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唐律疏议》
理由:想要了解7世纪时印度的历史可以查阅《大唐西域记》;
‘肆’ 印度历史上有哪些朝代及历史概况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4000年前曾经独立发明过一种文字,摩亨殊达鲁文字(Mahenjodaro),印度是世界三大国际宗教之一佛教的起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
但印度始终没有完全统一过,是英国入或做侵才统一了印度。
印度人又不重视记录历史,研究印度历史必须借助古代希腊、罗马、中国和 *** 国家的文献,近代印度历史则要依靠英语文献。
印度历史上最大的国家其中衫明衡大概分为以下各时期:
史前印度
公元前2300年以前
印度河文明时期
公元前2300—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吠陀 时期
梨俱吠陀时期 Rigvedas(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
后期吠陀时期(公元前1000—公元前500年)
摩揭陀帝国
哈尔扬卡王朝 Haryanka(约公元前545- )
难陀王朝 Nanda( —约公元前324年)
孔雀王朝 Maurya(约公元前324—约公元前187)
巽伽王朝 Sunga(约公元前187—约公元前75)
甘华王朝 Kanva(约公元前75—约公元前30)
笈多帝槐灶国
Gupta(约公元320-约570)
普西亚布蒂王朝
Pushyabhuti(约400-约647)
拉其普特时期
Rajput(公元7世纪-12世纪)
朱罗王朝
சோழர் குலம்(846年-1279年)
遮娄其王朝
Chalukya (543年-1156年)
伽色尼王朝
Ghaznavids([[967]年]-1185年)
德里苏丹
奴隶王朝(1206年-1290年)
卡尔吉王朝 Khalji(1290-1320)
图格鲁克王朝 Tughluq(1320-1413)
萨依德王朝 Sayyid(1414-1451)
洛提王朝 Lodis(1451-1526)
莫卧儿帝国
1526年-1857年
英属印度
1857年-1947年
印度共和国
(1947-
‘伍’ 查古印度瑜伽的历史资料去哪个网站
亲,印度之窗,有印度瑜伽栏目和印度教栏目
‘陆’ 印度的历史简述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古代史
吠陀文化(公元前3000年 到 前600年)
印度十六雄国时期(前600年前后)
孔雀王朝(前322年 到 前185年)
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笈多王朝(公元320年~540年)
后笈多王朝(公元700年前后)
拉其普特时期(7 到 8世纪)
伊斯兰时期(11世纪 到 16世纪)
近现代史
殖民地时期
包括: 英属印度、法属印度、葡属印度
印巴分治
印度共和国
印度历史的史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史(即穆斯林征服以前的印度史);这段时期的可靠史料 往世书
极度匮乏。相对而言,伊斯兰教时期的史料就非常丰富。各穆斯林王朝都留下了很多官方文件、编年史和邸报,可供历史学家查阅研究;一些统治者的传记也是十分宝贵的文献(如着名的巴卑尔回忆录)。不那么可靠的史料,还包括此一时期到过印度的外国人的游记等等。关于英国统治时期的历史,则有许多政府档案可以利用。 搜寻穆斯林征服以前的的史料是印度史料学的主要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方面本身不重视对于历史的记载;印度人没有构造起一种有效的保存重大历史事件的制度。11世纪到过印度的穆斯林学者比鲁尼(Al-Biruni)评论说:“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历史次序;他们在述说国王的年代系列时是漫不经心的,当要他们非说不可的时候,就困惑起来,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总是代之以讲故事。”阿尔-伯拉尼的话是非常接近于事实的。在印度不存在类似其他国家的相对可靠的官方史书,却存在着大量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许多历史事件就混在这些东西里面流传下来。所以关于古印度历史的史料,必须从各种来源中搜集,有时甚至要到文学和自然科学着作中去考证古代印度的历史事件。 常见的史料包括:
印度本地的历史文献
各种王朝世系表。这是一种常见体裁,但是大多数印度王表的可靠性与可考性都不高。许多这种表是夹在哲学和文学作品的段落中。往世书和史诗都经常追述古老的印度王朝(如摩诃婆罗多的附篇诃利世系里详细地追述了日种王朝和月种王朝的系谱)。考虑到往世书的实际创作时间及其宗教目的,不能把它里面包含的古代王朝世系当作可靠的历史记载。 编年史。最着名的此类作品是完成于12世纪的《诸王流派》(或译为《王河》),这是一本克什米尔的王朝史,以克什米尔地区的历史为中心。此书可能是由作者(迦尔诃那)根据王室档案编辑而成的,对于12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的记载堪称信史;但是它对更古老时期的记载的可靠性很低,比如它竟把克什米尔诸王的世系上溯到前20世纪。 一些介于史实和传说之间的历史故事,如吠罗曼伽本行,勇健王九所行赞等等。它们具有演义性质,但是仍然反应了一些历史事件。
‘柒’ 印度近代历史,有谁知道
近代印度(1757~1947) 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占有统治权时(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夺史。这段历史在年代上属于印度中世纪末期,但它的时代性质则属于殖民统治的早期。
英国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夺(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购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销售,获得厚利。继之而起的是荷兰。1600年12月31日,英国为了同荷兰商人竞争而成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达成默契:荷兰垄断东印度群岛,英国垄断印度次大陆。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09年续领特许状时,取得了5项特权:掠地铸币、筑城养兵、缔结盟约、宣战媾和、审理刑事民事案件。后来,东印度公司的中心从西海岸转移到孟加拉。在这个时期内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主要是为建立政权准备条件。1765年东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的收税权,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财政和军权,间接掌握了行政权。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本家力图控制印度,以使英工业品畅销印度各地。所以,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也是英国在印度扩张领土最突出的时期。在55年内(1763~1818)英国在印度直接进行过30次兼并土地的战争 。在52年内(1766~1818) 英国与印度地方政权签订过23次割地条约。它在50年内(1765~1815)解决了欧洲其他国家在印度绝大多数的据点。
1818年6月,马拉特势力覆灭。拉贾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岛的一些首脑都承认了英国的主权。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国已经控制整个印度 ,印度成了英属印度帝国。1818年后,殖民统治基本上处于巩固政权时期,但是也还有过两起兼并高潮。第一批被兼并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国殖民地疆域就达到了防范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线。
另一批被兼并的土邦是贝拉尔(1853)和奥德(1856)。贝拉尔是理想的原棉供应地,奥德是理想的英国棉织品的销售市场。 英国用“绝嗣丧权原则”兼并的土邦有萨塔拉(1848) 、那格浦尔(1853)和詹西(1854)。最后阶段的兼并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这次大起义后,英国正式结束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王朝,也结束了东印度公司。1858年颁布的英国女王诏书开辟 了一个新的统治方式。
‘捌’ 古代印度历史的列表
古印度历史简述
多种姓的古印度文明
一、多分裂少统一的文明进程
自然环境 古印度的地理范围不限于今天的印度,而是指整个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在古印度,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以“印度”作为自己的国名,但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称印度河以东地域为印度,我国的《史记》和《汉书》称之为“身毒”,《后汉书》称之为“天竺”,唐代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中改称为“印度”。显然,这个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
古印度三面环海,北背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所以在地理上是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半岛。其北部有平原,还有两条大河流域,即印度河和恒河,这对农业的发展有利。南部有高原,有富饶的森林和矿藏,这对手工业发展有利。由于次大陆地域辽阔,境内自然环境好,古印度人就用不着全力冒险向海洋挑战。
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在140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的祖先腊玛古猿在活动。旧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半岛的北部。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则遍布次大陆。约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3000年代,半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进入文明。因此,整个史前时代直到文明的出现,次大陆一直有居民活动。
居民 古印度可谓世界人种的大熔炉。主要有矮黑人、原始奥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说得确切些,就是三大人种(黄种、黑种、白种)都有,方言竟多达200种以上,所以古印度居民的构成比较复杂。
如果说中国文明是长期统一,短暂分裂的进程,那么,古印度文明则是多分裂少统一的发展趋势。纵观其文明进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300—1750年)。这是古印度最早的文明,中心在印度河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地,故称“哈拉巴文化”。但这个文明是直到1921—1924年才被人们发现的,它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一样,曾长期埋藏在地下不为人们所知。所以,1922年《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初版时,还认为古印度进入文明是从公元前1000年代的“后期吠陀时代”开始的。哈拉巴文化的发现,使古印度文明的时间一下子向前推进了1300年。
第二个时代是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600年)。这个时代又分为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1000年)和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00—600年)两个阶段。所以分两个阶段是因为,辉煌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原因不明的毁灭后,古印度的历史近200模糊不清。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但这些雅利安人是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人,所以在整个早期吠陀时代,即在公元前1500—1000年期间,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从公元前900年开始,雅利安人才进入文明,或者说古印度才第二次进入文明。学者们把公元前900—600年这段时期称之为后期吠陀时代。不过,这个时期的文明与哈拉巴文化相比,实在是个可怜虫。
第三个时代是列国时代(公元前600—400年)。有时也称“早期佛教时代”。这是古印度列国并举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战国纷争,逐步为统一打基础的时代,其中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国最为强大。此时,古印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东移,即恒河流域成为文明中心,至于印度河流域,不仅失去重要地位,而且在公元前518年被波斯帝国占领,成为其一个行省。
第四个时代是孔雀帝国时代(公元前324—187年)。这是古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时代和帝国,但统一者不是列国时代的强国摩揭陀,而是已失去重要地位的印度河流域的一位出身孔雀族的起义领袖。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后,印度河流域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领土,但亚历山大一离开印度后,这里就爆发了起义,起义领袖旃陀罗笈多不仅赶走了亚历山大的守军,而且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了帝国。由列国并举到统一,一方面是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也有利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所以到帝国第三代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69—232年),帝国进入繁盛时代。但这个帝国维持了137年后,于公元前187年被巽伽王朝(公元前187—75年)代替,巽伽王朝已不是帝国,初期统治整个恒河流域,以后就成了偏安于摩揭陀的小朝廷。到公元前75年,巽伽王朝末帝被甘华所杀,但甘华王朝(公元前75—30年)既偏安,以不巩固,45年间有四个国王统治,平均一个国王统治11年。公元前30年,这个小朝廷也被南印度的一个小国安度罗给灭亡了。总之,孔雀帝国灭亡后,古印度的历史一是长期模糊不清;二是外族不断入侵。先后有大夏的希腊人、塞种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其中只有中国的大月氏人在古印度西北部建立了稳固的政权。
第五个时代是贵霜帝国时代(公元1—3世纪)。贵霜帝国的建立者是居住在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人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游牧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西迁至中亚,进而占据大夏,逐渐从游牧转为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社会制度也逐渐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张骞于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时曾到达此地。这时大月氏人分五个部落,酋长称“翕侯”,约在公元1世纪初,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丘就却(公元15—65年)消灭其它翕侯,统一五部落,建立起贵霜国家。丘就却还向南攻击喀布尔河流域和今克什米尔地区,初步奠定了帝国的基础。丘就却死后,其子闫膏珍(65—75年)继位,他又向南进兵印度,占领恒河流域。到第三代王迦腻色迦(78—102年)时,贵霜帝国进入盛期,都城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此时帝国地跨中亚和南亚,与罗马、安息、中国的东汉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的四大帝国。同时,在公元90年,贵霜派7万大军进攻驻守西域的班超,汉烟军人少,甚为惊恐,但班超利用贵霜军劳师远征,军粮不足之缺点,“收谷坚守”又派伏兵袭杀其向龟兹求援粮草的部队,迫使贵霜军退回葱岭以南,并与东汉保持和平关系。
迦腻色迦征战一生,扩大了帝国的版图,但也使百姓饱偿战争之苦,以至无法忍受他的扩张政策,所以当他卧病在床时,人们就用被子蒙住他,使他窒息而死。他死后,帝国开始衰落。到3世纪,帝国已分裂成若干小公国。古印度历史又进入模糊不清的阶段。直到4世纪笈多帝国的兴起。425年,贵霜在大夏的残余势力也被哑哒人(白匈奴)灭亡。
从以上几个时代不难看出,公元前2300年直到笈多帝国的兴起,古印度除了137年的孔雀帝国和近100年的贵霜帝国是统一强盛的帝国外,其余则都是诸国分裂时代。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时代。
二、失落的印度河文明
文明的发现 如前所述,1924年以前,学者们讲古印度文明的第一章是从吠陀时代开始的,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1921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印度河上游发现了哈拉巴遗址,1924年,他们又在下游发现了摩亨佐·达罗遗址。经科学测定,这是一些处在公元前2300—1750年的远古文明。比吠陀文明早出1千多年。印度传来的消息震动了当时全世界的学术界,因为这些遗址的文明程度不仅令人吃惊,而且使人们发现,吠陀文明简直是一个黑暗的大倒退时代。
文明的规模 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是城市文明遗址,两城周长都有4.8公里以上,城市都是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其居民数各自约有35.000人。两城相距644公里,形成两个中心,这显然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国家都城。以后,考古学家们又陆续发现类似的大大小小的遗址数百处,其分布范围也不限于印度河流域,其地域比早期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古文明遗址的分布范围要大得多。显然,这是一个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文明时代,但也是一个被人们彻底遗忘的时代。如果说苏美尔文明还能从神话传说中找到影子的话,那么,印度河文明则连个神话传说的影子也没有。好在考古学家发现了它,使这些在地下长眠了3千多年的大大小小的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也使我们能够了解其文明的大概情况。
文明的特点 印度河文明是青铜器文明。铜制的不仅有匕首、箭镞、矛头等武器,也有镰刀、锯子、斧、凿、鱼钩等生产工具。农业是当时的重要生产部门,栽培的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在水源好的地方也种稻。此外还有椰枣、果树、棉花,所以印度是棉花的故乡。居民也从事畜牧业,驯养的动物有牛、猪、狗、驴等。家禽和鱼类也食用。
手工业比较发达。除青铜器外,也掌握了对金、银、铅、锡等金属加工技术,且热加工和冷加工已有较高水平,尤其是还会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制陶业和纺织业也有较高水平,如纺锤和纺轮在话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染缸的存在说明当时已掌握了纺织品的染色技术。陶器的坯由陶轮制成,再由陶窑烧制。陶窑设计也非常合理,火焰可烧到顶层。陶制品也有一些饰以图画精品。此外,手工艺品的制作也十分精美,如项链、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首饰,既有金银制品,也有象牙和宝石制品。印章是其特产,章上刻有文字和图案,文字约有四、五百个符号,这是进入文明的标志,但这些文字现在还没有释读通。
商业也很活跃。遗址中发现有印度河文明中心以外的东西,如印章在两河流域也有发现,同样,两河流域的圆形印章和金属制品在这些遗址中也有发现,这说明与两河流域有商业贸易往来。学者们认为,这种远程贸易是由海路进行的,印章也有船的图案。此外,遗址中还有石制的称锤,并有二进法和十进法,这说明其度量衡制度也
这个网址继续看,有七页http://www.xueshubook.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18&Page=1
‘玖’ 印度的历史
占西女王
章西女王(Rani of Jhansi, 1835~1858. 6.18)
印度民族女英雄,1858年民族大起义领导人之一。一译占西女王。原名拉克希米·巴伊(Lakshmi)。自幼学习骑术、射击,聪颖,勇敢。1842年嫁给章西王,为王后。1853年丈夫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分登基。1854年,英国殖民当局以“绝嗣丧权”为由兼并章西王国。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6月4日在章西发动起义。1858年3~4月指挥起义军保卫章西。她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失败后退往加尔比,与唐底亚·托比率领的起义军会合。6月1日夺取瓜廖尔后,整顿军队,部署城防,负责防守东门。6月17~18日指挥抗击英军进攻,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3 岁(一说28岁)。瓜廖尔今存章西女王墓。
章西女王葩依
阿克希米·葩依,1835年生于印度的贝拿勒斯。在三四岁的时候,她随从父母前往马拉塔最后一个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奥二世的养子纳纳·萨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结成了好朋友。葩依从小精通武艺,7岁就学会了骑马。1852年,她17岁时嫁给了比她大二三倍的占西王公甘加达尔·拉奥,成了占西王后。
王公死时没有儿子,葩依在王公临死时所生的一个儿子不久之后又死去了,所以,按照当时英国所定的规矩,哪个王公死后,如果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那么就要废除他的领地,收归英殖民者所有。但是葩依已经领养了一个儿子,并已经以养子的监护人的身份行使王权了。
英殖民政府不管这些,强行兼并了占西。葩依拒绝英国人的无理要求,占西人民也全力支持葩依,表示愿意和女王一道,与英国殖民者作坚决斗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占西。占西女王葩依早已作好了一切准备。
女王葩依亲率起义军抗击英军,但终因寡不敌众,女王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占西。
1858年6月1日,女王葩依所率起义军同托比的部队汇合,进驻瓜辽尔。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发动总击,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在突围过程中,女王身受重伤,最后因受伤过重、流血过多而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