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每一个邦都是一个小“国家”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印度比较有凝聚力,而不象莫卧儿帝国后
莫卧儿是外来政权,本来就不是印度人,就跟中国的满清统治时期一样,你是外族,没人为你卖命。
⑵ 多个地区拼凑起来的印度,为什么没有地区闹独立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这个概念在历史上,就是地区的称呼,为并非一个国家,今天的印度是在大英帝国撮合下才有的大统一国家,很多地区拼凑起来的国家,为什么没有地区闹独立那。或者说有这样的地方闹独立,却没有独立出去。
还有就是印度的军队对外打仗不敢说怎样,对内镇压应该是可以的,军队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也保证印度各不敢造次。
印度不同于中国,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候是统一的,而印度从笈多王朝解体后就没有由本土居民建立的统一国家,而民主制度下这样的国家已经存在了70年,这在印度1000多年的历史上已经是空前伟大的奇迹了。
⑶ 中国应该怎么分化瓦解印度,从内部战胜它
要瓦解印度,中国最应该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成为印度敌人,相反还要和印度做朋友。
印度是个奇怪的国家,历史上从来没有统一过,所谓的天竺或印度只是地域名称,多亏英国人,世界上才有印度这个国家。原本只是堆松散的土邦,印度太多种族、宗教、语言,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不行。但62年一战,却莫名其妙地让他们国家意识苏醒,有了民族凝聚力,还同仇敌忾。印度这个国家就是需要找敌人,给国民树立敌人,这样他们内部才能维持团结,才能保持国家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所以印度整天说巴基斯坦和中国怎么威胁他们,都是有很深层理由的。
印度不仅有大国野心,也有大国潜力,地大人多,资源丰富,还有大国扶持,国力也在迅速发展中,气候又恶劣,可以打败他,但想彻底灭它,很困难,只会适得其反,反而拖垮自己,让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葬送数十年来的经济成果。别忘了,中国目前只是世界老二,也仅仅只是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还有老大、老三老四老五老六等等,想着干掉你呢,而印度才排第十,土地才是中国三分之一,GDP只是中国五分之一,还不够资格称得上战略对手,充其量只能搞些麻烦。中国最大的敌人是贫穷,其次是美国和俄国,日本等等,最需要的就是尽量争取时间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你若强大,何人敢敌?不必打,就已经赢了。
再看看印度内部充满混乱,由于畸形民煮制度,决策混乱,行政效率很低,不是种族大tusha,就是啥mao派、锡金起义、廓尔喀起义等等,恐怖主义也非常猖獗,整天都是YSL恐怖分子搞恐怖袭击。中国应该主要精力发展经济,其次是对付美国,同时控制印度经济,更应该尽量多扶持印度周边的小国,帮助它们发展经济,卖多些三军武器,它们越强大,就越能迫使印度把大量财政用于军费,严重其拖慢发展,让其疲于奔命,保持混乱衰弱的状态,最后各邦独立分离,不攻自破。这样就最符合咱国国家利益。
⑷ 印度和中国条件相近,为什么发展比不上中国
印度和中国在许多方面都非常接近。比如印度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印度人口13亿,中国人口14亿;印度陆地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平原面积只有约115万平方公里。因此,要说这个世界上外在条件与中国最接近的国家,恐怕非印度莫属。然而从古至今,印度的发展上却始终比不上中国,哪怕印度曾有过更理想的发展条件(比如二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也很快就被中国反超,而且距离越甩越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说到底还是两国的历史底蕴不一样。
种姓制度导致印度社会四分五裂,缺乏团结。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印度在4大种姓之内还衍生出了多达上万的亚种姓,绝大多数印度人往往只在意本种姓的利益,对其他种姓的事务漠不关心。民族内部缺乏凝聚力导致印度在面对外来入侵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因此印度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占领这块土地的统治者却换了一拨又一拨。此外,固化的种姓等级也导致许多印度人甘愿承受命运的压迫,逆来顺受,得过且过,缺乏奋斗精神,这自然会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
进入二十世纪后,印度获得了独立地位,种姓制度也在法律上被正式废除,但留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顽疾”却难以消除。再加上低种姓普遍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高种姓,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成了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因此种姓制度也成为了印度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参考文献:《种姓与印度教社会》、《自由与荣耀》
⑸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为何那么容易入侵和征服
现在的印度与古印度基本没有多少关联。印度半岛上之前大大小小有很多国家的,加之没有一个统一的、高度的中央集权政府,都是由松散的联邦组合而成,内部凝聚力不强,很容易被人各个击破。还有就是印度只能产生甘地而出不了始皇帝。
⑹ 印度为什么被中国甩开几条街
是这样的,首先印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是英国为了税收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结果就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和现代民族概念,内部凝聚力一塌糊涂
而在独立的时候,为了确保国家不散架,又默许了碧渣各个土邦的特权,这样的话,令不出中腔大央邦,未来发展时无法集中力量搞建设,相比之下,中国残酷的战争形成了悔圆悄国家概念和意志,可以最大限度投入建设,初步就分了高下
之后,在建设上,印度虽然收到了很多外国援助,但走了中间路线,计划和市场学了个四不像,效果一般
更可笑就是之后,没有抓住产业转移的机会,去搞服务业,对总体经济的拉动不足
而且在具体执行时,拖沓、无计划,好高骛远
⑺ 印度历史上到底有多硬气,为何要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印度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最主要是为了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维持国家的独立,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贫困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多方的经济支援。在美国和苏联两大强国的冷战局面下,印度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只能选择中立的态度,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尼赫鲁决定不结盟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做到不得罪任何一方,就可以得到多方的援助。这样显然是最明智的,在重要的节点做正确的决策,以保证国家在危难之际能安全地存活下去,并且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此时此刻,对于印度重要的不是尊严,重要的是如何在强国对立的危难局面下生存下去。
⑻ 印度国内教派林立,国家凝聚力大不大有无分裂可能
分裂可能不大。印度就是一个有着多种文化混合的多姿多彩的国家,这种兼容并包的风格也算是一大亮点。虽然国内有不同的宗教,但是总的来说,印度教和佛教占据很大比例,与其他宗教之间没有太多的冲突,还谈不上因为宗教不和而分裂的。
⑼ 印度内部矛盾那么多、贫富差别大,为什么还那么和谐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GDP经济方面的增长迅速,但是印度的贫富差距依然巨大,在印度的首府就有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即使这样平民与富豪生活在这样一个区域里,还是那么的和谐,之所以这样,我觉得是和印度人先天乐观的心态有一定的关联。
回头看一看我们自己就是因为没有信仰的约束,所以人变得非常的自私,凡事都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不会为别人着想,遇见一些事情便放在心中耿耿于怀,自己都无法原谅,这正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改变的地方。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来挖苦人家,印度这个民族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⑽ 印度的民族主义主要借助什么达成凝聚力
1、 印度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原因
历史上,有许多外来民族陆续进入次大陆,并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古代印度基本上处于小国林立、各自为政的状态。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了印度
大部分地区,使孔雀王朝达到鼎盛,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相对的统一。16世纪,莫卧儿王朝皇帝阿克巴征服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印度历史上第二次相
对统一。而印度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是由英国人于19世纪后半完成的。综观印度历史发展大势,分分合合,分多于合,合中有分。经历了印度教的帝国,也经
历了穆斯林的统治和英国的统治,历次民族整合奠定了印度民族凝聚力的基础。玄奘早在1000多年前就说过:在印度,肤色有黑有白,他们都是印度人;小国林
立,土邦众多,它们都属于“五印度”。也就是说,在印度这片土地上,人们由地缘关系树立起一个共同观念:他们都是印度人。
2、 印度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文化原因
形成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最根本原因是文化原因,因为凝聚力说到底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文化的无形链接。因此,如果想了解印度的民族凝聚力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印度文化,尤其要了解印度的主流文化,以及与主流文化密切相关的主流价值观等问题。
(1) 主流文化的亲和作用
印度文化最基本的两大特征是它的多元性和宗教性。印度文化从总体上说是宗教文化,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而在印度文化中,始终占主导地
位的是印度教文化。即使是在佛教的鼎盛时期,在穆斯林和英国人统治时期,印度教信徒始终占多数。宗教信仰是印度民族凝聚力的粘合剂,而印度教信仰是大多数
印度人之间存在亲和力的根源。
印度教起源于原始崇拜和原始巫术,大约到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间,发展演变为吠陀教,此后又逐渐发展为婆罗门教,即今天的印度
教。150年前,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
又是扎格那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总之,印度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它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生活方式。
印度教的庞杂正表现出它的接纳和包容能力。因此,在印度,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都能够与之并存,并受到它的影响。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