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军人战斗力为什么低
楼主说印度“军人”战斗力低,实际上有点不公平。
首先说,二战的时候,因帕尔战役里面印度基层士兵的表现可不差,守卫科希马的一个旁遮普营面对一个日军师团亡命攻击(当然考虑到地形和日军的非战斗减员,有很大水分)坚守了半个月直到援军到达,就这点来说,抗战时代中国军队不说营级了。就是团级师级部队,有几个能够面对日军一个师团的包围和攻击不动摇的?
但是,英国人在把印度人培养成不怕死的士兵的同时也留了一手,那就是灌输对上司的绝对服从。我们都知道现代军队的指挥系统里面,共产国家一般是开党委会(或者中国特色的所谓“诸葛亮会”),美国德国一般是委托式指挥,保证了基层部队的相对灵活性。而二战的英军就以死板教条着称,印度军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种姓制度,你让印度兵顶着机关枪冲锋没有问题,但是脱离了印军那帮渣渣军官,印度的勇敢士兵就连干什么都不知道了,换言之没有基本的“主观能动性”。
说到底,印度的士兵肯定是勇敢不怕死的,军官的专业水平可能也不很差,但是由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导致了印军只是披着现代军队外衣的近代军队(就好像抗战时期国民党那一大票现代武装的封建军队一样)
❷ 印度的军事武器装备都从俄进购,为何它不选择从美国进口
印度的军事武器装备并不都是从俄罗斯进购的,从美国也进购过很多武器。印度现在不仅仅从俄罗斯进购,也从美国进购。而且印度与俄罗斯和美国都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外交关系。因为印度的战略地位对于俄罗斯和美国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再加上印度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客户,美国和俄罗斯都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大客户。
印美俄三家的关系比较微妙,印度由于拥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地缘政治上美俄对印度都有需求。印度也需要美俄的军火来武装自己,军火贸易也就成了非常大的现实利益。
❸ 中国交还大批缴获的印军武器,他们却还要求现场开动坦克
自己的武器都是费老大的劲才送上来,若是想把缴获的这些印度落后武器和坦克再原路运回中国几乎不可能,更何况坦克在山区也开不回去。而且在国际上中国的这次作战,关系已经破裂的苏联和美国都站在了印度一边。中国此时已经陷入了印苏韩三面包围的境地,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中国主动撤兵并归还武器可以在停战的谈判桌上争取更大的优势。
❹ 要不是这些战地照片,对印自卫反击战会被多少网友当成“神剧”
从被解放军俘虏印军坦克说起
前两天,听人讲笑话一样说起印度宝莱坞拍了一部电影,主角相貌狰狞,和解放军作战枪也打不死,炮也炸不死,战场上还能来一段大篷车式的抒情舞蹈,当时不禁感慨这 “抗日神剧” 开始走向出口了,看来将来世界影视艺术史上必会提到其重大贡献。
真实的情况是……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以后,据说印军的战斗力曾经让总参的王尚荣部长大吃一惊。印军放在第一线的旁遮普联队、廓尔喀联队、拉吉普特联队等都是曾经打过二战中激烈恶战的部队,凶名在外。所以战前我军计算其战斗力,是按照与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等同的公式来推算的。
谁知打起来竟然是摧枯拉朽,有一位参战的战士这样评价他们的战斗: 我们碰到的这伙印度兵奇怪咧,不但不投降,竟然还敢于抵抗!(“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反正,看来前面提到的这印度电影是不能让打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们看的,否则某位老爷子笑得发了胆结石可不是玩的。
“竟然还敢于抵抗……”这样奇葩的评价不是我军夸张,而是有真实图片为证的。
注意,两辆战车在涂装和自卫武器等方面存在微妙的差别,第一张照片的电台天线的位置也不一样。
在对印作战前线,蓝志贵拍摄了很多经典照片,有些要几十年后才被人们认识到其价值。比如下面这张拍摄的,便是战争史上着名的 “达旺沙盘” ,连西方的军校里都经常提起呢。
1962年10月26日,我军攻占达旺,并准备继续向前方德让宗方向突击前进。此时我军已经不能再借助最初的突袭效果,料想印军将在前方严密布防,作战可能面临重大牺牲。
然而,根据阴法唐政委回忆, 我军攻占达旺以北五公里处的邦岗共(原为印军指挥所),发现印军居然留下了一个完好的沙盘,上面清楚地标明了印军各部的位置。大家很快发现一条通往西山口的山谷印军完全没有设防。
当时侦察科长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曾认为是印军的诡计。然而综合俘虏口供,证明这上面的标志竟然全是真的!于是指挥战斗的张国华司令员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就指着这个沙盘制订作战方案,下达各部实施迂回、穿插、分割的任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过印军没有布防的山谷,绕到印军主力后面,切断德让宗与邦迪拉之间的公路,堵截敌南逃退路。
印军……根本没想到我军竟然弄出了这么一个南北纵深达150公里的口袋,连逃的力气都省了,除少数指挥官乘坐直升机逃走外,大多数在饥寒交迫之下当了俘虏。
这也使我军有了在第一次归还印军战俘时一下子就交给他们三千多人的底气。
当然,各国军校提到这个“达旺沙盘”目的只有一个—— 提醒学员们即便打了败仗,也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原封不动留给对手啊。
不是每架直升机都能把长官接走,这一架 苏制米-4直升机 看来是因为地形复杂来了个“我自横刀向天笑”,动不了无法起飞被抓了俘虏,旁边坡地上可看到印军的对空联络用三角白色标志。
难道是印度陆军被打急了,仓皇中忘记了直升机的性能限制,竟然在陡坡上摆下让飞机降落的标志,结果坑了友军?
根据印军第四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少将的回忆,这架飞机是派去前线扯冬和龙布方向执行侦察任务的,并寻找失踪的达尔维准将,编号BZ-590。解放军390团人员回忆,该机飞到吉牙附近被我击伤过,后来在本穹东侧地区将其俘虏。
如果此说准确,那块白色三角标志可能是印军直升机负伤迫降后摆出请求救援的,但没有第二架飞机赶来,否则可能会被坑得也趴窝在这里—— 此前中国军队曾在一架击落的贝尔直升机旁设伏,结果钓来了第二架,连飞行员都给俘虏了。
在战斗中我军缴获了多架印军飞机,包括米-4直升机、贝尔直升机和“双水獭”飞机,大多数被俘原因是印军方面对飞机运用不当,不是被我们的轻武器弄下来,就是起落时出了事故被放弃……
不过,在不适于装甲车辆活动的山地作战中能抓到印军的坦克,还是令人有些惊讶。这是因为印军在当地并没有投入成建制的装甲部队,而我军也没有见到消灭印军坦克的记载。而照片证明,这样的事情,在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的确发生过。
那么,这些坦克是怎样落入中国方面手中的呢?寻找蛛丝马迹,战后中国方面从政治角度决定归还印度方面大多数被俘装备和全部人员,表达我方和平诚意, 在归还印军的装备清单中,的确有两辆M3A4坦克,但并没有提到怎样将它们俘获,只是说明着两辆坦克都有机件损坏。
考虑到印军并没有大规模出动装甲部队,考虑其作战特点,这几辆坦克应该是配属给印军前线指挥部门使用的警戒车辆——印军记录在东西两线都有少量坦克配合作战。
我军虽然携带简单的反坦克武器如57毫米无后座力炮,但主要用于打碉堡,未见与敌坦克战斗的记录,说明敌坦克可能根本没有来得及投入一线作战。而其机件损坏和其他若干我方获得的战利品是同样特征,通常是印军主动破坏的结果。
双方作战地域为喜马拉雅山南坡,这里要么地势陡峭,要么溪谷纵横,都不是使用坦克的良好战场(除非太二,谁会在这里用坦克?), 很大可能是印军坦克勉强进入战场,但或者由于后路被切断失去油料补给,或者由于道路原因发生故障,不得不将其破坏后放弃,结果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当然,如果有熟悉那段战史的朋友能够找到我军和印度坦克有过作战,那会更有效地补充这段 历史 。
根据外电报道,我军在这次战争中俘虏的印度坦克并没有都交还回去,还是留了个纪念品,这就是在北京的中国坦克博物馆保存的6019号车,它们的型号都是美制M3A4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这型坦克在二战中也曾是中国远征军在印缅作战时的装备,中国装甲兵评价它虽然不如同时装备的M4谢尔曼式中型坦克皮实,但底盘较高,机动能力好,适宜于复杂地形使用,而且,比日军一线所有战车更强大。
考虑到这种坦克是在二战中活跃的老式车辆,战后很快被废弃,印度方面能让它在1962年依然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出动,这份维护的本领也算了不起啦。
不过,想想还是有点啼笑皆非——在那场战争中,中国方面并没有出动装甲部队,却能把对手的坦克抓来,没有出动航空兵部队,却能把对手的飞机缴获,后人听说,会不会以为我们又在写神剧啊?
【完】
❺ 道路桥梁太差,印军没有轻型坦克怎么上高原
截至到2020年,他们在别的国家购买类似的坦克。
最近,印度的多边界行动给印度带来了巨大压力。边境的紧张局势升级了。为了继续增强其在边境的威慑力量,印度将坦克开到高原上。最近,一批印度军队空运T-72 和T-90 辆主战坦克前往拉达克东部地区进行紧急救援。在海拔 4000-5000米米的高原山区作战的最佳选择是轻型坦克。由于印度没有可用的轻型坦克,印度军队只能将最精英的T90 坦克送到前线。
截至到2020年面对 15 型坦克非常心慌,所以印度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让塔塔先进系统公司和印度国防研发组织联合开发茶猎鹰8x8 轮式步兵作战车辆底盘,配备 105毫米榴弹炮,然后它被改为轮式突击枪,类似于美国的M1128斯崔克机动火炮系统。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这款国产茶猎鹰轮式步兵车出现在高原。
❻ 我军缴获印度数百辆军车,周恩来:加满油后全归还!事后发现高明
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瞩目的对印反击战。我军从西藏和新疆两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将7个旅的印军尽数歼灭,俘获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击毙62旅旅长辛格准将的重大胜利。同时还缴获各种火炮300多门,飞机5架,包括10辆坦克在内的数百辆军车。
停战后,我国政府做出了一个令世界大为震惊的举动:除了将3000多名战俘全部遣返之外,还将我们在战斗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以及其他军用物资全部归还。更令人称奇的是,周恩来还专门指出:“我们在归还印军战车前不仅要擦洗干净,而且还要加满油,然后再通知印军来领回。”
这种将缴获物资以如此方式全部归还的做法,在中外战争史上还不曾有过。周恩来的这个举措,到底有什么用意呢?难道是所谓的“穷大方”吗?作为一个指挥过千军万马的统帅,周恩来自然不会“穷大方”,他的这种谋划其实非常高明。
作为两个人口大国、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几千年来以来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军事冲突。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亚洲之时,中国和印度都饱受其害。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与印度关系一度非常融洽。
当时的中国正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而印度也成为新中国对外发声的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是新中国与西方国家相联系的纽带。
1954年,尼赫鲁带着自己的女儿英吉拉·甘地访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给予了热情招待。不仅如此,中央领导还组织北京市民,举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欢迎盛会。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印两国的关系开始急剧恶化,这是因为中印边界一直有个 历史 遗留问题。1914年春,英国殖民者召开了非法的西姆拉会议。在会议中,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背着中国政府的代表,设计了一条西起中国不丹边境、向东延伸的非法边界线,企图将中印边境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己有。而这条线,也被称为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这条边界线。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印军开始向麦克马洪线推进,并于1953年基本侵占了该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中印边界中断,印度于1952年开始发动入侵,占领了近2000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在中印边境西段,中印两国素来就没有什么争议。但从1954年起,印度开始对我阿克钦赛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55年,印度军队公然越过中国的行政管辖线,侵占了中国的巴里加斯地区。
一开始,中印边界问题只是个单纯的外交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谈判和友好协商的手段解决。在那个时候,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而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则在美国卵翼之下蠢蠢欲动,试图卷土重来。因此我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主要分布在东北以及东南沿海。中印边境,很显然是个次要方向,并非优先解决的事项。
因此我国提出了一个搁置争议的方案:在中印边境东段,印军从占领的地方退回去,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中国军队也不越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在西段,印军不得越过中国的行政管辖线,从侵占的巴里加斯地区退出去。
在当时的中印边境,中国军队和印度军队的对峙已经非常紧张,擦枪走火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出于对和平的渴求,希望中印两军能脱离接触,以免发生真正的热战。
然而印度人丝毫不理会中国的合理建议,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中国全面提出全面的领土要求,他们不仅要求中国承认印军对上述中国领土的占领,反而进一步要求中国将阿克赛钦等地区约3.3万平方公里土地也让给印度。
在提出领土要求的同时,印度从1959年6月至9月,就侵占了我国朗久、兼则马尼、马及墩、班公湖以及乌热地区。不仅如此,印度还对中国边防部队开枪开炮,制造流血事件。我国的善意,不仅没有让印度停止侵略的步伐,反而还愈发嚣张。那么印度迷之自信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印度当时正处于春风得意的时期。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人口众多,因此印度是为数不多的,被美国和苏联同时拉拢和支援的国家。不仅如此,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万隆会议上大出风头,和铁托等人一起,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首脑,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具有极大的威望。
反观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可以用极其严峻来形容。当时的中国,已经和苏联交恶。因此中国必须应对苏联和美国两大战略方向。若中印开战,美国和苏联毋庸置疑会站在印度一边。
其次,印度的军事实力并不弱。印军作为英军的仆从军,曾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战。因此战斗经验丰富的印军,号称打遍欧亚非三洲的部队。自建国到中印战争,印军作战还从未输过。
印度人一直声称,一个印度兵可以抵挡十个中国兵。1951年,印度在朝鲜派出观察员,目睹了志愿军痛打美军的神勇表现。于是立即改了口:一个印度兵“只能”对付六个中国兵。
印度陆军部门认为,“不管中国军队做出何种程度的反应,印度军队都有能力将其压下去”。更糟糕的是,较低级别的军官也受到了高层军官这种想法的影响,结果连基层部队都洋洋自得。
最后,从中印边境的地理态势来看,对我国确实不利。我国向中印前线运送补给,必须经过高耸的青藏高原,辎重运输成本极高,人员补充不易。在青藏高原供应一个团,其花费相当于平原地区的一个师。
而印度人则背靠人口稠密、物资丰富的大平原,可以轻松地调兵遣将以及筹集作战物资。因此印度人料定,中国肯定不敢反抗印度,印度军队只管前进就是。而这也是尼赫鲁所谓“前进政策”的由来:“推进到哪,哪里就是印度的领土。”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了1962年,战略机遇期终于出现了。当年10月15日,美苏之间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两个超级大国将各自的核弹相互瞄准,一场足以毁灭人类文明的核大战一触即发。此时的美苏两国,都无暇将目光投向亚洲。
于是毛泽东决定利用这次战略机遇,对印度来个快如雷霆一般的打击,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厉害。为此,毛泽东召集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贺龙等领导在中南海开会,制定了对印作战的战略计划。
毛泽东认为,印军在向中国境内推进时,一再违背兵家大忌,仅在一线投入大量兵力,纵深兵力却十分空虚,就犹如一个鸡蛋壳,只要敲破了,就犹如无人之境。
与此同时,印军的战斗力实际很差。前敌指挥张国华认为,印军的战斗水平还不如国民党的一般部队,相比于五大主力,就更不如了。同时,印军官兵上下泾渭分明,军官都由养尊处优的上等种姓担任;士兵则皆为低种姓,他们忍饥挨饿、备受折磨,士气很低。
反观我军,则官兵一致、上下一体、将士用命。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我军在作战欲望上,远胜于印军。
与此同时,印度军队十分怕吃苦,不善于长途行军,缺乏高原作战经验综合素质极差。他们推己及人,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去行军的恶劣地区,中国军队肯定也做不到。因此我军完全可以出其不意,发挥我军所擅长的穿插渗透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然后彻底歼灭。
在巨大的军事地图面前,毛泽东指着地图上的印军据点,用手做了一个横扫的姿势,自信满满地说:
就在我军紧锣密鼓,准备对印军进行惩罚的同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外交部门也在进行着奋战。
在外交部第一次研究会议上,周恩来对罗瑞卿、耿飚等人指出:印度不顾国际惯例,对我不宣而战,我们可不能像它那样,而是应该光明磊落,在自卫反击战开始之前,要想印方递交找回,通知我边防部队即将发起反击,并说明我军被迫自卫反击的理由和目的。
周恩来认为,对印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战,更是一场政治战。这场战争不仅要震慑印度扩张主义者,同时也要向全世界展示我“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风范。我军反击印军,是有正当理由的,是符合国际规矩的。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授人以柄,在外交层面和国际舆论中陷入被动。
戎马一生的周恩来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外交工作不能和军事行动相抵牾。中印边境反击战是一场雷霆万钧、侵掠如火的速决战,必须讲究一个突然性,因此决不能让印度人提前知道我们的意图。
为此周恩来详细、精确地计算了从印度驻华大使馆向印度外交部、印度外交部向其最高当局和印军领导机关、印军领导机关向边境地区印军分别报告、通报、传达所需要的时间,然后确定了向印度驻华使馆递交照会的具体时刻。让印度收到我国的外交照会的同时,又来不及对中印边境的军事力量进行部署。
在周恩来的命令下,耿飚紧急起草了照会,并报请毛主席审核批准。毛泽东批准照会时,已经是深夜了。当时印度驻华大使不在北京,于是耿飚命令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去把印度代办叫来。
然而印度代办早就回宿舍睡觉去了,睡得很死,任凭人们在宿舍外大声喊叫、按门铃、敲门、往房里打电话,就是唤不醒。无奈之下,礼宾司的同志只好翻过围墙,在屋内将这位代办从床上叫了起来,然后将照会递交傻眼的印方代表手上。虽然印方获知了我方即将发动自卫反击的消息,但已经来不及进行军事应对。
10月20日,中印边境反击战打响了。在克节朗河,我军集结1.4万大军,对驻守在当地的印军第七旅进行了摧枯拉朽式的打击。我军两翼包抄,迂回侧后,穿插切入、分割包围,在一天内的时间里全歼印军第七旅,俘虏其旅长达维尔准将。随后,我军兵分五路,收复了达旺地区。
在东线战场,西藏边防部队也对占领我国领土的入侵者实施反击,拔除了侵略据点。在西线,丁盛指挥边防部队大举反击,拔掉了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地区的印军,拔掉了多个侵略据点。
10月24日,我国政府乘着我军的胜势,向印方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但是不出所料,这些诚恳、合理的建议都遭到了印度政府的断然拒绝。
不仅如此,印军还继续向边境增兵,敌军总数达到30000余人。他们不仅不适可而止,反而胆敢向我军发动主动进攻。驻扎在新疆的丁盛部断然发动反击,他以一部分兵力牵制正面之敌,集中主力向两侧和敌后迂回包围,歼灭了侵入西山口地区的印军大部,然后继续向南进攻,收复了西段所有的领土。
在东段,张国华部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他采用分进合击的方式,连续击溃敌62旅、65旅和48旅。
在我军的穿插打击下,一万多印军彻底被打崩。印度逃兵漫山遍野,我军布下天罗地网,奋起直追。在追击中,我军打下了不少如同神话般的战役。
在邦迪拉东南约30公里处的多龙桥。我军27名官兵在这里堵住了将近241名官兵。面对茫茫多的敌人,团作训参谋康德心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
在炮火的支援下,我军四面进击,当场打死了少校以下35名印度兵。敌军见突围无望,只好向我军投降。此战中,我军仅有3名士兵受了轻伤。
第55师163团9连副班长庞国兴在与大部队失联的情况下,和另外三名落单的战士组成四人战斗小组。在敌群之中,庞国兴等四人左突右冲,孤胆深入敌纵深15里,前后打了五仗。他们攻占了敌人的炮兵阵地,击毙敌一、二级准尉以下官兵七名,缴获火炮、推土机、 汽车 等物资。
战后,部队为庞国兴等人举办了庆功会,也就在这次庆功会上,庞国兴慷慨昂扬地说下了那句着名的豪言壮语:
而这些,不过只是我军英勇战绩的一个缩影。到了20日,印军基本覆灭,许多印军士兵窜入深山老林之中,军车、坦克丢得到处都是。东线部队,已经逼近了中印边界的传统习惯线。
不仅如此,我国政府还将自卫反击所缴获的武器、战车和其他军用物资全部归还了印度。在交还缴获物资前,周恩来还特别指示,必须将缴获的战车擦洗干净、加满油,然后通知印军来领回。
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做出布置,印军来领装备时,可以不打象征投降的白旗,而是打绿旗。我军进行自卫反击战的目的是把入侵的印军赶出去,进而促使印方坐到谈判桌前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而不是要印军向我们投降。让他们打绿旗,一方面表现我国的和平诚意,另一方面我们不将印度当做投降方,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那么我军为何要将武器归还印度,而且还要给他们的战车加满油呢?这是所谓的穷大方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首先,我军之所以归还印度的武器,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兵器实在太过低劣。我军在历次战斗中,装备一般不如对方。但在中印反击战中,我军的武器却完全碾压了印方。
拿我军使用的步枪来说,我军使用的是火力凶猛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以及由AK-47改制的五六式冲锋枪。而印军的单兵武器呢?则以李恩菲尔德步枪为主,这是一种源自于一战时期的步枪,虽然准头不错,但是射速感人。拉一次枪栓才能打一枪。
当时,我军解放军一个陆军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 7支56式半自动步枪、2支56式冲锋枪、2支56式轻机枪。 在火力上,我军以自动化火力轻松压制印军。因此我军用区区数人,便常常可以压制是自己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敌军。
至于其他装备,也大多是二战时期留下的老武器,对我军的作用十分有限,还不如直接归还,让他们拉走。如果不还这些武器,印度反动派还会花更多钱从国外购买更新式的武器。
事实上,印度真正的先进武器,我军可没有归还。比如我军从印度人那里缴获的米8直升机,我们就拉回国内做研究去了。
其次,周恩来之所以要求将战车擦洗干净、加满油,是为了显示我军的游刃有余。众所周知,在青藏高原进行补给运输,是相当困难的,印度人自然也了解这一点。若我们不归还武器和战车,印度人或许会认为我军的撤退,是因为后勤不济的不得已之举。之后,他们还会集中力量,对我国进行报复。
因此,周恩来此举就是告诉印度人:我军无论是燃料、武器还是粮食储备,都十分充足,你们不要做非分之想。如果还要打,我们依然奉陪。相比于将印度武器拉回去当废铁,将其还回去反而更有威慑力。正所谓对弱者,必须示之以强。
因此我军归还装备看起来是示弱,实际是在示强啊!其目的就是吓阻印度人,给他们一个警醒,让他们明白和中国为敌的下场。
“印度方面虽然按照中国通知正式接收了交还的军用物资,但是他们却感到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分外耻辱,对此他们经常哀叹。因此满怀怨恨,并指责中国的举动是个宣传伎俩。”
但不服气归不服气,耻辱归耻辱,但印军在后来的数十年里,再也没有向中国边境发动大规模的入侵。这一场雷霆之战,打出了数十年的和平。不得不说,老一辈革命家的决策,就是高明。
❼ 印度攻击联合国车是擦枪走火还是意欲为之
据德新社伊斯兰堡报道,两名联合国观察员正在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线一方,查看印度决定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的特殊自治地位后,引发的冲突受害者时,印度部队“蓄意”攻击了联合国观察员乘坐的车辆。在巴基斯坦军队的保护下,两名联合国观察员安全撤离了危险区域。次日,巴基斯坦召见了一名印度高级外交官,向印方抗议其违反停火协议以及“蓄意针对联合国观察员”的行为。
“遇事不决打巴铁”,已经成为印度转移危机的最好方式。在过去一个多月里,印度已打了巴基斯坦三次,让巴基斯坦大批军民死伤。在国内经济疲软,人民对政府越来越不满的时候,印度只能找巴基斯坦的茬,是极有可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的。
不过,袭击联合国观察员这种事如果有了开头,其他一些国家或者组织就会纷纷效仿,所以联合国以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会容忍这种事的发生。如果联合国查出袭击联合国车辆事件真的是印度干的,那印度就真的吃不了兜着走了,印度必然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❽ 印度阿琼坦克性能怎样
印度曾经自称"阿琼"坦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种坦克之一。另外两种是美国的M1A1和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阿琼"坦克的设计得到以制造"豹1"和"豹2"坦克而闻名的德国克劳斯·马菲―韦格曼公司的帮助,然而性能上与豹式坦克有着天壤之别。印度为"阿琼"坦克专门研制了一种"坎昌"装甲,号称性能直逼英国的"乔巴姆"装甲。
另外性能存在很多缺陷:
炮塔和车体设计不适于顺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驾驶员开窗驾驶时,炮塔转动会碰到头部;火炮处于正前方向时,驾驶员无法出入驾驶舱。
火控系统的部件既未做到一体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炮弹装填速度慢得无法接受,例如装待发射弹一发需15s,装非待发射弹的时间更长。
装填炮弹时火炮必须调到一定仰角,否则无法装弹。
高射机枪由装填手在车外操作,操作高射机枪与装炮弹不能同时进行。
炮塔中只有3发待发射弹,陆军要求至少有12发待发射弹。
样车炮塔结构不合理,容易卡弹。
样车重达52~60t,比原计划的45t增加太大,严重影响坦克的机动性并造成铁路运输困难和超过桥梁安全通过标准。
乘员工作环境对发挥乘员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调节量小、坐着不舒服、乘员不易接近操纵设备。
动力缺陷
在的野外测试中,"阿琼"主战坦克上安装的由德国制造的MTU838Ka-501发动机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国方面寻求帮助,以解决发动机方面暴露出来的缺陷。
在野外测试中,"阿琼"主战坦克底盘采用的油气悬挂系统中的活塞杆也出现了失灵等故障。同时,"阿琼"主战坦克上的空气过滤器的早期报警装置也出现了故障。
❾ 为何巴基斯坦与印度会水火不容
首先是克什米尔问题,当时候印度和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的时候整个南亚地区分为两部分,如果大家愿意自己加入印度的,那么这个邦成为印度的一部分,如果愿意加入巴基斯坦,那么你就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克搭知什米尔地区下层都是穆斯林,希望加入巴基斯坦,上层则向往印度,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了克什米尔地区打了起来。
其次是孟加拉国问题,第三次印巴战争就是印度为了肢解巴基斯坦,把巴基斯坦一部分分裂出去的战争。结果印度凭借巴基斯坦地理的特殊性,以及自己的军力优势特别是海空优势,将接近一半的巴基斯坦领土分裂了。
最后是边界问题和其他问题,印度和把巴基斯坦边界较长,也有好几百公里,大家为了几个山口往往年年争。其它问题包括恐怖袭击问题,印度有很多穆斯林参与恐怖袭击,印度认为巴基斯坦是策源地。
阿三敢打巴之前最好把中国干掉,干不掉后面巴就打他什么叫腹背受敌!
他行的话同时把中巴干掉,要不就中巴同时干掉阿三!很简单有心没胆量~
巴基斯坦更弱
《蒙巴顿方案》
克什米尔邦,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面积17.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86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克什米尔历史悠久,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1339年该地区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斯兰教。19世纪克什米尔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先后置于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和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1834年锡克帝国入侵清朝属国拉达克,拉达克向驻藏大臣求援未果,1835年被击败,之后并入锡克帝国克什米尔地区。1845年英国击败锡克帝国,克什米尔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邦。印巴分治之后,1947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发生克什米尔战争,1949年确立停火线,至此克什米尔南北分裂,分别纳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土范围。
现在的巴基斯坦原本属于印度,它是根据宗教握派信仰的差异于1947年从印度分出去的。印度居民主要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居民则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巴之间的民族、宗教冲突并非近年才有,主要是因为分治后的领土归属问题,按方案,各邦选择自己的宗教,选择自己的归属国家,克什米尔邦主是印度教徒,希望归属印度,而克什米尔地区的居民大多数是穆斯林,他们想加入巴基斯坦。1947年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对克什米尔的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这次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一分为二,印度控制了大约2/3的土地和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其余部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为了摆脱印度的控制,发动了多次反印武装斗争,但最终都被镇压了。印、巴两国因这一问题而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军事摩擦也从未平息过。主张克什米尔地区独立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也未停止过恐怖活动。这样,长期以来,克什米尔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造成了印、巴两国的高度对立,民族和宗教间的纠纷也愈演愈烈。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南部,与中国、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相邻,长期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1600年,英国殖民者成立印度公司,在印度从事商业剥削,并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知皮消立一些据点。1757年,发生了印度与英国在普拉西的一场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了全印度。
英属印度中后期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的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英国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响。在此背景下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个政党“国民大会党”(或称国大党),并于1892年颁布印度议会法,建立地方自治机关和地方行政区,选举范围扩大到印度人。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联盟”(或称穆斯林联盟)。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影响同时作为穆斯林领袖的真纳于1920年脱离国大党。1931年穆斯林省份各省首字母组成了单词“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地区的统一称呼。
1942年,随着英国卷入二战,英国也中断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1946年,由于二战对英国国力造成的冲击导致英国无法维持对英属印度的殖民,于是由英国派出的内阁使团与印度各派政治势力讨论印度的自治事宜并提出了联邦制下自治(或独立)的构想。该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重新谈判。这导致了穆斯林联盟退出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转而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该协议的撕毁直接导致了印巴分治期间的第一次大屠杀,而无力维持和平的印度总督韦维尔子爵制定了名为“疯人院行动”的撤侨计划。
1947年6月4日蒙巴顿宣告将在同年的8月15日通过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英国 *** 于1947年2月改派蒙巴顿任印度总督,6月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1)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人口7千万;(2)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亿;(3)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领土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两部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宣布为印度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190年的殖民统治。
后来,由于历史遗留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却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两国在之后仍爆发过多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的领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国家状况并不安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孟加拉独立战争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1974年,印度进行了核试验。巴基斯坦也与其对抗在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两国的对立不仅是南亚地区,也是世界性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由英国掌管,巴基斯坦是印度的领土,在他们之间有一个叫克什米尔的地方,但后来英国放弃统治印度。一九四七年,巴基斯坦离开印度,自己独立了一个国家,但是在他们之间的克什米尔就不知归哪个国家掌管了,印度与巴基斯坦都想得到这块地盘,两个国家互相都不肯谦让,于是它们就发生了矛盾,发生了矛盾之后两国就开始打仗。这就是印度与巴基斯坦战争的起因。
联合国为了制止这场战争,就在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使两国停火,并画上了停火线,让印度掌管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领土和四分之三的人口,而巴基斯坦掌管剩余的土地和人口。而后来印度违背了停火线的条约,占据了停火线的西区,这激怒了巴基斯坦,于是它们两个国家又开始了战争,联合国为了再次停息这场战争,决定让克什米尔的公民来决定到底要属于那个国家,但遭到了印度的强烈反对,他们振振有辞的说这块土地本来就是自己国家的,所以还是不能时两国的战争平息,直到现在它们两国还是有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让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从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严重不满。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内战期间,所以在印巴战争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
第二次印巴战争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我们不但提供大批军事援助,还直接出兵!
当时中国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从我军正使用或库存的装备中直接抽调的,同时我国还免费为巴方提供这些装备的人员操作培训。形势最紧张时,我国甚至还派出参谋人员加入巴方总参谋部,实际上是直接指挥了部分战斗行动。
比如,在保卫拉合尔的战斗中,巴坦克部队在大炮和步兵之前向印军冲锋,结果损失严重,亟须坦克补充。考虑到当时的国内情况周恩来总理不得不从现役部队使用的坦克中拨出一部分支援巴基斯坦,此事使巴军及阿尤布总统万分感激。
随着第二次巴印战争的升级,巴总统一再要求中国方面出兵进行支援!
考虑到中锡边界以南为中印及东巴最近交接处,中国决定在此地区给印度以打击,以支援巴基斯坦!在此之前,先给印度 *** 下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限印度于三日内拆除它在中国锡金边界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侵略工事,并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 *** 承担全部责任。”
自然,我们除提出最后通牒式照会外,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两面夹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锡边界上的一切工事。这是我国 *** 危机处理能力最有效的一次。
在中国的直接影响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第三次印巴战争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由于国内原因,中国 *** 只是在口头上的语气超过上一次。不过,中国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1971年的情况较为复杂。这时,中国正处于“文革”的混乱中。西藏同内地一样政治局势不稳定,西藏军区司令员也被揪斗。但是由于印度的入侵,我们就不能不管了。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发展到东巴被占领,印军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镇拉合尔,即将突破巴军防御的情况下,我国 *** 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则中国 *** 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权力。正是这道宣告迫使印度 *** 放弃了以武力彻底解决印巴问题的想法,挽救了盟友巴基斯坦。
你好,以下在下的看法:我们这个世界自二战以来六十多年了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我们回望一下以前的人类历史,世界从来就没有这么和平过。为什么?那是因为超级大国们都拥有了核武,谁都不敢动谁,动一下的预期代价实在太大,没有一个理智的国家和理智的人敢这么做。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核武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可以肯定,上个世纪中下叶,红色世界早就和自由世界干起来了,就没有冷战,也不用等到苏联解体了。现在我们中国已经开始崛起,如果没有核武,我们完全可以计划收复远东地区 吞并蒙古 占领贝加尔湖地区,和俄罗斯决一死战。但因为核武,这就是一个永远的梦,也许等到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到核武可以被被全面拦截的时代到来吗。因为核武,被我们时常鄙视的阿3,我们都不敢动它,预设藏南地区的远去。因为阿3的导弹已经覆盖 珠3角 长3角 甚至北京,前不久,核潜艇也下水了。为了那块地方,我们已经牺牲不起。印度和巴基斯坦90年代末才造出核武,在此之前,它们打了几十年,从没停过。但现在,他们谁也不敢动谁了。
核武维护了世界和平,但也让我们这些后来崛起的国家和民族失去了恢复往日辉煌的机会。至少在领土问题上可以这样说。
.
打不起来的
巴基斯坦也是一个核武国家
1楼的俄罗斯凭什么帮印度出兵呢,历史上似乎没有这样的先例
俄罗斯历来出兵都处于自身利益考虑 印度只是俄罗斯一个武器进口大国
每年说白了也顶多几十亿,现在印度的军购渐渐向西方靠拢了
印俄也不是军事盟国,他们只是战略伙伴,印度也是不结盟国家
印巴不会开战,打起来对谁都没好处,拖累经济,损伤人员,钜额的军费压力
还有各国也不希望两国开战,举例美国吧
印巴开战,在阿巴边境的恐怖份子就会卷土重土,战争将会滋生恐怖份子
巴说过,如果有事 巴将撤走在啊巴边境的10万大军,这些部队都是用来
剿灭恐怖份子的,但时候地区力量真空
美国多年来的努力就会负之东流
还有开战印度洋肯定不太平,会拖累多国的海上经济航线和经济
❿ 印巴炮战中,为何有人说印度总是吃亏的一方
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有原子弹氢弹这样的大杀器,但是这样的大多情况下战略威慑作用的而存在变数,世界上挨过原子弹轰炸的也只有日本一个国家,印度军队中炮兵是非常重要的兵种,每一个作战师都会有一个炮兵旅,从数量上来说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印度炮兵的质量确实不能恭维,不仅装备五花八门,而且有很多炮都是作废的。所以说印度总是吃亏的一方。
总的来说,印度就是购买的地方错了,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在美国这个地方买军事装备,不仅仅没有得到相合适的装备,还不保修,还发挥不出合适的效果,自然就太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