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哨所在哪里

印度哨所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6-01 01:45:31

㈠ 中印边境战争时期为什么中国完胜却没有乘胜追击,原因

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边防军全线停火并后撤到实际战前控制线,而没有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如果此时还要把战争继续打下去,一方面会让印度做出全面战争升级的举动,超出中国有计划有控制打反击战的初衷。

另一方面中印自卫反击战和古巴危机的时间重合,古巴危机期间美苏两国这时也根本无暇顾及喜马拉雅山脚下那点小冲突,任由解放军在那里狂扁阿三,11月20日美国取消对古巴海上封锁,苏联解除最高战备状态,古巴危机结束。那时候中苏关系破裂,印度背后有苏联撑腰,

要知道,那时候中国还尚未拥有原子弹核武器,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干涉和核讹诈,说话还没有以后那么硬气,中国军队仅仅是狭着抗美援朝的余威,在军事实力上,还不是举足轻重的大国。

由于印度继续拒绝谈判或作出任何防止冲突的安排,由于印度军队向中国东段的前沿阵地不断进逼,进行骚扰和挑衅,很清楚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是两条道路:要么就同意从印度所要求的领土撤走,并按照印度的条件,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从而屈从于印度的外交和军事压力,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威望以及在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战略地位,要么就接受印度的挑战,进行战斗。

据后来透露,在新德里的军人们也给文官们造成了一种印象,以为陆军在东北边境特区是处于强有力的地位,一有机会,就能把中国人狠揍一顿。根据那种看法,在麦克马洪线上取得一个局部的胜利,就可以先中国显示印度是真的说到做到的,从而便于在西线向前推进。

总之,设立多拉哨所是被批准了的,印度第四师师部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多拉哨所很可能引起同中国的纠纷。不均印度陆军自己的地图上都标明该哨所所在的位置是在中国境内,而且5月间还在该哨所附近发现一块用中文写的木牌,7月间在提斯浦尔译出,原来是宣告:“这是我国山河”

㈡ 东章瀑布被中国收回印度方面有何表示

东章瀑布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浪坡乡南部浪坡沟的一个风景如画的高原原始森林河谷处。东章瀑布是来源于错那河,由于东章瀑布地区属于藏南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爬过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地形雨。藏南地区由于森林茂盛,植物众多,被称为西藏江南地区。东章瀑布地区植物众多也是这个原因。

文章图片1
东章瀑布
文章图片2
东章瀑布
文章图片3
东章瀑布
文章图片4
印度人哨所
文章图片5
东章瀑布
文章图片6
东章瀑布
文章图片7
东章瀑布在在藏族同胞心目中一个圣地 。根据传说藏传佛教莲花生大师在这里修行地方。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人,公元8世纪创立西藏第一座寺庙。我国西藏藏民是信仰佛教,所以东章瀑布在藏族同胞心中地位高。

1968年印度就开入侵东章地区。1988年,我国开始对东章地区实行和牧民联合放牧,共同巡逻方式,共同宣示我国拥有东章地区的主权。

文章图片8
东章地区
文章图片9
东章地区
文章图片10
东章地区
文章图片11
东章地区
1999年,我国组织牧民一共33人,驱赶牲畜60多头前往东章瀑布附近的多果尔草场放牧,我国官兵和牧民在前往路上时期遭遇印度军队。印度军队突然围上来,我国官兵没有退缩,与印度军队形成对峙。印度和我方在东章地区先后投入兵力和运输大量的保障物质,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撤出该地区,这次双方在整个中印边界上对峙前沿对峙时间最长一次。双方对峙时间达到82天。

*

2001年,印度军队越过多果尔牧场山口线,印度在这里建立一个哨所,印度在这里部署为锡克轻步兵团一个连兵力。印度还把原来东章瀑布上的桥梁拆毁,印度在这里把实际控制线移动500到1000米。我国巡逻只能到达东章瀑布的山脚下。2001年,印度侵占东章瀑布。

2021年我国西藏开始对628个边界村庄实行小康村建设,涉及边民有24万人,总投注规模为2.4亿元。从卫星图来看我国在山间谷地建成汤乌新村,我国也是修建直接到达东章瀑布公路,现在还修建东章瀑布观景台。2001年被印度占领原因主要是道路问题,无法解决交通问题。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东章瀑布
文章图片14
达旺地区
文章图片15
东章地区公路建设
文章图片16
东章地区边界村的建设
文章图片17
东章地区
2022年我国官兵在东章瀑布地区正常巡逻,前往多果尔山口拆除违章建筑作业。我国官兵与印度官兵发生对峙事件。

我国与印度边界全长为2000多千米,历史上没有正式划定国界,但是双方形成一条传统的习惯线。中国与印度国界分为三个部分。东段是喜马拉雅山脉东麓,中段是喜马拉雅山脉,西部是沿着喀喇昆仑山脉走向。

文章图片18
中印边界示意图
东段争议地区面积为9万平方千米,主要包括西藏门隅,珞瑜,下查隅地区三个部分,就是所谓麦克马洪线,这里全部被印度占领。印度在我国藏南设立阿鲁纳恰尔邦。

文章图片19
藏南地区
文章图片20
麦克马洪线
文章图片21
阿鲁纳恰尔邦
中段主要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中段地区包括桑,葱莎地区,拉不底,波林三多,乌热,什布奇山江等地区。现在地区都是印度占领。

西段主要是巴里加斯地区。印度占领巴里加斯地区面积为450平方千米。

㈢ 塞图拉哨所的历史传奇

塞图拉哨所的历史传奇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师第十五团特务连进驻赛图拉哨所。因交通不便条件恶劣,有的哨卡官兵就没有及时得到新中国成立和新疆解放的消息,守防的国民党官兵以为换防的来了,哭喊着埋怨:三年了才来,怎么又换装了?被人发掘后,成为网络笑谈,其实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传奇。

拓展资料

赛图拉哨所距皮山县城424公里、距赛图拉镇15公里、海拔3800米。原本是丝绸之路的南方交通线,可由此前往印度,是英国殖民者十分渴望的战略要地,占据此地可窥视南疆内地。赛图拉是古老的商贸通道,是通往印度拉达克首府列城的古丝绸之路上最后一个居民点。

㈣ 瓦弄大捷的里窝那计划

1962年,印度将前进政策的重心由中印边境西段转移到了中印边境东段,在头6个月里,印度在麦克马洪线上建立了24个据点。1962年9月4日,印度阿 萨姆邦步枪联队的巡逻队在克节朗河以北建立了一个哨所,这个位置在当时的印度陆军地图上都标明在中国境内。指挥巡逻队的印度军官显然认识到了该哨所的敏感性,为掩人耳目,他将这个哨所用“麦线”以南约3英里的一个叫多拉的山口来命名。9月8日,我人民解放军部队约60人突然从塔格拉山脊上冲下来,但他们并 没有直接进攻,而是在其周围驻扎下来,控制住了多拉哨所。印军惊恐之中向后方电称“受到中国军队600人的进攻,请求增援”。1962年9月9日,印度国 防部长克利西那·门农召开会议,决定向我军发起进攻,目标是将“麦线”以北11公里的塔格拉山脊变成实际国界。门农并电令当时处在最前线的第9旁遮普营立 即进驻多拉哨所,第7旅其他部队必须在24小时内赶到。行动密码代号——里窝那。 “里窝那行动”幕后的策划者和最大支持者是时任印度三军参谋总长的B·M·考尔中将和印度总理尼赫鲁,这也就是“里窝那行动”看起来不像一个军事计划,而更像一个政治挂帅的指令的原因。这个计划刚一提出,印度陆军内部就有相当一部分高级将领激烈反对。首先是陆军参谋长塔帕中将,他认为“东北边境特区”的基础设施太落后,根本不足以负担起战役级别的后勤保障,而且裁军已大大削弱了陆军的战斗力。印度应该采取的是守势而非进攻。和他持相同意见的是印度前东线司令部司令官S·P·托拉特中将,早在1958年10月,他就曾经拟定过一个详细的“东北边境特区”防御计划,准备建立一条由前进哨所组成的警戒线,后方由 两条防线提供纵深支撑。在反对派里分量最重的是当时驻扎在“东北边境特区”的印度第33军指挥官乌姆罗·辛格中将,他根本就不愿意与中国开战,称“里窝那行动”为“新德里的官僚们的空想”。不仅如此,他还公开对抗国防部的命令,下令多拉哨所的印军后撤3英里,退回麦克马洪线。尽管有如此之多的反对意见,但 是考尔揣摩透了尼赫鲁的心思,他向尼赫鲁和门农拍胸脯做了保证。凭借尼赫鲁做后台,考尔打压了所有反对意见。首先让国防部长门农将乌姆罗·辛格中将调走,接着将克节朗地区从第33军的辖区内划出来(该军被限制在锡金和不丹西部),临时在提斯浦尔组建第4军(第4步兵师就是在此时从新德里调来的),辖区包括 “东北边境特区”和不丹东部。1962年10月4日,考尔正式担任第4军军长,指挥“东北边境特区”的军事行动。以三军参谋长直接指挥一个军的作战,这在印度陆军中从未有过,在整个世界军事史上也极其少见。很显然,“里窝那行动”从提出构想到具体实施,其间掺杂了太多非军事因素。它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将常 年驻扎高原山地、熟悉地形的第33军置之不用,而从新德里调来的缺乏山地作战经验的部队甚至连冬装都没有就直接被派往近4000米海拔的高原。

㈤ 印度为何开始从拉达克前沿撤军

现在问题是印度军队想撤都撤不出来了,因为拉达克地区开始下大雪。印度气象部门发出警告,将会关闭印度军队征用的NH-1公路。在拉达克地区,印度军警一共部署了8万余人,他们至少需要100万吨的物资,才能够度过6个月的漫长冬季。

印度的后勤问题已经难以掩盖目前的困境了,基本防寒装备的缺口已经扩大到30%以上,可以说连食品和取暖材料都运不过去。除大量的后勤物资缺乏以外,印度军队的补给线也因农民的骚扰以及冬季气候的变化变得非常脆弱。

现在印度方面仅仅是撤出了少量的部队,更多的部队仍然驻扎在前线。印度方面并不打算完全撤军,准备在山脚下建立很多综合式的防寒屋。印度方面的计划是让士兵在山脚下待着,等到春天的时候再到山上去,这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如果待在山上的哨所里,肯定是没命的,因为天气过于寒冷,还经常刮大风,并且拉达克地区的地质环境也不稳定。

㈥ 詹娘舍哨所是我国与什么邻国

中国,印度 詹娘舍哨所,海拔4620米,因独兀山尖、云遮雾绕,又被称为“云中哨所”。

㈦ 边防哨所走访记:在帕米尔高原,他们每天送走祖国最后一缕夕阳

斯姆哈纳,“旧的铁皮屋子”,是一个新疆柯尔克孜族村庄的名字,边防战士到这里之后,也成为了哨所和边防连的名字。

从阿图什到斯姆哈纳,有两百多公里。第一次到南疆,沿途是连绵的红山和戈壁,山顶积雪常年不化。我用手机咔咔拍着,拍到上边这张图的时候,司机师傅终于忍不住了,说“不用拍了,你拍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啊”。—— 我们要去的哨所,就在帕米尔高原雪山上。

终于到了哨所。 四面雪山,哨所红旗飘扬,“西陲第一哨”几个字泛着令人心生敬畏的光。这里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与北京时差三个小时二十分钟, 与东部地区时差达四个小时。 冬天里,晚上九点多这里太阳才落山,每天边防战士们在这里挥别祖国最后一缕夕阳。 哨所对面山坡上,有白石头堆出的大大的中国地图,地图中央是五星红旗和六个大字:祖国在我心中!第一次,这只从小学就会画的大公鸡地图让我觉得如此神圣。

哨所向西五十米,就是中吉边境的第77号界碑。从界碑往山坡下望去,可以看到吉尔吉斯斯坦立的界碑,和他们的营房,他们的一位边防人员正在骑马巡逻。恰好一位大妈背着包袱在爬坡,我们的边防战士说,那位大妈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人。

和一位战士聊天,恰好他是哨所班班长,姓黄。黄班长看起来二十四五岁,来边防连却已经八年。新兵训练完听说自己分到了边防连,车一过甘肃,看到茫茫的戈壁滩,“ 别说人连一个动物都看不到,我心里就不乐意来了”, 但是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敬轮仿,他说服自己留了下来。

八年下来,问他习惯不习惯,他还是不习惯,饮食上一直没适应。他的家乡在四川,爱吃辣,而边防连的战士来自大江南北,有的口味偏甜,有的口味偏重,众口难调,厨房里就把饭做得不咸不淡,取适中。 吃饭亮纤如此,吃水要到界河去拉,冬天里就要凿冰,慢慢舀到桶里拉上来。 最大的问题是不对不允许谈恋爱,要结婚只能探亲时家里安排相亲。黄班长还没有女朋友,一年探亲一次,在家待一两个月,哪个姑娘愿意等? 八年已经可以转业了,黄班长已经续过一期,打算再续一期,干到十二年再考虑转业成家的事儿。

巡逻的地方都在雪线以上,近的山口巡逻一圈几周乃至两三个月就下去了,远的山口一年只能去一次。巡逻只能骑马或者徒步,背着干粮帐篷睡袋,晚上就露营睡睡袋。荒山野岭,又是边境,我问他怕不怕,他笑着说: 怕什么怕,我们手握钢枪呢。

每天训练,这里海拔三千米,很多人来了就高原反应,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了。黄班长说,五公里十七八分钟就下来了。平常的时候,他们也会打打棋牌,看看电视,打篮球乒乓球等,就算是娱乐了。

从哨所往边防连营地走,沿路就是密密的红柳。黄班长和战友自豪地说: 这都是我们一棵棵种出来的! 戈壁滩寸草难生,种树更难, 有一年刚种下一大片树苗,就被洪水冲光了。种一万棵,能活下来的不过几十棵,死了再种,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然也有活了几万棵 ,长成了漂亮的红柳林。

在边防连来这里驻扎之前,这里一片荒芜。上世纪六十年代几位战士来到这里,就下定决心用双手打造一片乐园,尽管只有“三峰骆驼一口锅”,也誓“不做雪山的奴隶,要做雪山的主人”。现在几十年过去,这里有了红柳林,有了前哨桥,造起小西湖、落日公园、虎峡飞瀑、刺玫园等,挖渠引水建起水电站。后来一位作曲家给他们写了边防连连歌: 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边防连,三峰骆驼一口锅,雪域荒漠把家安,踏冰卧雪志更坚 ,赤胆染绿洲,湖水碧如蓝,日落观美景,伴马迎朝阳,斯姆哈纳好家园…战友说这都桐卜是黄班长日常在维护,是他的功劳。黄班长腼腆地说:不不不,是前辈们都建好了,我们尽力维护。

路上隔几公里,就会看到有老百姓和武警一起巡逻。后来知道那是老百姓自己组成的护边员队伍。有位七十多岁的柯尔克孜族老妈妈,布茹玛汗·毛勒朵, 常年带着儿孙自发护边,她还经常自己捡石头,刻上“中国”两个字 ,放在路边,或者送给村人。 有战士巡逻经过,她一定会煮好饭送给战士们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 也许在边防战士来到这里之前,他们的生活有太多不稳定因素,才会如此感恩,也让我们感动。 军民鱼水情,在这里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千斤重的保卫边疆安定的承诺。

戈壁滩上有胡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离营地不远的路上,黄班长自豪地指一棵树给我们看:看,胡杨!长了好几百年了,四五个人拉手抱不过来! 树下一块小石头刻着红字“扎根树”,那是黄班长给它取的名字。

茫茫戈壁,寸草全无,就这样一棵树倔强地立在这里,扎根边疆,不正像成千上万个黄班长这样的边防战士么?我敬佩他们。

㈧ 彭天明:云中哨所乃堆拉

中印西北边境

有一座高高的山

山峰白雪皑皑

与天相连

山上云雾缭绕

怪石嶙峋

一日有四季

但春夏秋冬在这里并不明显

只有我们哨所上鲜红鲜红的国旗

迎风飘扬,特别亮眼

云中哨所乃堆拉

把军人的艰苦卓绝写在天边

“西南第一哨”是幸福更是荣耀

“三战全胜”是高原作战不朽的经典

追寻哨所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1965年的夏天

反分裂反侵略

边防卫士踏上了边陲的雪域高原

这里的设施很简单,很简单

只有炮位、哨位、坑道和掩体

崖石窟是我陪缺庆们的宿舍

冰塔林是我们的乐园

一茬接一荐的卫疆军人

把“老西藏精神”弘扬光大

“与祖国同在”是我们坚强的誓言

“夏住水帘洞,冬居水晶宫”

乐在其中

这是一幅刻在心里永不褪色的对联

中印两国的边境线

穿越雪山,穿越江湖

穿越林海和茫茫雪原

两国的观察哨很近,很近

直线距离只有五十米

中间被一道铁丝网围栏隔断

印度哨所在下方

我们的哨所在上边

哨所的暗堡里都设着“天眼”

“顺风耳”把对方的举动不停地往后方回传

听得清山鼠说话的声音

看得清异域军人紧张的脸

我们的哨位很高,很高

伸手能摸着头顶上的蓝天

白云在我们哨所下游荡

风不停地吹着口哨

雨在电闪雷鸣的火花中碰撞

千丝万缕,嘀嗒嘀嗒

仿佛在演绎芭蕉流泪的模样

放眼望去

只有雄鹰在半山下展翅翱翔

清晨

我们为祖国迎来第一束阳光

夜晚

星星向我眨眼

手中着钢枪

伴随着又圆又大的月亮

上山的路很长,芦握很长

风过泥石公路

滚滚黄尘翻卷

雨过泥泞小路

留下沟沟埂埂的积水

山洪把路截成一段一段

人过弯弯曲曲的悬崖小道

一眼望不到悬崖绝壁下的边端

心中总有莫名的恐慌

满山遍野的野花

静悄悄地争艳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肌肤灼伤,刺痛

几天就改变细嫩的容颜

脸上麻扮友麻点点

哨所的思念很香,很香

家乡的味道

总是在梦里品尝

家乡的美景

总是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播放

亲人穿越时空的祝福

总是在耳边回响

鸿雁传书

感受爱情的浪漫

传递的是希望和力量

我喜欢站在刻有“祖国在我心中”的地图旁

不论晴雨雪霜

祖国有我

山河无恙

(彭天明    1995年11月6日于乃堆拉哨所)

㈨ 詹娘舍哨所 詹娘舍哨所是一个怎么样的哨所

詹娘舍哨所具体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亚东县境内,该哨所位于北印度洋暖湿气流与喜马拉雅山寒流交汇处,是世界闻名的雷区。詹娘舍是西藏军区一个边防哨所,从60年代起,该边防哨所就驻守着中国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边防团五连八班。想要继续了解詹娘舍哨所的读者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詹娘舍哨所的具体介绍

阅读全文

与印度哨所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5月15日是印尼的什么节日 浏览:632
在越南有多少钱才叫有钱 浏览:912
黑叶印度榕怎么打顶 浏览:764
意大利制造哪些鞋子 浏览:550
在印尼感染新冠怎么办 浏览:320
意大利国旗蛋糕怎么做 浏览:576
去越南按个摩多少钱 浏览:625
伊朗式客气是什么梗 浏览:685
三亚去越南可以带多少现金 浏览:881
现在去伊朗打工怎么样 浏览:971
中国地图加上经纬线怎么画 浏览:866
台球多久在中国出现 浏览:851
米纸越南小馆哪个好吃 浏览:433
疫情日本向中国援助了什么 浏览:379
中国联通如何办理小圣卡 浏览:680
中国限电需要多久 浏览:276
英国法官一年多少工资 浏览:434
印度的甘地在哪里 浏览:186
印度尼西亚首都发生了什么 浏览:281
西方人是如何接触中国风的 浏览: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