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卫星发现地球正在变绿,中印贡献大,专家却为何对印度表示担忧
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曲格平
古时候,人们并不怎么注重自己的环境。当时的人们,无论是修建房屋,还是搭建桥梁,都是砍伐树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树木的使用十分的广泛。小到一双筷子,大到一张床、一扇门,全部都用木头制作而成。木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好的木头打造成精美的家具,坏的木头用来烧火取暖,总之,木头的用处十分的多。这就导致当时的人们并不怎么注重保护树木,砍伐十分随意。
而印度植被增长的原因,令科学家困扰了很久,最终才有了头绪。人们认为,当今农业水平逐渐增长,使得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逐渐增加,为植被覆盖面积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发展较为依赖农业,当地的种植面积不减反增,使得本国的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增长。但是印度的农业发展过度依赖灌溉地下水,专家认为长此以往下去很容易导致水资源缺乏,制约发展。
结语
发展是全方位的,人们发展的眼光也是在逐渐完善和成长的。从一无所知,到注重清洁卫生,再到注重植被覆盖面积,然后到重视环境中各种资源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发展过程用了数百年。而未来的世界究竟如何发展,应该注重哪些方面,还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
2. 中国和印度服饰对比
1、流行服饰都受西方影响。
2、中国的面料使用更为丰富
印度地处热带,4--5月份在北印度,不可思议的50多摄氏度的高温是常事。印度服装面料多为纯棉和真丝气候造就服装,所以盛产着名的长绒棉,与中国的短绒棉不同,这种棉花做的纱布可以薄如蝉翼,穿着起来透气舒适,真丝也一样,在印度还是古法抽丝生产的,质地柔软飘逸,穿着起来非常凉快;但是这些面料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轻薄而比较脆弱,经不起洗衣机的折腾。
3、印度服装搭配更为丰富
印度衣服上的图案是用人手拿着木章一个一个的印出来的,有着工业印染不可能表现出来的艺术性。所以印度服饰每一件颜色搭配都不一样,可以永远不撞衫。
4、印度服饰更为环保
印度衣服上的染料至今仍以纯天然植物染料为主。
5、印度服装质量落后于中国
中国服饰生产工艺的环节几乎全部是自动化,大型工业众多。而印度没有大型服装工业,生产标准较低。无论手工钉珠或是用真丝纱丽做的二次创作都难以避免有瑕疵。
6、中国服饰不易褪色
印度服饰容易褪色,因为绝大部分染料直接来源于植物,比如黄色就是黄姜粉,蓝色就板蓝根,桃红色就是杜鹃花瓣粉。植物染料天然健康,且有着工业染料不可替代的鲜亮欲滴,但是由于没有固色剂等化工成分,褪色是在所难免的。
3. 美科学家发现地球正变绿,原因就在中印,但专家对印度非常担忧,为何
2019年12月,NASA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张非常有趣的图片,几乎就是亚洲全境,画面正中是中国和印度,几乎被一片绿色所覆盖,标题则是“中国和印度引领全球绿化之路”。
因为农业种植是季节性的,而且农业灌溉耗水量非常大,等地下水消耗过度或者土壤退化后,这些可耕种区域就会被抛荒,进而被植被覆盖,但也有可能荒漠化甚至沙漠化,所以印度的绿化面积增加是迫于急剧增加的人口需要,而不加控制的印度人口快速增加(印度没有计划生育),将会给印度土地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我们可以预计不远的未来,印度绿化面积不增反减!
4. 地球比20年前更绿 NASA为何说要归功于中国、印度
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检查了NASA卫星在2000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遥感数据。
有趣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地球陆地上的绿叶面积增加了大约5%。这相当于550万平方公里(210万平方英里)——相当于亚马逊雨林的大小。相比2000年左右,如今每年新增的绿叶面积超过5亿公顷,增加了5%。
研究人员对中国和印度这两个领先的国家感到惊讶。根据这项研究,仅中国就占全球植被增加的25%。
该研究小组表示,中国42%的新绿化来自森林,32%来自农田。另一方面,在印度,增加的绿色植物中多达82%来自农作物,而只有4.4%来自新森林。
5. 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的不同
中南半岛: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旧称印度支那半岛,又称中印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为东亚与群岛之间的桥梁。
半岛绝大部分位于北纬10°~20°之间,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3~5月为热季,冬夏季风均消退,气候炎热,月均温达25~30℃;一年分旱雨两季,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充沛;11月~次年2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气候特征: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年均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在迎风坡达5000毫米,而背风坡则不足2000毫米。个别迎风坡和马来半岛地区可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少数内部平原和河谷则形成热带草原。
半岛上蕴藏大量有色金属矿藏,其中铅、锌、银、锑、铜、锡、钨等矿藏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他矿藏主要有煤、宝石、岩盐、石油和天然气。此外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也相当丰富。干季及雨季较分明,半岛上的各国均为农业国家,产柚木,橡胶、水稻、甘蔗、油棕、椰油、胡椒等,其中橡胶和油棕产量居世界首位。
半岛南端扼南海、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国际航运的要道,交通与战略意义重要。
印度半岛: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世界第二大半岛。以德干高原为主体,故又名德干半岛。较大河流有讷尔默达河、戈达瓦里河等。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也称印度次大陆(又称南亚次大陆或印巴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 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3亿。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3亿。 印度次大陆的国家大体位于印度板块,也有一些位于南亚。当中,印度、印度河以东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位处大陆地壳上;岛国斯里兰卡位处大陆架;岛国马尔代夫位处海洋地壳。
临孟加拉湾,西频阿拉伯海,南抵科摩林角,北部无明确界线,大体指阿拉瓦利山脉和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一线以南,略呈三角形。南北长1,700公里,东西最宽1,600公里,面积4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西北部为半干燥草原气候,南部常年有雨,西南侧属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半岛为之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世界第二大半岛。以德干高原为主体,故又名德干半岛。较大河流有讷尔默达河、戈达瓦里河等。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0月至翌年2月为凉季,平均气温10℃以上;3~6月为热季,高原中部可达35℃左右,7~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800毫米。广义的印度半岛还把印度河—恒河平原包括在内。
编辑本段自然条件
气候特征
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西北部为半干燥草原气候,南部常年有雨,西南侧属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半岛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冬夏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根据季风的进退,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2~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塔尔沙漠的绝对最高温度曾达50℃以上,有时出现沙暴。6~9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部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很快转入凉季。 印度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占有广大面积,其分布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西高止山西侧,东部喜马拉雅山的南侧和阿萨姆地区以及斯里兰卡岛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区;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树木为了减少热季的蒸发,形成干季落叶;德干高原内部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多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尔沙漠及其周围,雨量很少,为荒漠和半荒漠,仅生长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
环境特点
印度半岛
印度半岛的自然条件良好,耕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是最大的天然资源。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可以吃到一年两熟的粮食,东部沿海三角洲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三熟。现代化工业国家所需要的原料与矿藏资源在半岛上也丰富地蕴藏着。其中煤的蕴藏量是世界第八位,铁的蕴含量居世界第四位,制造各类电器用品所需的云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植物资源的丰富更不用说,这里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高山植物约有3万多个品种。森林的覆盖率更是可观,74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占全国领土总面积的22%。在全世界人都担心绿色越来越少的今天,印度人却可以短时间地放宽心。
自然资源
东北部有大的煤、铁产地,重工业中心;另有锰、金、云母等矿藏。农产品有粟、水稻、棉花、甘蔗等,南部经济作物和种植园比重增加。 印度半岛
德干高原位于印度半岛上,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00~800m,高原东西两侧为高度不大的东高止山和两高止山,两山之间的高原面久经侵蚀,支离破碎,多残丘、地垒和地沟。高原地质年代古老,是寒武纪古陆块,在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时,被抬升为一些断块台地、谷地和丘陵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地势比较平坦,利于农耕,在高原地区,因古代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经过风化形肥沃的黑土,适宜种植棉,又称为黑棉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产区。在中南部地区,降水较少,是印度旱作——花生、玉米的产地,高原的东北部是印度的主要矿产区,矿产资源有铁矿、锰矿、煤、云母等矿。铁矿石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印度半岛的主体。为波状起伏的广大高原,平均海拔450—900米。西高东低,发源于高原上的各大河流,东流入孟加拉湾,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原西部被覆大面积的厚层玄武岩层,风化层保水性能良好,宜于植棉、粟等作物。 南亚印度半岛的内陆部分。位于印度南部。属前寒武纪的古老台地。海拔6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北宽南窄,呈倒三角形从亚洲大陆南伸入印度洋。高原东缘是东高止山脉,西缘是西高止山脉,两山之间的高原面久经侵蚀,支离破碎,多残丘、地垒和地沟。西北部约占高原面1/3的广大地区为熔岩所覆盖。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
动物分布
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半岛素有“动物王国”之称。这里的动物数量大,分布广,品种多,有7万多种。狮子和老虎是印度的国兽,古时候,它们是权和威武的象征,一些帝王就以狮、虎命名。象、牛、猴是印度的圣兽,受到人们的崇敬。在印度,母牛是最神圣的动物,绝对不允许杀食。神猴哈奴曼则是智慧的象征。大象虽然笨重,但印度人却把它视为可爱的动物,古时候,大象还是一个兵种,称为“象兵”参与作战呢!此外,蛇也是印度人崇拜的动物之一,许多艺人专门以要蛇卖艺为生。孔雀是印度的国鸟,受到人们的保护,严禁捕杀,也许是因为着名的孔雀王朝之故吧。之所以成为动物的王国,得力于印度政府为保护动物资源而采取的诸多措施。这些措施已经颇见成效,濒于灭绝的老虎数量从不足2000只已增加到今天的3000多只了。
编辑本段地理形质
地形
平均海拔600米。东、西缘沿海岸分别纵列着东、西高止山脉 ,两山之间是海拔约600米的德干高原,外侧山麓有狭窄的山前沿海平原,内部分布着许多河流切割而成的河谷盆地和丘陵、山地。西高东低,河流除纳巴达河概东注孟加拉湾。
地质构造
由古老的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构成的古陆,西部覆有面积52万平方公里的玄武岩层,风化后宜于植棉。 印度半岛
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总之,德干高原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至于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着名的大平原之一。
编辑本段文化历史
历史
约公元前1000年,好战的雅利安人集团已经征服或同化了温迪亚山脉以北的大部分印度领土,而温迪亚山脉则像一道屏障,将半岛部分的印度南方及德干高原与北方恒河及印度河流域隔离开。雅利安人的语言从未在南方流行,南方人至今主要操四种非印欧语言,统称达罗毗荼语,其中每一种都拥有自己的大量古代文学作品。南方也试图对迄今名之为“雅利安”的压迫或影响进行抵制,但实际上南方与“雅利安”北方在宗教、艺术、文学、哲学及其他许多文化领域的双向密切交流已经持续了数千年。印度文化中无疑存在南北差别,但印度文明是南北通用的整体名称。我们只能推测吠陀时代的南方是什么样子。伟大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说,南方及锡兰栖息着曾经与吠陀英雄战斗过的野兽和恶魔,这样说是为了维持对被他们征服的北方人的轻蔑性描述。但是,虽然也可能发生过战斗和袭击,得到大山屏蔽的遥远南方,除温迪亚山脉东西两端近海平原易遭侵扰外,其余部分一直未受雅利安人控制。不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在公元前6世纪曾被一群操雅利安语的人从海上侵入并定居,不久后或可能稍早,也遭到过印度南部达罗毗荼人侵略。 印度文明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表明,印度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伟大民族。 旧石器时代的印度先民,主要靠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他们逐食物之源而迁徙,一般居无定所。后来,他们学会用火烧烤食物,并用动物皮毛和树叶遮蔽躯体。他们也开始驯服野狗。大约在距今12000--8000年这一期间,印度先民开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制作陶罐,同时学习缝纫衣服。考古学家们在印度各地,特别是在印度西北部和德干高原,均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打磨精致的石制工具。这一事实说明,印度先民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印度地域辽阔,物产丰饶,对于远古人类来说显然是一片乐土。除了夏季炎热之外,印度的自然环境是十分优越的。由于自远古时代起就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印度对不同地区的人类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从非洲、大洋洲和欧亚大陆,先后有不同的种族侵入或移居印度。现代印度人,基本上就是这些种族的混血后裔。即使在今天,印度的人种依然相当复杂。因此,印度历来有人种博物馆之称,也有人类学的天堂之说。西方一些大学的人类学专业,即以印度作为学生进行实习和研究的基地。
宗教
印度教徒相信万物皆有灵魂,死后,其灵魂转移到新的躯体。现今,这种观念基本上做如下理解,即:人可以再生为许多种昆虫或者动物。因此,奶牛、山羊、小虫和昆虫都必须受到尊重。在印度,奶牛为何在供给肉类的动物中受到独一无二的特别尊崇还是一个谜团。 印度教无需其信奉者大量聚集在庙宇中,其木制的庙宇不是聚会的场所,而是信仰的声明。教义饱含日常生活和获得永生的行为规则,也逐渐强调生命的轮回。这一观念在为现状的悲惨祈福的同时,也给信徒灌输了某种希望。对生活贫困、地位卑微的信徒来说,它提供了一种慰藉,即:一个人如果行善,死后就能得到回报,其灵魂可以进入一个可敬可佩的人的身体;另一方面,死去的人的灵魂在返回尘世的过程中,可能进入一个较小的动物体中。
编辑本段主要城市
班加罗尔
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首府。人口连郊区291.4万(1981)。海拔922米,由一城堡发展成印度南部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分新旧两城:旧城为商业区,新城为工业区。附近盛产棉花、稻米、油料作物、烟草。印度重要的重工业中心,有机械、电器、化工、飞机、钟表、金属加工等工业,还有传统的地毯编织业、棉纺织、丝纺织和现代化的制革业。多条铁路与公路在此交会。有航空站。 班加罗尔
印度35%的IT人才都在班加罗尔打拼,他们创造的收入在印度GDP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微软、惠普、3M、Infosys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除此之外,生物科技也是它的一个拳头产品。 位于海拔921米的丘陵脊顶上,气候温和宜人,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27℃,最冷月(12月)21℃。年降水量924毫米。1681年以后是迈索尔王国的主要都市,殖民地时代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印度独立后,工业化发展迅速,是商业都市,印度南部的经济中心和通往马德拉斯、孟买、海得拉巴等地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拥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皮革、食品等发达的现代工业。班加罗尔位于坎纳达、德卢固与泰米尔文化的交汇处,成为活跃的文化中心,设有班加罗尔大学、印度科学院、印度科学研究所、农科大学、国家动力研究所等教育研究设施。市内还保留有1761年所建的石造城和古寺院等史迹,古堡中心的旁边,有广大的庭园,及宏伟壮观的现代化建筑。 印度第七大城市,面积174.7平方公里,人口520万,是卡纳塔克邦的首府,也是南印工业城市和商业中心,很多军工厂都建在这里。这座繁荣的现代化商业中心有印度的“硅谷”、“花园城市”之誉。 班加罗尔意为“煮豆”,建于16世纪。自1831年起,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直到1947年英军才撤离该市。1958年,德克萨斯公司在班加罗尔建立了一个设计中心,为其它跨国信息技术公司来此设点开辟了道路。六十年代,中央政府把重点国防和通讯研究机构,如科学研究所、国家航空研究所、雷达电子发展公司等设在该市,使该市的信息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它已经变成印度的科学和技术中心。 班加罗尔也是印政府工业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有印度主要的飞机制造厂,电器、通讯设备、机床、汽车制造、制药等工厂。
斯里兰卡
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岛国,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半岛相望。接近赤道,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风景秀丽,素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称。 斯里兰卡
1500年前,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锡兰岛建立了僧伽罗王朝。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弘扬佛教,受到当地国王的欢迎,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公元前2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开始迁徙并定居锡兰岛。从公元5世纪至16世纪,岛内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之间征战不断。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和荷兰人统治。18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2月获得独立,定国名锡兰。1972年5月22日改称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8月16日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芭堤雅
芭堤雅
芭堤雅旅游区素以阳光、沙滩、海鲜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是世界着名的新兴海滨旅游度假胜地。芭堤雅位于首都曼谷东南154公里、印度半岛和马来半岛间的暹罗湾处,市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每年有200至300次、上百人参加的国际会议在此召开。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收入外汇折合泰币70多亿铢,是泰国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位于印度半岛西南面印度洋中,临近斯里兰卡,面积二百九十八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二万多。马尔代夫群岛是由1196个美丽的珊瑚岛组成的环岛礁,如花环,故又有“花环群岛”的美称。马尔代夫群岛上的岛民称他们的国家是“海岛王国”。古代航行于印度洋的海员及印度的商旅们则因它的地形而称它“花环之岛”-“MALDAIV”,马尔代夫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岛上椰林,海水,阳光,沙滩,缤纷珊瑚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当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通用迪瓦利语,官方和上层社会通用英语。其首都马累(或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首都,人口约四万六千。
6. 中印两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什么
共同点:都有过较长的封建历史和很深的殖民地烙印;印度把瑜伽传播给了世界,中国把武术传播给了世界。
不同点:
1、气候不同: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类型,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温度带。
2、纬度不同: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中国的纬度约4°N~53°N,中国位于中纬度和低纬度。
3、国土面积不同: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7. 中印接壤,为什么中国的气温比印度低
中国的气温比印度低是因为气候和地形因素等因素决定的。
印度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而中国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等五种气候。印度北部有山脉和高原来阻挡冷空气的进入,从而印度冬季的温度有所回升,而中国东部地形平坦,无法阻挡西北来的冷空气。
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印度比中国的温度高,事实上,印度虽然温度高,但是不是很热,但是中国有些地区的确很热的。比如中国的繁华是市区,高楼大厦让空气得不到流通,加上人流量比较大,众多空调外机暴露,导致热岛效应较为严重,温度也会持续上升。
(7)中印和印度哪个更绿扩展阅读:
印度的气候特征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
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8. 中国与印度的各方面比较
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是多大差距,经济上从汇率GDP比较印度大约是中国的40%,即中国GDP为15000亿美元,印度大约为6000亿美元。PPP比较印度是中国的50%强。中国超过60000亿美元,印度超过30000亿美元。但我从另外角度观察,印度的农业占GDP的28%,中国占12%。而印度粮食产量大约是中国的40%到45%,印度粮食产量2亿吨左右,中国最高超过5亿吨,去年为4.7亿吨以上。另外在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上中国远远超过印度,中国每年生产超过3亿吨蔬菜,5000万吨水果,5000万吨水产品,另外各种肉类、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国都远远超过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产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类生产非常少。印度的农业产值从好的方面估计也不会超过中国农业产值的30%,差的估计大约也就20%到25%。中国实际上GDP应该超过印度至少4倍。工业生产中国占GDP的56%,印度占30%左右。但实际上中国的工业超过印度大约6到8倍。中国在1978年其主要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能源产业都远远超过2000年印度的产量。
在军事上,首先看军事技术。印度的导弹技术大约相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导弹的水平达不到中国巨浪1的水平。当时中国已经拥有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而印度到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这两项技术的能力。印度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其弹体来源于前苏联的萨姆6,三叉戟低空导弹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80年代发展的红7。中国在当时高空防空已经发展了TMD的“反击”。
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因为中国主要精力投入导弹方面,相对航空技术投入少,独立能力比较导弹和航天技术差一些。但是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印度航空工业一直依靠外国的技术援助,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先进战斗机,因此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印度装备战斗机比中国先进,但是印度一直没有获得完整的航空技术能力。在开放以后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以后,最近10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这是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中国出口技术给巴基斯坦的FC-1在近两年不断采用新技术升级使得其技术完全超过印度的LCA轻型战斗机,在气动设计、发动机、机载武器等方面优于LCA成为一型高性能中档战斗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因此印度强大的海军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印度的国产军舰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以及总体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如核潜艇是印度一直梦寐以求的装备,但外国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无法提供印度技术援助,几十年印度只好干等这毫无办法。虽然印度已经特许生产过先进潜艇如德国209级和俄罗斯“K”级。但是现在印度还是要依靠外国来援助才能制造潜艇。中国核潜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现在中国海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欧洲的水平,超过俄罗斯。现在影响到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主要是基础工业水平。
在陆军技术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现在还不能生产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陆军不想要。进口重炮还要进口炮弹。总之在低技术的陆军武器装备上印度仍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
总体上看,印度的军事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只是在个别的方面如计算机方面可以自己生产,当然IC还要进口。
印度的军事能力,依靠进口装备和技术,印度保持了与中国相当的军事技术装备。因为中国庞大的军队不可能迅速全部换装新装备,同时也没有这个需要。但是印度的军事力量的发展极度不平衡。中国军费使用上大致装备采购、人员开支、训练和装备维护各占三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员和训练、装备维护的开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军费开支主要是人头费和装备采购费,而训练和装备维护费占比例不和理。海军航母舰队基本上是驻港舰队,空军飞机事故率居高不下,陆军坦克等装备的完好率极低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印度的装备体系非常混乱,表现出缺乏军事管理能力。印度陆军光步枪的子弹就有7.7毫米、北约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种体制,而且在部队装备5.56毫米步枪以后,居然没有安排子弹生产。只好到国际市场上采购了几千万发子弹。
从历史上看,印度从来是在战争发动前突击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采购弹药和武器零部件来提高装备的完好率和战备率。这样的情况使得印度非常难以应付突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下卡吉尔冲突就是例证。印度在这样一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对手还是穆斯林武装,几乎用光了库存的大口径炮弹,战后在国际市场突击采购。从这种情况来看,印军虽然装备比较先进,但后勤和管理非常落后,这在1963年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中已经表现出来了。但现在并没有显着改进,这是印军的软肋。印军没有能力进行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规模,甚至如上甘岭战役这样规模的战役也没有能力持续进行,上甘岭美军消耗炮弹130万发,志愿军消耗炮弹40万发,战役持续40多天。
看起来印度的战略是在印度设定的条件下,即在印度选定的战场、时间、战争规模等条件下、进行一场预有准备的中低规模的高技术战争。如甲午战争日本突袭中国、日俄战争日本突袭俄罗斯远东舰队。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后依据有利的战场形势,通过谈判和国际斡旋获得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印度必然采取精兵主义,从印美空军对抗演习看印度空军的精锐有着不可忽视的战斗力。但是这个战略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就是如果对手不按照印度的设想出牌,印度缺乏应变的准备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与中国的冲突中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中国的反应超过了印度的估计,结果印军遭到惨败。
从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实力比中国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长期竞争的潜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冲突中双方的技术差距不明显。但可以运用的战术方面的差距和后勤能力仍然存在着显着差距。
说实话印度这些年发展很快,尤其是军事方面。但是我认为不必太把印度放在心上。原因如下:
1.当前中印两国经济不存在过多冲突。中国经济制造业较强,而印度经济软件和金融较强。根据马克思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也包括政治基础),军事是政治斗争的延续”,中印两国目前不存在太激烈的对立;
2.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主要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说白了就是人民要先解决好衣食住行的问题(.印度人贫富差距世界第一,同一座城市,有人拥有直升机机坪。有人饿死,是地地道道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目前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发展”,而且各国都想搭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快车发展自己的经济,而不希望被战争托住发展脚步。在这一点上,中印两国是相通的;
3.现代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印度的GDP是中国的1/3,而军费开支是中国的几倍,长此以往,印度没准会像苏联一样倒在自己的枪口下。
4.虽然印度和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关系良好,但是和美国、韩国、日本加强关系的目的是牵制中国,想方设法让对方为自己火中取栗,可以说他们是同床异梦。至于俄罗斯就更有意思了,印俄双方是战略伙伴关系,但中印也是战略伙伴关系,如果中印之间出现不愉快,俄罗斯只能保持中立。一旦中印开战,作为印度宿敌的巴基斯坦一定会在印度后院放火,一个巴基斯坦印度都难以搞定,再加上中国,那就……
5.中印两国都是有核国家,双方虽然会相互防范,但双方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最多只是边境冲突,这就要看常规力量了,一般认为,中国常规力量强于印度;
6. 虽然目前中印边界印度占中国很多领土,但是制高点都在中国手上。一旦开战,印军将失去地利;
7.中国青藏铁路的修建,让内地与西藏的运输大大加强,一旦开战,中国将大量向西藏方向集结兵力、运输物资,这对我军作战十分有利(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原效应明显,在西藏养一个士兵是内地费用的五倍);
8.由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中国在西藏部署的战术武器对于印度来说就是战略武器,只此一项就能抵消印度工业十年的艰辛努力。(中国在西藏部署的火箭炮、中程导弹能轻易打到距中国边境500公里的印首都新德里,新疆的su30一个俯冲就能到达新德里)。;
9.由于当年对印反击战把印度打疼了,所以印度怀恨在心,就像我们对日本耿耿于怀一样。印度与中国攀比的心理非常严重,但是印度工业水平不高、办事拖沓世界第一(阿琼坦克研制了30年,还没有量产就要淘汰了),我认为这样一直下去,吃亏的是印度。
9. 初一地理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异同
1.面积
相同点:中印两国都是陆地海洋领土面积比较大的国家
不同:中国是世界级的领土面积大国,国土面积居于世界前列。而印度只是区域性面积大国
2.人口:
相同:中印两国都是世界级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相当
不同:中国人口增长率较低,而印度人口增长率交高
3.经济:
相同: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世界经济大国,发展潜力都很大,经济增长较快
不同: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中国主要发展第二产业,而印度第三产业比较发达
4.气候:
相同:中印两国都深受海洋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不同:印度气候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受热带季风影响较广。而中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5.地形:
相同:两国地形多种多样,都有广大的平原,高原和山地
不同:中国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而印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比较平坦。
6.工业:
相同:中印两国都建立了规模比较庞大齐全的工业体系
不同: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基础设施,制造业等比较发达。而印度的电子信息产业比较发达
7.农业:
相同:中印两国都是农业大国,都有面积广大的耕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同: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更为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