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富士康扩大在印度现有工厂,为什么富士康要去那里建厂呢
之所以会选择去印度建厂,是因为这里拥有更大的手机市场。而且印度的人口特别多,所以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也可以节省很多的费用。而且在建立厂房的过程当中并不需要多高的成本,所以说在这里建造厂房是非常合适的一件事情。
不管怎么说,这家公司能够去当地发展,也会给当地带来发展的机遇。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解决很多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给当地的制造业带来新的生机。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缓解很多人的压力,同时又可以让当地的经济得到发展。所以说这种行为对当地的发展非常有利,同时又可以让该公司节约运营的成本。一旦成本减少之后,公司能够获得的利润也越来越多。
Ⅱ 如何看待现象制造业大转移: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笔者上周就知道苹果的SE未来将在印度的新工厂制造。与富士康计划在印度西部Maharashtra州投资50亿美元建设工厂和研发中心的相互印证。来自印度的消息:该州工业部部长SubashDesai称,富士康与州政府周六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该项目将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笔者认为,苹果与富士康一起把目光转向印度是看到了印度的市场。毕竟印度是人口大国,如果印度1亿人购买苹果,对于苹果来说这就是大市场。
但是建厂的话还将遇见大问题,因为苹果与富士康一个是最终的客户,一个是集成组装的客户,要为他们建厂配套的将是一大群上游下游的配套供应商,以及一大群熟练的技术工作人员与技术。印度教育水准较高,但是制造技术却并不高,对于配套供应商来说,目前都是从国家进口零部件在印度组装为主。
过去10年,印度在美国的IT(虚拟空间)获得很大成功,但是在制造技术,国内的硬件投入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的水平。如印度的 汽车 工业可以收购路虎,但是自己制造就是塔塔的一般车。而且生产技术与研发远远落后世界。所以之前,丰田也曾经大量投入资金开厂,却最后遭到失败,不得不撤退。一个国家的基础,整个国家的制造配套水平没有到这个程度,却要去拔高,最后的结果并不一定会好。
最后桥本还想说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制造业会不断转移,会前往有市场,或者前往工资成本低的地方,这没有特别令人吃惊的地方。但是,工厂在印度并不是一定会成功,还要看上下游的供应产链的协同,以及印度市场的支撑,如果印度一直保持目前的低端市场,未来苹果与富士康还将重蹈丰田的覆辙。
50亿美元印度建厂是旧闻,2016时富士康就与印度签署此协议,2017年底终于落成,当地政府称能够提供约40000个就业岗位。
然而,却显示了一些端倪,国际大厂纷纷转移印度,印度迎来一波强化产业链地位的机会
前一阵,三星在印度诺一达新建手机工厂,据官方说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机厂,也是三星在印度的第二家,每年将实现最高1.2亿台手机的产量。
三星在中国内地也投入不少,然而随着市场的放缓,其战略重心移至印度。
不仅富士康,三星,苹果,几乎所有中国手机厂商,包括小米、vivo、OPPO、金立等,都纷纷在印度投资建厂。
可以看到,印度在未来几年极可能转移中国的部分手机制造产业链,从而消弱中国手机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强其自身的手机制造、研发能力。
造成的原因可能包括:
中国市场已经饱和,增量空间不大,换机需求放慢,但印度市场人口红利尚巨大,因而成为手机巨头们的必争地。
印度有13亿人口,看到一个数据,智能手机占有率才30%,需求量极大。
当然,从大环境看,也离不开印度政府的努力,吸引外商投资,解决当地就业,为外商提供便利。
此外,印度无论是土地租金,人力,设备,都比较低,而国内的房价、人工、物流、厂房都比较贵,加上市场需求放缓,导致这一趋势成为必然。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时代结束了。
环顾周边,川普喊话制造业回流美国,一些企业美国建厂,富士康、苹果、三星等印度建厂,当然都是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
但不得不说,这对中国的制造业是个预警。
本人是2015年大学毕业入职郑州富士康,当时可以说是满腔热血,挥头颅洒热血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是两年时间过去了,自己的干劲也没了。
郑州富士康可以说是苹果的制造基地,首先人工费不廉价了,在富士康内部版本中,一个普通工人的平均支出为5433元,当然很多人拿不到那么多,可能计算中把富士康对你的投入也加进去了。所以说劳动力并不廉价。
其次,制造业利润低,没有核心技术,除了代加工和最新收购的夏普,富士康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没有核心没有话语权,相信这也是很多制造业的为难之处。
最后就是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了。郑州富士康最初建厂的时候提出五年免税,但是从2012到2017这一段时间里,五年之约已经结束。尽管当地政府也提供给富士康许多便利,但还是增加了更多的额外支出。
综合以上阐述,富士康制造业的龙头老大,核心是其所需要的,政策上的支持也是发展的必备。至于人们一直说的廉价劳动力,百万机器人计划一直在实施。所以说国内没有好的环境的话,转向国外也是必然的
当前,功能机仍占据印度市场主导地位,智能手机普及率约为45%。因此, 印度市场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厂商必争之地。不仅是因为当地人口众多,需求旺盛,更重要的是,当地的通信技术正处在特定阶段,很多国产手机的旧款机型都可以在当地满足用户需求。
因此,不论是从生产、制造,还是销售的角度来看,国产手机厂商都不能不重视,富士康选择在当地投资建厂,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地市场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ARM、EDGE、3G等8项爱立信持有相关技术专利,当时上升势头迅猛的小米被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自此,深埋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专利炸弹正式引爆。
当时,爱立信首先祭出了必杀技——申请销售禁令。
爱立信向当地法院提出的“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场销售、推广、制造及进口涉嫌侵犯爱立信专利的相关产品,并要求小米和其印度当地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Flipkart,暂时停止销售爱立信起诉的涉案专利产品”临时禁令申请,获得了法院同意。
一般来说,申请销售禁令也需要申请人缴纳保证金,以免因错误申请,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随后,小米公按照“每台设备预缴 100 印度卢比于法院提存”的条件,临时获得使用高通芯片手机的继续销售,对国产手机来说,这只是开始。
当然,起诉的不是爱立信而是被杜比公司。
与爱立信诉小米案类似,OPPO和vivo向法院交纳了每台设备34卢比(3.44元)的保证金,并承诺继续与杜比公司进行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的专利许可谈判。
来自《印度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显示,印度非本土公司或单位专利申请人中,也就是来自外国主体的申请中,高通以1884件专利申请位列第一,三星、华为和爱立信分列第三、第四和第六。
因此,在未来的3-5年内,包括富士康在内各类手机厂商,要想抓住印度3G4G升级转换的换机商机,必须提前布局和卡位,包括投资设厂、生产本地化以及销售渠道本地化。
当然,也包括更好的应对来自各方的专利诉讼。
算不上制造业大转移,这是我国工业化完成以后,往更高的高端工业化发展。而像富士康这样劳动密集型及低端制造业的外溢效应,是这次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现象,不足挂齿!
总之只要我国在这次工业转移定型以后,那么外溢企业那是微不足道的!
中国已经贵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完全不需要这些低端制造业,中国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他们尽快,尽可能全部搬走。让我大中华能更好,更快,更多的发展房地产。富士康请你快搬,不留也不送。
这不是什么新闻,早在15年8月时,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的消息就被高调的公布了,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富士康还因为这一行为遭到印度一些舆论批评,这是一种不兑现投资承诺的举动。这能称为制造业大转移吗?三年了都没什么动作,好像还不能,还不如中美贸易关税引起的动作大。充其量只能说有制造业转移的苗头,苗头到成为现实中间的距离有多远,谁也不知道。
低端制造业的转移是一种趋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低端制造业从欧美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为什么?因为低端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低,对企业员工要求不高,企业的利润低,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低端制造业为了某求生存,需要在成本上下工夫,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工、土地、税收成本高,不适合这一类企业生存了,就要转移到适合的地方去,于是来到了东南
亚。当东南亚不适合这一类企业生存后,就需要再找新的生存地,适者生存,这是客观规律。
中国现在的制造业环境,已经到了低端制造业无法生存的地步了吗?
当然没有,我国经济体量是上去了,但主力还是低端制造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2025计划这才提出几年的时间,距离计划实现的时间都还早,这中间欧美国家还会给我使绊子,延缓我们向高端制造业转化的过程,真实实现的时间恐怕还要延后。
在高端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之前,就把低端制造业放弃那是自寻死路。美国加息、征收高关税的目的无疑也存在这样的目的,把企业从我国赶走,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釜底抽薪的作用。因此,我国在高端制造业壮大之前,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现象出现的,从国家为企业降税减负,定向降准等政策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制造业会大量迁走吗?
会,但那是在将来,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在将来的中国很难立足。这和在欧美一样,本身利润就低,但工人工资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只会提高不会降低,这将导致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必将迁走,但不是现在。
现在印度市场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与国内相比,我们国内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的零配件可以就近解决;完善的公路、铁路、港口等运输网络,这都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庞大的中产消费阶层,让企业即靠近商品的源头,又靠近市场,这些都是印度所没有的。另外,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很严重的国家,宗教的影响力甚至大过政府,政令不通是印度政府一直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这样一个威信力不高的政府合作,会遇到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低端制造业大转移是早晚的事,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不是现在,与我国来说,现在高端制造业还没有成型,还需要低端制造业支撑经济,短时间内不会放弃对低端制造业的支持;与印度来说,基础设施几乎没有, 配套的零部件都需要进口,源头上存在诸多的不利;贫富差距巨大, 中产阶级还没有成长起来,消费市场没有成型,企业远离市场;政教分离,政府的威信力不够。因此低端制造业大转移现在还只是个苗头,成为现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去过印度工作过的人,比如我,会告诉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首先,你要理解一个问题。印度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英语不是印度人的母语。在印度,有超过200种语言和文字,官方语言和文字共15种。印度的铁轨到现在还有宽窄两个轨距。秦始皇2000多年前解决的问题,印度到今天没有解决。
这对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是致命的。不统一的方言口音尚且可以用文字说明书培训员工操作,但是连文字都不统一,你怎么培训?
日本台湾在2000年前后有过一段南向政策,政府主动引导企业把特别低端的服装业等产业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最后只有越南的转移真的成功了。其他全部完蛋。
印度的工人连培训组织他们大规模生产鞋子帽子都费劲,你现在让他们生产手机电脑?
异想天开。
其次,印度没有足够支撑大规模组装电子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
印度在上个世纪被美国人忽悠了,自认为自己是要做21世纪的“地球管家”,以软件立国。当时美国人许诺给印度的愿景是,中国给世界做苦力,印度人坐在办公室里给大老板美国人管帐。然后印度人开开心心的就去做软件外包了。结果,过去20年,印度在微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投入非常有限。这个领域,他们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当然,进口可以解决需求。不过,进口无法创造利润,促进产业链延伸。因此在印度想要做电子产品组装业,就面临“从零开始”困境。
从最基本的零部件仓储,物流,流水线管理,QC,成品出货,税务所有这些,富士康这些品牌过去了,都要从头创造一套体系和配套设施。
当然,有人会说,啊你放屁!印度有自己本土的品牌,自己也在造手机,你怎么说人家什么都没有呢?!你是个印黑!!
嘿嘿,我这么说,是因为印度从来没有经历过富士康和苹果这类企业,以及在如此复杂的生产流程下还对工期要求如此之高的需求。在这个领域,印度是彻底空白。印度的本土品牌的配置普遍都非常低,生产流程很慢,工期也不赶。
中国之前也没有经历过。但是,中国有4个亿统一语言统一文字受过最低9年制义务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可以配合富士康和苹果们的要求迅速培训学习调整。
印度能拿得出几百万还是几千万统一文字统一语言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劳动力?
最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个国家无法适应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的竞争。
印度是世界上少有的在“行政部门内部搞民主”的神经病。
一般来说,行政部门的上级出一个决策,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出来平衡是正常的。印度不仅立法司法要出来平衡,行政体系内部也互相制衡。一个决策下来,行政机关哪怕是最高权力机关下的决策,底层一个部门不盖章不认可,这个决策等于没有。他就是不执行,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换言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想要在印度完成生产工作,除了要从零开始,克服人力资源的种种困难和配套的缺失,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战胜整个印度政府。
总的来说,去印度投资的口号吹吹骗骗股民拉拉股价可以。真的去干,那是要赔掉裤衩的。
按着所谓砖家的说法这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中国物价在一定范围内不算太贵。楼房没有那么让人望尘莫及富士康能走吗。中国的高物价就是被一群所谓的精英砖家忽悠坏的。一个抓大放小把小薇企业一夜之间蒸发了。一个规模经营把农民老百姓的鸡狗彻底干没了。小微企业的消失,铸就了多少土豪大款。老百姓鸡狗的消失。彻底的把物价集中在大小资本家手里。他们说涨就涨。猪肉当时几块钱一斤。到后来的十几块一斤。这就是精英砖家叫兽们忽悠的结果。
工厂搬到哪里是人家老板的事,资本都是逐利的,为了讨好销量潜力巨大的印度也正常,只要有利润就可以了从美国转移到日韩和台湾地区,再从台湾地区转移到中国大陆,现在转移到印度越南有什么不可以的
Ⅲ 印度人工确实便宜,但人普遍很懒堕,富士康能在印度有发展前景吗
目前来看富士康在印度很有发展前景,印度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尽管这些劳动力质量参差不齐,但到底劳动力成本还是很低,富士康还是能够从中获利的。
富士康可以利用印度低廉的人力成本继续以代工形式为苹果或者印度本土品牌生产零件、组装产品,为自己谋利;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印度政府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这无疑是双赢态势。先借建厂之由“蛰伏”于此,赢得印度政府“信任”;随后伺机扩张势力,并借鉴在北美市场的经验和上下游优势,最终将夏普电视、甚至是夏普手机推向印度市场,大捞一笔。
Ⅳ 富士康印度工厂将扩张扩招以满足iPhone需求
富士康印度工厂将扩张扩招以满足iPhone需求
富士康印度工厂将扩张扩招以满足iPhone需求,印度政府已经批准了苹果公司对在金奈经济特区内运营的富士康工厂厂房40英亩土地使用申请。富士康印度工厂将扩张扩招以满足iPhone需求。
富士康位于钦奈附近的工厂已获印度政府许可,允许其增加劳动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 iPhone 需求。具体说来是,这项政策将适用于富士康在 SEZ 经济特区运营的 40 英亩工厂区域。此前在经济特区生产的产品,已享有出口海外的关税优惠。
资料图(via Foxconn 官网)
在将该地区指定为印度的 DTA 关税区后,随着当地 iPhone出货量的持续增长,富士康也可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在数月前因食物中毒而引发停产抗议后,消息人士披露富士康一直在积极改善员工宿舍区域的生活条件。
若能顺利通过批准,这家代工大厂有望于 5 月首周重新开工,而不是立即复工。
前些日子,苹果正式对外宣布已经正式开始在印度本土生产 iPhone 13,这是在 2017 年生产 iPhone SE 后,印度本土组装生产的第四款 iPhone。
同样是由鸿海富士康代工,该工厂坐落于印度金奈附近,印产 iPhone 13 暂不出口,仅销往印度本土。同时,和硕也计划在近期开始在印度本土的工厂内组装 iPhone 12,同样也暂时自产自销。
由此来说,此前败走印度的苹果,正准备开启新一轮的冲锋。
印度手机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但购买力稍显不足,iPhone 的定价一向高昂,这其实是此前苹果表现不佳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 iPhone 12.
在 2020 年,苹果将 iPhone 12 的价格压低到 34999 印度卢比(约 3000 元),并且还有额外的折扣。同时,iPhone SE 2020 零售价也压低到 27999 印度卢比(约 2300 元)。
实打实的折扣,让 iPhone 12 一举成为印度最畅销的 iPhone。而 iPhone 13 也正在重复这个过程和势头。据 BusinessToday 对孟买的 Mahesh Telcom 经销商的采访,iPhone 13 越来越受欢迎,主要是经销商给予了额外的优惠政策。
▲ 图片来自:Economictimes
看来想要占有市场,还得靠降价。
同样是人口红利,更低的制造业人口成本也是显着的优势。也正是基于此,过去几年中,三星、富士康电子厂商也陆续开始在印度建设工厂,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已在印度取得成果的中国厂商们。
算上最近的苹果,将工厂转移到印度本土,其廉价的劳动力算是其中一个原因。自然也不排除印度自产自销的 iPhone 13 会有特别的销售优惠,以促进销量。
据报道,富士康在印度金奈附近的部分工厂已经获印度当局审批,允许增加劳动力以满足印度不断增长的iPhone需求。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称,印度政府已经批准了苹果公司对在金奈经济特区内运营的富士康工厂厂房40英亩土地使用申请。
在印度经济特区生产的产品将出口到海外以享受关税优惠。在获得批准后,该地区将被视为印度的DTA(国内关税区),当iPhone在印度的出货量持续上升时,富士康可以增加劳动力并提高生产量以满足本地需求。
苹果公司在当地时间周一(4月11日)表示,已经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13智能手机。苹果目前在印度生产一些最先进的`iPhone机型,包括iPhone 11、iPhone 12和现在的iPhone 13。
苹果在声明中说:“我们很高兴开始在印度为我们的本地客户制造iPhone 13,它的设计精美、先进的拍照系统,可拍摄令人惊叹的照片和视频,并具备A15 仿生芯片的出色性能。”
苹果还表示,将在印度为当地客户生产iPhone 13,这意味着印度生产的iPhone 13暂时不太可能出口到其他市场。
苹果于2017年首次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即iPhone SE。目前,部分iPhone由富士康在当地的工厂组装,另一部分则由纬创资通的工厂组装。
据报道,富士康位于清奈近郊的Sriperumbur厂区,原本计划今年1月就要开始生产iPhone 13,但苹果以厂区有劳动纠纷为由暂停运作,终于在2月重启生产线,预计4月可以开始生产iPhone 13。
这一转变预计有助于深化苹果在印度这个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并可能推升市占率至纪录高点。据悉,苹果还计划在印度组装iPad平板电脑。
在印度当地市场,最畅销的iPhone是旧款的iPhone 11以及iPhone 12。而最新的iPhone 13大约仅占印度iPhone销售量的20%。
苹果还证实,其在印度的许多制造商现在都在使用太阳能和风能。该公司补充称:“所有在印度建立的iPhone最终组装供应商都不会产生任何被送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并获得了UL颁发的废弃物零填埋认证。”
苹果依靠iPhone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成为第一大品牌,尽管平均售价不低,但其产品在一些并不发达的市场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在印度市场,iPhone更成为香饽饽,以致于作为苹果代工厂的富士康正准备对工厂进行扩张。据手机中国了解,富士康位于印度的工厂正寻求增加劳动力以扩大产能。
苹果iPhone
4月19日,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富士康在印度金奈附近的部分工厂已获印度当局审批,允许增加劳动力以满足印度不断增长的iPhone需求。该报道还援引了消息人士的爆料:印度政府已经批准了苹果公司对在金奈经济特区(SEZ)内运营的富士康工厂厂房40英亩土地使用申请。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厂房和工人的到位,富士康印度工厂将有更多精力来满足iPhone生产需求。
苹果的iPhone系列手机主要是国内的代工厂在生产,近年来印度也逐渐加入iPhone制造行列,现在苹果宣布开始在印度工厂生产iPhone 13系列手机。
苹果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开始在制造商富士康位于印度金奈的工厂生产iPhone 13智能手机。
由此,苹果目前通过富士康和纬创资通在当地制造iPhone 11、iPhone 12和iPhone 13,第三家合作商和硕预计将在本月开始生产iPhone 12,并将推出新款iPhone SE。
目前没有任何Pro型号的iPhone在印度制造,这些手机主要还是在中国境内的富士康工厂生产,依然是“中国制造”。
今年初,位于印度南部的富士康苹果代工厂因饮食问题造成数百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引发工人抗议,事件发生后该工厂已暂时停产并进行整改。
他们工作的月收入约为140美元,折合人民币900元左右。饮食和住宿条件很差,员工宿舍内没有马桶,食物上会爬满虫子。但即便如此,他们还需要向承包商支付住宿和餐饮的费用。
Ⅳ 疫情后的富士康:将重心转移印度,砸10亿建厂,你怎么看呢
1982年对郭台铭而言是一个新的发展,他把公司鸿海塑胶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还把目光看向国外工作,试图把鸿海打造成一个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郭台铭与他的“代工王国”若说1982年是郭台铭从低谷期、负债累累迈向成功的开始,那1988年乃是郭台铭及其它的富士康走向巅峰的开端。1988年,郭台铭带上资产,只身一人赶到深圳,他大笔一挥买下了一片500亩的山上。没多久,那片山上拥有一个全新的名称——富士康厂房。
富士康提出了比一个中学校长月薪水还强的200元月薪的招聘职位,中国改革开放前期,很多勤快、不怕吃苦且又急缺挣钱的农户看好富士康给的的高工资而选择进到富士康。郭台铭还记得,富士康的第一代工人多是农民,她们挣钱的冲动非常强烈,分外爱加班加点,每个人都想取得超过8个小时上班时间外1.5倍加班费,更想要礼拜天2倍加班费。
在这样的职工期盼赚钱的氛围中,廉价劳动力所产生的高效的工作高效率让原有的工厂规模逐渐无法满足富士康的创新需要。
对随着一块过来看地的政府官员说:“看得见的土地资源我都要了”。占地面积1500亩的龙华科技工业园从此问世,富士康的全球代工厂经营规模日趋完善。接着富士康与BIM、英特尔展开合作,继续努力拿下苹果公司几近垄断市场的代工权,并紧随苹果的脚步变成代工大佬。2001年,鸿海集团完成1442亿台币的营业收入,一举变成台湾1000家大民营企业的领头。
到2002年,鸿海集团的营业收入完成了翻一番,达到3450亿台币,郭台铭构建了包括了手机上、显示屏、PC系统软件,主板、电脑主机箱、LED、无线路由器等各个行业,串连了详细的高科技产业链的“代工王国”。有着几十亿个人财富的郭台铭,在私底下却是一个低调的老板,他从来不开豪车、不穿知名品牌,连办公室里的办公室桌子都是由多张餐桌拼接成的,桌子上放着小闹钟也是使用了十几年。
在生活、工作上节俭,在回报社会层面可是他很慷慨大方。郭台铭在台湾建立了慈善机构永龄基金会,一直持续向诊疗、文化教育、科技行业共项目投资可达近千亿元。
Ⅵ 富士康将联合印企在印度设芯片工厂,投资约1358亿元,此举将有何影响
近日,富士康公司发布了这样一则信息,富士康鸿海公司将与印度矿业与工业集团维丹塔的合资企业,将在印度古吉拉特邦投资设立芯片生产工厂,而且据了解此次生产项目投资约1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1,358亿元,这样一笔大金额的投资,相信富士康肯定是对于印度有过观察和了解之后才决定进行投资的。这样的一个合作从分析的形式看来是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Ⅶ 富士康将联合印企在印度设芯片工厂,这会给富士康发展带来哪些改变
富士康与维丹塔,印度的采矿产业公司,将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建立一个晶片制造基地。在以上提到的晶圆制造计划中,已经有195亿美金的投入。据路透社13日消息,富士康与维丹塔合资公司已从古吉拉特邦得到资金投资和电费补助等方面的资助。据悉,这些公司有望在艾哈迈达巴德古吉拉特邦的最大的城镇建立半导体及显示设备。古吉拉特邦的官方表示,这项投资项目将提供100,000多个工作岗位。在这个项目中,富士康将负责技术合作,而维丹塔负责大部分的融资。
其实,台积电的讨价还价太高,不但是美国的技术巨人们不想要的,也是美国的大政策,也是美国的半导体行业,一旦台积电成长起来,就会支持三星等公司来对付台积电。最后,他也只能寄希望于富士康不要在印度受苦了,印度的利润是印度的。
Ⅷ 富士康在印度“爆雷”:超50%产能被砍!紧急加薪欲重返大陆
2020年6月,富士康曾透露将把投资重点放在印度,还被传投资10亿美元(约65亿元人民币)扩建其在印度南部的一家工厂; 可不料,这一代工巨头押错了宝,随着近期印度疫情的第二次暴发,富士康也在印度市场“爆雷”; 甚至有消息爆出,富士康欲重返大陆,目前已经在郑州工厂大幅涨薪。
外媒5月12日最新报道,富士康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100多名工人已经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该公司目前也按照当地规定实施封锁禁令, 由此 富士康印度工 厂的运转也大受影响,据称 超过50% 的产能 已经被砍掉 ,尤其影响最大客户苹果公司的订单 。 针对“iPhone减产50%”的消息,富士康在5月11日回应:不针对客户及产品发表评论。
当时不少业内人士也都看好富士康的决定,称其转战印度将带来新的机遇和优势。可如今, 印度第二轮疫情暴发导致的大规模感染和停产, 显然已经 给 富士康的“ 蓝图 ” 蒙上了阴影。
事实上,富士康在印度的投资计划就曾传出过“爆雷”消息。2020年初,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工业部代表人士宣布, 与富士康在当地合作建立电子产品制造工厂的计划取消, 尽管并未透露具体缘由,但这也意味着富士康“砸下50亿美元(约322亿元人民币)”的扩张计划宣告泡汤。
印度的扩张道路不好走,富士康似乎又将目光转移回大陆市场。《南华早报》消息指出,富士康5月7日的一份内部公告显示, 富士康郑州工厂新员工若工作90天且到岗不少于55天,将获得7500元奖金,此奖金数额较3月底已经翻倍。 市场分析认为,结合iPhone 13即将在秋季发布的传闻,富士康此举或是为了降低损失、稳住产量而将订单转移至大陆工厂生产。
重返大陆市场,或许是富士康已经意识到:海外市场的“饭”真的不太香。要知道,富士康2017年给美国“画饼”如今已经持续生变——过去3年, 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投资已经缩减至6.72亿美元(约43亿元人民币),与此前“投资100亿美元”的承诺相差甚远。
好不容易走出国门,富士康又为什么没能走远?原因主要有三:中国是全世界少有的三重劳动力红利(大量熟练技术工人、大量高等教育大学生、大量工程师红利)的密集市场;中国有着对于企业的市场保护优势;中 美文 化等软性条件的本质差别。
对于富士康来说,国内优渥的环境让其忘记了市场的残酷本质,这次美国的铩羽而归也反映出:走出国门到了美国、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场,除了考虑大量除了投资金钱之外,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旦盲目就很容易碰钉子。
文 | 刘苏林 题 | 黄紫镓 图 | 卢文祥 审 | 陆烁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