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冰川断裂引发洪灾,印度150名水电工人失踪,后续是如何处理的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2月7日报道,当地时间周日上午,印度乌塔拉坎德(Uttarakhand)查莫里地区发生冰川断裂,引发阿拉克南达河(Alaknanda River)和达乌利甘加河(Dhauliganga Rishiga)大规模洪水,当地居民房屋和附近的里希甘加水电站工程被毁,周边地区数千人被迫紧急疏散。
北阿坎德邦首席秘书奥姆·普拉卡什(OMAPrakash)告诉亚洲新闻国际通信社(ANI),约100~150人有可能在这次山洪暴发中死亡。
北阿坎德邦首席部长特里文德拉·辛格·拉瓦特呼吁人们不要传播谣言和错误信息。他说:阿勒格嫩达河的水位比正常水平高1米,但流量逐渐减少。他还表示,所有相关地区的官员都受到警告,要求人们不要靠近河流。
㈡ “60人死亡,17万人流离失所”,印度的洪灾目前究竟有多猛
印度的洪灾让60人死亡了,死亡人数还在增加。
据了解,从十一月至次年四月,印度尼西亚的雨季也是一个滑坡和洪灾高发的时期。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经常遭受洪水袭击,但是这次雅加达遭受了2003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水。城市规划专家认为,创纪录的降雨是造成灾害的一部分,雅加达的基础设施问题也包括排水不畅和开发过度,使情况变得更糟。实际上,印尼总统于去年9月正式提议将首都从雅加达迁至婆罗洲岛,以缓解雅加达的交通拥堵和过多的地下水使用,从而导致该市沉没。
㈢ 印度此次的洪灾,对当地的人民生活将产生哪些影响
央视网消息:自7月以来,印度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当地时间8月3日,暴雨导致印度孟买受洪水侵袭,市区多地被淹,道路交通受阻,市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受强降雨天气影响,3日,孟买市区内多条街道积水严重,市民不得不撑着伞趟水出行。由于铁轨被淹,导致多趟列车晚点,而当地道路交通也因积水而陷入瘫痪。据印度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两天,孟买的强降雨天气还将持续。
印度每年6月至9月是季风雨季,雷电暴雨天气频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经常发生。由持续强降雨天气引发的洪灾从7月中旬开始,目前已造成超过200人死亡。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洪水灾害易发生在下半年 。
㈣ 印度阿萨姆邦因洪灾引发山体滑坡,造成多少人遇难
截至上个月月底,因印度阿萨姆邦的洪灾,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33人,因此而受到影响的人群达到了165万人。
可以说印度每年6月到9月就是极端天气频发的日期,不管是雷电交加还是暴雨,在这段期间都是频繁发生,所以在每年的印度6月到9月的季风雨季气候,印度经常会出现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雷劈死人等等灾害。
如今印度政府在多处河流以及多处支流水位等地方拉起了警戒线来警示人们不要靠近。阿萨姆邦的首席部长也一直在视察受灾地区。只希望印度能多看一看这些穷苦的人们,在受到自然灾害时,那些富人往往安然无恙,而那些穷人往往没有办法与之对抗,只能任由他们带走自己的财产,甚至是自己的亲人。
㈤ 印度比哈尔邦洪灾发生多日,为何一直持续不断
印度比哈尔邦洪灾发生多日,为何一直持续不断?印度出现持续洪水灾难,实际上跟他们国家不负责任有直接关系,印度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国家,他们政策也十分不稳定,因此天灾人祸出现之后,印度自然会持续不断闹洪灾,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朋友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三、印度多年以来没有治理水患,导致基础设施很差劲洪水才会一直持续:
印度比哈尔邦洪灾时间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印度没有进行水患治理工作,因此他们防水基础设施很少,导致印度比哈尔邦洪灾,一直没有办法得到治理。
㈥ 印度比哈尔邦洪灾持续,最大可能什么时候结束
印权度气象官员说,暴雨预计将还持续一周左右,大概到21日左右,自7月雨季开始,全印度有9个邦受到暴雨灾害影响,共900人因暴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死亡,在某些地方,累计降雨总量比平均水平高出30%。从北到南,暴雨袭击了该国大片地区,引发多处洪水和大量山体滑坡。
一、暴雨持续时长
8月百16日报道,印度内政部16日表示,自7月雨季开始,全印度有9个邦受到暴雨灾害影响,共900人因暴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死亡。印度气象官员称,在某些地方,累计降雨总量比平均水平高出30%。从北到南,暴雨袭击了该国大片地区,引发多度处洪水和大量山体滑坡。印权度气象官员警告说,暴雨预计将还持续一周左右 。
印度是世界上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洪水灾害与台风。针对印度的基本情况,印度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不断地采取不同的洪水管理措施,在工程建设的同时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实施,颁布洪水管理法规、采取多种多样防洪措施,包括洪水风险图的绘制与洪水保险、洪泛平原区划、洪水预报预警等。
㈦ 国外的抗震、抗洪救灾也是靠军队吗
当然不是。西方国家军队一般都是对外负责的,国内事情一般是不允许借入干预的。只有政府下命令了之后,军队才能借入的,一般的灾害都不是靠军队的,只有大规模的灾害军队才会借入。
㈧ 印度奥里萨邦洪水灾害,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洪水是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洪水灾害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导致粮食减产,造成饥荒、冲毁房屋导致人们流离失所。印度东部奥里萨邦马哈纳迪河因暴雨造成上游河水暴涨,加上希拉库德大坝水位超限,开闸放水导致奥里萨邦洪水泛滥。41万人受灾,7人因洪水死亡,洪水会卷走路过的一切,包括粮食。并冲毁房屋,淹没农田,淹死牲畜。地势较低的地区还会因为洪水而阻断道路。洪水还会造成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是自然界的头号杀手。
一、洪水灾害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马纳哈迪河水暴涨,希拉库德水库迎来大量来水,水库水位超限。希拉库德水库64个闸口,开放46个开闸泄洪。洪水淹没地势较低的地方阻断沿途的道路。洪水造成奥里萨邦41万人受灾,造成至少7人死亡。印度政府将灾民转移至附近的避难所避难。每年都会发生洪灾,每次都会造成大量人员受灾。洪水过后还会为新冠肺炎的传播创造条件,造成病毒大范围传播。
㈨ 印度出现自然灾害后的救灾情况怎么样
印度灾害管理简介
资料来源: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
印度是世界上第七大国家,它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北与尼泊尔、不丹、锡金和中国比邻;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北与孟加拉国和缅甸接壤;南方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印度以大山和海洋为其特色。其北部被喜马拉雅山山脉环绕,向东蜿蜒进入印度洋,处于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之间,它处于北纬8°4′和东经37°6′到北纬68°7′和东经97°25′之间,有陆地边境15,200公里,海岸线7,500公里,它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还有一群岛屿。全国大致分为北部高山区、南部高原区,中部平原和海岸岛屿四大地形区。印度南北长3 ,214公里,东西宽2, 977公里,由三大河流系统盆地(印度洋、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沙漠地区又分成两大部分。印度灾害管理颇具特色,现介绍如下:
一、 印度灾害管理概况
印度是世界上灾害最频发的国家之一,频发飓风、旱灾、洪灾、地震、山体滑坡和雪崩等自然灾害。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决定了它对许多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十分脆弱。
印度在国家、邦、县和区一级均有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印度宪法规定:印度实行联邦制,邦拥有很大的权力,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营救和赈灾工作由邦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联邦政府对邦政府的救灾工作进行支援。详细的救灾机制在《突发事件行动计划》中已作详细规定。《国家突发事件计划》现已正式下发。
印度有精心设计的飓风检测跟踪系统。该系统覆盖主要江河、进行洪灾预报和警报以及旱灾监察措施。减灾的长远规划和准备已列入印度发展的总体规划。科研投入主要用于开发灾害预报系统和警报系统,开发抗灾建筑技术和若干正在出现的系统。
多年来,一些特别减轻自然灾害的项目正在运转中,由于几个世纪以来国家面临种种自然灾害,地方社区已经发展出对付灾害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抗灾知识的大量积累是印度引以自豪的宝贵经验。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得到民间组织支持的社区就立即出动,协助国家对灾害有效管理。
国家正在制订规划,准备在下世纪对减灾的某些关键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这包括将减灾内容纳入发展规划,包括建立有效的通信系统,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保险,提高公众特别是农村地区公众的减灾意识,开展对私营部门的教育运动以及加强减灾的制度机制和国际合作等。
印度承诺采取措施实现国际减灾十年的目标。印度认为国家间的合作特别是亚洲地区对于有效地减灾和备灾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有必要进行经验和知识的交流。作为地区合作的一部分,印度已经主办了数次地区性国际会议。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都会举办世界减灾日活动,以激发公众的减灾意识,动员他们采取备灾措施。不久前,印度已经成为驻日本神户的亚洲减灾中心的成员国。
二、印度自然灾害概述
从宏观考察,对印度造成巨大破坏的灾害主要有洪灾、旱灾、飓风和地震等四大灾害。
1 、洪灾。洪灾频发在6至9月的雨季,大部分受灾地区是布拉马普特拉河和印度河流域、恒河平原的恒河盆地,其他洪灾频发地区则是印度中部德干地区的纳尔马达河流域和塔普蒂河流域。印度每年有大约370万公里土地被淹,1998年灾害造成的损失达463亿卢比。
2 、旱灾。印度4亿公顷土地中的约有73.7%在每年受到旱灾影响,1987年印度遇到了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举国上下58-60%的农作区和2.85亿人受旱灾的影响。
3 、飓风。印度有7,5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每年要遭遇5-6次飓风袭击。飓风来袭时间为雨季前的5-6月和雨季后10至11月。从1891年-1991年的100年间从阿拉伯海形成117次飓风,孟加拉湾442次飓风。仅1999年飓风袭击造成了1万人丧生和15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4 、地震。主要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过去53年间,发生过4起里氏8级地震。
5 、山体滑坡。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和西高止山区频发山体滑坡。
三、印度灾害管理组织及对策
印度灾害管理组织体制颇具特色。在国家、邦、县和区一级均有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按印度联邦制规定,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营救和赈灾工作由邦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及整个管理以邦为主。遇到自然灾害时,有关邦政府的基本职责是负责采取营救、赈灾和安置。就有形资源、财政资源和其他补救措施而言,比如交通运输、灾情警报或粮食跨境调运等,则由中央政府进行支援。印度现行的国家一级、邦一级和县一级行政对策措施如下:
1 、国家级减灾组织机构
按照印度联邦体制,灾害管理主要由各邦政府负责。这不等于中央没有减灾机构。目前,印度有由内阁秘书领衔的灾害管理小组,成员包括涉及应对各种灾害的关键的部委。应对自然灾害是以农业部为主,其他各部密切配合。灾害发生后,受灾的邦将邀请中央政府的救灾小组(由若干部委组成)到现场进行灾情评估并提出援助建议。
2 、邦一级组织机构:邦一级备灾工作一般由赈灾和安置部或者财政部负责。邦一级也有邦政府首席秘书领衔的邦危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所有有关部机构的领导人参加。
3 、县一级组织机构:县一级建立协调考察委员会,委员会由县财税局长主持,县政府所有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参加。
4 、突发事件行动计划:印度制定并下发了《国家突发事件行动计划》。该计划敦促全国各地毫不迟疑地开展救灾工作。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印度每年要对《国家突发事件行动计划》都要进行修订,其中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提出的应付各种自然灾害的新对策,规定工作程序,明确各行政部门的关键职责等。在邦一级,邦赈灾专员(或财税局赈灾秘书)通过财税局长或者赈灾副专员负责指挥和控制赈灾工作,财税局长和赈灾副专员是县一级负责所有赈灾、协调、指挥和控制的主要人物。
5 、财政救济计划:有关自然灾害的救济与安置的财政开支计划是由印度政府任命的财政委员会负责制制订,该计划每年制订一次。比如:1995-2000年度的财政救助计划其中有一笔资金叫灾难救灾金(Calamity Relief Fund),该基金由首席秘书为首的邦级委员会负责管理,基金的规模则视该邦遭受灾害程度而定。联邦政府和邦政府每年救灾基金分担比例为3:1,1995年-2000年各邦灾害救济金的总额为630.427亿卢比,遇到灾害,邦政府可以自由动用这笔资金。
四、 灾害的预报和警报
飓风。印度气象局负责飓风的跟踪并将有关警报及时送达有关用户机构。印度通过INSAT卫星和10个飓风探测雷达站进行飓风探测。气象预报、警报将定期发给港口、渔业和航空部门。1977年由于缺乏飓风预报,安得拉沿海地区的飓风造成的死亡人口达1万人;而1990年该地区作了及时预报,飓风所造成死亡人数就不到1千人。
洪灾预报。中央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建有洪灾预报系统。该系统覆盖全国13个邦,63条大江大河,有157个预报站进行实时洪灾预报。仅1995年就共发出了8566个洪灾警报。预报洪灾时,使用了甚高频/高频(VHF/HF)微机无线通讯系统。
旱灾预报。印度气象局把整个印度划分为35个气象区,它每周发布雨情公报。公布雨量正常与否以及是否偏离正常的比例。国家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60个大水库的水情监控及预报。小水库则由邦政府水利灌溉局负责监控。在印度气象局和国家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监控预报的基础上,印度专门成立了国家农作物气候观察小组,负责跟踪旱情。
地震预报。根据过去地震情况,印度已经绘就里氏5级以上地震(5-9级)的主要信息图。印度国家气象局在全国共有36个地震观察站。1993年马哈拉施特邦大地震后,印度制定了地震预报现代化计划。
五、备灾和减灾措施
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除沿袭过去行之有效的灾害管理的一套做法外,印度制定了系列灾前备灾计划和部门发展计划。印度还制定了飓风地震等灾后重建计划。
洪灾。洪灾减轻的办法吸收更多的抗洪救灾。1957-1995年,印度共投资400亿卢比筑新堤16,200公里,开凿灌溉渠道32,000公里,使4,700个村庄免受洪灾之苦。与此同时,修建多用度水坝,比如东印度的达莫达尔河谷,奥里萨邦的希拉库德水坝和苏特里杰河(象泉河)上的巴克拉水坝。达莫达尔河系统蓄水量高达18.67亿立方。
旱灾。印度十分重视调水的灌溉系统建设,正在发展传统的蓄水池塘和开发地下水资源。每年用于大中型灌溉设施的投资从每年7.5亿卢比提高到第8个五计划的250亿卢比,新增3800万水浇地。从1977-1978年起,印度实行了沙漠发展计划。该计划旨在控制土地沙漠化趋势。该计划涉及印度14个邦的149个县。与此同时,在7个邦36个县还实施地区抗旱计划。印度有1亿公里新开垦的耕地,现正在进行水土保持计划。旱灾造成大量的灾民和失业人口,印度出台了给农村贫困人员补贴工资的《就业保障计划》。该计划主要在受旱灾地区实施。
飓风。主要是帮助修建避风所,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以减轻飓风的袭击。1990-96年德拉邦滨海地区实施了飓风重建工程。该工程包括居民住宅和社会公共设施的重建,比如:修建道路和通信网络等。
地震。由于非工程式建筑,如传统土、石和结构住房在地震中大量倒塌,从1960年开始,印度在鲁尔基大学开始研究抗震建筑材料研究,印度科技部正与世界银行合作,进行地震仪表发展升级和印度半岛地区其他平行的地球物理研究,印度气象局、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印度测量局、印度地球物理测量局的其他一些学术研究团体等组织参加该研究项目。
六、长期减灾措施
为了改善灾害管理战略并从长远来提高国家减灾能力,印度采取如下各个方面的措施:
1. 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以提高减灾意识和成功减灾管理的能力;
2. 认真总结各种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并以史为鉴,解决未来的灾害;
3. 长期减灾措施将聚焦于国际减灾十年的目标要求上;
4. 为达到长期减灾效果,应审查与不同地区灾害管理有关的发展计划,并把减灾内容列入规划之中;
5. 培养公众的防灾、备灾的减灾意识;
6. 实施减灾咨询、研究计划,提高对于有关减灾措施和减灾管理的了解;
7. 提出统一的专业化灾害管理战略;
8. 改进有效的灾害管理的预报、警报和通讯系统。
1993年12月起,实施了《中央部门自然灾害管理计划》(NDMP)。该计划目标旨在提高减灾、备灾和抗灾的能力,计划包括如下内容:(1)人力资源开发;(2)按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开展的活动;(3)研究与咨询活动;(4)重大事件资料收集编辑;(5)加强自然灾害管理部门;(6)创建国家灾害管理中心和邦灾害管理分中心。
该计划已取得如下重大的进展:(1)1995年在新德里印度公共行政学院创建了国家灾害管理中心;(2)在印度25个邦中建立了16个培训研究所建立灾害管理分中心;(3)收集了岛塔尔卡希地震和拉图尔地震资料,对喀拉拉邦的山地滑坡、拉贾斯坦旱灾和安德拉邦飓风进行了研究;(4)编撰了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行政系统培训手册;(5)举办了各种自然灾害管理的培训班、研讨会(6)印刷了45000本供儿童教育用的国际减灾读物。
七、 印度与国际减灾十年
印度一直遵循国际减灾十年的目标和宗旨办事,制订了印度国际减灾十年计划。1994年印度农业部组织了一个阵容强大的代表团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国际减灾会议,印度把每年10月的第二周的星期三定为"减灾日",国家和邦政府的培训机构和其他组织进行纪念活动。
1993年2月1-5日,印度主办了第四届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会。
1994年3月30日-4月2日由南亚区域联盟发起由印度政府主办了"自然灾害研讨会"。
1994年5月农业部长率代表团参加了世界减灾会议。
1994年9月28日-29日,印度政府主办了"洪灾损失综合预防与管理研讨会(该会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发起)。
印度最近已成为总部设在日本神户的亚洲减灾中心的会员国。
八、2020年展望
尽管印度采取了系列减灾措施,但是灾害造成巨大损失的趋势尚无改善的迹象,人口的巨大压力,环境退化以及无计划的城市化是造成灾害频发的重大因素。为此,需要加快减灾的步伐。目前,印度计划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把减灾纳入发展规划;
开发有效的通信系统;
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施灾害保险计划;
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和(特别在农村)开展宣传教育运动;
立法与法律支持;
动员私营部门积极参与减灾;
加强国家农业部国家灾害管理司制度机制,加强地区或双边的国际合作。
本文系根据印度农业部自然灾害管理司司长阿尼尔·辛格主笔的《印度1999年国家减灾》报告编译
㈩ 印度暴雨致近200人遇难,导致印度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多种因素导致印度洪水泛滥,最直接的原因是强降雨,但一些专家认为,印度洪灾是全球变暖所致。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双向的,全球变暖增加了极端天气现象的可能性,但是不能反过来说极端天气现象的原因就是全球变暖。
当全球变暖和自然天气现象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发生。同时,洪灾还会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河流和湖泊是否具备蓄水能力,以经受住强降雨的考验,也是影响洪灾的一个因素。以德国洪灾为例,有媒体报道指出,德国大暴雨导致莱茵河水位上升,溢出当地防洪大坝,造成洪涝灾害。
印度暴雨致近200人遇难:
连日暴雨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灾害。部分地区被淹没,数百座村落停水、停电。印度网站报道称,截至7月24日晚9点30分,13.5万人已被转移出灾区。目前,救援行动还在进行中。
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减灾事务部长维贾伊·瓦德蒂瓦尔7月24日表示,持续暴雨在该邦多地引发的灾害已造成至少138人死亡。
据《今日印度》7月24日报道,印度气象部门预测将有“特大”降雨,已向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六个地区发出红色警报,并建议采取预防措施。
以上内容参考 和讯新闻-印度暴雨致近200人遇难:数百座村落停水停电、部分地区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