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为什么粮食短缺
印度干旱了 印度发生30多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当地白米、蔗糖和马铃薯等农作物歉收。商人操纵市场,粮食价格暴涨。穷人叫苦连天,有些人甚至一天只吃一餐。
Ⅱ 上合发三大声明,七国维护粮食、能源与供应链安全,为何唯独没有印度
印度依靠粮食出口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而我国是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才进口粮食的。
中国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自己种植的粮食不足以满足国内人口的需求。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停止在城市耕种和工作。因此,粮食生产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他们不得不购买粮食。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内经济主要是农业,因此他们必须出口粮食以换取经济增长。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独立前,印度的粮食产量并不高。
其次,该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包括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将全球粮食安全作为最高优先事项,并支持多边努力,以找到一种负担得起的危机解镇升决办法。
Ⅲ 印度本身是一个粮食出口的大国,为何它还会产生粮食危机的问题
印度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他们耕地面积广,适宜种植粮食,但是他们的耕作技术却不成熟,粮食产量并没有达到想象中那么高,且印度人口多,国内的粮食分布并不均衡,可以说其实印度是在“勒紧自己的裤腰带”在出口粮食。
Ⅳ 印度首都成群饥民追赶食品车,是什么原因让印度如此缺食品
1、印度地区的长期干旱让粮食的产量下降。
从2020年到今年为止,印度地区的很多地方都处于长期干旱,原本粮食的产量本来就不多,现在产量又要下降,加上印度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导致了很多普通老百姓都没有东西可吃,所以就看到了印度首都成群的居民在追赶时停车。
总体来说是以上几个方面让现在印度缺粮食,当然也有其他的方面,比如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印度的粮食生长环境对待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弱,如果遇到冰雹或者极端天气很容易减少粮食的产量。
其次是政策是否合理,印度的国家领导人是否对粮食制定了相关的治理规范和标准?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种得起粮食,吃得起饭。
Ⅳ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原因是哪些
上世纪60年代,印度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主要原因是灾害,水灾是比较严重的
Ⅵ 在印度他们有没有粮食储备库或者说他们的粮食保管制度
有的
印度粮食储备安全制度
印度粮食储备安全制度主要包括定向公共分配制度(Targeted Public Distribution System,TPDS)、《国家粮食安全法案》下的粮食安全计划和最低价格支持制度等。
定向公共分配制度
早在20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就建立了粮食公共分配体制(Public Distribution System,PDS)以实现对贫穷居民进行粮食价格补贴。具体地,中央政府按照统一定价(低于收购价格)将粮食分配给PDS的平价粮店(印度平价粮店是依照1955年的《必需品法》建立的,被授权向持有配给证的居民分配必需品。),平价粮店再以政府规定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尤其是贫困居民。但是,这一制度非常低效,备受诟病,表现为:第一,存在城市居民偏向的缺陷,对贫困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帮助不够,诱使大量农村居民涌向城市。第二,大多数粮食补贴进入了非穷人口袋。在印度诸邦中未曾存在过最贫穷的20%的家庭获得多于22%的粮食补贴。第三,在PDS分配过程中,由于缺乏计量标准和透明度而滋生腐败。为提高PDS的运行效率,印度政府于1997年将PDS改革为TPDS,它要求各邦鉴定居民的收入等级,并给贫困居民发放配给证,保证贫困线下的每一家庭每月免费分配到10kg粮食,还可按中央定价的半价再购买10kg粮食,而贫困线以上的家庭只能按中央定价购买,还建立了监督机构和报告制度。
粮食安全计划
TPDS下印度政府只对最贫困的3.18亿人口提供粮食价格补贴,大约覆盖了贫困人口的63%(以12亿印度人口中42%为贫困人口计算而得。)为扩大粮食救济范围,2013年9月印度政府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法案》(National Food Security Act,NFSA),旨在保障全国67%人口(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比例分别为75%和60%)的粮食供给,承诺通过TPDS系统向符合补贴条件的家庭提供为期3年的低价粮食,大米、小麦和杂粮的补贴价格分别为每千克3卢比(100印度卢比约合9.78元人民币,2015)、2卢比和1卢比。3年后,中央政府视情况调整补贴价格并统一定价,但不超过小麦和粗粮的最低支持价格和大米的派生最低支持价格。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法案》,中央政府每年满足TPDS的粮食需求大约为6100万t。
印度《国家粮食安全法案》主要包括粮食安全供给、粮食补贴家庭的认定、TPDS改革、内部申诉调整机制的设立(包括区申诉调整官员的任命、邦粮食委员会机构的建立和合并)、各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职责,以及TPDS的透明性和问责制(包括TPDS信息披露、独立审计和设立监管委员会)。从各级政府的职责看,中央政府确保对符合补贴条件居民供应粮食,将中央控制的粮食源(简称中央池)按照各邦的需求分配给邦政府。中央政府还负责通过其代理机构及邦政府代理机构为中央池采购粮食,并将粮食运输到指定的邦政府仓储点,负责粮食在邦政府内的转移、装卸,以及对平价粮店商贩保证金的支付等方面提供支持。若中央池粮食短缺,中央政府应按照短缺量为邦政府提供粮食基金。邦政府负责执行并监督粮食安全计划的实施,并负责将粮食运输到平价店,确保将粮食分配给有补贴资格的居民。地方政府则承担本区域内的粮食安全责任。各邦政府有义务建立并维护现代仓储设施,并适当扩大粮食公司等代理处的仓容,确保TPDS和其他粮食福利计划所需求粮食的充足供给。
最低价格支持制度和中央统一定价制度
为了稳定粮食价格,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粮食供给,凡印度政府控制的粮源,都从收购和销售两个环节控制价格。收购环节的控制价格称为最低支持价格(Minimum Support Price,MSP),销售环节的控制价格称为中央统一定价(Central Issue Prices,CIPs)。
MSP由农业部下属的农产品成本和价格委员会(CACP)根据农民生产成本、国内外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走势、收获季节间的价差、供需情况、MSP对消费者的可能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情况、农业贸易周期、农产品与非农产品的贸易条款、农民及其耕畜的费用、种粮应获利润等因素研究确定,每年制定一次。具体地,CACP首先咨询、调查相关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种粮农民,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推荐价格,然后交给经济事务内阁委员会(CCEA),由CCEA修正后发布MSP的政府定价。国家负责粮食收购的部门在每个播种季节前都要发布重要品种的收购保护价格,指导农民种植粮食。
中央控制的粮源(简称中央池)分配销售给各邦的价格由印度中央政府制定,具体由印度中央政府,以及消费者事务、食品和公共分配部共同确定,这个价格就是中央统一定价。
Ⅶ 印度禁止小麦出口,市场忧进一步推高全球粮价,普通民众有必要储粮吗
以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储备粮食数量充足,民众暂时没必要购买大量的粮食。
国际形势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多个国家制定了禁止小麦出口或其他粮食出口的方案。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内居民获得大量的食物,减少部分人群因为粮食供应不足而出现挨饿如旦的状况。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国家的粮食生产量十分有限,满足国内居民正常需求的前提下,很难完成粮食出口的过程。
印度作为人口大国,自然需要充足的粮食,其中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现如今,印度已经决定禁止小麦出口,从很大程度上导致市场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影响全球粮食价格。中国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还是粮食消耗大国。我国与多个国家进行合作,进口小麦和其他农作物。随着进口数量与出口数量的不断变化,中国粮食储备可支撑一年。
总的来说,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并非所有国家都拥有着大量的储存粮食。我国居民已开展新一轮的粮食种植,并准备迎接小麦成熟。即便部分国家停止出售或出口粮食,我国居民也能通过正规方式购买粮食或食品。
Ⅷ 印度突然禁止小麦出口,“大粮仓”也要自保,其实际意义有哪些
印度突然禁止小麦出口,“大粮仓”也要自保,其实际意义有哪些?印度突然禁止小麦出口,好几个国家遭遇着粮食储备问题,很有可能引起全世界粮食涨价。一部分国家的土地资源耕地总面积较小,粮食生产没法做到住户需要量,进口的麦子或农作物变成唯一的选择。与之相对的是一部分粮食作物出入口强国,土地资源耕地总面积十分充裕,还能够进行粮食作物出入口。好几个国家在开展国际贸易时,总是会有目的性的开展协作,终究并不是全部粮食作物总产量过高的国家都是会进行出入口全过程。
总体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GDP提高来自于好几个层面,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印度的公布终止麦子出入口,也许会给印度的的国际贸易导致危害,但却可以尽可能达到印度的住绝闷户对粮食作物的高耗费和高要求,降低住户饿肚子的情况。
Ⅸ 高一地理:印度等亚洲国家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印度吵丛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季风不稳定造成水寒灾害频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水平低,人口基数胡巧大且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均产量不足。
因裤碰键此解决办法应该是:兴修水利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行计划生育。
都是我笔记上的~~
Ⅹ 日本,印度粮食自供不足的社会原因
印度:粮食大国、饥饿大国
“印度用占世界2.4%的国土面积养活全球1/6的人口。”这是国际媒体提到印度粮食生产状况时常用的数据。在粮食安全上有过惨痛教训的印度,严格来说应是“人多地不少”。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中国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人计算18亿亩合120万平方公里。印度国土面积约为中国的1/3,却拥有180万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印度河与恒河两大河流冲积平原,给人口超过13.5亿的印度带来肥沃的土地。印度历史上就是农业大国,但从沦为英国殖民地到1947年独立,印度发生过5次大饥荒。从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印度又发生3次较大饥荒,官方统计饿死300余万人。
粮食安全问题是历届印度政府的心腹大患,并通过“绿色革命”等举措提高粮食产量。到1980年,印度政府宣布本国实现粮食自给。现在,印度日常农产品价格保持低水平,粮食略有盈余出口,这与独立前后粮食长期短缺、依靠进口形成强烈对比。为保证农民的权益,刺激生产积极性,印度政府还长期实行粮食收购价保护。在维护社会公平和选举因素推动下,印度对农产品价格实行干预政策,出台《国家粮食安全法案》。
在有粮食出口的印度,国民饥饿状况却在加剧。据《印度教徒报》报道,去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印度仍是拥有最多“粮食不安全人口”的国家。报告估算,2014年至2019年,即莫迪政府的第一个任期,印度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增长3.8个百分点。印度在“2020年全球饥饿指数”10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4位,属于“重度”饥饿类。英国《对话》杂志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粮食生产大国印度还是世界上饥饿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情况敲响警钟,提醒各经济体必须重新配置自己的粮食体系”。
日韩紧盯粮食出口国风吹草动
在日本,关于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经常被提起。日本粮食自给率1965年为73%,之后就直线下降,现在在发达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且前景严峻。为改变现状,日本也有乡村振兴的蓝图。去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指导方针——“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其核心是到2030年将粮食自给率从2018年的37%提升至45%。日本《高知新闻》2019年曾刊发题为“日本食品安全保障处于十分危险状况”的社论,提到日本小麦自给率只有12%,政府必须要有危机感,要推进智能农业,以弥补无法集中农业用地大规模生产,以及农户减少和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不足。
受疫情影响,俄罗斯、阿根廷等粮食出口国去年一度限制本国的粮食出口或准备针对谷物出口商征收特别税,这让地少人多的日本更为不安。日本农协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就像疫情初期口罩短缺一样,如果粮食出口国都‘国产国消’,对日本来说会意味着什么?与生产工业产品不同,日本的农畜产品不可能马上扩大生产。”来自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佐藤康博不无担忧地说:“我有过这样的危机感——食品安全保障是关系到国民生命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做好准备。”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藤井聪今年1月在《农业协同组合(农协)新闻》上撰文说,农业用地只占日本国土的13.5%,从“食品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必须将提高“粮食自给率”定位为重要的国家目标。此前,《日本产经新闻》曾援引农协一位负责人的话说:“提高食品自给率只是中央政府在摇旗呐喊,在地方政府、农业生产者、消费者那里还没有产生广泛共鸣。”
据报道,今年6月前,日本政府将汇总有关“在后疫情时代强化食品安全保障”的各种信息,应对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东京大学铃木宣弘研究室给出的一组数据是:“把种子因素考虑其中,2018年日本蔬菜自给率为8%,把饲料因素考虑其中,牛肉自给率为11%、猪肉6%、鸡肉12%,而这些数字2035年将降至3%、2%、1%、2%。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日本将无法应对粮食出口国限制粮食出口的禁令。”不过,据《读卖新闻》报道,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一直在向日本出口小麦,且日本还有国家储备、大米自给自足。但日本主流媒体还是呼吁,政府必须与商社等民间企业合作,努力稳定粮食供应。据了解,日本很多综合贸易公司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投资农业生产,专门生产面向日本出口的农作物。
水稻是日本唯一可以通过国产实现大米自给自足的作物,不过,据《环球时报》驻日记者观察,一些种植水稻的日本农民却面临收入难以保障的现实情况。秋田县汤泽市是日本着名的大米品种“秋田小町”的产区,在当地劳作近40年的稻农石成寿告诉记者,他同时还种植饲料用稻谷和樱桃,因为“只靠种植水稻无法生存下去,要从事复合农业”。
韩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样突出
上世纪60年代,韩国谷物综合自给率曾高达90%,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如韩国人肉类消费增加,以及产业化、都市化提高让耕地越来越少,韩国粮食自给率也出现持续下滑现象。目前,韩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34公顷,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2009年至2019年韩国政府在粮食领域投入13.52万亿韩元进行扶持,如补贴农民种植水稻以外的农作物、通过援助培训和农资方式培育粮食作物共同经营制度、支持水田旱作等,但效果并不理想。韩国2019年的粮食自给率仅为45.8%,与2009年的56.2%相比大为降低。受天灾和国际粮食价格影响,韩国2020年出现粮食产量过去52年来最低和价格史上最高的现象。
韩国粮食的不足部分主要依靠国际市场购买,因此,粮食出口国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加剧韩国的危机意识。据《韩民族新闻》报道,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去年5月曾进行过“应对粮食危机特别演练”,核心内容就是向在海外的韩国农场主下达“进口粮食命令”。目前,共有69个韩国法人在俄罗斯、柬埔寨、中国、越南、印尼等地经营农场,“进口粮食命令”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想方设法将粮食运往韩国。但一些韩国专家还是认为,韩国的粮食安全已亮起红灯,为此必须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粮食生产率。以新加坡为例,虽然其粮食消费量的90%需要进口,但新政府仍投入巨资发展都市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