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印度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生产率水平不高,农业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长期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而靠雨水灌溉,因而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如下:
1、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
2、小麦、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以及恒河上游地区。
3、茶叶: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因为当地具有充足的雨水,且低山坡的排水能力较良好。
4、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黄麻的分布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有关。
印度农作物的发展现状
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农业结构具有“惰性”,农业生产部门的结构长期未发生改变。以传统的生产工具为主,现代投入较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个体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导致农业生产及农村发展不平衡。
由于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如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较低。
3. 为什么印度的农业不发达
印度的农业不发达除人口压力外还有:
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
2、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农业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相对落后;
3、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4、交通不发达等。
目前,印度的农业政策及农业在发生转变。
4. 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农业等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印度西孟加拉邦土壤肥沃,盛产水稻和黄麻,全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主要工业有棉麻纺织、制茶、制糖、钢铁和造纸等。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甜食是着名的。
由于该邦大量种植黄麻,黄麻加工业便成为西孟加拉邦最突出的产业。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是黄麻纺织业的领头者和先行者,主要产品有粗麻布、帆布、麻布袋及其它黄麻制品。在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国——印度,黄麻产业为4000万农民和20万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西孟加拉邦还是印度造纸工业的第二大邦,仅次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当地造纸厂每年生产大约22.26万吨纸张。
世界知名的大吉岭茶也产自西孟加拉邦。该邦的茶叶产量占印度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印度最大的茶叶拍卖市场便建在加尔各答。在西孟加拉邦,茶叶产业在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 印度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多数人以农业为生,为何农民的日子还那么难过
虽然印度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且以农业为主,但是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农民在印度的地位还是比较低下。即使印度人民为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印度人里面,农民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所以说农民的日子并不好过。
由此可见,印度自然地理条件的确非常好,但是由于印度人的习惯,懒散。所以印度农业发展并不是十分迅速,还有就是现在国家的发展,靠农业是不够的,而且农业的发展也需要科技的发展来支持,所以印度还是需要发展自己的工业水平,不能单单依靠农业。
6.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农业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能否成为超级大国
按照如今全球国家经济增长率指数来看,印度近几年的国家GDP增长较快,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并且跻身全球十大经济体之一,同时印度还是亚洲地区排名第三的经济体,仅次于中国、日本。那么,很多人就有疑问,印度这个国家不是世界上着名的贫穷国家吗?为什么国家经济增长的这么快?
印度的确是世界上有名的贫穷国家,这是因为他们人口众多,因而印度的人均经济收入增长的较为缓慢,全国有一半多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是,印度还有大量的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在国家经济层次上,印度政府充分利用本国多平原、多人口等优势,通过廉价劳动力和广袤的耕地面积,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以及服务业。
因此,印度经济的攀升和本国人口红利有着极大的关系;那么,印度经济产业中,究竟在哪些方面闻名全球呢?
印度是国际上着名的农业大国,别看其领土面积不如我国大,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积比我国还多,位居世界第二位;他们的林业、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发展势头都比较迅猛;印度农业相关产业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在10%左右徘徊。
而按照国家经济 健康 发展指标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如果占到10%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很大程度就是经济欠发达国家;所以,印度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属于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
不仅如此,印度 社会 总劳动力有近6成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我们以印度十几亿人口计算,其中抛开幼童、老年人,那印度至少有8亿人口是主要劳动力,而这八亿人口中就有近五亿的人口从事农业。
所以,农业在印度国内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国家经济体系的主要结构,更承载着国家大部分劳动力就业,以及人口的生存发展;如果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印度这种制度很显然是过度依赖于农业发展。
不过,虽然说印度的农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但是,印度农业生产力水平却较为低下,这又是什么原因?这与印度政府推行的农业补贴政策,有着很大的关联,当初,印度为了扶持农业发展并且减少贫困率,于是每年从财政上拨出巨款专门补贴印度农民。
这种农业补贴措施实施后,的确便利了农民,农民在国家的保底下,种植生产不至于会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而且有了农业补贴,就相当于国家每年给农民免费发放工资,对农民而言,何乐不可为? 这既维护了印度的农业安全,又解决了大批农民的吃饭问题 。
不过,这种制度虽说明面上是一项良策,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农业补贴反而制约了外来资本对农业的投资;例如:印度政府按照土地规划,一个农民只要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进行农业生产,那么这个农民就会获得农业补贴。
然而,政府给钱一般都是只给拥有该土地地契的人,农民如果要是把土地卖给企业,那么,农民将失去每年的国家农业补贴,而企业却会因此获得农业补贴,也就说,国家的补贴,只认地契,而不认人。
基于这个原因,印度农民如果不是太过缺钱,他们是绝对不会把土地卖给其他人;而这样的情况就对外来资本的投入,显得十分不友好。
企业化农业生产一般都是需要两个要素:土地和技术,用通俗的话来讲,企业想要通过发展农业来赚钱,就必须要规模化,那么规模化就需要土地,但是土地都在农民的手里,农民们如果不卖土地,那么企业就无法规模化。
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购买农民土地一般都按照高于市场价10%左右的金额购买,但是,这种购买方式很显然在印度是水土不服,因为,印度土地主人只要拥有这块地,那么,这块地就将获得每年的农业补贴。
因此,印度农业为什么生产效率低下,就是因为国家还政府在补贴和土地贩卖等规定上,还需要进行修正和完善,要不然按照这种方式搞农业生产,最终,将遇到农业发展的瓶颈期。
而印度农业世界闻名,他们的产量也的确是高,但这种“高产量”,完全就是靠着几亿人民给堆积起来,如果印度失去了人口红利,那么他们的国家农业经济将发展不起来。
纺织业是印度第二大劳动力来源,服装纺织业,在这几年时间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最出色的就是印度棉花品牌,印度的长绒棉是世界很有名气的棉花,在印度国内也有许多处大型棉花种植基地;因此,印度的棉花类原材料不仅享誉全国,更是享誉于世界。
紧接着就是印度的服装工业和他们的地毯工业,去过印度的小伙伴都有个直观的印象,那就是在印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地毯,地毯在其他国家属于半奢侈品,但是在印度就是属于日常商品,印度本国地毯商品非常具有性比价。
全国大小市场内不仅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衣料、地毯,而且整体均价都非常亲民,因此,印度的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成为印度主要特色产业。而印度纺织产业一直遵循传统结合现代工业的模式发展,在这种模式发展下,印度充分发挥了他们在设计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印度纺织产品也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
另外,印度拥有着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除了从事农业之外,还有不少的劳动力在农闲之余兼职纺织工作,所以,依仗着庞大熟练古代廉价劳动力,印度纺织产品在成本上可以节省出一大笔开支,因而可以支撑纺织服装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印度的服务业,多年以来一直在不断地跨步发展;服务业是一个相当广泛的领域,也包括商业服务、软件IT外包服务等领域,商业服务领域中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服务,是印度高顶尖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他们依仗于本国廉价劳动力、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深受欧美发达国家的青睐。
许多欧美大型企业,往往都喜欢把一些没有过多技术含量、工作量极重的业务丢给印度相关服务公司代工;这就是印度的IT行业发达的真正原因,他们信息技术领域的发达,不是技术发达,而是业务的发达。
印度国民凭借掌握英语这门国际语言,以及庞大的人口优势,他们组成了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外包市场。不过,业务外包不代表印度本国IT信息技术领域就没有技术发展,印度IT领域拥有非常多的从业人员,凭借着庞大外包工作订单,印度IT人士也开始被带动着发展起本国的IT领域。
印度近些年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上,已经实现了许多项技术发展,也因此,依仗国外订单和本国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印度的IT业也被顺带发展起来,而且还把印度的服务业也给带动起来。因此,服务业是未来印度国内潜力最大的经济产业。
印度经济发展一直秉承多元化发展,但是发展到尽头,农业、纺织业和服务业一直占据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头,而且这三个产业也是印度最着名的产业,我们细看一下,这三大领域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过是印度借助人口红利而已。因此,印度想实现多元化经济发展,最关键还是得解决人的问题。
此外,印度国内文盲率较高,而且大多数印度人习惯于传统市场经济,他们很难接受新兴开放经济,此外,印度国内还有很严重的种姓问题,以及各种宗教对人创新思维的约束;因此,这些问题也将成为制约印度发展的一大难题。
总之,如果从领土面积、地理优势、人口数量、海岸线长度来看,印度无疑具备成为超级大国或者超级强国的实力;而印度凭着高速增长的经济,庞大的人口基数,一直想成为超级大国,至少是南亚地区霸主国家,印度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一直在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直在拓展自己对国际的影响力,然而,由于印度有死敌巴基斯坦的牵制,内有严重的种姓问题和宗教问题,这些都成为印度国力腾飞的障碍。
7. 印度农业的现状,以印度的农业,最多可以养活多少人
古印度主要栽培作物有小麦、大麦、香蕉、胡麻、棉花等,个别地区还种植有水稻。至于发展较快的应该是棉花,根据目前的史记资料料,在旧大陆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并用棉花纺线织布。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些棉布残片,虽然做工还很粗糙,但从棉布上的各种颜色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织染技术已经有所发展。古印度的棉纺织技术到孔雀王朝时已非常发达,大量的手工纺织者和纺织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货物之一。后来,古印度人从中国学到了养蚕和丝织技术,到芨多王朝时他们已经可以织出薄如蝉翼的丝织品了,并配有各种色彩和图案。
8. 印度农业的发展特点
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
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印度独立后就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并公布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并未认真执行,成效不大。因此,虽经历了长达40年的“土地改革”,但印度的土地占有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地所有权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封建和半封建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据印度官方抽样调查(1985/86年度),占农户总数1.3%的最富的大农拥有14%的土地,23%的农户是佃农与半自耕农的混合,而占总数50%的最穷的小农只拥有1%的土地。不仅如此,—些小农和“边际农”(耕种土地不足半公顷)还不断丧失其土地而不得不加入无地农民的队伍。目前,无地农占全国人口的35%。印度农业主要以个体农户为经营单位,平均经营的土地规模为1.68公顷(1985/86年度),但占农户总数的57.8%的边际农户的平均规模只有0.39公顷。
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据统计, 1951—1983年的32年间,因旱涝灾害而造成农业减产的就有13次之多。二是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在农业投入物总值中,现代投入仅占9.66%(1955/56年度),70年代中期上升到61.98%。农业先进技术大都局限于小麦和水稻,而对豆类和油料作物没有重大影响,造成这些作物产量低下,每年需进口大量食油才能满足国内需要。这—切反映在印度的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全国2/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为非农业劳动力1/3。例如,1988/89年度,每个农业工人每年的实际收入是420.5卢比,而非农业工人为783.8卢比,高出83.6%。这还表现在印度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较低。一些作物的单产水平低于东南亚许多国家。例如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每公顷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印度分别为2817公斤和2420公斤,我国则分别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日渐扩大
由于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如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较低。边际农、小农与大农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并未减轻,而且有加重的趋势,从70年代中期起,印度政府逐渐重视了发展与公平问题,并制定和实施了各种计划,但收效似乎不大,总的说来,目前印度农村社会和经济生活仍然是以农业(主要是种植业)为中心旋转。村社仍然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传统的管理系统以及亲属、家庭和种姓制度仍然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因素。但近几年,许多地区以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开始发生变化,涌现出了少数现代的农村社会。
9. 印度产业现状
经济: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
印度资源丰富,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其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和航空等行业。
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1卢比=100派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