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彼得大帝什么时候出征南下印度洋

彼得大帝什么时候出征南下印度洋

发布时间:2023-05-24 03:38:35

① 十七世纪,俄罗斯企图南下印度洋时,沙皇彼得大帝曾设计了三条路线 分别是

一条是大指从黑海经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地中海(再经苏伊士地峡进入红海);第二条是从南高加索经伊朗猜蠢到波斯湾;第三条是从中亚穗仿陪经阿富汗到阿拉伯海。

② 历史上帝跨亚欧非的大帝国都有谁分别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地跨三洲的

历史上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一共有六个,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大帝国的各阶段历史。

第一个帝国: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

波斯和伊朗
自从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地区帕斯(Pars)。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国家。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 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家园”。
1935年,波斯国王礼萨·沙·巴列维宣布国际上该国应被称作“伊朗”。但波斯一词在这之后还有人使用。
在中文里,“波斯”被用于描述1935年之前的事,或该民族从古就有的事物,如波斯语和波斯地毯。现代政治、经济等事物则用“伊朗”一词。

波斯诸帝国
在波斯,历史上有多个帝国先后建立、兴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 (前648年-前330年)
居鲁士二世大帝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马拉松战役(前490年)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再度对希腊用兵遭受失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希腊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的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瓜分。
安息帝国(前170年-226年)
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两个帝国之间连年战争。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
萨珊王朝(226年-650年)
亚兹德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226年阿尔达希尔一世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支逃到了中国。

伊斯兰教时期(650年-1290年)
786年-809年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阿拔斯王朝诸行省混乱的萨珊帝国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治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蒙古人的统治(1219年-1500年)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灭花剌子模,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儿汗国。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为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死后波斯陷入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是中国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交流。
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穆斯林太监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穆斯林的经堂教育中广被使用。

萨非王朝(1500年-1722年)
阿拔斯大帝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姆”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讲和,赶走乌兹别克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欧洲人的“大博弈”(1722年-1914年)
1722年俄国的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所蚕食,其领土中分出了英国势力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国势力的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战略竞争被称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控制。1925年礼萨·沙·巴列维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而直到冷战期间,英国及苏联还一直对波斯保持影响力。
1935年,礼萨·沙·巴列维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第2个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帝国)
马其顿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阿富汗及印度的西北部,西抵意大利,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起源
马其顿地处希腊东北边睡,其民族渊源尚无定论,可能是伊利里亚人(Illyrians))、色雷斯人(Thrance)和希腊的多利亚人的混血后裔。由于偏僻落后,被繁荣的希腊称为野蛮人。约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完成了统一,实行君主制。

崛起
马其顿在希波战争初期依附于波斯,但又背着波斯人给希腊人暗送情报。公元前5世纪末,国都从西北山区的埃格(Aigai)迁往东南沿海的佩拉(Pella)。到公元前4世纪,摄政王腓力二世(Philip II)(公元前359—前336年)在废黜幼主,自立为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腓力二世借鉴希腊的先进经验,并采取的马其顿特色的举措,强化王权、削弱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推行币制改革,采用金银复本位制。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忠于国王的常备军,创建了强有力的马其顿方阵。后来他又侵占了色雷斯的金矿,每年又有一稳定的收入以扩充军事。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腓力为了准备进军东方各国,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腓力二世在国势强大后,趁着希腊处于城邦混战之际南下侵略希腊。公元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与马其顿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盟军惨败。第二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集各邦开会,宣布什腊各城邦成立联盟,几乎全希腊都承认了马其顿的霸权,并决定进攻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在他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腓力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继承。

征服
亚历山大帝国地图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各邦再度出现丁反马其顿起义。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内迅速镇压了叛乱。
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了赫勒斯滂海峡进攻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军队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在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库斯河(Granicus)畔首次展开会战,希腊军大胜,不到半年即占领小亚细亚。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Issus)平原大败大流土三世亲率的10万多波斯军,俘虏了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大流士三世向东溃逃。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各城市。次年又征服了埃及,在埃及建筑了一座新城叫做亚历山大里亚。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1年春季又离开埃及,继续东征。渡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十月间在阿贝拉又与大流土三世军队发生战争。报传说波斯军队约有四十万人之多,有马步队、象兵,但皆被亚历山大击败,大流士三世又东逃。亚历山大继续前进攻克了巴比伦城。他从巴比伦又东行,进入波斯本土,占领波斯的苏萨与波斯波利斯两个都城,获得大量金银及珠宝后放火焚毁波斯波利斯城,杀戮其居民,以报复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纵火焚毁雅典城的仇恨。以后三年间亚历山大又镇压了波斯东北部零星反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亦被其部下所杀,波斯灭亡。
公元前327年又进兵印度。他统帅大军从里海南岸东进,经过帕提亚,征服阿富汗,进入印度,战败印度反抗者,平定旁遮普,拟沿着印度河继续南下。但其部下兵士在外转战连年,甩归心切,又因印度多雨、天气酷热,士兵饱受痛着,几至公开哗变,亚历山大乃把印度征服部分分为三省并留驻兵而还。
公元前324年初,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马其顿帝国(也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发病10天后就离世,仅33岁。

分裂
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各国及波斯各地,都乘机反抗。亚历山大部将又互相厮杀,争夺土地,帝国就立即陷入混乱状态,最后分裂为三个比较巩固的国家。他的部将托勒密占领埃及及叙利亚南部,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占领了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及叙利亚北部,建立了塞琉古王朝,凯山得占据马其顿和希腊建立了马其顿王国。这三个国家是后期希腊时代最强大的国家。这些后期希腊国家存在约有三百年,罗马于公元前146年灭亡迦太基后,又向东发展,这些国家都先后被罗马征服。

第3个帝国: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个古代罗马的国家,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地中海。通常把罗马帝国分为前期帝国时期(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时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从后期帝国中分出3世纪危机时期(193年—284年)。罗马本来使用拉丁语,但随着领土扩张至希腊、中东一带,希腊语变成了主要语言。就连当时成书的新约圣经也是用希腊语写成。由于语言上的分歧,罗马帝国在五世纪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罗马帝国自建立以来,一直对外扩张,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级大国。

罗马帝国的建立
后三头同盟瓦解后,屋大维、安东尼分掌罗马的东西部,双方矛盾日趋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希腊的亚克兴会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认为安东尼获胜无望,将自己的军队撤回埃及,安东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维随后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东尼自杀,埃及也被罗马占领。
前27年,屋大维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元首(Imperator,或可译作“凯旋大将军”)、元帅、最高的代行执政官、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第一元老等,并获得了“奥古斯都”和“祖国之父”的称号。屋大维的这场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前期帝国时期
自屋大维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罗马帝国进入前期帝国时期。屋大维在位期间,对外征战,将帝国版图扩大到了多瑙河以南。屋大维的统治为随后的百余年带来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稳定局面,称之为罗马和平时期。
14年奥古斯都逝世,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到克劳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时,对外发动战争,攻占了不列颠南部、日耳曼尼亚、叙利亚和非洲北部地区。到尼禄继位(54年—68年在位),由于他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并导致了犹太战争。经过一些行省总督争夺皇位的内战,韦斯巴芗最后在69年建立了弗拉维王朝。
弗拉维王朝经过提图斯和图密善两位皇帝的统治,涅尔瓦于96年继位,开创了安托尼乌斯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五贤帝时代。这五位皇帝谦虚,爱戴臣民,这段时期也是自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基础设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货币制度都在这个年代得到统一,并通行全国。有文人将这个年代称赞为“人类最幸福的年代”。
五贤帝时代权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个皇帝选择其承继人,然后收养他为义子,如此避免了权力交替前后的政治动乱。由于这些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五贤帝时代不能算为一个朝代。以下为五贤帝时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 涅尔瓦(Nerva)
98年—117年 图拉真(Trajan):在位时开拓疆土,在他死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极限。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海。
117年—138年 勇帝哈德良(Hadrian)健全了帝国的官僚机构。
138年—161年 安托尼乌斯·披乌斯(Antoninus Pius):此时罗马帝国达到极盛。
161年—180年 哲学家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Marcus Aurelius):此时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也乘虚而入。帝国的实力开始出现颓势。
180年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被杀,由亲生儿子康茂德(Commos)继位。192年康茂德被杀,安托尼乌斯王朝告终。

后期帝国时期
193年—284年间,随着叛乱事件增加,军队的力量不断增强,从而威胁到皇帝的施政。50年内有26位军人篡位,历史将这些篡位者称为“军人皇帝”,也称为三十僭主。这一时期也被称为3世纪危机时期。塞维鲁王朝(193年—235年)灭亡后,政局混乱,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在内的高卢帝国(259年—273年),在东方产生了地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帕尔米拉帝国(262年—272年)。奴隶和隶农起义遍及意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国政权,最终把这个混乱局面收拾过来。他把皇帝的权力、以及整个帝国一分为四,分别由两位正帝(奥古斯都 Augustus)及两位副帝(凯撒 Caesar)共同治理,使罗马帝国得到暂时的安定,称之为多米那特制(也叫四帝共治制Tetrarchy)。当时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个正帝的位置给了马克西米安,让他统治帝国的西部,而自己则成为东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统治者是戴克里先。这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分裂的渊源。另一方面,虽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对基督教的迫害失败,使他死后再次引来混乱。
306年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统一帝国,废除四帝共治制。虽然同样强力执行专制,但却选择和基督教势力妥协,并于西元313年公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与此同时,将国都迁往东部拜占庭,并改国都名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后,争夺帝位的斗争重新开始。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分治帝国。
狄奥多西一世(379年—395年在位)当政时一度恢复统一,但他死后,帝国分裂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罗马帝国接连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动摇了帝国的政权。378年西哥特人大败罗马军队,410年攻占罗马城,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于439年在北非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匈奴人452年侵入意大利,在高卢东南部,457年出现了勃艮第王国。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哥德族的领袖狄奥多里克(Theodoric)率领东哥德族人打败奥多亚克,自立为意大利统治者。于是,西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带——意大利半岛——成了东哥德王国的土地。
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神圣罗马帝国
严格地说,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没有合法的直接关系,相反地,它是作为罗马帝国侵略者之一 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但是西元962年,罗马教廷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后来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也承认了它的这一地位。直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宣告解体。

第4个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尽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创建
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 Roma)。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庭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亚得里安堡战役。这场败仗,以及皇帝瓦林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瓦林斯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一世(有时也被称为大帝)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卡狄奥斯和诺里。阿卡狄奥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诺里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文化
东罗马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今天对“西部的拉丁帝国”和“东部的希腊帝国”的区分,以及今天所强调的东部的帝国并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并不重要。罗马帝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帝国,东罗马并不例外。在这个国家里有希腊人、弗拉赫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依利里亚人和斯拉夫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希腊文化从帝国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以弗所、塞萨洛尼基和亚历山大传向全国。虽然当时还不很明显,但东罗马帝国在其学者如约翰·桂索斯通的印象下发展了他们自己风格的基督教。

早期历史
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3世纪和4世纪所遭遇的困难。这里有许多原因。首先这里的城市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其次民族大迁徙时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罗马的财富。5世纪中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东罗马帝国顶多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遭难了。狄奥多西斯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国了。
6世纪时东罗马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神学的争论,比如对基督一性说的争论也是帝国的重要话题。但东部帝国并没有忘记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部分在西部丧失的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典是用拉丁语写的,而当时拉丁语已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了,甚至许多写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会说这种语言。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统治下,圣索非亚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圣的真理的意思)开始动工。这座教堂将成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后来重新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但当时刚刚在伊斯兰教下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现是赫拉克留无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纪中叙利亚、埃及彻底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希腊化时代
拜占庭帝国虽然失去了许多土地,但这也给它带来了一些好处:它不再那么混杂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希腊化了,希腊语被定为官方语言。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国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国与西欧的区别已经不可忽视了。不过拜占庭帝国国内也有不小的区别,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东正教。这些省份失落后,在剩余的省份中东正教更加强大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断缩小。君士坦丁堡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失败了。拜占庭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东帝国开始得到恢复。
8世纪最大的问题是对圣像破坏运动的争论。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在艾琳女皇的领导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还有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结婚来实现统一东西帝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未能成功。9世纪初圣像破坏运动重现,843年再次被制止。这些争论使得当时与其已经开始离心离德的天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对拜占庭帝国来说这个名字相当荒谬)未能重新统一起来。

黄金时代
保加利亚屠夫巴齐尔二世
在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廷撤消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尔二世(保加利亚屠夫)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于1018年彻底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同时拜占庭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新的同盟者(不过有时也是敌人):在基辅的俄罗斯国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
但如其前身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占有土地的贵族打乱了军区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国只需要对付它的旧敌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话它可能还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敌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誉: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而突厥进入了小亚细亚。突厥当时最大的敌人是埃及,而小亚细亚则是拜占庭帝国士兵的主要来源地。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罗梅纳斯四世被突厥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战败,拜占庭帝国从此失去了小亚细亚省。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双方互相革除对方的教籍。

帝国末日
拜占庭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亚历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虽然亚历克修斯的孙子曼纽尔一世是十字军的朋友,但双方都不能忘记他们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拜占庭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帝国。亚历克修斯给予贸易专权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反西情绪的对象。他们成为“法兰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别受反感,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帝国舰队的骨干。与此同时,突厥依然是一个威胁,1176年他们击败了曼纽尔。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但给帝国带来最大摧残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的目的是占领埃及,但威尼斯人获得了领导权。在他们的怂恿下十字军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们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而拜占庭的力量却彻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国这时已经三分五裂了: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统治。1261年他们收复君士坦丁堡,战败了伊庇鲁斯,恢复了帝国。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把他们在亚洲的敌人忘了。这时他们幸存

③ 跪求大神帮忙写一篇论文《康熙与彼得》,要写5000字,写康熙与彼得两位大帝在各自国家的军事建设和科

人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然而历史又有太多的偶然性,最高统治者的一念之差往往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以至深刻地影响到当今的世界格局。

40多年前,中苏之间发生了珍宝岛武装冲突。笔者当时还不到10岁,但已经深切感受到中国人的高度紧张,就连乡村学校也在挖地道。记得当时的新闻记录片有这样一个画面老帆:中方边防战士在雪地上写下“1689”,向苏联边境巡逻兵宣示对珍宝岛的主权。1689年,正是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的那一年。按照这个条约,不仅珍宝岛,就连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肥沃的土地都是中国的领土,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不过是中国的内河。

《尼布楚条约》首次把两个着名的帝王联系在了一起: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条约签订的1689年时他们都很年轻:康熙大帝35岁,在位已经28年,彼得大帝才17岁,刚刚亲政。14年后,即1703年,这两位相距万里从未谋面的大帝仿佛受到神灵的指引,同时开始做一件相同的事:康熙大帝在承德开始建造避暑山庄,彼得大帝开始兴建圣彼得堡。然而,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的执政理念却截然不同,康熙大帝坚持闭关锁国,彼得大帝则热衷于开放以吸收西欧文明。起初,并不能看出两种不同执政理念有何差别,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两大帝国的命运迥然不同。

如今,人们只要一提及彼得大帝,就会津津乐道地谈到他的一个非常之举。1697年,25岁的彼得大帝亲自率领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使团,考察学习西欧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及行政管理方法。他刻意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下士米哈伊洛夫的身份,走访学校、博物馆、工厂和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彼得大帝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甚至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段时期的船长。彼得大帝通过历时一年多的实地考察,亲眼看到经过文艺复兴洗礼、走出中世纪黑暗的西欧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当时的俄国还是个封闭落后的农奴制国家,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宗教在思想文化领侍悄雹域占绝对统治地位。就连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竟然也有76%的居民是文盲。民间普遍保留着极其愚昧落后的风俗,迷信妖术盛行。俄国与西欧先进国家的巨大差距,想必使彼得大帝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震撼。回国后,他毅然决定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大胆果断地对俄国政体实行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彼得大帝不仅长期坚持这样的执政理念不动摇,他的许多做法还深刻地影响到其继任者。如亚历山大二世有一回亲临施巴列尔大街上的羁押所,并命令把他关在227号单人监室。历山大二世在那间牢房蹲了一个多小时,似乎想亲自体验一下那些被他关押的革命者的心情。

1704年是康熙大帝开始建造避暑山庄的第二年。这时的大清帝国对外抗击了沙俄的侵略,取得了雅克萨战役的胜利,并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对内已经先后撤除了吴三桂等三藩势力、统一了台湾、平定了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所谓“康乾盛世”此时已初步形成。大清帝国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康熙大帝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就在这一年,志满意得的康熙大帝一边继续大兴土木建造避暑山庄,一边发布非常令人扼腕叹息的上谕,认定采矿业对地方管理没有益处,以后有请求开采者,都不准行。清朝从此长期推行禁矿政策,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遭到了进一步的扼杀。其实,康熙之所以违背时代潮流,禁止民间大规模开矿,主要是担心民众大量聚集,容易起事,进而威胁其统治。1717年,康熙大帝再度颁布“禁海令”,规定内地船只不许到“海贼之薮”的南洋进行贸易。当时南洋一带为西方殖民势力所控制,康熙大帝担心江南反清势力得到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康熙大帝的“禁海”政策,被其后历任皇帝所沿用。干隆就曾在南巡时说:“浙民习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于是长期限制海外贸易,对外国人严加防范,防止他们支持汉人反清。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前。长期闭关锁国政策不仅严重阻隔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破坏了国内工商业的正常发展,还将民众长期置于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愚昧状态,最终导致中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此间,沙皇俄国一贯奉行的开放政策正不断拉近与西方的距离,使其经济文化得到长足进展,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当年,沙俄西部有强大的法国,南部是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中海是它的内海。年轻的彼得大帝于1695和1696年两次率军队远征位于顿河运厅下游的亚速,迫使奥斯曼帝国于1700年签署《君士坦丁堡和约》,同意将亚速划归俄国。自此以后两个多世纪,俄土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战略要地,又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此后,历代沙皇为实现彼得大帝“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扩张战略,企图控制中亚,先于1804年起与伊朗也进行了多年激战。后来俄国又与英国长期争夺阿富汗(1979年,“新沙皇”终于出兵占领了阿富汗)。可是,所谓“康乾盛世”100多年,清朝对外战争极少,只是在干隆时期与南方的缅甸、越南、尼泊尔发生过几次有限的边境战争。其中1762--1769的中缅战争,大清王朝军队损失惨重,并未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战后只是得到缅甸名义上的臣服。

当年,彼得大帝一只眼紧盯着发达的西欧、中东,另一只眼却眺望着尚未开发的远东。彼得大帝及其继任者不断向远东地区派遣学者、探险家和军人,如白令、科兹列夫斯基、伊万·艾弗来诺夫、雅科夫·艾尔琴等,其中白令最着名,白令海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久,这些遥远而荒芜人烟的广袤土地都成了俄国的土地。或许是这些土地来得太容易,1867年,沙俄竟以区区720万美元,就将面积相当于50个台湾的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而当年纽约法院大楼的造价就达1200万美元。如今的阿拉斯加拥有美国最大的油田和世界最大的渔场,其价值已难以用美元来衡量了。然而,沙俄对1860年从中国夺取的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却从不掉以轻心,他们在这儿修建了强大的军事堡垒,使其一个半世纪以来从未受到外国的攻击。沙俄还将附近的海湾命名为彼得大帝湾(2013年7月,中俄海军曾在此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举世瞩目)。

1722年,康熙大帝驾崩,3年后,彼得大帝归天。他们的继任者分别按照他们的既定方针办。当时的欧洲正在孕育工业革命。英国由于率先实行资产阶级革命,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法国在重商主义的权臣柯尔贝尔推动下,也出现了大规模的采矿、冶炼、运输业,以至拥有了欧洲一半以上的货币。随着生产的持续发展、技术的不断改进,全社会对大机器生产充满渴望,18世纪中期开始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与此同时,法国启蒙运动及引发的法国大革命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了更加深远的、有决定意义的影响。

面对这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界和日益强大的北方近邻,大清帝国统治者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社会各界也长期处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状态。1793年,英国已经成为头号世界强国。为了和东方文明古国建立通商贸易关系,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远涉重洋,经过九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中国,并为中国皇帝准备了天体仪、地球仪、座钟、气象仪、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及军舰模型等礼物。大清帝国对外交往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想当然地认为凡是到中国来者,都是通过向中国皇帝朝贡以表达顺从的。于是清廷要求英国使者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却遭到拒绝。马戛尔尼来中国之前,曾认真研读了利玛窦、曾昭德等人关于东方大帝国(明朝)的传记,来到中国,试图“按图索骐”,可是眼前所见与他想象中的繁荣、昌盛、文明进步的帝国相去甚远。马戛尔尼后来在“访清日记”中写道:“事实上,在鞑靼征服150年以来,这个国家发生了惊人的大倒退……甚至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屡屡称大清帝国为鞑靼(女真)统治的“天朝帝国”,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块“活的化石”,是“僵死不动的东西”,不仅“几千年来都没有进步”,而且“习惯于靠无知来保证不受物的侵犯、世界的侵犯”。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称大清帝国的社会制度为“腐朽的半文明制度”,其人民为“半野蛮人”。

多年以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与清廷并无二致。虽然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当英国专使麦华佗抵达南京,要求会见太平天国高级官员面谈要事时,太平天国同样以“天朝上国”的姿态拒绝会见。与此同时,曾国藩也非常鄙视外国人,认为他们都是未开化之人。清朝国民也普遍鄙视洋人,称其为“红毛番”、“夷人”。

本来,俄国只是一个地处乌拉尔山以西、伏尔加河流域的落后国家,早期与中国并不接壤。13世纪,蒙古人曾长期占领莫斯科。《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的雅克萨反击战,中国人也是大获全胜的。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大清帝国将这个北方的邻国称为俄罗斯,并沿用至今。雅克萨反击战的历史记忆使大清帝国长期忽视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沙皇俄国具体从何时超越了大清帝国,恐怕难以确定。然而到了19世纪初,两大帝国之间的此消彼长,已经昭然若揭。1812年,拿破仑认定沙俄已经威胁到他在欧洲的霸权,于是倾其全力,亲率50万大军入侵沙皇俄国,结果却遭到惨败。沙俄为什么能一举战胜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恐怕没有引起大清帝国的注意。28年后,英国仅仅以几艘军舰、几千水兵就迫使大清王朝屈服,一举打破了大清帝国的神话。自此以后,洋人进入大清如同进入自家后院,所谓大清帝国只是一具自欺欺人的影子。大清王朝实际上从康熙大帝后期起就丧失了进取精神,帝国的大厦就这样被长期的封闭保守和自大慢慢侵蚀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势从清朝夺走150万平方公里,一跃成为世界列强。沙俄并未因此感到满足,1897年,沙俄又借清朝在甲午海战失败之机,占据了旅顺、大连。接下来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爆发激烈的战争。

正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启蒙运动唤醒了欧洲一样,西方先进文化也是沙皇俄国崛起的重要推手。彼得大帝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俄国已经从一个曾经文盲遍地、迷信妖术盛行的国度,变身为与法国并驾齐驱的世界文学高峰。产生了普希金、果戈里、别林斯基、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契诃夫、托尔斯泰等一大批世界着名的文学家,以及柴可夫斯基、列宾、门捷列夫、巴甫洛夫等一大批世界顶级文化科技名人。如今,人们在莫斯科国家图书馆前,可以看到一位老人的塑像,貌似托尔斯泰或者列宁,其实那是《罪与罚》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曾经被沙皇判处死刑,临刑时被赦免。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后人誉为“俄罗斯人中的俄罗斯人”,成为俄罗斯民族精神与心灵的代表。正如托尔斯泰说的那样:“文学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人听到自己愤怒与良知呼喊的讲坛”。拿破仑的入侵尽管给俄罗斯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是,俄罗斯人民并没有因此抵制法国文化的影响。在托尔斯泰的巨着《战争与和平》中,主人公经常使用法语交谈,可见这至少在贵族阶级中已经成为时尚。由于俄罗斯知识分子接受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了部分民众。1825年12月,俄国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一部分贵族革命家接受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进而背叛了本阶级的利益,以武力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遭到了血腥镇压。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冒着流放、苦役和死刑的风险,与俄国反动势力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于促使沙皇废除了农奴制度。

彼得大帝以后的历代沙皇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虽然也渐趋于保守和反动,但对先进知识分子并未赶尽杀绝,而是留有余地的。这些俄罗斯知识分子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人民。而大清王朝那臭名昭着的“文字狱”,却无情地窒息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与智慧,进而断送了国家的发展机遇。到后来,清王朝面对强敌只有一个本能的反应:割地赔款求和。“地者,国之本也,柰何予之!”这是《史记·匈奴列传》中冒顿单于的一句名言。2000多年前的冒顿单于尚且知道,与土地相比,最心爱的千里马、最宠爱的美女都不值一提。清王朝何尝不知道!面对如此切肤之痛,清王朝直到1898年才不得不决定放下帝国的架子,开始学习西方实行全面的改革,这比彼得大帝整整晚了200年。然而,这场史称戊戌变法的改革仅仅开始103天就夭折了。

④ 彼得一世遗嘱是真的

传说至今的遗嘱。 1724年冬天,彼得一世在芬兰湾地区巡视,偶感风寒,不料转成肺炎,一病不起,第二年1月7日,彼得预感不祥,让人准备纸笔要写遗嘱,谁知道刚写下“吾欲传位给——”寥寥数字就手腕御游无力,马上召唤公主准备口授,公主到来,彼得已人事不省。1月8日凌晨,这位俄罗斯历史上最着名的皇帝就“驾崩”了。

叶丽萨维塔·彼得罗夫娜公主继承了皇位,这就是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个荒淫的女人,在宫中养了许多“面首”供她欢愉。在这些男人中间,有一个法国人尤其受到女皇宠幸,他就是法国间谍德奥。

德奥得到伊丽莎白充分信任,可以自由出入于皇宫,随意翻阅皇室迅陵档案。有一年,德奥陪同女皇在圣彼得堡城郊的沙皇夏宫里游玩,意外地发现了一份题为《彼得大帝统治欧洲的计划》的秘密文件,敏感的德奥认识到文件重要性,于是一字不露地抄录下来,并迅速将其呈献给法王路易十五。

1836年,法国出版了一本署名为德奥的回忆录,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彼得大帝统治欧洲的计划》,也就是后来轰动世界的《彼得大帝遗嘱》。遗嘱披露了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企图称霸欧洲进而征服世界的野心。主要内容有14个部分:

第一,俄国长期保持战争和扩张状态;第二,后继者务必要大力网罗人才;第三,要力争参与欧洲事务;第四,瓜分波兰;第五,征服瑞典;第六,采取王室联姻政策;第七,与英国结盟通商;第八,沿黑海、波罗的海分别向南北扩张;第九,挺进君土坦丁堡与印度;第十,控制奥地利地区;第十亩拆戚一,挑动奥地利和欧洲各国发生争端;第十二,统治希腊地区;第十三,挑拨法、奥关系,制服其中一个;第十四,征服日耳曼和法国。

战略研究的范例。 彼得一世的遗嘱是很多战略书籍分析研究的典型范例,内容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对外扩张的目标,并始终一以贯之的战略行动路线。可以看出,遗嘱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思路。

哲学依据:俄国向西、向东扩张“是命定周期性运动”。

战备要求:长期保持战争状态。以战继和,以和继战。

战略方向:沿波罗的串向北扩张;沿黑海向南扩张;突进波斯湾。

战略目标:分割波兰;占领瑞典国土、肢解瑞典;迫近君士坦丁堡,征服土耳其;灭亡波斯;迫近印度;制服和消灭维也纳朝廷;征服法国;征服日耳曼;最后征服欧洲。

策略运用:联合日耳曼;参与有关日耳曼事务和讨论;与日耳曼王室联姻;与英格兰结盟通商。

英国历史学家凯利指出:“不管遗嘱是否可靠,它本身就饶有趣味,因为其中包含了近200年来俄国一直在公然无忌地加以贯彻的行动原则。”遗嘱表明,俄罗斯对外扩张的战略方向是沿着波罗的海向北扩张,沿着黑海向南扩张和突进波斯湾。遵循的逻辑就是取得霸权就要取得出海口,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

继承以及成效。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期,彼得一世进行了对克里木、土耳其、瑞典和波斯的战争;18世纪30到50年代,进行了进攻土耳其、瑞典和普鲁士的战争;

18世纪后半期,叶卡特琳娜二世三次干涉波兰、两次入侵土耳其、一次对瑞典的战争;18世纪末年,保罗一世反对法国革命的战争;19世纪初期,亚历山大一世同拿破仑争霸,远征意大利和瑞士,以及对波斯、土耳其和瑞典的扩张战争;

19世纪20到50年代,尼古拉一世对波斯、土耳其的扩张战争,对匈牙利革命的镇压,以及同英法争夺土耳其“遗产”的克里木战争;19世纪7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发动人侵土耳其的战争;

20世纪初期,尼古拉二世出兵参加八国联军,镇压我国义和团革命运动和侵占我东北的战争,同日本争夺我东北和朝鲜的战争,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7世纪以来,俄国侵略势力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不断蚕食我国东北、西北边疆,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前苏联同美国争霸,向全球扩张。1979年,苏军出兵占领阿富汗,使其成为苏联的附庸和南下印度洋的前进基地。距离彼得一世的战略目标,又前进了一步: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只有210公里,距印度洋不到500公里。

高度历史评价。 彼得一世实际上改变了前辈沙皇进行扩张的局部性和盲动性,把俄国推上了有计划、有预谋的扩张道路,目标是称霸欧洲,而不是只做统驭一方、偏安一隅的诸侯。彼得一世不仅为自己的一生确定了目标,而且为接班人制定了一套扩张的“公式”,制定了近200年的战略。

马克思曾经说彼得大帝:“使莫斯科公国老的蚕食方法丢掉了纯粹地方性质和偶然性杂质,把它提炼成一个抽象的公式,把它的目的加以普遍化,目标从推翻某个既定范围的权力提高到追求无限的权力。正是靠推行他的这套体系而不是仅仅靠增加几个省份,才使莫斯科公国变成现代俄国。”

真伪各执一词。 18世纪初期开始,彼得一世遗嘱就流传开了,但沙皇政府和许多历史学者却不承认有这份遗嘱的存在。

有人认为,所谓《彼得大帝遗嘱》,作者恐怕不是彼得一世,而是法国人德奥。根据是:第一,历史记载的很清楚,彼得——世去世时极为仓促。第二,俄国史料中找不到有关《彼得大帝遗嘱》的记述,沙皇档案中也找不到这份文件。第三,目前有多种关于《遗嘱》的文本,但是彼此之间出入很大。第四,施政纲领过于露骨。

与之观点相左的专家认为,即便当初彼得一世没有立下传位遗嘱,也不能表明他没有为后世继承者立下施政纲领,因为对于帝王来说,训示和告诫早在没有明确继承人之前,就可以确立了。

有关遗嘱真实的另一件有力证据是,19世纪初,也就是在德奥把《遗嘱》呈给路易十五之后的50年后,一位流亡法国的波兰将军向法国执政府递交了一份自称是从俄国皇室档案中窃取的《俄罗斯扩张计划概要》,内容与德奥所得到的那份一模一样。

恩格斯将彼得大帝称为“真正的伟人”。马克思说,“彼得大帝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列宁称赞彼得:“在反对野蛮势力的时候,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

无论真假,都影响不了他的伟大。

⑤ 曾经影响过世界史的大帝都有哪些

中国影响世界额大帝: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则天大帝,唐玄宗,成吉思汗,元世祖,明太祖,明成祖。外国:亚历山大大帝,奥古斯都,图拉真,君士坦丁一时,查士丁尼一世,巴西尔二世,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拿破仑一世,奥托一世,红胡子腓特烈,查理曼,拉美西斯,尼布甲尼撒二世,大流士一世,所罗门王,威廉一世,佛朗兹约瑟夫一世,英诺森十世。

⑥ 知道波斯帝国的来

泽克西斯一世 (波斯文خشایارشا 意为“战士”,发音Khshayārsha 。英文 Xerxes 源于希腊文 Ξερξης 对其原名的译音)(约前519年—前465年), 又有汉译名薛西斯一世,是波斯帝国的国王(前485年—前465年在位)。基督教会认为他可能是圣经中提到的波斯国王亚哈随鲁[1],但并无实证支持此观点。

泽克西斯一世是大流士一世与居鲁士大帝之女阿托莎的儿子。

他在即位后不久镇压了一次埃及的暴乱(前484年),埃及人极其反对波斯帝国的统治。

泽克西斯一世继续进行与希腊的战争(参见:希波战争)。他率大军入侵希腊,洗劫了雅典,但在萨拉米海战中被打败。

泽克西斯一世死于宫廷政变。他的宰相阿尔达班谋杀了他,并拥立(可能是他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为国王。
------
大流士一世(波斯语:داریوش;希腊语:Δαρείος)即大流士大帝,波斯安息省长希斯塔斯皮斯的儿子,公元前521年至前485年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

对大流士生平的记载,主要来自在伊朗西南部克尔曼省札格罗斯山发现的比希斯吞铭文(根据离它最近的村庄名称),铭文镌刻在离地100米高的峭壁上,有25米长,使用了三种文字对照:古波斯文、埃兰文和阿卡德文。虽然铭文是大流士授意镌刻的,但根据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克特西亚斯的记载对比,许多主要史实还是比较真实的。

在大流士早年时,他属于皇室家族的分支,但居鲁士大帝怀疑他曾参与反对皇室的阴谋。居鲁士去世后他作为侍卫随新皇帝,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去埃及,在公元前521年3月,冈比西斯二世自杀身亡,居鲁士的另一个儿子巴尔狄亚在米底即位。大流士赶往米底,在6家波斯贵族的帮助下,在当年10月杀死巴尔狄亚,宣布他为正统的阿契美尼德家族继承人,即位为皇帝,并和居鲁士大帝的女儿结婚,当时他的父亲和祖父尚在世,所以他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各地贵族纷纷起兵,东方各省先后宣布独立。大流士虽然手无重兵,但因为各地造反互不协调,独立作战,所以从公元前520年到前519年间,他仍能将各地造反一一平定。宴盯穗

公元前519年,他进攻里海东岸的西徐亚人,进兵印度河谷,前518年巡查埃及,前513年他征服希腊色雷斯东部,然后跨过多瑙河,进攻西徐亚人的欧洲领土,据希罗多德记载,他甚至已经到了伏尔加河沿岸,他夺取了爱琴海上的几个岛屿,马其顿人已经投降。

根据铭文记载大流士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健全了国内的行政制度,划分省区,明文确定各省的贡赋数目,统一货币和度量衡,铸造金币,将波斯帝国的疆域扩大到高加索山区。他虽然极度信仰琐罗亚斯德教,但尊重所辖各民族自己的宗教信仰,允许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修神殿,也允许各民族修整自己的神殿,他的名字也在埃及的孟菲斯神庙的铭文中出现过,甚至在梵蒂冈的铭文中都出现过,他允许其他宗教的祭司掌管当地的宗教权力,为阿波罗神庙地产免税,所以在波斯和希腊的战争中,所有小亚细亚和欧洲的希腊神庙祭司都站在波斯一边,警告希腊不要抵抗。

他执行促进帝国商业和贸易的计划,开辟海上航路,他派舰队探索印度洋,打通从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线,开辟从尼罗河到苏伊士的运河,根据铭文可以看出,他的船只可以从尼罗河穿过红海直达波斯(当时尚没有苏伊士运河)。

他的船队曾经到过迦太基(现在的突尼斯),探索过西西里岛和意大利。

公元前499年,雅典和埃雷特利亚支持爱奥尼亚人反对波斯的起义,大流士派他女婿马多尼奥斯率领舰队进攻雅典,陆上军队被峭壁所阻,舰队被风暴所毁。前490年,戴蒂斯率舰队再次出征,踏平埃雷特里亚,但在马拉松被雅典击败。而海军则因当时雅典全城人全体出动,每人手持一面镜子,将阳光聚焦烧毁波斯舰队而覆灭。前486年埃及爆发起义,平定起义后他准备第三次远征雅典,但前485年10月去世。

阿契美尼德王朝还有两位大流士:大流士二世和末代皇帝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被亚历山大大帝击败身亡,而后波斯被希腊灭亡。

---------
居鲁士大帝(现代波斯文:کوروشکبیر,传统译名为希腊语Κύρος 的译音;前599年—前529年)即居鲁士晌卜二世。波斯帝国的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则明(前549年—前529年在位)。波斯部落领袖冈比西斯一世之子。公元前558年领导波斯部落联盟,当时波斯还只是米底的一个附庸。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征服米底,开始使用“米底诸国国王”的称号。继而征服帕提亚。前546年征服吕底亚和小亚细亚的各希腊城邦。公元前545年至539年,相继征服德兰吉亚那、马尔吉安那、花剌子模、粟特、巴克特利亚、阿里亚、格多路西亚、萨塔吉底亚、阿拉科西亚、犍陀罗等地;斯基泰人亦告臣服。公元前539年,居鲁士率波斯大军攻占巴比伦。此时居鲁士的扩张达到了顶峰;巴比伦以西直至埃及边界的许多国家纷纷自愿归顺波斯人。居鲁士下令修复巴比伦、亚述、埃兰以及犹太的神庙,准许被历代巴比伦国王强行迁至美索不达米亚的人民重返各自的国家。“释放巴比伦囚虏”一事为犹太人铭记于《圣经》中。居鲁士已建成艮古未有的大帝国,巴比伦也成为他的行宫之一,他接受尊号为“巴比伦之王,众国之王”。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出征中亚的游牧部落马萨革泰人,战败被杀。居鲁士大帝的形象在古代东西方的文学和历史着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色诺芬为他写有一部《居鲁士传》。

------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

波斯和伊朗
自从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地区帕斯(Pars)。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国家。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家园”。

1935年,波斯国王礼萨·汗宣布国际上该国应被称作“伊朗”。但波斯一词在这之后还有人使用。

在中文里,“波斯”被用于描述1935年之前的事,或该民族从古就有的事物,如波斯语和波斯地毯。现代政治、经济等事物则用“伊朗”一词。

居鲁士二世大帝
波斯诸帝国
在波斯,历史上有多个帝国先后建立、兴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马拉松战役(前490年)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遭受失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希腊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的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瓜分。

安息帝国(前170年-226年)
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两个帝国之间连年战争。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

萨珊王朝(226年-650年)

亚兹德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于226年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中国,向唐王朝请求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一带建立波斯督护府,但不久终为阿拉伯所灭。

伊斯兰教时期(650年-1290年)

786年-809年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阿拔斯王朝诸行省混乱的萨珊帝国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治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在伊斯法罕城兴建了另人难以置信的Friday Mosque。着名的波斯数学家及诗人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ám)在塞尔柱时期写下了他的诗集《柔巴依集》(Ruyat)。

塞尔柱人在十三世纪早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权,并由来自咸海附近另一突厥民族的花剌子模所取代。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蒙古人的统治(1219年-1500年)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灭花剌子模,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儿汗国。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为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死后波斯陷入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是中国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交流。

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穆斯林太监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穆斯林的经堂教育中广被使用。

阿拔斯大帝
萨非王朝(1500年-1722年)
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讲和,赶走乌兹别克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欧洲人的“大博弈”(1722年-1914年)

1907年英俄协议之后的波斯1722年俄国的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所蚕食,其领土中分出了英国势力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国势力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战略竞争被称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控制。1925年12月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而直到冷战期间,英国及苏联还一直对波斯保持影响力。

1935年,礼萨·汗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⑦ 、关于阿富汗战争历史。

50年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着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两国战火一触即发。苏联抓住这一有利早亏时机,表示返腊坚决支持阿富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趁机打击亲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苏联的怀抱。在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 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可见,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决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动,而是它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7 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漏睁滑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拼,政府总理 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

⑧ 关于彼得大帝的野蛮

我为楼主提供的事迹

彼得大帝在青年的时候,和自己的少年朋友组成的武装到处打劫,甚至劫掠妇女,很像伊凡雷掘念帝。
彼得从他的姐姐索菲亚的手中夺回政权后,为了报复索菲亚,将她软禁在一座教堂中。并将索菲亚原来的情夫的尸体,掉在索菲亚卧室的窗外。
彼得生前,据传闻他的母亲曾和很多大臣有私情,而当年的老沙皇又体弱多病。所以很多人猜测彼得并非当年的沙皇的儿子,而彼得的真正的父亲,其中两位大臣有很大的嫌疑。一次宴会中,彼得冲到其中一位大臣的身判巧困边,扼住他的脖子大喊道:“说实话,你到底是不是我父亲?如果敢撒谎,我就拧断你的脖子。”当时,那个大臣害怕的说:“怎么说呢,陛下,当初不止我一个人和。。。。”话没说完,彼得就掩面离去。
彼得最辉煌的是在欧洲的游离,他曾经学过牙医,学完后,自认为医术高明,将医生所有牙器具买下来,并对带来的考察团数百人进行全面的牙齿检查。彼得的检查非常苛刻,任何他认为不好的牙齿都要拔掉,而且彼得力气很大,好几次都将对方的牙龈拔出,血流不止。
彼得在欧洲如饥似渴的学习,也希望考察团的人能像自己一样。有一些人不学无术,只是来观光游玩,彼得很生气。一次彼得学习人体解剖时,逼迫一个纨绔子弟去咬尸体的脖颈动脉。
他曾向一个国家索取一件木乃伊,结果被拒绝,彼得大怒,将木乃伊损毁。在英国时,不但是彼得,所有俄国考察团的居住的房间一片狼藉,污秽不堪。在德国,彼得被款待期间,彼得突然站到餐桌上,拔剑起舞,在场人无不惊愕。

因国内发生叛乱,彼得只得提前回国。回到都城后,彼得就进行了最野蛮的镇压,莫斯科广场上血流成河。彼得甚至还和刽子手比较刀法,亲自砍掉一个叛军的脑袋。还强迫大臣们亲手行刑犯人。每次屠杀犯人,彼得都亲自观看,表现的非常热情。但有一次,突然性的,彼得脸部变得痉挛抽搐,作呕状。
彼得自幼患有痉挛,他甚至不敢一个人睡觉,害怕在睡梦中患病死去。必须身边安排一个壮汉,在自己发病时用力按住自己。
彼得的一个情妇触怒了彼得,被杀头。紧接着,彼得拿起头颅,想在场观望的人们讲解人体解剖,讲完后,又亲吻了首级,就扔到了一旁。

彼得第二个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原本是他的部宽斗将对瑞典战争中俘获的俘虏,后来将军又将她献给了彼得,彼得对她宠爱直至。但叶卡捷琳娜依旧和那个将军私通。据说彼得知道此事,但并不生气,原因是叶卡捷琳娜本来就是那个将军的。
后来叶卡捷琳娜又和别的男人有染,彼得很生气,就随便安了罪名处死那个男子,行刑时还让皇后观看。事后,皇后回到寝宫,发现在最显眼的地方,一个玻璃容器中盛放着那个被处死的男人的头颅。

彼得的太子阿列克赛反对彼得的改革,结果叛逃国外。但不久就被彼得骗回国,但太子刚一回国就被以叛国罪抓了起来,彼得下令法院亲自审判,还对太子用刑,彼得还亲自用刑。最后皇太子被判处了死刑,太子发疯,最后猝死在狱中。第二天彼得照常接待外国使者,就像没事儿发生一样。

⑨ 1979年12月,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莫斯科向南望

科尔曼将1979年 4月初在土库曼看到的那一幕以“莫斯科向南望”为题在美国《 新闻周刊》发了一篇报道。人们不禁要问,阿富汗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人口 仅1500万,身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为什么要和这样一个国家过不去,竟要闹到大军压境 的地步 ?如果人们分析一下前因后果,就不难找到答案了。据说俄国最着名的沙皇彼 得大帝曾经有一份一直保存在保险柜中的遗嘱,直到他死后50年,即1775年才公布于 世。彼得大帝在这份遗嘱中说,不论谁继承他的王位,都应该向南推进到君士坦丁堡 和印度。因为在他看来,“不管谁在那里统治,谁就将统治世界。”他扬言:“当俄 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彼得 为他的后代设想了俄国南下的 3条路线:一条是从黑海经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到 地中海;第二条是从南高加索经伊朗到波斯湾;第三条是从中亚经阿富汗到阿拉伯海。 人们翻开地图就会发现,在这三条路线中,经阿富汗这条通道为最近。 彼得大帝的后继者们可以说是不负先皇使命,拼命向印度洋方向扩张。在19世纪 下半叶和20世纪初,老沙皇们曾与老牌殖民帝国英国为争夺阿富汗险些大战一场。本 世纪初,由于新生的德国像一只饿狼对英俄都虎视眈眈,英俄才在1907年达成了着名 的《英俄协约》,形成协约国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抗衡。然而,沙皇妄图夺取阿富 汗的野心并未泯灭。1907年 3月,沙皇政府的参谋长毫不掩饰地说,对于沙俄来说, 在中亚具有最大战略意义的不是阿富汗,而是伊朗和巴基斯坦。沙俄的意图昭然若揭, 他们要以阿富汗为跳板,然后直指伊朗和巴基斯坦,进而南下印度洋。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基本上一直和阿富汗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随着苏联逐步成 为超级大国,在世界各地都和美国展开争夺,阿富汗也成了苏联与美国争霸的一个棋 子。50年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着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两国火 并一触即发。苏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表示坚决支持阿富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趁 机打击亲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苏联的怀抱。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更 加强了对阿富汗的渗透和控制,向阿富汗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使阿富汗的军队基本 上苏式化。苏联还加强对阿富汗政权的干预和控制,要求阿富汗政权听任苏联的摆布, 当阿富汗领导人稍微表现出某些独立倾向或向美国暗送秋波时,克里姆林宫会立即支 持更加忠实的走狗发动政变,确保阿富汗政权掌握在亲苏派手中。但是,阿富汗的局 势并不总是顺遂克里姆林宫的意愿。到70年代末,苏阿关系闹到了要刀兵相见的地步。 那么,阿富汗对于苏联究竟有多么重要的战略地位呢 ?如果苏联处于守势,阿富 汗是苏联南部的一道屏障,是一个缓冲区;如果苏联处于攻势,阿富汗则是南下的一 个前进基地。在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继承老沙皇南下战略 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 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可见, 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决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动,而是它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阅读全文

与彼得大帝什么时候出征南下印度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货币现在要为什么在升值 浏览:169
中国哪个信箱最好用 浏览:368
美国为什么要对伊朗开战 浏览:713
为什么越南女子要偷渡英国 浏览:971
和平精英国际服总共有多少个级 浏览:186
印尼6月怎么写 浏览:408
新加坡欠中国多少钱 浏览:636
想了解中国的历史看什么书 浏览:323
北京哪里卖印尼虎 浏览:267
威海3d打印尼龙怎么样 浏览:456
印度家庭收入怎么样 浏览:459
巴厘岛和印度哪个面积大 浏览:865
越南岘港酒吧消费是多少 浏览:863
印尼公证多少钱 浏览:902
印尼股市什么时候开始 浏览:604
印度海军确诊多少人 浏览:29
印度冰块哪个牌子最好 浏览:297
印度花式抱头是什么意思 浏览:17
印度多少人占40财富 浏览:536
200万越南币可以买什么 浏览: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