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打砸台湾的工厂

印度为什么打砸台湾的工厂

发布时间:2023-04-15 23:10:25

⑴ 深度 | 台湾首富,自此落幕


一、

1993年,就在邓公发表南巡讲话的第二年,43岁的郭台铭在深圳有关部门陪同下来到龙华镇为企业选取新的生产基地。

5年之前,郭台铭在深圳创办了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富士康前身),成为首批入驻大陆的台资企业之一。

站在龙华镇一处山头,陪同官员随口询问郭台铭打算要多少亩土地做厂房?他指着面前一片荒芜的土地,豪气地说:“看得见的地,我全要了!”

此时的富士康还不像今天这么有名,在许多人眼里只是个做电脑配件的普通台资企业。

陪同的官员吓了一跳,觉得这位台商口气有点狂,可郭台铭笑着说:就怕这些地还不够富士康发展用的。

狂归狂,可人家毕竟是台商,政治效应远大于经济效益。随行人员不敢怠慢,赶忙将情况汇报到了上面,顺利获批。

三年后,占地1000多亩的龙华工业区正式成立,也就是今天拥有30多万员工的富士康工业园区。从工厂南门骑车到北门,需要耗时30分钟,可见面积之大。

这是郭台铭在大陆最早兴建的厂区,也是他创业后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

此后数年,郭台铭以深圳为中心,将企业从珠三角辐射到长三角,从沿海转入内陆甚至海外,靠着给大牌企业做代工,逐渐建立起拥有一百多万员工,产值数千亿的“代工帝国”富士康。

今天,富士康每条生产线平均每小时能生产近600台智能手机,世界上每七部iPhone,就有一部来自于富士康的生产。

创业47年,从貌不惊人的“塑料加工小哥”摇身成为身价百亿美元的台湾首富,郭台铭近半个世纪的打拼史相当精彩。

有人说他是冷酷专制的“霸道总裁”,也有人说他是有眼光、有胆识的管理大师,还有人说他是言不由衷的“花花公子”。

郭台铭说话也时常矛盾,常自诩是山西人,动不动就捧着“忠孝礼义”给自己贴金,可也会说出“商人无祖国,哪有市场哪就是祖国”,还有“大陆需要我,我不需要大陆”之类的话。

如今,71岁的郭台铭已经走下高坛。


二、

1950年10月8日,新北市板桥路上,一座名为“慈惠宫”的妈祖庙内忽然传出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蜗居在此的小警察郭龄瑞一家降生了名男婴。

面对窘迫的生活,郭警官给儿子起名“郭台铭”,表示不忘这段刻骨铭心的 历史 。

郭龄瑞是山西省晋城县人,当过兵,后毕业于中央警官学校,1948年随国民党败军撤到台湾,无权无势的他既买不起房,也没分到宿舍,和妻子只能栖身在警局附近的妈祖庙内。

童年时 ,郭台铭和弟弟妹妹因是外乡人,常被同龄人欺负,可无论对方有多少人,被打得多惨,他都会红着眼睛,抄起拖鞋和对方死磕到底。

在家里,军人出身的郭龄瑞采取准军事化管理,孩子们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都有严格的作息制度,这让郭台铭身上除了股狠劲,还有凡事必须遵循制度的意识。

1966年,16岁的郭台铭因家境贫寒,靠半工半读在“海事专科学校”读完书,转身又服了兵役,之后到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

21岁时,郭台铭进入台北一家药厂做业务员,因做事勤快,很快博得同在药厂实习的一位名叫林淑茹的姑娘芳心。

年轻时的郭台铭高大帅气,嘴巴又甜,林淑茹貌美如花,又温柔似水,俩人很快坠入情网。

接触不久后,郭台铭吓一跳,才晓得人家不仅是台北医药院的高材生,还是香港巨富林百欣的掌上明珠。

如此悬殊的家世背景,自然让林家极为反对,想尽一切办法阻挠两位年轻人在一起,连郭台铭的父母都站出来表示不敢高攀这门亲事。

可林淑茹认定郭台铭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不论家里怎么苦劝,丝毫不让步,郭台铭更觉得找到林淑茹是老天对自己的眷顾,也毫不妥协。

1975年,25岁的林淑如不顾家人反对,和郭台铭最终“奉子成婚”,结束了5年的恋爱长跑,步入到婚姻的殿堂。

等外孙郭守正和外孙女郭晓玲先后出生后,林百欣果真没去看过一眼,对女儿的那份怨恨可想而知。

要爱情不要面包的林淑茹很硬气,不来往就不来往吧,一门心思想做好郭台铭的贤内助,相夫教子。

事后证明,她还是草率了。

林淑茹的态度越坚决,郭台铭的压力越大,人家好歹是百亿富豪的女儿,就这么不明不白下嫁给自己这个“穷小子”,怎么说也得混出点名堂给老丈人看看吧。

此时正是塑料制品兴起的时代,全球的塑料加工产业相继转移到了港台地区。郭台铭知道打工没啥前途,就在婚前一年依靠母亲资助的20万和朋友共同创立了“鸿海塑料”。

“鸿海”是郭台铭想的名字,鸿为天,海为地,意思是自己做的是天地之间的大生意,寓意不错,可惜现实结结实实给了他一顿爆锤。


三、

虽说郭台铭创业时也很勤奋,没日没夜苦干。可赚钱这回事,并不只靠勤奋,还有经验、技术以及人脉,甚至还需要点运气。

遗憾的是,年轻时的郭台铭这些都不具备,加上遭遇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料价格大幅上扬,塑料产业一片萧条。

忙活了两年,钱没赚到不说,合作伙伴还接连撤股跑路,几十万的资本赔光还倒欠了一屁股债。老郭家穷得连奶粉钱都没了,刚出生的儿子只能喝着米汤,饿得哇哇大哭。

看见老公整天唉声叹气,家里又穷成这副模样,倔强的林淑茹只好拉下脸从娘家借了70万支援郭台铭。

1976年,26岁的郭台铭揣着温热的“老婆本”接了一笔黑白电视机旋钮的大订单。

可等他接下订单才发现自己没有生产旋钮模具的技术,只能到处求人,请外面的模具师傅帮忙才完成了生产任务。

就在整个订单生产的过程中,郭台铭敏锐意识到塑料加工属于产业链的底层,模具加工才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他的心思有些活络起来。

1977年,鸿海账面已经有了数百万的资产,在许多朋友的建议下,郭台铭眼前有两个看似不错的“赚钱机会”。

一方面是台湾经济腾飞,乘房地产火热,去炒地皮;另一方面制造业兴起,带动了各种原材料涨价,还可以靠囤积原料赚钱。

没想到,郭台铭选择把所有钱统统购买最先进的日本模具机器,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

他觉得炒地皮和囤积原料都是投机行为,只有搞实业,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稳赚不赔。

话虽这么说,可这段时间的郭台铭倍受煎熬,一边要不断花钱培训技师,加班加点维护新机器,一边眼瞅着原本唾手可得的土地和原材料翻了一倍又一倍的价格,搁谁都觉得郁闷。

不仅如此,郭台铭还把公司搬到偏远的台北土城,这里是台湾专门关押经济犯的监狱。

他担心万一自己犯了啥经济问题,员工起码还能就近汇报情况,保持公司运营。

除了经营上提心吊胆,郭台铭也是真穷。

有一年过年,郭台铭发完公司员工的年终奖后,口袋只剩下2000块,只好留下1000块给家里买年夜饭,剩下1000块等太太回娘家象征性包了几个红包,好充个门面。

幸好,太太林淑茹不断给他鼓励,毕竟是读过大学的高材生,她坚信丈夫的决定没有错,让他放手去干。

不得不说,任何时候得到家人的支持,才是迈向成功最关键的一步。

熬了近四年,抵挡住诱惑的郭台铭苦尽甘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接到来自欧美等国的电子零件订单,业务节节攀升,周围赚快钱的朋友们事业却戛然而止。


四、

1980年,鸿海生意真正红红火火起来,可30岁的郭台铭心里却有些不痛快。

因为买设备的原因,郭台铭经常在日本考察,他发现日方是“母鸡养小鸡”模式,大厂扶持小厂成为自己的“卫星工厂”,彼此合伙挣钱。

回看台湾,大厂欺负小厂,小厂又彼此打价格战,争斗不休,坊间因还不上贷款,工厂倒闭,法人被关的新闻屡见不鲜。

郭台铭因此作出一个决定:不再和台湾本地工厂玩,去找美国人做生意。也正是这个看似“崇洋媚外”的决定催生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士康。

1985年,郭台铭接到了为电脑企业生产连接器的订单,算是正式链接上了“电脑产业”。

因为要进军国际,品牌得起个外文名,郭台铭就起了个“FOXCONN(富士康)”的名字。

FOX意思是狐狸,寓意企业要像狐狸一般灵活机敏,CONN是连接器的英文Connector的缩写,企业性质一目了然。

这名字可谓实至名归,在开发连接器生产设备时,不少工艺都不懂的郭台铭宣称 :“成功就四个途径:抄、研究、创造、发明” 。

正是这种灵活且带有几分狡黠的企业文化,让富士康迅速成长起来,从模具加工切入到更为复杂的“个人电脑”生产环节。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郭台铭独自跑到美国寻找客户。几周时间,靠着每天吃汉堡,住12美元的 汽车 旅馆,美国51个州,他跑遍32个。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爆发性增长,郭台铭的运气也来了,富士康的专业设备和技术得到海外商家认可,拿到了不少代工订单。

靠着早期投入的研发实力,别家需要花费数月时间才能完成设计到量产的过程,富士康只需要数周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居然还比同行要低。

1988年,富士康已是拥有1000多人,营收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成为宝岛重要的 科技 型加工企业。

可就在这一年,38岁的郭台铭再次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整个生产基地全部搬迁到大陆。

虽说此时大陆为推进改革,出台了不少支持台商在大陆设厂的政策,但是观望者居多,真正肯付诸实施的企业少之又少。


五、

郭台铭敢突破两岸政治风险去大陆办厂,既有成本考虑,也是被逼的。

随着八十年代的经济腾飞,台湾的土地及用人成本暴增。同一工种,台湾的人工成本是内地的5倍,而且有钱还找不到人。

同时,相比大陆种种优惠政策,台湾对中小型企业可谓放任自流,处处刁难和歧视。

正因为此,郭台铭已经盘算好了“鸿海”迈向全球化产业的规划。

此时的大陆不仅在土地政策上给予台商极大优惠,在税收、招工等环节也给予了充分照顾和扶持。

因此,深圳富士康工业园成立后,郭台铭自信地说:“大陆,未来将是我们制造技术的实验战场,在那里,我们要挑战制造、销售的最高境界。”

扎根深圳后,富士康正式迈入到发展的快车道,靠着超高性价比和高效率,从日韩等国精密制造企业抢走了不少订单。

龙华的新厂房在建期间,富士康正好在临时租借的黄田厂房赶一批康柏电脑的订单,那是郭台铭从韩国LG嘴里抢来的。

截止交货前一天,还有一万多台的电脑外壳没能完成,眼看就要规约,郭台铭亲自带领所有员工分A、B组两拨人轮流上流水线,24小时内停人不停设备。

凌晨5点57分,全部货物生产打包完毕,比预计时间还早了3分钟。

高效、守时,价格比同行低,同时为了打消合作商的顾虑,富士康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只做代工,绝不会去做相关品牌商品。

这样的企业实在打着灯笼也难找,苦练签名多年的郭台铭终于有机会在和IBM、英特尔、DELL、索尼等产业巨头的合作协议上潇洒签上自己大名,钱也如流水般涌入。

做代工是为了赚钱,可也要看什么时候做最划算,精明的郭台铭脑子里一直算着账。

虽然手机代工是郭台铭最赚钱的项目,可包括后来的TFT-LCD领域,富士康都不是这些市场最早的进入者。

1999年之前,国内代工厂一窝蜂抢手机代工业务时,郭台铭觉得手机制造成本过高,不管厂家怎么邀请,他都按兵不动继续做个人电脑代工生意。

直到2000年,郭台铭觉得手机已经是大众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这才不慌不忙出手。

凭着过硬的品质和技术,富士康相继从众多国际手机品牌拿下海量订单,很快垄断了全球手机代工行业。

苹果的乔布斯因为欣赏富士康帮摩托罗拉代工的手机品质,秘密会见郭台铭,将iPhone生产任务交给了富士康。

2001年,鸿海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成为台湾民营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富士康位居“中国出口200强”第二,占到此时深圳出口总值的6.2%。

仅仅一年后,这个数字变为3450亿元,业绩增长达七成。52岁的郭台铭在这年全球福布斯富豪榜以23亿美元身家排名198位,连续四年蝉联“台湾 科技 首富”。

自郭台铭移师大陆创办富士康以来,年平均增长超过60%,全球市场占有率与营收狂飙猛进,在全球EMS(专业制造服务商)中几乎是霸主一般的存在。

富士康的成功自然离不开郭台铭孜孜以求的精细化管理,可其中也似乎少了那么些人情味,大麻烦随即而来。


六、

2010年刚开年,深圳富士康出现了第一宗工人跳楼事件。

郭台铭起初并不在意,数百万的员工出现那么一两起想不开的自杀事件,实属正常。

万万没想到,随后短短九个月,接连发生了14起富士康工人跳楼事件。

舆论哗然,股价下跌,官方质疑,郭台铭也被整懵了。

郭台铭也不是没想办法,第五起自杀事件发生后,他就主动宣布全员涨薪,接着邀请媒体实地探访,还请来几位如花似玉的“小姐姐”在厂区四处转悠,充当心理辅导员。

这还不算,郭台铭还动用私人飞机从老家山西五台山请来三十位高僧给死者做法事,自己还虔诚跪在一旁默默祷告。

可没卵用,没几天,又一位富士康员工跳楼了。

郭台铭长叹口气,只好采取了极其简单粗暴的办法,将工人宿舍大楼外统统装上铁丝网。

效果倒是立竿见影,跳楼的员工没有了,可深圳这年的铁丝也全涨价了。

撇开风水不谈,员工连续跳楼与富士康严酷的管理制度分不开。

据说,在深圳龙华,你只要看见哪个工人眼神迷离,一副没睡醒的模样,那准是富士康的员工。

从小接受军事化教育,又当过兵的郭台铭对富士康采取了一整套军事化管理,简单说就是从生活到工作全部流程化运行,把工人当“人形机器人”使用。

富士康的员工入职前都要军训,园区内的工作和生活必须按照富士康《员工手册》严格执行。

按照《手册》规定,工作时,无论坐着、站着,所有人都必须听着哨声统一行动,即使只是站着,也必须像军人一样站军姿。

流水线上的工人哪怕是简单的焊接工作,也有整套扫视、拿货、焊接及完结等程序要求,头部只需跟着作业左右晃动,绝不能四处乱看。

整套动作一天下来重复数千次,人不傻才怪。

厂区聊天会被警告、超过三次直接开除;上厕所不能超过10分钟……这样的规定在员工入职时就被严格灌输。

厂区内实行严格的上下级管理,通过不同服饰颜色,就能很明显看出他属于什么阶层,食宿到行走路线完全不同。

更绝的是富士康的宿舍安排,老乡和老乡绝不会安排同住一屋,怕的就是闲聊耽误工作,或者搞串联生是非。

除此之外,富士康工人不仅食宿全免,所有生活上的事情统统外包,洗衣、保洁都有专门公司承办。

倒不是富士康多心疼工人,而是这样可以省下无法控制的金钱和时间成本,让工人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管理层也不轻松,每天开会像开军事会议,战战兢兢不说,郭台铭还有自己一套“尿论”,时常教训道 “你的尿变黄了没?不黄?那证明你工作不够努力。”

这其实是郭台铭在和国外大品牌合作时学来的所谓“流程化精细管理”,也是今天流水线作业的基础原理,确保企业里每个人每个零件都符合工业化生产标准,可管可控。

问题是,国外的管理方早就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有些反人性化,已经通过大规模的设备升级,将人工变成了自动化作业,工人的权益也有切实的保障。

可到了富士康这里,数十年来就是贪图人工便宜,有意将原本应自动化作业的流程交由人工完成。

好好的大活人变成“机器人”,结果可想而知。


七、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富士康能长期价格上远低于竞争对手,是因为毛利低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代工一部价值1000美金的iPhone,大头自然是苹果公司拿走,小头是日韩等零部件归生产商,富士康赚到的不到10美元,如果扣去经营成本,净利润可能还不到1美元。

这就导致平均毛利在3%左右的富士康若想经营下去,只能不断通过降低成本维持,羊毛出在羊身上,利润自然得从富士康的工人身上榨取。

深圳富士康成立时,台湾的人工平均是大陆的五倍,算上大陆各地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给予的各种政策,这才使郭台铭的成本能远低于同行。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富士康的管理再严酷,再不近人情,就在跳楼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时,全国各地的富士康厂门口还是排满了长长的求职队伍。

因为相比其它企业,富士康的薪酬依然是最高,管理也最正规,想想也有些细思极恐。

事实上,郭台铭也有自己的考虑。

富士康的成功关键在于郭台铭的提出的“降低成本体系化”,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也就是着名的“赤字接单,黑字出货”体系。

“赤字接单”是指以最低的价格从对手手里抢过订单,通过严格把控生产过程的精确度、设备运作的精准度,将所有流程全部拆解,层层考核管理。

分解后的步骤将成本控制提升到极致,最后达到客户满意,自己还能盈利的“黑字出货”的结果。

此外,当新的 科技 产品出现在市场时,郭台铭很少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等市场规模扩大,产品体系标准化后,这才挥舞着战无不胜的价格大旗一举拿下。

不仅如此,拥有全球十多个研发中心,上万名研发工程师的富士康早已从单纯代工转入AI智能、5G通讯、精密制造等高科研领域,以技术碾压了无数潜在的竞争者。

在竞争残酷的商业环境中,“骁勇善战”的富士康也逐渐成为各地政府眼中能直接带动GDP的“香馍馍”。

在2018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68岁的郭台铭表示:富士康产值占整个中国GDP出口的3.9,进口的3.6,占全国GDP近3000亿,下一步将努力提升到5个点。

这就难怪当富士康在2009年准备进驻河南时,河南省政府为了帮助招工,甚至专门下发文件,从县乡村层层分包任务招人,每个工人还能拿到200元政府补贴。

本来有媒体还质疑河南政府这是倒贴数亿来讨好富士康,可等富士康完成在河南诸多布局后,看见数字的人都闭了嘴。

2019年,河南的进出口总值,十年间从不到200亿人民币迅速提升为5000亿,富士康一个公司进出口额就占到了六成,河南顺利跨入全国外贸省份前十名。

四川也是如此,富士康进入后,四川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从不到1000亿提升到3000亿,成都富士康一家企业进出口金额就占到全省的19.2%。

昆山、烟台、重庆、贵阳等省市也通过引进富士康,不仅从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好处,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也得到相应改善。

不可否认,富士康的到来给各地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更带来了一系列的上下游产业链,当地的高新技术和电子产业迅速得到提升,直接改变了整座城乃至全省的经济生产体系。

因此,郭台铭无论去大陆哪里考察,当地一把手基本上都会亲自接见这位“财神爷”。


八、

在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更是神一样的存在。

一面是他的话被当作语录张贴在园区每个角落,一面是每天有无数歌功颂德的人围绕左右。

如此一来,有些飘的郭董说出“富士康养活了不少大陆人”这样的屁话也不足为怪。

不管郭台铭创立的富士康有多厉害,他本质上还是个将利益放在首位的商人。

这两年,郭台铭紧随苹果等大公司的脚步,悄悄在印度和越南砸下百亿新建工厂,都是商人逐利的正常表现。

这位拥有数千亿身价的“财神爷”的感情生活也一样以善变和多彩多姿闻名宝岛。

2005年3月12日,太太林淑如因患乳腺癌去世。就在前几天,55岁的郭台铭刚刚当选福布斯榜单台湾首富。

可能感念苦熬了多年的太太没能见到这一天,郭台铭面对镜头,悲戚地大喊:“老天对我不公”。

当年为了感谢太太一路的相守相伴,郭台铭斥资数亿在捷克买下以林淑如英文名字命名的古堡,被传为佳话。

可惜结发妻尚在时,郭台铭就曾犯下 “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与金融公司一名女职员传出绯闻,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林淑如忍痛和郭台铭联手以敲诈罪把对方送进监狱了结此事。

估计后来的吴秀波夫妇对这波骚操作心领神会,学以致用。

林淑如走后,郭台铭对媒体一再表示“太太不可替代”。

可俗话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太太走后的郭台铭仿佛放飞了自我,与众多女明星不断传出绯闻。

其中既有和他大跳贴身热舞的林志玲,也有与他十指相扣出席公众场合的刘嘉玲,至于其他一些十八线的小明星更是数不胜数。

一系列劲爆新闻惹得李敖老师都看不去,放话直言:“他扯女人没有水准,像发情的小动物。”

不管是不是逢场作戏,反正“二玲”自此从郭台铭的身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比郭台铭小24岁的舞蹈老师曾馨莹。

有趣的是,这位曾老师正是当年指导郭台铭和林志玲跳热舞的舞蹈老师,其中关系不禁让人想入非非。

2018年,68岁的郭台铭迎娶了44岁的曾馨莹。婚礼现场,老当益壮的郭台铭当场做了30个俯卧撑,“虎虎生威”地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台湾媒体故意问郭台铭为何看上曾馨莹,他一脸真诚地说:“我从她身上闻不到钱的味道。”

这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不晓得林志玲和刘嘉玲等女明星听了作何感想。

当初的“小甜甜”,今天已是过眼烟云。郭台铭和女明星交往可以说是逢场作戏,可对自己一手打造的富士康帝国,那肯定是真爱。

虽然郭台铭从2001年起就表示要退休,可18年中,经历了员工跳楼、接班人弟弟病逝、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后,放心不下的他仍独自扛着富士康的大旗。

2019年6月21日,69岁的郭台铭终于宣布退休,将鸿海董事长一职交给了跟随几十年的刘扬伟。

从中国到美洲,再到欧洲、南美洲和非洲,富士康的工厂遍布大半个地球村,郭台铭一手打造的千亿帝国堪称华人中的商业奇迹。

很多人肯定会就此大谈郭台铭的格局和眼界,可事实上如果没有踏着大陆四十年经济腾飞的台阶,享受着无数优惠政策和几十年的人口红利,郭台铭未必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站在风口的人可能会一飞冲天,也可能从云端突然坠落。

伴随大陆人口红利褪去,富士康赖以生存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急速萎缩,身边又多出像比亚迪和立讯精密这样闷声不响的竞争者,怎么可能让退休后的郭台铭感觉轻松。

离开郭台铭的富士康,何去何从仍需观望。

⑵ 在印苹果代工厂遭员工暴力打砸,事件起因是什么

人们都知道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自己的市场,为了确保市场在当地的供应需求苹果公司会在当地设立代工厂生产,来满足当地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需求。之前苹果最大的代工厂是在中国地区后来因为疫情原因,再加上印度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所以苹果将更多的选择放在了印度市场上,为了进一步节省成本,节约开支。但是让苹果公司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印度刚刚设立的工厂就遭遇了2000人的暴力打砸事件。

其实很简单就能看出来能够引发这么多人的暴动行为,肯定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蛋糕,假如真的是单纯的暴动行为,那么这群人实施组织这次暴动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不是员工工资被克扣拖欠,正常的生活难以支撑,除了这个原因能让这么多人短时间内聚集在一起,行动起来,还会有什么其他原因呢?

⑶ 苹果深陷垄断门!8家代工厂迁移印度!代工易主、富士康人财两空

【TechWeb】 2月24日消息 ,相关部门就苹果公司强制开发者使用“苹果登录”这件事情,对苹果进行反垄断调查。据悉, 用户在使用Facebook、谷歌社交软件时,被苹果强制规定使用苹果账号登录。 这一行为对其它手机厂商来说是不公平的,由于涉嫌行业垄断,在接到大量消费者的举报、投诉后; 有关部门对苹果、Facebook、谷歌实行反垄断调查。

另外, 苹果 在自家 产业、产品链的分工布局 成功将自己的8家代工厂迁往印度,并计划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印度的代工范围。在 代工厂商的选择 上,苹果与立讯精密的联系日益密切,不仅将自己的Air Pods订单交给立讯精密,库克还多次表示:“期待与立讯精密开拓更多的业务合作”。而一直以来跟在苹果屁股后面的 富士康 ,则 被苹果晾在一旁 ,落了个人财两空的处境。

我是柏柏,90后 科技 爱好者,今天带大家了解苹果公司的垄断门事件,以及“苹果产品链”的现状分析。

提起苹果公司,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作为智能手机的“领路人”,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中的造诣很高。A系列处理器芯片、IOS生态系统、苹果 科技 产品链都在世界上位于领先地位。半导体领域变化多端,稍不留神便会被其它厂商赶超。由于技术欠缺、综合体验感大不如前的苹果手机,在5G通讯领域中逐渐被华为代替。此外,在市场份额中,早先占据市场主流的苹果手机逐渐被小米、OV厂商代替。

与早先在手机领域中一帆风顺的处境相比,现如今苹果面临的压力、挑战逐渐增多,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自 iPhone12 推出至今苹果公司便深陷多个“问题门”。例如早先的 “绿屏门”、“信号门”、“电池门”。 以及前文提到的 “垄断门” 。可能大伙会好奇,使用苹果账号登录Facebook、谷歌先行版本,为什么会被判定是垄断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此之前我们要明白一点,对于国外用户来说,Facebook、谷歌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微信、QQ、网络等社交 娱乐 软件。 苹果规定开发者只能使用苹果账号登录Facebook、谷歌 ,言外之意是: 不购买苹果手机的用户,无法使用Facebook、谷歌的先行版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苹果这一做法属于强迫消费者购买自家手机。而这显然是违背了市场竞争原则,因此苹果登陆被判定为垄断性行为。

说完垄断门,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苹果的“移居计划”。 人口老龄化加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导致我国的劳动成本日益提高。 劳动成本的提高会降低苹果公司的利润率,这让一向注重利润的苹果公司难以接受。为了尽可能减少成本,苹果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移民计划”,打算将自己的代工厂从我国撤出。而人口众多、 科技 发展相对落后的越南、印度成为苹果的首选目标。

可能大伙会问,苹果将代工厂从我国撤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对我国的影响很大吗?答: 有关系,而且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 有一说一,苹果在我国建厂,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苹果对产品工艺的严格把控、深度理解,为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提供了许多的借鉴和经验。在产业链结构调整、产业产能布局中,苹果也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作为交换,我们每年为苹果创造近百亿的营收利润。

但事实证明,苹果还是那个只注重利益的苹果。库克只用了一句:不想再花冤枉钱,便头也不回地将苹果代工厂一一从我国撤出,导致我国上万人面临着失业的处境。

回到主题。确立目标后,苹果公司便开始了自己的转移行动。一方面 苹果说服印度相关部门,同意自己前去造厂、招工;为了能在印度建厂,苹果承诺将为印度带来相应的好处和其它方面的扶持、优惠。 另一方面, 苹果鼓动自己的“跟班”,让纬创、富士康前往印度、越南造厂。 似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库克的“小算盘”也打得叮当响。但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动,让“果链”苦不堪言。

首先是 中国台湾纬创代工厂 被砸事件,因 工钱 缘故,苹果在印度布局的纬创代工厂,被印度工人搞得鸡犬不宁。纬创在印度建立的工厂不仅被当地工人砸到停闭,许多苹果手机也被工人们抢走。对于资金雄厚的苹果公司来说,无非是赔点钱。但对纬创来说,则是一场不小的损失,据悉,位于中国台湾的纬创公司在这场事件中损失了44亿。

纬创这边被砸, 富士康 的日子也不好过。与我国的制造业不同、越南和印度的工人工作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也很低。更重要的一点是,越南和印度的工人到点下班,并不愿意加班。因此在良品率和生产效率上,比起我国的制造业,越南和印度相差甚远。

富士康向外建厂,虽说人力成本降低了,但产品成本却提高了,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富士康的许多零部件都需要进口。生产效率低下加上零部件成本提高,让富士康的成本不减反增。

此外,由于忙着搬家,富士康在我国代工领域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原先属于自己的订单,全都被 立讯精密 抢走,郭台铭最终也将富士康带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在此穿插一点,所谓成也苹果、败也苹果,与 苹果 确立业务后, 立讯精密遭老美337调查,导致市值亏损数百亿。

从芯片、光刻机等设备被限制出口,到苹果、特斯拉相继将代工厂撤出我国。西方国家一系列不“厚道”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不管是芯片业务、还是代工业务,一昧地依靠国外,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自身家底够硬,才能在半导体领域中掌握更多的自主权,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⑷ 毛主席:“我想了十天十夜,想不通印度为何要搞我们。”

导语:

1962年,美苏两国冷战正酣,苏联准备把几十枚导弹秘密部署在古巴,每一枚导弹上还携带有一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人类 历史 上距离核大战最近的时刻。

然而,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紧张的盯着美苏两国动作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印度人却搞出了一波“骚操作”:在中印边境挑起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关于印度的这波操作,事后毛主席曾开玩笑的说:“我想了十天十夜,想不通印度为何要搞我们”。

事实上,不仅是毛主席想不通,当时世界各国的战略家们,同样想不通。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国,刚刚从朝鲜战场上下来没多久,连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都没有在中国手上讨到便宜,印度从哪里来的自信,可以侵略中国呢?

1962年的国际政治中,还没有川建国这样的异类。 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都是一些高手和高高手。 苏联的赫鲁晓夫,美国的肯尼迪,法国的戴高乐,当然还有中国的毛主席,印度的尼赫鲁,甚至败退台湾岛的蒋介石,也是国际政治的高手。

在这些人之中,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政治水平,也许不是最高的,但绝不是庸手 ,这一点从他利用美苏冷战的机会,积极推动“不结盟运动”,把印度变成了第三世界的领袖,成为国际政治之中一股重要的力量,甚至当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中国还大,就能够看出来。

但是,尼赫鲁平常显示出来的政治手腕越高超,62年在中印边境挑起纷争的行为就越匪夷所思。

这就好比两个绝世高手正摆出架势,转着圈圈对峙,互相寻找对方的破绽,结果其中一人突然变成了《乡村爱情》里的赵四,来了一通王八拳。说实话,要不是毛主席作为一个战略家的敏锐洞察力,及时抓到了反击的时刻,一般人恐怕都傻在当场了。

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的时间,对于中国来说简直是天赐之机。当时的国际环境上,中国本来是 社会 主义阵营一份子,但因为路线问题正与苏联闹矛盾,这一下就等于同时被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强国敌对,而印度却因为地缘关系和“不结盟运动”领导者的身份,美苏两国都向其示好。

从大的国际环境上来看,对我们是相当不利的。但是,从小的时间段上来看,正如前文所说,因为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正在异常紧张的局势,无暇分心他顾,对我们又是非常有利的。只不过这个有利时间段非常短,很难把握。

也就是说,尼赫鲁只要不是在62年发疯,稍微推迟几个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人赢的也不会那么容易。

但 历史 没有假设,印度就是在最不合适的时间里,挑起了一场最不应该的战争,也难怪毛主席调侃说自己十天十夜没想通了。

那么一向政治手腕高超的尼赫鲁,为什么会犯了这么一个不符合自己人设的错误呢?实际上究其根本,不是尼赫鲁的战略眼光突然变浅了,而是他犯了一个精英阶层出身的政治家,经常会反的错误:了解敌人,却不了解自己。

更直白一点说,就是尼赫鲁意识到了中国的强大,但他没有想到印度军队会这么不堪一击。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我们重新复盘尼赫鲁的整个计划。首先,当时的国际格局下,中国与美苏两大超级强国交恶,在国际环境上是绝对处于劣势的。只要中印开打,美苏大概率的会帮印度,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尼赫鲁选择这么一个看似对印度不利的时间,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趁着美苏自顾不暇,先斩后奏,然后让美苏被动卷入这场战局之中。

这么做至少有两个好处,如果等到美苏两国都有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中印纷争的时候,就算印度能从他们那里得到默许和支持,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一来战争的走向势必要受美苏两国的操纵,二来难免被美苏两国敲诈。

但如果趁着美苏自顾不暇,印度直接挑起战争的话,那么以中国军队的实力,印度多半是要处于下风的,这时候美苏两国为了打压中国,避免中国势力向南亚渗透,势必就会主动来找印度。这样印度不仅能掌握一定的主动权,还可以避免为了发起对中国的战争被美苏敲诈。

这一点,从印度挑起侵略战争的时候,古巴导弹危机基本上到了尾声就能够得到佐证。

从这个角度来讲,尼赫鲁的战略眼光不可谓不毒辣。但他唯一没想到的是,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会这么不堪一击,根本没有拖到美国和苏联反应过来,就已经一败涂地,中国军队都看见泰姬陵了。

而尼赫鲁之所以犯这个错误,与其出身印度高种姓的贵族家庭,对于上层 社会 的各种战略博弈手段一清二楚,但对于底层军队的实际实力了解不够深刻有关。而作为他对手的毛主席,却是从井冈山和长征路上走出来的,对于自己麾下军队的实力,如掌上观纹,了解的细致入微。

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差别,导致了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的惨败,打掉了印度至少三十年的国运。

说完了尼赫鲁个人的因素,再说说当时印度。

1962年的印度,表面上风光无限 ,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甚至印度人自认为是当时世界的 第三大强国。

苏联和美国这两国超级强国,为了拉拢印度背后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因为印度本身特殊的地缘位置,变着法子的与印度搞好关系。直到现代,印度军事装备依然主要来自俄罗斯,就是从哪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但与国际上的旗开得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国内的改革,却陷入了瓶颈期

印度政府推动的“土改”,不但没能为广大贫民带来福音,反而成为富农阶级兼并土地的助力。尼赫鲁的个人威望,也因此大为降低。

国家虽然在1947年英国殖民者撤出以后,保持了表面上的统一,但各邦之中分裂主义严重,对于中央政府大都没什么向心力, 实质上处于一种统而不治的地步。

军队之中,山头林立 ,而且印度军队的山头,还不是像中国民国时代那种分成几个大军阀形式的山头,而是按照部族和宗教等原因形成的“山头”, 这种“山头”因为受到宗教思想,部族血脉等联系纽带的影响,对内更加团结,但对外更加排斥。说白了,就是各个军阀之间几乎没有融合的可能。

这一切与印度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极为不相符, 任何国家的国际地位,本质上都是以自己的实力作为基础的,但印度此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际上是被美苏两国逼出来的,是第三世界国家抱团的产物,并非印度本身的势力。

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尼赫鲁当然是知道的。而想以常规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才迫使尼赫鲁想要以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来增强中央政府的威信,打压军队中的山头主义,从而反过来支持国内的土地经济改革。

在对外战争成为唯一的解决国内问题的办法之后,摆在尼赫鲁面前的,就只能是冒险了。当然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但对于那时的尼赫鲁来说,这是整合印度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唯一选择。

人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为了赢总会下意识的放大自己的长处,从而给自己心里暗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尼赫鲁最终做出错误的决定,实际上是当时印度的国内局势给他的压力之下的必然选择。

历史 总是惊人的相似,经过半个多世纪以后,印度人终于又复苏了过来,但其国内面临的那些问题,却并没有解决。

莫迪政府与当年的尼赫鲁面临的是相同的问题,不同的是,中国比之当年在国际上的环境和地位,不能说更好,最起码是更具有主动权了一点,如果印度人想要发动挑衅,其结果可能还不如当年。

但同时也要看到,尼赫鲁这样杰出的政治家,在印度国内局势的压力迫使之下,会做出明显不符合自己水准的决定,莫迪自然也不可能绝对的收放自如,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印边境爆发冲突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我们绝不能轻敌。

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⑸ 轮到我们急了8家苹果代工厂迁往印度后,数万失业者怎么办

一、首先我们看看报道资讯

在苹果准备搬迁之后,近日也传来了另外一个消息。根据一家名为9to5Mac的国外媒体表示,苹果正在计划将 iPad的组装生产线搬迁至印度,而这一举动则意味着库克这是“铁了心”将继续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

二、为什么苹果要搬

1、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手机市场,不仅仅拥有十多亿人口,聚集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在印度建设iPhone、iPad等代工厂商,无疑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

2、印度拥有非常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人口,薪资方面成本更低,从而可以让苹果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所白了,作为商业,降低成本,追逐利润,很正常。

三、我们要急吗?

首先苹果迁移过去,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印度工人的素质、当地的供应链体系建立等等,所以搬迁需要时间,不至于这么快。

其次,对于中国,随着人口的降低,人力的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

再是我们这些年沉淀了一些制造、创造的经验,各方面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也完善,我们应该向更高级的发展,比如笔者所在的深圳,03年来的时候,工厂遍地开花,现在呢,没几个了,难道深圳经济不行了吗?!当然不是。

事情是这样的: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是世界制造中心,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制造开始遍布全球,但目前该称号的含金量正在慢慢降低,因为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开始从中国迁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多,但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外商觉得赚的少了!就拿苹果来说,一开始几乎所有的代工厂都在中国,但现在却开始慢慢向印度转移!

一开始为了试水,苹果只选择把6条手机生产线迁往印度,当时不少人都在嘲笑苹果,称以后苹果的新机会充满咖喱味!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嘲讽印度的制造业不行,认为印度最多只能在低端制造业——纺织业上有所建树,对于苹果手机这种高端制造业,印度只会扯后腿,毕竟工业水平摆在那,也强求不来!

但话说回来,印度真的制造业真的有那么差吗?连苹果的手机都组装不好?从苹果的反应来看显然不是,因为在迁走6条手机生产线后,苹果又从中国迁走了8家代工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括平板和mac电脑产品!如果印度制造不给力的话,那么苹果公司也不会一下子迁走8家代工厂!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外媒直接报道,这下应该轮到中方哭了,一下子迁走8家代工厂,必定会有上万人失业,政府也必须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才能解决这些失业者带来的 社会 麻烦!这些外媒为了体现事态的重要性,甚至直接表示,当初三星从中国搬走后,有1万人失去了工作,虽然后面三星在中国建造了芯片工厂,但只提供了1000个工作岗位,剩下的9000多人也还是失业了!

对于这样的报道,不少中国网友直接表示,自己身边并没有那么多失业的人,就像当初三星搬走一样,这些工人完全可以去其他工厂工作!苹果也同样如此,毕竟现在国产手机的销售量也越来越好,需要的工人也非常多,所以即使都搬走了,我们也不担心!这么说其实并没有错,稍微关心一点工厂招聘的人都知道,各个地区的工厂几乎都在招人,并且永远也招不满人!

话说回来,苹果公司之所以搬走,除了印度的劳动力更便宜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苹果手机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不像我们,苹果公司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已经形成了用户黏性,直白点来说就是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苹果即使搬离中国,出新品的时候,中国用户也会排着长队购买!

印度这不同,由于消费水平不高,印度手机市场几乎被中国国产手机包圆了,苹果想要拿下印度市场,在印度建工厂绝对是最好的做法,毕竟当初苹果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拿下中国市场的,现在故技重施,印度估计迟早也会沦陷,而拿下两个人口大国的手机市场较大份额后的苹果,可想而知未来会变得多恐怖,所以我们不得不警惕!

我的看法:

虽然苹果代工厂的迁移会导致大部分人失业,但是在另一个角度看来,既然有挑战就自然有机遇,苹果代工厂的迁移说不定也能造就国产手机的崛起和增强国人对国产手机的粘度

国内8家苹果代工厂迁往印度,留下的数万失业者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当初三星代工厂从中国搬走以后,造成了上万人的失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吗?下面分析一下苹果代工厂迁往印度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成本提高。


中国以前可是号称世界制造中心的,全球大多数的制造业都愿意把工厂建设在中国,因为中国当时的劳动力廉价,很多大小品牌的商品,当你翻到它的标签的时候就会发现:made in china,但如今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减少,因为中国的经济腾飞了,劳动力不再廉价,外商们的利润变少了,所以他们就在慢慢的寻找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代替中国,印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印度人口多,贫富差距大,国土面积大,廉价劳动力也多,在这次迁走8家代工厂之前,苹果已经把之前设立在中国的6条手机生产线迁往了印度,目的只是为了先趟趟水,毕竟印度之前做的大多是低端制造业,纺织业,然而经过一番试水之后,发现印度的工业水平并没有那么差,6条手机生产线运行良好,所以这次苹果迁走8家代工厂并不偶然,也并不是针对中国,就是因为印度的劳动力廉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润。

第二:苹果在中国的市场饱和度高,用户粘性高,开发潜力小,印度的手机市场苹果占比例非常低,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中国是苹果手机最大的用户市场,有非常多的铁粉用户,其余的市场都被国产安卓手机分割,已经没有什么开发价值了。


而在印度,那可是中国手机品牌的天下,各种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在这里非常吃香,苹果手机在印度的占比非常低,苹果这次把手机生产线和代工厂搬过去,另一个目的就是开拓印度市场,增加当地的市场份额,别说苹果手机贵什么的,整个生产链条都搬过去了,劳动力又廉价,降低市场零售价不就行了,苹果不是做不了中低端,是不愿意做,而且你真的以为印度人就用不起苹果手机吗?



1,依我看来,这数万失业者完全不算什么问题,像我一开始提到的,之前三星代工厂迁走,留下的上万失业者去哪了呢?当然是进了其他工厂,如今苹果留下的数万名打工人自然也可以再去其他工厂谋求工作,不要怕安排不下,随便找个招聘网看一下你就会发现,各种工厂永远都在招人,就没有够用的时候。



2,对于这些失业者来说,苹果代工厂的工作也只是一时的,谁也没有把它当做一个铁饭碗准备干一辈子,所以在失业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失落感,多数工厂工人都曾辗转数家工厂工作,没有一棵树上吊死的,苹果搬走了,那就换其他工厂,或者做其他工作,生活还会继续,一切照常运转。



3,苹果代工厂虽然搬走了,场地搬不走吧?会有其他人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的,到时候也会提供同等的就业岗位,不要太高看苹果了,他们远不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就业,更别提这是21世纪的中国。


这些年我们国产手机的发展不比苹果来的迅猛?国产手机的代工厂一样有大量的用人缺口,刚好可以满足国内的用人荒了,这对于国内的手机企业来说是件好事情,所以我认为苹果把代工厂迁往印度,不会对我国的就业情况产生什么大的影响,短期影响也不大,刚过完年,正是各个企业招聘的高峰期。

这话不是现在说的,是2020年9月6日,印度电信部长拉维•尚卡尔•普拉萨德(Ravi Shankar Prasad)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的。

这就是上面问题的背景。但是,在印度电信部长说这话的3个月,也就是2020年的12月12日, 中国台湾 科技 公司纬创(Wistron)设立在印度卡纳塔卡省(Karnataka)那萨普尔(Narsapur)工业园区的苹果 iPhone 代工厂(就是上面说的那个工厂)因薪资问题发生了暴力打砸事件。

纬创暴利打砸,造成了2.1万台新的iphone手机被抢被毁,大量设备被毁。总计损失在4000万美元左右,约为2.5亿人民币。(网传有10亿欧元损失,这个肯定是没有那么多,毕竟10亿欧元已经可以建一个这类工厂了)

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拖欠薪水,秉承着事实来说,并不能完全责怪印度的员工。确实是存在拖欠薪水的问题。

我们说到这里,恰好可以来说几个问题了:

1、为什么苹果的代工厂,尤其是以台资,韩资为主的企业,会愿意搬去印度?

核心的是:印度是下一个智能手机最大的消费市场。

很多人会说:是印度的人工成本低,你看上面说的一个工程毕业生的月薪才1864元人民币。这里要说一下,印度的工程毕业生,并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 本科生。他们类似于中国的高职毕业的专业技校的毕业生。

印度在产业布局上面,包括上世纪就闻名世界的软件代工市场,也是大量的培养高职类人才,成为产业工人。他们并不是综合类大学的毕业生。

那么即使是高职类技校人才,薪资1800人民币/月,也比较低啊!是不是?

确实是,但是薪资低不是代工厂要去印度的核心原因!

核心的原因是印度的市场,智能手机市场容量极为庞大,很有可能复制中国的成功,甚至再造一个小米,OPPO,vivo体量的企业都完全有可能。

虽然这数据比较老,但是这个数据用来解释,2019年-2020年有代工厂从中国搬去印度,非常合适。

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印度智能手机销售量的增速,每年都在20%以上的增速。对于拥有13.7亿人口的印度来说,这点增速并不大。

如果看到印度功能机和智能机的市场保有量,你就能发现印度市场绝对是一个潜力股。

2018年,印度人均智能机的保有量才达到0.27个,功能机也才达到0.36个。也就是说一家能有一个手机都达不到。

但是手机制造成本在降低啊!千元机,百元机,功能机完全可以适应于印度民众的收入水平啊!毕竟这可以比非洲要稍微富裕的地方。

这才是苹果要去抢占印度市场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苹果已经抢占了,中国,欧洲,美洲的所有大容量市场。就剩下印度,非洲没有抢占到。相比于非洲,定位于高端机领域,售价比较高的苹果手机,并且要走全球评价策略(也就是说每个地方都以美国售价乘以汇率)。

所以苹果选印度市场攻克肯定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苹果在印度市场,其实并没有小米,OPPO,vivo,三星等品牌市场份额大。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本低廉,并不是印度吸引外资的核心要素?

机器人观察本身就是做工业自动化,跟国内3C市场不少厂商打过交道。立讯精密,富士康,蓝思 科技 ,顺宇光学,伯恩光学等等。

事实上,手机OEM代工厂,零部件大厂,自动化程度都非常高。当然因为产量大,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并不是说所有的工序都使用的是 工业机器人和非标自动化设备。

不管是组装,还是多种元器件插件,都在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包括各种检测仪器,也在使用工业视觉。

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会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国家的原因。

每年中国使用了全球35%的工业机器人。2020年约为16.9万台工业机器人应用到各个产线中。

这么跟你说吧!搬走几个厂带来的员工遣散,可能都不如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带来的数量大!

因此,可以很明确地说,代工厂搬走,并不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3、中国是不是丢失了手机代工生产领域市场,会被印度完全超越?

很现实的问题是:不会。中国手机代工厂仍然很多,正如我们前面说的,完全搬走的基本都是台资,新加坡资本,日资,韩资企业。国内代工厂其实也在印度设厂,同样是为了争取印度的市场。

包括立讯精密,闻泰 科技 这些手机代工大厂。

为什么,我们本土的代工厂也要去印度?因为,中国的品牌也去印度了。我们总要为小米,为OPPO,vivo,realme服务吧?有钱谁不想挣?

比如中国的企业光弘 科技 ,光弘在印度市场的主要客户群包括小米、三星、诺基亚、闻泰、华勤、龙旗等。

事实上,中国不单单有代工厂——品牌商开始在海外征战。包括自动化厂商,也在智能手机领域开始发力。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产业链往上做。

像国内的博众精工等等,可能没有在印度设厂,但是大量的生产设备,都是在中国生产,然后运到国外。

手机电池,蓝牙耳机电池TWS,无线充电器,玻璃面板,OLED屏幕等等都还是在中国生产。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不曾限制外资厂商转移的核心原因。

毕竟外资厂商,就好像是货郎一样,人家是走到哪里卖到哪里。哪里市场饱和了,就去下一个地方。

4、顺应产业的发展,做出改变。

尽管中国的产业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高端。但是时代是在改变的,2015年前后,我们都在讨论富士康代工厂生产一台iphone的利润可能只有20美元左右。那时候大家是看不起代工厂,觉得low。如今,国内手机产业链也起来了。

中国的手机品牌,中国的手机制造产业链也必然要走出去。不可能一直固守在一个地方。

5、本地化生产经营的必须要性。

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一定要在中国代工iphone,是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很低吗?不是。

也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容量很大。

作为一个销量数亿部的产品,如果全部依靠进口。跟当地的生产生活完全没有瓜葛。海关的关税一定不会低。

毕竟你是在这里卖东西挣钱,交税必然不低。同时要处理当地的渠道商,政府关系等等都非常麻烦。

因此,本地化生产,相当于让利于当地政府。毕竟投资建厂,带动当地人就业,同时也扶持了一部分当地的企业。

在生意市场中,任何国家的招商都是有条件的,例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就是承诺了税收金额。这样才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支持。

同时如果完全不跟当地有生产上面的往来,那么说禁止就禁止,或者当地的利益团体一个起诉就可能要大量地赔钱。

你看苹果,谷歌,facebook在欧洲,因为反垄断要求赔偿多少钱。

任何的产业都是生意,生意就在于利益的分配。因此,只要市场足够大,一定需要到当地设厂,品牌商去了,代工厂,设备厂一定要跟着去。


我想这个压根不用着急吧,苹果招工的都是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肯进工厂的,压根就不愁找工作的。

现在全国各地有多少工厂想招年轻人招不到的,所以压根不用担心那几万人会失业。

反而应当是那些代工厂去了印度以后遭遇的种种事情,应该感觉上火吧。印度那边基础设施差,运输电力等等的都跟不上,经常停电,工人不好管理,前一段时间还有代工厂闹罢工,把厂子都给烧了的。

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经济转型了,不再是以前的世界加工厂,不再像以前那样靠廉价劳动力来吸引投资。

中国经济发展,导致人力成本上升,中美博弈只是一个导火索,人力密集型产业往第三世界国家迁移是大势所趋。作为普通人应该多学文化跟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现在国家有很多行业人力还是缺少的。个人拙见。

这个题目除了“8家苹果代工厂迁往印度”属实之外,前后的描述显然与现实相距甚远。

实际上,印度经济在2020年是所有主要经济体中衰退最为严重的国家,根据印度统计部门的预估,2020财年(截至2021年3月)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将萎缩7.7%,是1952年来的最大衰退。2020年,印度新增贫困人口达到了8500万。

更严重的是,当前印度疫情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可能在数年内都难以消除。根据牛津经济研究所的预测,即使疫情得到缓解,印度经济5年内仍然难以恢复,预计2025年印度的GDP仍然会比新冠疫情暴发前低12%左右。

而反观中国,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就呈现出强劲复苏的态势,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那么回到开头说的“8家苹果代工厂迁往印度”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消息的出处:这是由2020年9月8日印度媒体报道的,印度通讯与资讯 科技 部长普拉萨所透露的消息。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中印两国各自的经济背景,就不难得出答案。

印度经济:疫情重创之下,不惜血本吸引外资

2020年第二季,印度经济在疫情的打击下,遭遇了断崖式的下滑,萎缩幅度达23.9%。为了对冲疫情影响,印度政府出台了多轮财政刺激措施,使得政府负债率大幅攀升。其中,就有一项名为“制造业激励计划”的项目,用来吸引手机制造商在印度投资建厂。为此,印度政府不仅给参与该项目的企业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并且还从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中拿出了66亿美元,作为各种建设各种配套设施的投资。

苹果的三大代工企业:鸿海、纬创、和硕,分别向印度递交了申请,也就是题目所说的:这三家企业计划将位于中国的8家代工厂迁往印度。但实际上这8家代工厂也仅占苹果在中国产能的20%。

中国经济: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苹果面临被反制的可能

2020年第三季度,正是中美贸易战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美国对华为的极限制裁于5月15日宣布,并将在9月15日后生效。一时间国内各种要求对等制裁苹果、高通等美国高 科技 企业的声音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华为高端手机的销量开始一路高歌,国内占有率一度接近50%。而“树大招风”的苹果成为很多人的抵制对象,短短几个月内,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占有率则降到了十几年来的最低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将20%的产能从中国迁出,迁往不惜血本给出大量优惠条件的印度,是一个很明智也很自然的选择。所谓的数万失业者也是不存在的,苹果失掉的市场份额,自然被华为等厂商瓜分,这些厂商自然会增加产能,总的产能没有减少,自然也不会造成大量的失业。

因此,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渲染和夸大,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接收中国转移出去的低端制造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印度要威胁到中国的制造业,至少要先等几年把经济恢复到疫情之前再说吧。

苹果代工厂迁往印度,表面看上去好像会导致数万工人失业,但是对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而言,市场本身就会有自我调节能力,那些失业者会重新在市场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根本不需要急。同时,还要看到苹果代工厂迁往印度后,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一、印度远不及中国庞大市场的全产业链。大家是否还记得很多跨国企业以中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趋高,企业利润下降等理由纷纷迁至东南亚一些国家,最初他们想象得很美好,但是仅过几年便后悔做出迁离中国的举动。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现在那些迁离的外资企业又开始酝酿再回归中国市场。现在苹果恐怕还没有深刻体验到印度市场在产业链上面的短板,当吃过苦头之后,必然还会回到中国。

二、印度工人的素质远不及中国工人,必然会累及苹果系列产品的质量。尽管从目前来看,苹果代工厂迁往印度会从劳动力市场中赢利资本竞争的优势,但这也仅限于纸面上的推算。而当真放眼印度市场时,苹果迟早会发现印度工人的素质远不及中国工人,而苹果又特别强调产品质量。如果因印度工人素质差而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的话,最终会让苹果不得不考虑迁离中国市场不是理智的选择。

三、苹果代工厂迁离后,大量中国员工会迅速流向中国其他同行业,或者转向其他产业再就业。一个苹果左右不了中国市场的就业大局,仅拿同业来说,中国本身就有华为、小米、OPPO、中兴等多家知名企业,这些公司会吸纳大量失业而技术成熟的专业工人,这反而能增强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部分暂时不能进入同行业的工人来说,他们会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其他行业再就业,如此说来,苹果代工厂虽然迁离了,但不会对留下的中国员工造成本质的就业影响。

最后,我们必须要放眼全球看问题,中国如今已经是世界工厂,我们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全产业链优势,从2020年中国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唯一正增长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正以蓬勃的活力向前发展,所以,根本无需为苹果代工厂的迁离而焦虑。

#福牛贺新岁# 相信国家 相信政府 相信市场 相信未来

对于题主提出的8家苹果代工厂迁出之后、造成数万人失业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必然现象,对此大可不必过于着急。对这种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从国家层面考虑,必定有解决问题的预案。

国家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关系中,是有相当的能力与方略的,对此,我们应该相信国家,对这种事件有高级层面的考虑,会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即保证国家在国际市场的利益,以保证从业者的利益。

二是,从政府层面考虑,一直对就业高度重视。

我们政府是为人民群众真心着想的,对解决就业问题、防止失业问题都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毕竟我们有大量的劳动力需要解决,不仅是这几万苹果代工厂从业人员的问题,还有许多劳动力的问题,政府会有对策的,应该相信政府。

三是,从市场方面考虑,有能力有态度就能就业。

从苹果代工厂走出来的工人,应该是有相当的技术与能力的,他们也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信他们应该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加入到产业工人队伍中来。

四是,从未来角度考虑,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

中国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解决就业、防止失业的问题也会解决的越来越好。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

在牛年已经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行业、许多企业的复工复产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许多打工者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特别是随意我国通信产业的迅速发展,移动5G、全球通、全千兆等业务迅猛扩展,苹果代工厂能做到的事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更好,苹果代工厂做不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第一我们不会着急,着急的应该是苹果公司或是代加工工厂,像富士康。第二,在国内不会出现数万名的失业者。

分析:为什么我们不会着急?

1、国内产业也在不断的调整升级,像苹果代工厂这种纯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不是中国想要的,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迁往东南亚或是印度是必然。

2、国内的手机生产商的崛起,现在苹果的销量不断下滑,而国产的华为、小米、OPPO等不断再崛起,走一个苹果有什么了不起,这样做只会让苹果损失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

分析:为什么着急的是苹果及代工厂

1、首先迁往的是印度,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邦联制的国家,每个邦之间本身就存在隔阂,在加上印度的种姓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经常爆发游行示威,打砸抢烧,强健杀人等事件,这样的背景下能给苹果代工厂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吗?这还不考虑交通、电力、厂房等基础设施保障。

2、产业工人招募,在全世界能一次性输出几万名成熟的产业工人,那只有中国,中国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批的产业工人,而印度没有。举个例子,产业工人虽然工作机械化,但能找到认识26个字母,熟悉生产线的很难,即使是培训这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花时间和成本去教育。苹果能否等的起,现在时间就是金钱就是市场,苹果停产一年,可能就是下一个诺基亚。

分析:数万名失业者?

1、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30年前的中国了,30年前进厂需要花钱找关系还不一定能进,现在是工厂花钱找中介还不一定招到人,会有失业者?如果苹果代工厂宣布明天搬走,第二天代工厂门口绝对是停着大巴在抢人。

2、现在招工难、用工成本高是很多生产型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不会存在工人失业的说法,如果失业的话首先失业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所谓的公司白领,工人是最后一批。

⑹ 台湾企业在印度开办的iPhone工厂被砸,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苹果品牌现在可谓炙手可热,之前有新闻说有人为了买一部苹果手机宁愿去卖肾,现在很多的中国年轻人都会去追捧苹果的品牌,认为苹果是最好的手机品牌,苹果的定价一般都是比较高的,基本上都是几千块钱,新品的话,一般也都在五六千以上,即便是这样依然有很多人去买。

经过这次事件以后,目前纬创在用人方面是一个大问题,据说纬创已经委托了五家劳务公司帮它招募员工,以投入到接下来的苹果产品生产中。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打砸台湾的工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人怎么当老婆 浏览:996
伊朗男孩名字叫什么 浏览:400
越南什么时候走社会主义道路 浏览:779
印度人怎么用糖浆 浏览:901
意大利和北京哪个面积大 浏览:730
越南签证租房注意什么 浏览:929
英国留学网课怎么上 浏览:855
印度和中国汽车制造哪个好 浏览:451
怎么替换印尼巴士的车皮肤 浏览:259
印尼泗水机场在哪里 浏览:119
邹兆龙越南送货叫什么名字 浏览:358
印尼榴莲多少钱一枚 浏览:632
意大利风情街在哪个站下车 浏览:258
火龙果越南哪个好吃 浏览:194
希腊与意大利哪个面积大 浏览:100
意大利蔬菜汤用什么炒 浏览:717
中国历史上的大书有哪些 浏览:455
艾多美在中国能活多久 浏览:603
意大利面为什么是欧洲的 浏览:520
中国到比利时船要开多久 浏览: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