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建厂多少钱

印度建厂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3-07-09 22:02:58

Ⅰ 如何看待现象制造业大转移: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笔者上周就知道苹果的SE未来将在印度的新工厂制造。与富士康计划在印度西部Maharashtra州投资50亿美元建设工厂和研发中心的相互印证。来自印度的消息:该州工业部部长SubashDesai称,富士康与州政府周六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该项目将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笔者认为,苹果与富士康一起把目光转向印度是看到了印度的市场。毕竟印度是人口大国,如果印度1亿人购买苹果,对于苹果来说这就是大市场。

但是建厂的话还将遇见大问题,因为苹果与富士康一个是最终的客户,一个是集成组装的客户,要为他们建厂配套的将是一大群上游下游的配套供应商,以及一大群熟练的技术工作人员与技术。印度教育水准较高,但是制造技术却并不高,对于配套供应商来说,目前都是从国家进口零部件在印度组装为主。

过去10年,印度在美国的IT(虚拟空间)获得很大成功,但是在制造技术,国内的硬件投入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的水平。如印度的 汽车 工业可以收购路虎,但是自己制造就是塔塔的一般车。而且生产技术与研发远远落后世界。所以之前,丰田也曾经大量投入资金开厂,却最后遭到失败,不得不撤退。一个国家的基础,整个国家的制造配套水平没有到这个程度,却要去拔高,最后的结果并不一定会好。

最后桥本还想说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制造业会不断转移,会前往有市场,或者前往工资成本低的地方,这没有特别令人吃惊的地方。但是,工厂在印度并不是一定会成功,还要看上下游的供应产链的协同,以及印度市场的支撑,如果印度一直保持目前的低端市场,未来苹果与富士康还将重蹈丰田的覆辙。

50亿美元印度建厂是旧闻,2016时富士康就与印度签署此协议,2017年底终于落成,当地政府称能够提供约40000个就业岗位。

然而,却显示了一些端倪,国际大厂纷纷转移印度,印度迎来一波强化产业链地位的机会

前一阵,三星在印度诺一达新建手机工厂,据官方说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机厂,也是三星在印度的第二家,每年将实现最高1.2亿台手机的产量。

三星在中国内地也投入不少,然而随着市场的放缓,其战略重心移至印度。

不仅富士康,三星,苹果,几乎所有中国手机厂商,包括小米、vivo、OPPO、金立等,都纷纷在印度投资建厂。

可以看到,印度在未来几年极可能转移中国的部分手机制造产业链,从而消弱中国手机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强其自身的手机制造、研发能力。

造成的原因可能包括:

中国市场已经饱和,增量空间不大,换机需求放慢,但印度市场人口红利尚巨大,因而成为手机巨头们的必争地。

印度有13亿人口,看到一个数据,智能手机占有率才30%,需求量极大。

当然,从大环境看,也离不开印度政府的努力,吸引外商投资,解决当地就业,为外商提供便利。

此外,印度无论是土地租金,人力,设备,都比较低,而国内的房价、人工、物流、厂房都比较贵,加上市场需求放缓,导致这一趋势成为必然。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时代结束了。

环顾周边,川普喊话制造业回流美国,一些企业美国建厂,富士康、苹果、三星等印度建厂,当然都是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

但不得不说,这对中国的制造业是个预警。

本人是2015年大学毕业入职郑州富士康,当时可以说是满腔热血,挥头颅洒热血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是两年时间过去了,自己的干劲也没了。

郑州富士康可以说是苹果的制造基地,首先人工费不廉价了,在富士康内部版本中,一个普通工人的平均支出为5433元,当然很多人拿不到那么多,可能计算中把富士康对你的投入也加进去了。所以说劳动力并不廉价。

其次,制造业利润低,没有核心技术,除了代加工和最新收购的夏普,富士康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没有核心没有话语权,相信这也是很多制造业的为难之处。

最后就是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了。郑州富士康最初建厂的时候提出五年免税,但是从2012到2017这一段时间里,五年之约已经结束。尽管当地政府也提供给富士康许多便利,但还是增加了更多的额外支出。

综合以上阐述,富士康制造业的龙头老大,核心是其所需要的,政策上的支持也是发展的必备。至于人们一直说的廉价劳动力,百万机器人计划一直在实施。所以说国内没有好的环境的话,转向国外也是必然的

当前,功能机仍占据印度市场主导地位,智能手机普及率约为45%。因此, 印度市场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厂商必争之地。不仅是因为当地人口众多,需求旺盛,更重要的是,当地的通信技术正处在特定阶段,很多国产手机的旧款机型都可以在当地满足用户需求。

因此,不论是从生产、制造,还是销售的角度来看,国产手机厂商都不能不重视,富士康选择在当地投资建厂,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地市场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ARM、EDGE、3G等8项爱立信持有相关技术专利,当时上升势头迅猛的小米被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自此,深埋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专利炸弹正式引爆。

当时,爱立信首先祭出了必杀技——申请销售禁令。

爱立信向当地法院提出的“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场销售、推广、制造及进口涉嫌侵犯爱立信专利的相关产品,并要求小米和其印度当地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Flipkart,暂时停止销售爱立信起诉的涉案专利产品”临时禁令申请,获得了法院同意。

一般来说,申请销售禁令也需要申请人缴纳保证金,以免因错误申请,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随后,小米公按照“每台设备预缴 100 印度卢比于法院提存”的条件,临时获得使用高通芯片手机的继续销售,对国产手机来说,这只是开始。

当然,起诉的不是爱立信而是被杜比公司。

与爱立信诉小米案类似,OPPO和vivo向法院交纳了每台设备34卢比(3.44元)的保证金,并承诺继续与杜比公司进行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的专利许可谈判。

来自《印度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显示,印度非本土公司或单位专利申请人中,也就是来自外国主体的申请中,高通以1884件专利申请位列第一,三星、华为和爱立信分列第三、第四和第六。

因此,在未来的3-5年内,包括富士康在内各类手机厂商,要想抓住印度3G4G升级转换的换机商机,必须提前布局和卡位,包括投资设厂、生产本地化以及销售渠道本地化。

当然,也包括更好的应对来自各方的专利诉讼。

算不上制造业大转移,这是我国工业化完成以后,往更高的高端工业化发展。而像富士康这样劳动密集型及低端制造业的外溢效应,是这次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现象,不足挂齿!

总之只要我国在这次工业转移定型以后,那么外溢企业那是微不足道的!

中国已经贵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完全不需要这些低端制造业,中国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他们尽快,尽可能全部搬走。让我大中华能更好,更快,更多的发展房地产。富士康请你快搬,不留也不送。

这不是什么新闻,早在15年8月时,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的消息就被高调的公布了,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富士康还因为这一行为遭到印度一些舆论批评,这是一种不兑现投资承诺的举动。这能称为制造业大转移吗?三年了都没什么动作,好像还不能,还不如中美贸易关税引起的动作大。充其量只能说有制造业转移的苗头,苗头到成为现实中间的距离有多远,谁也不知道。

低端制造业的转移是一种趋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低端制造业从欧美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为什么?因为低端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低,对企业员工要求不高,企业的利润低,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低端制造业为了某求生存,需要在成本上下工夫,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工、土地、税收成本高,不适合这一类企业生存了,就要转移到适合的地方去,于是来到了东南

亚。当东南亚不适合这一类企业生存后,就需要再找新的生存地,适者生存,这是客观规律。

中国现在的制造业环境,已经到了低端制造业无法生存的地步了吗?

当然没有,我国经济体量是上去了,但主力还是低端制造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2025计划这才提出几年的时间,距离计划实现的时间都还早,这中间欧美国家还会给我使绊子,延缓我们向高端制造业转化的过程,真实实现的时间恐怕还要延后。

在高端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之前,就把低端制造业放弃那是自寻死路。美国加息、征收高关税的目的无疑也存在这样的目的,把企业从我国赶走,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釜底抽薪的作用。因此,我国在高端制造业壮大之前,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现象出现的,从国家为企业降税减负,定向降准等政策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制造业会大量迁走吗?

会,但那是在将来,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在将来的中国很难立足。这和在欧美一样,本身利润就低,但工人工资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只会提高不会降低,这将导致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必将迁走,但不是现在。

现在印度市场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与国内相比,我们国内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的零配件可以就近解决;完善的公路、铁路、港口等运输网络,这都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庞大的中产消费阶层,让企业即靠近商品的源头,又靠近市场,这些都是印度所没有的。另外,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很严重的国家,宗教的影响力甚至大过政府,政令不通是印度政府一直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这样一个威信力不高的政府合作,会遇到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低端制造业大转移是早晚的事,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不是现在,与我国来说,现在高端制造业还没有成型,还需要低端制造业支撑经济,短时间内不会放弃对低端制造业的支持;与印度来说,基础设施几乎没有, 配套的零部件都需要进口,源头上存在诸多的不利;贫富差距巨大, 中产阶级还没有成长起来,消费市场没有成型,企业远离市场;政教分离,政府的威信力不够。因此低端制造业大转移现在还只是个苗头,成为现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去过印度工作过的人,比如我,会告诉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首先,你要理解一个问题。印度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英语不是印度人的母语。在印度,有超过200种语言和文字,官方语言和文字共15种。印度的铁轨到现在还有宽窄两个轨距。秦始皇2000多年前解决的问题,印度到今天没有解决。

这对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是致命的。不统一的方言口音尚且可以用文字说明书培训员工操作,但是连文字都不统一,你怎么培训?

日本台湾在2000年前后有过一段南向政策,政府主动引导企业把特别低端的服装业等产业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最后只有越南的转移真的成功了。其他全部完蛋。

印度的工人连培训组织他们大规模生产鞋子帽子都费劲,你现在让他们生产手机电脑?

异想天开。

其次,印度没有足够支撑大规模组装电子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

印度在上个世纪被美国人忽悠了,自认为自己是要做21世纪的“地球管家”,以软件立国。当时美国人许诺给印度的愿景是,中国给世界做苦力,印度人坐在办公室里给大老板美国人管帐。然后印度人开开心心的就去做软件外包了。结果,过去20年,印度在微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投入非常有限。这个领域,他们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当然,进口可以解决需求。不过,进口无法创造利润,促进产业链延伸。因此在印度想要做电子产品组装业,就面临“从零开始”困境。

从最基本的零部件仓储,物流,流水线管理,QC,成品出货,税务所有这些,富士康这些品牌过去了,都要从头创造一套体系和配套设施。

当然,有人会说,啊你放屁!印度有自己本土的品牌,自己也在造手机,你怎么说人家什么都没有呢?!你是个印黑!!

嘿嘿,我这么说,是因为印度从来没有经历过富士康和苹果这类企业,以及在如此复杂的生产流程下还对工期要求如此之高的需求。在这个领域,印度是彻底空白。印度的本土品牌的配置普遍都非常低,生产流程很慢,工期也不赶。

中国之前也没有经历过。但是,中国有4个亿统一语言统一文字受过最低9年制义务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可以配合富士康和苹果们的要求迅速培训学习调整。

印度能拿得出几百万还是几千万统一文字统一语言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劳动力?

最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个国家无法适应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的竞争。

印度是世界上少有的在“行政部门内部搞民主”的神经病。

一般来说,行政部门的上级出一个决策,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出来平衡是正常的。印度不仅立法司法要出来平衡,行政体系内部也互相制衡。一个决策下来,行政机关哪怕是最高权力机关下的决策,底层一个部门不盖章不认可,这个决策等于没有。他就是不执行,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换言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想要在印度完成生产工作,除了要从零开始,克服人力资源的种种困难和配套的缺失,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战胜整个印度政府。

总的来说,去印度投资的口号吹吹骗骗股民拉拉股价可以。真的去干,那是要赔掉裤衩的。

按着所谓砖家的说法这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中国物价在一定范围内不算太贵。楼房没有那么让人望尘莫及富士康能走吗。中国的高物价就是被一群所谓的精英砖家忽悠坏的。一个抓大放小把小薇企业一夜之间蒸发了。一个规模经营把农民老百姓的鸡狗彻底干没了。小微企业的消失,铸就了多少土豪大款。老百姓鸡狗的消失。彻底的把物价集中在大小资本家手里。他们说涨就涨。猪肉当时几块钱一斤。到后来的十几块一斤。这就是精英砖家叫兽们忽悠的结果。

工厂搬到哪里是人家老板的事,资本都是逐利的,为了讨好销量潜力巨大的印度也正常,只要有利润就可以了从美国转移到日韩和台湾地区,再从台湾地区转移到中国大陆,现在转移到印度越南有什么不可以的

Ⅱ 印度富士康被指月薪太低,“印度制造”什么时候可以赶上“中国制造”

众所周知,印度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劳动力不足,吸引了许多海外投资者在该地区建厂。例如,本月中旬,智能手机制造商苹果公司通过其代工厂富士康在印度投资了10亿美元,以扩大其手机生产。

管印度一直想把“印度制造”的标签推向世界市场,但在目前的生产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富士康在印度的生产仍需从中国进口零部件。此外,尽管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成本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但富士康在印度也面临着生产条件低、工人抱怨和罢工导致效率低下的风险。

相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不仅需求强劲,而且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这就是为什么政府一再决定押注越南和中国,但仍然无法负担其在中国生产的主要原因。从富士康在印度遇到的障碍中可以看出,印度的制造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Ⅲ 疫情后的富士康:将重心转移印度,砸10亿建厂,你怎么看呢

疫情后的富士康:将重心转移印度,砸10亿建厂,你怎么看呢?

1982年对郭台铭而言是一个新的发展,他把公司鸿海塑胶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还把目光看向国外工作,试图把鸿海打造成一个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郭台铭与他的“代工王国”若说1982年是郭台铭从低谷期、负债累累迈向成功的开始,那1988年乃是郭台铭及其它的富士康走向巅峰的开端。1988年,郭台铭带上资产,只身一人赶到深圳,他大笔一挥买下了一片500亩的山上。没多久,那片山上拥有一个全新的名称——富士康厂房。

富士康提出了比一个中学校长月薪水还强的200元月薪的招聘职位,中国改革开放前期,很多勤快、不怕吃苦且又急缺挣钱的农户看好富士康给的的高工资而选择进到富士康。郭台铭还记得,富士康的第一代工人多是农民,她们挣钱的冲动非常强烈,分外爱加班加点,每个人都想取得超过8个小时上班时间外1.5倍加班费,更想要礼拜天2倍加班费。

在这样的职工期盼赚钱的氛围中,廉价劳动力所产生的高效的工作高效率让原有的工厂规模逐渐无法满足富士康的创新需要。

只是5年之后,郭台铭能够毫无压力地指向挨近深圳市区的龙华一带

对随着一块过来看地的政府官员说:“看得见的土地资源我都要了”。占地面积1500亩的龙华科技工业园从此问世,富士康的全球代工厂经营规模日趋完善。接着富士康与BIM、英特尔展开合作,继续努力拿下苹果公司几近垄断市场的代工权,并紧随苹果的脚步变成代工大佬。2001年,鸿海集团完成1442亿台币的营业收入,一举变成台湾1000家大民营企业的领头。

到2002年,鸿海集团的营业收入完成了翻一番,达到3450亿台币,郭台铭构建了包括了手机上、显示屏、PC系统软件,主板、电脑主机箱、LED、无线路由器等各个行业,串连了详细的高科技产业链的“代工王国”。有着几十亿个人财富的郭台铭,在私底下却是一个低调的老板,他从来不开豪车、不穿知名品牌,连办公室里的办公室桌子都是由多张餐桌拼接成的,桌子上放着小闹钟也是使用了十几年。

在生活、工作上节俭,在回报社会层面可是他很慷慨大方。郭台铭在台湾建立了慈善机构永龄基金会,一直持续向诊疗、文化教育、科技行业共项目投资可达近千亿元。

Ⅳ 富士康在印度什么地方建厂,总预计投资多少

马哈拉施特拉邦
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中国台湾的富士康在2015年8月8日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政府签订协议,将在未来五年总投资50亿美元在该邦建设电子设备制造厂在印度签约,这个印度投资设厂的计划最终变为现实。
希望帮到你!

Ⅳ 转到印度建厂的富士康为何又大力回到内地扩张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加,人们工资得到普遍的上涨,但有些企业做坐不住了,纷纷搬离了我国转向其他东南亚国家发展,这些主要搬走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在华的利润下跌,不想把多余的利润给员工加工资,为此越南、印度成为了这些在华企业的办理的首选,不过也有不少的企业愿意在国内发展,毕竟我国的不管是消费能力以及劳动力的效率是得到认可的。

但是富士康之前却不这样想,前些年富士康一直想着能够彻底搬离国内,而事实上富士康确实在印度建厂,根据相关的报道富士康拟定印度投资10个亿,进行建厂组装苹果手机,预计增加5000多个岗位来增加当地的就业率。

之所以进入印度市场只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印度的廉价劳动力能够让富士康赚得盆满钵满,因为在庞大的市场人口上有很多低价成本劳动力供给选择,虽然在收到突发事件上,但富士康仍旧还想继续在印度进行投资建厂。

二是,苹果将战略转移到印度,近年来中国占据了苹果销售大半个市场,但随着我国 科技 的发展,很多知名的品牌在技术上渐渐赶超苹果,比如华为,而且我国的手机市场的价格也相当于来说较低,这成为了苹果的主要阻力,但印度的手机行业仍旧还是较为落后,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令富士康没有想到的是想着在2021年继续进行投资建厂,却发现印度出现了较大的突发事件,这不得不暂停合作,为何富士康又大力回到内地扩张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我国劳动力效率快,其实我国的人们在工作中脚踏实地,而更多的人愿意加班来赚取金钱,而富士康的模式就是喜欢能够加班的劳动力,因为在苹果出新款时富士康招收人员也较快,同时员工的效率是其他比不了的,为此这就成为了建厂的原因。

二、印度突发事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就影响到了富士康的效率,今年9月苹果公司拟定5000万手机要全球发布,这无疑对于富士康来说是个重大的任务,而在印度突发事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只能依靠国内的工厂进行制造。

三、印度的基本措施并不能够满足富士康高效的效率,别的不说,印度的电力是很难得到保障的,更关键的是有些时候的交通并不方便,这会影响到材料的运输受到影响,重点是很多工人都是重新开始做,未必能够向国内的工人能够熟练的操作。

郭台铭试着想要将工厂搬移走,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场计划还是落空,因为在综合考虑下,我国更适合富士康的发展,不管是在工人数量上,还是效率上,都让富士康赚得盆满钵满,而很多企业想要搬离国内,就是不想给工人高薪,难道还是你们压榨工人劳动力的时候了?异想天真。

Ⅵ 富士康印度工厂停摆 ,此举对富士康造成了多大的经济损失

在最初的合约中,富士康计划在印度建厂投资五十亿美元,已经有三亿美元到账,这次的工厂停摆事件必定会造成三亿美元左右的损失,若是有飞来横祸,可能损失的更多。除此之外,还有工厂的员工的薪资和已经运营的工厂所需要的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是为这次经济损失雪上加霜。

这么看来,富士康海外制造苹果手机之路遥遥无期了。这次的印度工厂停摆事件也让富士康悬崖勒马,提早看清不利形势,还好只投资了三亿美元,再加上之前雇佣员工所支付的工资,富士康损失并不大。

Ⅶ 印度花费了多少钱建造航母

29亿美元,这比当时的要价15亿美元翻了将近一倍!而交付时间却一再推迟!在与俄罗斯打了十多年太极拳之后,印度自行制造航母的工程正式上马。

早在1989年,印度就打算在国内自行建造两艘航母,并与法国舰艇建造局签订了设计合同。但因自身科技水平有限,最终不了了之。

20年来,印度的造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印度国产航母设计方案一变再变,但科钦造船厂已经具备了建造5万吨级大舰的能力。

2004年11月底,印度政府宣布拨款300亿卢比,开始自主建造一艘标准排水量为3.75万吨的航母。这艘航母与国产核潜艇一起,被看做是印度海军未来发展的核心项目。

航母原计划于2005年铺设龙骨,2010年到2012年正式服役。但印度国产航母也遇到了工期拖延的问题,直到上个月才铺设龙骨,所以下水和服役的时间也相应推迟。但无论如何,印度国产航母建造计划经历20年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

航母是一项复杂的作战平台。受技术水平、地缘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印度航母还未出世就面临着诸多先天性不足:比如主力舰载机严重依赖进口、缺乏配套护卫舰艇以及与其军事战略需求不相吻合等等。印度自制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还有待检验。

而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印度航母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印度扼守着印度洋要冲,加强海军力量无疑将提升其整体军事实力。我们希望,各种军事手段的目的都是维护和平、远离战争。

装备资料

“维克兰特”号航母设计排水量4万吨,舰长260米,宽60米,高度相当于14层建筑,最高航速28节。最多可搭载30架舰载机,配备的机型包括印度国产的LCA战斗机、俄制米格-29K战斗机和卡-31预警直升机。其中米格-29K战斗机性能先进,最远可以打击1600公里左右的目标;其打击范围超过英国海军的“海鹞”舰载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海军舰载机。这艘航母的造价为326亿卢比,约合6.6亿美元。

阅读全文

与印度建厂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银行因为伊朗被罚款 浏览:288
中国人在印尼开厂子交多少税 浏览:236
伊朗发什么了 浏览:496
自卫反击越南中国牺牲多少人 浏览:385
印尼买的生牛肉干怎么吃 浏览:894
苏有朋英国留学多久 浏览:590
英国金史密斯语言班押金怎么交 浏览:511
中国的电用什么 浏览:767
古代英国帆船没有风了怎么办 浏览:324
印度擦锅面包一天能吃多少 浏览:175
越南的西瓜多少钱1斤 浏览:366
中国有多少种牛 浏览:506
也门和伊朗哪个国家有发展 浏览:861
英国八喜壁挂炉用的什么循环泵 浏览:432
北京英国签证中心发生什么事件 浏览:183
康康在意大利买什么 浏览:147
伊朗11月有什么特殊节日吗 浏览:458
伊朗石油什么时候用 浏览:792
中国巨幕多少钱 浏览:552
印尼虎怎么养视频 浏览: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