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尼罗河
尼罗河
尼罗河纵贯非洲大陆东北部,流经布隆迪、卢安达、坦尚尼亚、乌干达、衣索比亚、苏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全长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分为七个大区: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白尼罗河区、青尼罗河区、阿特巴拉河区、喀土穆以北尼罗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最远的源头是布隆迪东非湖区中的卡盖拉河的发源地。该河北流,经过坦尚尼亚、卢安达和乌干达,从西边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尼罗河干流就源起该湖,称维多利亚尼罗河。河流穿过基奥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后称艾伯特尼罗河,该河与索巴特河汇合后,称白尼罗河。另一条源出中央衣索比亚高地的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士穆汇合,然后在达迈尔以北接纳最后一条主要支流阿特巴拉河,称尼罗河。尼罗河由此向西北绕了一个S形,经过三个瀑布后注入纳塞尔水库。河水出水库经埃及首都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后,分成若干支流,最后注入地中海东端。
尼罗河有定期氾滥的特点,在苏丹北部通常5月即开始涨水,8月达到最高水位,以后水位逐渐下降,1至5月为低水位。虽然洪水是有规律发生的,但是水量及涨潮的时间变化很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这两条河的水源来自衣索比亚高原上的季节性暴雨。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衣索比亚高原提供的,其余的水来自东非高原湖。洪水到来时,会淹没两岸农田,洪水退后,又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规律和利用两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来,尼罗河河谷一直是棉田连绵、稻花飘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夹持中,蜿蜒的尼罗河犹如一条绿色的走廓,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是全球水量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积达南美洲的三分之一,亚马孙河共有一万五千条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积几乎大如澳洲。主流河水很深,整条河有一半可容巨轮航行。远洋巨轮由大西洋经河口溯流而上,可航至秘鲁的伊基托斯。通航河道河面宽广,不能同时看到两岸。 此河横贯南美洲,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水从冰川融汇而成的湖泊流出,汹涌奔流,在东面山坡上冲刷出气势磅砖的峡谷。由于冲出大量沙泥,河水浑浊,恍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称为白水河。还有一些支流流经沼泽,冲出腐植质,水色较深,称为黑水河。随着地势渐趋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流至山下广阔的亚马孙盆地。 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大半位于巴西,面积约为印度的两倍,海拔不超过二百公尺。图中蓝色为干流和主要支流,绿色为一般支流。从中不难看出亚马孙河水系的庞大。
以亚马孙河为主干的亚马孙水系是一个庞大的水系,其河网密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世界首位,亚马孙河的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亚马孙河上游为乌卡亚利河(长2560公里)和马腊尼翁河(长1600公里),它们分别发源于秘鲁南部和西部的安第斯山西科迪勒拉东坡。两河穿越崇山峻岭后,在瑙塔附近汇合,始称亚马孙河。自此向东,流贯于亚马孙平原,至马瑙斯为中游河段(2240公里);马瑙斯以下至河口为下游(1600公里),最后在马腊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从乌卡亚利河源头算起,全长6400公里以上。沿途接纳源自安第斯山东坡、圭亚那高原南部、巴西高原西部与北部大大小小的支流,其中长度在1500公里以上的大支流有17条之多,如南岸的茹鲁瓦、普鲁斯、马代腊、塔帕若斯、兴古、托坎廷斯等河,北岸的普图马约、雅普腊、内格罗等河,都是源远流长的大河。亚马孙水系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范围之广,为世界各大河所远远不及。
亚马孙河流域地跨赤道,年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以上,并有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供应充足。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加以南、北流域雨季错开,主流水量在不同时期得到补偿,变化幅度和缓,洪水期与枯水期平均流量比率为五比一,体现了赤道型水系的特点。主流洪水期大致始于10至11月,次年3至6月进入最高洪水期,6月以后逐渐减退,至9月最低。个别年份因雨季变动而使南北支流洪水同时发生,主流便出现特大洪峰,如奥比杜斯附近曾记录到每秒280000的流量。由于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河流比降微缓,流速较慢,一到洪水季节河水宣泄不畅,水位平均上涨幅度9米多,洪泛宽度25至80公里,河口地区可达240公里,呈现一片汪洋,因此亚马孙河素有“河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