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的眼镜王蛇为什么这么少

印度的眼镜王蛇为什么这么少

发布时间:2023-06-16 15:40:04

⑴ 印度眼镜蛇泛滥,政府悬赏消灭眼镜蛇,结果导致眼镜蛇泛滥更严重,为何

眼镜蛇效应

一直以来有一个关于“眼镜蛇泛滥”的着名传言,后来甚至演化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眼镜蛇效应。相传是在殖民时期的印度,印度本土的毒蛇泛滥,尤其是眼镜蛇特别多,伤人的事情屡见不鲜。想要改善居住环境,就必须要解决眼镜蛇泛滥的问题,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能够找到有效治理眼镜蛇的方法。于是,当时的印度统治者就想到了一个他们认为十分完美的方案:只要抓到眼镜蛇,就可以换取赏金。

你可能要说了,既然补助难民会影响经济发展,为什么德国没有叫停这个模式呢?这其实和选票有关,试想一下,但凡是一个脑子清醒的政客都会意识到叫停这个模式意味着丧失选票,为了保住自己的票仓,大家对这个问题都避而不谈。无尽的“补助”,又无法叫停,这使得德国臃肿的福利制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逐渐走向崩溃。因此,德国的“福利制度”也被认为是典型的“眼镜蛇效应”。

⑵ 为什么印度把眼镜蛇称神

神秘的印度舞蛇文化

翻开生物进化的历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现,比人要早得多。原始人类在与各种动物的斗争中,蛇必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手。他们捕捉蛇作为食物,或者被蛇咬而发生伤亡。这种生活和生产斗争的实践,势必会在原始人类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可能由此产生对蛇的畏惧和崇敬的心情。

印度恐怖的耍蛇者
尤其在印度,蛇类在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印度人崇拜蛇,视蛇为“神”的化身,而眼镜蛇尤受崇敬,被称为“努拉盘布”,即“善蛇”。
印度有蛇庙、蛇村、蛇舞、蛇船赛,每年还有蛇节。祭拜蛇神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仪式,许多印度教徒会在蛇节那天给蛇神献上鸡蛋和牛奶作为供品。最近几年印度政府着力发展旅游业,全力挖掘本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项目,而雪拉莱市因与蛇共舞了数百年,被印度人视为“蛇节”的发源地,故印度旅游部门将之列为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8月份的蛇节,雪拉莱的市民不分男女老少,统统会不约而同到郊外去捕一次蛇,他们将捕来的蛇集中放置到一座古老的庙宇里“囤积”。吃过晚饭后,他们就会来到庙宇里,争先恐后徒手捉起一条蛇或数条蛇,步出庙宇外开始尽情狂欢,与蛇共舞。他们几乎人人手上都揣着一条蛇,有的人将蛇抱在怀里,不停地亲吻着;有的人将蛇缠绕在身上,大摇大摆地迈着方步,像是借以炫耀自己的胆大无比;有许多年轻的女性竟然把蛇系缚在肚脐间,当作美丽的“腰带”;还有一些小孩子,只穿着短裤,赤裸着的身体上倒挂着八九条红绿斑纹相间的小蛇……尽管众多人会被蛇咬伤、缠伤,但他们却引以为豪。这些人认为,被蛇咬、缠了预兆着今生今世无灾无病。

蛇船竞赛
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种有关蛇的吉庆活动--蛇船竞赛,犹如我国端午节的龙舟竞赛。竞赛点岸边椰树葱郁高大,铜锣、鼓声、号子声此起彼落,一艘艘蛇形船在进行着角逐。这便是喀拉拉邦河兰慕拉、乾帕库兰、科塔雅地区传统的欧南节蛇船竞赛的盛况。赛船的船头是一个生动的蛇头,吐着红色的长舌,60米长,高昂水面14米的蛇头吐舌翘起。蛇船竞赛在当地被看作是每个村庄的大事,因此都选拔强手参赛。参赛选手身穿白色衣裤缠白头巾,手持短划桨,每艘船上还点缀着或红或黄的伞。竞赛时,选手们整齐地分坐于船的两边,按船上歌手短促高昂、节奏鲜明的号子奋力划桨。刹那时,上百艘蛇船竞逐,水花四溅,号子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如若胜利,全村人都要为他们庆功。

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3%,在虔诚的印度教徒眼中,蛇并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无伤蛇之心,蛇就没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镜蛇更是财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并供它食物,命中一定会走好运。在印度许多农村都有香火缭绕的蛇庙,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为求得一男半女,对庙里供奉的蛇神更是顶礼膜拜。

千百年来,印度一直活跃着一群耍蛇人。他们每天走街串巷,几个大小不一的篮子,一根笛子便构成了他们的全部家当。大多数人对蛇宁可敬而远之,而印度蛇人则把它们看做朋友。印度耍蛇人的祖上大都住在深山老林,形成自然环境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与毒蛇为友。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眼镜蛇、蟒蛇在他们的指挥下,无不俯首听命。就算是不小心被蛇咬了,他们也会用草药迅速解毒。耍蛇行业也是一种“眼球经济”,在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冲击下,古老的印度耍蛇业如今已呈现衰败的迹象。

这一有千百年历史的文化艺术在1972年后成为非法活动。印度政府为了禁止蛇皮贸易,1972年后严厉打击街头耍蛇艺人。印度政府意识到一门千年艺术即将失传。为了保护耍蛇人,政府即将推出”耍蛇人培训“计划。参加过政府培训的耍蛇艺人将正式成为国家动物园的驯兽师,被冠以“爬行动物专家”的头衔。耍蛇人将向来动物园参观的孩子们讲解野生动物的趣闻和丛林生活。此外,政府将建立“耍蛇人专线“,为市民捕捉入侵忽然爬到家中的蛇。

眼镜王蛇
印度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大、最着名和最致命的蛇类。例如,眼镜王蛇,以其可怕的习性和危险的毒液而闻名;网纹蟒,体长可达十余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蛇类。这两种蛇如今非常罕见,仅存于印度少数地区,人类很少能在野外遇到。另有259种蛇类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约有50种为毒蛇,有些非常危险。尽管许多人对印度蛇类的致命危险感到忧心忡忡,但它们自己也是生态系统中高度濒危的物种之一。

⑶ 印度共有多少种眼镜蛇

亚利桑纳的山王蛇 英文名:Lampropeltis pyomelana(Kingsnake) 蛇目体长:100厘米邢台: 吻鼻部为白色,身体主要为红色,有白色或黄白色斑纹,背部有黑色环纹。分布: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一带,栖息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和灌丛地带习性:喜欢隐藏在水域附近的落叶下,倒木下。白天活动,在寒冷的季节经常出来晒太阳。食物:以小型哺乳动物,蜥蜴和其他蛇类为食繁殖:卵生,每窝产卵大约6枚,孵化期大约为3个月,幼体出壳时体长为25厘米。 红竹蛇 科 名:黄颔蛇科 学 名: Elaphe porphyracea 属 名: Elaphe 食 性: 以小型哺乳类为食。 分 布: 台湾,中国中部以南,印度。 形态特征: 全长80-90公分。头颈部同粗,鳞片平滑。一般以红色或红褐色为底色,在头背中央眼睛及两眼后方等位置共有3条黑色纵向条纹。躯体背中线两侧亦具有2条黑色直纹,以及另有9-17条外镶黑边的褐色横纹与上述3条黑纹相互交错。 生活 习性: 栖息于山地及森林,有时会出现于溪流附近。卵生。 黑曼巴,非洲的死神 分布: 非洲南部 全长: 220cm--450cm 生殖方式: 卵生 非洲最大的毒蛇, 栖息于开阔的灌木丛及草原等较干燥地带, 以小型啮齿动物及鸟类为食. 体型修长, 成蛇一般均超过2米, 最长记录可达4.5米. 头部长方型, 体色为灰褐色, 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 此蛇最独特的,便是它的口腔内部为黑色, 当张大口时可以清楚地见到. 上颚前端在攻击时能向上翘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体. 前沟牙毒蛇, 毒液为神经毒, 毒性极强. 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传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惧的蛇类,不仅有着庞大有力的躯体, 致命的毒液, 更可怕的是它的攻击性及惊人的速度. 民间有传说它在短距离内跑得比马还快, 更有传说一条遭围捕的黑曼巴, 几分钟内竟杀死了13个围捕它的人!虽然这只是传说, 且先不论属实与否, 但黑曼巴的确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击性最强的蛇类. 当受威胁时, 黑曼巴能高高竖起身体的前半段, 并且张开黑色的大口发动攻击, 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伤者死亡率接近100%!然而,黑曼巴咬人的事并不常见, 而且在蛇发出警告时避开或站立不动, 就不会有危险. 毕竟, 攻击人只是在受到打扰并且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黑曼巴蛇,俊郎美丽,另人心仪而又心怀畏惧,是地球上非常神秘的生物之一。 黑曼巴蛇的形体和颜色都很恐怖。成年的黑曼巴蛇[size=10.5pt]体型修长,能轻松的长到4米,据说还有人看见过5米长的黑曼巴蛇。黑曼巴也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褐色或灰色的,[size=10.5pt]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形容黑曼巴蛇的嘴也不是血盆大口,黑曼巴蛇的口腔是纯黑色的,十分恐怖。黑曼巴蛇的[size=10.5pt]头部是长方型的,牙齿位于嘴前部,又是弯而且空心的,叫做前沟管牙,虽然毒牙长可达7~13毫米,但是却深藏不露,被一层毒牙膜包着,除非掰开他的嘴,否则连毒牙的尖都看不到,它的[size=10.5pt]上颚还能活动,在攻击时前端能向上翘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体。 黑曼巴蛇还是很好的[size=10.5pt]另类宠物。最近,国外与国内都掀起了养另类宠物毒蛇的热潮,中国各地还都建起了专门买宠物蛇的爬虫市场。于是,黑曼巴蛇就成了蛇中的首选,极品。黑曼巴蛇又叫黑树眼镜蛇,[size=10.5pt]英文名是Mamba,属眼镜蛇科,曼巴属。分布于非洲,[size=10.5pt]栖息于开阔的灌木丛及草原等较干燥地带, 以小型啮齿动物及鸟类为食,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不会对任何东西发动攻击,而且,在蛇发出警告时避开或站立不动, 就不会有危险。毕竟, 攻击人只是在受到打扰并且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黑曼巴蛇的毒性非常强。黑曼巴蛇的[size=10.5pt]毒液为神经毒,在没有发现澳洲三大太攀蛇之前曾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毒蛇,即使发现了澳洲三大太攀蛇,黑曼巴蛇的名声也不比[size=10.5pt]太攀弱,当黑曼巴蛇[size=10.5pt]受威胁时, 能高高竖起身体的前半段, 张开黑色的大口发动攻击, 而且常常是它对猎物发起袭击后尚未松口,猎物已丧命,或猎物尚未察觉自己遭受伤害,就因毒性发作失去知觉,计算证明,黑曼巴蛇的[size=10.5pt]1000[size=10.5pt]毫克毒液足以让一个体格健壮的100公斤的大汉在60秒内死去,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伤者死亡率接近100%! 黑曼巴蛇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黑曼巴蛇的速度可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size=10.5pt]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传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惧的蛇类,不仅有着庞大有力的躯体, 致命的毒液, 更可怕的是它的攻击性及惊人的速度,是速度最快的蛇类,民间有传说它在短距离内跑得比马还快, 更有传说一条遭围捕的黑曼巴, 几分钟内竟杀死了13个围捕它的人!虽然这只是传说, 且先不论属实与否, 每小时能爬行16~20公里的黑曼巴蛇的确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击性最强的蛇类,还有就是黑曼巴蛇在爬行时经常喜欢竖起身体接近50厘米前半段爬行,而且靠像脚一样的皮肤鳞片可以跳的很高,1米的幼曼巴可以轻松的咬住一个2米高的人的脸部,使毒液迅速功入心脏致命。 黑曼巴蛇还特别神秘。[size=10.5pt]曼巴属共有[size=10.5pt]白唇曼巴、黑曼巴、绿曼巴、东非绿曼巴、简氏曼巴几种,这是以前唯一一条[size=10.5pt]曼巴属生物的信息,这样少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几个人人敢研究黑曼巴蛇,因此,黑曼巴蛇就变得很神秘,现在科学界研究蛇的人可能知道了,最近黑曼巴蛇的神秘面纱不但没被揭开,反而多了一层,原来,最近有几位研究黑曼巴蛇的科学家在非洲南部和非洲东部各捕到了2条活的黑曼巴蛇,经过基因研究,发现非洲南部和非洲东部的黑曼巴蛇的基因不同,证明[size=10.5pt]曼巴属的黑曼巴蛇就有了两种:东非黑曼巴和西非黑曼巴。也就是说,世界十大毒王录、非洲五大毒蛇……凡是有黑曼巴蛇的记录里,都要详细的多分出一个成员了。 神秘而令人恐惧的喜玛拉雅白头蛇 是我国27种毒蛇中最毒的一种,在青藏高原一带曾经出现过,蝰科,白头蝰亚科,白头蝰属 白头蝰 蛇目蝰科白头蝰亚科唯一的一种。世界罕见。最早发现于缅甸克钦山。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安徽、陕西有分布。管牙类毒蛇,一般长 500 毫米左右,最长达770毫米。躯干圆柱形,头部白色有浅褐色斑纹,躯尾背面紫蓝色,有朱红色横斑,头背具 9 枚大鳞。背鳞平滑。主要发现于路边、稻田、耕地、草堆;也出没于住宅附近。属晨昏活动类型。以小型啮齿动物或食虫目动物为食。人被咬伤时,除局部剧痛、肿胀、少量出血外,还出现头昏、眼花、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症状。 有朱红色横斑10~15+3~4个,左右两侧的横斑数相等或略有出入,成对横斑交错排列或在背中线上相遇联合成横跨背面的完整横纹。头背具9枚大鳞;眶前鳞3(2),眶后鳞2(3);颞鳞2+3(2),上唇鳞6,2-1-3式,下唇鳞8(7~9)。背鳞平滑,17-17-15行,是蝰科中行数最低者;腹鳞168~205;尾下鳞39~53对。栖息于海拔100~1 600 m的丘陵山区,见于路边、碎石地、稻田、草堆、耕作地旁草丛中,亦见于住宅附近,甚至进入室内。晨昏活动。捕食小型啮齿动物和食虫目动物。繁殖习性不详。我国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广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国外分布于缅甸与越南北部。 世界爬虫介公认最另人头疼的毒蛇之一,以绝食闻名,欧美曾多次进口,结果全军覆没....对于白头蝰的死因,现在爬虫学界也是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白头蝰的低海拔高温反应导致内脏器官损伤而绝食,另一说法则是由于起食物的特殊性(在自然界主要食鼩鼱),而无法适应啮齿类动物.然而近几年,俄罗斯已经有研究者成功饲养并繁殖了白头蝰,相信这一死结在私人饲养者手里也已经被解开。 美国山蛇王 亚马逊巨蝮 学 名: Lachesis muta 英 名: South American Bushmaster 别 名: 丛林蝮蛇 科 名: 蝮蛇亚科(Crotalinae) 分 布: 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巴西东部及大西洋沿岸。栖居于雨林中。 生态习性: 喜欢栖息于灌木丛、潮湿的雨林内,卵生,每次产下5-18枚卵,巨蝮蛇的习性很神秘 ,目前采集到的个体并不多,所以被咬伤深具危险性,具有出血性毒。 型态特征: 本种蝮蛇的体色为褐色、黄色或粉红色,背上满布深褐色或黑色的菱形斑纹。眼睛到颚部之间有一道黑色条纹连接,尾巴的末端则缩减成针状。巨蝮有两个亚种:亚马逊巨蝮(Lachesis muta muta)及深具危险性的大西洋巨蝮(L. muta rhombeata)。体长为2-3.5公尺,最大发现记录为3.7公尺,巨蝮属(Lachesis species)是美洲最大型且唯一卵生繁殖的蝮蛇 。 墨脱竹叶青 英 文 名 Medog green pit-viper 拉丁学名 Trimeresurus medoensis 地理分布 我国仅见于西藏墨脱。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发现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1200~1400m山区,白昼微雨天气在路边活动,可能与觅食有关。 体形特征 全长600~700mm。具管牙的毒蛇。通身绿色,体侧各有一条红白参半的纵纹,上唇及腹面黄白色,眼淡红色,尾背及末端焦红色。头大,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背都是小鳞片,左右鼻间鳞相隔1枚小鳞。有颊窝,第一枚上唇鳞与鼻鳞完全分开。中段背鳞17行,中央7~11行微弱起棱;腹鳞143~149,肛鳞完整,尾下鳞57~60对。 白唇竹叶青
头呈三角型 颈细 头顶有许多细鳞 左右鼻间鳞小 由细鳞分开

体长不到1米 体背呈草绿色 背鳞最外侧的中央呈白色 从颈部以后形成白色纵线

有的在白侧线拌有一行红侧线 瞳孔垂直 红色 尾端焦红色

栖息于山区 尾具缠绕性 食 蛙 蜥蜴 鼠 鸟

卵胎生 3--15

分布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甘肃 台湾等.....

狐狸蛇,美国的五大湖区。有毒 黑树眼镜蛇是非洲的剧毒蛇类,虽然不经常咬人,但一旦被它咬伤,通常在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死亡。它的体色并不总是黑色,一般呈灰色或棕色,头测具浅色斑纹,只有口腔内部有黑斑,当它防御天敌将口张大时可见口腔内的黑色斑,这时它的颈部呈扁平状。黑树眼镜蛇行动敏捷,它的窝有时建在地上。 分布于生境:非洲东部和南部,西非有间断分布;主要在草原、林地和灌丛中活动 裂须海蛇,最毒的蛇之一 沙漠王蛇 北没最长最毒的东部菱斑响尾蛇 世界最毒的太攀蛇 澳洲魔鬼 亚洲眼睛王蛇 人被咬后,四到六分钟后没命了!是世界最长毒蛇之一。 贝氏海蛇最值钱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a2133574 (2007-9-13 18:55:23)
黑眉锦蛇 五步蛇 矛头蝮,分布于南美洲北部.隶属与蝮蛇类.剧毒 绿水蚺 南美洲巨蝮 学 名: Lachesis muta 英 名: South American Bushmaster 别 名: 丛林蝮蛇 科 名: 蝮蛇亚科(Crotalinae) 分 布: 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巴西东部及大西洋沿岸。栖居于雨林中。 生态习性: 喜欢栖息于灌木丛、潮湿的雨林内,卵生,每次产下5-18枚卵,巨蝮蛇的习性很神秘 ,目前采集到的个体并不多,所以被咬伤深具危险性,具有出血性毒。 型态特征: 本种蝮蛇的体色为褐色、黄色或粉红色,背上满布深褐色或黑色的菱形斑纹。眼睛到颚部之间有一道黑色条纹连接,尾巴的末端则缩减成针状。巨蝮有两个亚种:亚马逊巨蝮(Lachesis muta muta)及深具危险性的 大西洋巨蝮(L. muta rhombeata)。体长为2-3.5公尺,最大发现记录为3.7公尺,巨蝮属(Lachesis species)是美洲最大型且唯一卵生繁殖的蝮蛇 。 帝皇眼镜蛇王被咬后最快4~6分 钟即死亡。 毒性是神经毒,在人体内会引致痛苦肿胀、高血压、反 胃、腹痛、困倦、四肢麻痹、不省人事,最终死亡。被咬后15-30分钟内会出现以上 症状,而没有药物治疗的被咬者必定死亡。 巴布新几内亚的阿拉佛拉瘰鳞蛇 中文科名:瘰鳞蛇科中文属名:瘰鳞蛇属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拉丁文名:Acrochors granulatus 英文名:Marine file sna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chneider,1799 物种信息:全长雌性1000mm,尾长占1/10。头部灰黑色,体尾背面灰白色,具黑色环纹或黑横斑。头较小,与颈区分不明显。头背被覆瘰粒状小鳞,吻背者略大;鼻孔位于吻背,开口向上,圆形,围以环形鼻鳞;眼小,位于头背侧,两眼间一横排有鳞8~11枚,瞳孔直立椭圆形。体粗壮而略侧扁,后段尤侧扁;通体皮肤松弛,覆以细小的瘰粒状鳞,环体中段一周有鳞约100枚;没有较大的腹鳞,沿腹面中央的皮肤形成一褶襞,覆以极小的棘鳞。尾短而侧扁。分布于我国仅在海南省三亚沿海捕获过1条。国外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及所罗门群岛。生活于大陆或海岛沿岸河口地带,以鱼为食。在有的地方数量极多,常成群集队,渔民捕鱼时常被捕入网中。卵胎生,每次产仔蛇6~8条,初生仔蛇全长约220mm。 闪灵蛇 中国独有的品种.分布于湖南省宜章县境内!是一种巨型蝮蛇类,巨毒,能喷毒且射程达二公尺! 黑唇青斑海蛇 水蚺 脊椎动物,爬行纲,蟒科。也称水蟒。现存蛇类中最大的一种。长9米以上,最大是南美洲的,长达11.4米。习栖江河中,可长时间没入水中或把头露出水面一点。主要捕食陆生动物,如哺乳类及鸟,在有些地方也吞吃短吻鳄。卵胎生,初生仔蛇长70~80厘米。有夏眠现象,可能与它生活的水域变干有关,水蚺可埋入淤泥中,借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因为体积大,所以吃一个胖子通常是弄个半饱,成年蟒长一般8米以上,在野外也能看到10米以上的,据资料可查最长的在18米,重约为3200斤.南美特有`~!不过它吃人终究没有人吃它多,据说每年遭到屠杀的水蚺达到60多吨大水蚺也叫亚马孙森蚺,其体长为5-9米,可与最大的蟒相比,它们主要生活在南洲附近的水域。亚马孙森蚺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常在夜间埋伏在水中捕捉水鸟、龟、水豚、学 名:Eunestes Murinus 英 名:Green Anaconda 别 名:绿森蚺、绿水蟒 科 名:蚺蛇科(Boidae) 分 布: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 生态习性:栖息于沼泽地区,因其体型太过庞大,所以必须靠水的浮力支撑其体重,所以森蚺都是游泳高手,以任何哺乳类为食,甚至猎食鳄鱼,没有天敌,卵胎生;饲养时需要相当大的空间和水池,温度保持在26C,且须注意不要让它泡在水中超过3天,潮湿的环境会引起皮肤病,须照射UVA&UVB,时间为一天开启12小时,但其性情凶猛,同时价格昂贵,还是不建议饲养。 型态特征:世界最大的蛇类,雌性比雄性大,但体型在文献上并没有一定的长度,一般成体体型就已超过9公尺,体重超过150公斤;1907年在巴西发现的Green Anaconda其全长竟达18.9公尺,但文献上也没有明确记载,可能是以讹传讹;其体色为橄榄色或暗黄色,并分布黑色椭圆形的斑点,虽然同为森蚺,其体型和形态特征和黄色水蟒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点可以做比较。 赤尾青竹丝,台湾东南亚等地!有毒 形态特征:小型毒蛇,又名赤尾鲐,体色以绿色为主,常有人将其与无毒的青蛇相混淆,背鳞列数为21列。 其与无毒的青蛇在形上可明显区分的特征是: 1.赤尾青竹丝的颈部细长,头呈明显的三角形;青蛇头部则为椭圆形。 2.赤尾青竹丝的身体两侧有一条自颈部延伸至尾的白色纵线;青蛇则无。 3.赤尾青竹丝之尾部为砖红色;青蛇则为通体绿色。大部分雄性赤尾青竹丝体侧的白色纵线下,尚有一条红色纵线。 生态习性:赤尾青竹丝的族群数量很多,且栖地型态极为广泛,由平地到两千多公尺山区的各类型环境多能发现到它的踪迹。常缠绕于灌丛或矮树枝上休息或静待蛙、鼠、鸟类等猎物经过捕食之。多于夜间活, 卵胎生。 澳洲幽灵 世界上最长的眼镜蛇 森林眼镜蛇 森林眼镜蛇 食 性:以小型哺乳类 , 青蛙 , 蜥蜴或蛇类为食。亦善于捕食鱼类。 分 布:西至塞内加尔,东至索马里,西南至安哥拉,南至南非东部。 形态特征:属大型眼镜蛇,全长 1.2-2 公尺,最长可达 2.7 公尺。除头颈部呈褐色外,背部均为黑色。腹部则呈黄白色,并杂有黑色横纹。此外唇鳞为白色,并镶有黑边。 生活 习性:栖息于热带雨林 及周边区域。卵生,平均可产 15 颗卵。寿命极长,有饲养超过 28 年的记录。 很少见的东非绿曼巴 眼睛王蛇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澳洲老虎 血蚺,生活在苏门达蜡岛和中南半岛的热带雨林里! 北美西部代蛇 非洲的节脚蛇 变色蛇 可以变色 巨毒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宣布,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沼泽里发现了一种可以改变皮肤颜色的蛇。根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声明,改变皮肤颜色在变色龙等爬行动物身上十分常见,但在蛇身上相当罕见。科学家目前尚不能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我把这条红棕色的蛇放到没有光的桶里,”爬行动物专家马克·奥利亚说,“我几分钟后把它拿出来时,它几乎通体都变成了白色。” 爬行动物改变皮肤颜色往往是为了伪装自己,躲避捕食者,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条蛇为什么会通体变为白色。科学家去年在印度尼西亚勿洞克里洪国家公园的卡普阿斯河附近湿地里发现了这条0.5米长的毒蛇,科学家将它命名为“卡普阿斯泥蛇”。 魔鬼 世界毒蛇为第7名的毒蛇,生活在亚玛逊丛林里。喜欢栖息在树上。身体非常鲜艳!红黑黄相间。体长1米到2米左右。行动速度较快!如人类不去招惹它它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1 北美洲的葡萄树蛇 葡萄树蛇又名北美葡萄树蛇,生活在北美洲的葡萄树上。剧毒!且颜色形状和树叶很相似。如果碰到它为发动攻击!速度很快,难以躲避!且毒素为神经毒素。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太攀蛇 学 名:Oxyuranus Scutellatus 英 名:Coastal Taipan 科 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分 布:分布于 澳洲 北部、 新几内亚 资 料: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 哺乳动物 为食,卵生。生态习性:太攀蛇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日夜均会活动,毒性强烈足以致人于死,本种蛇也是新几内亚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兇;卵生,每次产下3~22枚卵。 罕见纳米比亚沙漠测行蛇 树眼镜蛇 学 名:Pseudohaje goldii 英 名:Gold`s Tree Cobra 科 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分 布:西非及中非;栖居在河流沿岸的森林中。生态习性:卵生,每次产下10-20枚卵。本种为非洲相当罕见的蛇种,行动敏捷,即使在地面上也可快速行动,其猎物包括松鼠等树栖性哺乳类及陆栖性两栖类。型态特征:体长约2.2~2.7公尺,本种眼镜蛇体型细长,并有亮黑色的背面、黄色的腹面及唇部,而最明显的特征是其短头部及超大的眼睛。树眼镜蛇的尾巴呈针状,攀爬时可以作为补助之用。

⑷ 印度为什么不怕眼镜蛇

问题一:为什么印度人不怕眼镜蛇 因为眼镜蛇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圣物。

问题二:为什么眼镜蛇不会主动攻击印度的耍蛇人 眼镜蛇被耍蛇人的动作吸引供而且耍蛇人熟悉眼镜蛇的攻击习惯,一般都处于安全的攻击距离外,在眼镜蛇即将攻击时也会做出其它动作来吸引蛇的注意力

问题三:为什么印度人不怕眼镜蛇 因为眼镜蛇看到印度人就倒胃口了。。。。对方利用了眼镜蛇这个弱点??

问题四:为什么印度人喜欢养眼镜蛇? 对印度人来说,有意或无意杀死一条蛇都是犯下弥天大罪。南方一带还会为被打死的蛇办丧事,将其遗体用绣有图案的丝绸盖上,放在檀香木劈柴上火化。
印度对蛇的崇拜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出于对蛇的尊敬,还盖起了不少宏大的庙宇。在村落附近,在神树下,在水井和水塘旁,都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蛇的图像。如果要溯其源,那应属阿利安以前的文化。根据印度人的宇宙起源学说,宇宙就是让在世界洋洋面上游动的舍沙蛇的无数个脑袋支起来的,守护者毗湿奴在由蛇圈起来的床上歇息,另一条名叫阿南塔的大蛇用黑青色的躯体盘绕在大地上,还有一条叫瓦苏基的厉害无比的蛇被威武严厉的破坏者湿婆经常驮在背上当神线绳。舍沙、阿南塔和瓦苏基都是长着蛇肚皮和一个或多个人头的半神半人怪物的公认蛇王。
绝大多数印度人即便是在家里发现了蛇,从来都不会用棍棒打的,而是好说歹说试图将它们劝走。如果蛇不把人的哀求当一回事儿,人们就得求耍蛇人来帮忙了。
在印度,几乎每条街上都有耍蛇人。如果说一个旅人要想了解印度的风情,他首先被告知的那必定会是玩蛇这一行当了。耍蛇人吹着自制的葫芦形蛇笛,长时间地坐在柳条筐面前等候参观者。随着简单的音乐旋律,受过训练的蛇从筐里探出脑袋,发出可怕的咝咝声,不停地晃摆羽冠。每个耍蛇人都有一套秘不外传的对付毒蛇办法,这种职业秘密通常只传给儿子。不过话虽这么说,印度人从不认为玩蛇是一种职业,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玩蛇目前在印度已经属于快要消亡的行当。原因之一是耍蛇人的收入太低,他们现在的日平均收入才30-40卢比,刚刚够养活一家老小和蛇.
几乎所有的耍蛇人都患有严重的肺病。医生肯定地说,这种病是吹蛇笛时过分用力所致,而且在潮湿的气候下会很快加重。

问题五:为什么印度有很多眼镜蛇,而我国却没有 我国的云南一带有眼镜蛇,只是相对印度来说,气候等生存环境不同,所以数量,品种都会有所不同.

问题六:印度人玩的眼镜蛇为何不咬人? 咬的,我看过一些短片,他们要么把眼镜蛇的毒牙拔掉了,要么放完了它们的毒才去表演。但是,我最近看过一个新闻说好像是印度那个被称为“眼镜蛇王”还是“毒王”,具体忘记了,他在一天喂吃他捉来的眼镜蛇时候被咬了口,当时没人在家埂结果挂了,年仅40多岁。

问题七:印度人为何不怕毒蛇. 印度人也怕蛇,每年被蛇咬死的印度人有几万人,但是印度有职业的舞蛇师,这些人不怕蛇。

问题八:印度眼镜蛇和中华眼镜蛇的区别 眼镜王蛇是我国体型最大、性情最凶猛的毒蛇!外形与眼镜蛇相似,但颈背无眼镜状斑。身长2―3米,雄性全长可达 4米。这种蛇专以吃蛇为生,饥饿时甚至连同类都会吃。 眼镜蛇又名吹风蛇、黑乌梢、蚂蚁堆蛇。身长 1米以上,雄性最长可达1.5 米。头部椭圆形,与颈部难以区别。全身被鳞。体背棕黄、灰黑或蓝黑色,颈背有一黑白相间的圆形眼斑,身体后段有数道浅色横纹。

问题九:在印度是不是遍地都看见蛇?人们不怕么 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3%,在虔诚的印度教徒眼中,蛇并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无伤蛇之心,蛇就没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镜蛇更是财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并供它食物,命中一定会走好运。在印度许多农村都有香火缭绕的蛇庙,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为求得一男半女,对庙里供奉的蛇神更是顶礼膜拜。 千百年来,印度一直活跃着一群耍蛇人。他们每天走街串巷,几个大小不一的篮子,一根笛子便构成了他们的全部家当。大多数人对蛇宁可敬而远之,而印度蛇人则把它们看做朋友。印度耍蛇人的祖上大都住在深山老林,形成自然环境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与毒蛇为友。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眼镜蛇、蟒蛇在他们的指挥下,无不俯首听命。就算是不小心被蛇咬了,他们也会用草药迅速解毒。 耍蛇行业也是一种“眼球经济”,在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冲击下,古老的印度耍蛇业如今已呈现衰败的迹象。这一有千百年历史的文化艺术在1972年后成为非法活动。印度 *** 为了禁止蛇皮贸易,1972年后严厉打击街头耍蛇艺人。印度 *** 意识到一门千年艺术即将失传。为了保护耍蛇人, *** 即将推出”耍蛇人培训“计划。 参加过 *** 培训的耍蛇艺人将正式成为国家动物园的驯兽师,被冠以“爬行动物专家”的头衔。耍蛇人将向来动物园参观的孩子们讲解野生动物的趣闻和丛林生活。此外, *** 将建立“耍蛇人专线“,为市民捕捉入侵忽然爬到家中的蛇。

问题十:印度的眼镜蛇为什么会保护小孩 因为印度人能和蛇交流

⑸ 为什么印度有很多眼镜蛇,而我国却没有

戴着眼镜的恶毒妇人不也是眼镜蛇吗(一般骂女人蛇蝎心肠)

⑹ 眼镜王蛇是不是主要产在印度,其他地方的好象很少

不是
眼镜王蛇大多数都分布在非洲,但是在亚洲也有它的身影。
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国外分布于东南亚, 南亚。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卵20~40枚于枯叶筑成的窝内,卵径65.5 mm×33.2 mm。亲蛇有护卵习性。 眼镜王蛇性情凶猛,会主动攻击人,咬住人后紧紧不放。其毒液不仅毒性强烈,而且排毒量大,一次可排出毒液400mg(干重100mg),相当于致死剂量的几倍。

最令人恐怖的莫过于其受惊发怒时的样子,其身体前部会高高立起,颈部变得宽扁,暴露出其特有的眼镜样斑纹,同时,口中吞吐着又细又长、前端分叉的舌头。眼镜王蛇同样具有上述眼镜蛇的大多数特点,只是体形更大更长,颈部扩展时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但它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吓的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眼镜王蛇外表狰狞可怕,生性凶猛。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颈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
眼镜王蛇的舌头很灵敏,能通过空气侦查敌情,辨别猎物的类别。

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区别是眼镜王蛇

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

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④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中毒症状:
局部疼痛,四肢放射状烧灼似剧痛,10天后局部坏死。肿胀达于躯干持续约 18天。全身水泡,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通常是咬后第 5天出现。创伤要几个月才痊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境内所说的眼镜蛇,实际上都是眼镜王蛇!

阅读全文

与印度的眼镜王蛇为什么这么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杭州到英国航班有多少 浏览:35
从香港到英国多少钱 浏览:69
印度的黄金饰品多少钱 浏览:145
中国女排什么时间表 浏览:141
伊朗怎么催韩国还债的 浏览:304
意大利蜂东北怎么过冬 浏览:140
意大利的什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浏览:847
中国人的籍贯是什么 浏览:496
防城港过越南的关口叫什么 浏览:547
印度语没有怎么表达 浏览:490
意大利国现在是什么季节 浏览:442
近代中国主要政治力量是如何探索救国道路的 浏览:175
英国世锦赛门票多少钱 浏览:114
五十万伊朗币换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33
越南留学哪个专业最好 浏览:611
英国体检本地要怎么预约 浏览:833
意大利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疫情的 浏览:468
如何咨询人工服务中国移动 浏览:969
梅州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942
美国中国哪个市场好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