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海是“平”的吗
直观上看当然不是平的
海平面是海的平均高度,指在某一时余启型刻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海涌或其他扰动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动,海洋竖猜所能保持的水平面。
要用专门的仪器测量的
测量海平面的仪器叫做验潮仪,一般微风所导致的海面的波浪可以通过平均的方法消除掉,潮汐所导致旁判的海平面的升高和跌落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观测后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掉
⑵ 海面是不平的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以海平面为准来测量海平面以上的陆上物体的高度。但其实,海平面并不平。
我们知道,海底的地形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分布有巍峨的海底山脉、平缓的海底平原,而且还有许多陡峭的海底深沟。由于受海底地形的影响,一个海区的海面会低于或高于另一个海区几米,甚至10多米。
据科学家们使用雷达高度计测量,发现在大西洋海面不同海域存在着高度差,甚至在美国南卡罗里州和波多黎各岛之间比较小的海域内,也存在着高度差。
一般来说行袭顷,海底是一座山脉的地区,海禅雀面就比其他海域高一些;而海底是一个盆地的地区,海面就比其他海域要低一些。
全球海洋的海面,有三个较大的隆起区:分别位于澳大利亚东北的太平洋、北大档陆西洋和非洲东南的印度洋。
在巴西东部,由于海下有一座3500米的海岭,所以这里的海面就比其他地区要高。
此外,卫星探测还发现有三个较大的海面凹陷区:其中凹陷最深的是印度半岛以南的印度洋,其次是加勒比海,再者是大西洋海域的,波多黎各海。
⑶ 关于海平面
3月28日公布的一项美英联合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居住在沿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在亚洲,而这些地区正面临着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更剧烈的风暴的危胁。
研究人员敦促各国政府投资上亿美元制定移民计划,鼓励更多的人,包括中国和佛罗里达,搬离可能遭受更多风暴和侵蚀威胁的沿海地区,到内陆居住。
据路透社消息,这份将发表在4月份《环境与都市化》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说,海平面洞世以上不到10米的地带“包含大约全世界2%的陆地和10%的人口”。
“在沿海低地定居尤其易受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攻击,而这些低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并且发展迅速。”研究说慎轿。
这份基于新的计算机人口模型和美国宇航局卫星数据所进行的研究估计,2000年大约有6.34亿人居住在沿海地带,其中3.6亿是城镇人口。75%以上的人都在亚洲。全球化培育了一个很大程度上依赖海运的世界贸易市场,从而带动了包括中国、印度等国的人口向沿海迁居。
联合国气候专家上个月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升高18到59厘米,未来几个世纪上升趋势还将持续。主要因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还将带来更强烈的风暴、干旱和热浪。
这份新公布的研究报告说,即使那些在海平面10米以上的居住的人也可能容易受到气旋、土地下沉、三角洲受侵蚀、海水灌入农田等灾害的袭击。
“如果你在那个地带,你需要认真考虑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报告首要作者宽颤肆、国际环境与发展学会的戈登?麦格拉纳汉(Gordon McGranahan)说。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处境最为危险,有大约1.43亿人居住在沿海。然后依次是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埃及和美国。
如果换一种衡量方法,那些小的岛国损失将最重。马尔代夫群岛超过90%的岛屿、马绍尔群岛、图瓦努、开曼群岛以及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的海平面都不超过10米。
——这里说的是10米,虽然和你的提问不一样,但也能参考。
⑷ 规定海平面为0m,我国的潜水器深潜的最新纪录为7020m,在潜水器上方5200m处有一海洋生物,试用正数或负数分
解:规定海平面为0m,海平面以上记为正,海平面以下记为负
潜水器深浅禅数的海拔高度表示为 -7020m
-7020+5200=-(7020-5200)=-1820(m)
海洋生物答陵的海清袭戚拔高度表示为 -1820m
⑸ 印度洋海底巨型构造板块正在缓慢断裂成两半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从地质学时间跨度上的很短的时间内,印度洋海底的巨大构造板块正在经历一场岩层断裂,这个板块将一分为二。
然而,对人类来说,这种断裂将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被称为印度-澳大利亚构造板块正在以每年大约1.7毫米的速度分裂。换句话说,100万年后,该板块会分裂1.7公里。
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地球科学高级研究员奥雷利·库德勒·库弗尔(Aurélie Courier-Cveur)说:“这不是一个移动速度很快的结构,但与其它地球板相比,它仍然是重要的。"
中东的死海断层的移动速度大约是这一速度的2倍,即0.4厘米,而美国加州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的移动速度大约是这一速度的10倍,每年大约1.8厘米。
印度-澳大利亚构造板块分裂的速度如此缓慢,而且离海面太远,研究人员几乎错过了所谓的 "新生板块边界"。但两次强烈的地震发源于印度洋一个奇怪的地方,表明地球变化的力量正在酝酿。
2012年4月11日,一场8.6级和8.2级的地震在印度尼西亚附消友近的印度洋下面发生了。这些地震不是发生在俯冲带上,即一个构造板块在另一个构造板块下滑动的地方,相反,地震的发源地是在一个奇怪的地震发生地:板块中间。
这些地震以及其它地质学线索表明,在被称为“沃顿盆地”的地区,在地层深处的地方发生了某种变形,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并不是一个整体。
库弗尔拿凳槐说:“这不是一个统一的板块。有三个板块,或多或少都被捆绑在一起,一起向同一个方向移动。”
该团队考察了沃顿盆地的一个特定断裂带,该地区是地震的发源地。科学家在2015年和2016年在研究船上收集的关于这一区域的数据,揭示了该断裂带的地形。通过记录声波从沉积物衬砌的海底和基岩上反弹回来的时间,科学家们能够绘制出盆地的地貌图。
当库弗尔和她的同事们查看这两个数据信息时,发现了拉动断层的证据,这些断层是在滑移断层上形成的凹陷。最着名的断层可能是圣安地列斯断层。这种类型的断层会在两块地块水平滑过时引起地震。一个很好的比喻方法就是把拳头放在一起,然后一个向前,另一个向后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该团队沿着测绘的断裂带发现了62个这样的拉裂盆地,横跨近350公里长,尽管可能更长。这些区域中的一些盆地非常巨大,宽达3公里,长8公里。
更重要的是,这些凹陷在南部更深:深达120米,而在北部更浅。浅至5米。这可能意味着,这条出击性滑坡断层在其南部边界的局部性更强,局部一词意味着地震发生在一个主断层,而分布式则是指地震发生在几个小断层。
这些盆地大约在230万年前开始形成,沿着一条主线,经过2012年地震的震源附近。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震学家威廉·霍利说:“这似乎还不是一个完全角成的板块边界,但是,我们的结论是,它正在成为一个板块边界。”
上图显示了沃顿盆地的海底地形和海底断裂处的变形。这条断裂很可能是在大洋地壳形成时形成的,但现在这条断裂正在变成新的板块边界。紫色的凹陷表明,这条紫色的凹陷是一条滑坡断层,与加州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是同一类型的断层。
库弗尔指出,断裂带是大洋地壳中的一个弱点,并不是因为地震而形成的,相反,这些所谓的被动裂缝的形成部分原因是当新的大洋地壳从大洋中脊(板块之间的岩浆流出的边界)出现时,由于地球的弯曲而出现的裂缝。
现在,这个断裂带正在被重新利用。库弗尔说:“大自然喜欢利用弱点,喜欢利用已经存在的东西。”
她说,由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不同部分的运动速度不同,这个曾经只是被动裂缝的断裂带正在成为板块分裂成两块的新边界。
然而,由于该板块分裂发生的速度非常缓慢,沿这一特定断层的另一次强震很可能在2万年内不会再发生。更重要的是,在这块板块分裂完成之前,还需要数千万年的时间。
长期以来一直有粗滑人推测,这些断裂薄弱地带可能是新的板块边界的发源地,沿着这些新的板块边界,如俯冲带或滑坡边界,形成了新的板块边界。
这项研究证明,板块构造是在不断运动的,而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不断地形成和破坏。
《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刊登了这份报告。
⑹ 一觉醒来,美国宣布多出个大洋:南大洋,如今大洋海平面是平的吗
地球存在了约46亿年,而了解地球的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地球的命名并不准确,因为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十分广阔,占了地球总面积的71%,称地球为水球好像更加贴切。
四分之一的陆地将广袤的海洋分为四个部分: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及太平洋,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四大洋。
但散缺是谁能想到,一觉醒来,美国突然间宣布四大洋已经改为五大洋了,因为又多出个南大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已经修改了世界地图,除以前的四大洋外,又新增了一大洋。该学会在庆祝世界海洋日的同时,直接宣布了南极洲附近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从此第五大洋诞生。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科学家泰尔特公布了这一消息,其实南大洋在科学界早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却没有获得书面上的承认。
自从20世纪10年代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绘制世界地图以来,科学家按照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将海洋划分为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而现在新增的南大洋其实就是印度洋、大西洋等海域的公共区域。
南大洋确实能够称之为独立的大洋,根据多年的研究,科学家甚至在南大洋中发现存在特定的洋流:南极洲绕极流。而此处海水的盐度非常低,并且温度也愈加寒冷,储存着更多的碳元素,对调节地球的生态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大洋的地理位置也十分特殊,属于几大洋的交界处,也是典型的深层海洋与浅层海洋进行海水交换的地区,同时也为全球海洋翻转环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炭、排放过多的 汽车 尾气、大量的饲养牲畜等行为,导致向大气中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这类气体使得气候逐渐变暖。
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每上升一度,就会使大型海洋生物的体型减小百分之一左右;导致高纬度的古冰川渐渐融化;还会使海水的盐度降低,减弱海洋的储碳能力,使海水酸度增加。
此次将南大洋作为独立的海域划分,对研究这类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其实关于海洋还有许多人有疑问,我们经常所说的海平面真的是平的吗?肯定有人认为既然称之为海平面,那么如果忽略不计海浪等外力因素的影响,海平面就是一个平面。
但是其实这么认为就大错特错了,真实情况是海洋如同陆地一样,有高山有盆地,海平面也有高有低,海平面并不是平的。
科学家通过观察测量,发启纯现海洋中有三个大的凸起海平面区域。分别位于澳洲东北部海域,海平面凸起高度76米;北大西洋海域,凸起高度近70米;非洲的南部海域,凸起高度近50米。
相对应的,在海洋中也有向下凹陷的海平面区域:印度洋海域,向下凹陷达110米;加勒比海域,向下凹陷为63米;加利福尼亚以西海域,向下凹陷55米。
而人们经常所说的海平面也包含几个不同的含义:全球海平面平均值、相对海平面趋势、所属区域海平面等。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海平面指的就是全球海平面平均值。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指的就是指海平面平均值增加。
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亮的潮汐力作用,可以出现潮汐潮落,从而使海洋中特定海域中的海水减少或者增多。
海水的变化也是有周期性的,如果太阳、月亮及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的潮汐力最大,称之为大潮;而太阳、地球和月亮呈直角排列时,此时潮汐力最小,称之为小潮。
还有一点是因为地球的形状,虽然我们看到的地球仪是圆形的,但其实地球类似于椭圆形。地球表面上有高高耸立的巍峨山峦,也有万米深的海沟,海底的地形也是错综复杂的,这也是影响海平面高度的原因。
地形错综复杂的冲旁辩海底世界中蕴藏着诸如铁镍类的矿物,这些矿物的密度也是不尽相同的。
使得在不同海底中的密度相差很多,这种矿物的堆积会产生一种动力,使海水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这也是海平面高低不平的主要原因。
虽然四大洋变成了五大洋,但是全球变暖的现象依然严峻。南北极地附近的冰川仍在不断地融化。长此以往,可能在几十年后,大洋的区域还会重新划分。所以人类还是应该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同样也是为了人类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⑺ 地球各地的海平面高度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有高有低。
虽然理论上海平面高度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由于地球自转、海陆形状、海底地形、潮汐、洋流等原因,地球表面海平面高度是有差异的。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海洋表面有三个较大的隆起区域,一个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区,隆起高达76米;第二个区域在北大西洋,隆起高度是68米;另一个在非洲东南部,隆起区域高为48米。另外,另外,还有三个较大的凹陷区域,一个在印度洋上,凹陷深达112米;第二个区域在加勒比海,凹陷深度为64米;第三个区域在加利福尼亚以西,凹陷深度为56米。
新几内亚的高海平面与马尔代夫群岛附近的低海平面高差约180米。
就拿巴拿马运河来说,运河两端的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洋面就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两大洋海平面高差有24厘米。
⑻ 地球各地的海平面高度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海平面是海的平均高度。指在某一时刻假设没有潮汐、波浪等扰动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动,海洋所能保持的辩薯没水平面,因此海平面是一个相对概念。
海平面的高度是利用人工水尺和验潮仪长期观测而得。由于海平面的测量总是相对于陆地的测量,因此陆地的变化会导致海平面变化。一般来说,海底是一座山脉的地区,海面就比其手庆他海域高一些;而海底是一个盆地的地区,海面就比其他海域要低一些。
不过,由于海平面凹凸的变化在1000千米以上的广泛范围内逐渐变化,所以不容易被察觉。地球的表面是曲面,海水受地心引力影响依附在地表,因此地球上的海平面也是曲面,严格来说,海平面不是平面。
因此,中国于1956年规定,以青岛验潮站观测所得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称为青岛平均海面或黄海基准面。中国地形图上所指的海拔高度,就是从这个海平面起算的。
(8)印度海面凹陷多少米扩展阅读: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海平面不是完全平的,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海洋表面有三个较大的隆起区域,一个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区,隆起高达76米;第二个区域在北大西洋,隆起高度是68米;另一个在非洲东南部,隆起区域高为48米。
另外,另外,还有三个较大的凹陷区域,一个在印度洋上,凹陷深达携纳112米;第二个区域在加勒比海,凹陷深度为64米;第三个区域在加利福尼亚以西,凹陷深度为56米。相关的卫星图片也显示,美国西海岸的绝对水位高于东海岸的水位。
⑼ 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在哪里有多少米
那么除了马里亚纳海沟,你还了解世界上其他海洋的深度吗?从一到十四我们来一一了解: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海洋最深处为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平均深度仅次于太平洋,位居第二,平均深度为3839.9米,最深为9074米。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9米。
阿拉伯海位于非洲之角与亚洲南部之间,为印度洋的一部分。阿拉伯海平均深度2734米,最深处为5203米。
塔斯曼海位于新西兰以西,澳大利亚以东,是西南太平洋的边缘海,最大深度为5943米,平均深度为2705米。
加勒比海是位于西半球热带的大西洋海洋,最大深处7680米,平均深度2491米。
珊瑚海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海域,最大深处9175米,平均深度2394米。
日本海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大陆和日本群岛之间,中国古代称为鲸海,最大深处3742米,平均深度1752米。
白令海位于太平洋北端的水域。它将亚洲大陆(西伯利亚东北部)与北美洲大陆(阿拉斯加)分隔开。平均水深1636米,最大水深4773米。
地中海是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一块海域,最深处为希腊南面的爱奥尼亚海盆5121米,平均深度1450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陆间海。
黑海是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内陆海,其处在内陆之中,最大深度为2210米,平均深度1271米,形似椭圆形。
北冰洋位于地球最北端,绝大部分水域在北极圈以内,是地球四大洋之一。北冰洋最大深处5449米,平均深度1225米。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洋。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最深处为5559米,平均深度1212米。南海是中国的最大外海。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最大深度为3521米,平均深度为839米。
马里亚纳海沟,又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该海沟为两个板块辐辏俯冲带,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菲律宾板块(或细分出的马里亚纳板块)之下。
马里亚纳海沟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已经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最高处。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11 20′N,142 11.5′E,即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 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北起硫黄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处在斐查兹海渊,为11095米,是地球的最深点。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在日本旁边,也就是马里亚纳海沟,全长2550千米,平均宽70千米,曾探明最深11034米,是目前发现的全球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少有的人类禁区之一。
太平洋是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大洋,平均深度3900多米,而马里亚纳海沟又是太平洋之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首先测到这片海域最深深度11034米(36201英尺),此后英美等国家也在此测得,确认了这全球海洋最深的地方。不过英美测到的最深深度是10900米左右,前苏联测得的数据因为再也没能重现,因此被认为不做准。不过今年我国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测得深度10909米,和英美曾经测得的结果相近,不过前苏联测得的结果也比较接近。原本它被称为马里亚纳海凹,原因就在于这处就是个巨大的凹陷深沟,类似于倒立的山形。
马里亚纳海沟之所以可以这么深,原因在于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板块由于地球地幔下岩浆的活动,岩浆也有剧烈的对流运动,而岩浆又十分粘稠,对地壳有相当强烈的冲击,导致地壳的运动。两块大陆往一块怼,海洋板块由于岩层密度更大、所处的位置更低,所以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海洋板块向下弯曲,而大陆板块在交界处也因为岩层巨大的摩擦力也被向下拉,于是形成了巨大的岛弧构造,日本列岛就是在这种冲击中形成,而这种冲击也造就了世界上最深的海域,长度两千多公里、宽度七十多公里,大约自6000万年前开始构造。
各国测得的海沟深度不大一致,除了由于探测技术不同的原因,还可能有海沟自身的原因。如今的趋势是太平洋板块还在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所以日本岛弧构造还有继续抬升的趋势,未来日本的面积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网传的日本会在一场地震中沉没,而这种俯冲的趋势还会改变海沟的深度。如今它的深度变化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应该还在变化,所以会导致测得的数据不同,但大差不差,目前测得的深度都在11000米左右。而未来这种俯冲的趋势或许会停止甚至反向,也就是马里亚纳海沟的发育可能会完全变样。
在非洲大陆上就有一个巨大的深沟,就是着名的东非大裂谷,未来两大板块的分离没有了板块挤压、大陆褶皱变形的趋势,拉开之后也可能在马里亚纳海沟的基础上再拉出一道深沟,造就更深的海洋。
⑽ 海洋的海面的凹陷区位于哪里
此外,誉迅困卫星探昌察测还发现有3个较大的凹陷区,其中凹陷最深的是印度半岛以南的印度洋,其次庆念是加勒比海,还有一个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以西的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