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媒体:为什么中国如此有魅力
印度《商业在线》10月30日文章,原题:如何解释中国的魅惑?
中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学者和记者热衷于谈论中国,各种研讨会也喜欢关注中国。眼下,中国热毫无降温的迹象。对于全球的政府、智库和学院来说,中国的魅力不可抵挡,这真是前所未有。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审视、研究、讨论,被写入书籍、文章、论文、专栏和评论。如何解释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
可以肯定这既跟中国的GDP排名无关,也不是因为中国可能很快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同时,这也和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或美国欠中国亿万美元的事实无涉。这类事的确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不能解释中国所散发的那种真实“魅惑力”。
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被问及为何对攀登珠穆朗玛峰情有独钟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山就在那儿!”事实上,中国就像珠穆朗玛峰,不仅高耸在那儿,而且在很多方面符合丘吉尔描述俄罗斯的名言———“谜中之谜”。
我们知道有一些规则手册,数百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借助它们制定国内政策和经济框架,与外部世界进行地缘政治和外交博弈。但它们都没法用于预测中国在某个特定环境下的决定或行动。因为中国的规则手册独一无二、自成一体。它经历数千年演变,其规则和习惯根植于内向、自恋、有些多疑和大一统主义的封建社会。同时,它吸收了涵盖文学、艺术、科学、政治、治国和军事战略等人类进步各个方面的灿烂文化。
中国文明充满活力、韧劲、自信,因自居世界的中央而带有一丝骄傲。就此而言,没有其他文明与中国文明接近。正是这种鲜明的中国特性影响其对内对外的行为。只有印度有望理解中国的动机和态度,因为印度过去也曾以驾驭矛盾和复杂性出名。印中暗里针锋相对,或许就是因为彼此太了解对方的缘故。因为印度可以说拥有跟中国一样悠久的传统和灿烂文化。
近年来外界对中国着迷,究其原因,在于中国调和“不可调和”矛盾的出色表现。近几百年来,中国饱经瘟疫、侵略和战乱的蹂躏,又经历了为维持纯粹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而产生的恐怖和骚乱;而现在,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和工程壮举,举世震惊和钦佩。
中国之谜在很大程度上也跟分析家们未能看透中国发展模式有关。中国的发展模式建立在其所称的“自由市场社会主义”基础之上。在这种模式下,外国资本家和投资者与强有力政府的政策专家,结成了一种奇怪但卓有成效的伙伴。
㈡ 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在中国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两等地,他们是这样看中国的:
1、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认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2009年,怀卡尔当时所在的一家德国企业把他派遣到上海,担任亚太区销售高级副总裁。现在,他11岁的大儿子和7岁的小儿子都在上海上学。2012年,怀卡尔被选为印度人协会主席,这个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联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联盟”合并的印度人社团,在他负责的这3年里,会员从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协会的网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员会成员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协会成员的名字和手机号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开。
怀卡尔说,印度人协会经常组织公益活动,联络在华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灯节公益晚会。此外,他们也愿意为上海市民做些贡献。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协会的成员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献血日”时,协会还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怀卡尔说:“我们很高兴这样做。”采访中,怀卡尔再三称赞中国人的守时和勤奋,他还说:“每次遇到新来的印度人,我都会告诉他上海给我们的安全感超过世界很多地方。我们应该给上海颁一个‘安全奖’。”
普拉迪普·库马尔和太太安·丽塔住在上海世贸滨江花园的高层公寓里,天气好的日子,从他们家的客厅能俯瞰黄浦江。在这个高档社区,总共住着七八十户印度人。库马尔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国企业高管的经历。2006年,库马尔看到中国咨询行业的机遇,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同时也是另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时中国的GDP增速很快,相关政策使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运营非常容易,商业发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让库马尔一家感到满意。谈到在广场跳舞的中国大妈,已经当上奶奶的丽塔说:“中国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跃,也更快乐,退休仿佛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由于一家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丽塔还教会来家的钟点工做印度菜,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现在,丽塔是上海一家名为“米饭妈妈”的公益组织成员,她们致力于帮助上海的弱势儿童群体。丽塔说:“印度人与西方人差别很大。中国人把我们看成半个外国人,因为我们的语言、相貌,也因为我们的亚洲特性。我很高兴,当地人接纳了我们。”
2、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
生活在中国的印度人,有时愿意把两国做对比。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来中国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国妻子,1998年在北京国贸开了第一家印度餐厅。帕斯塔卡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印度创业,想出一个“工业厨房”的点子,和做外卖差不多,但不太顺利。几年后,他决定出去闯闯,曾考虑过到颇受印度人欢迎的中东地区,那里有700多万印度人,直到一个朋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国”。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亚对中国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来中国不久,就认识了会说英语的郑女士,用帕斯塔卡亚的话说:“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们认真交往、磨合了好几年,1997年才结婚。”那时候,他想买咖喱等家乡的调料要去友谊商店,但现在方便多了,网购就可以解决。说起北京的变化,帕斯塔卡亚侃侃而谈:“那时刚修完的二环路、三环路没过多久就又拥堵了。以后北京有七环也不奇怪。”对于北京的雾霾,他也会抱怨,但他觉得“污染和发展有关,哪个国家都一样,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几年已经好多了,几乎没有沙尘暴。
帕斯塔卡亚在北京开的印度餐厅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短短几年内,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轨,让帕斯塔卡亚更热衷于传播印度文化,他说:“很多中国人对瑜伽的印象就是减肥美体,其实它更强调呼吸冥想,是用来修身养性的。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印度。”
来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独生女,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月光”,是当年一个去印度的中国女孩给起的。月光很喜欢这个名字,来中国后,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义,不过,这个开朗的女孩笑着说:“在中国发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这也是我来中国的原因。”月光说,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很少见。
月光的父亲曾在英国、中国香港经商,她13岁首次来中国时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后又去了广州和深圳。月光说:“你问100个印度人刚来中国时是否适应,可能99个都说不适应,因为印中的文化差异很大。可是我很适应,我想是因为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国有联系的原因。”现在,她最喜欢的中国小吃依然是粤菜系中的虾饺。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BA。谈到为什么放弃美国名校而选择中国大学时,月光说,印度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印地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她在印度的商学院里学到的知识也都以欧美为范本,因此,选择去美国留学意义不大。相反,她认为,再过二三十年中国肯定能超越美国,因此,她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见证历史”。月光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国商场里的售货员、旅游景点咨询处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等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多是女性,而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来做。
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尼廷·达尼在意大利读研时,一次到上海实习的机会让他对中国产生兴趣。2011年毕业后,达尼来到上海,现在,他是一家名为“绿色倡议”的环保组织负责人,同时兼职做室内摄影和建筑咨询。“绿色倡议”经常组织宣传环保的活动,如每月邀请环保产业的相关专家和高管讲座,每次参加的人数都有上百人。达尼对政治话题不感兴趣,但更关注中国政府的环保举措。达尼说:“在印度,环保问题还没有像在中国这样被重视。印度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仍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才被重视。”
达尼认为中国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举例说:“与上海相比,班加罗尔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但他觉得,印度在旅游业上有优势,景观和风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被装点过,越来越西方化”。对达尼来说,他希望可以简化来中国的签证手续。
3、印度学者:“印中不要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说: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4.5万印度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着推动作用,通过人员往来可以增进了解,促进中印两国经贸、文化发展。但是人口大国印度在中国的人数还不够多。
一位在中国生活了8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学者说:印中两国媒体有时会有关于对方国家的负面报道,如炒边境话题,其实印度普通百姓不太关注这些报道。他认为,欧美媒体也经常有对印度的负面报道,这很正常,西方不愿接受其他国家崛起的事实。说起1962年的那场战争,他认为,印中合作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就太可惜了。他还谈到,“莫迪总理对华友好访问,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领导人喜欢把耳朵捂上自己做决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较开放,亲和力强,因此赢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国。
库马尔表示:“民间层面,印中两国之间可以说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层面,彼此有些过于谨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国公司带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相关程序。在中国,美国公司注册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国注册时也很容易。”他认为,中国稳步增长,印度也迅速发展,“两国应以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共同繁荣”。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异 感叹中国机会多更安全--国际--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㈢ 印度怎么评价中印对峙事件
看看印度民众对这次对峙事件的惊人评论!
romi说:呆在中国这些年的我,认为中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应该保持和平发展的局势!27亿人口总数的两国不应该活在仇恨中。对这次边界对峙感到伤心,没有在政治协商上解决!不希望中印两国关系变坏!
台湾网友唯恐天下不乱
kaushik说:应该教训一下中国,中国应该要尊重他国的主权领土,无论他国强大还是弱小!要控制自身的贪婪!自从上次的62战争,两国都得到了发展!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这次他们的贪婪本性必须得到阻止……希望他们收拾自尊滚回他们原先呆的地方!只有这种龙与虎才能和平共处!(我觉得这个印度人有点2)Aster说:中国既没有打过世界大战,也从来没有跟强国打过战!1962年事件(战败),是因为尼赫鲁是个软弱之人!现在印度已经经历了3次战争的胜利,是时候教训中国了!相比于中国,印度军队得到很好的建设,他们连小国越南都打不过,别幻想着跟拥有核武器的印度打战啦!(这个印度人是不是历史都是零分?你们教科书是乱写的吧?)
suresh pandey说:印度经济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中国在国防上的支出是印度的四倍!他们的空军海军远超印度!认为可以核战是很愚蠢的,因为中国拥有比印度更强的核武器,并且中国国土面积是印度三倍!最好的办法还是早点进行外交斡旋吧!(这个印度人还是很客观的) 望采纳
㈣ 印度怎样看待中国高铁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震撼印度:阿三被中国大吃一惊
印度网站文章称,随着一条连接沿海城市福州和内陆城市南昌的铁路通车,中国快速扩大的高速铁路网络长度超过1万公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9147967_1.html/ ]
向莆铁路通9月26日通车,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破一万公里,占世界45% 。
高铁运营里程的增加,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每天数千列高铁穿行神州大地,运送逾150万名旅客往来东西南北,使铁路旅行时间普遍缩短了一半以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以向莆铁路为例,南昌与福州间的最快旅行时间由原来的11小时压缩至3小时12分,南昌与厦门间的最快旅行时间由原来的17小时压缩至4小时50分,出行时间缩短了70%以上。家住南昌的李洁,就读于厦门大学。过去,从南昌坐火车去厦门,得晃悠上17个小时的车程。向莆铁路开通后,从南昌到厦门只要不到5个小时的车程。
向莆铁路为客货共线快速铁路干线,是福建省第一条连接内陆腹地的现代化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里程632公里(江西境内241公里、福建境内391公里),设南昌西、三江镇、大岗、抚州北、抚州、腾桥、南城、南丰、西城、建宁北、泰宁、将乐、夏茂、三明北、尤溪、中仙、长庆、永泰、涵江北、莆田、杜坞、福州等22个站点,其中南城、南丰、建宁、泰宁、将乐、尤溪、永泰等7个站点为新设站点。
据介绍,向莆铁路福建境内桥梁和隧道总长度约占87%,其中青云山隧道长22。175公里,穿越整座青云山,是亚洲第四、中国第三双线单洞特长隧道。
据了解,向莆铁路原设计线路是由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至莆田市,故而得名。
“这条铁路的通车运营,大大缩短了赣闽两省的时空距离,江西、福建两省将分别形成以省会城市南昌、福州为中心的省内主要城市1至2小时一体化生活圈,两省省会间也将形成3小时交通圈,实现千里赣闽一日往返。”南昌铁路局副书记万军说。
同时,该铁路连接江西等中部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启“山海协作”的新里程,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人员、物资、信息、资金交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9147967_1.html/ ]
高铁运营里程的增加,推动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转型升级。在高铁开通的地区,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航空公司纷纷推出价格促销、服务扩容、线路调整等竞争新招,空铁联运、公铁联运等“跨界”服务也日益成熟,高铁“快递”更成为今年搅活物流市场的一条鲶鱼。
高铁逐步成网,还促进了区域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宁杭甬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上海—南京—杭州串联为“城际出行金三角”,城际出行时间被控制在1至2小时以内。长三角城市群因此成为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运行线路最多、停靠站点最密、运输量最大的地区,也成功支撑起昆山、余杭等卫星城市的快速发展。而随着向莆铁路的通车运营,铁路在武汉构成了7小时左右的“米”字形高速交通网,旅客在武汉乘坐高铁、动车可以快速抵达长沙、郑州、合肥、南京、南昌、石家庄、广州、深圳、上海、济南、杭州、青岛、福州、厦门等14个省会城市和旅游热门城市。
高铁正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的生力军。自2007年动车组首次在我国投入运营至今,全国铁路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已突破15亿人次,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总量的占比已由2007年的不足5%增长到目前的近27%。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高铁里程将达1。8万公里左右,包括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铁路1。13万公里,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0。67万公里,基本覆盖我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此外,高铁沿线地区利用良机,发展旅游业。比如,闽赣两省旅游局就联手发布旅游优惠措施:向莆铁路开通之日至12月底,沿线50多个主要景区集体优惠让利,推出八折以下门票的相关优惠,有凭动车票免费的景区、五折优惠的景区和八折优惠的景区。
㈤ 印度媒体怎么报道的这次中印边境冲突
印度时报:印度军队准备在洞朗进行长期对峙
2017年7月9日,下午2:12
军队投下了帐篷,表明他们不太可能退缩。现场的士兵正在维持稳定的供应,不丹三国交汇点附近的对峙已经拖了三个多星期。
新德里:尽管中国谴责印度要求撤军的言辞,印度军队已经准备好在不丹三国交界附近的洞朗地区执行任务。部署在有争议地区的印度士兵已经投下了帐篷,表明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员在锡金部分高度约一万英尺的高处结束对峙之外,他们不可能撤退。
官方消息人士说,这个地点的士兵们正在维持稳定的物资供应,这表明印度军队不会遭受中国的压力。同时他们也相信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过去的边界冲突问题,寻求外交解决方案。
虽然中国一直在积极主张,它没有做好任何“妥协”准备,“球在印度那一方”,但在这里的安全局面看来,不能有任何单方面的方法来消除紧张局势。两国已同意在2012年通过各级磋商解决边境爆发的机制。目前这种机制目前还没有奏效,因为中国在战略重要地区建设一条道路所引发的不丹三面交汇点附近的对峙已经拖了三个多星期。新德里已经向北京转达了这样的一个行动,将会对印度的“严重”安全隐患造成重大的现状改变。道路连接可能给中国在印度的主要军事优势。
中国和不丹正在就解决该地区的争端进行谈判。印度认为,由于这是涉及三国的交汇点,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发言权,特别是在2012年两国特别代表达成的协议的背景下,迄今已经进行了19次会谈。
不丹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作为一个亲密的朋友和邻居,不丹享受印度的外交和军事支持。在距离查谟和克什米尔至阿鲁纳恰尔邦的3,488公里长的印中界之间,距锡金市仅有一段220公里的路段。
㈥ 印度媒体怎么报道的这次中印边境冲突
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境对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印度军队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侵入中国境内玩起了无赖之招,既让人们觉得十分可笑,又让人们非常气愤。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可以发现,这次边界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事件出现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这在中印边境史上也是比较鲜见的事儿。印度和中国都这样如此有耐性,其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应该给予重视。
南亚地区,印度周边的6个邻国都是小国,互不相联,无法形成合力与印度抗衡。一方面,印度不断加大对周边小国的控制;另一方面,印度还不断干涉其它国家内政,甚至出兵周边国家来实现其霸权。这是印度拥有军事自信的外在表现。
㈦ 对印战争我方被俘人员的坎坷人生
众所周知,1962年的时候,自誉南亚次大陆老大的印度被中国揍的怀疑印生了。对印自卫反击战主要战场的激战一共持续了32天,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战争结束后,据我方统计数据,中国边防部队以阵亡722人,负伤697人,无人被俘的代价重创印军,我军共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
虽然我军战绩斐然,但还是比较遗憾的是遗漏三位被俘战士,这三位战士分别是马胜龙、杨家仑、王琪。而印度比较无耻的是竟也隐瞒了他们的存在,一直到了本世纪,中印关系开始缓和的时候,这三位被俘战士的事迹才逐渐为人所知。
首先说说马胜龙、杨家仑这两位老英雄。2000年8月1日中国建军节这天,印度媒体报道了一条新闻,说的是在印度兰契市的中央精神病院里有两位中国老兵,分别叫马胜龙、杨家仑。他们是在1962年时中印边界战争时被俘的,当时他们已经在这家精神病院里已经呆了整整38年。至于他们为何会在精神病医院里面,已经无从查证了,而印度军队对这两位战俘也没有任何记录。而当时,两位老人只会微笑和做手势,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也根本无法说清楚自己的情况。
印度的报道很快被我驻印使馆人员知悉,并迅速将此事报告给国内。国内也很吃惊,指示驻印度大使馆尽快核实两人的身份。虽然两位老英雄的身份很快就核实了,的确为我方当年参战人员,但要尽快将他们接回国内却要大费周章,因为当时印度方面就直接装聋作哑,对这两位战士的存在压根就不发表任何看法。直到2003年6月,经过驻印度大使馆长期的努力,加上中印两国总理在北京的会谈,印度终于决定释放这两名在精神病院里呆了41年的中国战俘。
最终,在2003年的8月8日,在使馆人员陪同下,两位老人乘坐飞机回到阔别40多年的祖国。由于两位老英雄都是四川人,他们回国后不久就由成都军区派医疗组接他们回四川了,目前,两位老人在四川的荣军院颐养天年。
另外还有一位叫王琪的老战士,经历也是颇多坎坷。王琪老人曾是中国解放军工程测绘兵,他是在对印战争正面战场已结束的1963年1月份被俘的。当时他由于迷路误入印度国境,被印度红十字会人员发现后移交给了印军。而印军将王琪老人关押7年后,就把他丢在了印度南部一个叫蒂罗迪的偏僻农村,让他自生自灭。而王琪老人一直向印度政府提出回国申请,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印度有关部门的回应。
1975年,回国无望的王琪跟一位印度女子苏西娜结婚,婚后他们育有4个子女。尽管在印度结婚生子了,但王琪老人一直都未放弃回国的努力。2012年,王琪老人找到了中国驻印大使馆进行求助,大使馆人员很快就核实了老人身份并为老人颁发了中国护照。2017年2月,这位阔别家乡54年的中国老兵在各方的努力下终于回到了祖国,此时王琪已近80岁了。
㈧ 中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当地媒体怎么看
“中印这两个亚洲邻国的关系在2020年出现恶化,两国卷入了一场血腥的边境冲突,印度禁止了约220种中国App”,英国广播公司(BBC)23日报道称,“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国在2020年超越美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彭博社引用印度商工部的数据报道说,印中2020年的双边贸易额尽管低于前一年,但足以使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同期,印度与美国的贸易额萎缩到了759亿美元。
据报道,受疫情影响,2020年印度整体进口额大幅下滑,降幅达约40%,美国、阿联酋、沙特、伊拉克等印度传统商品和能源进口国的对印出口降幅全部在这一降幅以上,这也促使印中贸易额“在数据上脱颖而出”。
(8)印度媒体怎么报道国内扩展阅读:
印度出口商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印度报业托拉斯23日报道称,政府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与中国2020年贸易总额为876.5亿美元,比上年的928.9亿美元下降了5.64%。
其中印度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6.15%,达到历史最高值208.7亿美元,从中国进口下降10.87%,降至667.8亿美元,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2019年的569.5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459.1亿美元,下降了19.39%。
报道还引述印度出口组织官员的话称,“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反映了印度出口商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㈨ 逾500家中资企业在印“渡劫”,印度部门为何要这样做
就我们中资企业而言,很多中资企业在海外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没有问题。这些中资企业完全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生产优势创造相应的市场条件。但是对于印度市场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本土品牌,印度市场对我们的中资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的限制,很多企业也在考虑是否减少在印度市场的投资。
比如印度屏蔽中国app,甚至禁止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印度政府带头屏蔽商业产品。这次设立新的审查政策审查50个项目,涉及中国企业的投资建议,完全是赤裸裸的,无疑是恶意的。我觉得这种手术在世界上只有印度这样的陌生国家才能做。你可以试着这样理解,因为印度的市场品牌本身竞争力就不强,所以我们很多中资企业在印度的竞争力都很好,很多企业的发展真的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保护印度市场的本土品牌,印度市场对我们中资企业提出了各种苛刻的要求,有些中资企业的资金甚至被印度市场无故冻结。之后中资企业需要不断寻求业务沟通,有的甚至选择退出印度市场。
㈩ 印度人如何看待西方媒体对中国和印度的偏见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仍然对中国和印度存在偏见,经常报道一些带有主观性的文章。
第四位印度留学生表示,中国和印度都是稳定的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是强大的,这两个都是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国家。在全球,除了中国和印度外,没有人能够挑战它们,南美洲不行,非洲也不行。西方害怕中国人和印度人改变世界秩序,想把我们死死地摁在第三世界,不让我们站起来。
最后一位印度留学生表示,任何人都得吃饭,西方媒体的从业者也一样。他们出售自己的文章,不是试图改变人们的看法,而是因为这样的文章更容易挣钱。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可以发现,西方媒体不仅对中国和印度是这样,对几乎所有的亚洲都有同样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