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人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从那场战争说起
印度的等级制度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在印度,人分三六九等,等级森严,不同阶层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高阶层的女人不会嫁给低阶层的男人,即使他们结婚了,生下的孩子,也被叫着杂种姓。
因为,印度的这种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两个阶层,也就是两个不同的种姓,两个不同的种姓结婚生子,当然就是杂种姓了。
当然了,低阶层的女人要想嫁给高阶层的男人,得付出高昂的嫁妆,这也导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出现为了嫁妆谋杀妻子的现象。
印度民众
都说投胎是门技术活儿,在中国,你可能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可能偶尔会抱怨为什么没投胎在有钱人家。
但生在中国已经很幸福了,虽然出生在穷苦人家,但只要肯努力,也能够走上人生巅峰,引娶白富美。
在印度,投胎那才真的需要技术,一旦出生在下流阶层,一辈子都难以改变这种身份,一锤定音,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印度电影《起跑线》刚开始的时候,在服装店内,老板拉吉对店员说:“我说过很多次了,乔图,你要了解顾客,在介绍前要先了解她们的阶层,她们老家是什么地方,她们喜欢什么款式,哪里颜色适合他们,这个时候再拿出商品,她们的防范之心就融化了。”
电影《起跑线》剧照
这部电影看似在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实质上是在探讨印度森严的等级观念,且不说影片中拉吉与太太米塔的女儿面临的上学问题,就连买个衣服也要分等级。
在中国,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名校,那么他将很快融入那个圈子,成为天之骄子。
而在印度,就像电影《起跑线》讲述的那样,低层阶级孩子,别说很难进入名校,就是进去了,也基本不可能融入进去。
电影《起跑线》剧照
从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布大幅提高"保留配额"比例,以便增加社会低种姓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在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以及全印医学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将来自低种姓家庭的入学名额从原来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学则提高到27%。
此举竟然引发了高种姓学生抗议逆向歧视。
相比起来,中国的高考,那真是公平得不能再公平了。
那么为什么印度会有这么森严的种姓划分呢?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第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雅利安人原来是活跃在东欧中亚一带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主要以驯牛为生,并随着牛车慢慢游移,这也是后来牛在印度地位崇高的起因。
后来他们遇到了蒙古人,学会了驯马,开始成为了马背上的战斗民族。
“雅利安人”的称呼最早出现在印度的祭神圣典《梨俱吠陀》之中,原意为“高贵的人”。
从这个自大又自恋的称谓上,就能看出人们的等极观念是与生俱来的。
《印度历史》: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一路南下,四处寻找牧场,有的到了希腊,有的去了小亚细亚,其中一支到到了伊朗。
他们在伊朗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经阿富汗,越过阿姆河、兴都库什山脉及帕米尔高原山口,进入了南亚次大陆西北部。
他们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吠陀语,后来的印度吠陀文化也就以此命名的。
进入印度五河地区以后,雅利安人和当地的土着进行长常的征战,最后雅利安人胜出。
他们俘虏了大量的土着,并将其称为“达萨”,也就是后来种姓中的一种。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印度进入了吠陀文化时代。
《印度历史》一书中说:“在吠陀文化时代早期,印度基本也就两个社会阶层,一个是雅利安人,另一个就是奴隶达萨。”
那个时候,虽然是父系社会,但女性的地位很高,有着和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有权利参与家庭管理、宗教祭祀和社会活动。
《梨俱吠陀》记载,雅利安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进行部落居住,氏族内部平等,但氏族之间已经有等极划分了,弱小的氏族的爱强大氏族统治。
随着部落长久定居,政治组织开始慢慢形成,在部落之上有了大王,一个大王管理一个地区的几个部落。
但王不是世袭的,也不是终身的,属于选举制,其下还有部落民众大会和部落长老议事会,大王必须在联合会中宣誓后方可被承认。
直到到“十王之战”,也就是由十个弱小的部落部落组成的联盟,共同讨伐强大的婆罗多部落。
“十王之战”以强大的婆罗多部落取胜告终,从此之后,国家这一机构开始慢慢形成,阶级社会正式开始出现,君权神授思想开始出现,世袭制出开始了。
《阿闼婆吠陀》中说:“领土由王据有。”
这个时候,妇女的地位由原来的男女平等,变成了家庭的包袱和不幸的根源。
女子无财产继承权,不得参加祭祀典礼或政治事务,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童婚和殉葬习俗也开始了。
他们甚至将妇女和酒、投骰子共同列为罪恶。
第二、种姓制度的正式确立
其实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已经有了三个阶层,分别是武士、祭司和部落民。
但这算不上是种姓制度,确实的说,只是一种职业划分,武士和祭司都不是世袭的,有能者居之,而且相互之间还可以通婚。
应该说,印度种姓制度出现的源头,是“达萨人”的出现,也就是被雅利安人俘虏的土着。
雅利安人身形高大,白皮肤,高鼻梁,很帅气。
而当地的土着几乎个个都是扁鼻子,黑皮肤,和雅利安人比起来,可以说是丑陋。
《印度历史》中说:当时雅利安人的氏族血缘关系尚未完全解体,为了保持自己纯正的血统,又要将这些俘虏来的达萨人纳入他们的社会中,于是出台了一项“瓦尔那”制度,也就是根本“色”和“质”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区分开来。
《梨俱吠陀》中将雅利安人称为“雅利安瓦尔那”,将非雅利安人称为“达萨瓦尔那”。
随着社会的演变,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了阶级分化,相应的社会劳动分工也已形成,于是瓦尔那制度有了新的划分,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印度的发现》中也说:“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从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严格界限中开始的。”
为什么要这么分呢?
当然是有依然的,而且还是神的旨意。
祭祀神典《普鲁沙赞歌》是这么说的:“梵天大神从他的口中生出了婆罗门,从双臂生出了刹帝利,从腿生出一吠舍,从脚生出了首陀罗。”
梵天大帝
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故事婆罗门的僧侣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特权地位,后来加入这本书中的。
当然,除了梵天大神生出的四种等级之后,还有一种人,那就是野生的,也可以说是后娘生的,不是梦天大神的亲儿子,属于溅民。
第三、种姓阶层的划分
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话一点都不假。
梦天大神生出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同样是他的儿子,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1、大儿子婆罗门:
他们的社会地位最高,是神权掌握者,思想高超,地位超然,主持宗教祭祀活动,同时又垄断文化化和教育,不用纳税,不可杀。
根据《摩奴法典》规定,可从事教授吠陀经、司祭与接受奉献这三样工作。
他们不负责具体的国事,但却是一主九鼎,有着最高的话语权,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绝对领袖,就连国王也要听命于他们。
2、二儿子刹帝利
刹帝利说白了就是皇族及掌权者,相传是由早期吠陀时代的王族演变而来的,他们是国家的军政领导,握有实权,负责片战和国家管理,不用纳税,但依旧得听命于婆罗门的决策。
其负有保护婆罗门之责。
3、三儿子吠舍
《印度历史》中说:吠舍当然于当今社会的普通民众,是总人口中数量最多的,原指氏族部落成员,大多数人是村社的农民和小生产者,从事农牧商和手工等职业,少数人是富裕的城市工商业奴隶主。
他们拥有财富,地位仅次于刹帝利。
他们在政治上无权,必须纳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贡献者,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供养者。
4、四儿子首陀罗
这个最惨,都是一个妈生的,何必呢?
首陀罗是种姓制度中最后一个阶层,他们属于受奴役、压迫和歧视的无权等级,大部分是由被俘虏过来的土着“达萨”组成,后来也加入了一部分雅利安人。
他们是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除了奴隶和雇工以外,也有独立的小生产者,从事农业、牧业和手工业。
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供养婆罗门人和刹帝利的人,是他们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GDP。
但他们却是最穷最苦最被人看不起的人。
梅尧臣>说得好: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更有趣的是,这些从梵天大神脚上出生的人,在宗教仪式上,只能为高级种姓的人洗脚,因为他们是由生主神的脚创造出来的。
但是有一点,首陀罗虽然地位低下,但他们也是由梦天大神生出来,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亲兄弟,所以除了一部分奴隶以外,人身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活动。
但是有点是最悲催的,大哥二哥三哥这种享受完了,下辈子还能托生为人,被称为“再生族”,而老四首陀罗就不一定了,他们被称为“一生族”,意思是下辈子不一定能托生为人。
5、溅民(不可接触者)
这类人比首陀罗还不如,因为他都不是梦天大神生的,是后娘生的,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即达利特,意思是接触了就会倒霉。
据说,到了现在,某些依旧保守的印度农村,你会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着人,因为他们不能让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带着扫帚,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
他们为这个村子的人工作,却不允许住在村子里;他们不能到村子的井里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学也必须上专门的学校。
所以,电影《起跑线》中的男女主角才会想方设法的要把女儿送进高级学校,因为一旦摆脱了现有的阶层,她将过上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后记:
有人说,印度的这种种姓划分最开始是由分工来界定的。
这话也说得也一些道理,除了被俘虏的“达萨”,其它人都是雅利安人,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为何别人能成为首领而自己不行,还不是自己的原因。
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一穷二白,大家都不富裕,贫富差距不大,为何到现在会出现这么大的贫富差距,还是因为自己的原因。
大家都是人是吧?
当然了,这只是说的初期,在等级观念还没成形的时候,大家同处一条起跑线,每个人都有机会。
但一定这种等级成形了,或者说贫富差距已经形成了,再想改变,还是很难。
特别的印度的这种等级制度,发展到后面,也只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了。
要想改变身份,只能下辈子,而悲催的是,首陀罗下辈子还不一定能变成人。
对于印度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你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留言讨论!
② 印度等级划分严格无人敢越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跟中国一样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等级制度在印度人心中根深蒂固。即使到了现代文明社会,印度还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因为印度一些特有的种姓特征,所以各个种姓不敢越界。
印度的等级制度给印度人民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让他们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气。但是印度上层社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用宗教和种姓制度压迫印度下层人民,使下层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③ 差异太大!印度的种姓制度歧视有多可怕
经历了时间敲打的印度的种姓制度,由于其规则根心蒂固,加上印度人对于种姓的在意,导致种姓制度影响了所有的人。
提及印度的种姓制度,很多人都觉得是无法理解的,毕竟种姓制度区分了印度人,而且最高种姓和最低种姓之间是超级大的歧视;归根到底还是种姓制度的存在,导致印度人完全地区分了贫富。
了解印度文化都知道,当地人都是很看重种姓制度,低种姓的人出生就注定了一辈子卑微。
④ 为何印度的种族阶级制度如此森严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然而随着马木留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经历过许多调整,并且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因为阶级过大就会变成种姓,一但种姓完成低阶层上升基本不可能,印度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虽然种姓制度在印度,早已是在法律上废除多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法律上并不存在,只是存在于观念之中,而观念这个东西,是会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进步的。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无论在印度境内或境外,皆有许多对种姓制度的批评 。这些批评有些出自印度教教徒。
(4)如何证明印度人等级观念严重扩展阅读:
禁忌与食物接触:印度教徒只可吃婆罗门和与他同一种姓的人的食物。由牛油煮的食物任何种姓也可食。在进食前会专门洗澡,素食戒酒者也比食肉的地位高。
政治权力:由于种姓制度与地域紧密结合,并有明显的区域范围,因此其政治权力可依区域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地方的小王国或地区行政中心、聚落以及各别聚落内的种姓。
这三个层级的权力运作虽有高低之分,而且差异甚大,但其共同特色是权力施行者都在模仿瓦尔纳阶序中的刹帝利,而且都会宣称其权力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即使实际上未必如此。尼泊尔的种姓制度与印度不同:婆罗门与刹帝利远多于首陀罗,是印度的婆罗门有意为之的结果。
⑤ 印度人的生活水平真的层次分明吗
印度不是等级分化,应该是等级固化,咱们在课本中学到的印度的四大阶层,确实是存在的。阶层之间的流动是绝对禁止的,君不见印度的报纸上经常有谁的新兄弟因为与其他阶层的交往,而手刃自己家族的姐妹,而且还被民众所支持。印度人通过了解你的姓,来知道你是哪个阶层,因此有些下层的人,会刻意隐瞒自己的姓。
中产及以上阶层的印度人的印度的现状有着非常清楚地认识,这些印度人的受教育水平和眼界足以匹敌欧美国家 然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印度人对自己的国家没有任何的了解甚至没有任何的认同 旁普遮人不会认同部长全是古吉拉特人的国家 马哈拉施特拉人不会为了阿鲁纳恰尔的居民和邻居刀兵相见 马拉地语和印地语彼此不通 中产阶级以下,没有印度共和国 甚至没有马哈拉施特拉 没有果阿 没有阿萨姆 只有每天为了果腹而奔波终日的几卢比。
⑥ 印度等级划分严格千年无人敢越界,究竟是为何
主要原因是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他们这个国家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是信奉宗教的,而宗教在古代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能力就是安抚人心,维护统治。宗教越繁盛的国家,社会就会越稳定,当然了,这个稳定指的是各个宗教内部,阶层的稳定,如果这个国家的宗教太发达,以至于出现了很多教义,出现了很多宗教,那各个宗教之间也会有冲突。
另外,印度的上等级,是从别的部落来的,他们在印度打败其他等级,才成为了上等级,其实也算是越界吧,只不过越的时间很早,现在的人们已经忘了,后来则是趋于稳定,直到现在这样。
⑦ 印度人:在中国,才感觉是个人,印度种姓制度究竟多可怕
我觉得印度人的姓氏比较奇怪,也不懂是怎么来的,就光一个姓由很长的文字组成。有些人出生就是贵族,而有些人出生就是奴隶。
现在的印度,虽然接触外来文化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逐步打开自己的视野,努力摆脱传统种姓制度的束缚,追求改变命运。
⑧ 怎样才能看出一个印度人,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在印度,怎样分辨一个印度人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看完发现好简单!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北方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大约已经存在了3000年,这是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大致分为四种,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在此之外还有一种贱民,是等级最低的存在,都不被纳入种姓制度之内。
还可以从饮食方面,高种姓素食者多,而低种姓人群肉多些。高贵的婆罗门也不会大吃大喝,饮食倾向清淡和新鲜,喜欢吃时令蔬果和粮食,相反的是,一些达利特家庭,餐食中菜量少口味重。另外,在印度酗酒人中,低种姓人多,这大概与他们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以及承受较多社会压力有关。 (穷人喝酒,富人喝茶哪国都一样)
各种姓在历史上都有约定俗成的居住地,在现代印度,高尚社区和贫民窟虽说并肩而立,也是老死不相往来。再说一下印度的最高种姓婆罗门,婆罗门在印度人数非常少,但是地位高贵,他们很少从事世俗行业,一般都是宗教领袖和学者,所以这些人我们很少可以见到。我们经常见到的种姓大多是印度的第二种姓刹帝利和第三种姓吠舍,刹帝利在印度几乎垄断了医生、律师、和工程师等高薪职业,如果你在印度见到一名医生,那么他百分之九十会是刹帝利。
⑨ 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多可怕,为什么说穷人很难翻身
在印度,每个角落都有着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残酷到一个人生下来,就被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一个姓氏生来就已经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这一生都没有翻身的余地。
1、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作三六九等,每个种姓的职业也是固定的就算有一部分低种姓人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工作特性,但仍然不能转换自己的社会地位。
2、印度是内婚制群体,就是婚姻大事要求每个群体内部解决,不同种姓间禁止通婚,简而言之就是父母包办婚姻。低种姓人是不可能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被正式废除,时至今日,印度人的身份证明上也已看不到任何和种姓制度有关的标识,但种姓制度已经成为了印度人身上的无形枷锁,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然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对印度人民的束缚明显减轻,低种姓人可以上学、接受教育、通婚,命运有了可以改变的机会。同时也有走出国门,在外国闯出一片天地的低种姓人,印度本土甚至还曾有过两位出身贱民的总统。
但实际上,获得成功的低种姓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低种姓人仍然在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印度宗教认为低种姓人“不洁”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⑩ 印度等级制度那么森严的情况下,为何低种姓人却从不会试图冒充高种姓呢
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成为印度人心中的“规则”,他们认定了种姓制度的存在,自然不会随便地试图冒充。
每次看到印度种姓制度时候,很多人都是十分不理解的,为何种姓制度那么变态,他们没有人去挑战?要知道种姓制度对于印度人来说是神圣的存在,及时自己愿意去冒充,也未必能真正冲破这个神圣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对于印度人是神圣的,以至于没有人去尝试冲破种姓制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