用十字形水渠分成四块,水渠交叉处有水池,花圃低于地面,种植高大茂盛的树木花卉,不加修剪,保持自然形态。后来,填平花圃,伐去树木,改为草地。 宫廷里的花园,一般都是小型庭园,也是伊斯兰式的。有些花圃,满种一色鲜花,时时更换。有些成片的草地,上面用白大理石细条拼成几何图案。沙杰汗在德里建造的红堡(1638~1647),内有大小五、六个花园,都是正方形的,由十字形水渠划分为四块,花圃是下沉式的。水渠里有喷泉。园侧的敞厅里,墙裙上用珍贵的彩色石块镶嵌出花卉的图案,使室内外意趣谐和。
❺ 西方园林各个时期的特征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公元七世纪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 公元十四世纪
——伊斯兰园林的鼎盛 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五世纪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公元十七世纪
——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公元十七世纪末
——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
——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公元十九世纪中叶
——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 公元十九世纪后期
——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 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
——现代流派的迭兴 产生了现代园林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公元七世纪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412—1998) 公元十四世纪
——伊斯兰园林的鼎盛 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412—1998)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公元十七世纪末
——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
——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公元十九世纪中叶
——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景观中运用 公元十九世纪后期
——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 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
——现代流派的迭兴 产生了现代园林
❻ 外国园林的主要流派及特点
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三大体系。
欧洲园林体系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两大流派,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思想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
欧洲园林覆盖面广,它以欧洲本土为中心,势力范围囊括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四大洲,对南非,北非,西亚,东亚等地区的园林发展和当代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洲园林的两大流派都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规则式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
自然风景式园林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线,将自然为主体引入到园林,排除人工痕迹,体现一种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
伊斯兰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
伊斯兰园林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对世界各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力。
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全园分割成四区.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涵蕴人伦教化,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中国大陆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的独特的地理环境,长期的中央集权,礼仪制度和农业本位文化,文明远远高于世界诸国文化,以泱泱大国自居,小视四方,中国园林自诞生以后,在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下自我发展.从其独到的创世纪说到三代时期的囿,秦汉时期的苑,魏晋六朝的自然山水园林,唐宋时代的全景式写意山水园林,最后达到明清时代浓缩自然山水,以小见大的高度象征性写意园林阶段.从明朝中期始,私家园林逐渐分化,先有江南园林脱颖而出,北方园林接踵其后,岭南园林增其华丽.三大区域园林相互影响,相互兼容,使中国园林的类型和风格不断拓展与深化,中国园林不像欧洲园林那样,风格剧烈复合变异,而是不断传承发展,以东方独有的文化及造园思想理论甚至影响西方。
中国园林特点主要有: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并伦理化,道德化,园林要素与之结合意蕴其中,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与自然和谐为美 中国园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阴阳五行说"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生态学,建筑能够把地域自然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于宫室寺观建筑,却天工人巧,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 "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为美"的哲理境界。
3)中国园林漾漾充溢着诗情画意;拥有着独具魅力的意境创造。
❼ 世界园林分为哪三大体系,各有何特点
世界范围内的园林,大致可分为东方园林、欧洲(西方)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三大体系。中国和日本是东方园林的代表,欧洲园林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为代表。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同,几大体系的园林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一、东方园林
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简而言之,东方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范畴。
二、西方园林
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书提出了造园思想和原则,他主张用直线划分小区,修直路,栽直行树。直线几何图形成为意大利园林的又一个特征。
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园林影响,法国人在16世纪效仿意大利的台地园林。到了17世纪,逐渐自成特色,形成古典主义园林。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部分,南边有湖,湖边有绣花式花坛,中间部分有水池,北边有密林。
园中有高大的乔木和笔直的道路,王家大道两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表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歌颂了太阳神,是积极进取的。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后面是花园,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诺特尔,他开创了法国园林的特色和新时代。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一种风格和流派。
英国园林突出自然风景。起初,英国园林先后受到意大利、法国影响。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逐渐从城堡式园林中走出来,在大自然中建园,把园林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早期造园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图把图画变成现实,把自然变成图画。布良还改造自然,如修闸筑坝,蓄水成湖。他创造的园林景观都很开阔、宏大。
总之,西方园林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从古希腊哲学家就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
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海神、农神、酒神、花神、阿波罗、丘比特、维纳斯以及山林水泽等到华丽的雕塑喷泉,放置在轴线交点的广场上,园林艺术主题是有神论的“人体美”。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
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三、伊斯兰园林
伊斯兰艺术是一种受宗教影响很大的艺术形式,超越民族,人种,地域,国界,具有广泛影响。它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遍布亚非,波及欧洲,在全世界已经超过13亿伊斯兰教徒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凡是信奉“真主”,诵读《古兰经》地域的艺术,都可以归划到这个范围内。
伊斯兰文化是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6世纪末,穆罕默德打起了伊斯兰教的旗帜,在短短的几个世纪内建立起一个超过全盛期罗马帝国疆域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所以说,阿拉伯人的崛起和伊斯兰教不可分开,阿拉伯园林通俗点说也可以算是伊斯兰园林。
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全园分割成四区。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伊斯兰园林通常配有主要的总体结构,这在泰姬·玛哈尔陵园中显露无遗。伊斯兰园林比中国的道家园林和日本的禅宗园林都更加系统化,其内的凉亭、树木、植物和灌木都经过认真设置。这类园林通常会将一块场地划分为四个正方形,以代表源于神力的、由四部分组成的宇宙;中世纪药草园则更具有结构性,因其对于瘟疫盛行的欧洲民众而言,原本就是临时的避难天堂。
资料拓展: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园林具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等。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于园林有着迫切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未来的人民发展方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❽ 世界园林有三大体系,各是什么特点
传统的世界园林分为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西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拉克、波斯为代表,影响到中东地区,主要是花园和教堂,形成了伊斯兰教的园林特色。西欧园林体系以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以规则式的建筑和植物配置为主,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严格对称。❾ 印度园林的印度园林
公元前4世纪末,已经有希腊人记述过一座印度贵族府邸的花园。公元7世纪,中国高僧玄奘在印度见到过很多花园。《大唐西域记》(卷十)记载,中印度的奔那伐弹那国的都城,“居人殷盛,池馆花林,往往相间”。但这些记载都没有说明当时园林的形式。随着穆斯林进入印度,印度的造园艺术伊斯兰化了。莫卧儿帝国统治下的16~17世纪,是印度伊斯兰式园林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