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食】——印度₅|肉饭与辛香的混搭,这是印度婚礼上的最强主菜
【知·食】的目的,是将准确的、真实的、纯粹的饮食内容推给真正喜爱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欢。
【题记】
美食跨文化的多元融合,是饮食发展的重要主题。中亚香气浓郁的肉食,波斯酸奶腌渍的厨艺、印度辛香醇美的香料……看似不相干的烹饪技法与食材巧妙嫁接、相互融合,演绎出独具创新、富有包容性的全新莫格莱烹调术。
《知·食》郑重推出《印度》连载专题,以印度料理为主题,看印度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社会变迁.....
这也许是饮食文化最多元的地区,所有的烹调术来到印度都被以正宗和本地化的方式共同呈现......
对大多数印度之外的人来说,莫格莱(Mughlai)烹饪风格是印度食物的同义词。这种菜式融合了中亚、波斯和北印度的食材和烹饪术,在莫卧儿的厨房里这些显然不同的饮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
【巴布尔的初尝之痛】
尽管巴布尔对牛羊肉强烈热爱,对印度食材深表失望,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还是留下了四位印度厨师,想要尝试印度风味的食物。令他后悔不已的是,在一个周五晚上吃了炖兔肉、藏红花粉肉等饭菜,以及一两块裹在油中,置于薄煎饼上的印度肉食后,就开始呕吐不止。包括吃过这些饭菜的侍从和狗都出现了不适症状。
你以为是水土不服吗?NO!事实是,由于这些印度厨师来自于战败的印度苏丹易卜拉欣·洛迪的厨房,其中一位印度厨师接受了苏丹母亲的贿赂,在肉上撒了毒药。虽然这次意外对巴布尔并未造成什么伤害,但对于莫卧儿人与印度食物的最初相遇,却是一个糟糕的开端。
【波斯肉饭】
第二任莫卧儿皇帝胡马雍(Humuyan)曾被放逐到阿富汗和波斯长达15年之久,直到1555年召集到足够力量的他,才从孟加拉的阿富汗统治者舍尔沙(Sher Shah)手里,重新夺回印度王位。重返印度的胡马雍,带来了他所热爱的波斯文化和波斯厨师,由此波斯烹饪风格传入印度。
在营火上烹制的肉饭(pilau)是波斯精致美味的佳肴,波斯人根据米来判断肉饭的品质,煮熟后要充分膨胀,又不能凝结成块;优质的肉饭香气十足,调料的芬芳和饭香弥漫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由于波斯主要农作物是大麦和小麦,因此印度进口大米做出的肉饭,被视为奢侈品。尤其印度贵族们专享的,产自阿格拉西南部的大米,这种米比一般的米要小一半,煮熟后晶莹雪白,散发出可与麝香相媲美的香气。
肉饭品种众多,有水果肉饭、姜黄与藏红花肉饭、鸡肉饭等,还会加入洋葱、大蒜、葡萄干、杏仁或彩色米粒而变化丰富。波斯人将米浸泡在盐水中几个小时,烹调时就会白得发亮,从炭黑到红、黄、蓝、绿等五彩缤纷的彩色米粒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食欲倍增。这种异彩纷呈的肉饭,在土耳其被叫做皮拉乌(pilav),在西班牙加上海鲜,突出藏红花的味道后,变成了海鲜饭(paella),在意大利加入黄油后,就成了意大利干酪饭(risotto)。
【比尔亚尼菜】
莫卧儿王朝第三位皇帝阿克巴(Akbar)为了专心巩固莫卧儿人对印度的统治,将自己的印度臣民整合起来,执行了一种包容政策。在巴布尔和胡马雍时期,相应的中亚人和波斯人在印度政府中占有优势,而阿克巴时期印度大臣的数量显着增加。他甚至与自己的印度妻妾们共同庆祝印度的宗教节目排灯节(Diwali)。
波斯、中亚、印度的饮食文化相互融合,巴布尔加强了印度文化与中亚文化的联系,胡马雍引进了波斯文化,而阿克巴确保了两者与印度文化更好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了三者相容的莫格莱文化。因此厨房中美味可口的波斯肉饭与辛辣鲜香的印度米饭相互融合,形成了经典的莫格莱菜式——比尔亚尼菜(biryani)。
比尔亚尼菜,吸收了波斯在凝乳(酸奶酪)中腌浸肉类的烹调术,创新的在凝乳中加入洋葱、大蒜、杏仁和香料,做成一种可挂在肉上的粘稠物;经过浸泡的肉被简单的煎制后,放入罐子中。然后按照肉饭的烹制技巧,将半熟的米饭堆在肉上,将牛奶中泡过的藏红花覆在米饭上,再把整个器皿密封的严严实实,盖子和底部周围都放上炭火慢慢煨炖。这种辛辣鲜香的带有印度特色的比尔亚尼菜,如今已成为印度婚礼上最受欢迎的菜肴。
【丰富的食材】
莫卧儿王朝统治下,开垦出大量的农耕地。稻米、大麦、鹰嘴豆、小麦等谷物和豆类的产量大大提高,大量的藏红花和阿巍都在印度大量种植。阿巍经过油烹制后,会散发出大蒜的气味,因此成为印度教徒拒绝使用的洋葱和大蒜的绝佳替代品。又因为阿巍有助于消化,因此与难消化的豆类搭配也是相得益彰。大量的无籽葡萄、杏干、无花果和杏仁,也因为印度、中亚、波斯的贸易往来运入印度。莫格莱烹调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新食材。
【莫卧儿厨房】
莫卧儿宫廷和大臣的厨房中,来自各国的厨师在实验新菜肴、提炼旧菜肴。印度的米饭柔软饱满,又不会碎烂;米饭加入绿姜、胡椒和牛油后,浓郁而美味。印度的小肉块加上适当比例的洋葱、香草、姜等香料,炖煮后的食物香味浓郁。
莫格莱烹调术综合不同的烹饪风格创新菜式,还通过把各不相同的菜肴合为一道菜的方式,把中亚、波斯、印度的饮食结合起来。在皇室厨房中,既有源于印度的薄煎饼,也有波斯人喜爱的包裹着蜂蜜、糖和杏仁的小麦面包。波斯厨师制作裹着糖衣的杏仁、面粉糕饼,而印度厨师做腌制品、酸辣酱、甜酸橙、奶酪和蔬菜。这些来源各不相同的食材与主菜一起,构成莫格莱饭菜,共同呈现包容创新的美食盛宴,让每个味蕾在极端愉悦中绽放。
㈡ 印度主菜名有哪些怎样做的
玛沙拉咖喱膏蟹
玛沙拉咖喱其实是有讲究的,它在咖喱中等级最高,因而味道非常特别。配合膏蟹,可以说是
相得益彰。吃完了汁多肉美的膏蟹后,拿薄饼蘸着咖喱汁吃,那口味绝对与中国的香辣蟹有得一拼
。
烧春鸡
印度菜中很有名的就是北印度烧烤。印度的烤肉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而它的妙处就在于在烤
肉之前精心地腌制。他们用一种叫Tandoori的烧烤器材制作,烤出来的食物别具风味。这种器材主
要是由泥制成的,而这种泥非常少,只有印度个别地方才出产。这款烧春鸡其实就是利用这种烧烤
方式制作出来的。油油的,又香气扑鼻,入口非常滑嫩。来吃印度菜,这款烧烤千万不能落下。
咖喱羊脾骨
这是属于印度菜里的一道主菜。由红咖喱、薯仔、羊脾骨熬制而成。来自香料的异香很吸引人
的注意力,浇在米饭上,看着香而辣的浓汁缓缓流下来,又渗透到饭里,不禁让人食欲大开。
椰汁咖喱鸡
这款菜是以百咖喱为主要的香料。奶香味特别重,口感不如咖喱羊脾骨那么辣,倒是有几分平
易近人的感觉。
印度菜如何搭配
品尝印度菜是有一定程序的,就如同西餐一样,尽管不如西餐繁琐,但是这种搭配的先后次序
对于口味有很大的影响。印度的主食是饼和炒饭,吃的顺序是先吃饼后吃炒饭。印度的米饭用叫作
BASMATI的米做成,世界驰名。这种米形状细长,味道浓香,是由于印度的气候决定的———半年
干燥,半年湿润。这里有两种搭配方式,如果你去吃印度菜,可要先学着点。
汤-小食-烧烤-主食(咖喱饭)-印式甜品
这是一款以烧烤为特色的搭配方式。尝过印度特有的烧烤,再搭配上味浓的汤汁拌饭吃,非常
香甜美味。
汤-小食-主菜-主食(薄饼或白米饭)-印式甜品
这是一款以薄饼或米饭拌上主菜的酱汁为主的搭配,口味偏向印度北方。如果不喜欢烧烤特别
浓烈的味道,这种搭配方式或许有些接近中国的饮食方式。
印度口味
印度和中国同在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同样也是个美食国家。由于印度地处热带,气候炎热而潮
湿,因此印度菜的口味重而浓烈,特色就是运用各种不同的香料,而咖喱就是这一特色的集中表现
。吃印度菜离不开“咖喱”,而印度的咖喱是最正宗的。印度菜的口味较重,这倒很适合年轻人品
尝。
人们似乎提到咖喱就想到两个形容词“黄色”、“辣”,其实印度的咖喱菜并不是我们想象中
那么简单。咖喱其实是由许多不同的香料和调料调和在一起煮出来的,它的特点是“香”和“鲜”
,咖喱的品种有四五十种之多,颜色有红、黄、白、绿、黑五种颜色,共二十种口味。咖喱的原汁
一点都不辣,只是因为加了香辛料的缘故才辣。
在印度,每个地方的人饮食文化和口味都是不同的,南方人的口味重,多喜欢辣和油炸的食物
,主要以米饭来搭配咖喱;北方人喜欢清淡一点的口味,他们会以薄饼搭配咖喱,因而印度北方人
有“薄饼之祖”的美誉;印度西部人喜欢甜食;东部人喜欢干辣的食物。
上海大约有十多家印度餐厅,不过大多数以“飞饼”或是“薄饼”为特色,实际上是以北方派
为主,具有印度完整饮食风格的餐厅屈指可数。
印度香料
印度咖喱中用到了很多草本植物香料,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而且也由于使用了多
种香料,不同的客人品尝同样的咖喱后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唯一留下的是对香的共同体会。咖喱除
了营养丰富,色香味全之外,还有排毒利汗、增进食欲、祛湿散寒、除虫杀菌等效果。常用的香料
有以下几种:
咖喱叶:含抗氧化剂(Antioxi�dant),是绝对的健康食品
黄姜粉:有助消化功能,其中有种补充剂能够帮助人体改善记忆和认知能力。可以行气、活血
、止痛、促进人体汗腺分泌以及肝脏代谢,生津开胃。
薄荷叶:清凉芳香,通胆益肝,能化痰、健胃、散热、醒脑、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硬化。
印度烹饪法
印度人不喜欢吃半生的东西,他们擅长熬、炖、烤、炸等工艺,主料都要用十几种香料长时间
腌制。做一道菜最短需要2~3个小时,而时间长的则需要用上8~10个小时以上。
小厨VS小厨
其实桃家小厨远远看见他们的招牌时就乐了,四个字,叫“印度小厨”。这厢小厨,专以尝遍
各地美食为己任;而那厢小厨却包罗印度各地方特色的美食,还想着像肯德鸡一样遍地开花。大家
虽自谦“小厨”,不过野心都大。这一照面倒是有几分“英雄所见略同”的惺惺相惜,要说没点亲
切感,那是假的。去吃印度菜,桃家小厨还有一些建议,你不妨参考一下:
1、餐前或餐后选择印式奶酪或印式奶茶;
2、主菜选择咖喱汁拌白米饭或烤饼,更能领略香料的魅力;
3、选择多个品种的咖喱享用;
4、选择一种印式甜品。
㈢ 印度鸡肉手抓饭怎么做才好吃
鸡肉手抓饭的做法
1.材料:黄红胡萝卜、大米(这次我用了香米,味道太好了)、洋葱,新鲜三黄鸡 植物油 盐 葡萄干
㈣ 印度的咖喱手抓饭好吃吗,他们是如何制作的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一个国家的认识,并不在于风景有多美,文化有多精美,历史有多古老,反而只是一道菜品就能牢牢地抓住人的味蕾,抓住人的心。
所以不是所有的咖喱都辣得让人受不了,不过要想吃较为纯正的咖喱料理,还是要配合着相应的辣度来感受咖喱的风味比较好,甚至大多数对咖喱沉迷的人,也不断地在挑战咖喱的辣度等级,咖喱文化就这样在全球蔓延。
㈤ 一整颗番茄饭加料变化版~印度咖哩鱼片炖饭的常见做法
一整颗番茄饭的做法
步骤step
1
菰米提前一晚浸泡
步骤step
2
腊肠蒸熟,切成粒。各种蘑菇切丁、荷兰豆切粒。一整颗番茄放开水内烫一下,剥去皮备用
步骤step
3
锅内放少许油烧热,先放胡萝卜粒、蘑菇粒、玉米粒翻炒均匀
步骤step
4
锅内倒入荷兰豆、腊肠丁炒匀,加少许水,水量要完全的没过锅内的蔬菜丁
一整颗番茄饭
㈥ 印度黄米饭做法视频
用料
鸡腿肉 500g
洋葱 半只
印度黄咖喱 适量
椰奶 适量
牛奶 适量
姜 50g
盐 适量
糖 适量
印度黄咖喱鸡~配米饭的做法
处理鸡腿,去皮和去鸡脚脖子,当然根据个人也可以不去皮和鸡脚脖子。鸡腿要剁成小块,一是方便吃,另一个原因入味儿。
洋葱切成碎或者小粒,可以吃姜的就切成碎末,不可以的用姜片。
锅内放入油,煸洋葱和姜片(碎)直到出香气并且洋葱粒变黄色为止。
等洋葱煸香后,加入适量咖喱粉,咖喱粉的量真不好说,可以先少放点,然后不够味儿再加,口味儿重的直接多放点咖喱粉。将咖喱粉与洋葱粒一起炒出香味儿。
一切完成后,加入适量椰奶,椰奶包装上会说明一人份加入多少毫升。如果感觉太少就用牛奶代替,不过个人感觉牛奶好点,口味更浓。在倒入椰奶和牛奶的过程中,有点像炝锅的感觉。然后加入鸡肉,我做的时候鸡腿肉不用水紧(过水,飞水),也可以用水先煮一下鸡腿肉,再拿来做咖喱。
接下来就是熬制,等汁儿慢慢熬浓稠,鸡肉煮熟后调味儿,加入适量的盐和糖,就大功告成了。
我没加蔬菜进去,所以煮了一些西兰花,膳食均衡一些。其实还可以加入薯仔和胡萝卜以及任何你喜欢的蔬菜。咖喱就是可以怎么做都行。
再配上一碗米饭,拌饭吃味道绝了
㈦ 印度手抓饭的做法
印度手抓饭的做法是准备好多各种蔬菜,焖好米饭,然后把做好的调料以及酸奶沙拉酱和米饭蔬菜拌一起,抓匀就可以吃了,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好所有食材。1/3只鸡肉用冷水浸泡15分钟去一下血水。洋葱,蒜和姜,小米椒洗净切丁或末,咖哩叶洗净备用。1个西红柿洗净切块儿。两个薯仔洗净去皮,我会用热水焯两分钟然后捞出凉水冲洗备用(这个步骤会让薯仔下锅炖不会那么快烂撒掉)。
㈧ 一道印度经典柠檬手抓饭怎样做才好吃
做法
1.准备材料。
2.姜黄饭做法,如一般煮饭做法一样,只要多加一小匙的姜黄粉一起煮,饭就会黄黄的。
3.起锅,加入一大匙的椰子油。(最好是耐高温的椰子油或者是玄米油,酪梨油,但是椰子油味道最好)
4.将火转小火,放入芥末籽,小茴香籽,小火慢慢爆香。
5.接着加入芫荽籽,维持小火慢慢煸,切忌大火,会焦。
6.看到油温开始热,种子会起泡,芥末籽会爆跳。
7.此时,先稍微盖一下盖子,观察一下状况,煸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掀开盖子。
8.加入腰果。
9.加入花生。建议买生的花生。如果买不到,炒过原味的花生也可以。
10.加入绿色辣椒,红色辣椒也可以。
11.咖哩叶,一起拌炒。
12.先小火慢慢炒,并且加入盐巴调味。要有耐心,不能大火。如果你是用剩饭,请在这时候加入姜黄粉,等一下与白饭混和即可。
13.将煮好放凉姜黄饭,倒入锅中,一起拌炒。
14.加入半颗柠檬汁,接着关火,持续拌匀所有食材
15.慢慢拌,让味道混合在一起。
16.加入一些黑胡椒增加香气也可以。
17.然后静置3分钟,让味道融合。
㈨ 印度咖喱饭的做法,特色印度咖喱饭怎么做
咖喱饭的做法材料
主料:
牛腩肉1块 薯仔2个
青椒1个 胡萝卜1根
洋葱半个 米饭一碗
辅料:
油咖喱两大勺 盐2小勺
糖1小勺 水一杯
椰浆1大勺 黑胡椒粉适量
海苔2片
做法
1、烧开水,加入姜片和料酒,加入切块的牛肉,水开撇去浮沫,加一小勺盐,炖煮40分钟左右至酥烂。
2、炖牛肉过程中,把蔬菜切小块。
3、把青椒下油锅炒至断生,备用。
4、炒洋葱和胡萝卜及薯仔块;
5、下两大勺咖喱酱,一起翻炒匀至有香味;
6、加入炖好的牛肉及汤,加盐加糖调味,盖上锅盖,焖煮至酥软。
7、到最后加入青椒块,可以保持它的青绿色,加椰浆,加黑胡椒粉提味,收汁。
8、煮好的米饭,加两勺咖喱汁,拌匀。
9、用把米饭放在保鲜膜上,用干净的手隔着保鲜膜捏出小鸭子的头和身体。
10、用海苔剪出椭圆形的眼睛,胡萝卜做两片嘴,牙签挑点炼乳做出眼神光。安在小鸭子头上就行了。
11、开吃,材料太多,小鸭子游不动了,45度角的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