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战日本为啥没打印度
日本有攻打印度本土的计划,但是在缅甸时被盟军挡住了,日本的军力不足以打到印度本土,但是日本占领过印度领土安达曼群岛。
1942年1月,日军大举进攻缅甸。此举意在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进入中国的惟一通道,孤立中国,占领美英在缅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进而向西推进,与德军会师中东。1942年3月,日军便迅速占领了印度领土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岛上利用傀儡政府在岛上强征慰安妇和劳工,严刑拷打与屠杀居民。对于印度本土,日军也曾发动过军事冒险,1943年底,日军批准进击印度的计划,即攻取印度东部边境城市英帕尔,企图切断盟军对中国的补给线。结果在英帕尔战役,被英印盟军打得惨败。
从1942年起的3年间,中国在缅印投入兵力30余万,歼灭日军6万余人,中国军队也死伤惨重,损失数个师的兵力。在印度东部加尔克汉德省境内,有一座环境清幽的公墓,原名“印度兰伽中国抗日远征军烈士公墓”,这里长眠着千名中国抗战官兵,正是这些血肉之躯才换来今日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他们是中国抗日援印的最有力的血证,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B. 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呢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一触即发。在此同时,日本进军东南亚,一时之间,东南亚诸国竟都只能暂避其锋芒。
4.兵力不足
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三分之二的陆军兵力,其它陆军在东南亚各国驻扎防卫,而海军又在太平洋和美国军队耗着,日军兵力已达极限。
C. 二战期间,日本为何不去攻打印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迅速制定了攻占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的军事计划。为了迅速拿下这些地区,日本从大本营和中国战区抽掉了许多甲级师团参与,甚至出动了两个飞行集团。
在日军摧枯拉朽般的强力打击下,菲律宾马来半岛以及缅甸很快被沦陷。眼看,日军要攻占印度,却突然停下了脚步。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首先,当时的印度正在闹独立,国大党为了争取印度独立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而印度的民族意识逐渐清醒,英国此时忙于欧洲战时,无暇东顾。在日军即将扑向印度之际,国大党与英国关于出兵的问题达成了妥协。
其次,日本早就向美英宣战了,拿下印度是既定计划之一。但由于中国派出了远征军让日军在缅甸遭到了重创,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的战略企图。
再者,日军在东南亚各地遭到了各种反抗,为了镇压反抗,日军不得不分兵把守,兵力的分散导致日军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去进攻印度。相反,印度成了美英中在东方战场上的后勤和训练基地,为此,美英均派出了强大的空中部队驻守印度。
日本没进攻过印度?开什么玩笑! 日本并非没有攻击印度,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拖到了1944年才发动了对印度的进攻,不过第一场战役就遭到惨败 !
那么为什么日本会延迟对印度的进攻呢 ?
大东亚共荣圈
1940年8月,日本正式发表了日本《基本国策纲要》,宣布要“确立以日满支(中国)为其一环的大东亚共荣圈”。 值得注意的是,“大东亚共荣圈”的区域范围最初不包括印度。这是为何呢?
我们可以从同年日本通过的《处理日德意提携强化之基本要点》中找到答案,要点中写到为了 “从东西两方面牵制苏联,应尽力和德意采取相同立场,尽可能促使苏联朝对日德意的利害关系影响较少的方面发展势力”,因此“原则上承认将印度置于苏联的生存圈内”。也 就是说日本在最初就没有将印度当作进攻目标。
兵力受限
当时日本的大量兵力被牵制在了中国,再加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日本已经“分身乏术”,已经没有能力分兵进攻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印度。
拉拢印度
印度和英国之间本就存在矛盾,这“阻碍”了印度日本发生武力冲突。 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一直在谋求印度自治,甚至在日本进攻缅甸期间还将此作为协助英国出兵缅甸的条件 。所以日本最初是想通过拉拢印度人中反对英国殖民的势力来瓦解英国对印度的占领。
英帕尔战役
英帕尔战役是日本为进攻印度发动的唯一一次战役。日军任命牟田口廉也为指挥官(这家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始作俑者),他集结第15、第31、第33师团共8.5万人发动了对英帕尔的进攻。 经过数月惨烈的战斗,由于后勤补给以及气候等原因,日军的进攻遭到惨败,日军伤亡6.5万人 。具体过程大家可以自行查阅。
此后,日本军在缅甸,在东南亚,太平洋等战场节节失败,已经很难再有力量发动对印度的进攻,而盟军的反攻却就此开始!
日本是非常想攻击印度的,而且也纳入了南下计划中。问题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蛇胃口再大,也终究是蛇,象终归是象。
一个体量庞大的中国,就対耗了十多年,看着能够吃下去,吞了一半,无论怎么努力,怎么翻转,就是吃不下去。于是想着这个太大了慢慢吃,先吃一点小的,充充饥,补充一下下能量。便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那些小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几乎没有像样武备的国家自然不是小日本的对手,手到擒来,轻松吃下。
问题是这些国家的土着虽然不行,毕竟是英美势力范围,这就惹上了英美,英美除了警告外还动用了制裁,日本一看,这是迟早要翻脸动手的节奏,反正打架不能避免,干脆先下手为强,一拳打了美国的鼻子——珍珠港。谁知美国块头太大,计划中的一拳把美国打晕打怕,未能如愿,还把这个大块头惹毛了。这个时候日本顾不上印度了,毕竟印度体量也不小,一口也吞不下去,还有英军驻守,中国远征军干扰。
日本只能忙着准备对付西方即将上门寻仇打架的山姆大叔,这个时候由于摊子铺的太大,兵源已经严重不足,捉襟见肘,全国方寸大乱,哪里还顾得上贪吃印度?
于是印度幸运的躲过了倭患,这也才有印度对二战、对倭患缺乏认识和理解,到现在对日本的凶恶贪婪还没有警惕,养虎为患。
日本是比较欺软怕硬的。 二战中日本也进攻过苏联,在诺门罕被苏联打败,从而放弃进攻苏联的想法。至于印度,日本也是攻击过的,这个战役就是英帕尔战役。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在很短时间内夺取了广大的资源以及战略要地。随着战况的日益激烈,缅甸地区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日本如果能够控制缅甸,进而可以长期保持对中国的战略包围,通过切断援华国际通道逐渐扼杀中国的抗战力量;退而可以以缅甸作为抵御盟军反攻的第一线,确保其后方的战略安全。
不过驻缅甸日军兵力并不够使用,日军于是便决定先发制人,集中了10万余人大举进攻印度境内的英帕尔盆地,希望能够在英帕尔以西的崇山峻岭中建立稳固的方向。战争主要有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日本锐意突进,英帕尔守军陷入包围。在此阶段,日本攻势凌厉,英军陷入被动。到1944年4月中旬的时候,日本分别攻到英帕尔盆地外缘,将英军第14集团军第4军和3个师团团包围。
2.第二阶段是英军在空中援军的增援下,依托地形展开了有力的反击,先后击败了日军数次总攻,稳定了战局,并极大的消耗了日军的实力,并且使得日军弹药无以为继。
3.第三阶段为英军反攻阶段,彻底击溃日军。至此,英帕尔战役以英军全胜而告结束。此后,英军借战胜之威势,猛打猛追,不给溃退的日军以机会,完全恢复了战役前的态势。
提问者触及到了军事地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理屏障对交战双方的影响有时候是等值的,有时候则是单向的。
缅甸就是一个对交战双方都同样起制约作用的屏障地带,不论是从中国经缅甸向南亚进军还是反过来,缅甸的地形地貌和气候都对处于战略防御的一方有利。
当年远征军出国作战失利撤往印度,损失极大,后来日军对印度的进攻,后勤保障无法克服缅甸山区的恶劣条件,打到印度就耗尽了力气。即使远征军战略反攻时期,凭借盟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进展也并不顺利。
缅甸在古代成为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的交接地带,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并非所有的地理屏障都是双向阻隔作用,也有单向的,比如太行山,从太行以东攻击山西,自古以来成功的不多,而出山西下河北的成功案例,却史不绝书。
当然,地理条件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地理屏障的阻断作用必须和作战双方的技战术水平士气以及保障能力结合在一起判研。
二战中,德国与日本同属轴心国阵营,应对他们共同的威胁:苏联。
德国和日本对战后的世界进行划分,东经70度作为分界。印度大部分位于东经70度线以东,按照约定日本要进攻印度,帮助德国摘下英国王冠上最大的钻石,迫使英国投降。
这些,最终都成为了痴心妄想。
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法西斯渐渐感到不支。
在北非战场,盟军在1943年5月突进了突尼斯,这标志着德国的北非战役已经失败,德国控制苏伊士运河,从而破坏英国对印度的统治的战略目标已无法达成。
因此,这种情况下,德国迫切希望日本能够以缅甸为根据地占领印度,与德国在伊朗(亲德)会师。
日军大本营因为中国战场的牵制,还有在太平洋战争与美军鏖战不利,日本一时间没有更多的兵力响应德国。
1943年5月,伴随着中国军人进入野人山的背影,日本取得第一次缅甸战役胜利。
日本陆军得以喘息,在缅甸与退往印度的英国军队和退守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对峙。
随着战局的发展,缅甸日军切断了中缅公路。但是这并没有切断中国的运输线,盟军又开辟了“驼峰航线”。
于是,日军大本营在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作战目标是夺取盟军反攻基地英帕尔,威胁盟军重要补给基地迪马布尔,并切断中印公路。
英帕尔是一个地处于印度东北,与缅甸接壤的盆地。英国军队撤退到印度后,这里就成了前线了。
日本此次作战共投入10万军队,主动攻击英印盟军的15万人。
日本还以为英军会像一年前的大溃败一样,一个日军小队都敢拉开了阵势追击一个团的英军,狂妄的日本陆军声称是史上最强的军队。所以,日本制定作战计划的依据,是英国军队的不堪一击。
日本军队匆匆进行了战争准备,有一到两周的伙食补给,1.5到2个基数的弹药。至于之后的作战物资的获取,日本军队认为完全可以“就粮于敌”。
这在接下来陷入持久战的英帕尔战争中造成了日本军队的后勤灾难。
日军士兵有3万多人染上了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尤其是军队的克星——伤寒,更是蔓延猖獗。
由于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患病的士兵遭受病痛的折磨。雨季的丛林就像是一 座蒸气弥漫的绿色地狱,那些被饥饿和疾病折磨的士兵一个个瘦骨嶙峋,成千成千死去。
“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这是英军军官在审查战场时的感慨。
日军也罕见地承认,后勤保障不够是造成这场劫难的重要原因。他们在英帕尔是打了一场“忽视后勤的无谋之战”,日本实际参战部队9.2万人,伤亡6.5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为了更好的控制印度,还煞费苦心地组织起了印度国民军和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所以,看官们可以看到,二战中日本确实进攻了印度,不过却是以惨败告终。
在二战亚洲战场上,日军是最为张扬跋扈的,侵华战争日军大行其道,所到之处炮火连天,民不聊生,紧接着日军将目标瞄准东南亚地区,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大部分岛国皆被日军的铁蹄蹂躏过,而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是否可以幸免于难呢?
那是不可能的,日军日益膨胀的野心和作战环境的需要是绝对不会放过印度的,这场日军和印度的战役被称之为英帕尔战役。
1944年3月,日军为了切断中印公路,阻止盟军从印度给中国军队运输物资,向刚在缅甸打完胜仗的指挥官牟田口廉下达“大陆指第1776号指令”,率兵攻打印度英帕尔地区,打掉英军在印度的军事补充基地。
军方高层认为此举一来可以加速日军在侵华战场的胜利步伐,二来可削弱英军在南亚的势力,三来可拉拢印度,让印度阿三士兵们为日军天皇而战。这笔买卖很划算。
牟田口廉在发兵前扬言:日本陆军现在已经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也许日军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等待他们的将是极度悲惨的命运。
牟田口廉从缅甸驻军挑选出8.5万精锐部队,分批向印缅交接的英帕尔地区发动攻击,为何日军会先从英帕尔开始侵略印度的第一步呢?因为英帕尔是英军在印度非常重要的军事补充基地,基地内存放着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各种能源物资,打下英帕尔,就意味着占据印度之路已经成功一大半。
英军与印度军方达成协议,一致将枪口对准日军,作为同盟国的美军也表态愿意提供运输机和轰炸机协助作战。日军一过钦敦江,英帕尔战役就此打响,英印联军在初期不跟日军干仗,诱敌深入,一路假装败退,牟田口廉以为胜券在握,集结人马挺进英帕尔。
这时英印联军开始率兵围剿日军,美军的轰炸机在同一时刻将无数火力强大的炮弹投放到日军部队中,没过多久牟田口廉的第15军就被打散了,大部分日军选择进入热带丛林地区跟英印联军打起游击战。
恶人有恶报,印度的雨季在这个时候悄然而至,丛林道路变得异常泥泞,有些路段还出现山体滑坡,日军的坦克深陷泥潭中动弹不得,俨然变成一堆废铁。除此之外,日军的口粮大部分早已食用殆尽,又无补给,牟田口廉下令士兵寻找“野味”充饥,比如野菜、野果、蛇、飞禽之类的,饥一顿饱一顿是再正常不多了。再加上丛林湿气严重,不少日军开始染上了风寒、痢疾等各种疾病,倒了一大片。
联军这时可是在大本营吃着热腾特的饭菜,喝着甜酒,吃饱喝足后驾着战机继续往日军藏匿的丛林地区投放炸弹, 天灾人祸加上各种疾病,当时的八万多日军部队现在早已剩下2万人左右,1944年7月2日,日军高层下令停止作战,撤回缅甸。
按照日军武士道的作风,这次打输了下次继续干,可是日军大部分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又得与美军斡旋,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分身乏术继续反击了。
牟田口廉真给自己打脸了,他的作战能力也被日本军界所取笑,据说回国后有英 帕尔作战战死者家属前来质问,他总是以各种借口不见客,临死之际还让儿子在他的葬礼上发辩解单,真是可笑至极啊!
据我了解日本不是不打,二战期间他们在忙着跟中美两国打,没顾得上打印度,日本想侵占美国珍珠港结果被美国狠狠教训一番。美国把日本打败以后不,就被美国收服了。一个小小的日本竟然想跟两个大国开战,可见他们的野心是多么的大,这是应验了那句话,一条小小的毒蛇竟然想吞掉两头大象,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二战中,日军的胃口是很大的,他在多个地方都布置了兵力,只是在印度的战场上由于种种原因,在和英印军对峙的过程中没有占到绝对的优势,节节败退,最后导致日军溃败,而印度没有沦陷罢了。
那么印度是怎么把强硬的日军赶出了他们自己的领土的呢,这就是着名的英帕尔战争了,这场战争发发生在1944年的3月到7月之间,可以说是声势巨大,原本日军是绝对的优势的,但是由于英印军的军队的地理优势,和对当地气候的适应,以及他们的顽强抵抗都是这场战斗胜利的重要原因。
在1944年的1月7日,日本发布“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然后以代号“乌”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但是日本虽然是都是精良的武器和善战的士兵,但是那时候的印度正处于雨季,虽然一度快要大败对面了,但是由于气候的不适应日本的士兵几万人患了疾病,而且是传染性的,比如霍乱,流感等,当时医疗药品的缺少,可以说是尸横遍野。
之后的日军由于战斗力大减,可以说是一路溃败。最后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了。其实除了地理因素的原因之外,那时候中国战场的牵扯作用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那时候的日本没有多余的军队调集出去支援那边,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溃败。
谁说日本没有去攻打印度?他们确实攻打印度去了,只不过在英帕尔战役中失败,导致日本人最终没有攻入印度。
这件事就得从日本人的殖民活动说起。
日本人才向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宣战之后,迅速占领了他们的殖民地东南亚。东南亚各国的英法驻军,迅速被日军击溃,而唯一一个独立国家泰国也吓得和日本结盟了。日本此时打出了大东亚共荣的旗号,号召亚洲各民族一起和他们团结起来,推翻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一带的统治。
虽然日本人的宣传显得相当假惺惺,但也吸引了很多在西方殖民者统治之下谋求独立的殖民地人士,比如说印度独立力量,就想借助日本人的手,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独立。
其中一个印度人领袖叫做钱德拉·鲍斯,他甚至组建了一支印度伪军,想依靠日本人的势力打回印度去。而日本人在横扫东南亚之后,也对进军印度产生了兴趣,于是英帕尔战役就爆发了。
这次和日本其他战役不同的是,印度的英国军队算是实力比较强的,在英帕尔战役中,日本人也犯下了很多错误。比如说,英帕尔一带主要是丛林,气候炎热潮湿,对于行军来说多有不便,尤其是运送辎重,更是成了巨大的问题。日军统帅牟田口廉也脑洞大开,效仿他崇拜的成吉思汗,用牛羊来运载辎重。结果没想到牛羊行动不便,直接堵到了路上,遇到枪炮声,又吓得到处乱跑,根本无法运送辎重。
牟田口廉也
而牟田口廉也在计算辎重时也非常的吝啬,导致日军在行军之后不久就断了粮。当日军向他抱怨,没有粮食导致进军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发出了怒吼,说,日本人本来就是草食民族,森林里这么多树,怎么不去啃树叶?
有如此愚蠢的主官,粮食又不足,日本人的士气非常低落,被英军以逸待劳打败了,这场战争日军损失惨重,也就没有力量进一步进攻印度了,日本人进攻印度的企图就这样失败了。
D. 日本敢攻打整个东南亚,为何不敢攻击印度
况且印度本身也没有很多的资源,当时的日本不断的南下,主要就是为了追寻资源,印度没有资源,日本又何必去攻打他们,分散自己的兵力呢?
E. 二战期间,日本人如此猖獗,为何却没有对印度动手
二战期间,日本其实也进攻了印度,毕竟当时的日本太猖獗了。只是没有像进攻中国和东南亚各国那样大范围进攻,打了一场战斗后就放弃继续进攻印度了。
战役刚开始的时候,日本共计出动了10万人的军团,但是在结束后却仅仅只剩下3万多人。其中有5万人直接死在了战斗中,还有1万人因为生病而丧命。进行这场战役的时候日本人仓促投入了兵力,军方高层甚至没有做任何的战前准备,完全是临场指挥,后勤补给也跟不上。各种因素加起来造成了日本在这次战役中的失败,在这之后日本没有了进攻印度的想法。
F. 日本二战为何没有攻打印度
日军做过进攻印度的尝试--英帕尔战役。
日军犯了几个大错误,导致惨败。
1、兵力不足。不仅未能调集优势兵力,反而比防守的英印军人数还少。
2、忽略后勤。仍然想采取“以战养战”的方法,从敌军手中夺取补给。进军时,竟然携带大量的牛、羊,甚至是大象。在其身上带有大量弹药物资,准备一并解决运输和口粮问题。结果,枪炮一响,动物四散。不仅口粮皆失。连弹药都弄丢了。
3、指挥分散:多次出现“下抗上”的情况。各部队根本无法协同。
G. 二战时期的日本,一度占领大半个亚洲,为何不进攻印度
二战时期日本在亚洲横行肆虐,以中国为起点企图控制整个亚洲,实现自己所为的大东亚共荣圈。在日本侵略朝鲜,中国,越南,泰国的时候,却唯一没有入侵印度。因为作为亚洲的战略要地,日本人为什么没有侵略过他呢?
二战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二战的创伤却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虽然日本在二战中没有进攻印度,但是他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造成的重创同样令人愤恨,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和平来之不易,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H. 二战日本美苏都敢打 为何却不敢打印度呢这其中有何源于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多年以来,印度一直都是女王皇冠上的一粒明珠,这里是一块丰腴之地,拥有着数不尽的资源。若是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印度,那么增强日本战斗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印度也是二战期间中国唯一能够获得国际援助的通道,这便是我们熟悉的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同时也是支撑英国战斗下去的重要资源基地,所以打下印度对轴心国的战略帮助很大。
二战时期,日本犹如一只小强,几乎打遍了世界上的大国,先后与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国交战,论及疯狂程度,日本当属第一。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既然印度如此重要,既然日本敢打美苏,能够横扫东南亚诸国,为何不敢攻打印度,难道因为英印联军太强大?
其实,不是日本不敢打,而是在1944年打过一仗,即英帕尔战役,只是这一仗之后,日本是真的不敢攻打印度了。原因很简单,不是英印联军太强,而是日军遭遇了另一个恐怖敌人!
1943年,库尔斯克与瓜岛战役结束之后,轴心国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德国要求日军在印度发动场攻势,打乱盟军部署,获得重新扭转战局机会。为此,日本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
所谓英帕尔,就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今属孟加拉)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更为重要的是,打下英帕尔,不仅可以切断中印公路,威胁盟军重要补给基地迪马布尔等,还能从战略上分散盟军兵力,让盟军将更多兵力配置在印度。
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见上图)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以及其他零散部队,共9.2万人。盟军参战部队主力为英军第14集团军(指挥官是威廉·斯利姆,曾从缅甸战场成功“撤”到印度,见下图)的第4、第33军,并有中国远征军协同作战,以及印度军队,共计15万人。
从兵力上看,日军虽然不占优势,但实际战斗力却更强。原因很简单,二战英国除了海军还能看,陆军几乎毫无建树,尤其东南亚英军,可谓一溃千里。缅甸战场上,中国远征军之所以损失巨大,根本原因就在于英军战斗力太差,而且还很自私,私下逃走导致中国远征军被日军包围,而不得不远走野人山。因此,按照正常战争结果来看,英帕尔战役应该是日军获胜、英军败退。
当时,日本指挥官牟田口廉也宣称:“陆军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固然有口出狂言之嫌,但对比当时英军战斗力来看,牟田口廉也说得并非没有道理。
然而战争结果却出人意料,经过数月惨烈的战斗,日军的进攻遭到惨败,1944年7月10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停止英帕尔战役。此役,日军伤亡2.5万人,英印军伤亡1.6万人。
自此之后,日军再也没有图谋印度!
从战损上看,英印军好像比日军强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日军还面临一个强大的敌人:疟疾!
关于疟疾,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曾发过一句经典的牢骚:“我的士兵 1 / 3 得了疟疾,1 / 3 在照顾疟疾患者,只有 1 / 3能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热带地区岛屿争夺战中,疟疾双方头疼不已!
英帕尔战役还未开始时,10万日军就有6万余人患上疟疾,非战斗损失极为严重,这导致日军实际参战人数和战斗力大幅度下降。所以,从英帕尔战役结果上,才表现出英印军战斗力更强。
只要无法解决疟疾问题,日军就无法放开来攻打印度。所以,不是日军不敢攻打印度,而是当地自然环境过于恶劣,让日本望而却步。
这个问题延伸一下,即古代中国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占领东南亚?其实,除了其他一些政治考量之外,疟疾、瘴气等就是关键原因之一,古代中国征讨东南亚时,所留下的文书中,几乎都有“军中大疫”的类似记载,最终导致军事行动受阻。唐朝征讨南诏时,白居易有诗云,“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李定国在南方抗清失败,有一个关键也是因为疟疾,时常还没有打仗,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说到底,英帕尔战役试探之后,恶劣的现实环境,加上此后战争形势变化,彻底打消了日军攻打印度的企图!当然,这其中肯定有英军的顽强抵抗,因为印度对英国太过重要,实在不容有失,这里拥有大量资源和人力供应英国继续战斗下去,是英国的“吊命人参”。但要说日军不敢攻打印度,完全是因为英军的强大,这就吹过头了。
I. 二战的日本为什么不侵略印度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时期日本非常嚣张,几乎侵略了整个亚洲国家。对众多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然而有意思的是,日本在二战当中那么强大,竟然没有攻打下印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把日本放到欧洲来说,战争就非常难打了,面对众多先进的武器装备日本武器装备就显得没有优势了。最后就是因为资源的原因,攻打中国是因为中国战略资源非常多。印度的国土面积虽然也不小,但是战略资源比较匮乏,在当时来说印度要石油没石油,矿产没矿产,仅有的资源还被英国人霸占着。
J. 二战日本为什么不打下印度
生产力和军队数量,补给能力还有整体战争态势的多方面原因~~
首先日本有后备计划,攻击第一计划目标是对付美国,和德国在印度会师。但是日本大本营在英帕尔科希马大战之后就果断放弃了印度计划,转而继续南下~~~(并没有倾全力一战)
日本的大部分军队被牵制在中国,而日本驻在东南亚就那点兵力。进攻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
印度当时有美国大量航空兵、英驻印军、印度军、中国驻印军(很精锐的部队)。
双方的后勤保障能力和计划也有极大差距.
日本仅完成了18%的后勤补给。部队出击时,只携带了1—2周口粮、1.5—2个基数的弹药,牵了2万余匹马、牛和象,数千只山羊。他们计划用这些牲畜驮运物资并兼作食用,估计可支持一个月,至于尔后的后勤补给,只待“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