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和伊朗战争是怎么回事

印度和伊朗战争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3-04-05 10:41:29

‘壹’ 伊朗和印度发生局部冲突,谁的胜算更大

不是一个档次,当然是印度,印度的军力在中国之上,别管人家是自己造的还是买来的。

‘贰’ 英国——伊朗战争是怎么回事

英国——伊朗战争是英国殖民者为了扩大基地以进一步在中东和中亚实行扩张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英国殖民者以伊朗企图兼并原附属于伊朗国王的相邻的封建小邦赫拉特为借口发动了这场战争。赫拉特位于印度同伊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贸易往来、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常被英国殖民者用作扩大其中东统治的基地。同时,它又是英国公开插手的伊朗和阿富汗之间激烈争夺的一个目标。

1856年11月1日,英国对伊朗宣战,派出了一支拥有45艘舰艇的分舰队运载1万人左右远征军侵入波斯湾,向伊朗海岸进犯。

12月4日,英军攻占了哈尔克岛;7日,英军在哈利利湾开始登陆;10日,在分舰队炮火支援下,英军从陆上攻占了布什尔港。在1857年2月库沙布战斗中,英军向设拉干发起的佯攻被伊朗军队所阻,但英军指挥部计划以主力经穆罕默尔向舒什特尔和德黑兰前进。3月间,英军占领穆罕默尔;4月1日,占领阿瓦士。当时,英国由于急需向中国调兵,印度又爆发了土着印兵的起义,再加上俄国和法国在外交上声援伊朗,因此不得不在战争紧张关头,于1857年3月4日仓促缔结了和约。等到缔约的消息从巴黎传来,已经是4月初了。

1856~1857年英伊战争是英国为了征服小亚细亚、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和中亚各汗国,于19世纪在亚洲推行的殖民主义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伊朗由于军事和经济上的落后遭到了失败。

‘叁’ 印度与伊朗军事对比 谁赢

整体来说还是印度更强,但伊朗和印度的情况不同,伊朗谋求地区主导权,印度则会成为世界级大国甚至强国,陆海实力均衡。

‘肆’ 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千米,长约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 两伊战争 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求采纳

‘伍’ 1857-1859印度起义事件

19世纪中期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又称印度雇佣军兵变,土兵起义。

一、起义的原因

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用各种形式的土地税残酷地剥削农民,用英国工业品摧毁印度手工业,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王公的不满。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以后,取消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使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印度雇佣兵是穿上军服的手工业者、农民和被剥夺土地与特权的小地主,他们同印度社会广大阶层反抗殖民统治的要求息息相通。1856年英国把一部分军队从印度调往伊朗,在印度兵力空虚。

二、经过

1、起义的酝酿和开始(1857年初至5月中旬)

早在1856年,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就在广大城乡进行各种形式的反英宣传。马德拉斯的小封建主莫尔维□阿赫马德□沙从南到北,在各地号召举行反英起义,后因建立武装组织被捕。1857年初,马尔瓦和西北各省农村中,传递着神秘的烤薄饼。2月这种被看作起义的信号传到了德里城下。在雇佣兵中传递着同样象征的荷花,而且产生了秘密组织五人会——潘查雅特。英国殖民当局发给士兵涂有牛油和猪油的子弹,大大侮辱了他们的宗教感情,从2月到4月,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5月10日,在密拉特发生士兵、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联合起义。5月11日,起义者进入德里,拥立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成立了领导机构——由10人组成的行政院。

2、高潮阶段(1857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

起义者占领古都德里,激发了各地起义的迅速发展。5月,被释放出狱的莫尔维·阿赫马德·沙领导了奥德人民的起义。6月,那那□萨希伯和坦提亚□多比领导了坎普尔人民起义。年轻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于6月领导人民起义。普拉塔普·辛格和别尼·马德霍领导拉杰普特人的抗英起义。起义波及北印度和中印度广大地区,中心是德里、坎普尔、勒克瑙。从6月上旬到9月中旬,起义者进行英勇的德里保卫战(见彩图印度民族大起义~德里保卫战(1857))。7月初,巴雷利起义领袖巴克德·□到达德里,被任命为德里起义军总司令。但巴哈杜尔·沙二世周围的封建贵族反对巴克德·□,致使起义军失去统一指挥。9月中旬,在血战6天之后,德里才陷落。巴克德·□率军出走法鲁哈巴德。巴哈杜尔·沙二世屈膝投降,审判后被囚在仰光。

3、相持阶段(1857年9月中旬至1858年6月)

德里陷落后,奥德首府勒克瑙成为起义军的中心。起义军从各地集中于勒克瑙,1857年秋,起义军达5万人以上。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义军接近20万人,其中3.5万以上是孟加拉军团的印度雇佣兵。然而,他们大部分人的武器是马刀。奥德封建贵族集团反对莫尔维·阿赫马德·沙对军队的领导,并把他投入监狱。在起义军士兵要求下,封建贵族集团释放了他。但为时已晚,英国9万名武装精良的军队已包围勒克瑙。从2月19日至3月19日,起义军在勒克瑙进行艰苦的保卫战,最后被迫撤出城市。3月22日至4月3日,在拉克希米·巴伊领导下,起义军进行詹西保卫战。6月,这位女王在瓜廖尔壮烈牺牲。(见彩图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1859年))

英国殖民者把起义者缚在炮口上处以死刑

4、游击战争阶段(1858年 6月至1859年年底)

游击队活跃在罗希尔坎德、戈腊克普尔、班德尔坎德、杰格迪斯布尔和中印度西部许多地方,他们的人数在15万左右。除原有的着名领袖之外,还涌现出善于进行游击战争的库马尔·辛格和阿马尔·辛格。起义者曾多次使英军首尾不顾、疲于奔命。但这些优势并未充分发挥。由于内部争执,无法协同作战;英国殖民者实行收买政策,许多封建主叛变。1859年1月,巴克德·□、那那·萨希伯退走尼泊尔。4月18日,坦提亚·多比遇难。年底,零星的游击战最后停止。

三、意义

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1858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东印度公司。英国政府改编英印军队,进行行政司法改革,加强同封建王公的联系,使其成为英王的直接附庸。1877年,正式宣布维多利亚女王兼任印度女皇。民族大起义是印度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封建主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束,在亚洲近代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

‘陆’ 导致伊朗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俄国——伊朗战争指俄国同伊朗争夺外高加索和里海沿岸统治权的战争。战争是由于伊朗封建主企图侵略19世纪初归属俄国的格鲁吉亚和外高加索其他地区而引起的。

外高加索诸小王国和汗国因内讧造成在政治上软弱无力,伊朗和土耳其在英法两国的唆使下,企图乘机兼并整个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民在反对伊朗和土耳其封建军事扩张的斗争中,多次请求俄国给予援助,并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归属俄国。1801年,东格鲁吉亚自愿归属俄国,明格列里亚公国、伊美列丁王国和古里亚公国也先后得到俄国的保护。

俄国——伊朗战争军事行动的起因是,俄国拒绝接受伊朗于1804年5月23日提出的要求俄军撤离外高加索的最后通牒。

1804年6月,集结在埃里温地区的伊军主力在王储阿拔斯?米尔扎统率下,为夺取梯弗里斯展开了军事行动。俄军出动迎击。6月22日,图奇科夫部队在古姆拉附近击溃伊军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军总司令齐齐阿诺夫将军统率的俄军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围墙附近战胜了阿拔斯?米尔扎军队。1805年,卡拉巴赫、希尔凡和舍基等汗国,以及舒拉格利苏丹国自愿归属俄国。同年,俄军对巴库和腊什特进行了一次海上远征,但未能取得战果。1806年夏,俄军击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万伊军,占领了努哈、杰尔宾特、巴库和其他一些居民点。

英法两国支持伊朗。1807年5月签订了伊朗法国同盟条约,随后又签订了旨在反对俄国的英国伊朗条约。俄伊战争曾有过几次较长时间的停息,并由于在此期间俄国同土耳其战争、同瑞典战争和进行卫国战争,而使俄伊战争对俄国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仑进攻俄国后,于1812年8月初中断与俄国政府的和平谈判。阿拔斯?米尔扎的军队侵入塔雷什汗国,8月21日侵占连科兰要塞。1812年10月,为了打击俄军,阿拔斯?米尔扎的8万军队集结在阿拉斯河的阿斯兰社兹徒涉场附近。但是,科特利亚列夫斯基上校指挥的一支俄军前出到伊军后方,出其不意地击溃了伊军,并继续扩大战果,于1813年1月13日强占了连科兰。10月24日,伊朗被迫签订古利斯坦和约。根据和约,伊朗承认塔吉斯坦、北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归属俄国。在战争中,外高加索非正规军事组织和外高加索居民积极援助了俄军。

俄国伊朗战争伊朗政府并未放弃其对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图。由于东方危机的产生,出现了对伊朗有利的国际形势,沙赫企图乘机采取报复行动。他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改编了部队,英国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苏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国对巴尔干事件的注意力。英国企图将俄国逐出近东,因而支持伊朗与俄国交战,并把1814年11月25日签订的旨在反对俄国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兰条约强加给伊朗。按照英国的计划,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应由俄国转归伊朗,并置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之下。俄国政府力图避免战争,当准备割让出部分领土时,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尔扎为首的沙赫宫廷中有狂热思想的黩武集团的影响下,伊军不经宣战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国和塔雷什汗国,其中部分伊军推进到巴库和库巴,并指望当地居民举行起义反对俄国。但是,当地居民没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军总司令叶尔莫洛夫将军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击敌人。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的居民给俄军以援助,他们组成了各为1.2万人的骑兵民团和步兵民团,东格鲁吉亚也派出了2000人的骑兵民团。1826年7月,伊军包围舒沙要塞,俄国卫戍部队顽强坚守了48天,从而使俄军马达托夫将军的部队于9月15日在沙姆霍尔战役中击溃了伊军。1827年10月13日,俄军在已任俄军总司令的帕斯科维奇将军的统率下,迅猛地夺取了埃里温要塞。1826~1827年间,俄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许多城市和要塞,如纳希切万、阿巴萨巴德、梅连德、大不里士、乌尔米亚和阿尔杰比利。沙赫政府开始求和。谈判结果,双方于2月22日在土库曼查伊镇签订土库曼查伊和约,根据和约,埃里温汗国和纳希切万汗国归属俄国。

俄国在俄伊战争中的胜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躏和屠杀,使英法两国的侵略企图化为泡影,也使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发展的机会。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战争中,俄军在数量上较之伊军并不占优势,但伊军战斗素质不强,军事组织不完善,以及技术装备落后,所以尽管有英法两国的援助,仍然战败。俄军的胜利也是由于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战术方面,俄军采用疏开战斗队形和纵队与射手散开队形协同行动的战法具有很大意义。战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还由于俄军善于在山林地区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强的独立步骑兵部队。俄军经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为依托。在俄伊战争中,俄国非正规骑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主要部署在步兵两翼和用来追击溃逃之敌。俄军在山区、山林地区和半沙漠地区展开战斗行动所积累的经验,在19世纪30~40年代的俄军条令中有所反映。

‘柒’ 今年9月伊朗海军遭英国等国拦截,为何印度驱逐舰赶过来为伊朗解围呢

因为印度一直都和美国不太对付,所以肯定是选择帮也对美国没好感的伊朗了。毕竟伊朗也是一个军事国家,整体军事实力不弱,印度能和伊朗交好也是非常不错的。

后来有伊朗方面的人称,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正常巡航的印度科钦号驱逐舰听到消息马上赶到这里来,并且他们还出手帮助伊朗,成功的让伊朗的军舰解了围。印度军舰的出现,也让伊朗海军非常的高兴,毕竟可能马上要干架了,肯定是帮手越多越好的。

‘捌’ 两伊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两伊战争是因为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才发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关于两伊战争的后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了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

但同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一战中的堑壕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玖’ 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起止时间持续多长时间

  1. 原因: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2. 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3. 两伊战争(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两伊战争--物资调配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沙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第四阶段伊拉克实施短暂的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

  4.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分损坏。

‘拾’ 两伊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1980年9月22日午夜,伊拉克突然出动大批飞机空袭伊朗,随后以5个师又2个旅近7万人和1200辆坦克的地面部队,分北、中、南3路在北起席林堡、南至阿巴丹约690公里的边界上,先北后南向伊朗境内推进,占领席林堡、梅赫兰、富凯和博斯坦等10个城镇;10月24日又夺取霍拉姆沙赫尔西区,包围苏桑盖尔德、阿巴丹,控制近2万平方公里的伊朗领土。伊朗仓促应战,驻边境地区的4个师退守重要城市,并急调增援部队阻滞对方进攻,同时出动大批飞机轰炸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与石油设施。

11月,伊拉克因阿巴丹等城镇久攻不克,进攻势头锐减;伊朗乘机开始局部反攻。1981年9月27日,伊朗转入全面反攻,先后组织阿巴丹、博斯坦、胡齐斯坦和“圣城”等战役,逐步收复失地,取得战场主动权。1982年6月,伊拉克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从伊朗撤军。

推翻或动摇萨达姆政权,伊朗出动10万兵力发起“斋月”战役,首次进入伊拉克境内作战,占领巴士拉地区约100平方公里土地。至1984年2月,又先后发动“穆斯林?本?阿格勒”、“回历一月”、“曙光”和“曙光”1~6号等9次战役,占领伊拉克北部和南部共约300多平方公里领土。2月22日,伊朗发起“海巴尔”战役,攻占伊拉克南部盛产石油的马季农岛及其周围地区共约1000平方公里土地。伊拉克消极防御,被动挨打,多次要求停战,均遭拒绝。

1984年2月,伊朗不顾伊拉克停战要求和国际调停继续发展进攻,企图迫使萨达姆下台,建立伊拉克伊斯兰共和国。至1988年3月,先后发动“巴德尔”、“曙光”8~9号、“圣城”1~9号和“佐法尔”1~6号等50多次战役。在1986年2月的“曙光”8号战役中,攻占伊拉克南部主要出海口法奥地区;在1988年1月的“圣城”2号战役中,夺取伊拉克北部约110平方公里土地;在1988年3月的“曙光”10号战役中,占领伊拉克北部重镇哈莱卜杰,夺地1000多平方公里。其他战役则多数受挫,占地得而复失。

伊拉克守中有攻,先后在中线和南线多次组织进攻战役,并利用伊朗反政府武装配合作战。为改变战场态势,阻止伊朗进攻并削弱其战争潜力,伊拉克除在地面战斗中使用化学武器外,还先后于1984年2月和1985年3月率先进行“袭船战”和“袭城战”,攻击对方石油输出终端和军事、经济目标。伊朗针锋相对予以还击,在空军力量不足情况下率先使用地地弹道导弹,引起双方“导弹战”。

由于伊朗使用导弹袭击科威特并威胁海湾其他国家的石油输出,美、苏、英、法等国自1987年7月起先后出动80多艘军舰在海湾为油轮护航。美海军曾多次同伊朗发生冲突,战火由两伊边境蔓延到海湾地区。

1988年上半年,伊朗经济危机加剧,国际压力增大,战场形势恶化。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继续对伊朗纵深目标实施导弹袭击。

1988年4月,伊拉克开始全面反攻,先后通过“斋月行动”、“信赖真主”等战役,收复法奥等南部失地和北部山区,并攻占伊朗的代赫洛兰及其周围地区,随后主动撤离;在其他地区共占领伊朗2000多平方公里土地。1988年7月14日,伊朗政府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和平解决争端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在联合国军事观察团监督下实现停火。1990年伊拉克因侵占科威特面临严重的海湾危机,于8月15日宣布5天内从伊朗撤军,接受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并开始释放战俘。至此,两伊结束战争状态。

两伊战争中,伊朗亡35万人、伤70万人、被俘3万多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亡18万人、伤25万人、被俘5万多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约5400亿美元。

在双方“袭船战”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战争使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

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

阅读全文

与印度和伊朗战争是怎么回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有哪些足球俱乐部 浏览:679
美国距离伊朗有多少海里 浏览:189
印度打工一个星期能赚多少钱 浏览:721
中国大学生韩语怎么读 浏览:952
中国和伊朗足球什么时间打 浏览:300
印度总统到底是个什么 浏览:371
留学生来中国是什么签证 浏览:830
印度军长有多少 浏览:7
印尼海啸怎么逃过的 浏览:652
中国百家姓如何排 浏览:790
中国金属股有哪些好股 浏览:268
李心媛在意大利什么地方 浏览:583
越南河内接种什么疫苗 浏览:834
多少国家对伊朗疫情援助最新 浏览:594
近日中印冲突中国死了多少人 浏览:993
中国空间站规划了多久 浏览:287
印度跟泰国哪个干净 浏览:16
印度毒株传播多少国家 浏览:117
乐高哪里生产中国 浏览:667
中国为什么不卖防空导弹给伊朗 浏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