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都管印度人叫印度阿三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一般含贬义。“印度阿三”来自“十里洋场”时期的吴语上海话,吴人极喜加“阿”字,而上海话中与“三”相关的词汇(阿三、八三、瘪三、十三点、猪头三)多为贬义词。上海当年的英租界中经常会有从印度调来的“公务员”,负责一些杂事,而这些印度人是英国人的忠实“看门狗”,整天警棍乱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而今,“印度阿三”一词已经广泛流传开来,多含国人调侃印度之意。印度阿三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过来的。“红头阿三”语原是上海地方话,旧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英租界内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锡克教,头上都缠头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这是“红头”的由来。编辑本段阿三来历 旧时上海滩的红头阿三阿三的来历有几种说法:其一,那时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举凡洋人,在国人看来,皆如猴子般形貌举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故此蔑称印度人为“阿三”。其二,据说因为印度人由于殖民地的关系,做公务员是要懂英语的,而他们因为懂英语的关系,却也喜欢在中国人面前摆谱,通常在说一些不流利中文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一句“I SAY......”(我说...)由于 I say 的发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称呼。[1]其三,过去印度人因为自己是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好几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的领袖,便狂妄的宣称美国是一极、前苏联是一极,而他们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极。于是中国人便叫他们“阿三”以戏谑之。其四,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 此说法最为靠谱。其五,当今网友的说法。印度一直想做老大,但前面不是还有美国和俄罗斯吗?所以再怎么排最多也就是阿三了。故曰“阿三”。其六:以前在上海租界的时候,租用的洋人被称为洋鬼子,租用的中国人叫二鬼子,(后来被称为伪军或二鬼子什么的,就是中国人,《亮剑》里面有这个称呼)。雇佣的印度人叫三鬼子。上海人习惯称呼前加上阿,比如阿宝,阿亮什么的,所以后来把三鬼子演变成了阿三,是有贬义的意思,和洋鬼子、日本鬼子是一个意思。其七:将佛法传入我国的达摩祖师原是南印度国的三王子其八:二十世纪,大印度地区分裂为巴基斯坦和印度,后东西巴基斯坦又分裂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总共三国。其九:印度Assam(阿萨姆邦,印度东北部的邦),该地区出产的红茶非常有名。其发音显然近似阿三,因此(个人猜测)可能缘于此。
㈡ 印度苦行僧自称78年不进食,人们不相信,偷偷装上摄像头究竟发生了什么
印度是个非常神奇国家在我们看来一些神奇事件在印度可能很常见,有一个团体叫苦行僧相信去过印度小伙伴会经常看到这些苦行僧他们这些人普遍外部邋遢甚至脏乱但是在当地人看来他们地位可是很高是非常尊贵有非常多的印度人相信苦行僧最后是可以成神他们修行会让他们可以和神交流。在印度教义中“苦今生修来世“不止这些苦行僧相信印度大部分普通人也是相信。而苦行僧的修行方式也是有很多种比如坚持几十年将手举起不放下还有坚持冬天也穿着夏天衣服等等。
说到这里相信大部分网友都感到非常神奇吧这完全违背了科学常理如果真可以这样那他真可以被誉为神一样存在了但是也有很多网友说他只是骗人他可能在别人没有注意到时偷偷吃东西。
印度军方也这样认为于是对他进行了更加全面监测经过几天后敏锐的监测人员发现他经常撸袖子发现他是在偷吃东西只是尽可能躲避摄像头由于前几天监测不够全面并没有发现,由于他携带也比较少最开始时候也没有发现所以造就了这场闹剧这让在场人员苦笑不得,很显然78年不吃不喝是不可能。但是根据他吃食物多少可以看出如果练瑜伽倒是可以减少进食食物对于减肥还是有帮助。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不要盲目的相信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违背科学常理的。
㈢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为何印度总发生猥亵事件,是法律不够严格么
首先法律不够严格肯定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印度女性的地位一直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是低下了,强奸轮奸的事件不计其数,更别提普通的猥亵了,正是因为这些案件的频发,现如今印度也已经被贴上了“强奸之国”的标签。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频繁发生一些恶劣的性质的事件,除了犯人自身的问题以外,法律制定是否还需要更加严格更具有约束力应该还是最主要的约束。
㈣ 为什么印度处处针对中国大神们帮帮忙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国界的原因,因为英国当年在划分国界的时候出现了麦克马洪线侵入中国部分领土(12万平方公里)中国一直没有承认这条国界线。至此矛盾激化印度私自侵入中国领土发生了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 从印度独立的开始几天,英国离去后,留下大面积的未界定的边境是印度的遗产,同中国对边界的争议是印度遗产的一部分。中国的其他邻国也曾面临相似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的随后十几年里,通过与北京的外交谈判,边界问题几乎都得到满意的解决。 尼赫鲁政府决定通过另外一个方式解决此问题,即单方面研究并决定印中边境的合适的分界并拒绝和北京谈判。除非北京不可思议的接受印度单方面随意地对中国边界施加影响并侵占其领土的行为。 于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种政策导致了印中两国之间的边境摩擦,增强了双方的不信任,最终变成敌对。到1958北京迫切达成停火协议,以防止边界冲突并通过谈判达成边界协议。印度拒绝任何停火协议,印度坚持认为,这样会妨碍自己对领土侵吞的企图,没有什么可以谈的。印度声明印中边境已经得到解决,而中国不同意印度的声明,因此印度开始指控中国侵略。 到1961年,印度试图在所以声称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存在,驱逐在那些地方的中国人。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发表声明,印度将驱逐所有其声称的领土上的中国人。更不幸的是印度前线的军队被命令扫荡比自己强大的中国军队,很快他们认识到:如果尼赫鲁已经宣布了对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不会坐以待毙。 10月20日,中国军队先发制人,击败了印军无力的抵抗,并向动推进了一定距离。10月24日,北京请求停火并撤退,条件是印度同意谈判解决。但尼赫鲁决绝中方的请求。接下来的3周,双方加强了军事集结,11月15日,印度发起了局部反击,激发了人民取得全面胜利的幻想。 中国军队重新发起进攻,击溃了印度第四师。到11月20日,印度军队没有在任何有争议的领土上组织抵抗。就在那天,北京单方面宣布停火,并准备撤军:尼赫鲁接受了。
麻烦采纳,谢谢!
㈤ 印度的介绍(最好是英文的)
你好
我的答案如下:
印度地区介绍
国名释义:得名于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为“河”。
别称:婆罗多
独立日:8月15日(1947年)
国庆日(共和国日):1月26日(1950年)
People and Culture
India is the world's second most populous nation (after China). Its ethnic composition is complex, but two major strains predominate: the Aryan, in the north, and the Dravidian, in the south. India is a land of great cultural diversity, as is evidenced by the enormous number of different languages spoke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lthough Hindi (spoken in the north) and English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 and commerce) are used officially, more than 1,500 languages and dialects are spoken. The Indian constitution recognizes 15 regional languages (Assamese, Bengali, Gujarati, Hindi, Kannada, Kashmiri, Malayalam, Marathi, Oriya, Punjabi, Sanskrit, Sindhi, Tamil, Telugu, and Ur). Ten of the major states of India are generally organized along linguistic lines.
Although the constitution forbids the practice of “untouchability,” and legislation has been used to reserve quotas for former untouchables (and also for tribal peoples) in the legislatures, in ecation, and in the public services, the caste system continues to be influential. About 80% of the population is Hin, and 14% is Muslim. Other significant religions include Christians, Sikhs, and Buddhists. There is no state religion. The holy cities of India attract pilgrims from throughout the East: Varanasi (formerly Benares), Allahabad, Puri, and Nashik are religious centers for the Hins; Amritsar is the holy city of the Sikhs; and Satrunjaya Hill near Palitana is sacred to the Jains.
With its long and rich history, India retains many outstanding archaeological landmarks; preeminent of these are the Buddhist remains at Sarnath, Sanchi, and Bodh Gaya; the cave temples at Ajanta, Ellora, and Elephanta; and the temple sites at Marai, Thanjavur, Abu, Bhubaneswar, Konarak, and Mahabalipuram. For other aspects of Indian culture, see Hin music; Indian art and architecture; Indian literature; Mughal art and architecture; Pali canon; Prakrit literature; Sanskrit literature.
国歌:《人民的意志》
国花:荷花
国鸟:蓝孔雀
国树:菩提树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位置:位于南亚次大陆,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面积: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人口:10.27亿
民族:全国有11个民族: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卢固族、马拉提族、泰米尔族、古吉拉特族、卡纳达族、马拉雅拉姆族、奥里雅族、旁遮普族、锡克族。
语言:印度的语言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语言有10多种,登记注册的达1600多种。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宗教:主要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等。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30分
货币:印度卢比(Rupee),1美元等于42印度卢比。
区号:354
印度又名“婆罗多”,“印度”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唯有真理得胜),得名于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十亿人口以及上百种语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有“电影王国”之誉,曾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是稻子、小麦、棉花、黄麻、甘蔗和茶叶。工业以采矿和纺织为主,还有钢铁、电力、石油、橡胶、煤、火柴等。如按购买力来计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重要的城市有首都新德里,东海岸最大港口加尔各答以及印度最大纺织业中心孟买。
印度的旅游项目大致可为三部分:首先是古堡陵园,着名的有红堡、胡马雍陵、泰姬陵,代表了印度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准;而甘地陵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接下来可以瞻仰一下印度古老的佛教圣地圣迹,其它着名的还有王舍城、那兰陀寺等,最后的旅游项目是参观印度的石窟神庙,那里有多姿多彩的佛教塑像、雕刻和绘画,是研究印度古代文化艺术的绝佳之地。
自然地理:“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着《大唐西域记》中的译法,在这以前称天竺或身毒。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区等三个自然地理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区26℃~29℃。
简史: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着。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和英国之间爆发了普拉西大战,印度因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侵占印度全境。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实现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风俗:印度教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以黄牛为神,对它顶礼膜拜。
经济: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牛奶、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印度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印度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行业。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目前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
㈥ 70年前印度曾是世界第三领袖,70年后印度为何被一众国家甩在身后
主要是印度没有把握住发展的时机,没有正确的发展理念。而且印度的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存在的很大的问题,印度的贪腐非常的严重,很多官员是拿钱才办事。
印度上层的奢糜,可以说已经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用现在最流行的话说就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分析得出,印度整个社会现象非常奇特,人民的思维也是奇葩,底层人民不思进取,上层人民毫无怜悯之心。废钞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大量缩减平民资产的事情,而普通民众没有任何反抗,但是,这种由中上层推动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㈦ 卢比兑美元或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卢比是印度货币。
1印度卢比=0.0151美元
1印度卢比=0.0962人民币元
途径:网络输入"印度卢比兑换人民币汇率"或“印度卢比兑换美元汇率”,即可直接看到最新兑换比例。
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时请参考自身所需当日当时汇率,在银行柜台和网银上兑换时依据的是当时的实时报价。
注意:
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时请参考自身所需当日当时汇率,在银行柜台和网银上兑换时依据的是当时的实时报价。
货币兑换是指按照一定的汇率将外币现钞、旅行支票兑换成人民币(简称“兑入” )或者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现钞(简称“兑回” )的一种交易行为。
汇率信息来源于http://www.boc.cn/sourcedb/whpj/中国银行每日外汇牌价。
㈧ 印度是如何推进教育公平的
在印度这样一个文化宗教复杂、社会阶层差异巨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推进教育公平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印度一贯重视推进教育公平政策,依宪依法实施以权利为基础的教育政策,多次修正宪法授权国家制定相关教育公平法律,法律具体规定了人民享有的教育权利和入学配额比例。
(二)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
印度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在校人数近2亿人,约占全部受教育人口的77.4%。
1.增进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种姓制度是印度居民中存在的一种彼此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政府早已明令取消。
2.关注教育落后地区。印度修订后的教育落后地区的界定标准自2008年4月1日开始实施,在农村乡镇女性识字率低于30%,在城市街道女性识字率低于2001年全国人口普查的53.67%的全国平均数,有94个城市街区属于教育落后地区,“十一五”期间优先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区县开办新的多科技术学校。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教育发展。东北部属于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人力资源开发部将总预算支助的10%用于东北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缺口部分则由东北部地区发展部管理的“中央资源保障库” 自动补足,用以支持地区基础能力发展项目。
4.免费午餐计划。印度实施免费午餐计划有着较长的历史,早在1925年马德拉斯市政委员会就为困难儿童提高免费午餐,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有3个邦实行免费午餐计划,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范围扩到12个邦。
二、实施招生配额制度,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关注弱势群体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直是印度的教育政策取向。印度在高校招生、高校教师聘用和公共部门就业方面为弱势群体保留与其人口比例相匹配的名额,以保证弱势群体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和教育地位,使他们能够在印度主流社会中占有应有的地位。
(一)法律规定了弱势群体生源招生配额
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多种弱势群体。印度主要划定了三个类别弱势群体: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和其他落后阶层。
根据法律规定,为“其他落后阶层”学生新增的27%保留名额仅适用于中央部属高校,这些高校聚集了印度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像着名的印度理工学院院校集群、中央大学院校集群和印度管理学院院校集群都属于中央部属高校范围,是印度高校招生竞争最为激烈的院校,成为印度精英教育的代名词。
(二)实施招生名额保留政策的相关措施
印度政府历来重视弱势群体人民的发展和福利,专门成立了两个部委(社会正义部和部落事务部)两个法定国家委员会(国家表列种姓委员会和国家表列部落委员会)负责促进三个弱势群体人民的福祉。教育部门及相关部委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实施大学招生名额保留政策。
在教育落后地区新建高校,扩大机会区域分布。印度有374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教育落后县,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58%,在每个教育落后县建立示范学位学院。
(三)实现教育公平任重道远
政府为增加弱势群体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做出了巨大努力,弱势生源在高校在校人数中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
弱势生源所占比例低,其中一个原因是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和教育质量差等问题,从而导致弱势生源整体质量偏低。因而在实际招生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利用了保留名额的机会,有很大比例的保留名额没有用满。这需要政府做出更大努力,普及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保证弱势生源质量。要实现宪法承诺的“机会均等”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