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印度与大象之间关系的资料
目前非法象牙交易仍然猖獗,偷猎野象的行为屡禁不止;大象分布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大象的自然栖息地不断受到侵占,被开辟成居民区、耕地、茶园、橡胶园等。野象食物不足时就会冒险采食农作物;印度象是十分聪明和富有感情的动物,有时会出于报复恶意破坏人类的农作物和设施甚至袭击人类。例如,印度象并不食用橡胶树,但有时会将其这段,这明显是对人类侵占其栖息地的报复。
对付野象,当地居民一般采取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强光照射、制造烟雾、气味刺激、假人威慑等办法驱赶,但野象十分聪明,通过学习渐渐识破了这些办法,有时不但不逃跑,还直接发起攻击,导致居民采取枪杀、毒杀等极端措施,而这又进一步激怒野象进行报复……人象冲突愈演愈烈。 亚洲象(包括印度象在内)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附录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EN),在中国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象分布的国家均已经采取或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有的国家和地区还将它们作为旗舰种,在保护野象的同时促进了对野象生境的保护。
大象的保护还任重而道远。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在野生环境中保护所有的印度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我国在由印度象分布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思茅市(今普洱市)等地区,先后建立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源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思茅市莱阳河省级保护区、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盈江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其中铜壁关地区的最后几头野象在越出国界后再也未返回,保护区建立后积极进行招引工作,希望通过努力把这里重新建设成野象生活的乐土,还与缅甸协商研究跨国保护方案。在分散的保护区之间建立生态走廊
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组建执法管理队伍,加大管理力度,防止印度象受到人为伤害。同时尽可能缓和人象冲突,如对保护区内的居民实行扶贫搬迁,为印度象和其他野生动物腾出生存空间;对野象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政府给予补偿;采取架设太阳能电网、挖防象沟等措施,阻止野象进入人类生活生产区。不过电网一定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设置,设置不当可能起不到防象作用,也可能对印度象造成伤害。当然,解决人象冲突的根本办法是改善野象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毕竟野象都是在自然界提供的资源不足时才会侵犯人类的,是人类先侵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同时还要加强对印度象的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 印度是最早驯养印度象的国家,始于公元前3500多年。被驯养的大象有多种用途。由于大象繁殖周期缓慢,所以人工繁育的大象很难满足需求,相当一部分家象都是直接由野象抓来驯化的。
刚刚被捉住的野象野性很大,不允许人们靠近,也不吃人给的东西,这时人们就将其锁在大树上。后来在饥饿的驱使下,被捉住的印度象会开始吃东西,野性也逐渐减弱,这段时间驯象师要日夜陪在它的身边照顾它和它培养感情,并对它进行一些训练,有时也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幼象约一个月左右就能初步驯化,而成年象要两个月的时间。
训练印度象要软硬兼施,因材施教。训练的方法有强制训练和诱导训练两类。强迫训练就是用一些强制性的刺激手段使其屈服并做一些动作;诱导训练就是用食物奖励等办法使其形成“做对动作有奖励,做错有惩罚”的条件反射。前者可能使印度象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仇恨,导致反抗或在日后进行报复;后者的训练效果更好,但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础。当然,训练的方法不是绝对的,动物是有感情的,你对它好,它自然也更听你的话。有些印度象,特别是幼象会和驯养员建立深厚的感情,训练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用十分残忍的虐待手段训练大象,给大象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地伤害
驯养后的象可用来骑乘,贵族骑乘的大象装饰华丽气派,还带有仪式性质。郑和下西洋时,占城国王骑着大象迎接他。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森林里,大象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人们看到了大象巨大的力量,就利用他们来劳役。古代大象被用来耕地。直到今天,在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印度象仍然是伐木场搬运木材的重要劳动力。
冷兵器时代,战象是重要的兵种,它们不仅有巨大的破坏力,还能给敌人带来极大地恐慌。
大象也是产象的国家进贡时常见的礼物,曹冲称象的故事家喻户晓,其中的大象就是孙权送给曹操的。
印度象也是许多节日和仪式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泰国新年宋干节(泼水节),大象会走上街头,和人们一起庆祝。泰国人还把11月1日定为“象节”,这一天会有精彩的大象表演和大象运动会,以及大象聚餐。
印度象早已与宗教结合在了一起,在产象的国家和地区,传统文化中大象都是神圣的。象头神犍尼萨为印度教及印度神话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碍之神。他是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i)的精神之子。小乘佛教中传说佛祖的母亲因梦见白象而孕释迦牟尼。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看来,象是代表江山稳固、社会安定的标志。在象的背上放一宝瓶,有些瓶内再插放五谷,寓意太平有像、五谷丰登。因为“象”与“景象”的“象”字同音;“宝瓶”的“瓶”字与“太平”的“平”字同音;这样“大象宝瓶”就成为“太平有像”的吉祥图案了。
肤色浅灰,具有银白光泽的象被称为白象(一说是有白化病的象)。白象十分稀少,所以一旦发现,就会被小心地捉住,不但不用干活,还会用瑰丽的珠宝妆扮,由大批侍者奉养起来,备受人们尊敬。
现在印度象最主要的是用于观赏和娱乐,大象是动物园了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着名旅游景区野象谷,观看精彩的大象表演和一睹野生印度象的风采,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项目。
驯化后的大象虽然多才多艺,但仍有脾气,如果人们对它不好或正直发情期性情暴躁,很可能袭击人类。
❷ 印度象的形态特征
象的鼻子是现生动物中最长的,可以垂到地面,富有弹性,能伸长至2米。上粗下细,末端为2个鼻孔,顶端有一个指状突起(非洲象有2个)。在大象胚胎发育的早期,鼻子和上唇是分开的,到了胚胎发育晚期,才由相关肌肉和神经分化合并成象鼻。鼻气管整个内壁由纵向排列整齐的大约150000条肌肉束组成,它没有骨骼、软骨支撑,也没有肌腱牵引,这使得象鼻非常灵活而敏感,鼻端的指状突起能捡起细小的物体。象鼻也很有力量,可以抬起350公斤的重物,在移动重物时需要头部活动,以颈部肌肉收缩产生动力。
鼻子对大象来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除了呼吸,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
象鼻的嗅觉十分灵敏,它们时常扬起鼻子在空中摇曳摆动,不但能探测到食物或水的大体方位,还能察觉到附近有无猛兽。
大象用鼻子采集食物,吸水喷到嘴里饮用。
象鼻也是大象日常交往的工具,将鼻子卷成不同的姿势能表达不同的含义。大象用鼻子相互抚摸,缠卷是友好的表示。
大象也用鼻子卷起沙土撒到身上,或用鼻子吸水喷到身上来清洁皮肤。象鼻还能做出揉眼、挠痒等细致动作,有时还会利用工具,如用鼻子抓起木棍或竹篾来挠痒,卷起木棍破坏电网等。 狭义的象牙即指大象突出嘴外的第二对门齿。象牙大部分呈乳白色,雄象2-5岁开始出牙,随着年龄增长而生长,有白、黄、浅棕等色。一般来说雄性印度象有较为发达的象牙,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也十分短小。象牙也分牙体和牙根两部分。象牙约三分之一为牙根,长在牙管里与骨头相连,是空心的,内有牙髓,保证象牙的持续生长。而露出口腔外,相当于象牙三分之二的部分即为牙体,实心。不同个体象牙的粗细、长短、弯曲度都有较大差异。有的印度象只有一侧的象牙,甚至根本没有象牙。
象牙对印度象尤其是雄象尤为重要。雄象用象牙来打斗争夺配偶,象牙发达显然在打斗中更有优势,从何获得更多繁殖后代,传递基因的机会。同时大象也有象牙协助采集食物、掘土和防御天敌。
如果按照自然法则,那么象牙发达的基因必定占有优势,但是由于人类为获取象牙对大象大肆捕杀,使得象牙发达的基因不断被人为淘汰,而原本罕见的没有象牙的雄象却能逃过此劫。目前印度象雄象中不长象牙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0%,毫无疑问,大象遭受的人为选择和自然选择截然相反,对大象的生存构成极大危害。
观察发现,印度象喜欢在土堆、树干或河岸上磨牙来保持象牙锋利。野象比人工饲养的大象更爱磨牙,可能是因为野象的生存条件不如人工饲养下优越,象牙使用频率也就更高,所以更需要把象牙磨尖。
除了门齿,印度象口中还长有臼齿,也称颊齿或磨齿。
一般动物的颊齿都是整齐排列在牙床内,每颗从牙根往上生长。而象的颊齿生长方式则很特殊。颊齿在牙床内从后边斜着发生和长大,在生长的同时向前推移,以倾斜的姿势被逐渐磨损,并把前一颗颊齿挤掉。
通常情况下,一头象同时使用的磨齿只有4颗,即上、下、左、右颚各一颗,或者前一颗牙齿的后半部分和后一颗牙齿的前半部分同时使用。象的一生中会换6次牙,大约在40岁左右长出最后一批牙齿。所以算上门齿,印度象一生中总共拥有26颗牙齿。
大象臼齿的这种生长方式使得其非常耐磨,这也是大象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亚洲象的臼齿比非洲象的要进步,最后一颗臼齿有24个齿板,齿冠也较高。而非洲象最后一颗臼齿只有10个齿板,齿冠也较低。
印度象最后一颗磨齿被磨损掉后会因无法进食而饿死,如果继续喂磨碎的食物或给它镶上假牙,就能延长其寿命。 印度象四肢粗壮。前肢几乎与地面垂直,有利于支撑体重,腕关节可活动;后肢略弯曲,运动时便于推动身体前进,小腿骨短,腕关节几乎不能活动。大象没有脚踝骨的,脚底有厚厚的脂肪层,便于缓解压力,而且能有效感知地面的震动波,跺脚也是大象交流时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印度象和其它亚洲象前足外露的有5趾,后足4趾;普通非洲象前足4趾,后足3趾;非洲森林象前足5趾,后足4趾。
大象行走时,先迈一侧后足,即将落地时同侧的前足也向前迈出,两足均落地后再迈另一侧的后足,然后是另一侧前足……大象一般只有这一种步伐,所以严格地说大象“奔跑”时只能算是快走。
印度象运动能力很强,最快时速可达24km/h,一次可跑400~500米。游泳速度达1.6km/h,可连续游5-6小时。
❸ 印度象的介绍
印度象(Elephas maximus indicus)是亚洲象的一个亚种,一般说到亚洲象指的最多的是印度象。印度象身高约2.8米,体重约4吨,雄象的象牙有1.5米以上长。性情温和多疑,喜沐浴,寿命约60岁。
❹ 印度象的特点是什么
亚洲象属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鼻端有一个指状突起,雌象没有象牙,即使是雄象也有一半没有象牙或象牙很小,耳朵比较小、圆,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共有19对肋骨(其中苏门答腊亚种有20对,但比非洲象少一根),头骨有两个突起,背拱起。性情温和,比较容易驯服。过往可再分4个亚种:印度象、锡兰象、马来西亚象及苏门答腊象。
马来西亚有一种亚洲象亚种——侏儒象,个头更小。纳米比亚有一种非洲象亚种——沙漠象,足下肉垫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的庞然大物,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的象牙长达1.5-1.8米。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顶端有一手指状突出物非常敏感而灵巧。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
非洲象是陆地上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态性(雌雄两性在体形或身体特征上都有所不同)。雄性肩高约3米(9.8英尺),重约5000-6000公斤(11000-13200磅),而雌性肩高约2.5米(8.2英尺)重约3000-3500公斤(6600-7700磅)。平均寿命60-70岁。
它们厚厚的灰色或棕灰色的皮肤上长有刚毛和敏感的毛发。为了保护避免皮肤不受阳光灼晒或蚊虫叮咬,非洲象经常在泥中打滚,或用它们的鼻子在身体上喷洒泥浆。非洲象体形大过于亚洲象,最长可达1.5米(4.9英尺)的扇子一样的耳朵也比亚洲象的大。非洲象的背上还有一道凹进去的曲线。雌性和雄性非洲象都长有象牙,非洲象的象牙一生都在生长,所以年岁越大象牙越大。非洲象使用象牙采集食物、搬运、作为攻击武器。
和亚洲象一样,非洲象也用它们的鼻子来闻、吃、交流、控制物体、洗澡和喝水(它们并不直接通过鼻子喝水,而是用鼻子吸水再喷入口中)。非洲象鼻子的前端有两个像手指一样的突出物(亚洲象只有一个)来帮助它们控制物体。
侏儒非洲象生活在非洲的丛林低地,并在丛林边缘地区与其他体形较大的非洲象交配。侏儒非洲象大约2.4-2.8米高(7.99.2英尺)1.800-3.200公斤(3.968-7.055磅)重。它们的象牙是笔直地向下生长,而耳朵则呈椭圆形。
❺ 大象在印度象征什么
象神是强壮、长寿、聪慧的象征。
在印度,大象是一种颇受敬畏的动物。大象越来越受欢迎,在各种节庆活动中都会出现大象的身影。但一旦老得不能工作,大象又往往遭到象主人的嫌弃。印度喀拉拉邦宣布在6月份开放印度首个“大象退休之家”,为工作了一辈子的大象提供一个安详而无忧的晚年。
人们经常用大象来代表印度。比如中国与印度经济上的竞争被称作“龙象之争”。而印度股市大涨是会被称作“大象狂奔”。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大象的祖先在几千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大象家族曾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目前已发现400余种化石。但由于历史上气候和人为原因,导致这个族群的种类越来越少。目前地球上大象仅剩下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且它们也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5)印度象能干什么扩展阅读:
相传象神格涅沙是湿婆神和雪山女神之子,年幼时被湿婆神误砍了头颅,情急之下,湿婆神只好将一头犯禁大象的脑袋移植到了格涅沙的躯体上。从此格涅沙就成了一个象首人身的大象守护神,而且有了大象一样的品格,强壮、聪慧而且善良。所以,每年格涅沙的生日庆典结束后,僧侣们都会把人们供奉的莱杜分赠给贫困的孩子们,以表达格涅沙的祝福。
在印度,大象印度神象节 百万莱杜敬象神是强壮、长寿、聪慧的象征,是印度人最喜爱的动物,而守护大象的象神也赢得了他们最衷心的尊敬。8月27号是印度象神格涅沙的生日,虔诚的印度人在印度北部的斋浦尔为这个象首人身的神灵举行了热闹的庆祝活动。
一大早,人们就在象神格涅沙的寺庙外跳起了传统的庆祝舞蹈。除了歌舞之外,大家还要为格涅沙制作一种特殊的食物,叫做莱杜。莱杜有点像中国的粽子,它是面粉攉上砂糖、椰粉、油等东西蒸熟,再用香蕉叶包好,然后由每一个人唱着虔诚的颂歌,供奉到格涅沙的神像前。每年,格涅沙神像前都会摆上好多莱杜,而今年莱杜的数量就更是惊人。
❻ 大象在古代战场的作用
大象在古代战场的作用如下:
古代印度是使用大象最广泛的国家,印度大象在战争中发挥了许多作用。印度是第一个将大象大规模投入战场的国家,大象经常被用作驮畜、拆除建筑物、或作为指挥员监视和发布命令的移动平台,它们不仅仅用于战斗,还扮演着多种角色。
用于战斗的大象大多是雄性,而且受过广泛的训练,印度战场上的大象大多是在圈养中出生的,经过多年的训练,在许多情况下,为了节省喂养幼象的成本,人们直接捕获、驯服和训练成年象。
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事捕捉、饲养、驯养、医疗等工作,数十种与大象有关的职业,大象被用于军事、宗教、农业、后勤和其他无数的工作。
大多数国王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安置数百头经过训练的大象,型宴大象是一个庞大的产业,考虑到它们在社会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巨大作用,大象被广泛使用,在西方,他们很少使用。
它们链灶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西方,大象是在需要的时候使用的,而在印度棚租扮,战争有时是在平地上进行的,使用各种方法来使用大象发动战争,因为双方都有大量的大象。
不像马,大象更聪明,最重要的是它们不是猎物,在印度,我们也根据大象的身高和其他特征来饲养大象,如今,大象几乎都是从野外捕获的。我们有古老的医学手册,训练方法,理想大象属性的汇编等,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象不容易被吓到。
它们可以被训练成攻击和践踏任何东西,在印度,人们过去常常把小型大炮放在背上,用作移动大炮,噪音不会吓到经验丰富的大象,而且由于它们的高智商,它们可以学会高度复杂的操作。
大象的简介如下:
大象的大量使用主要是在开阔的田野,你不能绕着他们跑,向他们射击,因为他们通常在士兵和骑兵方阵的支持下向前行进,在比较军队时,大象的数量是衡量力量的标准,因为军队总是由马匹和步兵陪同,他们通常都全副武装。
在古代和中世纪,对付它们的方法是避免在开阔的场地上战斗,把战斗转移到丘陵或森林地区,以避免它们形成大规模的阵形,小的地层可能被包围和破坏,另一种是破坏队形,要么攻击,要么等待他们犯错误。
就像罗马人让大象穿过他们的队列,然后包围他们,从各个方面攻击他们,或者你也可以用类似的阵型,然后在象对象的战斗中迎头攻击它们。虽然代价高昂,但确实发生过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