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要办酒席

印度为什么要办酒席

发布时间:2023-02-10 17:22:15

Ⅰ 印度风俗礼仪

传统的见面礼

佛旅网 印度朝圣之旅 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剃发礼

按照传统的习惯,印度教徒的家庭在男孩满三岁时要举行剃发礼。

剃发仪式要请祭司、理发师和亲友参加。父母把孩子抱进搭起的彩棚里,放在父母身旁。仪式由祭司主持,祭司在男孩身边画一个正方形,用红砂土画上图案,并撒上大米。然后让男孩坐在图的旁边,由理发师剃发。印度教徒的剃发礼并不将头发全部剃掉,要保留一缕头发。

婴儿命名礼

婴儿出生后,父母经过仔细推敲、斟酌,会给婴儿起一个美好、吉祥、动听的名字。名字起好后,父母将在孩子出生后第十天举行命名仪式。

举行仪式前,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和婴儿也要沐浴洁身。举行完宗教仪式后,婴儿的母亲用洁净的布将婴儿包好,交给婴儿的父亲。父亲将婴儿贴在胸前,告诉孩子,父亲在给他起名。母亲则向着太阳祈祷。然后父亲附在婴儿的耳朵边:“你是神的信徒,你的名字是×××。”这时,在场的祭司和亲友则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然后祭司为婴儿祝福。婴儿的父母招待祭司和亲友吃过饭后,众人才散去。

佩圣线–高种姓的标志

在印度,经常可以看见一些男子手腕上戴有白色的线圈,这就是印度教高种姓佩戴的圣线。按规定,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这三个种姓才有权利戴圣线,道陀罗和贱民是不能戴圣线的。圣线由三股线拧成,婆罗门的男孩戴棉线圣线,刹帝利的男孩戴亚麻圣线,吠舍的男孩戴毛线圣线。男孩子首次戴圣线时举行戴圣线仪式。一般由婆罗门祭司口诵经文,给男孩子戴上圣线。

男童拜师礼

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四个阶段,又称“四个行期”,即: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和遁世期。
印度教徒的男童在5岁至8岁期间也举行拜师礼和入法礼。这是为男童拜宗教导师、离家接受宗教训练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拜师仪式开始时,父母要为拜师的男童沐浴、剃发,并接受老师赠送的离家苦修的衣服,其中有一块遮羞布。

老师口诵经文把衣物送给拜师的男童。接着又赠送草编的腰带,授圣带,并把兽皮衣、木棍等物送给男童。此后,老师掬起一棒水倒在拜师男童手中,象征着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拜师的男童要向太阳祈祷,才会被老师接受为自己的学生。老师在学生前念诵太阳经文:“这是现实,这是智慧,这是光明,我们拥有明媚的阳光。它是火,点燃了我们的聪明和智慧。”拜师仪式结束后,男童就被送到导师家,与导师同住,学习吠陀,钻研奥义书接受各种戒律训练,直至“梵行期”结束(大约12年)才能重新回到家中,过世俗生活,开始家居期。

在印度的交往禁忌

印度的许多地区都有不少禁忌。

泰米尔纳德邦的村民忌讳数字,认为一、三、七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说这些数字。对生小孩也有不少忌讳,如认为第四胎生女孩便会倾家荡产,第五胎生女孩会家财万贯。吃奶的孩子不能照镜子,据说照了镜子就会变成哑巴。孩子掉的第一颗乳牙要包在牛粪团里,放在房顶上。

对孕妇也有不少忌讳,如怀孕期间不能照像,不能做衣服等。

出门远行也有许多忌讳。如出门时看见伐楼拿鸟在头上盘旋,是大吉大利。遇见花或装满水的罐子也是吉利的;看到母牛、鹦鹉、鹿、雨伞、水果、蜜蜂、大象,听到钟声,鹰叫声和诵经声,都是吉利的象征。

遇见蛇、猫、寡妇、行乞僧,听到喷嚏声或其它难听的声音,出门滑了一跤或头碰了框等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应该立即回家休息一会儿,喝点水,然后再出门。

Ⅱ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酒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酒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酒,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酒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喝酒的爱好和习惯,有时候聚会或者参加应酬都需要喝酒,下面分享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酒。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酒1

大家都知道酗酒无益健康,因此许多国家都有官方的饮酒指南来告知民众适度饮酒的标准。例如在英国,政府最近将每周酒精摄入量上限由168克下调至72克而理论上,每周饮用酒类的酒精摄入量达到72克仍有1%的致亡风险。

大家都知道酗酒无益健康,因此许多国家都有官方的饮酒指南来告知民众适度饮酒的标准。例如在英国,政府最近将每周酒精摄入量上限由168克下调至72克。而理论上,每周饮用酒类的酒精摄入量达到72克仍有1%的致亡风险。

但新的研究却发现,全球各地的饮酒安全的界定标准大有不同。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群社会学家研究了世界75个国家的饮酒建议手册,其中有38个国家对酒精摄入量几乎不设限。这些国家给出的酒精安全摄入量是严格管控国家的4倍以上。相反,在严格控制饮酒的国家,政府对酒类的定义已不再是一种休闲饮品这么简单。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合理饮酒的定义是每次摄入10克左右的酒精。符合这一健康标准的酒类饮用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酒精含量约为4%的250ml罐装啤酒一罐,酒精含量在13%左右的红酒一小杯(75ml)以及酒精含量40%左右的烈酒一小口25ml

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是这样的,奥地利的标准较世卫组织给定的翻了一倍,而严谨克制的英国人管控的更为严格,健康饮酒的酒精摄入每次不超过8克。在美国和加拿大合理的数量则稍稍超标。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酒2

醉里干坤大,壶中日月长。刚刚结束的十一假期,相信不少朋友都与‘酒’有过一段邂逅吧:

“结伴出游,美酒佳肴,不可负良辰。”

“亲朋聚会,哪能不醉不归呢。”

“工资都交给了结婚的,给我来一场国庆7天醉吧。”

无论是出行的喜悦放浪,还是聚会的激动豪迈,亦或是钱包不争气带来的满满忧桑,“酒”都是非常合时宜的佐味良品,从古至今。

“酒”有妙处,当然也有害处,尤其是之于身体健康。是以共勉诸君,饮则饮矣,量力而为,健康第一!

一、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近日,因为“饮者”,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点名”了。

WHO发表的《2018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地酒精消费和酒精导致的疾病负担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饮酒普遍下降的大趋势下,中国仍一路高歌猛进。

报告指出,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增加,戒酒率下降,拖了全球的后腿。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在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分别为4.1升,7.1升和7.2升,增幅76%。中国终身戒酒率从2005年的50.9%下降到2016年的42.1%。

在喝酒上,中国人也堪称战斗民族了。《2017年酒仙网饮酒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酒友们共喝掉433 042 08瓶酒,喝掉的酒连起来可以绕地球129圈,广东、山东、北京位居最能喝省(市)的前三名。

WHO指出,饮酒致死的人数比艾滋病、暴力和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相加都多。饮酒“杀”人有多种手段,首先饮酒与200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肝硬化和癌症。其次,酒驾,饮酒诱发的暴力事件、精神健康问题也不少见。

二、

9月28日,着名歌手臧天朔和相声名家师胜杰因肝癌相继离世的消息震惊了社会。从新闻里看,二位都是去年底发现了病情,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撒手人寰,令人扼腕叹息。同时夺走他们生命的“肝癌”也再一次被拎到大众面前,我们经常说“喝酒伤肝”,两位大师的一个共同爱好却正是喝酒,而长期大量饮酒,是罹患肝癌的一个重要诱因。

圈内人对臧天朔的印象是“仗义、豪爽、爱喝酒”……;

师胜杰更是曾自述“爱喝酒只因年轻时下乡,被分到了酒厂干活,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品酒,品尝酒有没有烧好?够不够度数。久而久之,不仅酒量练了上来,而且也深深爱上了喝酒。”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经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也就是说每18个癌症里,就有一个是喝酒喝出来的。

而且不仅仅是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等与饮酒都有直接关系。

其实酒精本身并不是致癌物,不会引起基因突变。真正危险的是它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

酒精(乙醇)进入体内后,由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然后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排除体外。在酒精作用下,DNA的不稳定性、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异常,都越发严重起来。

看看研究者给出的证据:

1.酒精中主要物质乙醇会损伤DNA;

2.乙醇在体内代谢生成的乙醛是致癌物,因为它能直接结合DNA,诱发基因突变(世卫组织已把乙醛列为一级致癌物);

3.酒精可能会影响雌激素的分解,增加血液中雌激素的量,更容易引发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特别是对未到更年期的女性来说;

4.饮酒会降低身体吸收维生素A、C、D、E、叶酸和类胡萝卜素的能力;

5.饮酒会导致体重增加;

6.烟酒不分家,酒桌上更容易激发吸烟的欲望。

三、

事实上,中国人可能并没有像数据表达的那么爱喝酒。

酒文化可谓是我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无数的文学作品中都留有他的痕迹,朋友送行饮一杯,接风洗尘饮一杯,醉卧沙场饮一杯,采菊东篱饮一杯。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仅被用来放松助兴,同时也被当做是一种情感寄托,但事实上,这种寄托正在被现在的“酒局”涂抹的面目全非。

说起中国式酒局,不少年轻人都有一股走向绞刑架的悲壮,因为中国人信奉“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本不喜或不善喝酒,但有时迫于各种现实又不得不喝,因为中国式酒局总是跟现实有着扯不清的联系,渗透在人际关系、职场升迁、金钱交易、权力寻租的每一根毛孔里。

而且酒精可以使人快速的分泌多巴胺,只要一点就能让人快活,继而是越喝越嗨,越嗨越喝,喝到原形毕露,鬼话连篇,什么难看的相大家都见着了,这是最真诚的一面,也叫“把动物的一面表现出来”。

“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很多人对这句话恨之入骨,可是为什么总要有人用它来劝酒,而偏偏又不得不喝?中国式酒局掺杂了太多的无奈,不停地推杯换盏间侵蚀着健康。

其实,喝酒自古以来就应该是一件美事,美食家蔡澜先生说,喝酒喝到呕吐就比较低级,要喝到微醺,快乐的灵魂飞起来,这个就能享受喝酒的乐趣。

四、

不是中国人爱喝酒,全世界人民其实都爱喝酒,在所有国家,喝酒都是社交的信号,但劝酒文化中国确实是全世界独一份儿。

在美国,喝酒是很普遍的事,平时下班甚至中午吃饭都会喝。区别在于,美国人喝酒很日常化,经常喝,但不会拼。美国人是天天喝酒,但喝得不猛。

在加拿大,卖酒是需要执照的(俗称酒牌)。政府通过对喝酒场所(如酒吧、餐厅,超市则不允许卖酒)的酒牌管理限制卖酒,以此来降低因为饮酒造成的一系列安全隐患。

日本没有劝酒的文化,酒杯干不干,都是随意的。而如果日本人真的要猛喝一顿,通常都是预知到的,不会碰见出去的时候没有预计要喝酒,但是是开着车出去的。

印度人喝酒也比较猛,而且酒驾很严重,所以去年印度开始大规模实施禁酒。不过这却没难倒买不到酒的酒鬼们,因为大批酒鬼们正热衷使用眼镜蛇毒来代替酒精。

近期的《印度心理学与医学》杂志上,一位医生分享了一个震惊全国的案例:一位33岁男子竟长期饮用眼镜蛇毒,从而导致失明。

这位医生在文章中表示,该男子有很大的酒瘾,长期处于神游状态。就在几个月前,由于买酒变得越发困难,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尝试喝蛇毒代替。

男子说,适量的饮用蛇毒可以达到类似于镇定剂的效果,上头时间可长达恐怖的`一个月!并且下头后,他可以连着一两周都不想喝酒。同时他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这么吃惊,因为喝蛇毒在他村里属于普遍现象。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建议:女性每天饮酒不超过1份,男性每天不超过2份。这里的1份酒精=1听(341毫升)啤酒,或1杯(142毫升)红酒,或1小盅(43毫升)白酒。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是对“适度饮酒”的定义。其实喝酒没有“安全线”,即使少量饮酒也会造成健康风险,不喝最好。

当然,对于已经养成习惯或需要应酬交际的人来说,酒仍然难以拒绝,但希望大家能把控好大的方针:

如果爱喝酒,请慢慢减量,尽量少喝。

喝酒上脸的人,尤其要少喝。

女性,尤其要少喝。

如果不爱喝酒,就别喝。在酒桌上开始便拒绝,比开喝后停下来容易得多。

所有酒都是一样的,没有证据证明红酒是个例外。

养生酒是骗鬼的,千万别信。

为了降低饮酒的危害,WHO敦促各国酒类征税并禁止酒类广告。相关负责人指出,禁止酒类公司赞助大型体育赛事,或会有重大改观。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酒3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酒文化,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有喝酒的爱好和习惯,整日参加应酬。8月4日,科技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名为《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饮酒》,援引了《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结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酒精定义为一类致癌物,喝酒喝的越多,得癌症的几率越大。

这项研究指出,之所以喝酒会得癌症,是因为喝酒破坏了DNA。大家都知道DNA出现突变的情况,才有可能让人患上癌症,但是饮酒越多,对DNA的损害越多,这种损害逐渐累积,就会造成跟DNA突变一样的结果,让人患上癌症。

酒精是一类致癌物,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改掉饮酒的习惯,如果必须要喝酒,也要适量,不能喝太多。

喝酒和哪些癌症存在关系?

喝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酒精是一类致癌物,长期过量饮酒会让人们得癌症的几率上升。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长期过量饮酒会诱发肝硬化,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也有可能发展成肝癌。除此之外,酒精也可能在肝药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使维A酸浓度降低,会促使细胞过度增生,诱发DNA突变,让人患上癌症。

除此之外酒精还有一个危害,就是会影响人体的激素水平,女性患乳腺【癌】,和喝酒有一定的关系。综上所述,喝酒和7种癌症有关,分别是口咽癌、肝癌、喉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尽快改正喝酒的习惯,不要过量饮酒,否则这些癌症就很有可能找上门来。

怎么才算适量饮酒?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推脱不过去的场合,需要饮酒,这个时候一点酒也不喝是说不过去的。为此要掌握好饮酒的量,不要过量饮酒。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才算适当饮酒,不知道怎样才算过量饮酒。其实和酒精的摄入量是有关的,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不能超过15克,女性还要少一些。想要知道自己摄入酒精量,有一个公式,那就是饮酒量乘以酒精浓度再乘以0.8,这样得出来的数值就是酒精量。

可以提前计算一下,看自己能喝多少酒,在这个范围内尽可能的少喝就可以了。不过酒精毕竟算一级致癌物,能不喝就不喝,滴酒不沾才是最健康的。

可以学习张继科独特的挡酒方法

有的时候,在一些场合当中,周围人特别热情,总是敬自己的酒,可以用一些独特的技巧,来让自己少喝一些,最近张继科独特的挡酒方法这条新闻就冲上了热搜。

张继科为了躲酒,碰杯的时候,把自己的酒杯里的酒倒到了别人的酒杯里,网友称张继科是被乒乓球事业耽误的喜剧人。我们在生活当中确实可以借用张继科的这种躲酒方法,毕竟少喝一口酒是一口酒,毕竟酒会危害人体健康。

除了学习张继科这种躲酒技巧之外,还有一些酒场上的技巧,能够尽可能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

第一,喝酒的速度可以慢一些,不要喝太快,尽量避免一口闷的情况。

第二,在喝酒的过程中多吃些菜,不要空腹饮酒。

第三,喝酒时旁边放上一杯水,喝一口酒,多喝几口水,水有稀释酒的作用,可以减轻点危害。

喝酒不是健康的习惯,酒精属于致癌物,和7种癌症有关。在生活当中应该尽快的戒酒,如果有必须喝酒的场合,必须要控制酒量,适量饮酒。在喝酒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躲酒技巧,避免喝多。

Ⅲ 印度人为什么认为在婚礼上喝酒是忌讳他们似乎对此很紧张~~

印度教徒习俗:印度人大约83%是印度教徒。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因为牛被看作是神圣的动物。
印度人敬奉恒河的习俗由来已久。印度教把恒河作为“圣河”(佛教也视恒河水为“福水”),恒河两岸建有无数的寺庙和宗教圣地。印度人把到恒河中沐浴一次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和极大幸福,每年都有许多人不辞劳苦赶到恒河进行“圣浴”,并将圣水带回家乡珍藏起来,吃饭时才滴人一滴。在印度教徒的婚礼上,洒“圣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他们认为,“圣水”可以洗掉青年人心灵中不纯净的东西,使他们婚后更加幸福。印度教徒死后,也要由婆罗门祭司先在尸身上洒上“圣水”,然后再行火化。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的灵魂得到净化,顺利地升入天堂。
信奉伊期兰教的印度人不吃猪肉,虔诚的教徒不喝酒。

正统的锡克教徒不剪发,头上缠着头巾。他们不吸烟,也不吃牛肉。正统的穆斯林妇女一般不见男客,但邀请印度人参加社交活动时,也应邀请他们的妻子。

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有的印度人见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施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行礼时要弯腰触摸长者的脚。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印度人认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举动,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他们认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因为不流动的水为死水,孩子浴后会遭灾、夭折的。印度人喜欢谈论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传统以及外国的事和外国人的生活。

印度妇女喜欢在前额中间点有吉祥痣,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印度男女多有配带各种装饰品的习惯。
印度人爱喝茶,大多是红茶。各种集会,中间休息时也备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说。在印度人家里吃饭时,客人可以给主人带些水果、糖作为礼品,也可以给主人的孩子带些礼物。很多妇女不同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饭。

印度人喜爱3、7、9数字。他们认为红色责示生命、活力、朝气和热烈,蓝色表示真诚。阳光似的黄色表示光辉壮丽。绿色责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宁静。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装色彩方面喜欢红、黄、蓝、绿、橙色及其他鲜艳的颜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视为消极的不受欢迎的颜色。不喜欢玫瑰花,在办公室和商业机关,写字台喜欢放在东北角或西南角。

Ⅳ 印度可怕的风俗

印度在我们眼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他们有着各种与众不同的习俗,下面为大家带来印度10大雷人奇俗,有很多看起来很荒谬,但却真实存在!

1、不分男女露天沐浴

印度部分地方的穷人,无地,无房。印度许多穷人就是住在树上,睡在大街上的,甚至连洗澡也是在光天化日之下。

2、大便以后不用手纸,用水冲洗屁股

大便以后不用手纸,用手洗屁股。印度的居民一般厕所都有冲洗设备,普通百姓大便时则手拿一口杯水,习俗规定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到商店挑食品不得用左手。

3、付款要用右手

也许是因为印度人习惯了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印度人在买东西付款时只用右手递钱,对方找零钱时也只用右手,绝不用左手。若用左手付钱,那是很不礼貌的。

4、活埋儿童驱魔

这种让常人不可思议的“活埋”仪式在佩拉于尔村沿袭了已经足足57个年头了。参加这一祭祀仪式的儿童首先失去知觉,然后再被放入预先准备好的临时墓穴,用土完全掩埋60秒之后,再将他们挖出来。据说这是当地一种传统的宗教习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祭祀两位能够驱赶妖魔的女神。

5、“租老婆”的生意很红火

在印度,骂人最狠的话是“愿你生个女儿”。由于滥杀女婴之风盛行,导致许多乡村和城镇里都缺少新娘,因而印度出现了一种局部的社会变异现象——租妻。在古杰拉特邦等一些地方,“租老婆”的生意则很红火。每月合千八百元人民币就可以租到,还可以经常换。

6、“圣女”实为僧侣泄欲工具

印度有一种与其历史一样古老的传统——来自贱民家庭的女孩子年纪轻轻便开始为寺院服务,成为印度教高级僧侣和婆罗门长老的性奴隶。她们被称为圣女。

7、侧头表示同意

在印度的一些邦(如西孟加拉邦)里,人们表示赞同或应允时,不是点头,而是将头向右边侧一侧。外国人起初常常误会。

8、饮用生水

这在外国人听来感到是太不讲卫生了。但是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又普遍喜吃咖哩、生洋葱等,此类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他们喝生水的习惯。就是到了大饭店、大宾馆,首先给客人也是杯生水。

9、不吃牛肉,但喝牛奶,喝茶也离不开牛奶

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有许多印度人追求不杀生,因此不吃肉,但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补充蛋白质,只有喝牛奶了。印度人不仅平时喝奶,就连喝茶也离不开牛奶。把适量的牛奶倒入茶杯中,搅拌一下后慢慢品味,真能感觉出味道好极了。

10、厕所风头盖过婚房

印度被称为“全球最大户外厕所”并不夸张。几乎每个到过印度的外国人,都会对这里的厕所留下深刻印象。有人笑称,在印度,厕所无处不在,大地就是最大的露天厕所。

Ⅳ 印度婚礼要严格遵守传统和仪式,印度的婚礼有哪些传统

印度婚礼要严格遵守传统和仪式,印度的婚礼有哪些传统?

印度婚礼不仅仅是庆祝活动,而且还严格遵守传统和仪式。比如,婚礼的日期是通过新郎新娘的生肖决定的,而非他的爱好。也是有一些标准规定了新娘在这一天应当如何打扮,例如穿红色裙子而非白色长裙,在额头上涂上红色粉末,在脚和手上涂上繁杂的指甲花图案设计。

1.占星术决定婚礼的日期

在古吉拉特语的婚礼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新娘的妈妈以友善和活泼可爱的方法拉着新郎的鼻子。根据这样做,丈母娘提示新的家庭组员,他在要求闺女的作用时需要维持谦逊。此外,新郎务必逃离牵扯。

10.新娘拿米饭往头上扔

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应该做最后一个仪式,Vidaai,向她的父母说“再会”。在Vidaai期内,新娘务必将一束米饭丢到头上,而立在后边的妈妈务必抓住它。这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方法来感恩父母为闺女所做的一切。那么您怎样看待印度的婚礼传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Ⅵ 为什么印度人很少喝酒,因为印度是着名的大米输出国

印度受佛教文化熏陶,当然很少喝酒,首先,印度作为世界宗教发源地之一,受宗教的影响非常深远,宗教在这个国家起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有些宗教必有的一条戒律就是要求大家不要抽烟也不要喝酒。宗教在人们的信仰方面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约束作用。其次,在法律层面,印度禁止民众在公共场所抽烟喝酒,印度的酒市场虽然小,但是印度政府对酒市场还是进一步加强规范,比如造假酒导致消费者死亡的,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罚重金。法律的明文规定,不仅净化了公共场所的环境,还给大众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三,电视禁止播放一切与宣传烟酒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广告。这样一来,烟酒在电视等媒体上便失去了“话语权”。第四,在印度,并不是随便一家商店都出售酒类的,即使是有权售酒的商店也有时间限制,何时该营业何时不能营业都有严格规定。以上种种做法,都是在营造一种好的环境,从宗教到法律到电视广告再到销售渠道上对烟酒的控制,从而影响人们的观念,久而久之,人们头脑中“吸烟有害健康”的意识越来越高,越是有文化和地位的人就越守法守教越不跟烟酒打交道,慢慢地,在社会上形成了不抽烟不喝酒的好习惯。

Ⅶ 为什么在中国很少见到印度媳妇

为什么在中国很少见到印度媳妇?原来是这样的!

是因为她们在当地的地位比较低下(如果要嫁人必须要有父母决定),所以从小就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如果娶到这样的女人,就只能在家里做饭、收拾家务,完全没有一点工作能力。这其实是为什么印度媳妇儿,在中国很少见的原因

Ⅷ 印度新郎大喜前确诊,家人坚持婚礼按时办,这场婚礼有何特殊之处

印度新郎大喜前确诊

2021年4月28日剧印度《今日印度》报道,印度中央邦印多尔县的一对新人在即将举行婚礼的时候,新人中的新郎检测新冠病毒呈阳性,被确诊感染上新冠了。

婚礼结束之后,印度官员就将新郎带到医院去进行隔离治疗了。

这真的是一场特殊的婚礼。

首先是参加婚礼的人数只有8人,然后居然还有印度的官员在一旁监督婚礼的进行,最特殊的就是婚礼现场的所有人都穿戴着整齐的防护服。

这场婚礼体现了印度社会的一定的宽容度,希望这对特殊时期进行了特殊婚礼的新郎能扛过新冠,早日回家和新娘团聚。

Ⅸ 印度一新郎新冠阳性,婚礼“全副武装”,为什么要在关键时期举办婚礼

印度媒体在四月底的时候报道出一则新闻,印度的一名即将举行婚礼的新郎,在婚礼前一周左右4月19日在检测新冠病毒时,结果呈现阳性,已经感染新冠病毒,但是在4月26日时虽然参加婚礼的人都全副武装,还是举办了婚礼。

希望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印度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印度政府能够做出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哪里都一个团乱,有问题就甩锅给其他国家,各国都给印度支援,但是印度还是一团乱糟糟,疫情毫无被控制的迹象。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要办酒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加入英国外卖 浏览:581
印尼巴谈岛哪里好玩 浏览:669
印度拉达是什么车 浏览:645
中国象棋如何玩斗兽棋 浏览:606
英国地铁什么时候出现 浏览:209
印度用什么钱最贵 浏览:687
印尼黑酸枝家具保养用什么材料 浏览:3
越南政权如何交接 浏览:809
意大利什么时候能成立 浏览:694
在中国哪里卖房子 浏览:509
为什么英国没有威尔士元素 浏览:146
英国货币对人民币多少 浏览:261
印度尼西亚矿产怎么样 浏览:448
去印度买手表怎么样 浏览:708
哪个明星去了中国好声音 浏览:981
信奉印度教有哪些国家 浏览:162
中国庚子年年都有什么事 浏览:960
意大利怎么考驾照 浏览:636
500马币是多少印尼盾 浏览:104
伊朗在地球仪上哪个位置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