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在哪个州
印度在亚洲。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7位。
印度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46.3%,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卢固族、泰米尔族等。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其中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别占总人口的80.5%和13.4%。
(1)印度外交部在印度哪里扩展阅读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发展历史如下:
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创立了婆罗门教。
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把佛教定为国教。
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权大国,统治200多年。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
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亚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1600年英国开始入侵印度。1757年印度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
1947年6月,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度独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国,同时仍为英联邦成员。
❷ 印度在哪里
印度在亚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地区。南亚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面积约437万平方千米。人口10亿以上。本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区,南部印度半岛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与德干高原之间为印度河-恒河平原。
亚洲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7%(或占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41.64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约60.5%(2019年)。
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
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南至丹绒比亚,西至巴巴角),北至切柳斯金角,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13小时。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2)印度外交部在印度哪里扩展阅读:
印度简介:
1、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领土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 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3、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
4、印度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区域包括有27个邦(省)、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而联邦属地及国家首都辖区则由联合政府指派政务官管理。
5、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那烂陀、迈索尔、果阿、泰姬陵、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印度选出本国七大历史奇迹 印度拉贾斯坦风情。
❸ 印度国家在哪里 在地图的哪个位置
印度位于南亚,中国的南部。
如图,印度正好位于地图的中心区域,亚洲南部的南亚地区,中国的下边。
拓展资料: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गणराज्य;英语:RepublicofIndia),简称印度。
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领土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
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
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
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兰教兴起。
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
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
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参考资料:
印度网络
❹ 不丹外长今会见印度外长对中印对峙怎么表态的
据报道,不丹外交部长今日(11日)在加德满都会见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称希望洞朗对峙能够“友善和平地解决”。
据称,印方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政府正努力试图采取两种“外交方式”解决中印对峙危机,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让不丹军队在对峙地区代替印度军队,使中国和不丹军队双方撤兵,但又担心这会给不丹提供与中国直接接触的动力,使其与中国建交;第二个选择是延长对峙时间直至11月,称“随着冬天的到来,该地区的气候恶化,使任何军事行动都变得困难”。
关于中印洞朗对峙的最新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8月9日在答复海外网时表示,据中方掌握,截至8月7日,印军仍有53人和1台推土机非法滞留在中国领土上。中方要强调的是,印方必须将全部越界人员和装备撤回边界线印度一侧,无论印军还有多少人非法越界并滞留在中国境内,其性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
支持把印度打回去!
❺ 为什么外交部的地图中印度地图最为精细,多
(1)城市B是印度最大的孟买工业中心,城市C班加罗尔是印度电子中心.
(2)南亚自北向南氛围三大地形区,北部是 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由该高原的地势特点是 西高东低.
(3)印度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因此耕地面积广大.
(4)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图中箭头所示的风是西南季风,为雨季风.
故答案为:
(1)孟买;班加罗尔;
(2)喜马拉雅;德干;西高东低;
(3)高原;热带季风;西南.
❻ *** 争议边界地图是怎样的
(一)印军侵占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大片中国领土 尼赫鲁总理于1950年在印度人民院的一次讲话中说:“不管有地图没有地图,麦克马洪线是我们的确定边界”。
尼赫鲁的态度极其蛮横无理,他不仅矢口否认中印边界从未划定的基本事实,而且连印度 *** 自己出版的地图也置之不顾。
尼赫鲁对待边界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印度的军队推进到哪里,那里就是印度的国界。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印哗竖度军队便在 *** 和平解放前后,全面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到1954年即侵占了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大片中国领土。
1954年印度 *** 公然在这块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设置了所谓的“东北边境特区”,由印度中央直接管辖,并建立基层政权,以加强控制。
为掩人耳目,印度 *** 修改官方地图,在1954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上第一次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标绘为中印边界东段“已定界”,抹掉了自1935年“麦克马洪线”公开后一直注明的“边界未经定界”字样,妄图以此作为侵占中国领土的根据,使非法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合法化。
1955年4月6日,印度 *** 在一份文件中称,今后“麦克马洪线”和“边界线”的说法应停止使用,“麦克马洪线”的提法应立即用“东北边界”一说代替。
(二)印度侵占中印边界中段四块争议地区 中印边界中段,是指中国 *** 阿里地区同印度旁遮普、喜马偕尔和北方邦接壤的边界。
它北起中印边境西段边界的终点6795高地,南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的强拉山口(即里普列克山口),总长约450公里。
中段边界有喜马拉雅山横亘,有通外山口道路19条。
其中什布奇、玛那(卓尼)、尼堤、昆里宾里、达玛、里普列克(强拉)等6个山口,为中印通商协定开放之山口,供两国商旅往来贸易。
关于中段边界,与东段和西段一样,中国 *** 和印度 *** 之间未订立任何条约和协议,从来没有划定过。
但双方依循历史沿革的管理范围,已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
它从西段的终点起,往南沿着帕里河巨哇渠为一方、司丕提河的其它支流为另一方的分水岭,通过这条分水岭上的6226高地,在巨哇渠与司丕提河汇流处西面数公里与司丕堤河相遇,再沿司丕堤河到该河与帕里河交汇处。
在帕里河与司丕堤河交汇处以甫,边界通过6791高地,沿口岭南行,在什布奇山口岭向南、通过5642高地、塔布龙山口和古木朗山口。
边界在葱莎以西跨过甲扎岗噶河,再往东经过玛那山口。
从玛那山口至卡美特山口,通过卡美特山以后,边界沿着山岭走向。
在乌热、香扎和拉不底地区,边界沿着三地区南面尘冲的一条连绵山岭走向,通过尼堤山口以南的马佐拉,经过乌扎拉渠的南面,到达昆里宾里山口西南的乌扎拉。
从乌扎拉起,边界沿着象泉河支流和马普楚河为一方、杜力干噶河和卡利河为另一方的分水岭走向,经达玛山口,到里普列克山口附近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止。
这条传统习惯线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两国人民的尊重和承认。
在传统习惯线两边的边民世代和睦相处,形成了相互间在贸易、宗教、探派芦歼亲、访友等传统友好交往。
多少年来,阿里地区的 *** 用土特产换取印度和尼泊尔的粮食、[印]卡·吉普塔:《中国边界秘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2页。
布匹、茶叶及其他日用品,而印度沿边地区又极需要阿里边民生产的食盐和羊毛等原料。
这种边民之间以物易物的贸易由来已久。
为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中印两国 *** 《关于中国 *** 地方和印度 *** 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规定,将阿里地区的普兰、姜叶马加尔果,姜叶马卡克拉、那不拉、然木如、波林三多、董不惹、尚格吉、噶大克、扎西岗等10个地方辟为市场,并开放什布奇等6个山口,还规定沿新卡藏布(狮泉河)河谷至扎西岗的习惯道路仍按以往习惯往来。
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帝国主义的衣钵,逐步蚕食中国领土。
在中段,侵占了中国巨哇,曲惹地区,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乌热、然冲、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区,共约2000余平方公里的领土。
其中除桑、葱莎较早为英国侵占外,其余地区都是在1954年中印两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关于中国 *** 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字后,被印度侵占或侵入的。
这4块所谓的由于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争议地区,按照传统习惯线的具体走向,都在传统习惯线的中国一侧。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被印度侵入的波林三多,是1954年中印协定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由中国 *** 同意在 *** 阿里地区开放的10个贸易市场之一。
它和其它9个市场都是应印度 *** 代表、印度大使赖嘉文先生在谈判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而开放的。
但是,波林三多却在1954年的协议签定后不久被印度侵占。
印度对中印边界中段中国领土的入侵,是随着它的领土扩张欲逐步升级的。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段印军一般均未在边境地区派兵设卡。
1950年中国人民 *** 进驻阿里后,印度就沿边境一线加强了军事控制,如加修道路和机场,派驻军警,设立边卡等。
嗣后,印度陆军接管了中、西段全线防务,在边境地区增调正规部队,扩充地方武装,加强战备。
到1959年底,其在中国中段沿边地区共分设两个防区,33个据点,兵力增至5600余人。
在旁遮普和喜马偕尔地区由正规陆军设防,设点10处,兵力4000余人。
在北方邦地区,由武装警察第九营设防,兵力1000余人,设有军事据点23个。
长期以来,印度当局恃其优势兵力,以先下手力强的手段,逐步侵占了上述4块地区。
在巨哇、曲惹地区: 巨哇、曲惹地区在传统习惯线以北中国境内。
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标为已定界,将该地区划入印度,形成争议。
巨哇、曲惹地区早在17世纪中叶即由五世 *** 喇嘛规定为扎西岗的举巴扎仓管辖的领地。
扎西岗的举巴扎仓一直在这一地区管辖,征收差税,直到1958年才由于这一地区被印度所占而被迫中断。
1958年6月2日,印军进入巨哇、曲惹,并在曲惹修房设卡,从此侵占了该区。
在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 什布奇是中国扎达县的一个村庄。
自什布奇西行5公里即到什布奇山口,山口道路宽广,过往商旅多取此道,实力阿里地区重要门户之一。
什布奇山口的传统习惯线在其山口以西的活不桑河。
“活不桑”为“洗净”之意,意即印度人来中国境喝三 *** 不桑河的水,可以吃牛肉;中国 *** 去印境喝三口水可食马肉。
活不桑河与山口之间的草场水草丰美,历来属于中国什布奇村的放牧地。
从1954年起,印度地图将此段边界改为通过什布奇山口并标为已定界,形成争议区。
1954年7月,印军在拉容马山顶刻上“印度斯坦— *** ”字样,企图将传统习惯边界线向活不桑河东移6.5公里。
1955年,印军不断在拉容马山顶巡逻,阻止中国什布奇村民过山打柴割草。
1956年,中国边防当局在什普奇设立边防检查站,巡逻于拉容马的印军随即撤至活不桑河以西。
1957年3月,印军在中国活不桑以东约4至5公里之曲宾呆惹建房两间,并在通往南加的山腰路旁筑碉堡两座。
同年5月,印军悍然在拉容马山顶升起印度国旗,公然宣称:中印以拉容马山顶为国界。
经中国边防当局多次严重 *** 后,印军于当年11月撤回。
1958年4月,印军再次侵驻拉容马山顶,在该地修建营房6间。
并派兵进入曲宾呆惹,从此侵占了该区。
在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 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是指桑久拉山口西南,公贡桑巴以东,甲扎岗噶河及其支流所经之地。
桑、葱莎分别位于甲扎岗噶河的北南两岸,相距25公里;波林三多位于托林西南,地处三岔路口,是1954年中印通商协定开放的市场之一。
此段边界传统习惯线位于贡桑布(桥),在葱莎以西跨过甲扎岗噶河,再往东经玛那山口,长约100公里。
1954年印度地图将该地区划入印度,形成争议区。
桑、葱莎和波林三多均属 *** 扎达县管辖,居民均为藏族,历来都向中国原扎布兰宗 *** 交纳差税。
1919年3月,英国授意印度真日邦派员越公贡桑巴侵入中国境内,在桑久拉山口和葱莎私立石堆,在葱莎附近设立书有真日文字的碑,制造国界标志。
1920年6月(藏历5月7日或8日),英属印度真日上邦又派员至桑、葱莎非法丈量土地,修路建房。
1926年和1932年,原 *** 地方 *** 同当时英印殖民 *** 曾就这段边界举行过谈判,英帝国主义企图将国界推至桑久拉山口, *** 地方 *** 坚持以公贡桑巴为界,谈判无结果。
人民 *** 解放阿里后,印度即以武力开始了向该地区的入侵。
1950年中国人民 *** 进驻阿里前夕,印军即以1个连的兵力进驻公贡桑巴以西鲍哈尔。
1952年5月,印军侵驻葱莎,并至桑巡逻。
当时原扎布兰宗宗本曾亲往葱莎与印军交涉,但无结果。
1955年,印军侵占了波林三多。
在乌热、然冲、拉不底地区: 乌热、然冲、拉不底地区均属中国达巴宗(该宗现已撤归扎达县)管辖。
其中乌热位于达巴宗正南偏东约60公里的峡谷中,是天然夏季牧场;然冲位于乌热正西偏北;拉不底地区即香扎、朱毕钟、拉不底等地的总称。
此段边界,传统习惯线起自卡美特山向东南沿无名河北岸的分水岭至喀巴夏,向东南经马佐拉、姑马拉、 *** 尔等山口至乌扎拉,长约65公里。
从1954年起,印度地图将该地区划入印度版图,形成争议。
1954年6月,印度派遣武装人员越姑马拉山口侵占乌热。
对此,7月18日和8月13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两次向印度外交部提交备忘录,要求其 *** 表示态度并令其军队立即撤出。
8月27日,印度外交部给中国驻印大使口头照会,声称乌热是印度领土,否认印军入侵乌热事实。
后因冬季气候严寒,物资补给困难,印方武装人员被迫于9月19日撤返印境。
1955年中国边防部队进驻了乌热。
同年6月,印军越姑马拉山口重侵乌热,形成了在中国领土内双方对峙的紧张状态。
入侵印军后又因姑马拉大雪封山,于9月15日由马佐拉山撤回印境。
1956年,中印双方就乌热问题达成互不驻军的协议。
按照协议,中国边防部队撤出乌热地区,此后再未进入。
但印方却于同年6月派兵侵入乌热。
从此乌热问题成为中段边界问题的一个热点。
1958年,中印双方就乌热问题谈判,没有结果。
到1959年9月13日,两国 *** 仅就乌热问题的来往文书达18份之多。
1955年印军曾越境至香扎、拉不底测绘。
1956年7月,印军侵入香扎、拉不底,以后逐渐侵占了该区。
1955年后,印度 *** 开始修筑葱莎至衰拉山口的乡村道,修建了房屋,以后逐步侵占了然冲地区。
从上可以看出,印度 *** 在50年代乘中国边防部队立足未稳和对边境未完全控制之际,侵入中印边境中段地区设点驻军,占据地盘,逐步蚕食中国领土,以造成在边境领土争端中对己有利的既成事实。
中国 *** 以中印友谊为重,谨慎处理了边界纠纷。
当1955年在中国领土乌热第一次出现武装对峙的局面时,中国 *** 就主动提出领土争端要通过谈判解决,并命令中国边防部队按照协议撤出了乌热地区。
对印方侵占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桑、葱莎、波林三多、香扎、拉不底等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遵照上级指示,没有以武力解除其武装或逼迫其武装人员退出。
对于入侵中国边防哨所防区范围的印方武装人员,中国边防战士总是先行规劝其放弃越轨行动,只是在他们拒绝规劝的情况下才解除他们的武装;边防部队除遇到武装攻击外,没有首先使用过武力。
正因为中国采取了这些措施,才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事态升级和武装冲突的发生。
印度当局在军事入侵的同时,对阿里地区千方百计进行情报间谍活动。
1954年,印度特务白生生,以经商为名,搜集中国阿里驻军 *** 、装备、香号、训练和供应等军事情报,并深入普兰县拍照并绘制军事形势图,当即被中国捕获并驱逐出境。
(三)印军入侵中印边界西段三块争议地区 西段边界的传统习惯线分为两部分,即新疆段和 *** 阿里段。
新疆和拉达克的传统习惯线(新疆段)全部沿着喀喇昆仑山脉。
即:从喀喇昆仑山口起,向东沿叶尔羌河的支流和什约克河的分水岭,再向东南沿山岭而行,越过奇普恰普河,穿过6845高地和6598高地;从6598高地向南顺山岭行,穿过加勒万河,通过6556高地,再沿空朗昌波河和其支流昌隆河之间的分水岭,穿过昌隆河,然后沿山岭东南行,到达空喀山口。
*** 和拉达克传统习惯线( *** 阿里段)是由空喀山口起,转向西南沿山岭而行,穿过羌臣摩河和西隆格巴尔马河的交汇处,再上升到山岭,经过塔马特山,沿羌臣摩山,过6107高地,顺山岭到爱尼山口,由爱尼山口向南,顺山岭经过6127高地,南行至班公湖北岸,穿过班公湖后到达该湖南岸;继向东南到隆巨山,穿过桑格藏布河(印度河),沿科尤里龙帕河东南和汗里河南面的分水岭到斯诺乌山,再经过帕里河直到 *** 阿里地区、印度旁遮普和拉达克三地的交界处。
全部西段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过,但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的地区历来属中国管辖。
印度独立后,于1954年修改地图将中国境内的空喀山口、铁龙滩、奇台大板、大红柳滩、阿格拉山口、卖争拿马(尼亚格祖)、班公洛、巴里加斯等地划入印度,总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从而形成了阿克赛钦、班公湖、巴里加斯三块争议地区。
印度 *** 为了扩张其领土,50年代派遣军警对中国西段频繁入侵,逐步蚕食中国大片领土,一直发展到60年代初期深入中国境内设立了40多个侵略据点。
在巴里加斯地区: 巴里加斯地区位于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包括基古纳鲁河、乌木隆、碟木绰克(典角)、果洛4块地方,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
巴里加斯地区历来为中国所属,中国牧民自古以来就在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卓普河西岸的牧场、温泉沟放牧,印度司丕提人到此地牧放者需交草钱。
巴里加斯的“神山”一带尚有中国札西岗寺院的土地,由典角百隆耕种,至今从未间断。
*** 和平解放后,中国边防部队即沿着传统习惯线守边巡逻;1954年在典角设立边防检查站,以后撤至札西岗地区。
1955年5月,印军占驻巴里加斯。
10月4日中国边境工作组人员抵巴里加斯。
印军当年撤回。
1956年,印军设卡于巴里加斯以南卓普河西岸,与中国驻巴里加斯克边防分队隔卓普河相对峙,双方约距650米;6月间印卡军人越札西木尔化装侵入中国边防分队驻地活动,被驱逐出境。
同年印军在噶禾拉热(典角拉热)南麓修建营房7间。
上述入侵印军于当年撤回。
1957年10月中旬,印军在巴里加斯设立常年卡,开始对巴里加斯常年侵占。
印军从1956年起到1960年8月,先后14次侵入巴里加斯地区,强占中国领土约450平方公里。
他们分别在中国领土上建卡设防,刺探军情,破坏中国边民生产,为所欲为。
他们还企图以巴里加斯为基地,逐步将中国整个巴里加斯地区纳入其控制范围。
在班公湖地区: 班公湖地区,包括羌臣摩、羌巴玛、俄夷、斯潘古尔4块地方,面积约3950平方公里。
班公湖地区历来属中国管辖。
阿里日土县多玛、乌江和热角等地方的 *** 一直在此居住和从事劳动。
*** 和平解放后,中国边防部队于50年代初进入该地区剿匪和测量。
1959年中国 *** 先后在尼亚格祖、库尔那克堡、斯潘古尔设立民政检查站。
中国边防军定期沿传统习惯线巡逻。
1959年7月28日,中国阿里边境调查组一行16人,在班公湖地区普尔楚那附近的赤却坚山工作时,越境印军即以2人在北山脚下埋伏,5人向调查组逼近。
结果,7名印军除1人仓皇逃跑外,6人被捕获。
为首者是曲尼·拉尔中尉排长兼教官。
在曲尼·拉尔等6人被捕获后,印度 *** 于7月30日照会中国驻印度大使馆,请求中国释放被拘留的6名印度侦察人员,并诡称班公湖地区系印度领土。
8月6日,中国外交部复照印度大使馆:中国 *** 出于友好的考虑,已指示边防部队将上述非法侵入中国境内的印方武装人员连同他们的武器和其它装备于最短时期在原地递解出境。
8月18日,中国边防当局将6名印俘连同武器装备驱逐出境。
印军在1959年、1960年,不仅在班公湖地区非法越界,还不断在中国境内挑起事端。
1959年9月23日,中国101测量队在莫尔多附近测图时,印军竟开来一辆轻型装甲车,后面尾随持枪实弹的10余名步兵,气势汹汹地越过莫尔多界石,侵入中国境内约500米,妄图捕捉中国测绘人员。
为了避免武装冲突,中国测绘队员在边防分队掩护下主动撤离。
1960年10月9日,印军8人乘吉普车2辆由莫尔多通道越境400米,观察中国班公洛卡驻地,返回时竟鸣枪挑衅。
在阿克赛钦地区: 阿克赛钦地区是中印边境西、中段最大的争议地区,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阿克赛钦地区虽大部荒漠,人烟稀少,但它南接 *** 阿里,北接新疆,西邻印控克什米尔,地势高,为新藏间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正因为如此,昔日英帝国主义就一直觊觎阿克赛钦,并制定了各种企图吞并这一地区的方案。
1954年,印度官方新地图把从阿富汗到喀喇昆仑山口一段的边界往后拉了一些,使之大体上沿着喀喇昆仑山的主脉,从而放弃了约翰逊及阿尔达等在这一地段的前进主张。
但是在喀喇昆仑山口以东,新地图上的边界线又向北拐,大致上又回到约翰逊——阿尔达线,把阿克赛钦包括在印度境内,从而形成争议。
1956年中国开始修筑新藏公路,其中通过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的阿克赛钦。
这条消息使印度当局感到“惊讶”,于是迫不及待地派遣印军深入中国境内进行诸如侦察、测量、树标等种种非法活动。
1958年9月9日,中国新藏公路线上的执勤部队在阿吉拦干附近捕获印军7人。
从讯问中得知,尚有印军8人在克孜勒干活动。
12日这8名印军亦被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在帕郎卡波抓获。
从审讯和缴获的材料中证明,印军此次越境是其最高军事当局直接组织的一次有计划的侦察活动,其任务是校正1918年英人所绘地图,并对上述地区的地形、道路、河流和气象等兵要资料进行广泛搜集。
为其在中国阿克赛钦地区扩张寻找和制造根据,他们所到之处,设立了许多新的标志,还将中国的一处天文点捣毁。
1958年10月22日,中国边防当局将全部印军被俘人员及武器装备,经空喀山口递解出境。
1958年10月18日,印度 *** 向中国 *** 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正式向中国提出了对阿克赛钦的领土要求。
印度 *** 声称:新藏公路通过的阿克赛钦地区“若干世纪以来就是印度拉达克地区的一部分”,并反诬“中国 *** 没有首先获得印度 *** 的准许,甚至没有通知印度 *** ,就通过无可争辩的印度领土建筑一条公路,这是令人惊讶和遗憾的事。”这份备忘录还问及中国是否收到关于一支印度巡逻队失踪的消息。
1958年11月3日,中国外交部就此向印度驻华大使馆递交了备忘录。
印度驻华大使馆11月8日复照中国外交部,再次承认有一个15人的印度小分队在上述地区“正常巡逻”,并于“8月底以来下落不明”。
但仍声称“这一地区是在印度境内还是在中国境内,是一争执中的问题”。
中国在复照中指出,印度的武装人员非法越境,进入中国领土,因而被扣留。
但本着中印友好精神,这批印度武装人员已被递解出境。
入侵是与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不相符合的,印方应该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经过这次交涉,中印在阿克赛钦归属问题上的冲突终于公开化了。
印度 *** 在复照中说,这一地区究竟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境内是“一个争执中的问题”。
这是印度 *** 唯一一次承认了存在争执,但几个星期之后,印度 *** 就推翻了这一立场。
1958年12月,尼赫鲁在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再次诬称印度拥有阿克赛钦地区的领土 *** ,并说“印度的这些大片土地(中国地图标明是属于中国的)只能是属于印度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对这些土地不存在争端。”印度不仅在中印边境中、西段地区侵占中国领土,还不断侵犯中国领空。
据不完全统计,仅1957年8月至1960年12月,侵入中国赛图拉边防区的印度和不明国籍的军用飞机达29架次;1958年至1960年侵入中国阿里地区的飞机共达84架次,其中绝大多数是军用飞机。
其企图是侦察中国边防军情、 *** ,给入侵印军空投空运,并对新藏公路、阿克赛钦等目标进行侦察、航空测量和空中摄影。
❼ 印度地理位置是什么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
(7)印度外交部在印度哪里扩展阅读:
印度的地形地貌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❽ 印度的首都在哪里
新德里(NEW DELHI)
新德里是印度共和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位于东经77度,北纬28度。恒河支流亚穆纳河从城东缓缓流过,河对岸是广阔的恒河平原。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作为德里中央直辖区,它既包括饱经沧桑的老德里又包括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新德里,统称德里。总面积为1485平方公里,人口约900万。主要语言为英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和旁遮普语。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该国西北部,坐落在恒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译:亚穆纳河)西岸。这个国家的首都有时称“新德里”,有时也称“德里”,这是因为德里本是一个古都,后来在古都旁边扩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将这个新城区称为新德里,以区别于老德里。新德里和老德里也可合称为德里,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838万。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德里”一词来自波斯文,意思为“门槛”,或者“门口”,也有人认为是“山冈”、“高地”、“尽头”或“流沙”,这些说法来自于古代印地语。新德里是古老传统和现代化相互结合的一座城市。老德里如一面历史镜子,展现了印度的古代文明,新德里则是一座里程碑,让人们看到了印度前进的步伐。老德里历史悠久,建都公元前约1400年,取名“因陀罗普拉斯特”,即“因陀罗神(雷神)之住所”。后来这里曾先后出现过7个德里城,到公元前1世纪,印度王公拉贾迪里重建此城,德里由此得名。公元1648年,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曾把德里改名为沙贾汗纳巴德。德里城内宗教气氛浓厚,古代建筑众多,用红砂石建造的莫卧儿王朝皇宫红堡、公元前200多年孔雀王朝阿育王建立的阿育王柱、印度最高古塔库塔布塔以及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寺,都是驰名世界的名胜古迹。
新德里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东北风影响,夏季受西南风影响,气候温和。
景点:瓦腊纳西,泰姬陵,莲花庙,胡马雍陵,红堡,国立博物馆,国会大厦,甘地陵,阿育王柱.
德里有着光荣的过去和悠久的历史,作为古都和文化名城,深深的吸引着无数各地来的游客。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班度族曾在此建都。公元前1世纪,孔雀王朝的王公拉贾�6�1迪里在此立国,构筑都城,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它又是印度历史上7个王朝的遗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可以说是印度历史文物的宝库。现在的旧德里是最后一座保存下来的城市。在城区和郊外还保留着不少古城的断壁残垣,至今还能辨认的古城有6座。其中有:1060年印度教王国阿里南格帕尔国王时期建造的拉拉科特;1304年卡尔吉王朝阿拉�6�1乌德�6�1丁国王时期建造的西里城;1321年杜洛拉克王朝时期建造的杜洛拉特巴德;弗罗兹�6�1夏�6�1杜洛拉克时期建造的弗罗兹巴德;16世纪莫卧尔王朝时期建造的普拉纳奎拉等。现在遗留下来的旧德里,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帝王夏杰罕下令在1638年动工兴建的。
旧德里的名胜古迹很多。在城东北角有一处着名的古迹,这就是印度的“紫禁城”--德里皇宫。因其围墙是用红色砂岩建成,故被称为红堡。凡到过德里的人,都要去游览这座闻名遐迩的宫堡。它于1639年动工,历时10年建成。整个建筑呈八角形,有5个城门,临河一面的城墙高达30米,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城内的内殿都是用大理石与红砂石砌成。石柱和墙壁刻有花卉人物的浮雕,窗棂用大理石镂空,嵌镶有各种宝石,灿烂夺目,富丽堂皇。数百年来,红堡几经战火浩劫,现在幸存的有觐见宫,这是一座三面敞开的殿宇,只有东墙,墙上原镶有宝石,拼成色彩绚丽的图案,1857年民族大起义时被洗劫一空了。另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殿宇,叫枢密宫,是红堡最豪华的建筑,有“尘世天堂”之誉。堡内还有御浴室、国王私室、珍珠清真寺以及楼台亭榭等建筑,保护得比较完好。
孔雀王朝兴建的旧堡遗址和阿育王石柱,在这里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建于13世纪的库塔布塔,风格别致,造型美观。塔基的直径大约有14米,塔身分为5层。前3层全部用红砂石建造,每层外表有凸起的竖立的装饰性折纹,第一层的折纹是角形和半圆形相间,第二层全都是半圆形,第三层是角形。最高两层的塔身全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
耸立在德里城东南的大铁柱,是一个古代冶金的奇迹,铁柱高7.1米,重60吨,铁柱裸露在荒野中,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任凭风吹雨淋,从不生锈。经化验证明,它的成分除了铁之外,还有碳、硅、磷等,这说明在1500年以前古印度人民就掌握了先进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这可以算作冶金史上的一项成就。
在德里皇宫附近,耸立着一座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米清真寺。也是德里有名的古迹。远远望去,三座弧形突起的白色圆顶和两支高耸的尖塔,其形象的魁伟和气势的雄壮,令人起敬。
在众多的文物古迹中,还有新德里东南的莫卧尔第二代皇帝胡马雍的陵墓,市南郊还有12、13世纪的库瓦特--乌尔--伊斯兰清真寺的遗迹等等。
如果说旧德里展现了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新德里则是印度近代摆脱贫困独立前进的影子。新德里是于1911年在旧德里南面的荒野陆续兴建的。它现在是印度的政治中心,印度中央政府各部门都设在这里。新德里是一座身披绿装的花园城市,街道宽阔整齐,到处是花坛草地,它与世界上一些名都相比,毫不逊色。市中心顿西纳小山上,耸立着一座豪华雄壮的宫殿,原名维多利亚宫,现在是印度总统府。总统府规模宏大,有觐见厅、宴会厅、图书馆等华丽的厅堂,还有无数喷泉水池、亭榭长廊。小山东北的议会大厦和王子公园里的印度门,也都是壮丽的建筑。从总统府到印度门的大街两旁,分布着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国防部等。另外还有几十座富丽堂皇的王宫。这里环境优美,绿树葱茏,碧草如茵,终年有花,清静幽雅。
今天德里早已是印度共和国的工商业中心。新德里作为首都的职能,许多方面都得到优先发展,因此德里在印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的主要工业有:棉纺织、毛纺织、化工、炼铁、木材加工、印刷和食品工业等。德里的手工艺品也闻名于世,特别是宝石、金银细加工和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更是着名。
德里现已成为印度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枢纽。通过火车、汽车和飞机与全国各地和国外一些城市相通。德里市郊的巴兰机场现已成为南亚最重要的国际机场。
❾ 去印度的签证都在哪里办理
到印度驻中国大使馆的签证中心都能办理。
中国公民申请赴印度签证须知
(一)印度签证机关
印度境外的签证机关是印度驻各国使、领馆和高专公署。印度国内的签证机关是印度外交部和内政部及内政部下属的外国人管理处(Foreigners Regional Registration Office,简称FRRO)。印度各邦、市及国际机场都设有外国人管理处。
(二)印度签证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印度驻中国使、领馆受理中国公民的各类签证申请。印度驻其他国家使、领馆或高专公署亦受理中国公民的各类签证申请,但均需报印度内政部审批。印度外交部办理外交和官员签证事宜。印度内政部及其下属的外国人管理处办理其他各类签证和签证延期及外国人居留证等事宜。印度国际机场的外国人管理处负责出入境检查并办理口岸签证。目前,只有少数国家的公民可以办理印度的口岸签证。中国公民必须事先办妥签证后,方可进入印度。
(三)申请印度签证所需提供的材料及有关情况。
无论申请何种印度签证均需提供护照原件,护照的有效期至少半年以上;填写印度签证申请表一式3份并交近期护照照片3张。此外,根据申请印度签证的种类,还需提供其他相关材料。
需要准备的材料:
护照
1.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的因私护照.
2.请在护照最后一页签名(中文姓名).
3.持换发护照者,需同时提供所有旧护照原件.
照片
1.2寸蓝底彩色近照3张.
2.照片尺寸要求35×45mm.
3.请在照片背面用铅笔写上自己的姓名.
身份证
1.如是旧身份证请用A4纸复印2份.
2.如是新换发的身份证请用A4纸复印正反两面各2份.
营业执照
1.所在单位为企业单位的申请者,请提供营业执照副本的清晰复印件,用A4纸复印,有年检记录,并在复印件上加盖单位公章.
在职证明
1.在职证明一式两份,中文一份,英文一份.
2.使用公司正规抬头纸打印,加盖公司红章.
3.在职证明内容需包括:单位名称,本人职务及收入,旅行时间,负责人职务,签字以及电话,传真和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机构代码证号.并需要注明担保申请人按期回国.
4.同一单位的申请人必须以名单的形式打在同一份抬头纸上,而且每人都要提供担保原件.
5.如无法提供"在职证明",请提供公司空白抬头纸4张,并加盖公司红章.
邀请函
1.有资质的印度机构签发的邀请函.
辅助资料
1.外国公民需要提交中国居留的许可或工作许可证的复印件.
2.填写印度签证个人资料表.
3.印度公司的注册证明或"Pan Card"。
❿ 印度的位置和国家文化
印度共和国(TheRepublicof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Delhi)。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印度现代化和崛起的过程中,印度的文化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很多精华,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褒扬。作为长期研究印度问题的学者,笔者想就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由于印度文拆空中化博大精深,这里只能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
讲到印度文化,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它的宗教文化。确实,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国家,其中印度教信众约占人口的80.4%,伊斯兰教信众约占13%,其余为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基督教、拜火教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不相信宗教的教义,我们同时也是唯物主义者,必旅山须承认宗教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当我们在研究印度社会宗教问题的时候,就应该看到印度的各种宗教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按照印度宪法,它是一个奉行民主制度的世俗国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允许宗教的介入,但在社会生活中,宗教却无所不在。因此必须客观和准确地评价宗教对印度发展与进步所发挥的作用。印度宗教是文化资源的宝库,其中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博大精深的宗教哲学,异彩纷呈的宗教艺术,风光秀丽的宗教圣地都是印度的宝贵财富。从信众人数最多的印度教教义来看,虽然其内部有不同的派别和学说,但是仍有一些基本的信仰是广大信众所公认的。例如,梵我同一、业报轮回、精神解脱,等等。它认为梵天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和万物的始基,无形无象,不可描述。这类似于老子的“道”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我”即个体灵魂“阿特曼”。只有潜心修行,才能领会梵我同一的真谛,寂灭一切欲望,达到解脱的境界,即发现人生的最终目标。印度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宗教,其复杂与深刻的程度难以描绘。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受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必须承认,印度教确实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印度人的生活,而且已经称为一种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的综合体。从积极的方面来讲,它对印度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
从我们比较熟悉的佛教来看,它是古代印度的产物,至今虽然在其本土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但其思想精髓却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光大。佛教主张“利众生”,“渡众生”,“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其基本戒律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他所谓四圣谛(凡人皆受苦, 苦必有因, 苦必摆脱 ,脱必正道)八重道(正信仰,正思维,正言语,正作业,正生活,正努力,正思念,正禅定)也是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这些对于一个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社会矛盾普遍激化、民众心理浮躁不安的国家来说,无疑发挥了抚慰人心、缓解躁动、消除不安、减少动荡、强化稳定的作用。可以说,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劝善的功能,教化的功能,和谐的功能甚至环保的功能。(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有寺院在,有僧人在,环境保护的压力自然小了许多)。其实,中国现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这样的功能。例如两届佛教大会就是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为主题召开的。
谈到印度文化,还必须谈到它的政治文化。印度是一个施行民主制的国家。它的宪法规定,印度施行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按照议会民主制的原则,印度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行使,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权力结构网络。议会对政府的组成及其施政行为拥有决定性的权力。总统由联邦议会两院议员和各邦议会议员按照比例代表制原则选出的“选举团”选举,总理由总统任命人民院(下院)多数党议会党团领袖担任。政府必须执行议会制定的法律,议会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一旦不信任案获得通过,政府必须辞职并提前举行选举。
议会民主制实施60余年来,已经深入到印度广大民众的内心之中,成为他们价值观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印度的一家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次民意调查,在回答何为印度最大荣耀的问题时,44%的人选择了民主,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世亏世俗主义
民主制度基本确保了印度政治的稳定,即便出现了短命政府,其更替都是在遵循民主的方式完成的。各个政党及各个阶层都能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避免了大规模的暴力运动。而不少发展中国家尝试建立民主制度都以失败告终,或者是陷入长期的内战,或者是再次被独裁政权或军人政府所统治。尽管印度的民主制度存在很多弊端,特别是因其效率低下广受诟病,但不容质疑的是印度独立以来已经举行了15届大选,民众在大选中表现出很高的政治热情,一般参选比例都超过 60%。
印度的民主制对于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建立自己的影响力以及亲和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人经常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豪,而西方国家也对这一点格外垂青。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克林顿在访问印度时就特别强调“世界上最强的民主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关系。
谈到印度文化,还必须谈到它的大众文化(由于人们对文化本身的定义还存在分歧,我们姑且叫大众文化)。 谈到印度文化,人们很快会想到它的电影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瑜伽文化,等等。这些东西既是印度特有的标志,也是它赖以自豪的国家品牌,更是其扩大影响的使者。宝莱坞电影、咖喱饭菜、瑜伽功法正在依靠它们自身的吸引力,为印度的发展进步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宝莱坞电影为例,它不仅在印度本国深得人心,而且在次大陆大行其道,即使是在以印度为敌手的巴基斯坦,宝莱坞电影也颇受欢迎。推而广之,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它都拥有庞大的市场。另外,印度的瑜伽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崇拜,正在成为风靡全球的健身运动。据说,中国外交部都曾经组织部内女官员学练瑜伽功,作为既能健身又能缓解精神压力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