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说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因为教祖释迦牟尼是印度人,而且佛教最初的传教以及教团的发展壮大也都是在印度,得到人民和统治者的拥护才得以兴盛并传播海外的
‘贰’ 佛教在古代印度兴起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所有宗教的发起及兴起都因有特定条件,如当灶毕时的时代背景、文化、隐神芹及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变化的看法等。佛教在印度发瞎棚起就是因为当时的印度符合佛教的兴起。
‘叁’ 中国如来佛祖为啥在印度出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一个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人类思想大爆发的时期。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相近,印度也拥有文化繁荣的“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了一位堪比孔子的佛教圣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并非他的名字,而是对他的尊称,就像“孔子”的称谓属于尊称而不是名字一样。释迦牟尼本名叫悉达多,姓乔达摩,属于印度的释迦民族,故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陀释迦牟尼出家始末
释迦牟尼的出生地位于今尼泊尔境内,他是一个叫迦毗罗国国王的长子,父亲名净饭,母亲名摩耶。根据当时的习俗,母亲生产要回到娘家去生,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路上,路过蓝毗尼园,在树下休息,生下了悉达多王子。
中国唐朝的玄奘法师西行求经,曾经到过佛陀的出生地。据玄奘所着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他曾经看到过标志佛陀诞生的石柱,只是他看到的石柱已被雷击过,柱头倒在地下。后世由于没有人能够读懂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诞生的地点就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直到1897年,考古学家考证出石柱上面的文字,才发掘出蓝毗尼园的遗址。
悉达多的母亲去世得早,幼年的悉达多是由他的姨母养大。他自小天资聪慧、相貌奇伟,父亲净饭王希望他长大能够继承王位,从小就让他跟着学者们学习文学、哲学,还拜师学习武术。父亲把他培养成能文能武的全能人才,希望他成年后能够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转轮王”。
悉达多王子在幼年时,就养成了沉思的习惯。世间的诸多现象,都能引发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民;绳索鞭打,口喘汗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还有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以及老态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让人悲伤的场景无不促使他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
悉达多王子已有的学识和未来所拥有的权力,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便决定出家。二十九岁时,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偷偷出城,进入一个森林,换去王子衣服,剃去须发,开始禅修悟道。
悉达多一开始在尼连禅河修了六年的苦行,尝遍艰苦辛酸,结果徒劳无功。于是他走进尼连禅河洗去六年的积垢,接受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到一棵树下,向东方盘腿而坐,发誓“我今不证的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终在一个明亮的夜里,克服魔障,觉悟成佛。而他顿悟的这棵树,被称为菩提树。
“如来佛”是一切佛的尊称
“如来”是从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一个名词,意思是“真如”,一切事物的真实情况,又有“如实”之意。
《金刚经》中释迦牟尼自己给“如来”下过一个注解:“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来也无去,也就是不动也不静,当然无喜也无忧,这个道理就是如来。
也就是说“如来”是成道成佛者的通称,等于我们称呼孔子为圣人,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一样,是佛陀的一个名号。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
“如来”也就成“佛”的代号,人们习惯把“如来”和“佛”连在一起称“如来佛”,是把相同的称谓叠加,表示的还是同一个意思。
释迦牟尼成佛后,首次在鹿野苑说法,佛教把这第一次说法叫“初转法轮”。从说法开始,佛教也就正式建立了,也就具足三宝。
佛教的三宝:佛、法、僧,佛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法就是佛根据自己对一切事物如实的了解,讲出来让弟子们学习的言教;僧就是围绕着佛陀身边出家的弟子组成的团体。
佛陀教化的方式是接近平民的,对不幸的人们表示同情,让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种善因,得善果。
据记载佛居住最多的地方是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城外有个竹林,后人称为“竹林精舍”,是当时佛说法的重要地方。
印度的佛教只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在公元十二世纪消亡了。今天印度的佛教是十九世纪后期重新传入的,中间七百年印度没有佛教。印度佛教的消亡,是突厥由中亚细亚侵入印度,一路破坏造成的。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史书上最早的记录是在公元前2年的西汉时期,中亚一个称为大月支国的国王派遣使者伊存来到汉朝的首都长安,他口授佛经传给一个叫景卢的人。
一般公认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年代是汉明帝永平十年,也即公元67年。汉明帝派去访求佛法的使者,从印度带回来经书和佛像,还有一批一同来到中国的印度僧人。第二年,即公元68年,在洛阳建成中国第一座官方佛教寺院“白马寺”,距今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
白马寺因为“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到达中国”而得名。可以说,佛教在中国得到官方统治者的的认可,始于汉明帝年代,“白马寺”就是最好的见证。
佛教在中国的繁荣,与官方组织与民间自发对佛经的翻译工作是分不开的,最早的翻译工作就是汉明帝时期由官方主持翻译的《四十二章经》。汉代对佛经的翻译分两个系统,其一是小乘佛教,以《阿含经》和“禅数”为主;其二是大乘佛教,以《般若经》和净土为主。这些翻译工作,为后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四世纪,中国佛教界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即中国佛教间的领袖道安大师。他是我国佛教制度的建立者,少林寺的中国僧人一律姓“释”,就是从他提倡和开始的。因此,和尚又被称为“释家弟子”。
有了官方的支持,佛教在中国蓬勃发展,到五世纪初,中国的又出现一位卓越而充满智慧的佛学大师,他就是有着印度血统的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和后来的玄奘法师共同成为佛教经典翻译事业中的两大巨匠,他们翻译的佛教经典,不仅是佛教的宝藏,更是中国哲学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盛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时期,各个佛教宗派先后兴起,百花齐放。唐宋以后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禅宗的独特智慧就是“见性成佛”,《六祖坛经》的问世,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中国的整个佛教发展期间,对释迦牟尼佛的称呼一直是佛陀和世尊。也就是说,在传统意义上的佛教中,释迦摩尼与“如来佛”没有形成特别的关系。释迦摩尼是佛教圣人,“如来”则是对一切佛的尊称。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因为话本小说的流行,以及后来《西游记》的出现,“如来佛”逐渐成为释迦牟尼佛的专用称谓。
1986年,影视版的《西游记》播出之后,我国人民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如来佛祖”的叫法更加深入人心,如来佛祖和释迦牟尼被划上了等号。释迦牟尼就是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但是,如来佛和阿弥陀佛只是神话小说中另一个世界的佛,与现存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没有直接关系。
佛教一度与道家、儒家并称为“儒道释”三家,由此可见其对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嬗变产生的巨大影响。佛教中“抑恶扬善”的精神,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禀赋养成也具有引导和教化的重要意义。
我们是一个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佛教的持续存在,也将对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继续施加正面的影响。
‘肆’ 佛法的起源为什么只在印度
佛陀出生于印度(今尼伯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国,佛陀既然出生、成长、出家、成道、弘法、涅盘都是在印度,自然佛教是从印度起源,佛说法49年,佛灭度后,弟子们将佛一生所说汇总,这些工作全部都是由佛的诸上首弟子及五百位大弟子完成的,保证了佛法的纯正性。
之后,因缘具足时由阿育王大弘佛教,于是佛教开始向印度周边国家弘传,当然也传到了中国,乃至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家。
所以,佛既然出生于印度,自然佛教发源自印度,自然佛经也在印度,但后来历代祖师大德辛苦努力,佛经也传到中国啦。
好比,你是中国人,出生在中国,生长在中国,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否则你不会把钱存到国外去吧?你说你一个中国人,会莫名其妙没有理由的把钱存到欧洲某个银行去吗?
佛既然是印度人,佛经自然在印度,这有什么好问的?
我来问你,譬如佛出生于印度,但是他却把佛经留到中国去,犹如从天而降一样,那这样的佛经你能信吗?当然是要有根据的才可以啊。
所以,您问这个问题,就很奇怪啦,那如今佛经已经不止在印度有啦,因缘条件要慢慢具备
另外,佛不是万能,也不是无所不能,佛是大能。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和空间都是业感缘起,佛可没说过可以时光倒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您没搞懂,就是,不是佛愿意,佛就可以。
这就是大能。因为纵然是佛也没有办法度无缘的众生。一切都需要因缘(条件)完备,才可以。
譬如,佛欲度东城的老婆婆,可是她却不愿意见佛(因缘如此),那佛和他无缘,佛知道弟子和她有缘,与是派弟子去,老婆婆就得度了。
佛是大能啊,他不是万能啊,佛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因果的法则,任何事情不可能无因而生,所以这不是佛不平等。
另外什么叫平等?很多人搞不清楚,试想佛以王子之尊,愿意去出家和奴隶平等,佛是否是真平等?
佛已经成就无上的佛果,但他却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也能成佛,他并没有觉得我是佛,是最大的,是最高的,你们都应该在我脚下,你们都应该向我赞美,你们都应该是我的奴仆,佛并没有这样说过,佛才是真平等。
不要只看表面,如果只看表面,男女生下就不平等,生理构造就不同,你能用这样的理由反对男女平等吗?所以不能只看表面。
众生欲得佛法,需要因缘和福报,不是佛自己一箱情愿就可以的。
‘伍’ 为什么佛教发源于印度,而中国发扬光大
印度当时有自己的宗教,传承悠久,制度森严,佛教主要发展的信徒当时的既得利者,目的却是要那些人放下自己手中的权利,和贱民奴隶平起平坐,自然被严重打压,而中国没有宗教,号召力或者说蛊惑力强极强的佛教很容易走通了上层路线,还在下层民众间拥有了广泛的信徒。事实上,佛教初入中国是靠神迹和神通传教的,而中国的修行人历来隐世不出,要出也是在民间游荡,影响不够大,围在君王身边的基本都是一些骗子,后来,道家参考佛教的路数,才开始建立自己的宗教,对佛教对抗,当然并没有发展到宗教战争的程度,只是理论和神通的一些较量而已,直到全真教出现,才第一次真正压过佛教,然后很快就被扳了回来。
‘陆’ 为什么说佛教起源于印度
佛教不是印度人的宗教,哪里的众生机缘成熟,那里的众生就能得闻佛法。释迦佛直传的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也来到了中国。
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并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迅速传遍整个东南亚,同时也传到了中国。但在波斯帝国时期,波斯人占领印度,焚烧经书,杀害僧侣,宣扬伊斯兰教义,从此佛法在印度断灭。
现再的印度人以信仰印度教的伊斯兰教为主,之所以印度教能够迅速复苏,是因为当时有很多的印度教僧侣在深山中修行,得以躲过杀戮之难。
‘柒’ 为什么佛教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古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思想领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的出现。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它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宣扬忍耐顺从,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捌’ 为什么佛教诞生在印度,发扬光大在中国
网页图片视频音乐搜吧问问博
佛教在印度起源,在中国发展大体上有下列几个原因:
第一,早期佛教在一些根本的问题上教义不彻底
印度民族的思想基础是婆罗门教建立起来的.婆罗门教的一个重要观点,或者说是本质的观点就是"享受人生",强调纵欲的正当性,并神化纵欲过程中产生的快感.
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其理论核心就是针对"享受人生"而提出人生是苦海的理论.但佛教并没有完全抛弃婆罗门教的基本理论,因此佛教在禁欲和纵欲之间一直摇摆不定.释迦牟尼采取的是"中道"原则,既不禁欲,也不纵欲,早期佛教在这个问题上模糊态度,造成佛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佛教的某些教派仍然把性欲神圣化,作为成佛修行的一个法门,就是这个原因.
在印度佛教的发展为印度教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印度教提倡享受人生而反对纵欲.从教义上否定了对人生苦海的认识,也否定了婆罗门教纵欲的观点.实际上,在印度宗教发展史上,佛教成为一个阶段性的宗教,只具有一个承前启后的性质而不是别的什么.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特别是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比较彻底地破除了性欲的神圣性,将世俗的东西完全消除,这样就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早期佛教的修行方式造成憎侣成为印度社会的负担,进而失去存在的基础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坚决反对僧侣从事生产活动,认为生产活动是修行的大敌.因此憎侣在印度的生存方式只能靠乞讨,这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但大量的僧侣存在而又不从事生产,必然形成社会的负担.实际上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早期佛教的这种修行方式,只可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社会照此倾力维持,而最终整个社会生产水平和生产力枯竭,而导致民族灭亡,还一个是佛教被社会排斥而自己消亡.那么在印度的最终结果是,佛教在印度消亡.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佛教憎侣生存和修行方式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僧侣进行生产活动列为修行的必须功课之一.每个僧侣每天必须完成规定的劳动时间,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当然有些条件好的寺院可以不再进行田间劳动了,有些"腐化"了,但打扫庭院等内部还是必须的功课.要知道,就连这种活动,也是释迦牟尼坚决禁止的.
中国的佛教,由于僧侣门自己进行生产活动,有了其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这是印度佛教根本没有的一个主要生存条件.
第三,佛教在中国决定性的发展阶段--禅宗阶段是佛教的最高阶段,标志着佛教的成熟
实际上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前,整个宗教体系并不完整,存在很大的缺陷,这也是造成佛教在印度无力抵御印度教替代佛教的根本原因.
释迦牟尼佛提出实现涅磐要靠人自己的"顿悟",是所谓"佛者,觉也".但如何顿悟,释迦牟尼佛没说,大概他的本意是想让他的学生们顿悟一下.结果他的那些门徒学生提出了无数的办法,却没有一个人说到点子上.中国的禅宗,提出了"心"的概念,彻底解决了觉悟的途径和办法,可以说比较准确地体现了释迦牟尼佛"顿悟"思想.
不少学者认为,禅宗提出"心"的概念,是对佛教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发展过程.佛教理论的成熟和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就使佛教具有了较强的战斗里,不会被论敌轻易击垮.
以上三个因素,就是佛教在印度起源,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原因.
‘玖’ 为什么佛教诞生于印度
这个问题可以做多方面回答,可以从古印度恒河文化说起,可以从佛教历史说起,都会长篇大论。但是简短的说,因为佛教是释迦牟尼佛而悟道成佛而建立的三宝僧团而开始的。其背景是因为当时的新思潮流和宗教改革破除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当时的阶级是四种姓,人们地位极其不平等,宗教地位居在皇族之上。并且婆罗门教是当时印度最具影响的宗教,其主导大梵论,类似后来的基督教义。并且有很多错误的思想和习俗,譬如牲畜祭祀等等。还有很多各种新型教团诞生,他们的教义都是偏绝对唯心或者绝对维物理论,学说不尽统一和达到绝对真理水平。甚至有一些教义非常极端,比如享乐主义和断灭主义。而佛教恰恰是建立在想改革统一一个真正绝对真理的交易,是佛在菩提树下所感悟的宇宙实相,打破了所有宗教哲学二元一神造论。所以是当时印度的思想以及国情和宗教团体造成的佛教诞生。释迦牟尼佛本是一位太子,由于幼年时代出游而感世间之无常疾苦之等级不平等。受生老病死困固,从而萌生修道的思想,并且给予实现,经过六年之久的苦修终成正果。在历史上这样的圣人比比皆是,譬如耶稣,老子。他们无论诞生在哪里都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教义解救苍生,阐述行上哲学最高的真谛。从神话角度来说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古印度是因为因地中的修行圆满和古印有所其因缘所以在净饭王家庭中降世。也可以这样说,是当时的那个地方的人们都有善根福德,适合佛所教化。现在的汉传佛教即是与我们中国有莫大的因缘所以才在中国发扬光大。当然以上是我自己根据多年的了解来进行的分析,不代表正确答案,仅供您提出问题中给出的分析。
‘拾’ 佛教在印度是怎样产生的
产生并流传于古印度,以佛教教义为核心的宗教哲学。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为悉达多(前565~前485),母系族姓为乔答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教兴起时正是印度奴隶制经济急剧发展的时期。当时印度次大陆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奴隶社会,但有的地方还保留着氏族公社制的残余;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生产力已有很大提高,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化出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批批以城镇为主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建立起来。当时,各国之间互相征伐,雅利安人等外来的部族和土着民族矛盾重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在佛教兴起以前,婆罗门教是印度主要的宗教,婆罗门教思潮占有统治的地位。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但是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发展,这种思潮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兴的刹帝利贵族的统治需要,出现了自由思想家提倡的沙门思潮据佛经说,这些思潮有“六师”和“九十六种外见”,其中主要的有顺世论、耆那教和生活派(又称“邪命外道”)等等,佛教也是其中主要的一派。在当时的奴隶制国家中,比较重要的摩揭陀国和萨罗国都是佛教流行较早的地区。
佛教在印度经历了1800多年的历史,其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原始佛教(公元前6或前5世纪~前4或前3世纪)、部派佛教(公元前 4或前3世纪~公元元年前后)、大乘佛教(公元元年前后~ 7世纪)和密教时期(约 7~13世纪初)。在后三个时期中还出现了很多在理论和修持上不同的派别。
原始佛教 即释迦牟尼及其弟子所传播的教说。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说、缘起说、五蕴说、无常说和无我说。
从公元前 3世纪下半叶开始,佛教就不断向古印度境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世界性的宗教。而在印度本土则由于公元8~9世纪以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内部部派系的纷争和僧伽的腐败,外族频繁的入侵,特别是伊斯兰教徒的武力征服,不少僧侣被杀戳,很多重要的寺庙和文物遭到破坏,因此印度佛教开始衰微,到13世纪初趋于消亡,至19世纪后才稍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