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河流的特征
亚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分两个系统:一为发源于青藏高原南侧的河流,有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一为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注入波斯湾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河流,都属于热带季风性河流,一年中水位变化很大。印度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水量不大,但穿过喜马拉雅山汇合山地南侧诸河以后,流量大增。至于西亚的两河,则都流经干燥地区,水量不大,属于由融雪水和雨水补给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恒河是南亚水量丰富的河流,发源于降水丰富的喜马拉雅高山区南麓,又流经径流大的印度大平原,恒河流域的地形,特别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水系。恒河全长2700km,平均流量25100m3/s,超过黄河流量16倍多。恒河有两条位于海拔4500m高度上的河源,它们穿过山地峡谷流入平原后,落差极小,流速渐慢,水势平稳。恒河汇纳了喜马拉雅山脉方面许多多水支流,其中最大的是朱木拿河。恒河汇纳德干高原方面的支流较少。恒河下游分流纵横,主要水道有八,在入孟加拉湾处,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一起,形成了广阔的恒河三角洲,这两条河流三角洲总面积约8×104km2,三角洲的开始点距海有500km。在三角洲地区,恒河分成许多支叉,其最东与最西支叉间直线距离,几乎达到300km。恒河河水给孟加拉湾带入的悬浮物质每年约为2×108m3,在离岸100km处,仍可清楚地看到恒河浑浊的水线。在探查孟加拉湾北部海底构造时,曾发现一条深而长的水下地沟,它是晚第三纪末由于沉降而被淹没于海底的恒河下游河床遗迹。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分流经常游移不定,汛期往往给居民带来危害。 恒河河水大部由夏季季风降雨供给,一部分由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冰雪融水供给。因此水位从5月开始上涨,7—9月由于季风降雨达到最高水位,在这个时期恒河的深度和宽度都达到平水位时的两倍。三角洲上洪水有时还由飓风形成,这种类型的洪水出现在10—11月,虽不经常发生,一旦出现能造成极大危害。恒河上游因为落差较大,侵蚀搬运作用很强,加上第四纪以来地盘隆起,以致形成了恒河大平原。恒河的经济意义很大。它流经人口稠密和大面积的农业地带,自古以来河水就用于灌溉,有复杂的渠道系统和一些水库。恒河自出山以后即可通航。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文特征基本上与恒河一致,只是它的水位波动更大一些。布拉马普特拉河河水也广泛用作灌溉,它的通航距离,从河口算起约有1300km。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我国西藏境内,先向西北流,穿行于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后转向西南流,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汇纳了较大支流,其中主要是杰卢姆河、奇纳布河与萨特累季河等。印度河全长3180km,比恒河长度大,但流域面积仅96×104km2。印度河上源海拔高度5300m,在穿经喜马拉雅山脉时,形成一系列长达几十公里的深峻峡谷,河床狭窄,两岸石崖壁立,河流在其间奔腾咆哮,形成许多急流与岩槛。印度河流入平原后,出现一些分流,其中有的分流在干季经常干涸,而在雨季,一些分流汇合起来总宽度可达25km。印度河在近河口处,分13支入阿拉伯海,并在河口附近形成三角洲。印度河各支流,因系流经西瓦里克(Siwalik)丘陵地易被侵蚀的沉积岩区,故河流的含沙量很多,致中、下游河床有时高出两岸,而使河道多不固定。 和南亚其他大河一样,印度河水也以夏季季风雨水补给为主,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辅。但印度河流域降水量远比恒河流域为少,而蒸发量却很大,渗透作用也很强,因此印度河的流量不如恒河大,其平均流量不及恒河的1/3。在由融雪引起的春汛和季风汛期之间,是水位显着低降时期。由于印度河流经干燥地区,所以它作为灌溉水源的意义就更大,通过在平原地区修建堤坝和渠道,灌溉面积已达15×105ha以上。印度河由于河口水浅,大船不能沿河上行,故航运意义不大。
Ⅱ 印度河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汛期是什么
印度河 径流量大 含沙量小 无结冰期 汛期6-10月
1:印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以融雪为源.其流量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迥然有异∶冬季(12∼2月)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水位上升,雨季(7∼9月)洪水出现,偶有蹂躏性暴洪.印度河及其支流所有的水都是在其流域上游山区获得的.所以,它们在流出山麓时流量最大,在平原上几乎没有地表水流汇入,倒是由于蒸发和渗漏而大量失水.另一方面,在雨季之后时期,渗漏也可增加一些水.在印度河主流中,水位从12月中旬至2月中旬最低.此后河水开始上涨,最初缓慢,而在3月底较为迅速.高水位通常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此后河水急遽下降,直至10月初,水位开始较为平缓地减退.印度河年水量约1,440亿立方码 ——略多于印度河水系总水量的一半.杰赫勒姆河与杰纳布河合计水量约为1/4; 拉维河、贝阿斯河与苏特莱杰河合计水量构成水系总水量的其馀部分.
2:特点: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原因:印度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Ⅲ 印度尼罗河
尼罗河
尼罗河纵贯非洲大陆东北部,流经布隆迪、卢安达、坦尚尼亚、乌干达、衣索比亚、苏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全长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分为七个大区: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白尼罗河区、青尼罗河区、阿特巴拉河区、喀土穆以北尼罗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最远的源头是布隆迪东非湖区中的卡盖拉河的发源地。该河北流,经过坦尚尼亚、卢安达和乌干达,从西边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尼罗河干流就源起该湖,称维多利亚尼罗河。河流穿过基奥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后称艾伯特尼罗河,该河与索巴特河汇合后,称白尼罗河。另一条源出中央衣索比亚高地的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士穆汇合,然后在达迈尔以北接纳最后一条主要支流阿特巴拉河,称尼罗河。尼罗河由此向西北绕了一个S形,经过三个瀑布后注入纳塞尔水库。河水出水库经埃及首都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后,分成若干支流,最后注入地中海东端。
尼罗河有定期氾滥的特点,在苏丹北部通常5月即开始涨水,8月达到最高水位,以后水位逐渐下降,1至5月为低水位。虽然洪水是有规律发生的,但是水量及涨潮的时间变化很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这两条河的水源来自衣索比亚高原上的季节性暴雨。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衣索比亚高原提供的,其余的水来自东非高原湖。洪水到来时,会淹没两岸农田,洪水退后,又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规律和利用两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来,尼罗河河谷一直是棉田连绵、稻花飘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夹持中,蜿蜒的尼罗河犹如一条绿色的走廓,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是全球水量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积达南美洲的三分之一,亚马孙河共有一万五千条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积几乎大如澳洲。主流河水很深,整条河有一半可容巨轮航行。远洋巨轮由大西洋经河口溯流而上,可航至秘鲁的伊基托斯。通航河道河面宽广,不能同时看到两岸。 此河横贯南美洲,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水从冰川融汇而成的湖泊流出,汹涌奔流,在东面山坡上冲刷出气势磅砖的峡谷。由于冲出大量沙泥,河水浑浊,恍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称为白水河。还有一些支流流经沼泽,冲出腐植质,水色较深,称为黑水河。随着地势渐趋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流至山下广阔的亚马孙盆地。 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大半位于巴西,面积约为印度的两倍,海拔不超过二百公尺。图中蓝色为干流和主要支流,绿色为一般支流。从中不难看出亚马孙河水系的庞大。
以亚马孙河为主干的亚马孙水系是一个庞大的水系,其河网密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世界首位,亚马孙河的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亚马孙河上游为乌卡亚利河(长2560公里)和马腊尼翁河(长1600公里),它们分别发源于秘鲁南部和西部的安第斯山西科迪勒拉东坡。两河穿越崇山峻岭后,在瑙塔附近汇合,始称亚马孙河。自此向东,流贯于亚马孙平原,至马瑙斯为中游河段(2240公里);马瑙斯以下至河口为下游(1600公里),最后在马腊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从乌卡亚利河源头算起,全长6400公里以上。沿途接纳源自安第斯山东坡、圭亚那高原南部、巴西高原西部与北部大大小小的支流,其中长度在1500公里以上的大支流有17条之多,如南岸的茹鲁瓦、普鲁斯、马代腊、塔帕若斯、兴古、托坎廷斯等河,北岸的普图马约、雅普腊、内格罗等河,都是源远流长的大河。亚马孙水系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范围之广,为世界各大河所远远不及。
亚马孙河流域地跨赤道,年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以上,并有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供应充足。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加以南、北流域雨季错开,主流水量在不同时期得到补偿,变化幅度和缓,洪水期与枯水期平均流量比率为五比一,体现了赤道型水系的特点。主流洪水期大致始于10至11月,次年3至6月进入最高洪水期,6月以后逐渐减退,至9月最低。个别年份因雨季变动而使南北支流洪水同时发生,主流便出现特大洪峰,如奥比杜斯附近曾记录到每秒280000的流量。由于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河流比降微缓,流速较慢,一到洪水季节河水宣泄不畅,水位平均上涨幅度9米多,洪泛宽度25至80公里,河口地区可达240公里,呈现一片汪洋,因此亚马孙河素有“河海”之称。
Ⅳ 印度洋水深多少米
印度洋
(Indian Ocean)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分别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和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为其东西边界。面积7617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5。平均深度3711米,最大水深为7209米(爪哇海沟)。印度洋水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北部岸线曲折,多边缘海,内海和海湾。其余海岸平直。岛屿稀少。主要边缘海和海湾有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阿拉弗拉海和大澳大利亚湾及莫桑比克海峡等。
洋底地形 最显着的地形是中央的“入”字形大洋中脊,其由彼此相连的阿拉伯—印度海岭、中印度洋海岭,西印度洋海岭,和南极—澳大利亚海丘等组成。此外,在印度洋东北部,还有一条南北向延伸的东印度洋海岭,为印度洋最长最直的海岭。被诸海岭分割,形成了一系列海盆,主要有西澳大利亚海盆,中印度洋海盆,阿拉伯海盆,以及索马里海盆和莫桑比克海盆等。印度洋大陆架较窄,大陆架面积及所占比重是四大洋中最小的。印度洋北部发育了世界上着名的大型海底冲积扇,孟加拉深海扇长2000公里,宽达12公里,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冲积锥。板块学说认为,印度洋的现代轮廓在第四纪才形成,是世界地质年龄最年轻的大洋。
气候 印度洋因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区,被称为“热带性海洋”。印度洋北部海域,因与亚洲大陆毗连,随季节更替,海陆热力差异显着,形成了显着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半年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晴朗。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气候潮湿多雨,夏秋之交,常发生热带气旋,形成飓风。印度洋赤道海域全年各月平均气温约28℃,赤道以北夏季25~27℃,冬季22~23℃,波斯湾和红海一带,受陆地“烘烤”,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印度洋中南部,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降低,夏季平均气温在南纬20°附近为25~27℃,南纬40°附近为15℃,南纬60°附近则降至0℃左右;冬季平均气温相应为22~23℃、12~13℃、-10℃左右。赤道附近,全年有雨,降水丰沛,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东部超过3000毫米,主要降在西南季风盛行的夏季。亚热带海域500~1000毫米,温带海域1000毫米以上。受陆地及洋流影响,印度洋东、西部降水差异较大,阿拉伯半岛和索马里附近的印度洋西部海域,年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最小雨区。亚热带南印度洋西部受暖流影响,降水达1000毫米,东部只有500毫米左右。
海洋水文 印度洋的表层洋流以独有的季风洋流系统为突出特征。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夏半年在强盛西南季风吹送下,形成顺时针环流;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形成逆时针的环流。南印度洋由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西风漂流和西澳大利亚暖流组成—反气旋式环流系统。印度洋北部表层水温,夏季27~28℃,5月可超过29℃,仅索马里沿岸海域,因深层冷水上涌,水温降至22~23℃;赤道附近,水温26~28℃;南纬30°处,降至16°~20℃;南纬55°以南,水温低于-10℃。冬季,北部海域平均水温为23~25℃,赤道附近28℃,南纬30°为21~25℃,南纬50°处为5~9℃,南纬60°以南,水温为负值。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与各海域水分平衡及大陆径流注入量有关。在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和大陆径流较少注入的红海等地,盐度值高,如红海盐度值为40‰,是世界盐度值最高的海域。在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因大量淡水注入,降水丰沛,盐度减至32~33‰。
自然资源 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印度洋底及其周围陆地为世界着名油气储藏区,沿海大陆架均发现有油气构造。印度洋500米深度内的油气潜在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其中波斯湾是世界上已经探明的最大的海底含油气区,已投入开采的油田30多个,其中沙特阿拉伯的塞法尼那油田为世界最大的海底油田。锰结核分布也较广泛。印度洋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及太平洋及大西洋,且开发利用有限,其生物资源的平均捕捞程度仅为大西洋的1/5。主要捕捞沙丁鱼、鲭、鲱、鳀等。
交通运输 印度洋是亚、非、大洋洲的交通要道(见世界主要航线与海港)。
Ⅳ 印度洋的水深是多少
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73,440,000平方公里(28,360,000平方哩,包括红海和波斯湾),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平均深度3,890公尺(12,760呎),水的总量292,000,000亿立方公里。其北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为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半岛;南为南极洲。与大西洋的分界线∶从非洲南端的厄加勒斯角(Cape Agulhas)向南,沿东经20°线直抵南极大陆。与太平洋的分界线∶东南部从塔斯马尼亚岛的东南角向南,沿东经147°线至南极大陆。位于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的巴斯(Bass)海峡是两大洋分界处,然而巴斯海峡究应画归太平洋或印度洋,学者的意见不一。东北部的分界线较难画定,有一些学者认为它经过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托雷斯(Torres)海峡,再由阿迪(Adi)岛经小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和爪哇岛的南部,越巽他海峡至苏门答腊岛;但有的学者认为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应属太平洋,不应画入印度洋。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有的主张以新加坡为界,有的主张以佩德罗角(Cape Pedro)向东北延伸画界,将麻六甲海峡画入太平洋。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大陆之间,西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与大西洋为界,东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为界,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是世界第3大洋,面积7 492万km2,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l/5。印度洋的平均深度3 897m,仅次于太平洋,居第2位。印度洋最深处在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深9 074m。印度洋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而平直,没有突出的边缘海和内海。与亚洲相滨临的印度洋的北部,因受亚洲西部和南部岛屿、半岛的分隔,形成许多边缘海、内海、海湾和海峡。主要边缘海有安达曼海、阿拉伯海;主要内海有红海;海湾有孟加拉湾、阿曼湾、亚丁湾;主要海峡有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
Ⅵ 1978印度大洪水
1978年:印度北部洪水肆虐
至少有两百万人失去了在人们记忆中最严重的洪水袭击印度北部无家可归。至少有两百万人失去了在人们记忆中最严重的洪水袭击印度北部无家可归。
在西孟加拉邦的一些地区现在18英尺(5.49米)以下的水为季风超越其通常赛季继续。西孟加拉邦的状态有些地区现在18英尺(5.49米)以下的水为季风继续超越其通常季节。
这条河亚穆纳河已经上升6英尺(1.83米)以上的正式“安全级别”和25万新德里居民不得不搬离家园。亚穆纳河的河水已上升6英尺(1.83米)以上的正式“安全层次“,25万新德里居民不得不搬离家园。
该巴尼亚雷斯对恒河圣城也受到严重的水灾,破坏许多建筑物和道路的影响,并冲走电话和电力线。作者巴尼亚雷斯对河流恒河圣城也已严重受洪水影响,其中有许多建筑物受损,公路,冲走电话和电力线。
据估计,1500万在西孟加拉邦人感受到了灾害的影响。据估计,1500万在西孟加拉邦人感受到了灾害的影响。
严重灾害严重灾害
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已被破坏农作物和淡水供应的污染大部分印度北部的。农作物遭破坏和污染的食水供应。
印度空军一直在努力确保受影响最严重地区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以及救援机构正在待命。印度空军一直在努力确保受影响最严重地区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物资和援助机构的地位通过。
现在人们担心的是,伤寒,霍乱将会迅速跟进的洪水。令人担心的是,现在伤寒和霍乱的洪水将迅速跟进。
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说,过早的死亡数,但是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击中状态。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表示,过早的死亡数,但,这是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害打击的国家。
Ⅶ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平均水深各是多少米
解:
太平洋是大西洋的3倍 比大西洋多2份 多了400米 所以1份是200米
所以太平洋深度是3×200=600米 大西洋深度是200米
印度洋等于深度=600-103=497米
平均深度=(497+600+200)÷3=432.33米
答:平均深度是432.3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