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若切断西里古里走廊,印度国内会出现什么情况会走向分裂吗
其实在印度的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西里古里走廊这一说,这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为了遏制印度的发展故意搞出来的一个通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实力明显的被削弱了,英国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地经过了二战的洗礼后综合实力都有着明显增强,实力越来越弱的英国自然没办法继续统治这些个殖民地,于是很多殖民地开始脱离宗主国的统治。
尼泊尔和不丹这两个国家虽然表面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已经被印度渗透了。所以虽然西里古里走廊看起来非常的狭隘,但想要彻底控制西里古里走廊,必须先控制尼泊尔和不丹。
在和平状态下同时控制三个国家也不太现实,不过这三个国家都与印度有仇,并且愿意切断这条通道的话,还是可以给印度的东北七邦的人民带来“自由”的。
综合以上来说,如果真的切断了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印度东北七邦或许短时间内在表面上不会独立,但是绝对不会服从印度中央政府的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对于东北七邦的统治会越来越微弱,那么东北七邦独立将会成为一个必然事件。只不过这可能只会是一个臆想罢了,毕竟要切断西里古里走廊是一件很事情。
B. 苦心经营七十年,印度本土与东北七邦的纽带强些了吗
印度东北部共有七个邦:(伪)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和特里普拉邦。
这七个邦在印度政治地位不高,而且经常受到歧视。印度毛派游击队,在东北七个邦势力很大,甚至部分地区已经取代印度政府管理当地。
C. 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印度人几乎看不到蒙古血统
是您不知道而已。成吉思汗确实没有打下印度。但印度历史上重要的国家莫卧尔帝国是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又称蒙兀儿,是波斯语“ 蒙古 ”的转音。
莫卧儿帝国(波斯语: Shāhān-e Gūrkānī;乌尔都语: ;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8年),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莫卧儿”意即“蒙古”。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的突厥化蒙古人。
泰姬陵就是这个帝国后来的国王沙尔贾汗(shahjahan)建立的。
东北七邦和中国藏南接壤,再包括后来印度侵占的锡金,通过一条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与印度本土连接,走廊最窄处只有约20公里。印度东北部与中国、不丹、缅甸、孟加拉国接壤。在人种、语言、文化等方面都与印度本土部分有着显着区别,古代从未与印度本土统一,直到英国殖民时期才被并入印度。在印度东北,生活着约200多个不同民族群体,有基督徒、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原始宗教信徒等。除了蒙古还有历史上包括西藏等中国或雅利安人等逐渐进入印度的各种人种。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这里成为印度民族和宗教冲突最激烈的地区。特别是1992年以来,这里每年几乎都会爆发一场大规模民族与种族冲突,已经有1.4万多名平民、安全人员和“武装分子”丧生。
现在印度北部还有大约3000万蒙古后裔。
D. 印度有哪七个邦
1、阿鲁那恰尔邦:首府-伊塔那噶(位于帕普派尔县),面积:83743平方千米,人口约138.4万。
2、米佐拉姆邦:首府-艾藻尔,面积:21087平方千米,人口约109.7万。
3、曼尼普尔邦:首府:因帕尔,面积:22327平方千米,人口约285.5万。
4、阿萨姆邦:首府-迪斯布尔,面积:78438平方千米,人口约3120万。
5、那加兰邦:首府-袭慎科希马,面积:16579平方千米,人口约198万。
6、特并埋里普拉邦:首府-阿加尔塔拉,面积:10486平拍蔽敬方千米,人口约367.5万。
7、梅加拉亚邦:首府-西隆,面积:22429平方千米,人口约296.7万。
印度东北部七邦是以黄种人为主的地区。
主体民族来源于汉族、藏族、傣族、缅族,在漫长的民族迁徙过程中,经过与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几千年的混血,形成了雅利安-蒙古人种,演化出博多(迪玛萨卡查里等)、那加、库基、卡西、米吉尔(Mikir,又称卡比Karbi)、加罗(Garo)、米佐(Mizo)等民族,统称为东喜马拉雅民族。
那加人主要分布在阿萨姆北部的那加山区,因居住地域的不同,又分化成很多亚族,泽米人(Zemi)、卡查里人(Cachari)、孔亚克人(Konyak)、阿沃人(Ao)、昂尕米人(Angami)、塞良戎人(Zelianrong)、唐库尔人(Tangkhul)、洛克特人(Nocte)、万乔人(Wancho)、唐萨(Tangsa)人等等,就如同我国散落在横断山脉高山峡谷里的诸多少数民族。
米吉尔人主要居住在阿萨姆邦的米吉尔山地,自称阿伦(Arleng)或卡比(Karbi),“阿伦”意为山地居民。加罗人是藏族的后裔,他们的祖先起先迁徙到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然后再迁到梅加拉亚高原的加罗山区。加罗语近似藏语,加罗人也使用藏文。
E. 印度文明有什么特点
印度文明的特点:
1、宗教性。
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在印度都有自己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生活和宗教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宗教的统一作用还表现在民族认同上。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而在宗教上。印度人曾经容许无数民族的统治者君临其上,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异邦人。对他们而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
2、多样性。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印度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在它的大部分时段里,都是水流湍急而混乱,只在少数几个时段水面平静而宽阔。非常粗略地说,印度在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征战不已,相互吞并。印度历史上只有前述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称其为地方性政权。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号称统一了全印度的孔雀王朝,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阿育王从来没有自称过“印度之王”,而只称自己为“摩揭陀王”,并把其广大的领土称为“征服之地”。所以,印度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3、包容性。印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明挑战、不断与异质文明交流的历史。
总的来看,古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度文明在近代的衰落不过是一时的历史现象。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信印度文化也终将像中国文化一样大放异彩。
F. 印度东北七邦有汉族吗
据统计,印度东北七邦的汉族人口不多,只占总人口的不到1%。东北七邦乱肆最大的民族是侗族,其次是苗族、瑶族茄神、毛南族等少数民族,汉族在这里的比例非常小。但是,汉族也颤陪亏在印度东北七邦独立州以及东北联邦有一定的分布,如曼尼普尔邦、阿萨姆邦等。
G. 印度东北七邦面积人口是多少
印度东北七邦面积人口是26万平方公里。
印度东北7个邦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3885万,面积比广西大一点点,人口却少于广西。和印度其他地方不同,印度东北人,多数是蒙古人种,外表看起来像中国人和东南亚人。
印度的东北地区,被缅甸、中国、孟加拉团团围住。其中,米佐拉姆邦,离印度洋只有50公里,但却要绕道2千公里,才有入海口。从“赛哈”到最近的印度沿海城市“加格迪布”,路程1892公里,走高速居然还要53小时,平均时速只有不到40km/h。
七个邦及特里普拉邦的信息:
印度东北一共分为锡金和七个邦:伪阿鲁纳恰尔邦(中国领土)特里普拉邦、曼尼普尔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阿萨姆邦、锡金邦。
特里普拉邦总面积约为1.04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约为400万左右,多信奉印度教性力派,邦首府为阿加尔塔拉。
特里普拉邦的人口主要是来自西边孟加拉国的孟加拉人,属于蒙古人种,这些人之所以迁移至此,主要是由于战争原因,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孟加拉国争取独立期间,大量信奉印度教的孟加拉人为了避免宗教迫害而迁移至特里普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