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西藏噶玛巴喇嘛1999年是怎样跑的印度去的
乘着看守他们的警察分心。他们告诉那些警察,我们要在房子里安静地祷告几天,不要打扰我们。又给了那些警察一些好看的美国大片。乘他们分心。他们就悄悄地走了。不过,可不是逃跑呀。他们留下信说是去学习,以后还要回来的。只有四个喇嘛帮助了他。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我说的“警察”也是个大概的意思,也许是保安或者门卫或安全什么的。做个参考吧。
Ⅱ 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为何出走印度
这是他的个人决定,他想要去印度找人。
2001年4月27日他在临时驻地印度达兰萨拉附近的上密院会见记者并发表声明:
1999年12月28日,在黑夜笼罩下,我和几位贴身侍从,离开了我在西藏的寺院出走到印度。离开家乡、寺院、僧众、父母、家庭和西藏人民的决定,完全是我个人的决定。没有人告诉我要离开,也没有人叫我来此。
我离开我的家乡是为了弘扬佛法,另一方面是为了接受噶玛噶举传承深奥的灌顶、口传和教授,这些我只能从上一世噶玛巴的弟子得到......他们两位都曾被预言是我的老师,目前都住在印度。
出走后的社会活动:
2008年5月,法王展开他期待已久的首度西方之旅。法王出访美国,巡视了他位于纽约的北美法座,以及许多在他精神领导之下的佛法中心。除此之外,法王噶玛巴也行遍印度各地,参与他第二故乡的文化和宗教生活。
从赛巴巴(Sai Baba)位于泰米尔纳德(Tamil Na)新寺院的落成典礼,到在加尔各达举行的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百岁冥诞纪念,秉持着相互尊重和包容的精神,法王会见了许多其他的精神领袖。
此外,法王也是孟买(Mum)印度佛教徒的佛教发展协会(Buddha Vikas Sangha)的佛法老师。
西元2009年11月,法王受邀在TED印度大会中发表谈话,成为大会最年轻的一位演说者。西元2010年1月,超过一万两千名观众出席由法王制作并撰写剧本的舞台剧现场演出,法王这出关于密勒日巴大师生平的六幕舞台剧中,结合了传统西藏歌剧和现代剧场的元素。
Ⅲ 藏族是如何发源的藏人跟汉人的血缘关系是怎样的
有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水流,解决了生活放牧问题,藏族因而发源。
藏人和汉人在血缘上关系不大,和亲的除外,这是地域性问题。
和亲的意义在于在血缘上拉近了关系
现在有无后人待考察。不过现在藏人中肯定有汉人和藏人结合的后代。
雪上高原是古藏人的起源地,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所以会选择这里。背井离乡到平原,他们不见得会适应。
印度人和藏人有部分血缘上的关系,因为都是喜马拉雅山脉一系。
高原红是缺氧的原因。
信佛的原因是佛教在藏族是流行,而且宗教领袖一直是政治领袖。
僧侣多也是因为全民信佛的原因。
Ⅳ 玄奘西游取经为什么不从西藏去印度,反而绕道丝绸之路从新疆去印度
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回答过了:
http://..com/question/65450142.html?si=3&wtp=wk
补充一些新内容:
今天看来,由长安往印度之最便捷陆路行线,大约是经青藏路进拉萨,再取道亚东或樟木而下印度平原了,这是一条直道。但古人却似乎并不这样认为,或者在他们心里,根本从来不把吐藩路作考虑。在他们的地理知识里,辩轮青藏真不可逾越?且先看他们的选择。
法显(?~约422年),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从长安出发。穿河西走廊,经敦煌、鄯善、伪夷辗转入漠,(401年)初到达于阗,次年度过葱岭,进入北印度境,而后南下,进入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403年)南度小雪山(苏纳曼山),最后一个同伴慧景,亦于此冻死倒毙。而约(404年)终于到达恒河流域,此后遍游天竺诸部。
此路基本就是沿着佛教传来的方向,取丝路而到帕米尔高原,翻越后再折东南而下,实际就是绕过整个青藏高原,玄奘(600~664年)的西行也大致如此,此线暂称西线。辗转跋涉两万余里,较直道路长过倍,其中艰辛险阻,可想而知。东汉末而到贞观初,西域诸部并立,征伐、劫掠极多,丝路并不太平,且大漠、葱岭亦几不可越。
为何玄奘等人不考虑直路?吐藩直路难道真的不可逾越?
就在玄奘西行(627年)后的14年,即公元641元,文成公主入藏。送亲队伍西行六千余里,到达逻些(拉萨)。此时,玄奘尤身在印度(645年回到长安)。窃以为,由逻些此去恒河流域,不会再难于长安至逻些了,地理、海拔俱与前参差可比,越过大雪山(喜马拉雅),便是一路长驱的平原了,长约四千余里。事实上梵风东渐,天竺、吐藩的僧侣亦早有往来。何以法显、玄奘诸僧就不作直道想?
地理气候?羌塘高原确实可畏,但西线就好吗,不要说大漠了,沙碛上很多时候就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至于葱岭,整体海拔不在青藏之下,诸山口可能更高。又以文成公主的送亲队伍来说,人员组成不乏侍婢、艺人、工匠,这些人尝且可行,以法显、玄奘们来说,就再没理由办不到。
劫掠?羌塘人迹罕至,商队不通,根本不可能有职业盗贼团伙。至于一般牧民,民风尽管粗旷,即便到后来唐吐交恶,也不可能就形成全民性的仇视,况且,佛教东渐,对青藏影响更大,是以对求道僧侣,不可能会有所为难。相反,西线丝路是成熟的商道,劫掠的危险要大得多,真切的多。而且,西域除去盛唐时候有短暂的稳定外,更多是部落林立,诸强虎尘灶扒伺(突厥、吐谷浑、大食),兵乱对商侣威胁相当大。
那最后究竟是什么让僧侣却步?窃以为,是补给!日月山后,便渺无人迹。按沈括《梦溪笔谈》的计算方法,一个全职民夫,顶多背六斗米,每人每天吃两升,一次可以维持三十天。问题是法显、玄奘不是民夫,而且还有衣物、度牒、书籍等物件,最重要的是还要带水!所以按折半带三斗米,走十五天算应合理。即使雇民夫,或有善信愿随行,也不可能再多,这些人也要吃饭,有时侯还要分粮让其半途折返。如用牲口的话,骆驮可驮三石,骡马可驮一石五斗,但牲口要驮工管,也要备水备草料,人力物力大为膨胀,难切僧侣的实际。
即使在西线,他们的行进也只能用蛙跳方式。前进一定半径,便要停下来补给、休整、以及宏经布道。西线虽有种种不足,但在蛙跳距离上,比如十五天,找到绿洲、人家、城镇,还是大概有保证的(只能说大概了)。然而在羌塘,根本没有可能实现这样的计划,只有大队派昌人马、游牧部众才能实现长途的行进。对法显、玄奘们来说,日月山,便是尽头。
Ⅳ 西藏海拔这么高,怎么开车去印度
海拔高度差相对平面距离还是很近的。
只要修有公路开车去是没问题的。
没有吊索,上哪去坐。
阿塞克钦和亚东那里山口处应该是可以开车过去的。
Ⅵ 古代有没有从西藏翻越喜马拉雅山到印度的商业古道呢
有,茶马古道。
Ⅶ 清朝认识印度吗
喜马拉雅山脉以东属大清。
虽然在奴隶制度的封闭式管理下,对界外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但对于领地内本土的守护,还是值得用心去维护的。
英国人虽然占据了印度次大陆,但对于亚洲东头的原生大陆却垂涎已久,也是大英帝国不落日计划的重头戏。
于是,英国人把西藏列为了撬开清朝铁门的门缝——西藏的喇嘛们都是印度人好欺负。
这才有了《红河谷》这出戏,英国人在麦柯马洪间谍路线上一度进入了西藏,后被朝廷官兵打跑。
西藏阴谋未逞,到了慈禧时代又组织八国联军在海上打进来,朝庭还是不计代价的以白银阻止了沿海划归西洋人版图的图谋,这还是在汉官李鸿章的斡旋下保住的。
因此,无论怎么说,作为一代朝廷,大清国的护疆守边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要比民国的朝廷强的多了去了。
还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