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还有哪个国家存在奴隶制吗
对于现在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来说,奴隶制一词似乎只会出现在历史课本里,我们的生活以及国家制度早已脱离了奴隶制,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奴隶制了,至今为止依旧有很多国家奉行着奴隶制。
就连我们所知的俄罗斯也是一个奴役人口高达百万的国家。这个国家里的很多国民也在被某种方式所奴役着,100多万的国民就只能这样活生生的活在奴役的阴影之下。
2. 人命不值3毛钱,印度“贱民”活得竟然不如奴隶,真相如何
一
《印度宪法》第15条规定:禁止国家仅因宗教、种族、种姓、性别、出生地之一或者其复合因素为由而在其事务中或者雇佣中歧视任何公民。
但是,现实中的印度恰恰相反:因种姓制度的存在,每时每刻每个角落的印度都存在歧视。
实际上,印度政府出台过一些政策来保障达利特的权益,比如立法禁止徒手掏粪。
但是,印度有近130万人以此谋生,想靠一篇条文规定就彻底解决下水道高死亡率的问题并不现实。
就像印度早在1993年就立法禁止使用人工清理下水道一样,这类条文总是禁而不止。
种姓制度就像一道枷锁,锁住了每一个印度人,代代相传的种姓观念让很多人选择认命。
电影里的婆罗门主角阿杨不是救世主,图书或者法律条文也不是。
达利特们自救的捷径只能是从印度教中抽离出来,改信其他教,但真正的、普遍的文明觉醒仍然需要漫长的时间。
电影可以推波助澜为其发声,但事实证明,这并掀不起大风大浪和实质性的改变。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一场卓有成效的改革或许源于一次刻骨铭心的阵痛,印度极其需要这样的阵痛。
3. 在印度首陀罗和达利特都是奴隶吗
不是奴隶,只是在印度教种姓制度下被歧视、被压迫的低等人。但低等人也有区别,首陀罗是种姓制度下的最低的第四等级人(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瓦尔那
1.婆罗门:最高的瓦尔那,也是整个阶序的核心。婆罗门本为祭司,根据《摩奴法典》规定,可从事教授吠陀经、司祭与接受奉献这三样工作,但在8世纪以后司祭逐渐不受重视,洁净便取代前者,成为婆罗门最主要的特征。此外,婆罗门享有许多特权,如不可处罚、不可杀害、可领回部份充公遗失物等。
2.刹帝利:次高的瓦尔那,《梵书》(Brahmanas)称其具有与婆罗门共享“管辖一切生物”的权利。刹帝利是战士和统治者,掌握实际的政治与军事权力,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过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上的权力。此外,其负有保护婆罗门之责。
3.吠舍:第三等的瓦尔那。吠舍是农人或牧人,任务是生产食物,并提供各种祭品。 《瞿昙》(Gautama)规定吠舍可从事农耕、商业、畜牧与放贷的工作。
4.首陀罗:最低的瓦尔那。首陀罗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负责提供各种服务。
在当时,首陀罗是奴仆,但也不是奴隶。
4. 黑奴的黑奴数据
据资料统计,黑人部落“猎奴战争” 在400年的奴役过程中,非洲黑人被杀了上千万;圣多明各岛在十八世纪上半期共输入奴隶280万人,而到1976年仅剩下65000多人,平均每年要死亡 4万多人;按照每运至美洲一个奴隶,最少要牺牲10个左右非洲黑人的计算方法,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一亿人口,这个数字相当于1980年非洲人口总和;利物浦船只从事奴隶贩运900趟,所贩奴隶卖价1500万英镑,净赚1200万英镑。殷殷鲜血,垒垒白骨,谁知道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的海底深渊埋葬了多少黑人奴隶的骨骸,美国诗人满怀悲愤地写道:
大海的深处,
泥泞的沙里,
躺着被人遗忘了的
锁着铁链的人骸
在死沉沉的黑暗里,
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
他们从漆黑的巨浪里,
大声呼唤:“我们是证人”! 马克思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殖民列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以地球为战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商业战争和殖民角逐,在征服与劫掠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过程中,奴隶贸易是令人发指的最黑暗的一页。
绕过非洲新航路的发现,揭开了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人民长期侵略与掠夺的帷幕。欧洲列强一踏上西非沿岸,就按他们主要掠获物给沿岸地带取上“胡椒海岸”、“科特迪瓦”、“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等名称。欧洲人最初所重视的掠获物是黄金和其它最贵重物资。他们每踏上一块新的土地,第一件事就是追求黄金。
为了进行掠夺性的贸易,欧洲列强争先恐后地在非洲沿岸设立了商站和堡垒,占领离海岸较远的阿森松岛、圣赫勒拿岛、毛里求斯岛等岛屿,以此作为东通亚洲航海的中途站。荷、英、法等国在其裔务掌握在大商业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手中之后,便组织特权公司来进行贸易,特权公司从国家得到特许状和各方面的支持,拥有开设高馆、建筑堡垒,发行货币、组织武装、进行战争和媾和的权力。特权公司在某些地区还能对当地居民行使司法权和征税权,从而形成一个个的“小专制王国”。殖民列强就利用这个强有力的工具进行掠夺性的贸易、奴隶贩运甚至:征服殖民地。
欧洲列强在非洲的角逐,主要是争夺贸易权。它们在每个地区听掠夺的并不限于一种货物,而黑奴贩卖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非洲的主要内容,当时贩奴贸易也仅在奴隶海岸。欧洲列强自侵入黑非洲之日起,就开恰把非洲转化为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他们用“黑色象牙”这种侮辱性的名词来称呼黑人奴隶,黑人成为他们贪得无厌、多方搜寻的“商品”。 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文明发展的多极世界中,非洲占有一席之地。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埃及古代文明。北非沿海曾经是地中海古代文明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元7世纪以后,伊斯兰文化在北非、东非沿海及西苏丹等地的传播,使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出现了新的繁荣。到16世纪以前,非洲跟欧亚大陆一样,已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如果没有殖民主义者的入侵,非洲社会将循着自己的轨迹向前演化发展。
但是,近代殖民主义的入侵打乱了非洲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黑奴贸易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数以千万计的非洲黑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被贩卖到美洲以及印度洋、亚洲由殖民者开办的种植园和矿井中工作,另一些黑人在捕奴、掠奴战争及贩运途中死去。非洲人民及其社会经济生活受到空前浩劫。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而万恶的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却随着贩卖和奴役非洲黑人而兴盛起来。
马克思曾指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后来,黑奴贸易以及美洲的黑人奴隶制又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从头到脚沾满了非洲人民的鲜血。
黑奴贸易大约经历了四个世纪。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
综观黑奴贸易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由于美洲种植园的发展,黑奴贸易在这一时期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两国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以后,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这时奴隶贸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贸易却兴盛起来。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
如果按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决定的不同贸易性质来划分,那么整个黑奴贸易史也可分成三个阶段:15至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王室及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以特许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黑奴贸易实行的是垄断贸易;18世纪,工业资本冲破了商业资本的垄断,黑奴贸易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近代大工业的出现而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贸易,19世纪黑奴走私贸易盛行。本章叙述16世纪至19世纪初300年间黑奴贸易的盛行,及其对世界和非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十六世纪及十七世纪上半叶的黑奴贸易
1441年,由安陶·贡萨尔维斯和努诺·特里斯陶率领的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在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人从西非沿海贩运黑奴去本国充当家务和农业劳动力,或贩运至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等大西洋岛屿新辟的甘蔗种植园中工作,每年贩奴大约500—1000名。但是,直到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西非的黑奴贸易,其价值远远赶不上黄金、象牙、胡椒等非洲产品的贸易。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托德西拉斯条约是列强第一个瓜分世界的条约,它确定以佛得角以西370里格为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两国在美洲的势力范围以西经46度为界。从此,非洲、亚洲及巴西归属葡萄牙,美洲其他地区归属西班牙。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岛及美洲大陆进行扩张掠夺的过程中,对土着印第安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并企图奴役印第安人,但没有成功。西班牙人发现,印第安人不适宜于繁重的田间劳动,一个黑人奴隶顶得上四个印第安人。为了满足那里发展热带作物种植园及开发矿藏对劳动力的需求,他们决定从非洲运进黑人。1501年,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到10年,伊斯帕尼奥拉岛就从葡萄牙运进了第一批黑奴。这是向美洲贩卖奴隶的滥觞,也是美洲实行黑人奴隶制的开端。1518年,第一艘来自非洲的贩奴船到达西印度,开始了非洲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黑奴贸易。到1540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每年运进的黑奴可能已达1万人。
16世纪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贩奴活动主要在两个地区:一个是上几内亚,即从佛得角群岛到塞拉利昂沿海。佛得角群岛的最大岛屿圣地亚哥岛曾经是经营上几内亚贸易的中心。一些原在佛得角群岛定居的欧洲人陆续移居到上几内亚沿海,甚至溯冈比亚河而上,在这一带建立了许多小据点,从事贩奴及其他商业活动。另一个是刚果河口及其以南地区。16世纪初,不仅葡萄牙商人,而且应刚果国王阿方索之邀派去的葡萄牙传教士、教师、工匠(裁缝、制鞋匠、泥瓦匠、制砖工)等,都以帮助刚果发展经济为名而行贩奴活动之实。到1526年,刚果国内局势变得很糟,以至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国王诉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他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贵族和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圣多美岛在16世纪成为几内亚湾及刚果至安哥拉沿海的贩奴基地。1493年,欧洲人开始在该岛定居;1499年,建立了第一个甘蔗种植园。16世纪上半叶,这里成为欧洲蔗糖的主要来源。16世纪20年代起,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葡萄牙商人深入圣萨尔瓦多内地,可能远至扎伊尔河上的马莱博湖及在南方的恩东戈,从事贩奴活动。从贝宁湾、刚果、安哥拉等地运来的黑奴,或留在当地种植园工作,或被转运去黄金海岸、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和葡萄牙本土,16世纪30年代开始又直接转运去美洲,16世纪中叶成为非洲向美洲贩运黑奴的主要转运站。圣多美岛在1530—1560年间达到繁荣的顶点,是当时葡萄牙主要的海外领地之一。奴隶和甘蔗是其两大财富。柯廷引用N·迪尔的估计数认为,在整个黑奴贸易期间,圣多美运进了10万名奴隶。
1576年葡萄牙人在罗安达湾建立了圣米格尔堡作为基地,从此刚果河口以南的黑奴直接从这里贩运去美洲,而不再经由圣多美岛转运。这里逐步发展成为安哥拉和刚果的奴隶贸易中心之一。到16世纪最后25年,从非洲直接向西印度诸岛及美洲大陆输出奴隶的南大西洋贸易体系已经确立起来。向欧洲及大西洋诸岛(马德拉、加那利和佛得角诸群岛)输出的奴隶仅占非洲输出总数的17%。1600年以后输往欧洲的奴隶,大部分也是转运去西印度的。同时,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起,美洲奴隶来源从西非迅速转向刚果安哥拉地区。其中至少有两个因素值得提及:第一,圣多美的甘蔗种植园面临巴西的竞争,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逐步衰落,这意味着几内亚湾本身对刚果安哥拉奴隶的需求减少了;第二,从17世纪初起,葡萄牙人开始在罗安达内地诉诸军事行动,或通过直接掠夺,或通过同当地非洲人的贸易而获得了新的奴隶来源。但是,直至17世纪中叶,美洲对非洲黑奴劳动力的需求量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贩奴的数量毕竟有限。
二、十七世纪中叶以后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上,美洲的直接奴隶制曾经是欧洲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17世纪中叶起,欧洲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例如,咖啡成为主要饮料、蔗糖消耗量激增等),对热带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陆生产热带产品的奴隶种植园获得巨大发展。这成为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1625年第一批英国移民来到巴巴多斯,种植烟草、棉花、蓝靛等作物。
1641年首次引种甘蔗,巴巴多斯因而被称为“西印度糖岛之母”。这里运进黑奴数量便由此成倍增长。以后,甘蔗种植迅速推广到背风群岛及牙买加、安提瓜等岛屿。在甘蔗引进英属西印度殖民地后的二十多年,蔗糖占到伦敦从殖民地种植园进口总值的将近一半,超过了烟草。17世纪末18世纪初,牙买加种植园的发展逐渐取代巴巴多斯的地位,其运进黑奴的数量也超过巴巴多斯,奴隶与白人的比例高达10比1。在法属西印度,1635年瓜德罗普岛先引种烟草,17世纪中叶以后又陆续引进甘蔗、咖啡等热带作物。17世纪末,种植园奴隶制已经成为西印度群岛的经济基础。因此,仅在17世纪后半叶的50年间,非洲大西洋沿岸卖给欧洲人的奴隶数量就超过以前200年的总数.
5. 在古罗马,奴隶主买一个奴隶需要多少钱
在以物换物的年代奴隶跟物品一样,古希腊人、罗马人常用盐购买奴隶。如果奴隶所干的活没有达到他主人所要求的那样,则说:“他不值那么多盐。”人们通常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任何日用品或其他产品都可以用来交换,只要双方达成协议一匹马和一块玉石或宝石可以买五到四个奴隶
6. 印度很穷吗
印度人均在800-1000美元左右,按照联合国的标准算是刚刚脱贫的,而印度国内贫富差异很大,富得像米塔尔的总裁可以敌国,穷的像贫民窟似一无所有。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The Republic of India,India),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
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
当地时间2020年6月17日,联合国大会举行投票,选举印度成为2021年至2022年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