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不自产化肥

印度为什么不自产化肥

发布时间:2023-07-10 20:38:40

⑴ 为何印度耕地面积世界大于中国而粮食年产不足中国一半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和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和小麦,肉类食品以鸡肉为主,印度人的牛奶饮用量也是很大的。可以说印度人的饮食是非常简单的。

正是因为印度人的食谱之中很少有大量消耗粮食的肉类动物食品,所以印度的粮食才能在满足十几亿人的饮食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大量的出口粮食。

很多人都是这样解释印度和我们国家粮食消耗相差如此巨大的问题,但是我却认为这些饮食上的差距固然可以让印度人节省下大量的粮食,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以下几个。

第一,印度大量人口处于温饱线

印度和我们国家的人口相差无几但是却有近1/3的人口处于温饱线以下,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多少消费能力,自然更不会要求更多的肉类蛋白质因为他们没有钱购买这些食物。

他们不但没有合理的饮食结构而且有时候还要忍受一定程度的饥饿去售卖粮食,因为粮食是他们的唯一收入来源,所以他们就必须要节省出一大部分粮食用于商业贸易以换取现金。

印度有这么多穷人紧衣缩食自然就不愁没有粮食出口了,这和我们可以有天壤之别的。我们好多人家浪费的食物都够很多人吃的了,看来我们国家浪费的毛病该改改了。

第二,印度对农业投入不足

我们国家之所以有很高的粮食产量,是因为我们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但是在印度自产的化肥是很少的,而进口的化肥对于印度农民来说价格又太高了。就连在我国十分廉价的农药和一些农业设备在印度都需要进口。

前一段时间印度的农民用可乐做杀虫剂杀虫,就是因为可乐比农药还要便宜,可见印度对于农业的投入该有多么不足了。连基本的农业生产物资都无法做到供给充足更何其他的农业设施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农民没有在土地上实现收入增长,没有较多的收益就只能减少土地的投入,如此的恶性循环袭来印度的农民怎么可能不贫穷呢?

对于农业投入不足带来的问题就是农民只能依靠微薄的土地收益去换取其他的生活物资,这也就造成了印度1/3人口处于饥饿但是却还大量出口粮食的问题。

第三印度的土地兼并导致粮食大量外流

由于印度的土地政策是和欧美一样的政策,这就导致大量的贫困农民脱离了土地到城市生活。这些集中起来的土地是归地主种植的,这些地主所生产的粮食自然不会是贫困的农民,因为他们即养不起食用粮食的牲畜更加不会是粮食的消费者。

这些粮食只能卖给城市人或是出口没有其他的销售渠道,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饥民无粮果腹但是却大量出口粮食的现象。

印度粮食外流的问题引起的矛盾是很大的,我们看到印度有1400万高端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但是印度国内的农民之中却缺乏高端人才就连一些高级的技术人才都十分缺乏。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谁还有多余的钱去学习技术呢?而没有技术就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在城市这类人也只能沦为贫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是农业发展不充分带来的弊端。

农民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只能售卖自己活命的粮食,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们也要引以为戒,当农业发展处于停滞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农民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就是倾其所有读书到城市打工,起码温饱可以保证。要不然就只能持续地减少我们的生产资料投入,到最后有可能温饱都成问题。

⑵ 用2%土地养活17%人口,印度是怎么做到的

无非是地理位置好和消耗少等以下几个原因,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一是印度耕地的面积大,地型对种植比较有利。我们中国好多地方都是山川和戈壁沙滩,根本不适合耕种。但是印度就不同了,虽然只有2%的土地,但是大多数地方是平原,可用于种植的耕地面积多。

三是因为印度的传统饮食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少消耗少。看印度的电视电影你会发现,印度人很少吃牛肉,再看他们习惯吃鱼肉。这跟他们印度有吃素的传统和三面靠海就地取材有很大关系。印度因为靠海近,捕鱼业发达,这个花费比养牛花费的代价要少多了,所以他们更少吃牛肉了。因为养牛,就要消耗很多粮食以及粮食有关的食材,而他们少吃牛,那不就变相的节省了粮食了嘛。

⑶ 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

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

1、 20 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印度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2、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粮食产量,而且改善生态环境。

⑷ 为本国国民都吃不饱,印度还要大量出口大米呢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有一个邻居就和我们关系时好时坏,他们总是对我国的领土各种“碰瓷”,但又经常各种毫无理由的自信,因此常常自讨苦吃。这个国家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印度。印度这个地方也和我们一样,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地方,但是比起我国数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建立古印度的那个种族现在成为了印度中的贱姓“达利特人”,被外来者奴役,而那些外来者则成为了印度人。古印度的文明断绝、文字断绝,因此不算文明古国。

很多人一直觉得印度奇葩,印度也的确是因为改革不彻底,内部的封建残余浓厚,各种问题丛生。但是我们现在看印度的眼神,正是几十年前西方国家看我们的眼神。我们不能忽略印度是一个人口和国土体量都十分大的国家。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他们,但是从战术上重视他们。

⑸ 印度粮食产量低的原因

原因主要是印度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与旱季,这导致印度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
众多的人口,使印度成为粮食消费大国。
印度粮食产量低,主要原因是工业不发达——首先在选种、育种等方面,印度技术薄弱。
在农业机械方面,印度自己的产量无法达到生产要求,只能进口。
印度在农用化肥和农药上产量也很悲剧,也只能依赖进口。
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印度的基建十分落后,而且效率极低,水利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⑹ 日本,印度粮食自供不足的社会原因

印度:粮食大国、饥饿大国

“印度用占世界2.4%的国土面积养活全球1/6的人口。”这是国际媒体提到印度粮食生产状况时常用的数据。在粮食安全上有过惨痛教训的印度,严格来说应是“人多地不少”。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中国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人计算18亿亩合120万平方公里。印度国土面积约为中国的1/3,却拥有180万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印度河与恒河两大河流冲积平原,给人口超过13.5亿的印度带来肥沃的土地。印度历史上就是农业大国,但从沦为英国殖民地到1947年独立,印度发生过5次大饥荒。从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印度又发生3次较大饥荒,官方统计饿死300余万人。

粮食安全问题是历届印度政府的心腹大患,并通过“绿色革命”等举措提高粮食产量。到1980年,印度政府宣布本国实现粮食自给。现在,印度日常农产品价格保持低水平,粮食略有盈余出口,这与独立前后粮食长期短缺、依靠进口形成强烈对比。为保证农民的权益,刺激生产积极性,印度政府还长期实行粮食收购价保护。在维护社会公平和选举因素推动下,印度对农产品价格实行干预政策,出台《国家粮食安全法案》。

在有粮食出口的印度,国民饥饿状况却在加剧。据《印度教徒报》报道,去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印度仍是拥有最多“粮食不安全人口”的国家。报告估算,2014年至2019年,即莫迪政府的第一个任期,印度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增长3.8个百分点。印度在“2020年全球饥饿指数”10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4位,属于“重度”饥饿类。英国《对话》杂志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粮食生产大国印度还是世界上饥饿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情况敲响警钟,提醒各经济体必须重新配置自己的粮食体系”。

日韩紧盯粮食出口国风吹草动

在日本,关于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经常被提起。日本粮食自给率1965年为73%,之后就直线下降,现在在发达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且前景严峻。为改变现状,日本也有乡村振兴的蓝图。去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指导方针——“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其核心是到2030年将粮食自给率从2018年的37%提升至45%。日本《高知新闻》2019年曾刊发题为“日本食品安全保障处于十分危险状况”的社论,提到日本小麦自给率只有12%,政府必须要有危机感,要推进智能农业,以弥补无法集中农业用地大规模生产,以及农户减少和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不足。

受疫情影响,俄罗斯、阿根廷等粮食出口国去年一度限制本国的粮食出口或准备针对谷物出口商征收特别税,这让地少人多的日本更为不安。日本农协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就像疫情初期口罩短缺一样,如果粮食出口国都‘国产国消’,对日本来说会意味着什么?与生产工业产品不同,日本的农畜产品不可能马上扩大生产。”来自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佐藤康博不无担忧地说:“我有过这样的危机感——食品安全保障是关系到国民生命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做好准备。”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藤井聪今年1月在《农业协同组合(农协)新闻》上撰文说,农业用地只占日本国土的13.5%,从“食品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必须将提高“粮食自给率”定位为重要的国家目标。此前,《日本产经新闻》曾援引农协一位负责人的话说:“提高食品自给率只是中央政府在摇旗呐喊,在地方政府、农业生产者、消费者那里还没有产生广泛共鸣。”

据报道,今年6月前,日本政府将汇总有关“在后疫情时代强化食品安全保障”的各种信息,应对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东京大学铃木宣弘研究室给出的一组数据是:“把种子因素考虑其中,2018年日本蔬菜自给率为8%,把饲料因素考虑其中,牛肉自给率为11%、猪肉6%、鸡肉12%,而这些数字2035年将降至3%、2%、1%、2%。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日本将无法应对粮食出口国限制粮食出口的禁令。”不过,据《读卖新闻》报道,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一直在向日本出口小麦,且日本还有国家储备、大米自给自足。但日本主流媒体还是呼吁,政府必须与商社等民间企业合作,努力稳定粮食供应。据了解,日本很多综合贸易公司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投资农业生产,专门生产面向日本出口的农作物。

水稻是日本唯一可以通过国产实现大米自给自足的作物,不过,据《环球时报》驻日记者观察,一些种植水稻的日本农民却面临收入难以保障的现实情况。秋田县汤泽市是日本着名的大米品种“秋田小町”的产区,在当地劳作近40年的稻农石成寿告诉记者,他同时还种植饲料用稻谷和樱桃,因为“只靠种植水稻无法生存下去,要从事复合农业”。

韩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样突出

上世纪60年代,韩国谷物综合自给率曾高达90%,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如韩国人肉类消费增加,以及产业化、都市化提高让耕地越来越少,韩国粮食自给率也出现持续下滑现象。目前,韩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34公顷,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2009年至2019年韩国政府在粮食领域投入13.52万亿韩元进行扶持,如补贴农民种植水稻以外的农作物、通过援助培训和农资方式培育粮食作物共同经营制度、支持水田旱作等,但效果并不理想。韩国2019年的粮食自给率仅为45.8%,与2009年的56.2%相比大为降低。受天灾和国际粮食价格影响,韩国2020年出现粮食产量过去52年来最低和价格史上最高的现象。

韩国粮食的不足部分主要依靠国际市场购买,因此,粮食出口国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加剧韩国的危机意识。据《韩民族新闻》报道,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去年5月曾进行过“应对粮食危机特别演练”,核心内容就是向在海外的韩国农场主下达“进口粮食命令”。目前,共有69个韩国法人在俄罗斯、柬埔寨、中国、越南、印尼等地经营农场,“进口粮食命令”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想方设法将粮食运往韩国。但一些韩国专家还是认为,韩国的粮食安全已亮起红灯,为此必须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粮食生产率。以新加坡为例,虽然其粮食消费量的90%需要进口,但新政府仍投入巨资发展都市农业。

⑺ 印度气候与粮食产量减少的原因

位于印度洋的北部亚洲的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为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于夏季.
如果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比较,特别是考虑到印度所具备的优越自
然条件,则其农业发展速度还是较慢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是较低的。(1)生
产技术落后。目前印度农业生产基本上仍为手工劳动,挽牛是是主要动力。
在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耕地总面积中,印度占22.7%,而其化肥消费量
仅占16%,拖拉机数量则不到11%,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则差距更大。(2)
土地利用不合理,垦殖指数高而复种指数低。印度垦殖指数高达56.7%,超
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因使用不合理,造成地力耗竭,大批耕地抛荒休闲。
以印度丰富的水热资源论,农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长,但迄今大部分耕地仅
为春种和秋种两种,夏种比例低,总的复种指数较低。(3)单产水平低。主
要作物中除茶叶外,其它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其中棉花仅为世界平
均单产的五分之二,玉米不足三分之一,牛的产奶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四分
之一。印度虽然是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但因营养缺乏,体质退化,生产性
能低。印度农作物种类很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粱、黄麻、
红麻等的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茶、稻谷、油菜等居第二位,但大多因单
产不高,故其总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种植面积那样突出。
印度农业生产的布局,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
尽相同,降水状况相差尤大,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稻谷主要分布在常年
降水量为1,200 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种
植在国土的北部地区,那里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
高粱、谷子、玉米等杂粮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棉花主
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黄
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
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上这
里就是黄麻集中产区;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
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
此外,印度的各种热带作物,如橡胶、咖啡、腰果、胡椒、豆蔻、椰子等,
几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块热带雨林气候区,即半岛西南部地区。
印度的工业原来就有一定的基础。独立以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一直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1950~1965 年,工业生产年平均递增8%,1966~
1980 年,降为4.2%。虽然发展速度不算快,但却比较稳定。工业的发展不
但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也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多种基础
工业在内的40 多个部门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原子能、电子、航空
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一定规模。过去,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是工业的
主体,现在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55%以上。工业品的自给
能力也大大提高,近年来还能向国外输出一些轻、重工业产品和一般性的工
业技术。印度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匮乏,运输紧张,资金和先进技
术等对外依赖严重,人均工业品消费量仍然较低,等等。
印度工业的地区布局在独立以后有很大变化。过去(1948 年)以孟买为
中心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西孟加拉邦和以阿默达巴德为
中心的古吉拉特邦等三邦合计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如今这三个邦已降
到42%,而同期南方四邦的比重由11%上升到23%,西北部各邦的比重也
有所提高,从而使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印度有五大工
业区:(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胡格利河下游区,以麻纺织和机械工业最为
重要,其它轻工业规模也较大。(2)孟买—浦那区,长期以棉纺织业占绝对
优势,孟买是靠周围广大地区的棉花生产发展起来的“棉花港”和最大的棉
纺织工业中心。现在机械、化工两大部门在国内地位也很突出。(3)阿默达
巴德—巴罗达区,以棉纺织业为主,其它轻重工业部门也有一定基础。(4)
乔塔那格浦尔高原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煤、钢产量均占印度全国
的四分之三,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5)马
德拉斯—班加罗尔—科因巴托尔区,过去以棉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独立后新
兴部门发展很快。班加罗尔现为全国第三大工业城市,机械工业比重之大在
国内居首位;马德拉斯近年汽车、冶金、化工等部门发展较快;科因巴托尔
是全国第三大棉纺织工业中心。除以上工业集中区域外,其它分散的重要工
业城市还有坎普尔、德里、海德拉巴等。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不自产化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石油什么时候用 浏览:792
中国巨幕多少钱 浏览:552
印尼虎怎么养视频 浏览:388
中国的黑石材有哪些 浏览:979
1万亿越南盾等于多少 浏览:169
印尼在湖北的什么方向 浏览:23
意大利牛仔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 浏览:824
意大利新型冠状病毒在哪个城市 浏览:293
凭什么美国想禁伊朗石油就禁 浏览:508
印度胡黄连长什么样子 浏览:764
中国森田旗下上市公司哪些 浏览:508
甜的手抓饼怎么做印度飞饼 浏览:404
印尼为什么这么小 浏览:176
中国最大的湖泊是那哪个湖 浏览:715
快递英国要多少时间 浏览:667
骑自行车环游中国边境要多久 浏览:665
武汉到越南坐什么车 浏览:621
中国哪个补习班最好 浏览:473
中国34个省会在哪里 浏览:441
越南豆腐脑在哪里买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