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盾构机怎么卖给印度

盾构机怎么卖给印度

发布时间:2023-05-13 06:04:02

Ⅰ 盾构机能挖动多硬岩石

180Mpa。盾构机是一种使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盾构的施工法是掘进机在掘进的同时构建(铺设)隧道之“盾”(指余盯支撑性管片),它区别于敞开式施工法。盾构机可以挖动最高为180Mpa印度的岩石。国际上,广义盾构竖乎和机也可以用于岩石地层,只是区别于敞开式(顷滑非盾构法)隧道掘进机。而在我国,习惯上将用于软土地层的隧道掘进机称为(狭义)盾构机,将用于岩石地层的称为(狭义)TBM。

Ⅱ 杨华勇的科研成果

1、2003年,杨华勇教授负责的“电液比例节能型电梯液压速度控制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杨华勇教授团队在电液系统的节能和运动控制等机电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国际首创轿厢速度大闭环电反馈控制方式,解决了液压电梯局部闭环系统无法抑制摩擦等非线性干扰的难题;提出了液压电梯单阀速度控制原理,据此发明的电梯专用电液比例集成阀解决了行程与比例系统最低压力要求的矛盾;创新性地研制出带能量回馈和带蓄能器的变转速容积调速新系统,解决了变转速容积调速系统低速稳定性和换向死区非线性补偿的问题,使装机功率降低40%,平均能耗降低61%,同时显着降低了温升,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液提升系统运动控制和节能关键共性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4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2项、其他15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论文64篇。出版专着一部。
2、2012年,杨华勇教授主持完成“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这一项目中,浙江大学、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围绕盾构掘进失稳、失效和失准三大难题,攻克了盾构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出土压、泥水和复合三大类盾构系列产品,实现了盾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
杨华勇教授团队 从1999年正式开始着手研究,2002年在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的支持下,与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和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经过持续12年的关键技术攻关,走过了研究-设计-制造-工程-产业化的全部过程,终于实现了“盾构中国设计制造”的目标。
经过7年关键技术攻关,2007年在973计划综合交叉领域的支持下,凝练出了盾构装备“失稳、失效、失准”三大国际性历唯行业难题。盾构掘进中,失稳会引起地面塌陷,失效会引发装备关键部件故障、影响掘进工效,而失准则会导致掘进方向偏离、影响隧道建设质量。围绕“三失”难题,攻克了压力稳定性、载荷顺应性、多系统协调性三大关键技术,突破了装备内部密封舱压力动态平衡控制、载荷顺应性系统设计、功率自适应电液驱动、姿态测量与实时预测、推进纠偏与复合控制5个技术难点,研制了“密封舱压力控制”、“机构和驱动”、“推进与纠偏”三大系统。
项目组经过联合攻关,1)发明了密封舱压力动态平衡控制技术,能实时监控盾构密封舱的压力,进行多系统协调控制,让盾构始终处在密封舱压力与水土压力相平衡的状态下工作,有效避免携烂谨了地面塌陷或隆起,这是施工正常推进的基本保障;2)提出了掘进系统载荷顺应性设计方法,据此研制出刀盘刀具、推进及驱动等子系统,使掘进中突变载荷对装备的冲击减少了30%以上,从而使装备关键部件的故障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减少了停工换件时间,保证了正常的掘进速度;3)项目组还实现了盾构姿态的实时精准控制与推进姿态预测性纠偏,解决了因掘进方向失准造成盾构掘进偏离设计轴线的难题。产学研项目组先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7项,软件登记16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2项,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和出版专着3部。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土压、泥水和复合三大类盾构系列产品。
成果已用在全国4家盾构整机辩基龙头生产企业,实现了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和产业化批量生产与应用,形成了上海、郑州、重庆、西安等多个盾构产业化基地,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利用自主技术研制的“中国中铁一号”是我国第一台复合式盾构,在天津地铁3号线营口道-和平站标段中,它穿越了瓷房子、渤海大楼等对地面变形特别敏感的标志性建筑,局部地表变形小于2毫米,地面建筑完好无损。2009年,上海隧道工程公司和浙大等单位联合设计制造的“进越号”泥水盾构样机直径达到11.22米,按时圆满完成了上海世博会重大配套工程——打浦路隧道复线的掘进任务。这台盾构创造了同等直径泥水盾构最小的转弯半径380米的隧道施工世界纪录。
2009至2011年,应用项目成果所生产的盾构已达132台,由于技术和价格优势明显,自主制造的盾构迅速占领市场,2011年已占到当年国内盾构新增市场的60%以上,这些盾构产品完成了京、津、沪、穗、杭、港等26个城市以及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共300多个地铁、公路、铁路等隧道工程。预计自主设计制造产品到2015年可占国内新增市场的75%以上。
杨华勇教授产学研项目组正在向硬岩和超大直径掘进机进发,所研制的新产品将更多应用于高速公路大直径隧道和西部多岩地区的长隧道工程的掘进。

Ⅲ 印度不惜贷款搞开发,想成为下一个基建狂魔,能成吗

近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基建方面的成就,让同属亚洲的印度,既羡慕又嫉妒,更多的还有恨,于是他们也想要效仿我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基建狂魔。

印度虽然人口数量和我们差不多,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却被中国甩出几条街去。印度的铁路到现在开的还是跟我们老式的绿皮车一样的火车,民众开挂式的挂在火车上。

印度的火车

印度的 高速公路里程仅为942千米,不到中国高速公路里程的1%。如果你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抬头往上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式的 电线。我就佩服印度的电话修理工,电话坏了他是怎么找出坏的那条电线的。

密密麻麻的电话线

印度政府早就看到这个问题了,应该讲莫迪是一个运气极好的印度总理,他从一开始上台就自带主角光环。他执政的初期正赶上国际油价的大跌,而印度当时饱受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困惑,印度的石油完全靠进口,一直是印度的输入性通胀的主因, 他一上台,国际油价立马大跌,国内的通货膨胀戛然而止。更为神奇的是老天爷也在帮忙,自从莫迪上台后,印度风调雨顺,以前的印度不是洪涝就是干旱,导致印度的粮食产量忽高忽低,这下可好了,莫迪上台后,农业大丰收,印度人民开始吃饱饭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印度总理莫迪

但是莫迪作为男主角,肯定不会满足于温饱层次,他还要带领印度走向富强之路,于是他把 目光瞄向了东方,他发现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度,只要经济速度放缓,立马防水基础设施,经济马上就会起色,基础设施建设简直成了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莫迪一想为什么我们也不能搞基础设施建设呢?于是莫迪发誓要把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而这时候不幸却来了,国际石油开始上涨了,但是莫迪铁了心的要搞基础设施建设,为此 他不惜贷款,加大财政赤字。

印度真能成为基建狂魔吗?

我是不看好印度,主要原因如下:

一 是印度缺少大一 统 的基础, 在英国殖民地之前,印度只是个地理名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英国过来后将这个地方的大大小大的各个小国家,整合为一个印度。因此, 印度到现在很多邦还各自为政,地方的分裂势力很强。而要搞基础设施建设,难免要牵扯到各个邦之间的利益协调,但是因为 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全国大范围的修建铁路、公路都成了问题。

二是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 印度和我们的体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土地国有制,而印度几千年来土地私有的格局并未改变,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大规模搞基础设施建设,肯定要牵扯到很多私人的土地, 如不一一加以协调解决,路很难修成。

三是缺少完备的工业体系。 人家都是先发展第二产业,再发展第三产业,而印度恰恰相反,先发展第三产业,再发展第二产业,导致印度的 的工业体系极为落后,突出表现在以军工为代表的重工业体系方面,印度号称“万国武器库 ” ,别国的武器应有尽有,就是没有自己国产的。

印度决堤的大坝

四是缺少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 印度因为种姓制度的存在,大量中下阶层的教育得不到保障,印度现在还有30%以上的文盲率。没有一批受到过高素质教育的工人队伍,怎么来修路架桥。光有人当民工,没人看图纸,能行吗,我们看印度的很多桥梁大坝,建了不久就垮了,这可不是豆腐渣工程,而是设计质量不过关。

结论:这个世界上一些东西不是中国行,印度就行的。

印度也有一个“基建梦”。去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了一项万亿基建计划——将砸600亿美元(约4.3万亿卢比)在未来10年到15年内建100座新机场,这可能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助力。然而,随着这一大型基建计划箭在弦上,印度对于基建的执念也越变越深,已经到了“宁愿到处借钱,也要争当第二个基建狂魔”的阶段。

为当“基建狂魔”,印度不惜借钱搞基建!

高居不下的财政赤字一直是印度政府心里的痛。印度财政部日前提交的2018-2019年度财政预算提案显示,该国政府预计总支出将超过24.4万亿卢比,财政赤字目标被设定为GDP的3.3%,高于其之前定下的3%的目标(3%同时也是一国财政是否安全的警戒线)。大规模的超支早已让印度政府捉襟见肘,再面对庞大的基建项目的支出,印度只能通过借钱来维持自己的“野心”。

由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投行似乎成了印度的一大帮手。亚投行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在成立的头两年里,亚投行批准了4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为亚洲各地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其中印度获批的贷款总额达到17.69亿美元(约1258.9亿卢比),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借此,印度也成为亚投行最大借款国。

援助成印度打响“基建狂魔”名声的途径?

虽说是借钱搞基建,但印度对于通过援助他国来打响自己“基建狂魔”的名声可是丝毫不吝啬。据日本共同社日前消息,印度在去年12月底提出向不丹提供450亿卢比(约6.3亿美元)的援助计划,以支持后者的水力发电及多项基础建设。有分析指出,印度此举主要是为了抗衡中国在基建方面的影响力。去年11月,印度也表示其正在沙特价值5000亿美元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寻找投资机会。

早些年,印度也计划在伊朗南部城市恰巴哈尔投资5亿美元,用于港口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恰巴哈尔周边投资160亿开发一个自由贸易区。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还在去年12月表态将向马尔代夫提供14亿美元的援助,而其开出的条件是“疏远中国”。

实力比不上野心?印度寻求中国协助建设铁路走廊

除了不断拉拢其他国家,印度还攒了一个“大招”。据《印度时报》近日报道,印度将在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这5个邻国建立5个大型卫星地面接收站和500多个小型终端设施,用以接收通讯、网络、灾害管理等卫星的数据。有国际专家就指出,印度为这5国建造地面基站其实是“截胡”了中国企业的订单,毕竟此前这些国家的基建订单基本都是交由中国方面负责。

尽管印度努力“追赶”中国,但这个野心满满的国家似乎还是逃不过活在基建狂魔的阴影之下。日前,印度就提出希望可以得到中国的帮助,以将班加罗尔-钦奈铁路走廊的时速提高到所计划的每小时150英里。此外,印度也再次强调了此前曾向中国提议的、重建阿格拉和占西两地火车站的计划。

渴望能成为下一个“基建狂魔”的印度,最后却不得不再次向中国求助。如此看来,印度空有基建雄心却难有与其匹配的基建实力,其基建大国的美梦恐怕短期内很难实现。

如果印度是在现今的这种政治框架,宗教,种姓一成不变,他永远也成不了像我国这样的基建狂魔。

想要成为基建狂魔,印度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改革政治框架,来场像我国一样的全民大翻身。推翻现有的所有政治体系,不过好像不太可能。

二是宗教不能涉政,不能让牛满街走。

三是取消种姓制度,什么年代还以姓分高低,不过也很难。

而我国之所以被称为基建狂魔,一是文化价值观不同,理念不同,最主要的是西方心虚害怕了。

只要印度还存在种姓制度,别说基建狂魔,就连最基础的基建都不一定能搞好。


以《厕所英雄》这部片子为例,大部分印度人家里都没有厕所,一方面是装不起,而最主要的是不想装,因为印度教说了,家里不能留污秽。该片有相当一部分镜头是引自纪录片的,可以从中看到印度政府修的公共厕所大部分没人用,有的甚至拿来住人,由此可见宗教和种姓制度对于印度基础建设的阻碍非常大。



其次印度是联邦制国家,本身就是各个土邦捏起来的,印度的联邦政府无法整合各邦,所以执行的效率低,难度大。比如2000年印度政府就要喊着给农村地区修路,结果修了十年才不到30万公里,而且基本都是碎石路,不是柏油路。在2011年曾经有份报告,说印度政府每年拿出3%的政府预算去修路,但是三分之二都被各级政府中饱私囊,最后雇不起建设公司只能让村民们自己去修。


最主要的是,印度是民选政府,往往任期短,通常对于急功近利地项目非常欢迎,而对基础设施建设这种长期回报的项目并不上心。再加上政绩并不是印度地方官员强制考核绩效,所以在基础建设问题上投入少,不关心,直接导致发展缓慢。而且印度腐败指数并不低,位列世界第81位,就连当初上战场的印度军队都曾遇到过半路被印度铁路员工勒索的事件,所以印度的基础建设发展任重道远。

“基建”是印度的软肋,独具咖喱味的“Make in India”一经提出,就包括要发展基建。 印度总理【莫迪】特别重视制造业,在抛弃“Made in India”的提法后,近些年来大手笔投资铁路网、公路网、智能城市的建设。

现任印度商工部副部长艾米塔尔·康特,一再强调印度正在大兴制造业,尤其是鼓励基建领域的发展,因此特别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为成为“基建狂魔”,印度政府的确是不惜贷款搞开发,一直在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等金融机构在接触。

哪有随随便便的基建狂魔?中国人有钱、有技术、有人员,那是实至名归的基建狂魔。印度就没有这么简单,世界银行就曾拒绝过印度的基建项目,所以面对未来10年印度国内基建融资近1万亿美元的庞大缺口,莫迪老仙也是施法吃力。

印度疯狂要搞基建,我们还是要谨慎看待,总觉得三哥是要挑战世界和平。 印度跟邻国的边境冲突,常常由于当地的基础设施不给力,导致兵力、军备投送有相当苦难。假如,印度把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搞得很好,那么跟邻国发生的摩擦会更多?

这也不是耸人听闻,前几年看的视频,印度的边境道路破破烂烂。最近一次看到的视频,6月底印度媒体报道有5万增援印军调往中印边境,你可能也已经发现,印度运兵的道路是没一点毛病。

经常有人会损三哥,其实三哥的发展趋势不错,特别是在一些新领域。如果说印度基建落后中国15年的话,那么互联网领域跟中国的差距就不到5年,现在印度的在线支付、国内物流等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不过,印度在新冠疫情的打击下,各种 社会 弊端到也是集中呈现在吃瓜群众面前。

也正因为印度基建落后,意味着印度的基建市场潜力巨大,众多的海外资本都想抢占先机。很多中国人也会跑去竞标,不过你们来帮助印度建设普通道路、桥梁是没问题,印度人既能偷学技术又能改善硬件,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你们要是触及印度人敏感的项目,他们自认为事关国家安全。对不起,中国人靠边站,会设置各种认为障碍,比如华为公司的投资被拒绝、印度高铁建设放弃中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缺乏中国人的参与,印度要成为基建狂魔还要走更长的路。 但是,中国公司不参与,或者少参与,并不见得就是坏事。

除去外部因素外,印度国内也有各种问题,要开开心心发展基建不容易。 主要有以下几条:1、印度很分裂,各邦有着较大的独立自主,基建工程往往要跨邦,各种利益纠葛导致纷争不断。2、印度土地私有,基建工程涉及到老百姓拆迁,一家一家谈条件也是耗时耗力;3、印度基建人才缺乏,要短时间内培养出来并非易事,有些事还是要遵循“一步一个脚印”。

此外,印度政府体系的效率奇低,公务人员总体作风拖拉、贪腐严重。基建项目里的各种涉公事务,很容易被公务人员“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明里暗里要回扣、吃分红也是司空见怪。

总而言之,印度要成为基建狂魔,问题多多。不仅仅是贷款搞基建,还要解决技术的获得、人才的培养,以及国内各种体制性弊端。 当然,印度要是成为基建狂魔,对印度的前程影响深远,最显着的是GDP就不会被扯后腿。然而,果真是如此,对邻国很可能是一件大坏事。

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是没有可能成为基建狂魔的。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体制原因,另一个是物质基础。

首先,几句简单的话来讨论一下印度的体制原因。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印度农民虽然大多数很穷,但很多人还有土地。而印度又从英国那里继承了议会制,搞选举。因此,在印度搞建设,征地非常困难,最直观的一个案例就是印度高铁项目。当年日本费尽心思拿下印度高铁项目,还以近乎倒贴的方式,按照0.1%的利率贷款给印度买日本技术修高铁,结果因为征地困难,至今未能开工。要知道,印度人可是信誓旦旦地说要2022年建成通车的。

这个案例就说明了,在印度征地是多么困难和低效率的一件事情。那么,要成为基建狂魔,在自家土地上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适用的土地,去哪里建什么基础设施呢!这就是印度不可能成为基建狂魔的体制因素。

而印度无法成为基建狂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物质基础。搞基建的物质基础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原材料,比如钢筋水泥。二是专用设备,比如工程机械、盾构机等。

我们一年的钢铁产量约在10亿吨左右,而印度预计2021年钢铁产量达到1.2亿吨。从规模上来看,印度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但是,和我们这个级别来比一比,还差得太远。

2020年,我国水泥年产量为23.77亿吨。印度水泥产量能够查到2015年的数据,是产能4.1亿吨,实际产量2.7亿吨。虽然绝对数额也挺大了,但是和我们比一比实在是差太远。

虽然普通的钢筋水泥称不上高 科技 产业,印度如果真想投资,那么有的是企业愿意卖生产线给他们。但是,印度的根本问题在于,因为印度未能建立自己完善的重工业基础,使得自身未能具备工业自我造血能力,而最终不得不依靠进口工业产品和技术来维持本国工业体系的运行,从而消耗了太多宝贵的外汇。这是制约印度进行大规模基建的经济瓶颈。

如今,很多朋友都在网上看过盾构机故事的文章。1997年,我们首次从德国引进了两台盾构机,用于挖掘秦岭隧道造铁路。当年,一台盾构机的进口价格就是3亿人币。而且,外方对我们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连盾构机的维护过程,都不允许我方人员在场观看。很多文章都说,盾构机的维护都要外国技术人员从本国飞过来,住五星级酒店,支付每小时几百甚至上千美元的服务费。

目前,我们没有看到关于印度国产盾构机的新闻。而根据2020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入围的仅有一家印度厂商贝姆勒,排名第47位,年营业额3.16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印度如果真的变身基建狂魔,将需要消耗天量的外汇资金来进口工程设备,并且像曾经的我们那样,花费巨额的服务费来聘请外国的技术人员。

这样的经济成本是不可想象的。这种条件下,印度造出来的公路、铁路、机场、房屋、市政设施等,都将是成本巨高的、大多数人用不起的。如果印度官方承担大部分的费用和成本,这将轻易地将其财政压垮;如果印度按照市场化原则,让使用者付费,那么很显然,价格将高到很少有人能用,最终导致这些项目亏损,进而使得没有人敢投后续项目。

厚积薄发这个词不仅仅适用于个人,同样适用于一个国家。我们1988年才开始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现已变成一条城市快速路),2008年才拥有国产盾构机,基建狂魔这个名词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讲的。在这之前,是几十年的物质积累和技术积累,才能使我们拥有基础设施建设的物质能力和技术能力。

关于印度,开头就说了体制问题,这个问题貌似要伴随印度很久很久。目前看来,官方强人要树立绝对的威信,只有战争这唯一的一条路。印度独立就是英国人安排的,没有经历独立战争就成功了,还被安排上一个议会体制。这就让任何一个印度官方老大都不具备绝对的威信来改变体制上的弊端。就像现在莫迪要做很多有意义的改良体制的动作,总有反对派要站出来,为反对而反对,而并非站在印度民族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此,无论从体制来看,还是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来说,印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成不了基建狂魔。

所谓 基建狂魔 ,是属于我们的专用名词。意思是,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还拉动了经济发展。具体特征是, 数量多,速度快、质量高、难度大。

比如, 港珠澳大桥 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桥隧全长55千米,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总投资额1269亿元。毫不夸张地说,不管从那个角度看,都属世界第一。

相比较来说,以印度的基建能力,修一座类似的大桥,不现实。

对印度来说,虽然他们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升级,基建需求很大,但想达到 基建狂魔 水平,是不可能的。进而,也就无法实现靠基建拉动经济发展的设想。

首先,从规模上看,印度没钱搞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的数据,到2040年,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将达4.5万亿美元。就在2019年,印度自己表示,将筹措1.39万亿美元,进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印度2018年的财政收入仅为0.52亿美元左右,手中的钱不够怎么办?印度一方面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投行贷款,一方面争取国际资金。

据统计,从2016年算起,印度累计从亚投行借走了41.5亿美元,用作基础设施建设。按这个情况看,印度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数量也不会超过100亿美元。但这点钱,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同时,印度人也用其他方式争取 国际资本 。比如,莫迪政府第一次上任的时候,就和日本签订了阿默达巴德到孟买的高铁项目,但至今未开工建设。

总体算起来,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缺口非常巨大,这种情况下,指望印度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达到基建狂魔水平,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化水平作支撑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先进的机械做后盾,但印度的工业化水平离中国差很多。举个例子,印度在孟买和班加罗尔修建地铁,需要应对玄武岩、角砾岩和页岩等复杂地质条件,最终从中国购买了三台 盾构机

为什么从中国买?印度一直排斥中国,不应该买中国的工程机械啊!关键是,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 盾构机 确实质量好,价格便宜。同样,在机场和港口建设、高压线布设等方面,印度的工程机械水平也不足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没有先进的机械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就提不起来,也就达不到基建狂魔的水平。

再次,工程师和施工工人的水平,也决定了基建工程的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问题非常重要。而这,就需要工程师和施工工人的水平很高。

我曾经作为甲方代表,在施工工地呆过,施工经理的水平往往决定了工程进度。比如,施工机械出现故障了,小的问题,施工经理有可能就地解决了。大的故障,需要施工经理及时联系维修。维修过程中,施工经理会利用这段时间,为下步工程做好各种准备,从而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可以说,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工人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我们在视频中,经常能看到印度工人慢腾腾施工的场面,这在中国的建设工地上,是不可想象的事。

感谢阅读!

首先印度工业基础不如中国,机械制造业明显落后我们

其次:印度种姓氏制度非常根深蒂固,姓氏不好出身不好,阶级流动差,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最后:印度土地制度严重制约发展,大规模建设太难

Ⅳ 很多国家严禁盾构机技术外流,中国外售盾构机,为何不怕被国外仿制呢

我国成功研制出自己的盾构机后,就开始了盾构机出口之路。盾构机作为现代工业中的重要设备,有技术的国家一直严禁盾构机技术外流。那么中国外售盾构机,为何不怕被国外仿制呢?因为有3大原因注定了中国的盾构机无法被超越。

一、工业整合度

盾构机不是一个小产品,是一整个大型的“工程”。从最基础的材料到螺丝,再到钻头的生产量,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调配生产。无法完成各方面的整合,就根本无法生产出先进的盾构机。以汽车行业举例,我们都知道德国车的价格偏高,但德国车的制造成本并不比国产车成本高。

据悉,同等级的盾构机,中国货要比欧洲货的价格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这是相当巨大的价格优势。在有更便宜、好用的产品时,其它国家自然没有动力发展自己的盾构机技术。毕竟对很多国家,尤其是小国来说,这类设备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Ⅳ 世界最大盾构机产品,中外公司生产龙头企业有哪些

2009年之前,我国大约有85%的盾构机依赖进口。其中,占据欧洲大半市场份额的德国海瑞克,以及产量1670台居世界首位的三菱重工,以及拥有多个品牌的德国维尔特(被中国公司收购)的表现最为抢眼。中国公司通过并购和创新发展,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1、德国海瑞克 (Herrenknecht)

海瑞克 Herrenknecht AG是德国的建筑设备制造商。该公司生产隧道掘进机(盾构机),总部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施瓦瑙的Allmannsweier。它是重型隧道掘进机的全球市场领导者。 海瑞克一度占据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并在广州与广重成立了合资公司。

海瑞克公司的设备尺寸完全,能适应各种地质状况,设备覆盖范围海瑞克公司是独一无二的,各种盾构机:直径从100mm的全自动微型隧道掘进机,到18米用于公路、铁路、地铁及输水隧道施工的各种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以及复合盾构机

2、中国北方重工

成功并购罗宾斯公司,为北方重工带来了世界领先的硬岩掘进机技术,美国罗宾斯公司有着60年的发展 历史 ,其硬岩掘进机技术代表了世界最先进水平,产品遍及世界各地,企业品牌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享有盛誉,北方重工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骨干企业,二者结合,北方重工拥有了从土压平衡式、泥水平衡式、硬岩掘进机到复合式盾构机、双模式盾构机的全系列全断面掘进机技术。

3、中国中铁装备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集隧道掘进机、隧道机械化专用设备、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钢结构等四大产业门类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具备年产盾构、TBM等150台的产业化能力,拥有13大盾构制造基地.

中国中铁装备公司与德国维尔特公司正式签署硬岩掘进机及竖井钻机知识产权收购协议后,中铁装备公司成为世界上能独立生产硬岩掘进机(TBM)、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企业之一。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黎巴嫩、以色列、越南、韩国、伊朗、埃塞俄比亚等9个国家,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保持国内第一。

4、中国铁建重工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部位于湖南长沙,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盾构TBM的先进生产设备200多台套,盾构TBM年产能力达120台套。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非洲、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铁建重工拥有国内生产能力最大、设备最全、工艺最先进的盾构/TBM专业生产线 ,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盾构/TBM广泛应用于国内30多个省市的地铁、铁路、煤矿和水利等重点工程 。

5、日本日立造船

盾构机在日本市场处于长期萎缩的态势,各公司正加速开展海外业务。日立造船也将海外生产纳入计划,追赶世界排名首位的德国海瑞克集团。 日立造船为美国西雅图开发的世界上最大型泥浆式盾构隧道掘进机现在制造完成,直径17.45米,并于2013年3月运往西雅图。为日立在盾构机行业竞争和争夺海外市场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日立造船公司自1960年代开始制造盾构机,已累计生产约1200台。近年,日本国内地铁等工程减少,海外市场受到中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排位也在不断下降。

6、中交天和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目前拥有16项盾构机核心发明专利,25项盾构机核心实用新型专利。年产盾构100台以上,创建了世界最大的盾构机生产基地(常熟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长城号”在中交天和顺利下线。 “长城号”是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第9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并首次采用了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创长距离掘进不换刀技术,可实现连续掘进4800米不换刀,远超国际3000米的最高距离。

7、重组三菱重工(JIMT)

JIMT由 本三菱重工(MHI)与日本制造商石川岛播磨重工业集团(IHI)和钢铁制造业巨头川铁株式会社(JFE)联手合作,巩固其隧道掘进机制造地位。

JIMT将展示整合的协同效应,稳步抓住国内需求,加速海外扩张,并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先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IHI,JFE Engineering和MHI将相互合作,以完全支持其业务发展。 受到中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排位也在不断下降。

8、隧道股份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起初为中国大型隧道及高端装备研发建造的军事保密单位,番号“4046”。自行设计制造了网格挤压盾构,应用于海打浦路越江隧道施工。国产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初心号”盾构开挖直径9.05米,总长约132米,整机重量约1500吨,装机功率3500千瓦。由隧道股份、中国铁建、宁夏华电联合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近日,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骐跃”在上海浦东成功调试下线。“骐跃”整机总重约为3200吨,总长约为99米,其中主机长度约为16米,刀盘切削直径达14.05米。

9、三三工业

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级盾构机/TBM隧道掘进机工程技术中心,能够独立实现设计、研发、制造、总装,独立生产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车间,全球最先进的成套数控加工集群,年产量可达100台,产品遍布国内外地铁、公路、铁路、海底隧道等领域。

三三工业又一里程碑式的产品问世,杭州亚运会重点工程——杭州文一路提升改造二期工程“钱江号”超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在武汉胜利下线并通过验收。

10、中船重装、徐工、三一重工

当然中船重装、徐工、三一重工等企业也有涉及盾构机/TBM研发制造。

中船重装

徐工

三一重工

等企业也有涉及盾构机/TBM研发制造。

Ⅵ 强大的工业对中国究竟有多重要

以下摘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中国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陈经


一、完整的工业体系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外竞争力和国防军事力量。

在对外贸易竞争中,更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加强国内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从国外进口比国内生产更有优势,所以保持一个完全100%的工业显的没有必要,反而会加重产品的成本。这就是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工业体系并不绝对完整的原因。

一个100%的工业体系,其最大价值体现在战争中,能够自主生产一切战争产品而不会被外国卡脖子。在小国和大国的战争中,大国完全可以以少数尖端的产品就消灭小国,但是在大国之间的战争,尖端技术的差距还没大到一方完全无力反抗,所以在这种时候,能否大批量快速的生产中端武器,比慢慢生产少数昂贵的高端武器更有现实意义,例子可参见德国和苏联的坦克大战。

从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就是白人占统治地位,垄断全球最大数量的资源和利润,中国在这个国际体系中,就是一个异类。共产党有一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求和平,则和平亡”。中国不但先后和美苏两个发生过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甚至遇到苏美两国制定共同瓜分中国的情况,所以亡国的危险时刻勒在中国的脖子上,一个绝对完整,不求外人的工业体系,就成了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当然,到现在,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中国的价值还是很大的,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就算是各种被人诟病的高精尖产品,中国的技术能力很多也是排在全世界前几名。落后与先进,要看跟谁比,更别说中国技术追赶,并购的速度那么快。

为什么完整工业体系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如果工业体系对外依赖,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体系在冲突中,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损害。

不要看中国很多东西仍然需要进口(比如芯片),如果真的被切断了供给,中国仍然可以生产低端芯片可供使用,尽管良率比较低、功耗高、速度慢,但是支撑工业体系还是够的。

所以,完整工业体系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意义非常显着。无论哪个国家想要威胁该国,他们都没有能力通过贸易禁运就打垮该国的经济体系。这使得一个国家在国际冲突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由于一国产业比较齐全,外国投资时,很容易就能从本地找到生产厂家,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从外国进口零件不但需要支付运费,往往还要支付关税)。这使得中国即便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产业还是不得不留在中国(当然,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但对国家安全有好处,还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助益。


二、世界上现在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恐怕只有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比较勉强。日本算半个,受自然资源限制比较严重。其中美国和欧盟最强,基本上各个领域都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在基础材料、精密仪器、电子等方面水平虽然堪用,但确实较差。俄罗斯退化较严重。

美国很多东西不生产,并不是它不能生产。只是生产无利可图。具体的技术,它仍然是有的。必要时刻,美国依然能够恢复相关的生产能力。

特别是“巴统”的存在,八十年代末开始武器禁运。北航买不到正版的adobe,美国前些日子禁止了英特尔向中国出口XEON处理器。呵呵,自由市场下居然有禁运。(坐观君[ID:china_2049]插播:同学们知道“巴统”是啥吗?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巴统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简称,正式名字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是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因其总部设在巴黎,通常被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它所制定的禁运物品列表后来被瓦森纳协定所继承,延续至今。)

制造业。据说某五轴出来后,外国的产品价格直接腰斩。而且,国产五轴据说还各种糙。

但这东西差100年,那是别人吃肉你喝西北风。差60年是别人吃肉你喝剩汤。差10年,你还是喝汤,但人家也只能跟着喝汤了。

这东西急不来,就耗着吧。要做好继续亏本几十年的决心。看的不是自己的产品赚多少,而是进口产品价格能不能腰斩再腰斩。

再举通信行业的,来说说交换机吧。15年前,一块板20万。10年前,10万。这是正常的技术进步。但请注意,并不是用到的科技多NB。都是成熟了十几年的技术。但人家技术垄断,就可以5年才减少一半的价格。

不过最坑的是导流板,就一个铁板,用来填补空槽位,引导气流,控制设备温度的。35美金一块。1斤重。还不是不锈钢。。。。多年不降价。你能说这是技术好么?但人家垄断交换机技术,别的牌子人家不认,你敢自己装,人家整台机器不保修了。

10年前国产交换机开始有中高端产品了。BUG超多。但是价格低,所以自一些小城市开始用。用了3年,稳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欧美产品的1半了。这个结果一出来,进**换机价格就开始了跳水过程了。

10万的板子,5年后1万,再5年。。。很多欧美厂已经倒闭不见了。。。。

至于那块35美金的铁板?免费送。后来明确说,其实没有铁板也没事,就别配了……

这就是现实。重要的不是自己的产品是否精致。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让老外老老实实降价。

后进者是很悲哀的,只能隐忍着。所谓的双赢。其实是美丽的谎言。

一开始是落后的没能力,人家说一万就一万。后来落后者有一些能力了。人家说我让利5000吧,你的产品别出来抢市场了。。。。嗯,双赢。。。。

以前我们的国家产业水平较低。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内减速机还开发不出来稳定的产品。等到国产化之后,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已经基本退出国内市场。因为国产可能只要三百万。同样的整个体系的各种设备价格都降下来了。然后才有了国内水泥产业的大发展,然后到了今天水泥价格已经快降成了白菜价。再然后水泥行业大发展才有了中材国际这个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总包商的技术积累,造就了今天中材国际的海外总包业务占了自己百分之八十的业务。再反过来造就了非洲,东南亚水泥行业大发展。你能想象五年前非洲没有几个水泥厂,只有水泥进口商的时代么?所以,听别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我听了很爽。欧洲人的生活不是凭空出来了,当中国人不能造东西的时候,他们能把五块钱的东西卖成五十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一辈子工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交给了欧美国家养着他们可以休闲度假。可以让他们长着一张没被欺负的脸。

还是减速机行业的。看看欧美国家如何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的。2005年西门子并购了一家公司,对于巨头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12亿欧元的收购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却深刻影响了世界减速机行业的格局。被收购的公司叫弗兰德,是减速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被西门子收购后西门子填补了自己在这块的空白。但是对于与西门子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竞争的GE来说却是个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风电领域,风电主机的关键部位就是减速机,而之前GE主要是跟弗兰德买,而GE和西门子在这个领域是最直接的对手。这两家一个是美国巨头,一个是德国巨头,弗兰德也是德国公司。就算不合作无间也不至于影响GE和弗兰德的合作吧,故事的结尾应该是大家一起走向幸福的生活才对。只是那是故事。GE最直接的反应是在中国找了一家企业合作,断掉了与弗兰德的合作因为他们怕西门子在关键时候卡自己的脖子,于是培养了一家中国企业,短短几年让这家企业从产值从十几亿变成百亿级别,风电主机出货量全球第一。国际巨头都知道被人卡脖子要不得,我就在想,中国这么多产业被中国人攻陷后发现原来老外赚了这么多钱,这种例子举不胜举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以一种纯真的眼光看待老外,该说傻呢还是天真呢?


三、你以为制造业,是你有钱就能买来的?是你想买就能买来的?

我想说的是,一种仪器,如果国产没有,那么国外产品会以翻一番的价格卖给你。唯有真正有竞争力的国产产品生产出来,他们的价格才会不约而同地大幅下降。

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国内庞大的采购需求最后仅仅养肥了一批买办,而我国工科学生只有顶尖的一批人能够加入国际高精尖企业拿高薪,其他人只能苦逼兮兮的去加入代工厂。

举大家熟知的行业举例,并进行粗浅的讨论。

1、集成电路行业国产化。

无论精密机床、数控机床等基础工业,还是导弹、雷达、舰艇、航空航天等尖端产业,都需要集成电路作为核心。在上世纪80年代初,8086的芯片都需要进口,那个时候全国才有多少外汇?靠出口纺织品工艺品出口家具之类换回来的外汇,再花高价从国际市场上购买8086/8088这种成本微乎其微的芯片,而且高端芯片动辄遭到“巴统”的封锁,这种酸爽,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中科院微电子所、清华微电子所、复旦微电子所等一批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很多国家对中国微电子行业主流制造技术实施的技术封锁,那一阶段,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是开发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简而言之,当某微电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后,我们就会展示给美帝和巴统一个信息:我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贵国如果继续封锁0.6um工艺的芯片出口我国,或者卖高价给我国,那么鄙国将用五年时间自行开发并生产,不再进口贵国芯片。于是美帝的行业协会就会游说国会批准开放此项产品的对华出口。

现在中国仍然在进口大量的芯片,但是一方面,中端及以下芯片绝对能够国产,只进口高端芯片。

给大家讲个故事,我们做模拟集成电路和射频电路的时候,如果想借鉴国外某些重要芯片的话怎么办呢?我们会先打磨掉封装,然后拆出芯片;用蚀刻的方式一层层的脱掉芯片上层的覆层,然后照相,人工扒版图,分析出电路,用Spectrum仿真工具进行仿真,Ohyeah!鄙国的学习、理解、消化能力笑傲全球。

就靠这样的野蛮生长的手段,从90年前后开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行业先以掌握先进制造工艺为目标进行尖端研发,获得新型芯片的进口权;然后通过多个渠道寻求世界先进的芯片代工厂落户中国,遂有了台湾人张汝京2000年开始在北京亦庄搞了中芯国际(SMIC),04年开始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大高校每年至少培养2000名以上的工程师输送到IC行业。07年时候西安那边的英飞凌、奇梦达等IC企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不知道09年金融危机时候,有没有哪家公司收购了国际上的IC行业核心技术,但我知道的是到2014年,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了25年后,北方微电子公司自主研发的12英寸28纳米等离子硅刻蚀机全面通过中芯国际(SMIC)生产线全流程工艺验证,并获得订单。这TMD就是零的突破!

2、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

跟上国际社会发展的脚步非常困难,中国不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在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上更不能长期受制于人。中国无法从国外买来一个现代化。(除非13亿人民加班加点种地纺织搞代加工来支撑5千万上等人的现代化生活)

轨道交通领域就是一个标准例子。记得到2010年,发改委一共批了25+10共35个城市50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每条地铁的成本大约为200亿,其中机电设备(机车、轨道、盾构机、接触网、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等等)至少80亿,50条线就是4000亿。只有形成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体系,才能有效降低地铁造价。

如果购买全进口设备,机电设备成本至少要上浮50%,而花了这么多钱,有哪些人得到好处呢?国际产品生产商啊!他们的毛利至少在50%以上,所以产品生产商的工程师才能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5个小时,一年有一个多月假期,到中国都是商务舱+五星酒店。产品代理商花了5%的商业成本拿走8%左右的利润,增值税17%(地铁建设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增值税就是左手倒右手),进口退税,清关报关什么的,代理商做了4000亿的生意,只留下300亿的利润,仅仅直接创造了3000人左右的就业岗位。

如果实现国产化,4000亿的工业销售额额会养活多少人?反正华为2013年有2390亿元销售额,有15万员工(华为的员工工资还很高),为华为做外包或者下包的配套企业也不计其数;4000亿的机电设备采购直接创造40万人以上的工作岗位,我认为是比较保守的。

40万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又能带动多大的餐饮娱乐家电汽车住房市场?

所以,工业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国产化,才是真正共同富裕的方法。否则只有一小撮人富裕起来。

随便讲个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的故事。主角是上海华虹。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AFC全部从美国CUBIC公司的产品,于1998年9月完成1号线调试。1999年3月运营。但是全部进口的缺点有造价昂贵、运营费用高、关键技术保密导致系统维护和升级困难、备品备件不足、资深维保人员要从美国飞过来,而且工时费从美国出发时开始计算。于是在3号线招标时候,政府就要求国外供应商提供国产化措施,遂由上海华虹和西班牙INDRA公司联合体中标,在实施中逐步实现应用软件本地化,维修零部件的国产化。

其实这个时候上海华虹的水平还有限,但是架不住政府扶持——政府认为上海华虹初步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于是在2001年末1号线北延线的AFC招标中,上海华虹用6000万的价格干掉了CUBIC公司,并且实打实的在2004年把活干完了,而且培养了一票人,被高新现代、上海邮通、上海华腾之类的单位再高薪一挖——到2008年时,国内AFC行业就基本没外国公司什么事了。

一条线一个亿的合同额,50条线就被上海华腾、上海华虹、南京熊猫、高新现代、北大方正、浙大网新这些单位给瓜分了大头。

而且这个时候,上海华虹还跟复旦微电子(你看我第一个说的就是微电子嘛!)合作,可以整系统的提供国产化产品,还带动了微电子行业的发展。

这个故事厉害的地方在于,从引进技术到踢开老外,只用了8年不到的时间,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从业人员。

3、石油化工领域设备国产化

前面两个例子的规模都不算大,真正大头的在这里呢!

请问:一个百万人口地区的基本生产需要哪些工业?

回答: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发电厂、小纺织厂、小印刷厂、小食品厂。

其实是1970年国家制订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所提出来的一个方案,具体内容是由中央财政拨出80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各省区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五类工业项目。

当时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外实际签订的项目共26个,其中投资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辽阳石油化纤总厂(29亿人民币)、武钢的一米七轧机(27.6亿人民币)、大庆化肥厂(日元贷款,汇率调整,投资增加到26.7亿人民币)、上海石油化工总厂(20亿人民币)、天津石油化纤厂(13.5亿人民币)

注意啊,这是1970年的116.5亿,那时的官方汇率是人民币兑美元是2.46哦!47亿美元哦!!!1970年外汇储备花得只剩2000万美元,直到1975年才有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另外,197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为26亿元,GDP为272亿美元(数字均来自网络,请有识之士打脸)

中国那点外汇,拿来引进乙烯化肥装置都不够,还想要买什么电视机?


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装置一览表:

1、齐鲁第二化肥厂1974年4月开工,1976年7月建成,投资26303万元;

2、四川化工厂1974年5月开工,1976年12月建成,投资16012万元;

3、泸州天然气化工厂1974年4月开工,1977年3月建成,投资20642万元;

4、大庆化肥厂1974年5月开工,1977年6月建成,投资267447万元;

5、沧州化肥厂1973年7月开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资24312万元;

6、辽河化肥厂1974年6月开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资34342万元;

7、云南天然气化工厂1975年1月开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资18759万元。

8、栖霞山化肥厂1974年9月开工,1978年10月建成,投资32128万元;

9、安庆化肥厂1974年3月开工,1978年12月建成,投资40526万元;

10、赤水河天然气化肥厂1976年1月开工,1978年12月建成,投资17185万元;

11、洞庭氮肥厂1974年4月开工,1979年7月建成,投资31329万元;

12、湖北化肥厂1974年10月开工,1979年8月建成,投资29875万元;

13、广州化肥厂1974年12月开工,1982年10月建成,投资50739万元;

以上13套装置中,除洞氮、安庆、枝江三套装置以石脑油为原料外,其余均以天然气为原料。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10套装置主要的技术进口国为美国和荷兰,合成氨装置采用美国凯洛格生产工艺,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生产工艺。部分企业采用了日本东洋工程公司的合成氨/尿素工艺。

一亩地一年要用10公斤化肥,引进了390万吨化肥生产设备,约能满足2.6亿人的化肥需求。

大家就是靠着当年的引进装备加技术,抽调人力进行攻关,如11万吨乙烯设备攻关,30万吨乙烯设备攻关,大化肥攻关等等,靠着当年那帮善于借鉴、学习、研究的前辈的努力,一口一口的啃下来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线,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别不当回事,没有这些基础工业体系,光一台低精度的精密车床就能要你300万,高端的还禁运,更别提搞什么螺旋桨、潜艇、大飞机了。到老百姓这里,就一辈子跟绿皮车打交道吧。

第一个,液晶面板行业。

2004年,我在某国企当15inch面板的产品经理。当时我才是研究生毕业刚工作不到两年的愣头青。整个团队花了3个月做设计,一个月做mask定材料,2个月试做,正式投产前我们的预估成本是每片220美金。这时候市场价格260美金。6个月后我们大概有了全球25%的15inch市场份额,这时候市场价是可怕的160美元,我们的成本是180美元,亏的姥姥家都不认识。

咱可以去看看BOE的财报,嗯基本上三年盈利一次呵呵。按市场经济的说法,这种企业应该关门?但是你算一下,大致的关系在2005年,中国面板行业每亏损1块钱,中国的液晶显示器和电视机企业就会成本下降20块钱。这就是国产化的力量。

感谢BOE、tianma、SVA、TCL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没有面板业国家的巨大投入,就没有国产电视机行业的成功。中国政府在液晶面板行业的投入大约是1000亿,而2014年中国液晶电视产量1.4亿台,多少年的投入几个月电视机行业就赚回来了。

第二个例子是新能源。

2010年,我们和所有的气体国际巨头,包括linde,AL,AP,都是世界五百强级别的公司谈一种烷烃类气体的供应。他们的报价很接近,45000一公斤,即使我们知道他们背后的供应商成本在25000以下。然后我们努力培养了福建的一个国内供应商,成本高一些,28000的水平吧,我们用31000的价格买。然后不到一年,这些五百强又来找我们了,说27000卖给你们。那按某些自由市场经济信徒的观点,我们应该抛弃国内厂家,和国外大企业合作?鬼才这么干。我们很清楚等国内这家死了,这些国外大鳄会毫不犹豫的涨价到40000以上的。顺便提一句,和我们谈判的,都是这些国际大公司中国子公司的中国籍买办。

再举一个例子,2013年,我们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这家公司债务缠身,假如中国土豪不出手,绝对死的透透的。即使这样,这笔收购受到了美帝议会的反垄断调查,收购拖延了三个月。而所谓的反垄断,过程中美帝议员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垄断,而是我们企业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军事应用。

这家公司的生产技术需要使用0.5毫米厚的卷绕式钢板,当我们国产化之后希望在中国生产时,美国和日本的供应商都表示不能对中国出口,因为根据巴统规定,这是战略物资对中国禁运。而在我们和宝钢达成一致由宝钢开始生产这种钢板样品6个月后,美帝果断取消了这种钢板对中国的禁运。

所以为什么要工业化国产化?因为这个世界从过来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仍然是典型的丛林法则。任何时候,只有你能造的出来,别人才和你谈自由市场。当你造不出来,面对的或者是高价倾销,或者是彻底禁运。

当然,假如我们的目标不是工业化,仅仅是发展发展服务业,目标是人力和原材料输出国外加高级产品倾销地,那国产化什么的确实没什么必要。


------------------------第四、五章请见附件。

Ⅶ 盾构机多少钱一台

截至2021年8月大约4000万一台。

盾构机是一种使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盾构的施工法是掘进机在掘进的同时构建(铺设)隧道之“盾”(指支撑性管片),它区别于敞开式施工法。

简介

国际上,广义盾构机也可以用于岩石地层,只是区别于敞开式(非盾构法)隧道掘进机。而在我国,习惯上将用于软土地层的隧道掘进机称为(狭义)盾构机,将用于岩石地层的称为(狭义)TBM。

盾构机根据工作原理一般分为手掘式盾构,挤压式盾构,半机械式盾构(局部气压、全局气压),机械式盾构(开胸式切削盾构,气压式盾构,泥水加压盾构,土压平衡盾构,混合型盾构,异型盾构)。

Ⅷ 2021年,中国首次进入自己的航天站!展现中国的强大、民族团结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跨越400公里的漫漫征途,神州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下午6点48分,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中国又一次实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吹过的牛。

十多年前,在2005年左右,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航天计划,并将月球探测作为发展航天事业的重点,日本方面表示,将于202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让机器人做月球的拓荒者, 美国也相当自信,将再度登月的时间定在2015年,最迟不超过2020年,并且要在月球建设多国太空站。就连印度都嚣张地说,计划在2008年发射第一艘无人登月飞船,全世界大国都在摩拳擦掌,信誓旦旦地吹嘘着。

如今各国的计划进展如何了呢?看起来都不太顺利, 日本于2007年发射了月女神1号月 ,探测卫星之后再也没了动静,距离月球基地梦只有四年时间了,估计希望渺茫, 印度于2008年发射了月船1号 ,结果飞船上天没多久就和地面失去了联系,月船成了天上的一堆废铁,印度的探月计划宣告破产。 美国的登月计划更是因为疫情的爆发被无限延期 ,之前由美国牵头的国际空间站,目前由于设备老化,维护困难等原因,即将面临在2024年退休宽亏停用的命运,预计2025年后便会损坏瘫痪,更别说在2020年内再建一个月球空间站了。

事实证明,十几年前大家一起吹的牛,只有中国做到了,当时中国公布的计划详细得很 。2004年中国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对外宣称,中国探月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分为绕 落 第三步,预计在2007年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2010年,中国的月球车将会软着陆在月球表面,并展开巡视探测 ,2020年,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会把月球土壤采集回地球,中国实现了这份计划了吗?毫无疑问,中国成功了。

2007年10月24日,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升空,2013年12月14日,玉兔号月球车在嫦娥三号的带领下,成功登上月球,并首次从月球给地球拍了慎御神一张照片 。虽然比计划稍微迟到了一些,但总归还是做到了,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升空,赶在计划的最后一个月内,成功无人采样返回,将月球土壤带到人间,实现了上九天揽月的壮举。

中国航天的进步不止于此,1998年国际空间站项目发起,该项目由美国航天局NASA主导,15个国家的五个航天局参与创办,但在建立之初,由于中国国家航天局只成立了五年

其他国家单纯地认为,中国无法给整个项目带来显着贡献,便没有邀请中国参加,所以中国只能埋头苦干,自己搞太空计划。 200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修正案”,彻底浇灭了美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希望,严禁中国航天员进入空间站,中国一直努力争取机会寻求合作,但无不遭到了美国的封锁抵制。

有国人发问道,国际空间站何时轮到中国人上去?马来西亚人、泰国人 ,甚至日本人 、韩国人都上去过了,该到中国人了吧! 有人风趣地回答鼓励道,中国人要上就上自己的国际空间站,上别人的不好玩。 2011年,中国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2016年又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两者都已圆满完成任务。 2019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明确表示 ,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美国人自然以为中国人又在吹牛了。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从不吹牛,中国总是说到做到 ,而且这次中国做得更好,也有信心将中国的天宫,打造成新的国际化空间站。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天后,中国空间拆漏站面对各国寻求合作的航天机构,承接了第一批共九个国际合作实验项目,并制定以极高的评审要求 ,美国虽然也想参与进来,却因为投报的项目未达标准被拒之门外。

周建平院士直言不讳:“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以往美国对我们藏着掖着,生怕我们学习到他们先进的航天技术。 如今话语权掌握在我们手里的时候,美国那些不入流的技术遭到我们合理拒绝,真是何其讽刺,而且在中国的空间站内,需要航天员操作的界面几乎是全中文,这更是中国自强崛起带来的自信。

自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人口大国,发展成如今民富国强 繁荣稳定的模样,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正是一次次地说到做到 在基建方面,以青藏铁路为例, 建国之初,整个西藏的铁路仅有1000多米,交通极度不便,导致西藏的经济发展也严重受阻。所谓“要想富,先修路”。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党和政府决心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索鲁曾说,只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大多数来中国考察过的世界级铁路轨道工程师,都对青藏铁路的建设抱希望,即使是放在当下,青藏铁路的修建通车,看起来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青藏高原海拔高度世界之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的寒冷气候使很多土壤被牢牢封冻,冻土像铁板一般铺满高原遍地。

高原带来的高寒缺氧问题,让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变得相当恶劣,变幻莫测的天气也令人烦恼 , 加上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不使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铁路的修建更不能操之过急,多年冻土 高寒缺氧 环境保护,三道难关无不令世界各国望而却步。 但中国却于1958年就开始了铁路的修建,无数工人战士站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在苦寒交织的生命禁区,身冒严寒、头顶风雪 、力战缺氧、斗破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做着一件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 经历了长达50年的艰苦奋斗,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昆仑山口 沱沱河畔,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最终抵达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它的建成通车,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 社会 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青藏铁路攻克了无数世界性难题,是中国坚持数十年,洒下无数的血汗才达成的奇迹,这仅仅是中国基建的一个方面。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中国的新世纪四大工程,在千万里版图上随手一划,就能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1988年,中国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立志30年之内建成8.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2012年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6万公里,超过美国的9.2万公里达到世界第一, 截止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6万公里,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港口运力 航空运力也均居世界首位,中国由一个交通大国转变成交通强国,靠的无不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勤劳。

在生态治理方面,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2017年,联合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中国据此制订了相应的荒漠防治计划,但其实中国的沙漠防治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中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以陕西、内蒙交界的毛乌素沙漠为例,它曾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根据 历史 记载,毛乌素沙漠形成于公元5世纪,距今已有1500年 历史 ,总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漠给周边地区带去无数沙灾,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毁屋伤人,随之而来的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耕地荒废更使民不聊生。

但中国人从不屈服,他们与沙漠展开了长达四十年的斗争,无数治沙人为此耗尽半生, 牛玉琴 :带领村民种树2700万棵,殷玉珍 :32年种树治沙七万亩,石光银 :30年种下4000万棵树木,这样的名字还有千千万万个,他们用双手一个坑一个坑地固沙,一铲子一铲子地种树,搭上了半辈子的时间。

2020年4月,毛乌素沙漠被宣布从陕西版图上消失,因为它的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到百分之93, 通过治理环境改变地理课本,把沙漠变成绿洲,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档的 ,刚刚过去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目前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土地面积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速度持续缩减,联合国预计在2030年达到的土地退化零增长。中国足足领先了十年,中国人为世界生态改善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而在制造业领域,中国更是已经在领航世界 以前段时间大火的盾构机为例,盾构机是一种大型隧道挖掘机。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盾构机等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国际市场仗着技术优势,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甚至美国还出面抵制其他国家向我国出口此类设备。 1997年修建西康铁路的秦岭隧道时,我国花了6亿人民币才从德国引进两台机器,洋盾构价格昂贵不说,维修保养还特别麻烦 。当时为了防止技术外泄,德国维修人员不允许中方工作人员参与设备的检修都需要外国专家远渡重洋来完成,此后中国立志要做自己的盾构机,即使我们毫无相关领域的基础技术, 但中国人从不服输,更不愿意处处受外国人掣肘。

2002年10月盾构机研发项目组在中铁隧道集团成立,项目组初始成员只有18人,而且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别说是研发盾构机了,很多人甚至都没见过盾构机长啥样 ,靠着如此简陋的班底, 历经6年艰苦攻关,2008年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面世。自此打破了海外技术的垄断,并逐步冲出亚洲遍及世界 ,2012年中国盾构开始出口迅速遍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将盾构机的整体市场价,从原来的动辄好几亿,降低到5000万以内。 中国的盾构机物美价廉,其性能均为世界顶尖水平,但定价却相当之低,为世界各国市场所欢迎,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正是国之重器的真实写照。

中国人是从来不会指望外国人的,没有外国的援助无所谓,被外国技术封锁也无所谓,外国做得到的,中国便也能做到,外国做不到的,中国还是能做到,两弹一星如此,核潜艇如此,光刻机如此,5G技术如此,新冠疫苗更是如此,中华民族的韧性和努力,在西方世界看来是吹牛,在我们自己看来,是仰望星空 ,并且脚踏实地。

1949年,毛主席在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我们的前人从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 、极其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 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中国人一直在路上,也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此各位看官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Ⅸ 高端制造业龙头股票有哪些

1、科达制造股票600499
A股流通市值31969960000.00元,近一年涨跌幅368.68%。广东科达液压专注于高端高压柱塞泵和马达的自主研制,拥有核心技术,已成功实现部分进口设备替代,目前为我国高端高压柱塞泵制造企业。
2、新强联股票300850
A股流通市值16505870000.00元,近一年涨跌幅333.18%。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经过多年的研发及生产实践,公司共取得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公司研制开发了2兆瓦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三排滚子主轴轴承、盾构机系列主轴承(属国家“863”火炬计划)、防腐式船用回转支承等产品,上述产品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公司的风电主轴轴承和盾构机主轴承达到了国际技术标准,打破了该领域轴承产品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进口替代。
3、华菱线缆股票001208
A股流通市值2447661900.00元,近一年涨跌幅317.73%。公司所生产的高端装备用特种柔性电缆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盾构机产品,该电缆可以经受长时间弯曲运动、大角度扭绞运动,并而能够保障产品的正常工作。
4、鞍重股份股票002667
A股流通市值7179884000.00元,近一年涨跌幅271.00%。公司以募集资金9000万元投资“高效、节能、环保型大型振动筛系列产品建设项目”,新增年产ZKK系列振动筛210台和年产ZX系列振动筛160台的生产能力旁派,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19500万元,年新增净利润2851.14万元;以9500万元投资“多单元组合振动筛建设项目”,新增年产多单元组合振动筛445台的生产能力,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20025万元,年新增净利润3136.92万元。公司的生产技术、产品性能已经处于国内领先,与国际产品处于同一水平,具备和国外供应商竞争的能力,而国外产品的价格相当于公司产品价格的2-3倍,公司产品体现出良好或启乱的价格竞争力。相对于国内厂商同类产品,公司产品价格通常高出15%-30%左右,但相应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及工作效率。振动筛作为洗选设备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整套系统的运行效率,一定规模以上的用户均倾向于选用高可靠性、高效率的筛分设备。公司客户遍布全国各个领域,均为各行业龙头,如神华集团、西山煤电、兖州煤业、平煤股份、日工机械、宝钢集团、江西铜业、铁法煤业等。
5、双良节能股票600481
A股流通市值17558090000.00元,近一年涨跌幅246.65%。公司曾参与国家溴冷机行业多项衫档标准制定、是拥有400余项专利技术的国内溴冷机行业龙头之一。公司是溴化锂制冷机中国标准制定者与中国最大的溴化锂制冷机制造商之一,产品可以利用余热与废热,具备节能环保优势;其中85个型号的机组产品荣获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相关产品已经进入印度与沙特等东南亚和中东国家,并有少量高端机组成功进入欧洲市场。

阅读全文

与盾构机怎么卖给印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有什么it系统 浏览:364
中国现有新冠确诊病例多少例 浏览:116
越南皮革鞋多少钱 浏览:444
idtpp是印尼的什么地方 浏览:504
意大利是什么级别 浏览:495
印尼巴淡岛属于什么气候 浏览:116
越南语和英语什么关系 浏览:169
英国红旗是什么意思 浏览:831
印度瑜伽教练怎么去 浏览:23
英国下午茶喝什么 浏览:92
印尼普顿公司董事长叫什么 浏览:681
英国短毛猫折耳猫怎么训练 浏览:150
英国疫苗用什么字母 浏览:491
中国飞乌拉圭要多久时间 浏览:337
意大利护卫犬叫什么名 浏览:612
牡丹江意大利语培训哪里有 浏览:236
从印尼回中国需要检查什么 浏览:837
伊朗女人用什么化妆品 浏览:582
文明6真实地球印尼怎么玩 浏览:748
意大利施华洛哪里有卖 浏览: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