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之名的来源和意义是什么
印度之名源于印度河,梵文曰“信度”(Sindhu),意为海洋、江河。在古贷,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的领土在内的整个印度次大陆。
Ⅱ 印度一词是怎么来的
印度 的名称是对Sindhu一词的一种腐败。邻近的 *** 人,伊朗人将''读成'h',并称这片土地为印度教。希腊人将这个名字发音为Ins。
娜斯迪胡是印度河的名称,在提到Rig-吠陀,现存最古老的一个印欧语系文字,公元前1700至1100年间大概在印度次大陆西北地区组成。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化上的相似性与伊漏塌液朗阿维斯塔,往往与早期的相关文化公元前2200至1600年的。
英语术语来自希腊语 Ἰνδία (Indía),经由拉丁语印度。Iindía在拜占庭式的民族志表示该地区以外的印度河(Ἰνδός)河,因为希罗多德提到的“印第安人的土地”。Ἰνδός,Indos, “一个印度人”返物,来自 Avestan Indianš指的是信德省,在波斯波利斯的梯田铭文中被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公元前 550-486 年)列为征服的领土。
印度这个名字在古英语中广为人知(至少在公元 5 世纪中叶到 12 世纪中叶之间),并用于阿尔弗雷德国王对奥罗修斯的翻译。在法国的影响下,这个名字被Ynde或Inde取代。它进入了早期现代英语(15 世纪下半叶至公元 1650 年)。因此,独立出现了国王詹姆斯圣经的第一版和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两者都属于早期现代英语的后期。印度这个名字从 17 世纪开始重新使用英语,这可能是由于拉丁语、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的影响。
以下是从古代波斯王朝开始的名字的时间线:
日期名称来源定义
C。公元前486年希杜什纳克什-伊-鲁斯塔姆“大流士国王说: 靠着 Ormazd 的恩典,这些(是)我在波斯之外获得的国家。我已经建立了对他们的权力。他们向我带来了贡品。我对他们说过的话,他们拥有完成了。他们遵守了我的法律。美狄亚……阿拉霍蒂亚(哈劳瓦提斯)、萨塔吉迪亚(萨塔古什)、甘达里亚(加达拉)、印度(希杜什)……”
C。公元前 440 年印度希罗多德“印度东部有一片完全是沙子的土地。确实,在亚洲的所有居民中,印度人居住在最靠近东方和太阳升起的地方。”
C。公元前 300 年印度/Indikē超强的“印度在平面上是四边形的,面向东方的一边,面向南方的大海指南针;面向北极的地区被来自斯基泰的赫莫杜斯山脉分隔开来,那里居住着斯基泰人部落被称为酒井;在第四边,转向西方,印度河标志着边界,是尼罗河之后所有河流中最大或几乎最大的河流。”
C。公元 140 年印道, 印道阿里安“印度陆地向北的边界是金牛座山。在这片土地上,它不再被称为金牛座;但金牛座从大海开始,对着潘菲利亚、利西亚和西里西亚;直到东洋,向右奔跑但这座山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一个是帕拉帕米索斯,另一个是赫莫多斯山;在别处它被称为伊玛翁,也许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名字;但与亚历山大作战的马其顿人称它为高加索;另一个高加索,也就是说,不是斯基泰人; 所以故事流传着亚历山大甚至来到了高加索的另一边。印度西部以印度河为界,直通大海,河流从两条河口流出,不像伊斯特河的衫液五个河口那样汇合在一起;但就像尼罗河的那些,埃及人形成三角洲;因此印度河三角洲也是由印度河形成的,不亚于埃及河;这在印度语中叫做 Pattala。向南,这片海洋与印度陆地接壤,向东,海洋本身就是边界。靠近帕塔拉的南部和印度河的河口被亚历山大和马其顿人以及许多希腊人勘察过;至于东部,亚历山大并没有越过海法西斯河越过这条河。一些历史学家描述了恒河这一边的部分以及恒河和城市的入口在哪里帕林博特拉,恒河上最大的印度城市。(...) 印度河流比亚洲任何其他河流都大;最伟大的是恒河和印度河,这片土地因此得名;每一条都比埃及的尼罗河和斯基泰的伊斯特河还要大,即使将它们放在一起;我自己的想法是,即使是 Acesines 也比 Ister 和 Nile 大,Acesines 在那里吸收了 Hydaspes、Hydraotes 和 Hyphasis,流入印度河,因此它的宽度变成了 30 stades。可能还有其他更大的河流流经印度土地。”
C。公元590年后伊斯塔赫里“至于它是由波斯海东界后腿的土地(即印度洋),在W.和S. *** 教的国家,由中国的N.帝国。 . 从莫克兰 *** 、曼苏拉和菩提国以及信德的其余部分,到你来到坎努吉,然后到达 *** ,印度的土地长度约为 4 个月,其宽度从印度到坎努吉国大约三个月。”
C。公元650年五个印度玄奘“五印周长约九万里,三临大海,北靠雪山,北阔,南窄,形如半月。”
C。公元944年后,信德马苏迪“因为现在让我们将自己限制在关于 Sind 和 Hind 国王的简要通知上。Sind 的语言与 Hind 的语言不同......”
公元 1020 年后比鲁尼“Hind 东面被 Chín 和 Máchín 包围,西面被 Sind 和 Kábul 包围,南面被大海包围。”-
公元1205年后哈桑·尼扎米“欣德全境,北起白沙瓦,南至印度洋;从西湾(印度河西岸)到东边的山脉,与中国分道扬镳。”
公元 1298 年印度 大
印度 小
印度 中印度马可波罗“大印度是从马巴尔延伸到凯斯马科兰(即从科罗曼德到梅克兰),它包含 13 个伟大的王国……小印度从占婆省延伸到穆特菲利(即从科钦-中国到 Kistna) Delta),包含8个伟大的王国……阿巴什(阿比西尼亚)是一个非常大的省份,你必须知道它构成了中印度。”
C。公元 1328 年印度乔丹努斯修士“我该怎么说?这个印度的伟大无法描述。但是,关于大印度和小印度,就这些就足够了。我要说的是印度 Tertia,我确实没有看到它的许多奇迹,没有到过那里。 。 。 。”
公元 1404 年小印度克拉维霍“就在同一个星期四,这些大使们到达了这条大河(奥克苏斯河),他们越过另一边。同一天……晚上来到了一个名为 Tenmit(泰尔梅兹)的大城市,而这曾经属于小印度,但现在属于撒马尔罕帝国,被塔穆尔贝克征服了。”
Ⅲ 印度是怎么来的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文言文翻译:
印度人民,随着居住地方的不同而自名其国名,对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称之为印度。至于印度的界域,我们可以谈一谈。五印度这块地方,方圆九万多里。三面濒临大诲,北面背靠雪山。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全国划分地区,有七十多个国家。当时天气特别炎热,地方又多潮湿。北方耸立着很多高山,丘陵地带多是盐碱地,东部河流平原肥沃滋润,南方草木繁茂,西方土地十分贫瘠。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原文: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节选自《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
《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为各国学者所重视。
Ⅳ 印度一词是怎么来的
印度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源自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着作《历史》中,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我国汉代史书中称印度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开始改译为“印度”。
Ⅳ 雅利安人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雅利安人是如何入侵印度的
雅利安人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雅利安人是如何入侵印度的?这个答案就要从公元前2000年中后期的故事说起了。
约公元前2000年中后期,一些操印欧语、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的部落,从西北山口进入印度。他们与当地土着进行了反复激烈的争夺,逐渐战胜了土着居民,夺取了不少土地。在以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由西北向东南扩张,成为次大陆的主要居民。人侵者自称“雅利安人”,意思是“出身高贵的人”。他们称当地居民为“达萨”,意为“敌人”。在他们眼里,达萨是一些低鼻梁、黑皮肤、语言不清,不祭神灵的人。
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部落组织依然存在。部落首领称为“罗阁”,其权力已在不断的战争中日益扩张,但仍受到民众会议和长者会议的某种制约。祭司集团开始出现,他们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时代。一夫一妻是最流行的婚姻方式。在早期吠陀时代的后期,私有制开始发展,土地和牲畜已分给各个家庭使用,氏族内部已开始出现贫富差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更加迫切,雅利安人常把被他们击败的敌人贬为奴隶,强迫他们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劳动。但总体来说,早期吠陀时期奴隶劳动并不普遍,奴隶制尚处于萌芽状态。
以上就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主要过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Ⅵ 印度人不是猴子变来的,那是怎么来的印度
据《印度时报》网站报道,当地时间7月1日,印度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萨蒂亚帕尔辛格再次爆出惊人之语,他重申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科学上是错误的”,并表示自己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他相信他的“祖先不是猿”。
自封为神族的“婆罗门”
以雅利安人为首的种群,统治了印度上千年,在多年的征战中打下了众多的土地,所以他们拥有着无尚的尊贵与权力,在后期的统治中,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权与军权。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神是一切主宰,凡人才是猴子变得”,大概这句话就是那位副部长想说但没说出口的话,可惜《进化论》并不支持这个说法。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这件事,只是个人的突发奇想,这背后隐藏着13亿人之间不可告人的内部斗争。印度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Ⅶ 印度是怎么独立的
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实力迅速衰落,由于民族主义国家思想的兴起和印度人民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广泛开展,遂准许印度独立。但此时印度的穆斯林已经开始谋划建立单独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英国和甘地都无力改变印度社会已经分裂的现实,只得同意独立后的印度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实现独立,但仍然留在英联邦内,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Ⅷ 印度种姓制度是怎么来的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就已经形成并确立的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对所有的印度等级制度都称作为种姓制度,玄奘翻译为族姓制度,而在西方,将这种制度称之为喀斯特制度。
瓦尔纳制度形成以后,各个阶层就由家庭出身定了下来,每个阶层世代都从事规定的职业,而各个瓦尔纳之间也禁止通婚,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讲并没有社会上升的途径。制度的形成的原因,正是在于新兴的贵族希望确立一定的机制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以及剥削地位。同时也是早期部落向国家过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