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哪个岛最危险

印度哪个岛最危险

发布时间:2023-05-11 09:55:24

1.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容易发生海啸吗

太容易租烂了!印尼位掘改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版块活动频繁且活跃,极易发生地震,介于岛判型判国环境,四面临海,从而引发海啸!

2.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25日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容易发生疫情原因是什么

1.人口稠密温度高易发疫情

地震波及的人口如此稠密,波及地区如此脆弱,加之这些国家处于热带,近几日气温较高,浮尸受海水浸泡,如果不及时进行救援和清理或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就会导致疫情的发生。
2.饮用水源被腐尸污染
腐烂的尸体已污染了当地的供水,特别是在那些贫民地区。随着大量尸体逐步开始腐烂,如果受灾地区的水源和食品不能保证安全的话,足以引发大规模的瘟疫。国际红十字协会高级卫生官员称,灾区面临最大的卫生挑战,是水传播疾病,特别是疟疾和痢疾,以及呼吸道感染疾病。灾区最需要的五种东西是:饮用水、卫生设施、食品、住所与防疫措施。
3.须谨防次生灾害为祸
瘟疫等疾病的发生属于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山体滑坡、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放射性污染、疫情等。有些情况下,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地震本身。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直接死于地震的有10万多人,而震后死于瘟疫和饥荒的高达70多万人;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由于地震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并不多,而震后引起的熊熊大火却夺去了3万多人的生命。
4.急需医生药品
由于此次强烈地震影响的国家多,地域范围大,而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几个国家自身的医疗卫生状况并不完备,这使灾后救援工作的难度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把干净食品、饮用水和各种医药送到最需要帮助的灾民手中,短期内就会大规模暴发瘟疫。

3. 印度有什么比较有名的岛屿

印度有什么比较有名的岛屿有:

1、安达曼群岛,是孟加拉湾与缅甸海之间、十度海峡之北的一组岛屿,长期以来,人们把北安达曼群岛、中安达曼群岛和南安达曼群岛统称为大安达曼群岛。其它还有兰德法耳岛、韦斯特岛、小安达曼岛等主要岛屿。安达曼群岛、十度海峡和尼科巴群岛统称为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这是印度的海外领地。原为英属印度统治(1789年被英国占领),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这份领域。

4.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地震, 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有哪四个国家

1、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带;这次地震震中所在地经纬度是北纬3.9度,东经95.9度;此次受灾严重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斯里兰卡、扰竖察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孟加拉等国.
2、亚,欧,非三大洲中,人口增长最缓慢地是欧洲,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亚洲。
3、到了90年代以后,欧洲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人口出生率下降,而非洲却因社会趋于稳定以及国际援助的增加带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非洲做为欠发达地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都促进缓茄了人口的增长,此消彼涨,便带来了如今的差异。
4、南极地区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它的纤悉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D.水稻、小麦1、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带;这次地震震中所在地经纬度是北纬3.9度,东经95.9度;此次受灾严重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孟加拉等国.
2、亚,欧,非三大洲中,人口增长最缓慢地是欧洲,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亚洲。
3、到了90年代以后,欧洲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人口出生率下降,而非洲却因社会趋于稳定以及国际援助的增加带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非洲做为欠发达地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都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此消彼涨,便带来了如今的差异。
4、南极地区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5、印度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高粱和水稻。6、印度的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中部和西北部。7、印度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四个月中。

5. 苏门答腊岛详细资料大全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大型岛屿。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屿,也是印度尼西亚所独立拥有的最大的岛屿。人口5018万,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岛四个主要岛屿之一。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南中国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北面为安达曼群岛。

苏门答腊岛古名为Suvara Dvipa(梵语:黄金岛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金洲,因自古以来苏门答腊岛山区盛产黄金。16世纪时,其“黄金岛”之名声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险家远赴苏门答腊岛寻金。

基本介绍

名称来源,历史,室利佛逝国,苏门答腊国,西方入侵,行政区域,自然地理,地形,河流,海岸,气候,生物资源,海啸与地震,火山爆发,社会经济,人口,农业,工业,交通,风土人情,野生动物,

名称来源

关于苏门答腊岛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岛名来源于梵文SamudraDvipa,samudra意为“海”,dvipa意为“岛屿”,故苏门答腊古时曾叫苏瓦纳布米(Sumutrabhumi),意为“光辉绮丽的乡土”,这个名字的同义词即苏门答腊布米(Sumutrabhumi),苏门答腊即从苏门答腊布米演变而来。苏门答腊古称安达拉斯,此名源于阿拉伯语。数百年前,该岛广为种植橡胶树,人们便把它别称为“帕齐亚”,印尼语意即“橡胶岛”。印度尼西亚独立后,该岛又赢得“希望之岛”的美称。苏门答腊岛印尼语写作Sumatera,英语习惯拼作Sumatra。关于苏门答腊这一名称中国古籍很早便有记载,以《元史·世祖纪》着录最早。其中记述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苏木都刺国遣使来朝。苏木都刺即是中国史籍中对该岛的最早译名,在《元史》中又译作速木都刺。明王朝在此地设定过旧港宣慰司,嗣后它的名字屡屡见于中国的正史和其中多种典籍中,只是译名不甚统一而已,到了清朝改译名为苏门答腊,近代图书就沿袭这一译名。 苏门答腊岛卫星地图

历史

苏门答腊岛处于海上丝绸之路要道,所以经济繁荣,出现了一些着名的贸易城市,主要是在东部。印度宗教,特别是佛教,也随之渗透到这个地区。历史上,苏门答腊岛上有室利佛逝、苏门答腊、八昔、亚齐、那孤儿、黎代等古国。中国南北朝时(5-6世纪)有乾陀利国。

室利佛逝国

7世纪中叶,中国唐朝永徽元年(650年)室利佛逝国取代乾陀利国而兴起,位于现今巨港一带。这个佛教王国王国在7-9世纪独霸一方,通过贸易交往和物理征服,在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婆罗洲西部传播马来文化。但是,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王国的势力范围限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几乎不受其影响。 7世纪末叶唐咸亨二年(671年)唐代高僧义净,访问室利佛逝国,停留六个月。 10世纪初唐天祐元年(904年)改称为三佛齐,以勃林邦(今巨港)为首都。 10世纪末叶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二年(961年)、三年(962年)三月、三年十二月,三佛齐国王悉利大霞里坛遣使贡方物。 11世纪,室利佛逝帝国(Srivijaya empire)的势力扩张到苏门答腊大部分地区,以及其他岛屿和大陆地区。宋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三日三佛齐占卑使来贡方物;元祐三年(1089年)十二月遣使贡方物;元祐五年(1091年)九月又贡。这时三佛齐旧都勃林邦已被东爪哇国侵占,三佛齐国都迁往占卑。 苏门答腊的森林正遭到破坏 13世纪初叶,宋代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着《诸蕃志》有专条详细叙述三佛齐国。 13世纪中叶,三佛齐远征细兰失败,国力渐弱。 1377年,三佛齐的首都沦入爪哇的麻喏巴歇帝国(Majapahit empire)之手,此后王国便在苏门答腊一蹶不振。14世纪末叶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佛齐被爪哇满者伯夷国王灭。

苏门答腊国

苏门答腊国在元代称为“须文达那国”,位于今日苏门答腊岛八昔(Parsei)河口,那里还有一个名叫须文达那(Sumandra)的小村。1298年马可·波罗曾叙述Samara, 就是须文达那国。阿拉伯游历家伊本·白图泰曾经到过须文达那国,他称这个国为"Sumatra"(阿拉伯文对“Samudra”的音译)但《伊本·白图泰游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世纪,才被西欧的学术界重新发现。15世纪初叶,威尼斯旅行家尼可罗·达·康替(Niolò Da Conti)到苏门答腊国旅游达一年之久,他在所着的《游纪》中称苏门答腊为Shamuttera。 13世纪末元至元九年(1282年),须文达那国遣使贡方物。在明代才改称为苏门答腊国,但仍然不是苏门答腊全岛。 14世纪末明洪武元年(1367年),苏门答腊国王奉献金叶表文,贡马匹和方物。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屡屡从苏门答腊海岸经过。当年,明成祖令郑和赠送给亚齐国王一座大钟,现仍陈列在亚齐博物馆里。明永乐三年(1406年)苏门答腊王苏丹罕难阿必镇遣使阿里入贡,明成祖昭封锁丹罕难必镇为苏门答腊国王,赐印、金币。永乐五年再次遣使入贡。随后苏门答腊国遭到那孤儿国侵略,苏门答腊国王中毒箭死,王子苏干拉年幼,王妃下令,如有勇士能够替国王报仇,保卫苏门答腊国,愿意嫁为妻子。有一老渔翁挺身而出,打败那孤儿国,王妃果然嫁给老渔翁,并尊老渔翁为老国王。永乐七年(1410年)老渔翁国王来京师朝贡,永乐十年(1413年)明成祖遣使往苏门答腊国。这时候,前王子苏干拉已经成人,纠众杀老渔翁国王,然后纠众逃往山中建立山寨。永乐十三年(1416年)三保太监郑和擒获前王子苏干拉送京伏法。少渔翁王感恩不尽。宣德十年(1436年)明宣宗昭封少渔翁王的儿子继承王位。后来,苏门答腊国被亚齐酋长国所灭,亚齐酋长国一直延续到20世纪,而苏门答腊成为全岛的名字。

西方入侵

16世纪开始,欧洲列强──最初为葡萄牙,后为荷兰和英国,先后与苏门答腊沿海地区的公国贸易、交战,并在此建立若干堡垒。1824和1871年订立的英荷条约撤消英国在苏门答腊的主权,而荷兰则透过经济开发和行政手段,在19世纪逐渐将内陆地区纳入势力范围。在19世纪,苏门答腊的各王国一个接着一个被荷兰殖民者打败,唯有亚齐酋长国维持独立。为了占领这个酋长国,荷兰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打了昂贵的亚齐战争(1870年-1905年)。亚齐北部地区则历经30年的争战才在20世纪初勉强为荷兰掌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门答腊曾被日军占领,1950年成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此后苏门答腊人不时表达对中央 *** 财政议题的不满,常发动叛乱或其他区域性的社会运动。其中最着名的是亚齐的情势,亚齐分离主义者与印度尼西亚军队自1990年起经常爆发武装冲突。2004年末苏门答腊遭遇一场自然浩劫,印度洋一起大海啸(由亚齐外海一起强烈地震所引发)肆虐西北沿岸的低洼地区及附近岛屿,造成严重伤亡及灾害。

行政区域

全岛分为北苏门答腊、占碑(Jambi)、廖内(Riau)、西苏门答腊、南苏门答腊、邦加-勿里洞(Bangka-Belitung)、明古鲁(Bengkulu)和楠榜8省,还有亚齐半自治省。主要城市有棉兰(Medan)、巨港和巴东。约有3/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苏门答腊东北部棉兰一带的人口最为稠密。爪哇岛为缓和人口过分拥挤的情况,已往苏门答腊南部的楠榜省移民。 苏门答腊全岛共分成九个省: 苏门答腊岛行政区划 亚齐省(Aceh)首府:班达亚齐(Banda Aceh) 邦加-勿里洞省(Bangka-Belitung)首府:邦加槟港(Bangkalpinang) 明古鲁省(Bengkulu)首府:明古鲁市(Bengkulu) 占碑省(Jambi)首府:占碑(Jambi) 楠榜省(Lampung)首府:班达楠榜(Bandar Lampung) 廖内省(Riau)首府:北干巴鲁(Pekanbaru) 廖内群岛省(Kepulauan Riau)首府:丹戎槟榔(Tanjungpinang) 西苏门答腊省- 首府:巴东(Padang) 南苏门答腊省- 首府:巨港(Palembang) 北苏门答腊省- 首府:棉兰(Medan)

自然地理

地形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西部巴里散山脉(Barisan Mountains)和东部的低地平原。而西部沿海平原过于狭窄。 西半部的巴里散山脉是青藏高原新生代山脉的连续,呈西北—东南走向,绵亘1600千米,纵贯全岛。有90余座火山,其中最高峰为葛林芝峰(Mount Kerinci),海拔达3800米。由于火山灰的影响,部分地区土地肥沃,利于农业。湖泊遍布,其中最着名的当属山脉北部的多巴湖,面积1140平方公里,它是印尼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 苏门答腊岛地形图 山脉以东,强大的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冲积平原,遍布沼泽,南宽北窄,最宽处100千米以上。虽然东部平原地区宜耕土地少,对农业不利,但其对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地上出产油,地下也出产油”:棕榈油和石油。

河流

河流众多,主要有穆西河、巴当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当中以哈里(Hari)河最长,可通航480千米。

海岸

苏门答腊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西部沿岸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由于“印度洋拍岸浪”现象的存在,致使苏门答腊西海岸几乎无天然良港。

气候

苏门答腊岛有赤道穿过,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有明显干湿两季)。由于常年高温多雨,各地温差不大,降雨则有明显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可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

生物资源

苏门答腊岛占据着印度尼西亚国家领土的1/4。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宝库。岛上仅仅哺乳类动物就有176种之多。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岛上的动物包括猩猩、各种猿类、象、貘、虎、两角耸立的苏门答腊犀牛、长臂猿、树鼩、飞狐猴、野猪和灵猫类。岛上3座国家公园(勒塞山〔Leuser〕、葛林芝-塞布拉〔Kerinci Seblat〕和南巴里桑山〔Bukit Barisan Selatan〕)于2004年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保护区。随着人类在当地雨林中活动的增多,生物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猩猩不到5000只,而根据印尼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统计,在2001年,苏门答腊犀牛只有132头了。苏门答腊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希望苏门答腊岛这座天然的生物宝库能够保持它的原貌。 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地区被被热带森林覆盖,属热带雨林带。除高地外,苏门答腊气候炎热且极为潮湿,植被有苏门答腊松、南洋松(Pinus merkusii)、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香桃木、竹、杜鹃花、兰花、棕榈树、栎树、栗树、乌木、铁木、樟树、檀香木及多种可用来制作橡胶的树种。这些森林曾经是宝贵动植物(红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栖息地。各类热带植物覆盖全境,到处生机盎然。交叠错落的山脉被原始森林淹没,波平如明镜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树簇拥,无论是城市、乡村、田野、道路都浸润在绿色的海洋中。而绿色的海洋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情画卷,成为苏门答腊亘古不变的亮丽景观,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幸的是,印尼当局的贪污风气和非法森林开发使得这些原始森林面临毁灭的危险。连所谓的“保护区”也遭到砍伐。

海啸与地震

2004年底,由苏门答腊岛引发了印度洋大海啸。 2010年10月25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7.2级强烈地震,接着又引发了巨大的海啸。 2012年4月11日16:38,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芮氏8.9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2019年3月12日00时34分,苏门答腊岛北部(北纬1.10度,东经98.75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主词条:3·12苏门答腊岛地震

火山爆发

2012年9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默拉皮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被喷射至火山口以西1.5公里处。

社会经济

人口

苏门答腊岛有约3700万人,人口密度不高(85人/㎞ 2 ),人口稠密的地区包括北苏门答腊、以及西苏门答腊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区集中在巨港和棉兰。 当地居民使用52种不同语言,均属于南岛语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东部,最普遍的语言是马来语,但在其他地区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语言:南部和中部有楠榜语(Lampung)和米南加保语(Minangkabau),北部的山区有巴达克语(Batak),最北部沿海地区有亚齐语。在市区也有华侨使用汉语的闽南语。 苏门答腊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兰人传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农业

农产以稻米、咖啡、橡胶、茶叶、油棕、菸草、椰子等为主。为出口种植的农产品有橡胶、菸草、茶叶、咖啡、棕榈油、苎麻纤维、琼麻、椰干、槟榔子、木棉、花生和胡椒。北苏门答腊高地地区种植出口用蔬菜。生计作物有玉蜀黍、块根作物、蔬菜和稻米。约有1/3的印度尼西亚木材产自苏门答腊森林,森林另出产各种油类及纤维。

工业

工业有炼油、采矿、机械、化工、食品加工等。重要城市有棉兰、巴东、巨港等。这个岛的山脉、平原和北部沿海沼泽相间分布,是印尼经济作物的最大种植园区。除了锡、石油等矿产资源外,这里主要种植橡胶、咖啡等各种各样的热带经济作物。这个岛的物产出口值占印尼的60%以上,可见苏门答腊岛在印尼经济上多么重要。 苏门答腊及其邻近岛屿蕴藏石油、天然气、锡、铝土矿、煤、黄金、银和其他矿产。靠近沙哇伦多(Sawahlunto)的翁比林(Umbilin)煤田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其他煤田包括亚生(Asen)山及南苏门答腊的矿床。廖内省的杜马伊(Dumai)地区有若干印度尼西亚境内最高产的油井;巨港和庞卡南-布郎丹(Pangkalan Brandan)亦有油田开发。

交通

苏门答腊东北部、巴东高地和苏门答腊南部都有健全的公路网,其他地方则只能利用山间小路和河流通行。西北-东南走向的苏门答腊公路竣工于1980年代。苏门答腊北部、中部和南部各有独立、不相连的铁路网。一家印度尼西亚航空公司有航班往来各大城市。含邻近岛屿的面积为482393㎞ 2 。人口:包括邻近岛屿在内为43309707人(2000年)。

风土人情

苏门答腊的语言属澳斯特罗尼西亚诸语言(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亚齐人居住在西北部,加约人(Gajo)和阿拉斯人(Alas)住在中北部山区,巴塔克人(Batak)住在托巴湖四周及以南地区,米南卡保人(Minangkabau,当地最大种族族群)则住在巴东(Padang)高地。巴东南部的西海岸地区住有勒姜人(Redjang)和莱邦(Lebong)山民及楠榜(Lampung)沿海居民。沿海岸和河畔而居的马来人在东海岸和广大的南部平原占多数,操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族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的通用语言。米南卡保人和巴塔克人最善于接受西式教育。绝大多数苏门答腊人是穆斯林,但也有些居民是基督徒和万物有灵论者。 苏门答腊岛又称“美南卡巴岛”,意即“水牛的胜利”。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距今1500年前,爪哇和马来亚之间因苏门答腊岛的归属问题发生了纠纷,为了避免流血冲突,双方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双方各选出一头足以代表本方的水牛,让它们角斗,以其胜负来决定苏门答腊岛的归属。苏门答腊岛从此获得了“美南卡巴岛”的名称,印度尼西亚还流传着斗牛的习俗。 苏门答腊岛的巴达克族人,忌讳公公和儿媳直接谈话,有话非说不可的时候必须通过中间人。如公公要问儿媳家里有没有鸡蛋,就得这样问:“穆罕默德,请去问问我的儿媳,家里有没有鸡蛋。”儿媳也必须如此回答:“穆罕默德,请转告我公公,昨天我刚刚买了一大竹篮。”在这问答中,作为中间人的穆罕默德可以自顾自地呆在一边,毫不理睬二人在谈些什么,因为公公和儿媳彼此都听得见对方的话,用不着别人来转达。若是公公和儿媳在外面偶然相遇,双方出于礼貌都想问候对方几句,而此时旁边又没有第三者,那么路边的石头,树木都可以充当"中间人"。 在苏门答腊的西南部沿海,有一连串岛屿,叫明打威群岛。这个岛上生活着爱纹身的部落人,人们称之为“花人”。由于这里自然环境闭塞,花人们一直保留着他们纹身的习惯。纹身师用棕榈树汁和木炭等煮成染料,然后用针在被纹身的人身上刺成各种花纹图案,再染上色汁,这样刺在身上的花纹就终身保留下来。这种纹身是在庄重古朴的仪式下进行的,不是一次完成,每一个人一生要进行几次,一般从小孩子时起就进行,最后达到完成全身的纹花工作。他们认为这是对一个人的美化。因为他们基本上 *** 衣服,只在腰下部围些树叶或扎一块布条,所以身上的花纹所显示的美,能使人一目了然。

野生动物

新浪环球地理讯 台北时间8月27日讯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导,2004-2009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与英国肯特大学德雷尔生物保护与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克林西塞布拉特国家公园实施了一个为期5年的研究项目,他们利用安设在公园内的自动相机,捕捉到包括苏门答腊虎、巽他云豹在内的许多珍稀物种的身影。 1.苏门答腊虎2007年5月,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克林西塞布拉特国家公园,一头苏门答腊虎朝自动相机的方向走来。苏门答腊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克林西塞布拉特国家公园也是苏门答腊虎最后的避风港之一。从2004年到2009年,一个研究小组在这座国家公园安设了自动相机捕捉苏门答腊虎的一举一动。动物保护主义者称,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此类项目之一。 苏门答腊岛生物资源 在这个项目实施期间,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和英国肯特大学德雷尔生物保护与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一共捕捉到35头苏门答腊虎的照片。据估计,苏门答腊虎的总数可能只有500头左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于上周首次公布了苏门答腊虎以及该项目实施期间捕捉到的其他一些森林物种的照片。 据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的麦克-林基尔(Mike Linkie)介绍,与众所周知的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不同,苏门答腊虎“并没有获得国际知名度,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总是躲在茂密的常绿热带雨林,记录的难度非常大。” 林基尔称,印度尼西亚境内另外两个虎种——巴厘虎和爪哇虎——都已灭绝,由于在苏门答腊岛遭到非法猎杀,苏门答腊虎也“极有可能步它们的后尘,成为历史”。但他说,国际社会并没有放弃拯救苏门答腊虎的希望,例如,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在克林西塞布拉特国家公园建立了5个反偷猎小组。 2.巽(xùn)他云豹 在这张摄于2006年12月的照片中,一头巽他云豹在四处觅食。2007年,科学家发现东南亚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的巽他云豹其实是一个不同的品 种。在此之前,巽他云豹被认为与大陆云豹属于同一品种。由于森林砍伐,巽他云豹的数量不断减少,如今低于1万只,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 3.苏门答腊地鹃 消失90年以后,苏门答腊地鹃的身影最终在2006年5月被自动相机捕捉到了。而上一次人们见到这种鸟类的身影,是在1916年最早发现它的时候。林基尔说,那部自动相机还无意中捕捉到偷猎者在公园寻找苏门答腊地鹃的镜头。林基尔称,在一组照片中,一名猎人“显然发现了闪光,因为在下一张照片中,他在同一方位与相机擦肩而过,但相机仍拍到他身穿短裤、嘴里叼着香菸的镜头。” 4.亚洲貘 2006年9月,两只亚洲貘在夜色的掩护下出现在克林西塞布拉特国家公园。亚洲貘亦称马来貘,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过去30年,它们的数量在东南亚地区不断下降。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介绍,亚洲貘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森林被辟为棕榈油种植园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丧失。

6. 亚洲十大恐怖地 印度迪乌岛寂静之塔

简介

寂静之塔是拜火教信徒施行鸟葬的地方。拜火教认为,木头接触逝去的躯体时,会被污染,而石制的或铁制的不会。所以寂静之塔是以石块砌成的环形无顶建筑,通常建造在山顶上,其大小和复杂程度依需要和有关拜火教社区竖迹的富裕程度而定。

1、人文起源

拜火教认为,木头接触逝去的躯体时,会被污染,而石制的或铁制的不会。所以寂静之塔是以石块砌成的环形无顶建筑,通常建造在山顶上,其大小和复杂程度依需要和有关拜火教社区的富裕程度而定。在伊朗本土一些仍然信仰拜火教的贫困村庄里,寂静之塔仅是一圈石砌的围墙,中间有一口放置逝去的躯体的浅井。浅井底部和四壁砌有石块,以免逝去的躯体直接接触土地。印度孟买帕尔西人富裕社区的寂静之塔结构就复杂得多。

2、历史印记

1673年,占领孟买不久的英国殖民者为了吸引原来居住在Gujarat地区的帕尔西人向新殖民地移民,把孟买一座小山划给帕尔西人建筑寂静之塔。现在这座小山上已经长满了几百年的大树,在树林中是六座寂静之塔。其中最大的一座,直径达九十米。周围有二道六米高的环形石砌围墙,仅有两扇铁门和外界相通。内墙里面有一口石砌的浅井,底部填满活性炭和石灰。寂静之塔和陈放逝去的躯体的无盖石棺的设计,使得丌鹰和其他食肉的猛禽能自由地接近逝去的躯体,尽快吃完尸肉。去尽尸肉的遗骨再收集在一起,堆放在寂静之塔中心的浅井里。

寂静之塔-仪式

拜火教的殡葬仪式,和西藏的天葬在形式上类似,但出发点完全不同。拜火教认为,人死时,灵魂迅速和肉体分离,邪灵“腐败”在人死后三小时内进入遗蜕,逝去的躯体从此变得非常肮脏。任何人,包括死者亲属,再不能触摸它。逝去的躯体的全部后处理由专职的掮尸者负责。掮尸者是一个特殊的种姓,和印度的贱民相似,住宅自成聚落,与其他居民严格分开。掮尸者把死者衣着除去,将逝去的躯体浸入白色公牛的尿液里清洗净化。

公牛尿液在拜火教里是圣洁的液体,许多宗教仪式都要用到公牛尿液。在圣火神庙里,有专用的大厅饲养公牛,有专人收集尿液,以备不时之需。掮尸者接着为死者穿上新制的“正道之衫”(sudreh),腰上围绕新制的“圣腰带”(kusti),再用旧的正道之衫包裹全身,只露出面孔。正道之衫是白色棉布裁成九块后缝制而成的有袖及膝长袍;圣腰带搭绝是由144股白色羊绒细线编织而成的中空管状腰带。圣腰带绕腰三转,打四个结,系在正道之衫外面。

按拜火教的传统,穿上正道之衫,系上圣腰带,才能和上帝阿胡拉马兹达、上帝属下的诸神、以及先知琐罗亚斯德沟通。正道之衫和圣腰带有如拜火教徒的正式制服,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必须穿着。包裹好的逝去的躯体被移置到一块石板上,旁边点燃一座以檀香木为燃料的圣火和一盏尸灯。此时,教士为死者朗诵经文。第二天,教士在逝去的躯体旁边举行名叫Geh-Sarna的仪式。按拜火教的神话,人死后三天内,灵魂都在逝去的躯体周围徘徊,依恋不去。教士在仪式中朗诵经文,可以帮助死者的灵魂坚强起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天桥(ChinvatBridge)前天使Meher的初次审判,或进天堂,或下地狱。

然后,亲属和朋友向死者做最后的道别。道别时,只能遥祝,不可接近逝去的躯体。仪式之后,掮尸者把逝去的躯体搬运到墓地外的石板上,让狗凝视死者的面孔。拜火教相信,狗能看到邪神,狗的凝视,具有驱赶邪佞的神力。

最后,由掮尸者把逝去的躯体放置在墓地内部无盖的无盖石棺中,把无盖石棺置于寂静之塔中,使得丌鹰和其他食肉的猛禽能自由地接近逝去的躯体,尽快吃完尸肉。去尽尸肉的遗骨再收集在一起,堆放在寂静之塔中心的浅井里。

只有掮尸者才能进入寂静之塔。遗骨在阳光照射下,风化成为粉末尘土。雨季来临时,浸泡遗骨粉末的雨水,经过活性炭和余枝并石灰层的过滤,从地底埋设的排水管道流入大海。

7.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海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已经造成至少357人丧生,160多人失踪,3.5万多人无家可归。

(1)自然界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面对自然灾害如飓风、火山爆发和地震等,人们是无法抗拒的。(5分)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只要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就能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分)
(3)辨题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8. 印度洋海啸受灾最重的三个岛国是哪些

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9. 印度洋有哪些重要的岛屿

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明打威群岛、留尼汪岛等。

1、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为仅次于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也称伊里安岛)和加里曼丹岛的世界第四大岛屿,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最近距离为386千米。

面积为587041平方千米。马达加斯加岛是向西倾斜而多山的陆块。岛的形状呈狭长形,南北窄、中部宽,全境最宽处达576千米。海岸线总长3991千米。是南回归线穿过印度洋的最大岛。

2、锡兰岛是印度南面的一个较大的岛屿。锡兰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岛上高地非常多,茶叶栽培盛行,盛产珍珠。岛上也拥有很多宝石矿脉。

这一地名源出阿拉伯语,据文献记载,至少早在西元361年即已使用,并且在西方曾经一度相当流行。

3、安达曼群岛:是孟加拉湾与缅甸海之间、十度海峡之北的一组岛屿,长期以来,人们把北安达曼群岛、中安达曼群岛和南安达曼群岛统称为大安达曼群岛。其它还有兰德法耳岛、韦斯特岛、小安达曼岛等主要岛屿。

4、尼科巴群岛是安达曼海的20个岛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多雨,岛上的居民是热带黄种人,他们的语言来源于东南亚,群岛的首都是布莱尔港,主要输出木材和橡胶。

随处都生长着椰子、槟榔和棕榈树,岛上的居民是热带黄种人,身高偏矮,肤色暗黄,他们使用的语言来源于东南亚,群岛的首都是布莱尔港,主要输出木材以及橡胶等,并且有少量的工业体系。

5、明打威群岛,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的明打威群岛,是古老民族“花人”居住的地方。明打威群岛由70个岛屿组成,其中面积较大的有西比路岛、锡波拉岛、北巴盖岛和南巴盖岛。这些岛上大都无人居住,总共只有3万居民。封闭隔绝的自然环境,使得人的许多古老习俗得以保留至今。

与印度哪个岛最危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里有日本人家具 浏览:272
中国人保报销多久到账户 浏览:110
印尼位置在哪里 浏览:800
越南大榴莲多少钱一只 浏览:200
越南还有哪些武器 浏览:255
浙江意大利家具品牌有哪些 浏览:431
英国到中国海关在哪里 浏览:697
什么地方买伊朗红花 浏览:171
滞留在英国的华人有多少 浏览:105
为什么意大利是艺术之都 浏览:990
申请英国研究生成功需要看什么 浏览:354
印度什么时候疫苗接种完 浏览:528
伊朗宗教是什么宗教 浏览:748
哪里有印度产的强生疫苗 浏览:534
印尼火山什么时候能登顶 浏览:942
伊朗误击飞机大约需要赔多少钱 浏览:979
印度普通人是怎么做饭的 浏览:895
印度和中巴什么关系 浏览:534
印尼8月20日是什么节 浏览:99
印尼婆罗洲哪里好玩 浏览:667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