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将哪个国家作为主要的作战对象

印度将哪个国家作为主要的作战对象

发布时间:2023-06-07 15:02:33

❶ 印度两线作战的国家

这是印度非常狂妄的话,不知天高地厚的话。他所谓的两线作战,一个就是巴基斯坦还有一个就是中国。

❷ 印度历史的基本介绍

印度 历史 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印度历史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印度历史的简史年表
1、原始公社(公元前1500年)史前期(前2500年前)

哈拉帕(印度河谷) 文化 时期(前2500—1500年)

(相当于我国五帝、夏、商)

2、奴隶社会(公元前1500—公元4世纪)

吠陀时期(前1500—前700年)(商后、西周)

恒河流域列国(前700—前400年)(东周)

孔雀王朝(前322—前185年)(东周末、西汉初)鼎盛时代:阿育王统治(前273—前232)

贵霜王朝(前150—公元300)(东汉、 三国 )鼎盛时代:迦腻色伽统治(公元120—162年)

3、封建社会(公元4世纪—18世纪)

笈多王朝(320—600年)(晋、南北朝、隋)鼎盛时代:旖陀罗笈多二世(380—414)

戒日王朝(606—647年)(唐初)

阿拉伯人入侵(700—1200)(唐宋)

德里苏丹王朝(1206—1526)(元、明)鼎盛时期:苏丹王朝(1296—1316)

莫卧儿王朝(1526—1757)(明末、清)鼎盛时期:阿克巴统治(1556—1605)

奥郎则布统治(1658—1707)

4、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57—1947年)英国统治
印度历史的古代时期
吠陀文化

(公元前3000年到前600年)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中国古代曾将这个词译为“明”或“圣明”。吠陀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几乎完全无从考查;梨俱吠陀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动是祭祀、迁徙和对土着居民(可能是达罗毗荼人)进行征服。雅利安人在这时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代表 自然 力量的因陀罗、阿耆尼诸神。《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代,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从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抬高祭司阶层(婆罗门)的地位。往世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人民中已经有被称为“罗阇”的领导者出现(王)。敌对的部落集团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早期印度国家。在前600年时,印度有不少于20个这样的国家,吠陀时代到这时通常认为已经结束。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通常称这次思想爆发为“沙门思潮”,新涌现的许多思想潮流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反对婆罗门在印度社会中的特权地位。

印度十六雄国时期

(前600年前后)

印度十六雄国(Mahajanapadas)是十六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印度可信的 政治 史开始于频毗娑罗(瓶沙王)统治摩揭陀的时期。往世书和各教派的典籍证明了这位君主的存在,以及他积极的政治活动导致摩揭陀的实力大大增强。频毗娑罗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执行扩张政策,大概在北印度确立了某种盟主地位;他并且支持佛教的发展,使佛教在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大约从前4世纪开始,难陀王朝统治了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建立人摩诃坡德摩·难陀是一个比阿阇世还要强大得多的统治者,甚至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区也服从他的王权。

波斯人与希腊人的入侵(前600年到前200年)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地区。这是有记载的印度雅利安人社会与其它发达文明的第一次政治接触。大流士一世将他的印度属地建为一个省,并且可能是波斯帝国人口最多、最富裕的一个省。在大流士之后侵入印度的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波斯帝国的衰弱导致他可以长驱直入亚洲,其兵锋所及最远之处就是印度。亚历山大对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侵略在印度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然而它可能对孔雀王朝的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孔雀王朝

(前322年到前185年)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亚洲最强有力的希腊统治者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这位伟大的君主完成了对南方羯陵伽的征服,这样除了极南端的一些国家以外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一于帝国政权之下了。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广泛进行传教活动。但是,孔雀王朝的强盛在阿育王去世之后即告终止。摩揭陀的力量退缩回它本来居有的地区,印度恢复列国时代的那种分裂状态。

外族入侵时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他们在整个西印度建立了许多公国。大月氏人成为最 成功 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这个国家被列举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国(罗马帝国、安息、贵霜帝国和汉朝)之一。贵霜时代的宝贵产物是大乘佛教和犍陀罗艺术。

笈多王朝

(公元320年~540年)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旃陀罗笈多二世取得了一次对塞人的辉煌胜利,常常被认为是印度 传说 中的伟大英雄超日王。中国僧人法显在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访问了印度,他描写这位国王的贤明统治使印度人民安居乐业。笈多王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婆罗门教再度兴起,不过此时它已经开始向现代印度教转变;佛教和耆那教继续拥有广泛信徒。笈多君主的宗教政策总体上来说是容许所有教派传播。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后笈多王朝

(公元700年前后)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白匈奴)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7世纪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乱的,除了卡瑙季(曲女城)的统治者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过短暂的霸权之外,没有一个王公拥有广大的权力。不过,在南印度则兴起了几个强盛的政权,如遮娄其人(其统治者打败了戒日王的进攻)、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和帕拉瓦人。

拉其普特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北印度政权都是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南方的遮娄其人也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拉其普特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中特别重要的有瞿折罗-布罗蒂诃罗人、兆汉人和遮娄其人。各拉其普特王国之间混战不已,同时又激烈抵抗伊斯兰教力量对印度的侵略,以致拉其普特人常被认为是印度教的保卫者。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入侵印度的序幕。

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

伊斯兰

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茂德入侵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 决定 性地击败了兆汉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乌德-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德里苏丹国是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先后有5个王朝在德里进行过统治: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罗第王朝。不过,德里苏丹国并非统一了整个印度的帝国。除了在阿拉-乌德-丁·卡尔吉等极强大的苏丹统治时期,德里苏丹国充其量只是北印度的一个最大的王国。北印度的拉其普特人继续保有强大的力量,而南印度则几乎从未进入苏丹政权的版图。阿拉-乌德-丁·卡尔吉时期对德干地区的3次大举入侵使德干北部服从苏丹统治直到14世纪;菲罗兹·图格鲁克苏丹臣服了印度教王公统治的奥里萨。困扰苏丹的问题主要是叛乱和外部入侵。在整个德里苏丹国存在时期,叛乱和王室内讧层出不穷。各地的分立势头从未被有效遏止,几个着名的苏丹都曾镇压过大规模的叛乱。外部入侵的威胁开始主要是来自蒙古人,后来则是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帖木儿的可怕入侵终于使摇摇欲坠的苏丹政权彻底崩溃。德里苏丹国在帖木儿撤离之后不久解体,独立王国林立各地,虽然还有名义上的苏丹,但他们的权力几乎只限于德里和旁遮普。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许多苏丹执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除了征收人头税之外并不对非穆斯林居民进行迫害。伊斯兰式的宏伟建筑在印度耸立起来,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建筑风格有时被称为德里风格。在文学上,产生了阿密尔·胡斯鲁这样的伟大诗人。突厥人也带来了一种有害制度:在宫廷和贵胄之家中流行的奴隶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乌尔都语在苏丹时代产生,以及罗第王朝末期出现了锡克教。

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意为“蒙古人的帝国”,因为巴卑尔的血统由母系可以上溯到成吉思汗。巴卑尔的统治只是莫卧儿帝国的肇始,他还未来得及巩固莫卧儿人在北印的地位便已去世。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都没有建立;这些关键事物实际上是由莫卧儿人的敌人舍尔沙缔造的。舍尔沙是南比哈尔地区的阿富汗人首领,他在1540年打败并赶走了巴卑尔的继承人胡马雍,短暂地恢复了阿富汗人在印度的统治。舍尔沙的统治时期很短,但是却十分重要。他压服了孟加拉的叛乱,并把它分成19个小行政单位;征服瓜廖尔;打败了最强的拉其普特人领袖马尔德夫。在短短5年之内,几乎整个印度北部都被他征服了。

在舍尔沙于1545年阵亡之前,他已经在北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制度,举行土地清丈以确定税制,并进行了货币改革。舍尔沙的统治事实上为莫卧儿帝国的最终建成铺平了道路。在舍尔沙死后,胡马雍得到波斯国王太美斯普一世的支持返回印度,不久夺回德里;但他在与主要敌人阿迪尔沙阿交锋之前突然死去,完成莫卧儿人伟业的任务归于其子阿克巴。阿克巴最强大的敌人是阿迪尔沙阿的印度教喜穆。喜穆利用胡马雍之死夺取阿格拉和德里,并自称为“超日王”,可能在印度复兴起一个印度教的王朝。阿克巴在1556年关键的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打败了喜穆,于是在印度再也没有可以与莫卧儿人抗衡的力量了。

阿克巴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建立人和最伟大的皇帝。他在漫长的统治期间征服了印度北部全境,并把帝国的版图第一次扩展到印度南方。由于对拉其普特人采取怀柔政策,大多数好战的拉其普特部族都归顺了帝国的统治。对异教的宽容是阿克巴的显着特点,他不仅免除了非穆斯林的人头税,还企图倡导一种融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改革。以苏巴(省)为单位的全国行政制度形成了,印度教徒也被允许担任政府官员。阿克巴时代的印度是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阿克巴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先后由贾汉吉尔和沙阿·贾汉统治。这是两个才能较为逊色的统治者,沙阿·贾汉终于被自己的儿子奥朗则布推翻失去了皇位。

奥朗则布是莫卧儿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加强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伊斯兰化。奥朗则布恢复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短视的政策导致帝国境内的非穆斯林与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然多次打败他们,却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力量。最危险的国内敌人是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它后来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 军事 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奥朗则布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莫卧儿帝国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他长期驻留在德干指挥对该地区各穆斯林小国的征服,这些国家是16世纪初德干的伊斯兰教强国巴赫曼尼王朝分裂后形成的。其结果是奥朗则布取得了胜利,将德干地区并入帝国版图,成为印度南方的最高统治者。除了次大陆极南端和马拉塔王国以外,奥朗则布统一了整个印度。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
印度历史的史前文化
在19世纪以前,由于史料的匮乏,人们对于印度的史前史几乎一无所知。20世纪的一些重大考古发现改变了这种情况。过去对于印度的历史即为雅利安人之历史的误解,随着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现已被完全否定;雅利安人的到来,已不再被认为是印度文明的开端。考古研究表明,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即已成为人类的定居之所。到雅利安人入侵时,已有许多民族定居于印度,这些居民的成分复杂;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关于这些古代居民,只有吠陀文献和早期的泰米尔文献保留了一些模糊的记载,其它情况完全依赖于考古学。

时代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考古学家的估计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讷尔默达人化石是南亚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次大陆最早的人工制品的年代早于讷尔默达人,该石器遗址发现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希瓦利克山,其时代大约为200万年前。希瓦利克遗址中包含大量兽骨化石,但没有人类化石伴随出土。在晚于希瓦利克遗址的地质年代发现的人类活动痕迹明显增多。按照印度考古学界的 意见 ,印度的旧石器文化从喜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冰期开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文化

有两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经过广泛研究被作为印度早期旧石器文化的典型,即北方的梭安文化和南方的马德拉斯文化。梭安文化分布于印度河河谷及其支流梭安河,中心位于拉瓦尔品第(现属巴基斯坦)一带,但实际在杰卢姆河流域以至南印的安得拉邦也有发现。该文化最早的旧石器发现于第二冰河期的台地上,称为前梭安石器。在第二间冰期台地上发现的较前梭安石器为进步的石器称为早期梭安石器。在第三冰河期第二层台地上发现了晚期梭安石器,其中首次出现了用勒瓦娄哇技术处理的工具。梭安文化的遗迹亦发现于第三间冰期和第四冰河期的台地。梭安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单面的砾石工具,以砍砸器为代表性器物,以后逐渐出现刮削器和石片工具等。马德拉斯文化广泛分布于印度中部和南部某些特定区域,以马德拉斯附近发现的手斧为典型。马德拉斯文化的遗址,按照雨期和间雨期分为若干层次;前期的石器主要用石核加工,后期开始利用石片,原料也从石英石转为玄武岩。马德拉斯文化似乎比梭安文化更为先进,该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是双面手斧和砍劈器。

中石器时代

按照印度学者的意见,次大陆没有经历过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后接着就是新石器时代。但根据石器工具发展的特征,一般仍从新石器时代中分出中石器时代阶段,其年代大约始自公元前30000年,并经过2.5万年的时间跨度。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在西孟加拉和印度南部等地,发现许多中石器时代的小型石器和燧石;古吉拉特邦的朗格拉杰发现一制造工具的场所,此地并发现粗制陶器、人类骨骸和兽骨。拉贾斯坦邦的巴戈尔也是一处重要遗址。

印度中石器文化的特征是使用所谓细石器。细石器较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品小,加工也更加细致,有刮削器、切肉刀、手斧、钻头等多种类型。中石器时代的居民仍然以渔猎和采集为生,虽然也发现了一些可能表明此时已有人从事驯养 动物 和小规模农业活动的证据。无论如何农业和畜牧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生活方式。印度最古老的岩洞 壁画 发现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在中石器时代人生活的山洞里,岩画更加频繁地出现,它们表现了狩猎等人类活动的生动场景。一些遗址可能保存了最早的宗教活动的痕迹。

据估计印度的中石器时代最晚结束于距今5000年前。现代人类(智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次大陆,其时间大约是在1.2万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的末期。

新石器时代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俾路支斯坦和信德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出现较早;印度河以东地区的已发现遗址则属于较晚的年代。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延续时间不尽相同:在俾路支,新石器文化很快进化为金石并用阶段;而在克什米尔和中印度森林地区,新石器文化出现较晚,结束也较晚。在迈索尔和阿萨姆邦也发现了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俾路支的遗址推断,该地区的文化与邻近的伊朗文化和阿富汗文化有密切关系。

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这时虽然还没有完全放弃粗石器的使用,不过新石器时代的人使用的石器大多数已是经过打磨加工的适于更多不同用途的工具。在极个别的地区发现了铜器。这一时期的居民留下了一些墓葬,在克什米尔和南部印度的婆罗门吉里、皮克利哈尔等地都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墓穴。他们耕种土地, 饲养 动物并掌握了取火方法。在克什米尔的布尔扎霍姆岩洞内发现的遗址表明此时已制造陶器。他们能造船和织布。但是,此时是否已经从游牧和狩猎的生活方式转为定居务农,还没有确定。迈索尔地区高原上的新石器时代人显然是游牧的。新石器时代的印度居民与旧石器时代的居住者是否属于同一种族,这是很难说的。

金石并用时代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介于新石器时代和哈拉帕文明之间的一个时代。其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至第3千纪中叶。这一时代的人们所用工具仍以石器和骨器为主,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黄金可能是印度原始居民最早利用的金属,不过他们只把黄金用来做饰品。最早作为实用工具的金属也许是红铜,在金石并用时代的遗迹中常有发现。红铜器的形式有斧子、凿子、铜环和铜条等。这一时期的文化大抵建立在畜牧和 种植 业基础上,人们饲养牛羊,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

❸ 印度为什么没有先进区域防空导弹

印度的防空体系是由截击机和防空导弹共同组成的。截击机主要是米格-21、米格-29、苏-30MKI和幻影-2000。其中三代机总数约在341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空截击作用。

顺带说一下,印度有45部“阿卡什”导弹发射车,如上图所示。这种防空导弹系统是在1983年开始研制的,其实就是SA-6导弹的国产化版本。就是仿制这样的一种导弹,也花了30多年的时间,而且目前还没有彻底搞利索。在开始研制的时代,“阿卡什”导弹的战技术特征还很先进,现在它就显得落后了。印度军工研发机构的无能,是导致其防空实力极为薄弱的重要根源之一。

❹ 印度现行军事战略是什么

1、战略目标:统治南亚,控制中国,统治印度洋,努力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俄罗斯的军事收缩严重,美国也在减少其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从而在南亚造成相对的权力差距。在这方面,印度正在利用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来加速核军备和军事现代化。加快建设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和“一流”力量的步伐。

2、战略方针:

(1)在确定战争威胁时,强调在核威慑条件下高科技局部战争(低强度战争)的威胁,并为从全面战争到多次局部边界战争的战争做准备。

(2)以“有限战争”为主要战争手段。即,通过对对手施加必要的惩罚,实现了相对有限的战争目标。

(3)巴勒斯坦和中国是主要敌人。它有能力对巴基斯坦发动全面战争,并迫使其撤出被占领土。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不要放弃其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而是促进新的扩张和共同进食。

(4)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手段,特别是核威慑力,寻求和维持对南亚国家的威慑和控制。

(5)管理从阿拉伯海到南中国海的水域,并遵守不允许外国干涉南亚和印度洋问题的政策,特别是中国与印度邻国之间军事关系的发展。去做。

(六)加快建立与东盟的经济战略联盟和“军事合作”关系。


3、作战意识形态:印度军队现在认为战争的基本目的是消灭敌人的军队,在进攻和防御过程中以及在核威慑条件下倡导进攻意识。基于高科技的局部战争。基本内容如下。

(1)着眼于进攻性行动,先发制人行动和必要的跨界行动,努力将战争的火焰引向敌人领土。

(2)实施全面的三维防攻作战。

(3)专注于移动作战,并努力掌握战场计划。

(4)强调各种服务和武器的协作,强调空军的作用,强调军队和空军的协调协作。

(5)强调主力方向的绝对优势,以达到快速战斗,快速决策的效果。

(6)强调电子战的作用,执行电子欺骗,抑制电子干扰,隐藏战斗意图,并结合电子杀手和火力。

(7)强调执行有效的作战指挥。

❺ 历史上印度跟哪个国家发生过战争

很多了。

首先是雅利安人吧。

古印度文明神秘消失,后来雅利安人东支进入印度,他们算最早入侵者,但也算是当今印度人的祖先。

在古代,主要是西北印度地区,与波斯(伊朗)各个时期的国家、希腊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帝国)、大月氏人(还在西北印度建立了贵霜帝国)、 *** 帝国念迟等都打过,与吐蕃也发生过战争。

另外,蒙古西征的时候,也进入过西北印度,蒙古帝国之后的帖木儿仔岩李帝国,也攻入了印度,其后裔征服了整个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近代,主要是英法,后来英印军队进入缅甸,与日本人作战。

中国和印度枣念,也有很多战争。

唐朝时,吐蕃就与印度有过冲突。

此外,唐朝使节王玄策出使印度时,正赶上戒日王死,内乱爆发。

王玄策从吐蕃等过借了一点兵,然后迅速平定了这次内乱。

更为华丽的一场战争,是60年代初那一次。

❻ 印度在二战中的表现如何,有什么贡献

印度困裤在二战中的表现如何,有什么贡献

二战中没有印度,只有英属印度殖民地。印度莫卧儿帝国灭亡后,印度成为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直到1947年才独立建国。因此,二战中的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泛政治实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和苏联是反法西斯的主要国家。

在亚洲战场上,苏联直到二战结束才出兵。因此,中国是陆地战争的主战场,3500多万军民死伤,为盟军拖汪行简住了日均的主要兵力。当时,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当然是以英国的名义参战的。它是英国的盟友,也是当时反法西斯阵营的一员。

因此,印度在二战中的主要贡献是为英国军队补充兵力和后勤,接受中国远征军进驻印度。客观地说,印度军队为二战做出了贡献,他们活跃在欧洲、北非和缅甸。然而,印度人并不是一直以来都不是主力部队,但他们与英国人并肩作战,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起到的作用很小。

在缅甸,连英国人都被日本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更别提不守纪律的印度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人在英国军队中的比例非常大。他们跟随英国人在北非对抗意大利人和德国人,在缅甸对抗日本人。基本上,印度军队作为英国军队的主要来源,在战争中作战,表现一般。

1940年12月7日,一支由3万名英国和印度士兵组成的联军在埃及作战。第二年,他们打败了意大利人,收复了埃及失去的土地,消灭了9个师,俘虏了13万敌人。据说二战期间,印度向英国提供了230万士兵,这些士兵被组织成24个步兵师和2个航空师,损失了大约9万人。

有趣的是,印度内部的法西斯还组建了一支跟随希特勒的纳粹军队,由于战斗力太差而被德国解散。然而,即使印度人忠于英国,他们最终也不可避免地会被放在一起。二战胜利后,英国彻底衰落,被迫承认印度的独立地位。

为了日后重返印度,英国人实施了蒙巴顿计划,将英属印带猜度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进而形成了两个国家。1972年,巴基斯坦从孟加拉国分裂出去。时至今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仍在为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利益争端而战,这是当年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问题。

❼ 求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始末

1962年印度政府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蓄意制造边界紧张局势,大肆蚕食侵
占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这次中
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发生的第一个反侵略战争。它融军
事、政治和外交斗争为一体,充分反映了边境地区反侵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创造了我军在高山密林高原严寒地区作战的光辉范例,取得了军民共同保卫边
疆的宝贵经验,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值此作战胜利30周年之
际,全面客观地介绍这场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对于总结其经验,进行国防教育
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印度政府继承与扩大英帝的衣钵,挑起边境冲突

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
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场按照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两国人民亦
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的印
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
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
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英帝国主义在中印边境东段秘密炮制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在西段围绕所谓
阿克赛钦问题提出的边界方案,是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和新疆的产物。正如周
恩来指出的;“英国企图抹煞中印之间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线,用割裂中国领
土、扩大英属印度领土的办法,来达到它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目的。”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旧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
的英属印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无效的划分,而且进一步侵占我国政府管辖
下的中国领土,企图通过武力手段把极不合理的大片领土要求强加于中国。

印度政府借朗久、空喀山口两次事件,掀起反华浪潮,配合当时联合国在辩论
“西藏问题”时对我国的诬蔑。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
西段边境的我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我国领土4000平方公
里。这些据点,有的距我军哨所仅几米远,有的甚至建在我军哨所的后侧,切
断了我哨所的后路。西段形成了印军入侵据点和我军边防哨所犬牙交错的对峙
状态。在东段1962年6月印军又越过“麦线”,侵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
的克节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据点,企图改变“麦线”方向,以线北
约11公里的拉则山(印方称“塔克拉山”)脊作为边界。9月17日至19
日,印军30余人向择绕桥头我军位哨疯狂挑衅,以刺刀、步枪、冲锋枪逼我
执勤战士后撤。对峙至20日,印军终于首先开枪,打死我军干部1人,打伤
战士1人,我被迫还击。双方交火至29日,我择绕桥头哨位主动后撤。印军
得意忘形,得寸进尺。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于10日进攻我军各
哨所。到20日前,共打死打伤我军边防干部战士47人。在西段边境,印军
不断包围我巡逻小组,伏击我运输人员,射击我哨所。印军飞机频繁侵犯中国
领空,在1959年至1961年的3年间,入侵进行军事侦察活动就达12
0余架次。

中国政府被迫作出自卫反击的决定

中国政府以亚洲和平和中印友谊为重,对印度的武装侵占活动一直采取克制忍
让态度,并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
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
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
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
,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卫反击战(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
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
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
,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
,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
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
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
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
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
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
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
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
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
,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
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以新疆1个多团
的兵力,首先粉碎印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
况扩张战果;同时,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
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克节朗,位于中印边界东段西藏以南地区,该地山峰比
高1500米以上,海拔4000米左右,森林密布,气候恶劣,人烟稀少。
该地区印军第七旅、炮兵第四旅2个步兵营,共6个多营6000余人,部署
在克节朗、棒山口、达旺一线,企图巩固已侵占之地,并继续侵占我克节朗河
以北地区,实现其“以塔格拉(即拉则山)山脊为界”的梦想。中国西藏边防
部队集结了10300余人的兵力,对印军第七旅实施反击。根据印军前重后
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线的布势特点,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
以3至4倍于敌的绝对优势的火力,采取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
各个歼灭的战法,于20日拂晓开始反击。实施主要突击的右翼部队在枪等、
卡龙之间强渡冰冷刺骨的克节朗河,向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的入侵印军
进行反击。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互相掩护,交错前进,与印军展开的激战
。负责摧毁塞维拉河岸卡龙据点的我二连六班班长阳廷安一往无前,前仆后继
,勇猛反击,共攻克27个印军地堡,收复了卡龙据点,为驱逐入侵卡龙的印
军第七旅创造了条件。战后,六班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英雄称号。负责清
除克节朗河南岸扯冬据点的我三连二排,敢打敢拚,连续摧毁14个地堡,收
复了扯冬据点。战后,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当天即清除了枪等、卡龙、扯冬
、绒不丢等据点的入侵印军。

担任左翼助攻部民,向沙则、仲昆枪、克宁乃桥的印军实行反击。入侵沙则的
印军在这里构筑了堑壕及百余个明暗地堡。攻占沙则可直接威胁克朗地区的印
军指挥机关。于是,助改部队穿密林,攀悬崖,涉急流,迅速突入印军前沿,
首先割断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指挥机关与沙则据点的联系。在沙则战斗中,九
连二班班长张映鑫率领全班,连续攻克印军4个地堡,在攻击第5个地堡时,
他身负重伤,向地堡投入最后1枚手榴弹,并用双腿堵住印军地堡射孔,壮烈
牺牲,为后续部队歼灭印军创造了条件。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 号。

当天,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大部被歼,一部溃逃。22日,中国国防部宣告;我
军没有必要受非法的“麦线”约束。23日,我山南地区部队歼灭棒山口之敌
一部,占领棒山口。接着我军兵分5路实施追击,直取达旺。印军仑惶向达旺
河以南之西山口一线撤逃。我边防部队又以一部渡过娘姆江曲,昼夜兼程,沿
下地、龙拉、沙泽一线急进。清除棒山口入侵印军的另一支反击部队,于24
日占领了东新桥等地。25日,几支反击部队相继进占达旺。尔后,其中一部
继续向南推进到达旺河北岸。克节朗——达旺之役遂告结束,首战告捷。全歼
印军第七旅及其他一部,俘虏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共歼印军
1900余人,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旺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
部领土,并在事实上否认了所谓麦克马洪线。

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反击作战。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地区的中国边防
部队,也于10月20日分别向当面入侵印军实施反击。先后拢除了呷灵公、
拉木多、林卡、拉曼、阿夏比拉等印军据点,歼敌一部,进占了易古通、马尼
岗、塔克新等地,逼近瓦弄,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和班公湖地区反击作战。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地区,位于中
印边界西段新疆阿克赛钦西部,在喀喇昆仑山和风底斯山山区,山高坡陡,交
通不便,高寒缺氧、荒无人烟。印军第一一四旅5个营约5600人,分散配
置在这一地区600公里正面的77个据点内,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侵入
中国境内的43个据点内。印军第一一四旅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查谟——
克什米尔国民军第十四营侵占红山头,杰特联队第五营侵占加勒万河谷。印军
在侵占的据点内设置障碍,组织较严密的火力,各点均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他
们企图凭借其据点,伺机侵占新疆整个阿克赛钦地区。

我新疆边防部队针对入侵印军正面宽、据点分散、间隙大的弱点,集中优势兵
力,采取迂回包围、近战夜战等打了歼战的有效战法,决心首先粉碎入侵印军
的进攻,然后采用拔点攻坚的战法,就地围歼,逐次清除加勒万河谷、红山头
和新疆阿克赛钦地区西大沟以北河尾滩、天文点两防区内的入侵印军。为防止
印军向我边防部队的薄弱地区进攻,又令空喀山口防区驻守分队在班公湖以南
组织积极防御,牵制当面入侵印军。

红山头攻坚战斗及天文点防区作战。红山头是两段第一阶段反击战的主要方向
。该寺是斗拉特别奥里基地印军联系天文点地区据点的重要枢纽。印军构筑了
16个地堡、5个地下室工事,组成两层火力阵地,火力强,工事坚固。20
日,新疆边防部队首先实施炮火急袭,尔后从印军侧后西、南两个方向进攻反
击。一部由正面佯攻,一部从侧后直插红山头主峰,另一部直捣入侵印军平台
阵地,攻击分队以爆破筒、炸药包、喷火器歼灭负隅顽抗之印军。经1个多小
时的战斗、驱除了入侵印军,夺回了红山头主峰。前来增援的印军眼看大势已
去,于是半途撤回。红山战斗后,我们乘胜扩大战果,担任打援、守卡、警戒
的分队相继拔除31号、12号、5号、8号、11号、17号等6个印军据
点,全歼守军,收复失地。其他各点之入侵印军于当晚仓惶逃窜。至21日晚
,天文点防区印军入侵据点全部被肃清,给印军第一一四旅第十四营以沉重打 击。

加勒万河谷拔点及河尾滩防区作战。加勒万河谷地区,谷深沟窄,山高坡陡,
悬崖绝壁,交能不便。印军以直升飞机空运补给。印军在此处构筑了工事、地
堡,企图长期占领。新疆边防部队对其军情地形了如指掌。20日,我边防部
队向该处南、北两侧的入侵印军据点实施反击。首先利用夜暗陷蔽接近凶军据
点,尔后实施炮火急袭,随即一部从河谷北侧左翼插入印军前沿,向前推进;
另一部从河谷南侧左翼发起反击,在工兵、防化兵密切配合下,经近40分钟
激战,成功地拔掉了加勒万河谷地区入侵印军的据点。该处战斗结束后,我军
乘胜扩大战果,兵分两路,一路顺加勒万河谷南进;一路北上向西大沟发展。
至23日,拔除“河印27号、28号”据点,其余印军哨卡闻讯而逃。至此
,河尾滩防区之印军全部肃清。

班公湖岸四战四捷战斗。印军第一一四旅廓尔喀联队第一营入侵班公湖南北两
岸建立了据点。班公湖北岸为空喀山口防区,南岸为阿里防区。21日,担负
空喀山口财区反击作战的边防部队,抓住战机,向位于班公湖北岸中国一侧的
西里扎普、安拉沟等地的印军进行反击;22日,班公湖南岸新疆守卡分队一
部,清除了占据南岸及其以西另一据点的入侵印军。在班公湖西岸的西里扎普
、4400高地、绝拉沟、野营地拔点攻坚战斗中,我军四战四捷,战至24
日,全部拔除了班公湖南北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入侵印军据点。

转战巴里加斯。巴里加斯位于西藏阿里噶尔县西北,为狮泉河河谷,距传统习
惯线18公里,河谷宽200-300米,河谷有公路往东提通列城,两侧为
高山。印军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入侵该地,建立据点6处,企图长
期占领并作继续蚕食其它地区的基地。23日,班公湖地区入侵印军据点全部
肃清后,我西线新疆边防部队奉命挥戈南下阿里,歼灭巴里加斯地区人侵印军
。受领任务的部队不顾几天几夜连续作战的疲劳,以惊人的意志挥师南下,对
阿里之口、约山口、巴里加斯等地的入侵印军进行反击。转移中,我边防部
队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夜以继日地连结行军1400里,有的分队两次徒小齐
腰深的冰冷剌骨的噶尔河。工兵分队在零下20多度的冰河上架桥,保证部
队开进。部队吃不上熟饭,喝不上开水,吃冰雪,啃干粮,忍饥耐寒,于26
日赶到甲岗——狮泉河一带集结。尔后,分兵两路:右翼由甲岗——且坎——
拉干赫尔方向迂回印军侧后,继其退路;左翼沿狮泉河谷实施主攻,围歼印军
于卫里加斯——卡日果之间地区。以阿支、且坎、扎西岗守卡分队配合主力作
战。27日,反击部队一部抵达口与印军打响。机枪连班长司马义实实堤在
汽车上为掩护战友下车,用冲锋枪向印军猛烈射击,吸引印军火力,他两次身
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掩护战友,直至壮烈牺牲。战后,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
雄”称号。这次战斗毙、俘印军多人,占领山口。27日,阿支、且坎分队
攻占约山口。同日,攻击部队对巴里加斯之印军形成合围。28日,打退入侵
印军的进攻后,收复了拉多和碟木绰克等地。尔后,又收复了卫里加斯、卡日
果等地。卫里加斯地区作战遂告结束。

至此,新疆边防部队在环境、气候异常恶劣的情况下,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
山,转战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37个,收复部分领土,歼敌一部,
有力地配合了东段主力部队的反击作战。

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中国边防部队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军事斗争正处于十分有
利的态势。但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贯立场,为了中印两国
人民的根本利益,缓和由印度当局造成的严重局势,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
,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其最主要三点是,双方武装部队从
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当日,周恩来总理致函尼赫鲁总理
,希望印度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三项建议作出积极反应。三项建议,使全世界人
民更加看清了我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中国边防部队遵照政府声明,东
段于24日停止追击,在达旺河以北集结;西段于28日停止了对入侵印军的
反击,在甲岗、日土宗地区集结休整。11月4日,周恩来再次致函尼赫鲁,
呼吁印度积极响应中国政府的三项建议,指出,中国的三项建议对双方来说,
是对等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平等的而不是屈服的,是互让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
,是相互尊重的而不是欺凌一方的,是友好协商的而不是武断专横的。中国政
府的三项建议和停止反击的行动,得到世界上受好和平的国家及人民的热烈欢
迎和赞扬,动员了国际舆论,支持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敦促印度政府响应中
国的建议。三项建议不仅再次表明中国的和平诚意,而且剥下了尼赫鲁自我标
榜的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衣,暴露了印度当局侵略的真面目,进一步揭露了
印度和国际上的反动势力对中国的诬蔑。

印度政府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遭惨败,但仍不认输,悍然拒绝了我国政府的三
项建议公然要求恢复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后的边境状态,攻击中国的和平建议是“一种骗局”。印度政府进一步掀起反
华浪潮,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成立了“应付紧
急情况的”内阁,公开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乞求军事援助,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
,日夜向边境增派军队,赶运武器,一心与我国再作军事较量,与我军一决雌
雄。到11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增加了2个师部、9个旅以
及炮兵、装甲兵部队各一部,总兵力增至3000人。其布势是:东段、以第
四师4个旅部署在西山口——邦迪拉公路沿线;以第二理由之第十一旅部署在
瓦弄地区;第五旅分布在“苏班西里”和“西安”两边区,第一九二旅布置于
提斯普尔。西段,第七十旅部署在东堤及其以西地区;第一一四旅部署在楚郐
勒及其以北地区;喜马拉雅第三师师部位于列城。尼赫鲁满以为这样能有把握
击败我军。在印度政府大吹大擂之下,瓦弄、西口山等地印军于11月14日
和16日又向我军发动猛烈进攻。鉴于此,要缓和边境紧张局势,创造用谈判
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还必须再给印军以沉重打击。因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
决定再次反击入侵印军。

第二阶段自卫反击战(11月16日至21日)

面对印军的再次武装入侵,中央军委即令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继续分别在东段
、西段反击入侵印军。东段,西藏军区前指指挥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的兵
力,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为强加东段东部地区作战的指
挥,决定组成昌都地区分前指(即丁指),由军长丁盛、副军长韦统泰、军副
政委钟池、政治部主任蓝亦农、昌都军分区司令员郄晋武组成,指挥4个团的
兵力,向瓦弄地区反击西藏山南、林芝分区部队,在东段中部地区反击,以配
合主要方向作战。西段,新疆军区前指指挥1个团的主力,在班公洛地区反击 。

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战。这个地方靠近不丹王国,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
一条“长蛇”,布势特点正如刘伯承元帅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
腹松”。据此,西藏边防部队以2个多团从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
3个多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2
个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西山口、德
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正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参战各部于11月1
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
触,但印军未发觉我军企图。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
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彼处于不利
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逃,但还陷于我军合围之中。18日晨,我军发起
总攻在激战中,副班长庞国兴为追歼股溃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深入印军
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击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
7门火炮和2台汽车。战后庞国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当日我军
占领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歼来印军一部,一部溃逃,其四师战术司令部
率直属部队乘我军未截断通往打陇宗道路的空隙逃脱。19日,我军占领邦边
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印军近千人。随即我军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
区展开搜剿,一部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
线。至此,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壮将旅长
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

瓦弄地区反击战。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其
东、南与缅甸、印度相邻。该地区山高林密,年均海拔4000米以上,断崖
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易守难攻。入侵印军第十一旅4个营2000余
人凭险扼守,并不断向我军出击。中国边防部队以1个团向瓦弄所公西北之印
军左翼实施迂回包围;以1个团又1个营分别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居
高临下,直插瓦弄,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1
1月16日晨,我军发起反击。我军一部攻扎公、曲子扎公等地,打乱了印
军部署。印军十一旅旅长等人见势不妙,惧我全歼,即下令全线撤退,旅长本
人随四军军长考尔乘飞机仓惶逃跑,部队大部溃散。在反击战中,我军排长
周天喜带领一个加强班冲在最前面,经3小时苦战,打下了印军第一个地堡群
,当向印军第二个地堡群冲击时,周天喜不幸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周天喜
“战斗英雄”称号。战士陈代富奉命执行摧毁地堡任务,当他将爆破筒塞入地
堡时,被印军推了出来,在危急时刻,他爬上地堡,扒开堡顶积土,将爆破筒
从顶盖园木间隙插入,并用胸口顶住爆破筒,不让印军推出,当爆破筒即将爆
炸的一瞬间,他迅速滚了地堡,地堡被炸毁了,打开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人们
称赞他是活着的黄继光。战后,国际部授予陈代富“战斗英雄”称号。16日
17时许,中国边防部队进占瓦弄。另一部向“东”村地区之敌发起攻击,进
占敌能。我部进驻瓦弄后,主力转入搜剿,一部乘胜向南追南,到21日,我
军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追击部队奉命停止追击
,就地转入搜剿。瓦弄之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

里米金、梅楚卡、都登地区反击战。东段中部地区,西藏山南边防部队的约1
个营的兵力,于18日向里米金方向反击;林芝边防部队以3个营的兵力于1
9日向梅楚卡、都登方向反击。我军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占领里米金、
梅楚卡、更仁等地,歼敌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班公洛位于中印边界西段西藏阿里日土县斯潘古尔湖西侧
地区,西面与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相接,是入侵印军的一重要前进基地。
印军在这里建立了6个据点,其中3个据点分布在山脊梁上,可以控制西藏阿
里边防分民的哨卡,威2胁阿里纵深之安全。18日上午,印军在猛烈炮火掩
护下,向驻守斯潘古尔湖地区的新疆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新疆边防部队作出部
署:迂回入侵印军侧后,摧毁其据点,清除侵入班公洛地区之印军。我军一部
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顶着大风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冰大坂,按时进
抵反击出发阵地。18日上午,以连为单位分别向3个据点发起冲击。攻打第
一个据点的部队,一鼓作气战斗30分钟即摧毁了敌工事和地堡21个,攻克
了据点;攻打第二个据的部队,冒着印军猛烈的机枪射击,英勇顽强,前仆后
继,激战1小时,攻克了25个地堡,拔除了据点;攻打第三个据点的部队,
以果敢迅猛的动作,扫荡印军边部,摧毁了据点。拔除了据点后,我军在转向
印军炮兵阵地的攻击中,工兵战士罗光燮在排长排雷负伤的情况下,奋勇冲雷
区排雷。在排雷中,他的左腿、右臂相继被地雷炸断,排雷器材已用完,眼看
雷还未排完,部队无法前进,他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用身体向雷区滚进,为
部队开辟冲锋道路,最后壮烈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经两个多小时激战,我军清除了印军廓尔喀第十一联队第一营第三连的大部兵
力。与此同时,反击部队以炮火压制破坏了入侵印军另3个据点,其守敌于1
9日逃窜,我军于20日占领该3个据点。至此,班公洛地区作战胜利结束。
西段入侵军据点全部清除。

为了高举和平谈判的旗帜,促成战国三项建议的实现,中国政府于11月21
日宣布,从22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从1
2月1日开始,我军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
0公里以内。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
了全部印军战俘。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先例的,得到了世
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历时1个月,我军在西段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
东段进到了非法的“麦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作战中,全歼印军
3个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另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俘印军第七旅旅长季
·普·达尔维准将,击毙印军第六十二旅旅长希尔·辛格准将,总计歼灭侵
印军89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300余门,飞机与架,坦克10辆,汽车
400辆各种枪6300余支(挺),及其它许多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在反
击作战中,我军共伤亡2400余人。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我边防部队在党
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下,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以较小的代价,
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驱逐了入侵的印军,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打击了当
时印度扩张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大扬了国威军威。

❽ 印度的作战对象是哪些国家

主要是北方的中华,西边的巴基斯坦

❾ 印度在冷战时期是依附于哪个国家

印度在冷战时期是依附于哪个国家--------苏联

http://www.docin.com/p-506487713.html

阅读全文

与印度将哪个国家作为主要的作战对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特点是什么 浏览:942
中国银行如何转账到对公账户 浏览:154
印尼有什么特色药 浏览:968
印度高音喇叭怎么对付 浏览:652
柬埔寨人如何在中国开户 浏览:38
去印尼打工有什么讲究 浏览:982
伊朗为什么会发大水 浏览:288
去英国旅游可以待多少天 浏览:346
越南人穿什么棉袄 浏览:447
500印尼价格多少钱 浏览:197
去印尼旅游换多少钱 浏览:361
讨价还价的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692
伊朗西班牙哪个厉害 浏览:537
意大利贝雷塔是什么枪 浏览:81
服务业占据了英国多少的财富 浏览:652
意大利sr音响怎么样 浏览:148
伊朗电话卡怎么打电话 浏览:21
三文鱼水光铂金和意大利哪个好 浏览:247
如何复习印度留学生 浏览:286
伊朗用什么APP聊天 浏览: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