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什么是印度教育

什么是印度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06 05:30:59

A. 古印度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古印度教育,印度古文明发源于恒河流域。约公元前 10 世纪,恒河流域出现一些奴隶制小国,并形成社会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公元前 5 世纪佛教兴起前,古印度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受教育的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种姓。约前 7 世纪出现婆罗门教,前 5 世纪又兴起佛教。政、教大权掌握在婆罗门教和佛教徒手中。婆罗门教的教育精神:为破除尘俗,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与梵天(创造之神)合一。教育内容为《吠陀》。

B. 印度的教育状况

印度一直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 希望能够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其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印度独立后便十分重视工程技术教育, 早在50年代就仿照美国(房源)麻省理工学院(M IT ) , 在全国相继建立了6 所“印度理工学院”, 发展至今, 印度已经有了550 多所工程技术学院和1 100 多所多科技术学院。2000 年, 印度有大学及类似机构248 所, 开放大学7 所, 所有高校总数达到11 000多所, 高等学校在校生839. 9 万人。

印度的一些大学在世界上已经颇有名气, 在世界各国, 来自印度的工程师、教师、医生和劳工有数百万名, 受聘于联合国系统内的各个组织或机构的有数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软件行业。印度近年来经济能持续增长与其近十年来软件技术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软件出口更是执世界之牛耳, 带动了印度经济的腾飞。有关资料显示, 印度软件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达到了34 万人, 其软件科技人才还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

C. 印度教育水平怎么样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印度的教育水平极其不平等。

到目前为止,印度的文盲率仍然超过50%,半文盲率也要超过35%。

但是印度是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而且整个社会都崇尚精英化教育。

另一种是从小接受精英化教育,或者像苏纳克那样移民海外接受英美精英教育。

D. 你了解古印度的教育吗它的发展是怎样的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一讲古印度的教育发展。古代印度的疆域比现在的印度要广。大约在公元两千多年前,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人建立起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并创造了文字,创造了哈拉巴文化。从公元前100年到前600年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通称为种姓制度,种性制度把人按高下依次分为了四个等级,第一婆罗门,即僧侣,第二,刹帝利即武士,这两种都为高级种姓,第三,吠舍,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第四,首陀罗,即奴隶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

以上就是小编对问题的回答,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E. 介绍一下印度小学教育

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对教育事业相当重视。因此印度独立五十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从而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国家教育的出发点

印度自独立以来,政府认识到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要提高每个人的生活素质,必须对人们的教育进行投资,使教育工作在国家计划中占有适当地位,这是印度发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为此,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保证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不论年龄大小,为其提供学习知识、发挥才干的机会;使受教育者在体育、智育和文比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就业和发展三者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宣传国家统一,宗教与教育分离,民主生活方式和尊重劳动的重要性。教育方针中明确强调了“普及教育”和“消灭成人文盲”的重要性,把普及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消灭文盲的重要措施,中等教育和中等专业化教育的目的是为印度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建立积极而有益的联系;把高等教育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及通向“现代化”的重要门径。尤其拉吉夫·甘地于1985年任总理后,对教育事业同样重视,他强调指出“要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使教育成为把国家引向21世纪的工具,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促进国家的进步,加强科学与技术教育,使教育同就业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在这个总方针的指导下,各级政府为办好教育采取了一些措施。在1985年政府发表了题为《教育的挑战》的文件,接着又制定了《1986年全国教育政策》,经议会两院讨论通过,接着又制定了《二十三点行动纲领》,以落实上述政策。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从而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二、发展中的印度教育

印度独立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向14岁以下所有儿童实行免费普通教育”,这就为儿童入学提供了法律保证。因此,全国各地不少小学校对一至五年级学生实行免费入学,甚至有些邦对六年级学生也实行免费教育。与此同时,政府一直为教育增加经费,如1950~1951年教育经费为11.4亿卢比,到1984~1985年度增加为600亿卢比。另据记载,1986年用于教育的经费为47亿美元,仅次于国防开支。这就为发展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使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入学率不断提高。1950~1951年,印度小学共21万所,1984~1985年度增加到52万所。1947年在校注册人数为1050万,到1982年增加到7360万。全国的识字率不断提高,1951年全国识字率为16.6%,1971年上升为29.45%,1981年又提高为36.17%,1988年提高为36·23%。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有大学207所以上,学院6323所之多,仅高等学校的入学人数高达350万以上,仅次于美国和当年的苏联,居世界第三位。对印度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而印度教育的突出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力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

为了提高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提供迫切需要的中等技术人才,减轻对高等教育的压力,政府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给予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印度还有不少14~25岁的青少年未完成基础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使之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成为一支中等技术力量,政府采取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培养,为他们提供三十多个工程行业和二十多个非工程行业的职业训练,由国家统一计划安排。为此,全国设立了356所常设性学校和139所临时性学校。除公立学校外,还有不少私立培训学校。这类学校总共容纳20万人,训练期限为1~2年。另外,还有300多所工业技术专科学校,每年招生5.6万人,分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两种。学习期限分别为3~4年,培养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专门人才。

通过上述种种措施,使不少青少年成了中等技术人才,缩小文盲队伍,减少失业人员,扩充国家人才队伍,为国家建设发挥了力量。

(二)扫盲工作与成人教育

(1).扫盲工作

印度政府非常重视扫盲工作,把成人教育列入国家计划。为了加强成人教育,中央政府成立了国家成人教育委员会,各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因此,印度的扫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尤其是近些年来,为了扫盲,印度曾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成人识字运动,1986年实行了全国普及教育计划。1988年确定了年龄为15~35岁的扫盲识字任务。在此之前,印度先后实行过“农民识字计划”、“成年妇女识字计划”、“青年非正规教育计划”、“全国成人教育计划”等。

1989年在喀拉拉邦开展过扫盲运动,运动蓬勃开展,声势浩大,成绩显着,其影响波及到古吉拉特邦、卡纳塔克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区,对印度的扫盲工作产生厂积极影响,运动的浪潮已涌到全国各地,目前,在400万志愿者的帮助下,约有310万9~45岁的人在学习识字。通过学习,尽管他们的识字程度不一,但估计已有150万人已达到初步能读英语的水平,计划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0年4月1日开始),能有1亿人被摘掉“文盲”的帽子。

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确定奋斗指标,根据自愿,自下而上确定,有时间的要求,但注意成本与效益相结合。

第二,各地区组成扫盲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区税务官、区议会和社会各阶层代表参加领导,由该委员会具体落实各项计划。

第三,参加扫盲工作的人员出于自愿,大部分人不计报酬,自愿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钱财为扫盲服务。

第四,为了更好地搞好扫盲工作,订出一套“加速进度、改进内容”的教学方法,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年用教材,集教、学、练于一体,贯彻以学为主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学习进程。

第五,随时总结经验,定期交流,不断改正错误或偏差,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为做好扫盲工作,印度不同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阶层尽管有意识形态的分歧,但都不计较,他们携手并肩,团结一致,积极投入。印度的扫盲运动,不仅能胜利开展,而且有助于消除种姓隔阂,促进了社会团结和语言的统一。

更可喜的是,参加扫盲的人数,女子超过了男子。女子们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学习文化的重要,这对提高妇女文化、增强其自信心、解放思想,起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妇女更有勇气处理自己的事务。

脱盲后的成人教育仍是印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各地设有“成人学习中心”,继续为脱盲后的成人教育提供方便。每个中心一般负责5个村庄,总共有5000人左右。中心开设各种课程,还开办有关农业、畜牧、兽医、上地管理、养蚕、渔业等短期训练班。此外还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脱盲后的“成人学习中心”为脱盲人员提供各种开发和服务项目,诸如卫生、社会福利等,为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各种服务,另一方面唤起脱盲后的成人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权利、医疗保健、合法权益等的意识,同时发挥他们的才干,为社会服务。印度各地已开办的“成人学习中心”,因地制宜,不完全相同,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也不尽一样。有些做法还有待于巩固与加强。

(2)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主要指对15~35岁的人进行非正规教育,其教育计划是通过邦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大专院校来实现。前面提到印度把消灭文盲列为国家教育方针的任务之一,因此,成人教育受到重视,而且卓有成效。通过成人教育的开展,人们的识字率不断提高。1950年为16%,到80年代初期上升到34%,后来又上升到63%左占。为全国扫盲工作作出了贡献。在此,印度的扫盲工作曾受到世界银行的赞扬,认为“印度的扫盲工作对发展中国家都有深远影响”。

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是否发达,妇女的教育情况是一个重要标志。印度独立后,政府注意到对妇女的培养问题。在成人教育政策中,把15岁以上的成人妇女摆在首位。对其培养目标主要有四个:一是提高妇女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应同男子享有一样合法的社会地位与权利;二是使妇女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和科技专长;帮助妇女取得经济上的独立;三是使她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特别是有关营养、保健、儿童护理和计划生育等知识;四是帮助和提高妇女在各种团体中的参与能力。

几十年来,政府在几个五年计划中都有发展女子教育的指标,并且对那些妇女教育工作开展得好的邦或城市进行巨额奖励。因此印度女子教育发展显着。在独立后的十年内,印度建立了104所女子学院,到1965年发展为200多所,另外,还有50多所大学招收女生,男女合校。这样使女子的入学率不断提高。据有关统计,1951年为79%,1971年上升为187%,1980年又提高为225%。另据有关统计,印度在过去30年中,女生在高等院校的入学率已提高3倍,在80年代入学人数增加28%,比50年代增加3倍。男女受教育人数的比例差距逐渐缩小,女生入学人数比例不断增加,以大学为例,1963~1964年,女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9.5%;到1979~1980年增加为26%。女子的识字率自独立后有明显提高,1951年为8%;1971年为18.6%;1981年上升为24.8%。随着妇女教育的提高,女子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印度的女子,不只是专门在家做饭、生孩子、侍候丈夫和公婆,不少人走出家门,到社会上从事教学、科研、行医和经商等工作,甚至不少女子成了着名专家、学者和教授。随着教育的发展,女子的状况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三、发展高等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对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雄厚的技术力量的国家之一。

印度的高等教育所以比较发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强调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独立初期,尼赫鲁总理就曾经指出:“大学代表人道主义、坚韧性、理性、进步和对真理的探索。它代表人类朝向更高的目标全速前进。如果大学充分履行其职责,那么它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印度独立初期,专门成立了“大学委员会”,制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教育方针和计划必须适应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要把教育的各种不同目标统一起来,教导和影响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训练思想,使受教育者产生共同的思想准则。”“个仅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且要发展其健康的判断能力,以满足社会的各种职业的需要。”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争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注意并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二)完善和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领导

印度宪法规定,高等教育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领导。独立初期,全国除几所大学归中央直接领导和管理外,大多数高等院校主要由邦政府负责。后来中央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尤其到1976年修改了宪法,凡属大学、技术和医学等高等教育,均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负责。中央不仅负责高校的教育改革,院校的新建与扩建,科研机构的设立与撤销,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制定,而且还要负责各高校之间的协调与科研方向的确定等等。

(三)大力进行教育投资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增加对高校的经费开支。据有关统计,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开支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4亿卢比,第二个五年计划为2.8亿,第三个五年计划为8.8亿,第四个五年计划为17.5亿,第五个五年计划为29.2亿,第六个五年计划就为48.6亿。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加,而且增长幅度较大,这就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印度现在已有一批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重点大学。它们是:德里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国际大学、孟买大学、亚格拉大学等。这些学校规模大,人数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二,现在印度拥有了一支宏大的技术队伍。自独立以来,培养了大批学士、硕士和博士科技人员。据统计,1950年为18.8万人,1965年为73.15万人,1978年增长为193.53万人,1980年增长为194.9万人,1982年又增长为250万人,数字相当可观。

由以上看出,印度自独立以来,教育方面发生了不小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问题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平衡,重视高等教育,对初等教育重视不够。印度政府的整个教育计划资金分配是:高等教育占20.9%,初等教育占32.4%,这种分配比例显然对初等教育过低,而对高等教育过高,因为全国72%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而且乡村教育条件比城市要差,但对它的教育投资还不到一半,只占44%,这是很不够的。因此农村教育比较落后,结果使生产力水平过低,人们生活贫困。

贫困是文化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1978年中央政府关于成人教育作过乐观的设想,当时宣布,15年内消灭文盲。但八年之后发现,效果不大,无显着变比。其主要原因是乡下人对此兴趣不高,缺乏城市人一般所具有的那种热情和兴趣。市民把受教育看作找职业挣钱谋生的重要手段,而乡下人则与此相反。他们贫穷,若孩子不帮助父母务农、放牧或从事其他工作,则家庭生活会受到影响。因此,有些家长无心送子女上学。

据有关统计,6~14岁的孩子中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中学,然而入中学孩子的80%又中途辍学,结果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高中。又据1982年的一次教育调查表明,全国一半以上的小学校没有固定房舍,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供学生坐的椅子,40%的学校教室没有黑板,50%的学校没有体育运动设备和运动器材,70%的学校学生没有课本①,校舍如此简陋,设备如此缺乏,显然同农村经济状况有关。因此,不可避免地每年都有大量新文盲产生,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止,文盲率仍高达63.77%。据世界银行推测,到公元2000年,印度是文盲最多的国家。这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另外,各邦、中央直辖区之间,在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种姓歧视现象也并未完全消除。政府虽然对低级种姓和落后部落有所照顾,但由于他们经济状况不同,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在教育方面存有不小差距。例如有些人英语或其他功课基础较差,入学后有不少人又中途辍学,所以实际上形成了在校人数少于注册人数。这就说明,只有获得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才能真正实现。

印度政府在实践中发现,有些问题处理欠妥,出现一些偏差。因此作了改进,采取了新的措施:

第一,为了解决知识分子失业问题,政府调整高等教育使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防止高等教育迅速扩大。对大学课程也作了调整,推广了职业教育课程,使之更加专业化,以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人数。

第二,加强初等教育。印度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对初等教育重视不足的做法,扩大了初等教育经费。政府在1980年开始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中,增加了对初等教育的经费开支,尤其在1986年印度制定了《全国教育政策》和实施这一政策的《23点行动纲领》,其中强调了普及初等教育及在15~35岁的人中扫盲。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于1986年又增加了教育经费。这个新政府还规定,不允许学生中途退学,要改革考试制度,继续执行小学阶段全部升学的政策,并且还指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应由一次考试来决定,而是靠平时成绩的连续积累。新政策还规定,每个小学校至少要有两名教师,其中一名为女教师。准备大力培养师资,以满足小学师资的不足。这就为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创造了条件。

第三,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政府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计划,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是个重要问题。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诸如改进教师的工作条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采取灵活政策补尝生活费的增长,并为教师自由发表学术思想创造条件等等。这些为调动和发挥教师积极性提供了重要条件。

总之,印度自独立后,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进一步搞好教育,正在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F.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教育制度是怎样的

印度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当时的居民达罗毗荼人就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史称哈拉巴文化。亚利安人入侵后,吸收了哈拉巴文化,由游牧生活转为农业生活,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形成最初的奴隶制国家。

古代印度的教育是与它的种姓制度和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又受当时文化的影响。在了解古代印度教育之前,必须理解古代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宗教和文化。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一种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玄奘曾将它译称为族姓制度。西方人称之为喀斯特制度。种姓制度形成于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00年。它将除奴隶之外社会上的人划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是僧侣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两者居于统治地位,而以婆罗门权势最高。吠舍是小生产者(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人身自由,死后仍可再生为人,属再生种姓平民,但没有政治权利,他们必须供养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首陀罗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也不属于“再生”种姓,从事最苦、最低贱的职业。当然奴隶比首陀罗更卑贱。种姓制度是由每个人的家庭出身来决定其社会地位的,各等级的人世代从事规定的职业,不得任意改变。各个等级之间不允许通婚,不同等级的人在法律上也是不平等的。如杀死一个婆罗门要付很高的物质赔偿,杀死一个刹帝利的赔偿只及其1/4,杀死一个吠啥仅及其1/8,杀死一个首陀罗则为1/16。

印度宗教中形成最早、历史最长的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肯定了种姓制度的合理性,并借此来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婆罗门的特权。婆罗门教的经典为《吠陀经》,它对宇宙和人生都作了宗教哲学方面的解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婆罗门教已不能适应社会新动态的需要,加之婆罗门教的堕落,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新思潮,慢慢地形成了印度的另一大宗教—佛教。据传,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他是伽毗罗卫城(在今尼泊尔境内)释迦族首领净饭王的儿子。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寂默贤者。佛教针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的主张,认为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于不同职业分工形成的,而非自然如此。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应由人的品行而不是人的出身来决定。从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不平等来看,它的作用是积极的。可是,佛教所主张的“众生平等”只是人在进入虚无飘渺的天国中才能表现出来,实际上是个空头支票,所起的只能是一种麻醉人民的消极作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出现了僧侣的组织,制定了教条和戒律,佛教的寺院越来越多,寺院逐渐成为宣传教义培养信徒的场所了。

G. 印度的教育体制谁能帮我介绍一下

印度教育体制及设置介绍

在印度,综合大学由中央政府或各邦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而其他院校则由各邦政府或私人团体建立。所有院校都附属于特定的综合大学。
大学类别
中央和各邦综合性大学:中央大学直接由印度中央政府人力资源部所建,邦大学则由各邦政府所建。
私立大学:享受同大学一样的学术地位,如德干研究生学院、浦那研究院、孟买的塔塔社会科学研究院、班加罗尔印度科学研究院等。
国家重点研究院:为大学一级的研究院,由国会法案规定并由中央政府出资建立,包括印度技术学院、印度管理学院以及全印度医科学院等。
多数大学都是附属性大学,独立管理入学标准、课程设置、考试以及学位颁发等。大学设立独立的研究生院,进行各领域的科研。研究生院和本科院由所属该大学的院校分开设立。
院校的类别
印度的大专院校分为四个类别。该类别的划分按提供的课程(专门院校/职业技术)、所属性质(私立/公立)、与大学的关系(附属/大学分校)。
大学院校:该院校由所属大学管理,大多位于该大学校园内。
政府院校:政府院校数量少,仅占总数的15-20%,由各邦政府管理,如其他院校一样,政府院校有其所附属的大学进行考试,安排课程并颁发学位。
专门院校:专门院校大多为医学、工程和管理类院校,也有少数其他专业的专门院校,由政府或私人组建和管理。
私立院校:70%的私立院校由私人基金或团体组建,但管理由所附属的大学负责监督。虽然最初组建时为私人发起,但邦政府也资助这些私立院校。
高等教育设置
高等教育(完成12年学业后)时间一般为3年,面向文理科学士学位,而工程和医学等专业课程则需4-5年的时间。硕士为2年,博士最少为3年以上。
高等教育课程(印度大学提供以下专业的课程):
工程和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
医学、牙科、护理、药理和医疗辅助
农业科学、兽医科学、奶业技术和渔业
艺术、绘画、人文、社会科学、商业、科学和管理
酒店管理及服务、旅游
时装设计和技术
课程分为中专毕业证课程、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课程
远程教育:在印度有66个远程教育部门分布于66个大学,此外有11所开放式大学也提供远程教育。位于新德里的印度甘地国家开放大学(India Gandhi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是世界上大型的开放式大学之一,为世界上100多万的学生提供服务。
职业教育:印度有1500个职业证书教育学校,涉及农业、贸易、商业、健康、医疗辅助、家政科学、人文以及工程贸易。
学位和课程
本科:本科课程学制一般为3年,面向学士学位,各大学设有文科、理科、工商等学士学位。而专门课程的学位如工程、医学、牙科和药学需要4至5年半的时间。工程学科大多为4年,而医学学科为5年半。
硕士:硕士研究生文科、理科、工程和医学等学科通常为2年制,毕业时颁发硕士学位。有的大学和高等院校提供短期的毕业证和证书课程,如工程、农业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而学习时间也因学校不同而不同。
博士:只有综合大学的院校设立博士课程,课程涉及特定方向的研究工作,提交博士论文通过口试。顺利通过博士课程的学习后授予博士学位。

H. 关于印度的数学教育、急求资料!!!

根据资料显示,印度早在2001年人口总数就已超过10亿。2010年,印度25岁以下年轻劳动人口超过中国,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年轻人口数量的优势,印度被认为是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口年龄的优势能否真正转化为人口红利,关键在于教育。而印度在独立以后的几十年里,始终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长期保持对教育的高投入,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印度的高等教育非常出色,在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排名中都名列前茅。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近年来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高等教育功不可没。同时,印度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也为保持印度社会稳定、培养高技术国际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价值理念的完美结合

印度民族是一个非常崇尚知识、重视教育的民族,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尊师重教的传统。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吠陀》中“吠陀”一词就是梵文“知识”的音译,意指卓越的知识、神圣的智慧。印度教中备受崇拜的财富女神——拉克希米同时也是知识女神,负责掌管人类的学习,可见印度人从中古时期就认识到知识和财富之间的密切关系。印度教中的最高种姓——婆罗门,作为僧侣阶层既不掌握武力,也不掌握财富,仅仅依靠对知识的垄断就可以控制整个社会,印度社会对知识的敬畏由此可见一斑。在印度,人们对学识丰富的学者的景仰要远远超过对达官显贵的尊敬。

印度的传统教育主要以宗教教育为主,十分讲究义理思辨和知识传承,强调对真理和道德孜孜不倦的追求。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印度教育在保持传统教育重视精神、道德的精髓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教育重视科学、实用的价值理念,并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形成具有印度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具体而言,印度的教育制度体现了印度社会多元文化的特征,兼容并蓄了本土和外来群体文化的精华。例如,外来的穆斯林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印度的艺术、建筑、音乐和文化。英、法、荷、葡、西等西方国家在印度建立了近代西方教育体系,使得西方教育中的理性主义、崇尚科学和探索精神等积极理念在印度的教育思想中生根发芽。此外,印度本土先贤们的教育思想也对现代印度教育产生过积极深远的影响。印度着名诗人泰戈尔主张向自然界学习,并亲自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现在已发展成为知名的国际大学。印度国父甘地的教育哲学则是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甘地认为,教育能够提高职业技能,使人获得自信和劳动的尊严。

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属于较早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国家。1857年,印度出现了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政府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高投入。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印度对教育的投资就超过GDP的3%,在本世纪初更是超过GDP的4%,预计在印度的“十一五”计划内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将超过GDP的6%。由于印度一向奉行精英治国的理念,希望通过占总人口2%的精英人士带动其余98%的平民的发展,在教育投资上更多地向高等教育倾斜。因此,印度独立以后高等教育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综合大学由25所发展到213所,独立学院及大学附属学院的总数超过5000所,估计有将近500万学生在读。据印度教育部公布的数字,目前印度各大学本部共有教师64847人,其中8300名教授,16990名副教授,36963名讲师,2594名辅助教师。印度大学教师的经济待遇较高,处于印度中产阶级的上游。

优质高等教育为促进知识经济快速发展

古老的印度文明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这和印度先哲们勤于思辨、善于抽象思维的特质是分不开的,印度民族的这一特点使得他们同样为人类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天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数字,印度人首先天才地创造了“零”的概念,其他很多数学定理如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π的概念等也都是印度人的发现。时至今日,印度人仍然保持着在数学上的优势地位。在英国的外国留学生中,每学期数学考试基本上都是印度学生独占鳌头。从古印度到现代印度,数学一直是印度人逻辑思考的原动力。古代印度人对宗教殚精竭虑地进行思考、论证、推演,现代印度人则在数学领域里从定义、定理推演,一步步把题目解出来,并在软件开发领域里大显身手。印度学校对逻辑思考的培养也有一套独特的理念。印度学校特别重视数学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印度学校里开设了大量的数学课,其课程数量之大,题目之难,远超以深奥难懂着称的前苏联数学教学体系。

印度人的数学天才在现代信息产业技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印度政府希望利用本国数学人才丰沛、英语沟通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大力发展信息科技产业来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于是把国家大部分教育资源优先分配给能够给国民经济带来效益的教育项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产值平均每18个月就翻一番,近10年来,印度的软件出口增长了30多倍。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3家将其软件开发业务委托给印度。有关资料显示,印度软件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达到了34万人,其软件科技人才还在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印度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连比尔·盖茨都惊叹将来的软件超级大国非印度莫属。印度信息产业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功,应归功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人才储备支撑,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教育的成功。印度的计算机教育从小抓起,现在印度全国2500多所中学开设了电脑课,400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全国每年都有25万人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印度高校每年有61000名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之下,美国每年只有30000人完成相同学业。

印度高等教育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人才

着名的国际主义者、印度诗人泰戈尔早在几十年前就预见到二十一世纪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世界公民。如今,印度人更加相信,在当今科技和交流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可以为一国搭建一座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的目标指日可待,而印度天然的多元复合社会环境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由于印度本身是一个多元化的复合型社会,人种、民族、语言、宗教信仰、哲学流派多姿多彩,异彩纷呈。印度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印度宪法承认的就有14种语言),印度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复杂社会环境里,已经非常适应与不同种族、文化的人群打交道。因此,印度人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持有包容、平和的心态。印度的教育制度也有意识地培养公民的多元价值观和沟通交流能力。印度《2008年教育权利法案》规定,所有印度小学生都必须学习三种语言(印地语、英语和当地语言),这样可以保证不同语言群体间能够自由交流,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在印度的教育体系下,每个印度学生至少懂三种语言,这为印度学生在全球范围的人才流动准备了优越条件。印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还体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水准与国际接轨。目前,有条件的印度大学基本上都实现了双语教学,教材与西方国家大学通用,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也与西方大学基本一致。印度很多着名大学如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加尔各答大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教学水平,其文凭为绝大多数国际一流大学所承认。印度大学培养的毕业生专业素质高、语言沟通能力强,在国际人才市场上广受欢迎。在世界各国,来自印度的工程师、教师、医生和技术工人有数百万名,受聘于联合国系统内的各个组织或机构的有数万人。美国有三分之一的软件工程师是印度人。美国高科技人才工作签证(H1-B)每年将近一半发给印度人。从印度管理和金融学院毕业的学生领导着世界上很多着名的跨国企业。从哈佛,MIT,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剑桥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到美国国家宇航局,IBM,微软,Intel,Bell这些着名的高科技机构和跨国公司,无不闪现着印度大学高材生的身影。

教育为保持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在印度这样一个种姓制度影响深远的国家里,教育对于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印度明显具有非同寻常的含义。在一个阶层相对固化的社会里,下层的有志青年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印度宪法之父安倍德卡尔(学者、出身贱民阶层)和印度前总统卡拉姆(前核科学家、出身下层穆斯林)都是个人奋斗的成功例证。印度相对开放、公平的教育体系为培养印度中产阶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古代印度,只有上层阶级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在殖民地时期,英印政府在印度各地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学校主要面向中上层家庭的子女,目的是为殖民地培养官吏。独立以后,印度政府重视高等教育的政策使高等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学是通向中产阶级的阶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部分加入了中产阶级队伍。印度刚独立时,中产阶级在3.5亿人口中占1000万。如今印度中产阶级总数已经达到4亿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产阶级的迅速壮大。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整体国民素质,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榜样。“有恒产者有恒心”,中产阶级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政治稳定的思想基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产阶级的价值取向实现统一,有利于缓和国家的种族矛盾和宗教冲突。

有鉴于此,印度政府十分注重通过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来消除社会不公,保持社会稳定。印度公立高校一直实行低收费政策,把高等教育视作社会福利事业,收费标准上调幅度很小,有的学校甚至几十年都没有调整过收费标准。印度一流大学德里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的学费仅为180卢比(5.8卢比合1元人民币)。印度理工学院(设在班加罗尔)2006—2007学年硕士生年学费为4000卢比,但该校每个学生每月都享受5000—10000卢比的奖学金,缴费只是象征性的。此外,印度政府还针对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学生制定了专门的资助和扶持政策,不仅为他们保留了22.5%的大学入学名额,还为他们免除学费、部分杂费和住宿费,提供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等等。印度的大学因为收费低廉被戏称为“穷人俱乐部”,即使是贫困阶层的学生也大都能付得起学杂费。另外,印度大学生还享受种种福利。穷人常常是靠进大学才能在生活费用奇高的大城市站住脚。比如,新德里的房租非常高,但尼赫鲁大学学生宿舍的租金,一个月大概就相当于8元人民币,价格之低,令人咋舌。此外,大学生的汽车月票、火车票、飞机票也都享受优惠。对于印度穷人来说,上大学就是进城的门票和福利,上大学等于拿生活补贴。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印度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俄罗斯怎么不击沉英国军舰 浏览:204
去英国g5读研一年多少钱 浏览:793
英国以什么税为主 浏览:427
中国上雪市场在哪里 浏览:647
中国怎么应对病毒 浏览:845
中国电信投诉多久回电 浏览:939
华为卖什么给伊朗了 浏览:482
伊朗为什么比沙特富 浏览:669
印度长的度怎么写 浏览:915
人民币转印尼盾汇率怎么算 浏览:596
蒙古族和中国哪个民族多 浏览:326
印度长米饭配什么菜好吃 浏览:186
播放中国大使馆多久 浏览:218
英国为什么要肺结核体检 浏览:930
中国电信短信如何设置 浏览:390
印尼盒装油炸虾片叫什么牌子 浏览:698
韩国和伊朗哪个国家发达 浏览:469
货物用船从美国到中国多久 浏览:380
伊朗怎么在网上搜索商品 浏览:502
tiktok英国账号怎么申请 浏览: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