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简述印度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其一,它经历了缓慢的进化过程。印度的封建制度从笈多帝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戒日帝国时期最终确立,几乎经过了四百年的慢长历程,这充分表明印度封建制度的演进具有缓慢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印度社会生产力发展较为缓慢,而且国土辽阔,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其二,印度的封建土地关系不是通过自下而上购买或劫掠土地出方式形成的,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由王朝向贵族官吏及僧侣寺庙封赐土地的方式产生的。这与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三,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形式。由于印度封建土地制度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分封方式产生的,因此,封建土地国有制成为主要形式。它与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所有制及中国封建地主私有制不尽相同。
其四,农奴制不是印度中世纪唯一的封建剥削形式。在封建釆邑制形成的同时,古老的农村公社组织依然存在,封建社会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村社自耕农。
其五,印度封建社会不存在西欧那样典型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印度,封建主与附属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并不严格和明确,封建等级制在印度政治体制中不具有重大意义,种姓制度在某些方面代替了封建等级制的作用。
B. 四大文明古国神话特点
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1.都是在大河流域。
2.都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3.以农业为主要。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有较完备的社会等级制度。
6.神权信仰。
7.由奴隶制步入封建社会。
四大文明古国:
1.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古埃及(位于北非)、古印度(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位于南亚)和古华夏(中国)。
2.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文明分别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华夏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在文明的发源地和所在地区的影响。
3.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虚首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中国即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只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
4.四大文明古国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如誉举政权则较晚诞生。苏美尔文明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5.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渣碧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C. 跪求: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诸社会文明的共同特征
1同是大河文明,埃及是尼罗河,两河流域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是印度河和恒河
2建立过强大的国家,埃及在新王国时期建立埃及帝国与赫梯争则颤宽霸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代表人物图特摩斯三世,两河流域是阿卡德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代表人物萨尔贡一世,汉谟拉比,印度是孔雀帝国,贵霜帝国,笈多帝国,戒日帝国,代表人物阿育王,月洞液护王,超日王
3宗教的地位很高,形成了祭司阶层。埃及的祭司地位很高,掌握祭祀,文书等工作,两河在苏美尔时代或阿卡德时代,祭司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常常形成孙亮对王(卢伽尔)的一种限制,印度的婆罗门,在理论上地位高于刹帝利,主要负责对吠陀,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的解释和掌握宗教典礼仪式
4代表了东方文化特征,和西欧希腊罗马相对应的以神秘主义、信仰而非理性为核心的文化模式
5受到外族的入侵,埃及是喜克索斯人入侵,还有亚述,新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罗马,阿拉伯;两河是海上民族,小亚细亚的赫梯,伊朗的波斯,亚历山大,罗马,帕提亚;印度是亚历山大,穆斯林,中亚的游牧部落
D. 比较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文明的各自独特之处。
两河流域:文明发展被多次打断。因文明发展建立在商业贸易活跃的基础上,政府重视法律,十分注重保护商人的利益,两河流域居民的人生观较阴郁,只顾眼前,对人生祸福不抱希望。
古埃及:文明发展较连续。着重伦理,宗教以多神教为主,重视社会正义,埃及人人生观是顺乎自然,相信人可以长生不老,死而复生,故将精力放在准备将来的生活。
古印度:极富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与区域性。古印度文明是在不断吸收外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故历史上是一盘散沙。没有统一的语言字母,也没有纯粹的印度人种,没有古或两河流域那样的公共纪念品或陈列品,发展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
古希腊:古希腊文明发展起点较高,是在学习、借鉴东方文明遗产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古希腊不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古希腊的宗教提倡神、人同形同性论;文明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奴隶制的城邦共和国。
E. 古代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一、共同特点
1、都是与大河流域有关的文明。
2、都有各自的文化体系、法律体系。
3、都有相关的宗教文化。
4、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5、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
(5)古埃及印度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1、古埃及文明: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专家们实际探讨古埃及文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国的首次联合,到公元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托勒密王朝覆灭,亦即通常所说的历时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2、古巴比伦文明: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四千年,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明了文字。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苏美尔衰落后,古巴比伦城邦兴起。
3、印度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文明古国
F. 求教历史问题!印度封建制的特点
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b02/528.html
公元 7世纪统治北印度的封建王朝。又称羯若鞠羯国或称曷利沙帝国。为戒日王(606~647在位)所建,故名。其版图包括除克什米尔、信德、西旁遮普之外的北印度。首都为曲女城(今卡瑙季)。
王朝的建立7 世纪初北印度陷于政治分裂,出现两大敌对的政治联盟。曷利沙的普西亚布蒂王朝与曲女城的穆克里王朝联姻结盟,对抗孟加拉的高达族国王设赏迦与摩腊婆王提婆笈多的联盟。606年,曷利沙大臣般底拥立曷利沙·伐弹那(即戒日王喜增),号尸罗阿迭多。戒日王即位后,与迦摩缕波王巴斯卡拉跋摩结盟,收复曲女城。612年,曲女城与曷利沙正式合并为戒日王国(即羯若鞠羯国)。
620~634年,戒日王南征德干失败,从此放弃征服南印度的企图。636年以后,征服孟加拉、比哈尔和包括戈康达在内的奥里萨,建立对摩揭陀的统治。
土地制度戒日王朝时代是印度封建制度最后确立的时期。国王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仅直接占有大部分土地,还赐封给寺院、官吏、王公贵族以采邑。封建赐地分为两类:一类称作“阿格拉哈拉”和“梵分” 或“梵封”,即豁免国家赋税的教田或“福田”,是封建帝王永久赐赠给高级婆罗门、佛教高僧、印度教神庙、佛教寺院的封邑土地。另一类是封赐给世俗高级官僚贵族、作为俸禄或服务报酬的职田或禄田份地。被封赐的村社变成新兴封建领主的私有领地,赐地文书规定,国家的官吏和军队不得进入,原来由国家直接管辖和控制的自由农民已经沦为向封建领主交租纳税、受其管辖的封建依附农民。封建采邑制得以确立。
国有土地的大量分封和再分封造成王权削弱,促使封建领主脱离中央权力的控制。戒日王朝实际上只是依靠封建纽带联系起来的许多封建小国的结合体(全国有 30余个半独立的藩国),缺乏统一的政治经济基础。
政治统治戒日王朝建立一套“刑政甚肃”的等级制官僚机构。中央政府由大臣会议辅佐戒日王进行统治。戒日王虽以“文治、仁政”闻名于世,但刑法比笈多王朝严酷。他经常巡视全国各地,意在对地方封建势力实行笼络和妥协的政策。他重视利用宗教进行封建统治,倾向于大乘佛教,并支持中国唐朝玄奘在印度的宗教活动。在位40余年中,在钵罗耶迦举行过六次五年一度的佛教 “无遮大会”。采取佛教与印度教兼容并包的宗教政策。当时占优势的是印度教。佛教开始衰落。
经济情况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各地出现“稼穑殷盛”的景象。沿海港口和与对外贸易有密切联系的城市工商业仍继续保持繁荣,但恒河流域许多古城的工商业和货币经济更加萧条,出现“城少居人” 的冷落景象,反映印度中世纪早期封建制经济的闭塞性特点。种姓制度方面也发生显着变化(见印度种姓制度)。
玄奘访印促进了中印两国人民的了解。641~647年,戒日王朝多次遣外交使臣通聘唐朝,唐太宗四次派王玄策等率外交使团访印,从而开始了两国政治上的接触,为印中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的扩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647年,戒日王逝世,国中大乱,宰相阿罗那顺篡位,戒日王朝即告瓦解。北印度表面上的短暂统一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