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街头美食,怪味膨化米,味道怪异,为什么能风靡印度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国都会有一些属于本国人民自己的“奇怪的爱好”与“奇怪的口味”,让其他国家的人民望而却步。
所以为何这道小吃能风靡印度呢?这就是因为它极度的符合印度人民的味蕾,充满了民族特色, 因此即便其他国家人民认为其味道怪异也无法改变印度人民对它的喜爱。
2. 印度的美食有什么特点
印度菜强调食材新鲜,香料更是现磨的,烹调各种辣度的咖喱,极富层次感;大量拌入椰浆和酸奶,以增加酱汁的浓度与香味,也是其特色之一。
印度人在食材的选择上比较单一,通常只是鸡肉、羊肉、海鲜和各类蔬菜;调料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每道菜都会有一款比较主要的调味料,比如孜然、马萨拉等;菜肴的烹饪方式也相对简单,有烧、烤、炒等几种。食客点餐时,只需选择食材、主要调料和烹饪方式,印度大厨绝对可以按照你的口味和要求制作出美味的菜肴。
印度菜口味较浓,但愈往北部则口味渐淡,一般食物的烹调法自古以来就受蒙古人的影响。其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过的鸡,放入一种印度特制的炉灶上用文火烤,烤到一定火候,即鸡肉的芬芳开始溢出而肉汁也未被烤干时,吃起来十分美味可口。
除了用鸡烤之外,鱼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烤,一样的美味可口。还有一道叫做“可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欢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软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别。
印度还有一种“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这个,是用一种未切的面包叫Nan,用来和米饭一起配着咖喱吃,米饭的清香夹带着咖喱的美味,定能让你一饱口福。
印度人的主食是麦面饼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饼,然后再吃米饭。印度的米饭用名为BASMATI的米做成,是一种世界闻名的米。这种米形状细长,味道浓香,是由印度的气候决定的———半年干燥,半年湿润。
印度北方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到南方,就会觉得菜味很辣,这也是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造成的。
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为芭蕉叶、香蕉叶等植物叶子,很漂亮。
3. 印度美食文化
虽然牛肉在印度属于禁忌食品,但印度对于牛奶制品情有独钟,比如印度奶酪就是随处可见的素食食品;还有印度人每天必喝的奶茶内也是使用牛奶作为原料。酸奶也是印度常见的食品之一。
印度的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印度南部偏爱米饭,而北部常见面食。用手吃饭是传统印度人必不可少的习惯。
面食常见种类有:较厚的发面饼——馕、带馅的酥油饼、全麦无发酵小饼和南方常见的带馅薄饼——杜莎等。食用面食时,大部分印度人喜欢将饼类撕成小块,卷着豆汤或其他菜式食用。
印度的菜式口味偏重,无论青菜还是肉菜都会使用很多种调味料烹制。咖喱毋庸置疑是印度使用最多的一种调料。除了咖喱,辣椒、胡椒、肉桂、丁香等等调料都是印度菜式必备的调料。
印度文化特点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对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也拥有广泛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
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4. 看上去毫无胃口的糊糊状食物,为何印度人却情有独钟
印度被称为“一个神奇的国度”,而印度人被人们笑称为三哥,印度的影视剧、印度的阅兵、印度的美食、印度的火车、以及印度的一些治安问题都会被网友们拿来当笑料,其中印度的很多美食都喜欢做成黏糊糊的样子,这也不知道啥原因。
传统文化其实印度人为什么把食物做成浆糊状,这也国家或民族的文明,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做的饭都是糊糊,抓糊糊,印度人大部分信封印度教。
教义里强调万物回归自然,生下来的时候没有筷子跟叉子,活下去也就没有必要用这些东西,还有印度人不是游牧民族,没有那么多肉吃,也可以说不吃那么多肉,印度人也缺水,吃干的没有充足的水分补充是不行的,所以就只能吃糊糊了。
实际上我感觉还是无论世界上什么菜都不如我们国家的菜好吃。
5. 印度有什么样的特色食物
印度有什么样的特色食物?
印度 特色食物?咖哩羊肉、咖喱牛肉、什锦咖喱鲜蔬等都是较普遍的印度佳肴。另外,印度奶茶及饭后甜点也极具地方特色。印度十大特色美食小吃,刺激你的味蕾。
1、印度手抓饭
手抓饭是印度自古以来的饮食风俗,距今传承了上千年,很多人认为手抓饭不文明,但这只是印度人的传统习惯,就像美国人喜欢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一样。印度手抓饭的主要食材是大米、羊肉、牛肉和胡萝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印度人吃手抓饭时,一般是一家人围坐在桌上,每人前面放一盘手抓饭,先洗干净双手,然后直接从盘里用右手抓饭。印度手抓饭大多只用3个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这样可以不让食物溅撒,也更能感受到食物温度。
2、印度飞饼
印度飞饼又称印度薄饼,是印度的特色风味美食。印度飞饼做法很讲究,制作飞饼时,厨师现场表演将饼飞起来,动作潇洒大方,技术精炼。印度飞饼具有美味可口、浓郁香酥的特点,非常受中国人的喜爱,在美食街常常可以看到印度飞饼的身影。
3、印度咖喱
印度咖哩,是以肉汁或酱汁搭配米饭或面包的一种主食。印度是咖喱的鼻祖,是亚太地区的主流菜肴。地道的印度咖喱是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的。印度咖哩成功的秘诀在于香料的组合与烹煮次序。印度咖喱没有食谱全靠个人创作。
4、印度炒面
印度炒面(mee goreng)是道味道非常独特的面食。由于meegoreng是马来文,所以又有人称之为马来炒面。印度炒面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调味料中,加入了蕃茄酱和辣椒酱,味道酸酸甜甜,有点像蕃茄酱的意大利面。印度炒面食材有马铃薯、炸豆干、豆芽、鸡蛋等,食材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随意增减。
5、印度咖喱炒饭
印度咖喱炒饭是一道家常美食,把咖喱汁浇在米饭上即可。咖喱饭色泽金黄,味道辛辣香浓,看上去非常有食欲,而且很开胃。
6、坦肚喱
印度最受人欢迎的一道菜叫做(Tandoori),是用香料腌过的鸡,放入一种印度特制的炉灶上用文火烤,烤到一定火候,即鸡肉的芬芳开始溢出而肉汁也未被烤干时,吃起来十分美味可口。
7、马萨拉咖喱鸡
是一种印度传统烧鸡肉,在这种烧鸡肉里再加入咖喱和马萨拉调料。口味属于中辣,带有少许酸味,适合和印度飞饼一起吃。
8、孜然青豆米饭
由于印度气候半干燥半湿润,印度大米形状细长,味道浓香,世界闻名。孜然青豆米饭是先用豆油炒香孜然,再放青豆和米饭翻几下出锅,孜然香味很容易引发人的食欲。
9、菠菜奶豆腐
做法是将菠菜打成汁,和奶豆腐一起翻炒,再加一些印度调料,可根据食客的口味进行调整,通常被制作成微辣的口感。奶香浓郁,入口润滑。
10、什锦咖喱鲜蔬
很多印度人都是素食主义者,所以蔬菜类的菜品在餐桌上必不可少。什锦咖喱鲜蔬就是将菜花、薯仔、豆角、胡萝卜等蔬菜切成各种大小不等的块,放在一起清炒,最后放入咖喱进行调味。是一道很典型的印度菜。
6. 世界上的美食千千万万种,印度有咖喱,日本有芥末,那中国呢
世界上特色美食成千上万种,许多美食的产生都少不了“调味料”,仔细观察每一个特色美食王国,其主厨不但掌握食材的特点,更善于配搭服用各种各样“调味料”,给食材的滋味,口味“画龙点睛”,有时恰当调料配搭也有“锦上添花”的作用,瞬间提升了美食的级别。那样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一些国家独特的调味料吧!这些特殊调味料,印度有咖喱酱,日本有芥末酱,网民:那中国呢?
那中国特殊的调味料有什么吗?许多网友禁不住提问。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对各类调味料搭配的应用熟练生巧,比较常见的朝天椒、麻椒、五香粉、八角、米醋、生抽等等这些调味料都十分具有中国特点哦。
7. 印度有什么样的特色食物
印度人的主食是米饭和各种薯类食物以及玉米等,面食类是副食品,品种上也主要是以西式的布丁、蛋糕、面包以及流行于本地的抛饼或烤长包或烤饼等为主。在对面食的处理上,印度人基本上是以烤和煎为主,因为这两种方式处理的面食更适宜印度暖湿闷热的气候条件下的人们的食用和保存。
印度飞饼
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着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摄氏度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8. 印度是一个神奇且奇葩的国度,为何印度人那么喜欢吃“手抓饭”呢
许多印度人觉得,食物是神赐予人们的礼物,用手吃饭是对神的重视,而且一定要用右手。在印度人来看,右手是洁净的,是能够触碰神的,而左手是污迹的,日常生活中是用来清理的。所以在印度人吃饭的时候,可以发现,他们都是用右手来吃饭,假如有效右手的,那一定会被斥责。
就连如今印度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体系,也都是英国人“作品”,在长期接纳优良西式教育下,又为印度培养出一个庞大的人才库,为印度的信息科技工程和生物科学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因此目前印度的软件强国地位,正是这批欧美国家殖民所带动的结论,从而拖拽了印度的经济创新和改革。
9. 印度美食为何形似“奥利给”除了贫穷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印度,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总人口可达13.24亿,但印度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3不到,但却养活了和我们一样多的人口。不仅如此,印度不但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还可以向周围的国家包括中国大量出口稻米,成为粮食净出口国。
四、人文原因:因为印度相对来说比较贫穷,自然也就不能像我们一样,几乎天天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所以说,印度会选择用大量的香料来维护食材本身的味道,自然也就出现我们看到的那种“奥利给”形状了。
对于印度美食形状像“奥利给”,你了解到了么?
10. 干净卫生又有点臭,印度美食短视频究竟有何魔力
提起印度,你会想到什么?
一言不合就跳起来的宝莱坞歌舞片,又或是味道辛辣的咖喱,还是开挂的印度特色绝活摩托车叠人?
而现在,你的答案可能会改变。
自从各大短视频平台突然燃起了印度 美食 短视频的风潮,印度芦荟汁、刨冰、脆脆球、火焰槟榔等食物便纷纷进入了人们的目光当中。
这些印度 美食 以其独特的做法震惊了屏幕前的观众。就拿芦荟汁这类印度小吃来说,它不像橙汁等饮料一样单纯的把水果榨成汁,也没有大家印象中芦荟酸奶里Q弹果粒的口感,而是在手工刮出芦荟汁的同时,加入了黑孜然、车前子壳等诸多诡异的材料。
尤其是在看到卖芦荟汁的印度老头,从一个塑料桶里舀出黏糊糊的不明胶状物体,加入颜色本来还算正常的原材料后,观众们的心情就和逐渐皱起眉头的视频博主一样,开始惴惴不安,并产生了些许退缩的心理。在看完博主“舍生就义”般喝下这杯颜色浑浊、外观怪异的饮料后,观众们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同时,一股奇异的感觉也诞生了,感觉有点恶心,但是......还想再看一遍。
干净、卫生又有点臭的印度街头 美食
当国内大部分观众对印度 美食 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咖喱之上时,身先士卒的短视频博主们用实际行动为大家讲解了印度的丰富的各类街头 美食 。
鸡蛋灌饼,好像哪里都有,但是印度的就是有那么一点不同。
镜头里,锅内是油炸至金黄蓬松的饼,旁边是印度小哥,正麻溜地把鸡蛋敲到生面团上。下一秒,小哥掏出一个装有不明糊状物的不锈钢杯子,把整杯东西倒了下来,然后,他熟练地用自己的手抹了上去。
同样的还有神奇的印度刨冰。白胡子的刨冰老头,在用杯子接住碎冰之后,自如的用双手压实了刨冰,随后他在刨冰表面撒上了五颜六色的色素作为装饰,仿佛将一整个元素周期表都浓缩在这小小的刨冰之上,给人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
又或者是印度街头奶茶。看着锅表面溢出的不明颗粒状物品,再看看炉子上仿佛积蓄了几百年的黑色腻子,观众又再一次为短视频博主捏了一把汗,希望下一期视频,还能够见到这位勇敢的视频博主。
除了这种完全无视当代卫生 健康 标准缔造的 美食 ,印度的街头 美食 还十分具有地域特色,这就不得不提到印度 美食 的灵魂——玛莎拉。
这是一种用黑胡椒、肉桂等多种材料制成的香辛料,以百分百的出场率再次刷新了国人对印度 美食 的认知。不论是日常主食,还是小吃饮料,什么东西都能放点玛莎拉。吐司可以泡在玛莎拉里,炒饭要放玛莎拉,甚至吃水果也要加玛莎拉。更令人惊奇的是,印度人还把玛莎拉加到水里、可乐还有奶茶里。这种听起来十分“黑暗”的做法,在印度,是真实存在的。
除此之外,糊状 美食 也躲避不了大家好奇的目光。
着名的油饼糊糊早餐,就是几大锅颜色味道不同的糊状咖喱、鹰嘴豆泥,佐以吐司片、薯仔泥与油饼混合成的早餐。同样,午餐也逃不掉,薯仔洋葱混合香料做成的糊糊,加上擦锅面包,就是一顿正经的午餐了。
还有印度传统小吃Panipuri,是将面糊放入滚油中炸出的圆球,做法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炸麻球,不同的是印度人往往喜欢在炸制好的圆球上挖一个洞,在里面填上西红柿块、洋葱末等材料,并加上咖喱胡椒等调味品。
通过这些介绍印度 美食 的短视频,观众们得以看见普通印度居民的一日三餐与日常喜好,了解到这些与中国饮食习惯迥异的文化以及带有丰富地域特色的食物。由于印度大部分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比较落后,因此多数印度人会选择席地而坐,直接用手用餐,准确来说是用右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会接触到一些比较肮脏的东西。
这种用餐方式对习惯使用餐具的观众们来说,的确会造成不适,也会让人担忧卫生与 健康 问题。用着名印度 美食 短视频博主刘庸的口头禅概括,就是“干净卫生又带一点臭”,干净卫生也许只是调侃,多少带点臭可能才是真实的状况。这种看似矛盾的特征,也反映了观众矛盾的心理:吃是不敢吃,看是很想看。
那么,印度 美食 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牢牢吸引观众的目光,让大家在矛盾的心态中,舍不得移开眼睛呢?
印度 美食 短视频之火:观众的怕与爱
印度 美食 短视频能火,离不开观众的怕与爱。观众怕的是未知事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爱的是 美食 、异国风土人情所带来的新鲜感和陌生感。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印度 美食 短视频应运而生。
印度 美食 短视频首先满足的是观众的一种猎奇心理。 国内网友对于印度的认识多少没有那么充足,网络上本就充斥着不少抱怨印度卫生条件差的声音,加上疫情期间相关的新闻报道,使得大家对于印度卫生条件的不良印象又加深了一层。
在观看印度 美食 视频的时候,不少观众都带着“不卫生”的先见来观看,加上一些印度街头 美食 的确没有那么注意卫生,比如不擦洗的厨具、做食物和洗手共用的同一桶水、厕所旁边开设的小摊等,都让一场本是味觉体验的尝试变成了绝地求生。
在视频里,博主们喝饮料、吃东西的难度系数不亚于荒野求生的贝爷生吃虫子,配上他们扭曲的表情和想吐又不能吐的神态,充满了戏剧的张力,让观众充满了期待值。
越神秘的东西越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这些食物看起来黑暗,却充满秘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众们想要立刻了解它的味道。这些视频满足了观众的愿望,让观众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代价最多就是,倒了胃口。
其次, 美食 类短视频迎合了大众追求 美食 的本能。 吃是人类永远离不开的话题, 美食 总是慰藉人心、释放压力的不二之选。中国本就是饮食大国,天南海北的 美食 总是有一帮拥簇者,要不然《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等 美食 纪录片不会有那么多受众。
印度虽然紧邻中国,但国内的本土饮食并不为人所熟知,因而观众们半是猎奇、半是出于对 美食 的渴望,去选择观看印度 美食 的短视频。虽然印度街头一些卫生状况不佳的食品以及一些奇葩的食品饮料(比如牛尿做成的饮料)让人提不起食欲,但也有卫生状况比较好,且与中国饮食习惯相似的 美食 。像坦多里鸡肉就是色香味俱全的代表,由酸奶和香料腌入味后放入烤馕的坑中烤制,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印度 美食 短视频的火热也离不开一群短视频博主的推介。 痛饮一杯恒河水,在网络一战成名的刘庸就是代表。
刘庸的视频作品中,最多的就是他带领观众朋友们尝试印度各种各样的街头小吃,除了为观众所熟知的印度芦荟汁、街头刨冰,刘庸还尝试过咖喱饼、烤玉米、脆球饼、炒面还有冰块水种种。
镜头每一次都会简单粗暴的对准摊主做小吃的过程,伴随着刘庸简单的讲解,观众得以一窥印度街头小说的魅力。再通过刘庸尝试 美食 时微妙的表情变化,和那句“干净又卫生啊兄弟们”,观众们虽没有亲口尝到,但对于味道的猜想也八九不离十。
除了食物,印度的风土人情也能在这些短视频博主的作品中得到了解, 切椰子的大叔好客的送来免费的番石榴,买奶茶的印度小女孩好奇又羞涩的朝镜头微笑,真实的印度的生活在镜头中得以展现。
猎奇心理、追求 美食 的本能与一群短视频博主的推介,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到了印度 美食 。观众怕的是猎奇对个人造成的不良后果,爱的是 美食 与异国的风土人情,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之下,印度 美食 短视频越来越火热。
猎奇背后的国族想象,映照短视频审美的贫瘠
印度 美食 作为短视频的主题走红之后,不少短视频博主纷纷加入这一行当当中。但仔细观察这些视频,大多是猎奇大于内容。不少视频题目和封面都或明或暗地突出了印度小吃的怪异和不干净,以此来吸引观众。视频弹幕和评论也充满了调侃和比较低俗的言论,每当有糊状食物出现,就有网友将其类比为排泄物。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印度 美食 短视频逐渐背离了做 美食 视频的初心,更像是单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和对印度这一国家的嘲讽。
这种猎奇心理的无限放大,会容易导致短视频创作的难以为继。
印度由于 历史 文化习俗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些街头小吃的确不太注意卫生,但也存在一些相对比较干净的食物。但每当短视频博主选择这些比较干净的小吃时,总有嘲讽的言论出现,“这次吃这么干净,下次可要取关了”。
观众明知这些不太干净的食物食用之后,可能会对身体 健康 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还是有一些观众用这种“取关”的方式逼迫博主继续尝试不卫生的食物。也正因为 看中了这一部分观众猎奇向的审美,一些视频创作者就主打猎奇、审丑来创作,极尽各种手段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但是这种创作是走不远的。人的感觉阈限,在猎奇的刺激下逐渐扩大,当视频博主尝试不卫生的食物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他们必然会尝试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的东西,长此以往,只能造成短视频质量的低下和对视频博主身体的伤害。
同时, 猎奇背后所展现的,也是观众们对印度这个国家的想象。 短视频作为精神文化作品,充满了观众的凝视。印度在凝视中被区分开来,成为了一个区别于主体的“他者”。
这一形象本来应该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但在创作和传播中,却逐渐变成了以自我文化观念模式为主体的创作,甚至对现实进行了扭曲。客观来说,印度在经济发展与卫生 健康 方面的确有很多不足,贫富差距悬殊,人民的卫生居住状况有待改善,国内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妖魔化印度也实在没有必要。与其对印度进行充满偏见的嘲讽,还不如正视印度、真正的了解印度。过度简化、轻视一个复杂的国家,将其丑化、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傲慢,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短视频,映照的只能是审美的贫瘠。
结语
参考资料:
1.《为什么说印度 美食 的灵魂是玛莎拉?》
2.《印度街头 美食 让多少人上瘾了?》
3.《喝恒河水、吃粪味刨冰:干净又卫生的刘庸是如何火遍B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