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达摩祖师的简介谁能告诉我
达摩祖师原是南印度国的三王子,父王将王位传给他而不是两位哥哥,但当父王病危时,大哥却派人暗杀已抢夺王位。后经般若多罗法师的指点,看破名与利,决心拜师潜佛。起初师父要达摩祖师自盖自修室以表求佛之心,但这过程中不断有考验,盖了又坏坏了又盖,后来悟到佛在自己的心中。师父为达摩祖师惕渡,第一刀:断除一切烦恼,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普渡一切众生,更嘱付达摩要等师父过世六十七年后才能到震旦(中国)弘法,不要操之过急。六十七年后正逢南北朝民不潦生、战争频繁之际,达摩来到了震旦,此时当今皇上梁武帝大行佛道,人民生活小康,东林寺奉旨召待但因与梁武帝沟通不良便往北走来到少林寺,在千圣山一坐九年,在这当中有人怀疑尝试要让他分心,甚至拿针戳入身,梁武帝也派人要强行与之带回,但他都不为所动,后来圣名远播,许多善男信女都来拜拜,香火鼎盛。
在龙山寺有一位神光,作梦时梦到兔儿的指引,往南走去求法,于是路上真遇到兔儿,告诉他少林寺有一位不倒翁,朝南行去,在山洞中看到了达摩祖师在打坐,他也跪在洞口饱受风雪三天三夜,后来达摩祖师转身,他求达摩为他安心,也以断臂来表求佛之心。达摩祖师说:“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的是。”赐予神光为慧可。有一次强盗闯入寺中强夺香火钱,达摩坐下他们却用火射箭,将他的躯体烧毁,达摩祖师虽驱体被埋藏,但他还将缎练身体及筋骨修练之法流传。将依钵传给慧可为“禅宗二祖”,及四卷愣迦经佛祖最高法要,之后携一只草鞋西行,后代将棺木打开真的只剩一脚草鞋,此时达摩祖师已达一百五十岁高龄。
Ⅱ 印度禅宗二十八祖介绍
东土祖师
【0035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宝珠,发明心要。
既而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号菩提达磨。
祖乃告尊者曰:“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愿垂开示。”
者曰:“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天。待吾灭后六十七载,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于日下。”
祖又曰:“彼有大士,堪为法器否?禾载之下有留难否?”
者曰:“汝所化之方,获菩提者不可胜数。吾灭后六十余年,彼国有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时,南方勿住。彼唯好有为功业,不见佛理,汝纵到彼,亦不可久留。听吾偈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 独自栖栖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 二株嫩桂久昌昌。
又问曰:“此后更有何事?”
者曰:“从是已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难。听吾谶曰:
心中虽吉外头凶, 川下僧房名不中。
为遇毒龙生武子, 忽逢小鼠寂无穷。
又问:“此后如何?”
者曰:“却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谶曰:
震旦虽阔无别路, 要假儿孙脚下行。
金鸡解御一粒粟, 供养十方罗汉僧。
复演诸偈,皆预谶佛教隆替。
(事具《宝林传》及《圣胄集》。)
祖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尝废阙。迨尊者顺世,遂演化本国。
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胜多,本与祖同学佛陀跋陀小乘禅观。
佛大先既遇般若多罗尊者,舍小趣大,与祖并化,时号二甘露门矣。
而佛大胜多更分徒而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封己解,别展化源,聚落峥嵘,徒众甚盛。
祖喟然叹曰:“彼之一师已陷牛迹,况复支离繁盛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缠邪见。”
言已,微现神力,至有相宗所,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
彼众中有一尊长萨婆罗答曰:“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
祖曰:“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名实相,当何定耶?”
彼曰:“于诸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
祖曰:“诸相不定,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
彼曰:“我言不定,不说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
祖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定不定故,即非实相。”
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非故,不定不变。”
祖曰:“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已变已往,其义亦然。”
彼曰:“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其义。”
祖曰:“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
萨婆罗心知圣师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虚空曰:“此是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此否?”
祖曰:“若解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失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
彼众闻已,心意朗然,钦礼信受。
祖瞥然匿迹。
至无相宗所,问曰:“汝言无相,当何证之?”
彼众中有波罗提答曰:“我明无相,心不现故。”
祖曰:“汝心不现,当何明之?”
彼曰:“我明无相,心不取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
祖曰:“于诸有无,心不取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
彼曰:“入佛三昧,尚无所得,何况无相,而欲知之?”
祖曰:“相既不知,谁云有无?尚无所得,何名三昧?”
彼曰:“我说不证,证无所证。非三昧故,我说三昧。”
祖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证,非证何证?”
波罗提闻祖辩析,即悟本心,礼谢于祖,忏悔往谬。
祖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证之。此国有魔,非久降之。”
言已,忽然不现。
至定慧宗所,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
彼众中有婆兰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
祖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
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
祖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
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
祖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
婆兰陀闻之,疑心冰释。
至第四戒行宗所,问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当此戒行,为一为二?”
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
祖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于行。内外非明,何名为戒?”
彼曰:“我有内外,彼已知竟。既得通达,便是戒行。若说违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净,即戒即行。”
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净?既得通故,何谈内外?”
贤者闻之,即自惭伏。
至无得宗所,问曰:“汝云无得,无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
彼众中有宝静者答曰:“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
祖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
彼曰:“见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
祖曰:“得既非得,得得无得。既无所得,当何得得?”
宝静闻之,顿除疑网。
至寂静宗所,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
彼众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
祖曰:“空空已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
彼尊者闻师指诲,豁然开悟。
既而六众,咸誓归依。由是化被南天,声驰五印。经六十载,度无量众。
后值异见王轻毁三宝,每云:“我之祖宗,皆信佛道,陷于邪见,寿年不永,运祚亦促。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善恶报应,皆因多智之者妄构其说。至于国内耆旧,为前王所奉者,悉从废黜。”
祖知已,叹彼德薄。当何救之?即念无相宗中二首领:其一波罗提者,与王有缘,将证其果。其二宗胜者,非不博辩,而无宿因。
时,六宗徒众,亦各念言:“佛法有难,师何自安?”
祖遥知众意,即弹指应之。
六众闻云:“此是我师达磨信响,我等宜速行,以副慈命。”
即至祖所,礼拜问讯。
祖曰:“一叶翳空,孰能剪拂?”
宗胜曰:“我虽浅薄,敢惮其行?”
祖曰:“汝虽辩慧,道力未全。”
宗胜自念:“我师恐我见王大作佛事,名誉显达,映夺尊威。纵彼福慧为王,我是沙门受佛教旨,岂难敌也。”
言讫潜去。至王所广说法要及世界苦乐、人天善恶等事。王与之往返徵诘,无不诣理。
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
宗胜曰:“如王治化,当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在?”
王曰:“我所有道,将除邪法。汝所有法,将伏何人?”
祖不起于座,悬知宗胜义堕,遽告波罗提曰:“宗胜不禀吾教,潜化于王,须臾理屈。汝可速救。”
波罗提恭禀祖旨,云:“愿假神力。”
言已,云生足下。至大王前,默然而住。
时,王正问宗胜,忽见波罗提乘云而至,愕然忘其问答。曰:“乘空之者,是正是邪?”
提曰:“我非邪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
王虽惊异,而骄慢方炽,即摈宗胜令出。
波罗提曰:“王既有道,何摈沙门?我虽无解,愿王致问。”
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
提曰:“见性是佛。”
王曰:“师见性否?”
提曰:“我见佛性。”
王曰:“性在何处?”
提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
提曰:“今现作用,王自不见。”
王曰:“于我有否?”
提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
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现?”
提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
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
波罗提即说偈曰:
在胎为身, 处世为人。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鼻辨香, 在口谈论。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遍现俱该沙界, 收摄在一微尘。
识者知是佛性, 不识唤作精魂。
王闻偈已,心即开悟,悔谢前非,咨询法要,朝夕忘倦,迄于九旬。
时,宗胜既被斥逐,退藏深山。念曰:“我今百岁,八十为非。二十年来,方归佛道。性虽愚昧,行绝瑕疵。不能御难,生何如死?”
言讫,即自投崖。
俄有神人以手捧承,置于岩上,安然无损。
宗胜曰:“我忝沙门,当与正法为主,不能抑绝王非,是以损身自责,何神佑助,一至于斯!愿垂一语,以保余年。”
于是神人乃说偈曰:
师寿于百岁, 八十而造非。
为近至尊故, 熏修而入道。
虽具少智慧, 而多有彼我。
所见诸贤等, 未尝生珍敬。
二十年功德, 其心未恬静。
聪明轻慢故, 而获至于此。
得王不敬者, 当感果如是。
自今不疏怠, 不久成奇智。
诸圣悉存心, 如来亦复尔。
宗胜闻偈欣然,即于岩间宴坐。
时,王复问波罗提曰:“仁者智辩,当师何人?”
提曰:“我所出家,即娑罗寺乌沙婆三藏为受业师。其出世师者,即大王叔菩提达磨是也。”
王闻祖名,惊骇久之。
曰:“鄙簿忝嗣王位,而趣邪背正,忘我尊叔。”
遽敕近臣,特加迎请。
祖即随使而至,为王忏悔往非。
王闻规诫,泣谢于祖。
又诏宗胜归国。
大臣奏曰:“宗胜被谪投崖,今已亡矣。”
王告祖曰:“宗胜之死,皆自于吾。如何大慈,令免斯罪。”
祖曰:“宗胜今在岩间宴息,但遣使召,当即至矣。”
王即遣使人山,果见宗胜端居禅寂。
宗胜蒙召,乃曰:“深愧王意,贫道誓处岩泉。且王国贤德如林,达磨是王之叔,六众所师,波罗提法中龙象,愿王崇仰二圣,以福皇基。”
使者复命。
未至,祖谓王曰:“知取得宗胜否?”
王曰:“未知。”
祖曰:“一请未至,再命必来。”
良久使还,果如祖语。
祖遂辞王曰:“当善修德,不久疾作,吾且去矣。”
经七日,王乃得疾。国医诊治,有加无瘳。
贵戚近臣忆师前记,急发使告祖曰:“王疾殆至弥留,愿叔慈悲,违来诊救。”
祖即至慰问。
时,宗胜再承王召,即别岩间。
波罗提亦来问疾。
谓祖曰:“当何施为,令王免苦?”
祖即令太子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宝,复为忏悔,愿罪消灭。
如是者三,王疾有间。
师念震旦缘熟,行化时至,乃先辞祖塔,次别同学,后至王所,慰而勉之曰:“当勤修白业,护持三宝。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彼土何祥?叔既有缘,非吾所止。惟愿不忘父母之国,事毕早回。”
王即具大舟,实以众宝,躬率臣寮,送至海壖。
祖泛重溟,凡三周寒暑,达于南海,实梁普通七年丙午岁九月二十一日也。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当大通元年丁未岁也(普通八年三月改元)。十月一日至金陵。
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祖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祖曰:“不识。”
帝不领悟。
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魏孝明帝孝昌三年也。
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
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
乃往彼,晨夕参承。
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
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
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
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可曰:“请师指陈。”
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祖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逾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
(《别记》云:祖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秪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慧可种种说心性,曾未契理。祖秪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可忽曰:“我已息诸缘。”祖曰:“莫成断灭去否?”可曰:“不成断灭。”祖曰:“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言已,乃与徒众往禹门千圣寺。
止三日,有期城太守杨炫之,早慕佛乘,问祖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
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又问:“此外如何?”
祖曰:“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
又曰:“弟子归心二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适听师言,罔知攸措。愿师慈悲,开示宗旨。”
祖知恳到,即说偈曰:
亦不睹恶而生嫌, 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
炫之闻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
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万差,多逢患难。”
炫之曰:“未审何人,弟子为师除得否?”
祖曰:“吾以传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无此理。”
炫之曰:“师若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力?”
祖不获已,乃为谶曰:
江槎分玉浪, 管炬开金锁。
五口相共行, 九十无彼我。
炫之闻语,莫究其端。默记于怀,礼辞而去。
祖之所谶,虽当时不测,而后皆符验。
时魏氏奉释,禅隽如林,光统律师、流支三藏者,乃僧中之鸾凤也。
睹师演道,斥相指心,每与师论义,是非蜂起。
祖遐振玄风,普施法雨,而偏局之量,自不湛任,竞起害心,数加毒药。
至第六度,以化缘已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之,端居而逝。
即魏文帝大统二年丙辰十月五日也。
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
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祖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
云问:“师何往?”
祖曰:“西天去!”
云归,具说其事,及门人启圹,唯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举朝为之惊叹。
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
至唐开元十五年丁卯岁为信道者窃在五台华严寺,今不知所在。
初,梁武遇祖,因缘未契。及闻化行魏邦,遂欲自撰师碑而未暇也。
后闻宋云事,乃成之。代宗谥圆觉大师,塔曰空观(年号依《纪年通谱》)。
(《通论》曰:传灯谓魏孝明帝钦祖异迹,三屈诏命,祖竟不下少林。及祖示寂,宋云自西域还,遇祖于葱岭,孝庄帝有旨令启圹。如南史普通八年,即大通元年也。孝明以是岁四月癸丑殂,祖以十月至梁。盖祖未至魏时,孝明已去世矣。其子即位未几,为尔朱荣所弑,乃立孝庄帝,由是魏国大乱。越三年,而孝庄殂,又五年分割为东西魏。然则吾祖在少林时,正值其乱。及宋云之还,则孝庄去世亦五六年,其国至于分割久矣,乌有孝庄令启圹之说乎?按唐史云:后魏末,有僧达磨航海而来,既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只履而已。此乃实录也。)
Ⅲ 佛教中印度八十四大手印成就者是哪几位
出家修行的大成就者:
1 集密香底巴派创始人:香底巴
2 大乘八派祖师:龙树菩萨
3 胜乐金刚印度三大传规之一:那波巴
4 六严二圣之一:圣天菩萨
5 那洛六法传承祖师:那洛巴
6 噶举派第二祖师:帝洛巴
7 “伟大行派”传承上师:寂天菩萨
8 超岩寺西门师:丹马巴
9 胜乐金刚印度三大传规之二:甘帝巴
10 宁玛派传承祖师:莲花生
11 密教付法第四祖:龙菩提
在家修行的大成就者:
12 高贵的享乐主义者:黎拉巴
13 骑虎国王:宗比巴
14 大手印法门始祖:萨惹哈
15 丧妻的大成就者:吉嘎力巴
16 鱼腹中修行12年:米那巴
17 牛的守护者:果阿嘎
18 被继母迫害的王子:卓朗卡
19 琵琶师:韦那巴
20 年迈的织布工:登底巴
21 得天神帮助的鞋匠:札马力巴
22 获宝剑成就的小偷:嘎卡巴
23 经常说谎的人:达卡那巴
24 尸林中修行的“狼人”:夏力巴
25 持书行乞的人:札查巴
26 富有的婆罗门:巴查巴
27 用破布做衣服的人:杜甘帝
28 无用的胖子:阿卓基
29 身材美好的瑜伽士:嘎拉巴
30 获大成就的洗衣匠:多毕巴
31 戴金手钏的国王:甘嘎那
32 舂米的大臣:丹吉巴
33 财神中尊贵者:班德巴
34 散尽家财的赌徒:当底巴
35 脖子上长瘤的农民:古吉巴
36 狂妄自大的人:玛希巴
37 听闻佛法却不知修行的人:达玛巴
38 贪财的木材商人:阿津达
39 从水中得到牛奶的人:巴巴希
40 金刚乘的创始者:因渣菩提
41 挖藕为生的人:那力那巴
42 眼球充血的宗师:梅果巴
43 疲惫的铁匠:甘巴力巴
44 无家可归的农民:多杰巴
45 持燃者:杂兰达热巴
46 返老还童的大成就者:拉呼拉
47 拿着容器的人:多卡力巴
48 帝洛巴的传承上师:玛当吉
49 疲倦的农夫:梅帝尼
50 猎鸟者:葛鲁拉
51 因痛苦而独居的人:鲁吉卡
52 贪睡的人:札鲁吉
53 供养多玛食子的人:札雅南达
54 毫无德相的人:尼古纳
55 亲见观音的乞丐:巴札力巴
56 因花而得名的国王:赞巴嘎
57 乞食的人:毕夏拿
58 富甲一方的油商:帝力巴
59 陶器工:古巴力巴
60 变人为石像的大成就者:札巴力巴
61 穷困的裁缝师:甘大力
62 被放逐的高声谈话的人:嘎拉嘎拉
63 编结草绳的人:达忽力
64 妻子皆亡的平民:嘎巴拉
65 飞行大成就者:邬笛力巴
66 暴食者:沙瓦巴嘎
67 好战者:吉拉巴拉
68 做娼妓仆人的国王:达力嘎巴
69 制作铃鞋的工匠:巴拿哈
70 在芒果园中享乐的国王:过卡利巴
71 傲慢的美男子:阿南科
72 黑誓愿金刚:小黑行者
73 长生不老的大成就者:加利巴
74 采珠人:萨木札
四方行脚的大成就者:
75 胜乐金刚印度三大传规之三:卢伊巴
76 道果传承祖师:毗瓦巴
77 山丘之人:夏瓦日巴
78 帝洛巴四大语旨传承之一:拉瓦巴
79 喜爱狗的人:古古力巴
80 四处朝圣的平民:卓吉巴
女性大成就者:
81 家庭主妇:玛尼巴札
82/83 姊妹大成就者:梅卡拉与嘎拿卡拉
84 俱生乘创始人:拉克希米迦罗
Ⅳ 古印度佛教的最厉害的祖师是谁,是否是六圣二庄严
最厉害的当然是释迦牟尼佛了,其次就是释迦牟尼佛座下十大弟子:
徒:头陀第一:摩诃迦叶
徒:多闻第一:阿难陀
徒:智慧第一:舍利弗
徒:解空第一:须菩提
徒:说法第一:富楼那
徒:神通第一:摩诃目犍连
徒:论义第一:摩诃迦旃延
徒:天眼第一:阿那律
徒:持戒第一:优婆离
徒:密行第一:罗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