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舞的特点是什么
印度舞的特点在于其基本动作和服装。
1、基本动作
印度舞节奏明快,一段4分钟舞蹈有大约50多个动作。包括了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这种变化万千的姿势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昼夜等自然现象。
起舞前,腿保持弯曲,手合起来,行开启礼。手伸展开,脚向前跨一步。随着音乐开始变换手姿。音乐中开始出现“咚咚”的节奏,开始变换脚步动作。保持微笑。舞蹈动作越来越快,手姿变化丰富。
2、服装
在印度,一般只有已婚妇女才穿长达6米的纱丽,但舞者例外,哪怕很年轻的女孩也可以这样打扮。有时候,舞者也穿PUNJABI:裤子+过膝长衣+长围巾。裤子的款式有很多,有些宽大,有些紧身。围巾的系法也不相同,平时可以戴在脖子上,跳舞时系在腰间,增加线条感。PUNJABI已成为时尚,去年日本便风靡这种款式的衣服。
配饰:额头上贴的长尖形饰物叫BINDI,传统BINDI很大,上面镶满了钻和宝石。但流行的是简练的款式。女孩一般在结婚或跳舞时佩戴它。眉毛上方的一圈散钻也可以叫BINDI,表示好运。
红点:眉心点红点。跳舞时,为了增加亮度,也可用小钻代替传统的红点。如果跳表现穆斯林题材的舞蹈,只能用小钻,因为红点是印度教的象征。不跳舞的时候,通常只有已婚妇女才能点红点。
手镯:印度舞中,手势是非常重要的舞蹈语言,所以舞者很在意手镯。佩戴数量很多,最多可达20个。
脚镯:印度舞中有许多跺脚的动作,要有脆响的声音,又有急促的节奏,所以脚躅很重要。据说有舞蹈家经过训练可以只动脚上的一块小肌肉,使得只有一个脚铃响。
(1)印度人节奏感如何扩展阅读
印度舞的历史: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记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着闪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样,“男子戴金首饰,通过舞蹈表演有关战争的场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专门以跳舞、唱歌谋生的种姓”。可见当时舞蹈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过“舞蹈”一词。至于在印度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罗摩衍那》中写道:“在阿逾陀日夜举行舞会和音乐会,供国王享乐”,“一位舞者的优美的舞姿使罗婆那为之陶醉”。
Ⅱ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是怎样的为什么印度人会有这样的时间观念
很多人认为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但事实是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是慢节奏,不紧迫。这样的时间观念与他们的意识有关,在他们看来时间虽然有意义,但是没有力量,不能改变什么,于是就会选择慢节奏的生活。还有一个就是不守时,迟到半个小时都是非常正常的。
Ⅲ 印度音乐特点
解开你最神秘的等待—印度音乐之夜,即将于12月9日在半度雨棚揭开神秘的面纱,先带朋友们了解一下演奏家是如何品评印度音乐的。
(图为当代最杰出的Tabla大师Zakir Hussain在孟买的音乐会,两位打击乐大师的“对阵”。每年2月我都会去这个音乐节。)
初听印度古典音乐,一定大为此中的绚丽的技术,华丽的鼓点,和机智的即兴所震撼,特别如果是身临现场的话,观看到音乐家的演奏行为,尤其令人振奋。但我觉得其他音乐类型,比如爵士乐,也有毫不逊色的同样的特征。
那为什么印度音乐令我觉得格外好听呢?是有什么更加特别之处呢?有人说,我感觉它很“神秘”。我觉得这还真是一个完全不能表达出确切意思的,但在此处很确切的词。
第一:我觉得就最整体的层面来看,传统印度音乐虽然是一种演奏和娱乐,但最终极来说,这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美学的表达。是一种令演奏者和听众对于“美”的一种经验。而这种体验通过乐器、声音、节奏、技术、情绪等等手段作为媒介。就像吃迷幻蘑菇,蘑菇本身不是主体,而蘑菇激发的体验才是重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演奏家的技巧、人格处于一种谦卑的地位,他们服务于一种美。
第二:Tanpura——Drone效果。Tanpura这个传统的印度音乐,通常有4到5根弦,没有品,只弹奏空弦。这个乐器的作用就是持续制造一种不间断的声音效果,通常的音建立在主音和属音上,但也要根据不同Raga而定。
看到一句很厉害的话,分享一下:
"Of all harmonic devices, it [a drone] is notonly the simplest, but probably also the most fertile".“所有的和声性乐器中,Drone绝不是最简单的,反而是最富饶丰满的。”来源:van derMerwe, Peter(1989).Origins of the Popular Style: TheAntecedents of Twentieth-Century Popular Music, p.65. Oxford: ClarendonPress
非常赞同!Tanpura制造的一个充满泛音的声域,就像一个神秘的结界,乐器在这个保护场中如泉水般流出来。
第三:Meend。这个是一种在传统印度音乐旋律中最有特征的一种技术。就是从一个音高缓慢或者快速的流动到下一个音高。这种技法在弦乐、弹拨乐中都有。但我觉得,这种技术在人声中的效果最好。或者说,人声在印度音乐旋律方面最有效果。人声具有滑动的能力非器乐能及,在音量上、速度上、运动方式上极度自由。聆听一条旋律中的Meend,就好像音符之间在游动,光影在变幻。
因此,我细细思索了一下,我觉得首先吸引我的是这种音乐传达了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一种人对于美的一种实践和探索的质朴纯粹的追求。在服务于这种“大美”的原则下,用音律raga和节奏tala孕化出的音乐表演艺术,不仅仅体现出非凡的技术,但也必须内化成一种精神力量。
印度人普遍热爱音乐,尊敬音乐家,甚至连对乐器都是特别尊重。绝不会跨过一件乐器。我想他们是领悟了印度音乐的这种力量把。
Ⅳ 印度音乐特点
印度音乐要素中,拍子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印度人对于拍子相当重视,这是来自于他们自古以来的作诗法和诗的韵律之观念。因为在印度,无论是梵语或是地区方言,全部的音节都是适应其时间的长短而被分类的。
另一方面,由于印度的诗完全没有所谓的强弱音节之分,所以他们以时间的长短分配做为分割法。印度语言学者,对于诗中各种各样的拍子仍然相当的重视,而且也要求的非常严格,甚至有些学者仍然依照诗的韵律法来教习。
印度人对于节奏的感觉或有关时间之继续,皆非常的敏感和熟悉。这也是印度人所以很容易将歌词或诗配上音乐或将音乐填上歌词或诗的原因。
除此之外,印度人对于各种各样节奏组合的预判能力也很强。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兴演奏中,能够很快速地而正确地判断大鼓的节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节奏型组成的。
印度音乐如同其他民族音乐一样自成一格,强烈反映出其风土民情与生活型态。印度音乐极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着重于心灵的精神层面一般,民族音乐复杂、神秘而多样化,且具有冥想的性灵音乐特色。
(4)印度人节奏感如何扩展阅读:
印度音乐的底蕴:
印度音乐丰富而复杂的传统,实在是今天是世界音乐文化最丰富的宝藏,也正应验了这个历史攸久民族的伟大,在印度音乐中,我们常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音乐文化中已经失传的特质,音乐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与宗教情怀,即兴演奏的特殊能力,音乐与数学与整个宇宙之间特殊的关系等等;
许多现代的音乐家,无论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的例子,但相对起来,真正研究印度音乐,演奏印度音乐仍然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们应该先从欣赏印度音乐开始,进而了解实践,必定能够开拓我们的听觉的领域,丰富我们的文化。
Ⅳ 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
印度是一个拥有着深厚 文化 底蕴的国家,你了解印度的音乐文化吗?下面是我分享的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介绍
摘要:印度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神秘的 历史 遗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入侵,所以印度音乐铸造着各种民族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同时印度音乐在数千年来的特定宗教文化氛围中熏陶,又独具宗教神秘特色。
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有数千年的宗教文明史和音乐文化。印度民族的宗教支配着人们从生到死,事无巨细,而音乐却能够让灵魂超脱尘世,使信仰与音乐的基本精神结合为一个整体。同时受入侵者的影响,使印度音乐又呈现出多民族特色的特点。其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宗教特色
在印度历史上出现过多神及多宗教崇拜(印度教典籍中记载的神有3. 3亿个)、多民族和多语言(100多个民族、1650种语言)。[1 ] (P34-40)截止到2001年,印度有人口10. 27亿,其中印度教徒8. 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79.8%;穆斯林1.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7%;____徒2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 3 %;锡克教徒2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9%:佛教徒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 8% ;眷那教徒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4% 。[2 ] (P44)
在印度现存有的诸多神及宗教中,印度教及三大神的历史最为悠久,因此信徒也是最多的。印度教的如果从《梨俱吠陀》成书时算起己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长期以来,它所形成的经典、教义、哲学、伦理、 法律 、文学、神话和音乐等对印度民族的信仰与音乐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之下,印度音乐也独具其宗教的特色。
印度音乐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印度教人生哲学是分不开热“梵我一体”为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在《爱多列雅奥义书》中,关于“自我”与“大梵”的一体是这样论述的:“是为谁耶?我辈敬为‘自我’者也。是谁自我耶?是以彼而见色,以彼而闻声,而彼而闻香,而彼而吐语言,而彼而辩甘苦者耳阶“凡为此心者,亦此意者,桑若那也„„情欲也,意欲也—凡此,诚皆般若那之称也77“世界为般若所领导,安立于般若那中,般若那既大梵也“涡摩提婆以此般若自我,生出此世界(至)乐彼方天界中,尽得其乐欲,永生其臻至矣!其臻至矣!-22)[3] (P21 也就是说,人一旦克服了自身肉体物欲,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本质的精神的本质的话,它就会实现“梵我一体”。在这样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印度音乐的艺术成为印度教文化主要内容的化身,把克服物质欲望、追求精神本性、实现“梵我一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现今的各种印度舞乐视频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妖娆的舞娘,明丽的音乐。宗教特色体现于场景的布置,印度教的建筑风格以“多层次”为典型特征。建筑屋顶小,挑檐和格窗且 雕刻 、 壁画 装饰及 装修 大部分采用了印度教风格,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高贵大气神秘。这样高贵神秘感同样也存在于舞娘和音乐特色中。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民族特色
在印度史上共有四次的主要入侵:第一次是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月氏人建立贵霜帝国;第二次是穆斯林的入侵;第三次是15世纪后半期蒙古人帖木儿的入侵;第四次是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剥夺。在这四次重大的入侵之后都给印度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印度的文化富含民族多样化的气息。但多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影响印度本地音乐,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丰富。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音乐,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在极具特色的环境下,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
印度在1757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此期间印度的 政治 、经济落后,而宗教和文化却相对稳定。印度人从出生、成年、结婚,直到火葬离开这个世界,都少不了传统的音乐 舞蹈 ,传统音乐文化根植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并茁壮成长。南印度有这样一条格言:“如果艺术和科学能得到保护和滋养,它们就会像金刚钻那样发出耀眼的光彩,否则它们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碎石子。”
印度音乐不是单纯停留在传统音乐形式上,也不全盘照搬西方音乐,而是在保留印度古典音乐风格特点基础之上,融合来自西方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东方与西方的交流”。这种交融主要表现在乐曲创作上,例如,南印度着名的小 提琴 家苏不拉马尼亚姆与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交响乐队合作的《吠陀圣歌幻想曲》,这首幻想曲以印度吠陀诗歌为框架,创作上运用西方复调的创作手法,旋律变化曲折,装饰音运用较多,配和交响乐队浑厚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幻想曲具有辉煌、细腻的特点。在 乐器 演奏上,从欧洲传来的乐器慢慢都被印度化了。其中,以小提琴表现得尤为突出,小提琴与南印度古典音乐融为一体,除保留了原小提琴的形状和四弦定音以外,演奏形式变为坐姿,持琴改为放在胸前和右脚问,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演奏系统,演奏时多用滑音,长弓多,碎弓少。印度的小提琴还与印度琐呐、维纳琴合奏。另外,印度特有的乐器也与西欧乐器合奏。
印度音乐的基本特色
在印度音乐中,声音被称为“纳达”(Nada)纳达是印度音 乐理 论和音乐研究的最初始的问题。印度音乐理论家们把纳达分成了五种类型:用手指弹出的声音、在某种皮膜上敲击出的声音、用气吹出的声音、金属物撞击出的声音、人类喉咙所发出的声音。这五种声音实际上是五种产生声音的方法,其中包括了人声和乐器声,而乐器声中又包括了弹拨乐器、敲击乐器和弓弦乐器。古代印度音乐学家哈瑞纳亚克(Harinayak)把声音分成了三种。一是 生物 之声音,如人声;二是非生物之声音,如乐器声;三是生物和非生物的结合之声,如民间的口[4 ] 弦。[5 ] (P21)
印度音乐的音阶同样由七个音构成,这七个音称为“斯瓦亚”(Swam)每个斯瓦亚又有自己单独的。关于斯瓦亚的来源,印度的音乐理论家们也没有确切一致的说法。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1.吠陀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主要的音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其中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2. 自然 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音是来源于对 动物 声的模仿。3. 物理 学的观点。认为斯瓦亚来源于人的六个器官。这六个器官是:肚子、胸腔、鼻腔、喉咙、口腔和头腔。4.古籍《音乐论》(Sangit Makaranda)中的观点[5 ] (P38-45)。《音乐论》是一本有关音乐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也论述了有关音阶的来源问题,其观点具有神秘色彩。书中认为七种不同的圣人(Rishis)创造了七个不同的声音(Nadas),而且是在七个不同的岛上产生的,在七个不同的时间里产生的,并且用了七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七个不同的神灵。这种理论与中国的 五行 学说有着很相似的地方。
我们知道印度色节奏,音阶,节拍,旋律都尤其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独特体系,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丰富下而形成的,而这些的形成正是印度音乐吸引人的地方。
印度音乐在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不断丰富下,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印度音乐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受印度教的印象,印度音乐形成了独具神秘色彩的文化。受殖民主义的印象,使得本土的音乐不断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
猜你感 兴趣 :
1. 民族音乐的特点
2. 印度传统民俗文化
3. 日本音乐文化的特点
4.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论文
5. 古巴的文化特点
6. 民族音乐赏析论文
Ⅵ 听印度音乐是啥感受
印度音乐的节奏素以复杂着称,该音乐体系之外的人往往会觉得如入迷魂阵。一个节拍周期是一个长大的单位,长到我们都忘记了前边已经唱过多少拍。浮雕和绘画中有许多歌手和舞师的姿势表明是伴有响声的,比如鼓掌、用手掌拍大腿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打榧子、用脚跺地等。印度音乐很早就产生了指挥的职责和手势,是因为印度音乐歌舞集体表演的性质,需要有个指挥。印度人对于拍子的重视,来自于他们自古以来的作诗法和有关诗的韵律的观念。因为在印度,无论是梵语或是地区方言,全部的音节都是适应其时间的长短而被分类的。
Ⅶ 急求:印度舞蹈音乐特色!~
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借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基本动作:印度舞节奏明快,一段4分钟舞蹈有大约50多个动作。包括了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这种变化万千的姿势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昼夜等自然现象。
印度音乐要素中,拍子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印度人对于拍子相当重视,这是来 自于他们自古以来的作诗法和诗的韵律之观念。因为在印度,无论是梵语或是地区方言,全部的音节都是适应 其时间的长短而被分类的
印度的古典乐器:
印度有非常丰富的乐器,可从古代文献中或古寺庙的刻画中得到印证,由于宗教的传承和印度的酷爱传统,千百年来印度的乐器改变不大;而英国统治了300多年,但欧洲的乐器却只剩被改良的印度式小提琴、手提式风琴和近代改自吉他的魔汉维纳(Mokhan Vina)而已。
• 印度的弦呜乐器:
维纳琴(Vina)、沙拉沙地维纳琴+ (Sarasati Vina) 、维其查维纳琴(Vichitra Vina)、卢达维纳琴(Rudra Vina)、美有理琴、((Mayuri Vina) 、勾土瓦达样琴Gotuvadyam)、西塔琴(Sitar)、迪鲁巴琴(Dilruba)、希尼拉巴比琴(Seni Rabab)、沙兰吉(Sarangi)、沙兰吉达(Saringda)、沙罗琴(Sarod)、都塔琴(Dotar)、埃斯拉吉琴((Esraj)、勾必全琴( Gopichand or Ektar) 、沙林达(琴(Sarinda)、其卡拉琴(Chikara)、弹不拉琴(Tambura)、拉巴巴琴(Rabab)、苏史林格拉琴 (Su Sringara)、史瓦拉曼达拉琴(Swarmandala)。
• 西塔琴的发明:
西元1296-1316伊斯兰教王朝的宫廷乐师阿米枯树(Amir Khusru)将维纳琴(Vina)改成西塔琴,此大师亦是将波斯音乐和印度音乐改成拉格的先河!
• 印度气鸣乐器:
锁呐(Nagasara or Nari)、喷吉(Punji)、纳拉塔朗(Nallatarang)、库玛(Kuma)、沙那衣(Sahanai)、卡拉那(Karana)、诺斯布谷(No**ug)、多罗尼(Drone)、尼卡尔那(Ninkairna)、搭土里(Taturi)、那法里(Nafari)、苦拉尔(Kural)、班舒李笛(Basuri)。
24)印度膜鸣乐器:塔不拉鼓(Tabla)、魔力单根(Mridangam)、帕卡瓦甲(Pakhawaj)、多喝拉(Dholak)、多尔吉(Dholki、达马如(Damaru)、那格拉(Nagara)、卡拉达沙米拉(Karadsamila)。伊达卡(Edaka)、潘查鼓(Pancha Mukha Vadyam)、尤肚皮(Upe)。
• 塔不拉鼓(Tabla):
是最普及的北印度打击乐器,是对鼓,低音称为(Bayan)、高音称为(Dayan),因此又称双头鼓。此鼓约有700年前 阿米枯树(Amir Khusru)由帕卡瓦甲(Pakhawaj)所改良而成今天的模样。
• 帕卡瓦甲(Pakhawaj)鼓:
在北印度兴都斯坦一种14小节马特拉(Matras)非要不可的节拍鼓。14拍的鼓谱列如:Ke Dhi ta Dhi ta Dha aa ,Ke Ti ti Ti ti Ta aa 。
• 塔拉瓦达亚(Tala Vadaya):
乐团将多种打击果乐器,如塔不拉鼓(Tabla)、帕卡瓦甲(Pakhawaj)、魔力单根(Mridangam)、陶壶鼓(Ghatam) ..... 轮番上阵或一起交响打击,制造高潮。
• 体鸣乐器:
空股路(Ghungru)、香可汗(Sengkheng)、塔拉母(Talam)、满吉拉(Manjira)、史力休燕(Sil-snyan)、脱可卡(Tokka)、查克拉(Chakra)、母儿欣(Mursig)。
Ⅷ 印度人的生活节奏为何如此之慢
与中国人比起来,印度人的生活节奏真是慢到了让人恨不得要猛抽一鞭子的地步。慢速印度在德里,很多的中产家庭早起后,先泡杯印度早茶,再从信箱里取出《印度时报》或《印度斯坦时报》,不紧不慢地从头读到尾,不时与家人讨论一番政治局势、股市走向或明星八卦,然后进早餐,然后再出门上班。他们的作息时间表,基本上比中国上班族晚2小时:八九点早饭,一两点午饭,晚上八九点晚饭。这是德里人多年不变的作息时间表。尽管全球化的大潮冲击着这个古老的国度,尽管印度精英们也常常忧心忡忡于“中国速度”,但德里人就是不愿意快马加鞭、只争朝夕。这种对“慢”的坚持,相较于对“快”的崇拜,更让我觉得难能可贵。如果你与印度人深度聊天的话,还会发现,印度之“慢”还要分三六九等呢。孟买人喜欢嘲笑德里的慢,说德里官老爷太多,效率太低;德里人则反唇相讥说,在孟买,进地铁不用自己走,自然有人把你挤进去,这样的生活有何乐趣;加尔各答人则在旁冷笑说,德里和孟买都是被现代化和全球化污染的地方,在加尔各答这座泰戈尔和特蕾莎修女曾生活的城市,转角可邂逅浮生旧梦、随处可遇见智者哲人的城市里,享受原汁原味的印度慢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灵皈依。这些“拼慢”的段子,总让从凡事拼快的上海来的我,既心生感动,又心驰神往。而不紧不慢的印度人,又喜欢做两件中国人已经少做的风雅之事。第一,仍然喜欢阅读哲学、文学和灵修之书,并且常常将书做为朋友互赠的礼物。在德里市中心的“圆圈”书店里,至少有1/3的空间摆着这一类的书籍,驻足细读者众多。有人当场就买了好几本,让店员包装好做为礼物。每与印度人谈起国际上知名的印度作家,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印度人仍然愿意把时间浪费到辩论这件美好而“无用”的事上。平日的傍晚,德里的咖啡馆里,常会碰见三五朋友坐而论道,争论一些相当严肃但基本上与日常生活无关的宏大政治话题,如印巴局势,政府对某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否失当,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等,让我这个从上海来的人一开始很不适应。在海边沙滩休息的印度人后来读到阿马蒂亚·森的着作《惯于争鸣的印度人》,才知道“争鸣”是印度自古而来的传统。在这个极端多样化的国家里,有众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径庭的宗教信仰,因此人们的观点也是异彩纷呈。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谁都要辩上几句,谁也不怕把时间浪费在这件没什么投入产出比的事情上。由此我渐渐明白,这仍然是一个把精神需求放在首位的国度,效率从来不是它的第一追求。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它算不得一个十分成功的国家,但它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尽管外表看起来乱哄哄、吵闹闹,但大部分人的心底却是舒适有依的。离开印度前,一位居住在喜马拉雅山的作家告诉我这样一句话:“成功是容易的,因为可以靠人力争取;幸福才是困难的,因为只能妙手偶得之。”闻之,醍醐灌顶。
Ⅸ 一个喜欢印度歌舞的人会是什么样的
应该是热情奔放,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人
印度歌舞的特迟肆点是柔美,猛高抒情,节奏感明快,刚开始的时候,节奏感较慢,后来越来越快,四五分钟可以达到四五十个动作,这些动作包括头部动作,手部动作,腰部动作,臀部动作,腿脚动作等。
由此来分析,喜欢印度歌舞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热情奔放,性格洒脱,整个身体充满活力的人,另外我觉得,这个人这个人放着自己国家的民族歌舞不去喜欢,而去喜欢一个遥远的异国歌舞,肯定是一个崇尚自然,甚至有些迷信的人,因为印度歌舞就带有这种色彩,
否则此人就不会喜欢这个舞种了。
董青岛供稿。
印度舞的种类比较多,具体推断性格有点困难。
只能说有异域风情,比较神秘的人会感兴趣吧。
喜欢印度舞和一个人是什么样很难说有直接的挂钩。甚至有两种相反码知轿性格的人也可能存在都喜欢印度歌舞的情况。一般而言,共性就是都喜欢歌舞,尤其喜欢印度这种歌舞,除此之外并不一定能判断其他。
很好啊,说明他对印度歌舞文化感兴趣
再说了,印度歌舞还不错啊,有些歌舞还是不错的,哈哈
脑海里瞬间蹦出一首,貌似歌名叫我爱的出嫁了还是啥
开头是这么唱的,啊克裤里忽呀呼嘿,,,,
具有潜在艺术细胞,我一朋友,从记事起,自己就开始跟着音乐跳舞,舞台上的光辉和台下激动的掌声,她十多年的努力才得到的
印度的音乐与舞蹈是人情绪的天性。在我们小时很天真的时候高兴会手舞足蹈,最能直接表达 情感 的东西,印度导演可以通过歌舞表达所有的东西,使其美化或者抽象化。比如用一段歌舞表达男孩追女孩的历程,或是用歌舞讲一段故事等等
喜欢是没有错的!
一样不合就跳舞。
首先我妈妈就是一个印度歌舞爱好者,爱好音乐舞蹈,对生活积极乐观
Ⅹ 印度节奏圈的结构特征是什么,与西方音乐的不同是
印度节奏结构是三拍子、四拍子,不同是自成独立体系。
印度节奏有均分律动也有非均分律动,三拍子、四拍子是最常用的基础节奏。印度音乐的音律、节奏、旋律均不同于西方音乐,自成独立体系。最显着的特征是大量的微分音,典型的印度音律体系将一个八度分为22个微分音。
印度音乐中,节奏节拍的运动总是以某种相对固定的模式而反复地进行着,由于这种模式具有循环的特点,因此被人们称为节奏圈(Rhythm,Circle)——“塔拉”(北印度称Tala或Tal,南印度叫Th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