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的洋葱危机是怎么回事
1、据说,印度所有菜品都要用到洋葱。
2、危机一说源自,洋葱价格几乎是3个月涨了三倍。
3、影响范围扩大到了中产阶级。
其他方面就是管控、应对措施。(几乎没有、或者说没有效果)
‘贰’ 印度的货币危机对生产制造业有何影响
据印度多家媒体报道,从4月16日开始,在首都新德里、卡纳塔克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比哈尔邦、中央邦、特伦甘纳邦等地区,居民从ATM机上无法取到现金。再度爆发的严重现金荒让印度市民们叫苦不迭,怨声四起。
“2016年11月之前,手机制造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然而现在已经不是了。”诺伊达企业家协会主席VipinMalhan说,“过去,许多小型工厂和组装企业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三班倒,而现在缩减到只有一个班次。对于企业来说最怕的事情就是‘不确定性’,而现在政府将我们置于此种无助中。”
由于消费者支出急剧下降,对国内现金流状况的不确定性,消费大幅下降。一些织造中心,自行车零件制造商,成衣和手工艺品制造城镇纷纷面临库存不断增加,销售量下滑的问题。
‘叁’ 印度“电荒”,超过半数电厂存煤不足三天,为何印度成为了能源危机重灾区
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不同的发展水平。并且在世界上有相对于发达的国家,同时也相对于贫穷的国家,那么今天我们主要说的就是印度。如果提到印度大家的印象里面都会想到贫穷,落后以及暴动这样的词。今天主要说的就是,为什么印度现在已经成为了能源危机的重灾区。
最后就是如果印度的这场能源危机继续下去的话,就可以使印度的消费者感觉到有非常大的负担。而且电力可以说是一些商品生产的原材料,所以如果煤炭出现了短缺的话,就会使整个制造业都会受到相对应的影响。所以之所以印度成为了能源危机的重灾区,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是因为很早之前就有这种状况,但是却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
‘肆’ 为什么1991年海湾战争印度卢比贬值
印度1991年的国际收支危机是由货币大幅贬值和严重的经常账目赤字造成的。
由于海湾战争的爆发,印度原油进口账单被推高,危机被进一步被加剧。出口下降,投资者撤出复杂事宜。
随着度财政赤字大幅上升,最终引发了对外支付危机。
如果您再无其他疑问的话,望采纳,希望下次还能帮到你。
‘伍’ 印度疫情全面崩溃,或引爆新一轮经济危机,中国将受多大冲击
从综合因素来分析我国受到的新冠肺炎病毒影响并不大,原因在于我国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重视度很高。我们从当初的武汉疫情大爆发就可以得知,我们国家集举国之力,全力支援武汉,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世界各个国家一同见证了我国对于新冠病毒所做出的努力与巨大的贡献,我国人民更是携手与共共同抵抗新冠病毒的侵袭,并且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三、大国风范
我们国家是大国,是一个善良的国家,我们国家和印度一直采取和平互助的外交政策,对于这次印度的疫情大规模流行,我们国家及时伸出援手,捐献了许多呼吸机,希望这些抗疫物资能有效的帮助印度民众,能有效的保障他们生命安全,更希望印度积极的战胜疫情并且有效的遏制住疫情的蔓延。
‘陆’ 请问印度核危机是什么
印度不茄迹顾国际公约条例的明文规定,研发核武器~~~~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就因为这事使跟印度有夙仇的巴基斯坦也开发出了核武器~~这件事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但由于他们在研发出来之后才被世界知道,所以国际原子悉稿能机构不能裁决颤陆并这两个国家~也就是说的这两个国家强行加入核武器国家俱乐部~
‘柒’ 印度经济史
近代印度经济史
50年代
印度在50年代初步构造了全面工业化的布局,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在国家建设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印度在经济建设里也摸索出印度独特的混合经济的雏形,并且在总结”一五”计划的时候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经济蓝图.并在”二五”计划中对”一五”期间所倡导的混合经济模式有所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为起始加速国家工业化领域的投资尤其是重工化的投资.在复杂与困难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印度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的全面提升社会与国力作出巨大努力.在避免国家分裂的同时,试图快速改变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并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这样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对于印度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早在1938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就在国大党党团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经济计划为手段实现印度工业化消灭失业与贫困.为这个构想,印度在50年代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超的政治与外交手腕下,不仅仅在国内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而且充分利用国际形势纵横俾阖,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左右逢源.来自美国和苏联的技术与经济援助,大大加快了印度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的步伐.因此尼赫的个人声望在国内外都获得交口赞誉不但是尼赫鲁本人的荣誉,也是那时候印度在世界50时代的写照,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1947年豪迈的那句:印度要成为世界的一极,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了.
60年代:
60年代越战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一方面美苏争霸到了新高潮,一方面随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50年代恢复经济活力后加紧对传统势力范围恢复影响与控制。如果说英国试图把新独立国家尽可能约束在英国联邦体制里,法国在北非构建法郎区这个桥头堡是一个标志的话。那么在中东在越南在非洲甚至在南美,燃遍世界的战火,此起彼伏的军事政变与各种颠覆活动的后面由始致终都有美国与苏联直接或间接的参与,都显示着中国、印度势必在自己的道路上即将面临的艰难抉择。尤其是越南战争,这场从1961年爆发到1975年结束的战争,终究成为了历史的一个转折。印度在自己国家建设与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终究需要迫使各自的国家再次问自己:何去何从!
印度国歌中吟颂道:。。。水源丰富,果实累累,庄稼茂盛,郁郁葱葱。。。土地承载的不仅仅是印度的大国梦,还有印度的全部希望。
在“一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在1952-1954年的风调雨顺,但是随着印度土地改革进展的缓慢加上政治与经济改革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让原本就问题重重的印度的国内变的更加复杂了。问题首先是来自大垄断财团的资本高度集中化趋势,印度在2个5年计划中经济实际增长了66%,但是垄断工业资本与垄断金融资本仅仅在注册资本上就膨胀了三倍。当时在印度国民生产环节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钢铁与水泥生产上,排名印度大财团第一塔塔财团控制了印度水泥生产的50%,而排名第二的比哈尔财团控制了印度水泥生产的25%,直到1968年印度控制的国营钢铁产量只达到了印度当时钢铁总产量的33%。第二问题来自社会贫富悬殊急剧扩大,早在印度“二五”经济计划结束后,尼赫鲁就问:2个5年计划国民人均收入提高了42%而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了10%而农民却处于破产边缘,这些增长的财富哪里去了。第三就是国内国际局势动荡,加之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党团政治反复争端利益并利用各种政治军事手段转嫁社会矛盾。其中在1962年爆发中印边界军事冲突,印度军费开支在政府开支中的比例从冲突爆发前的40%提高到了60%。到1963年3月的时候,印度外债实际达到当年政府开支的300%是1951年时候的51倍。当时在尼赫鲁执政时代末期的印度政府,利用军事冒险失败后的国内局势动荡实行全国紧急状态才顺利度过垮台危机。但是军事的失败同与之而来经济危机的爆发,印度当时是一座等待爆发的火山。
由于军事开支急剧增加,印度政府的“三五”经济计划实际已经破产。当时的印度粮食在50年代半心半意的土地改革失败后一直不能实现自给,印度被国际社会讥笑为讨饭篮子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印度作为农业大国却一直需要支付原本已经少的可怜的有限外汇来购买粮食。到印度1964年1965年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粮食急剧减产,当时印度的粮食饥荒已经到了来一船吃一船的地步,如果没有美国以及苏联的粮食援助,印度面对的将不仅仅是人道主义灾难。但是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美国在中印冲突后2年里给予印度的援助尽管急剧增加到与印度建交后美国援助综合的200%。但是美国人的附加条件是:今后印度的5年计划必须由美国政府认可.面对独立与生存的选择,印度终于在1966年接受了赫鲁晓夫的橄榄枝。
1966年1月19日,印度国大党两院中526名议院举行秘密投票。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在议会大厦外等待选举结果。四小时后国大党议员领袖辛哈出现在走廊。人们纷纷上前询问:“是男的获胜还是女的获胜了?”辛哈宣布:“女的赢了”。继承了父亲巨大声望与与治国策略的英迪拉.甘地以355票对169票(2张废票)的绝对优势击败了对手当选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英迪拉的时代开始了。
英迪拉·甘地在执政早期是依靠由当时国大党第一大派系的辛迪加集团支持下上台的。但是让代表垄断财团的辛迪加集团大跌眼睛的是,英迪拉·甘地不是他们眼中的洋娃娃和线控木偶:首先英迪拉·甘地在1966年5月宣布卢布贬值35%,为此印度得到了急需的300万吨粮食和9亿美圆的援助,沉重打击了国内垄断财团的势力。而且利用和美国的短暂亲密关系,从墨西哥进口了粮食种子,从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尼赫鲁时代的土地改革出发的开始了绿色革命。终于到1978年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随后,印度政府在越南问题上的表态代表了印度在国家独立自主上坚定的政治立场,同苏联的握手不仅获得了大量政治经济与军事援助,而且在苏联的帮助下,印度政府在国有企业的经营与改造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印度政府以国家中央集权为手段,以国家经济国有化为方向推进经济计划。终于在1967年5月宣布了为期10年的“经济计划10点建议”,同年7月19日英迪拉·甘地宣布控制全国54%存款的14家印度银行收归国有,此举受到印度人民的热烈欢迎.受此鼓舞,在1969年12月,英迪拉·甘地颁布“垄断和限制性贸易行为法”成立了“垄断和限制性贸易行为委员会”。此后1970年2月颁布的加强工业许可证制度的法令与1971年把全国64家普遍保险公司受归国有。就此印度混合制经济体系框架完成。尼赫鲁建国时的构想在他女儿手里实现了。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打击了印度国内垄断财团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而且为印度国内局势的稳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庞大人力物力与技术支持与印度本身家底使印度必须要在可以做长期经济规划的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一步步去实现。印度为了国家经济主权既选择了苏联的橄榄枝并与美国保持有限的合作关系。印度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位置要比同时期的中国要有利的多。但是,印度恰恰不能作到的就是对经济长期计划作出有保证的规划.印度政府与国内各种各样的垄断集团的利益斗争,印度政府在长期经济计划与短期经济效益的选择中不断的在选民的利益趋势下左右摇摆,印度政府在遇到国内国际危机的时候往往通过国外军事冒险来转嫁选民的视线与国内即将爆发的危机来赢得大选。但是自身实力的孱弱,往往在军事冒险与干预后印度政府又陷入财政危机并进一步导致经济危机。印度在60年代后形成的改革——危机——冒险——更深的危机——再改革的循环行为模式,终于让80年代的印度总理感慨:印度已经失去了工业时代。
70年代 :
从美国1965年开始全面卷进越南泥潭后,世界各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美国独霸的地位越来越被削弱,终于在持续8年畸形的繁荣后,美国终于开始吃不消了。 1971年,由于越南战争,美国面临巨额贸易赤字,美元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相反,日本与联邦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常账户大量盈余。1971年8月5日,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压力,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并加征10%进口税率。这被称为“尼克松冲击”,从此世界各个国家开始进入“牙买加”货币体系,汇率象脱缰野马一样竞相贬值。终于1972年,美国终于低下了骄傲的头,不再谋求绝对战略优势和苏联签署的《反导条约》。尽管在80年代美国人面对狂欢的日饵曼洲和叫嚣买要下美国的日本武士是那么的无可奈何。美国就要衰落了么?我无从而知,但是奠定美国今天新霸权的一系列大举措悄悄拉开了帷幕。一直以来作为战后国际贸易 金融 与投资监管三大支柱关贸总协定(GATT)、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与国际货币基金(IMF),在这个时候都开始发生了大转变。1973年关贸总协定第七轮谈判:东京回合在正式来开了锣,也正式在这一回合终究成就了1995年的WTO。IMF在尼克松召开的20国会议上开始了世界货币改革计划,其目的就是要国际金融关系脱离国家与中央银行的控制,它有一个漂亮的名字:自由化。而从尼克松的时代开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的职能悄悄的向更自由的市场倾斜,也许就是这个时候全球化的帷幕正式拉开了。但是,这些在今天看来雄心勃勃的远征都不能掩饰此时美国跌跌撞撞的脚步。随尼克松冲击起舞的是石油危机,是苏联遍布全球的出击,70年代来了。
1970年12月27日,英迪拉·甘地抓住自己国内声望不断上升的机会,宣布解散人民院,提前于1971年2月举行印度第五届大选。1971年3月大选结果揭晓,英迪拉.甘地获得了压倒胜利,终于英迪拉.甘地建立了自己所能完全控制的政府。就在此时,印度的邻国巴基斯坦在1970年底的大选中主张充分自治与全面独立的人民联盟在东巴大获全胜,随即人民联盟领导人在1971年的3月宣布东巴独立。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下令军事镇压,军事镇压的结果导致大批东巴难民逃往印度。1971年11月21,英迪拉.甘地在一系列穿梭外交努力下获得了苏联的军事援助并在当时西方大国保证不军事干预的前提下,宣布印度军队越过边界“自卫”。12.17日第三次印巴战争停火,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至此英迪拉.甘地在印度的声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舆论盛赞英迪拉.甘地的胆识与魄力已经超过了尼赫鲁,而民意调查中93%的公众站在了英迪拉的一边。当1972年1月26日印度国庆日那天英迪在印度公众的形象就是杜尔加,就是美丽的10臂女战神。
但是历史老人总在不经意中,给得意的忘乎所以的人开上一点点玩笑:饥荒又不期而至。
1972年印度遭遇了严重的灾荒,1.8亿人口面对饥荒的威胁,而由印度一手导演的战争让滞留在印度的难民每个月就消耗掉印度2亿美元,这更使印度政府的财政雪上加霜.由于需要进口大宗粮食与原油,加上石油危机的爆发与国际金融因尼克松危机冲击而剧烈动荡.由此导致的外汇短缺终于使才平稳不久物价飞速上升.而由此引起的投资不足又使工业增长下降了近50%,经济实质遭遇了衰退.同年孟买就爆发了1.2万罢工,民众的不满情绪终于在反对党的鼓动下爆发了.仅仅在反对党领袖所在的古吉拉特帮的骚乱中遭遇警察射杀的人数就达到233人,与之同步的印度铁路大罢工让当时的印度经济实际陷入了瘫痪.最后在当警察也开始暴动并与前来镇压的军队交火的时候,骚乱与不安到达了顶点.而甘地夫人此时借助一位律师从宪法中发现的漏洞,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来挽救即将倒台的政府.
虽然随后地年不仅风调雨顺而且经济维持在比较高的增长水平,过高估计自己的甘地政府解除了紧急状态,但是随后的大选国大党一败涂地,代表印度教原教旨主义的人民党上台了.高喊自由与面包口号上台的人民党政府代表的其实是垄断资本与地主阶层的利益,人民党政府一上台就提早一年结束了当时执行顺利的”五五”计划,匆匆提交了”六五”计划.人民党政府不仅缺乏执政能力,更缺少对自己所指定计划的控制里,在把甘地夫人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1500万吨粮食消耗怠尽.在把仅有的30亿美圆储备挥霍一空,在执政不到3年的时间,人民党政府倒塌了.
而此时虽然两次石油危机给发达国家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新技术革命的翩然而来,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注意国家迅速转变自己的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不断的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生产工序实现国际再分工.使各自的经济逐年提升,并最终形成了以四小龙与东南新兴工业化地带的崛起.而印度,则在迷茫中痛苦的失去了工业化的机遇.
50年代-70年代人均GDP增长比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印度 21.6% 15.2% 8.06%
50年代-70年代GDP增长比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印度 47.10% 51.88% 35.69%
‘捌’ 印度牺牲经济发展军事,且国内目前的状况,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人口危机··但是他们没有牺牲经历发展军事而是平均发展··都在搏空丛控制之内的··说这样的话的一定是国内的某砖家·或者是某新闻报导节目吧···不要被蒙蔽了··人家的人民虽然看起来邋裏邋遢的但是实际上他们生活的不比我们差·我们有比他们更惨的的··只是不允许被拍摄而已··人家最少还是有民选的一些机构···我们没有·没得选择一切听从一个机构的指挥不过随着近年来制度有进步了·一些本来不想被知道的事逐渐被曝光··所以把一切难题直接推基樱给了那些直接或间接的个体·然后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卸责任······不行的亏举话就直接“五装震压”你知道也没用··外来实力没办法帮到我们··因为我们不是利比亚这样的弹丸小国·我们是拥有广褒领土的国家··拥有着全球人数最多的陆军部队的有核国家····所以一般人都不敢轻易采取过激行动··只能通过软性冲突来让其难堪·····但是事实证明·不通过“五力”解决是完全拿他没办法的·因为他封锁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没办法·····
‘玖’ 印度牺牲经济发展军事,且国内目前的状况,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首先印度从来没牺牲经济来发展军事,而是又重视经济发展,同时又炫耀自身军事实力。印度是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在经济领域的投资的,这点从GDP增速来讲,显而易见。如果不投入,哪里有产出?而印度所谓的发展军事,其实就是采购为主,自己生产只占有非常有限的比重。印度的军工业是畸形发展,非常不齐全的,因此他很多东西无法自己生产,而印度又面临同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矛盾,因此进口武器装备是不得已的选择,他同巴基斯坦的国家民族宗教矛盾不可调和,同中国有领土争端,因此必须加强军事实力。所以当他每签下一笔单子,进口什么武器,媒体都会大肆炫耀,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钱全拿去买武器了。实际上是个误区,印度用于购进军事装备的钱是比较多,但是占GDP总量而言,微乎其微。所以所谓的牺牲经济发展军事是一个错误的印象,不是事实。印度当然明白经济的发展才是持久的战力,这样简单的道理。 印度因为同中国有领土争端,因此双方媒体都是较为片面。中性来讲,印度努力发展经济,改善国内经济状况是比较有成效的。而且印度政府工作效率是比较高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算是比较清廉的,至少比中国的政府的行政效率要高,这点需要承认。但是印度社会与中国有许多相似的问题,贫富差距等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仍然严重。 所以标题就不对,印度牺牲经济发展军事,这只是媒体给人的一种印象而已。如果加以思考,我认为没有人会同意这种观点。
‘拾’ 印度面临的诸多经济问题有哪些
(1)失业和贫困失业和贫困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两大痛楚。虽然历届政府都把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但一直收效不大。印度的10亿人口中有1/3文盲。年人均收入目前还不足480美元,其中有3亿人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赤贫的城市新移民在印度各大城市随处可见。印度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迅速增长,目前印度人口超过10亿,比独立初期翻了两番,且还在以2%的年增长率增加,每年新增人口及新增劳动力都在1500万人以上,这使印度经济难以吸收不断增加的劳动力,印度的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一五”计划结束时,印度积存的失业人数为530万,到1980年增加到2070万,约占劳动力总数的8%。同时也使人均收入增加不多。由于印度制造业增长速度远低于服务业,因此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少。2002年,印度制造业吸纳了620万劳动人口,而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制造业有1.6亿名从业人员。高速发展的印度IT产业约有100万名从业人员,不足全部劳动力的1%,虽然其产值占印度GDP的4%。失业一方面将扩大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队伍,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从而继续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化进程。(2)制造业发展滞后印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服务业的增长,服务业也主要是靠软件IT产业,制造业还不强。2003年的特点是服务业还在高速增长,农业年景较好,有了3%-4%的增长,制造业开始有所增长,所以这一年经济发展比较平衡,也更快一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由于它们是传统部门,所以有很多传统体制还没有改革,包括政府对产业和投资的管制,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等各种制约,不利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软件业的发展较快,是因为其作为新兴部门,政府对其控制较少,所以发展较快。虽然20世纪90年代印度开始经济改革,但是在制造业方面步伐比较慢,市场开放程度小,没有利用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3)投资环境欠佳印度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效率低下。印度政府机构办事效率较低,世行报告显示,在印度成立一家企业需要89天的时间,而中国则需41天。印度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虽然平均工资比中国低25%左右,但每个工人的产出却比中国低50%。2、能源不足。印度的电力状况落后,平均缺电率超过10%,严重影响企业的赢利能力。加之资金短缺使印度在短期内难以大量进口石油和建更多的核电站,进一步制约了印度投资的增长。3、政局不稳。印度社会结构、财富分配、种姓制度、贫富分化等常常会引发政治不稳定,进而影响吸纳国际资本。4、劳动法严格。印度是惟一一个解雇员工需要得到政府批准的国家,企业停业或关闭也受到严格限制,客观上限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5、环境受损。印度荒漠化程度较高,有1.43亿公顷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使河流污染和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影响到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危及人民生命安全。(4)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长期以来为解决资金问题,印度政府借诸赤字财政政策,1950年度到现在,几乎年年有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内外债,使得印度的债务增多,几十年来内外债如滚雪球似地不断扩大,利息成为印度政府最大的非生产性支出项目。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使物价指数反弹,造成通货膨胀,对政府平衡预算增加了更大压力。1990/1991年度财政开支失控,总赤字达到4333亿卢比,竟占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4%,这一时期印度出现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实行高额财政赤字的结果。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财政困难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几年来,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总产值的比率一直超过5%。虽然近年来印度制定了《财政责任和预算管理法》,削减某些财政补贴,但财政状况尚未根本好转。印度现已成为世界上财政赤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次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警告。(5)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关系密切,一个国家基础设施不足就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兴趣,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在印度,公路状况极差,缺少高速公路,通讯不畅,电力供应不稳,能源严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了外国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以交通为例,印度虽然有亚洲最庞大的铁路网,但陈旧不堪,大部分是国家独立以前殖民地时代建设的,很难实现现代化的运输任务。印度目前还没有一条国际标准的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港口与机场设施陈旧,所有的港口都出现拥堵情况,交通运输极端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