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奥里萨邦有哪些舞蹈
印度奥里萨邦的舞蹈有:
丹达那塔舞
奥里萨的丹达那塔舞,也称丹达伽查舞,是该邦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由于要进行仪式服务活动,成立了一个汇集舞蹈、音乐、宗教戏剧、社会部门和世界兄弟协会的丹达那塔组织。丹达那塔舞主要表现的是崇拜湿婆神,这种戏剧形式倡导信奉不同正掘哲学教义、不同政治信念和不同观点的人们之间和平共处。
甘塔帕塔舞
在印历1月的整个月里,奥里萨的村庄街道回响着甘塔(黄铜锣)的声音。甘塔帕塔舞者踩着高跷,边敲甘塔铜锣,边跳着奇特的舞蹈。在奥里萨,该舞与母神崇拜密切相关。母神的名称有许多个,如佛母、希望女神等等。人们在到各个寺庙单独供奉神像的时候,通常两至四个一组,其中一人把自己打扮成女性的样子。
舞者把用鲜花、朱砂、檀香木的贴饰以及彩色线带装饰的圣瓶顶在头上,不用双手扶住头上的圣瓶,舞者随着舞蹈动作,以罕见的技巧,表演多种瑜伽姿势。朵尔鼓和甘塔铜锣是伴舞乐器,演奏时会产生奇异的旋律,来控制舞蹈的节拍。还有一些小型的集会和华丽的礼拜女神的庆典活动,也伴有音乐舞蹈表演。
柯拉柯鲁尼舞
柯拉人天生是游牧之民。柯拉柯鲁尼舞须两人参加,一个是柯拉,另一个是柯鲁尼(部落的一位女性)。柯拉演奏一种特殊的弦乐器古都克,他靠手指来弹拨弓弦,产生特殊的音乐旋律。他一边和柯鲁尼跳舞,一边歌唱。柯鲁尼双脚摇动,舞蹈节奏非常快,有采用半蹲姿势的欢快动作。歌曲非常特殊,俗称为柯拉-柯鲁尼吉塔,爱情和幽默为其主要内容。这种舞蹈正在衰落,现在专业的亚塔团队以及其他群体的演艺人员正在传承这一舞蹈的形式。
达萨卡西亚舞
达萨卡西亚舞是一种富有色彩和非常受人欢迎的表演形式,由两位演员表演,一位是歌手,另一位是伴舞者。是一种礼仪性和世俗性的表演。开场的表演是合唱由地方诗人写成的祈祷诗。表演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冗长的表演段落,其史诗情节的演出表现出男子的阳刚气概,它的音乐形式是奥里萨南部甘贾姆地区富有特色的曲调。语言的重读、带注解音节的停顿、刻板的发音中,清楚地表明其中混入了南方奥里亚语方言。
达尔克亥舞
达尔克亥舞是奥里萨西部流行的一种民俗舞蹈。它来源于都瑟瑞赫,这种表演形式在其它节日中非常流行。达尔克亥舞主要由宾哈尔、库达、莫尔哈、萨马以及其他一些部落的年轻女子参与,男人则充当她们的鼓手和乐手。这种舞蹈伴随有民俗音乐,演奏的乐器有朵尔鼓、尼萨(一种大铁鼓)、塔姆克(一种极小的边鼓)、塔萨(一种边鼓)和马合瑞。
人们最熟悉的是达尔克亥舞表演开始和结束时所说的话语,通常被借用于向姑娘求爱时的说辞。茹阿达和克里希那神的爱情故事、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的情节以及自然风光的描述通常都通过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有时,表演者围成几个同心圆圈按照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跳舞。女人通常穿着富丽的桑巴普尔莎丽,双肩披着围巾,围巾的两端持握于双手之中。
哈努伽瓦舞
哈努伽瓦舞是一种在桑巴普尔地区非常流行的戏剧表演形式。它除了其它一些有特色的表演之外,最扣人心弦的是坎萨在王国街道中骑坐在大象上,忽然从高高的坐骑上跌下而死的表演,表演精彩准确,每样道具都制作得非常精美。这个舞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团结、团队精神以及天下大同的手足情谊这一主题通过戏剧化形式表现了出来。
‘贰’ 印度古典舞蹈的流派有哪些
印度古典舞蹈多禅配为叙事舞蹈,宗教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典舞蹈大多因宗教而生,也在世代讲述着宗教和神话故事,其中最经典的演出内容包括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与《罗摩衍那》Ramayana,还有黑天Krisna的故事等。那么印度的古典舞有哪些流派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婆罗液袭游多舞
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这种舞蹈多用于颂神和祭祀,最初是在印度教庙宇里表演,表演者是女子。
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这种舞蹈多用于颂神和祭祀,最初是在印度教庙宇里表演,表演者是女子。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传到庙外。
婆罗多舞讲究音调、节拍和表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手语变化莫测,令人回味无穷。这种舞一般由1名演员,台侧有另外5人协助演出。这种舞蹈共分6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全舞的序曲,有祈愿整个舞蹈取得成功之意,用唱词伴舞。第二段叫做“贾提斯瓦拉”,意思是“步伐和音调”。这时开始有音乐伴奏,舞蹈正式进入情节。第三段叫“沙达姆”,意即“述说”。第四段叫“瓦尔纳姆”,意思是“叙事”,这是全舞的重心和高潮,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第五段叫“巴得姆”,意为“表现”。第六段叫“提拉姆”,意为“结尾”。
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舞流行于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一带,内容多取自两大史诗和往世书。这种流派的舞蹈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是演员的面部浓妆艳抹,远胜于中国的京剧。他们的脸谱是用米糊、绿叶、颜料、油烟和白纸为原料绘制而成。每次化妆都有专业化妆师制作,演员要平躺于地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因而,演员一上场,从其面部化妆即可分出谁是英雄,谁是魔鬼。
卡塔卡利舞具有极浓的乡土气息。演出也不受场地限制,有一块空地就行,人们只要听到开演前的震天鼓声,就会循声而来,然后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个通宵。
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是流行于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的一种舞蹈。它起源于一些以讲述两大史诗糊口吃饭的民间艺人的表演。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卡塔克舞有闹销幸被引入王宫,受到王公贵族的喜爱。卡塔克舞十分讲究舞步缓疾的变化。演员跳舞时,脚上系有小铜铃。随舞蹈节奏的变化,铜铃时而响声大作,犹如千军万马奔腾;时而又只有一两个铜铃作响,恰似轻声细语。所以舞蹈演员要有极高的脚下功夫才行。
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源于印度东北曼尼普尔地区的民间舞蹈。关于这种舞蹈的传说很多,有的'说,它是印度教大神湿婆和雪山女神创造的舞蹈;有的说,它是克里希纳神和拉达谈情说爱时创造的舞蹈;也有的说,古代曼尼普尔地区的一位国王梦见一种优美的舞蹈,于是教其女儿学会此舞,随后便流传民间。
今天的曼尼普利舞主要发展为一种表达克里希纳神和拉达爱情故事的抒情舞蹈。这种舞蹈动作欢快,音乐简单而清新,深受人们的喜爱。
‘叁’ 印度民间舞蹈基本介绍
印度民间舞蹈基本介绍
印度舞种类繁多,大致分为古典舞、民间舞和宝莱坞舞蹈(电影舞蹈)。按照受众分,古典舞在当代属于精英艺术,民间舞和宝莱坞舞蹈则偏向于大众娱乐。不妨看看印度民间舞蹈基本介绍。
【印度舞简介】
印度除古典舞蹈外,各地还有许多着名的民间舞蹈。印度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在古典文献《夜柔吠陀》和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中都有记载。有些是属于宗教性的,有些是属于季节性的等等,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深受群众欢迎,所以有些民间舞蹈能够世代相传。现择要分述如下:
【彭戈拉舞】
彭戈拉舞,是旁遮普人在丰收季节跳的一种庆丰收舞。舞者不拘老幼,任何人都可参加。只要有块空地,一群人聚在一起,敲起鼓,便可跳起来。开始是沿圆圈跳,新来者可随时加入,而不会打断舞蹈的连续性。鼓手站在场地中央,舞者围着鼓手转圈。鼓者击一会儿鼓,便把鼓槌向上举起,跳舞的人看到举起的鼓槌,便加速步伐,越跳越快,全身也随着快速抖动,并且一只脚着地,举起双手,不断跳跃转圈。跳到**时,他们双手击掌,不时发出“巴莱!巴莱!”或“嗬!嗬”的喊叫声。喊声异常威武雄壮,舞蹈欢乐活泼,跳的人常常乐而忘形,看的人也往往手舞足蹈。**过后,就变为慢步舞,随着悦耳的音乐,用一只脚缓缓地跳。这时其中一个人突然用手蒙住左耳,唱支歌,大家又立刻像起初那样狂舞起来。如此快慢相间,反复几次,跳的时间可长达几个小时。熟练的彭戈拉舞演员甚至能做出十分复杂的杂技动作,例如躯干接近地面,脊柱后仰或者一个跳舞者站在他的肩膀上,他则屈膝跪着跳舞。由于彭戈拉舞没有严格的规则,它给人们一种新鲜、自然和充满活力的印象。这种舞的动作明确无误地体现了旁遮普邦人的男子汉气概。
彭戈拉舞有几种,其中主要有鲁迪舞、秋莫尔舞、纠格尼舞等等,彼此略有区别。这种舞技巧高超,队形多变,无矫揉造作之感。用音乐和手鼓伴奏,旋律优美,和谐有致,而且自然感人。
舞者的服饰是头上缠时髦的头巾,下身围条漂亮的围裤,上身穿一件丝织宽衣,衣上染着蓝或深红颜色,绚丽夺目。脚上系有脚铃,舞者足部的动作熟练,伴随着音乐、手鼓和脚铃有节奏的响声,生动地表现出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对生活的热爱;那愉快的曲调和灵巧、优美的舞姿,以及那丰富的表情,体现了印度人民战胜自然,获得丰收的决心与乐观精神。
【格塔舞】
格塔舞,是旁遮普邦最古老的舞蹈。“格塔”的意思是击掌。从前跳格塔舞是为了取悦天神。今天在人们结婚等喜庆活动时也跳这种舞蹈。
格塔舞非常简单,然而舞姿动人。这种舞通常是在月夜跳,舞者先围成一圈,然后随着急促的鼓点,逐步把圆圈扩大。这时,有三四个人走到圆圈中央开始起舞。他们边跳边唱,起着领唱作用。他们唱的歌叫塔拜或巴德,每次唱到最后一句时,其他人一边拍手,一边重复唱一次,如此反复,直到结束。
格塔舞一般是妇女跳的舞蹈,男子也可以跳,但是要和妇女分开,另外围成一圈。只有庆祝结婚时,男女才可以共舞。
【秋莫尔舞】
秋莫尔舞(即狂舞),是男子跳的一种舞蹈。虽然不像彭戈拉舞那么着名,但在旁遮普的广大农村也很盛行。因为它是与农业节日有关的舞蹈。这种舞蹈任何时候都可以跳。它和格塔舞类似,跳时先围成圆圈,在鼓声伴奏下,有时男子每人各持一短棒,相互有节奏地敲击,转圈跳舞。跳秋莫尔舞的人,头上要系一种带缨络的华丽头巾,穿白色圆领长衫,披各色布单,布单两头系在左腰,色泽鲜艳的宽边下衣一直笼到脚面,脚穿软鞋。秋莫尔舞十分优美动人,一跳就是三四个小时。
另外,喀喀舞、鲁递舞等,都是盛行的女子舞蹈。
【波瓦依舞】
波瓦依舞,是古吉拉特邦的一种着名民间舞剧、形式很特殊,舞中有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与歌舞剧相似。角色全由男子扮演,观众也全是男的。
表演波瓦依舞剧是袍吉格族、纳耶格族和迪拉格尔族的祖传职业,他们组成歌舞剧团,串乡走村,四处巡回演出。尤其在九夜节时,一定要表演皮瓦依舞,以迎接波瓦依神母(即难近母),这就是舞剧名字的由来。
这种舞剧没有舞台,在露天广场或庙宇的.庭院内演出。不过演出时,需要在庭院或广场里放一个难近母神像,并在像前点盏油灯。演出常常从头天晚上持续到第二天清晨。每一个波瓦依舞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个斯旺格,每个斯旺格有一两个角色,表演某一个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或社会人物。舞剧中往往夹杂一些讽刺性的笑话,用以达到某种揶揄目的,很有意思,深受人们的欢迎。
格尔巴舞属于敬神舞,是古吉拉特·邦最受欢迎的民间舞蹈。它有两种形式,即“格尔巴”和“格尔比”。格尔巴舞是女子跳的,格尔比舞是男子跳的。
妇女跳格尔巴舞时,把点着灯的陶罐或某种农作物的青苗放在舞场中央,然后围成圆圈,头顶带孔点灯的陶罐,在伴唱声中,尽情舞蹈,以表示对大地母亲祈祷。此舞别具一格,由于头顶带孔点灯的陶罐,随着身体的摆动发出闪烁的灯光,如同钻石一样美丽,灯光照出的影子也特别好看。过九夜节时,妇女们尤其喜欢跳格尔巴舞。美丽的姑娘们头顶点灯的陶罐,成群结队地跳着舞前往各家,邀请大家前来参加跳舞。连续九天的节日期间,处处是舞蹈,家家有歌声。除了敬神性的节日,如在克里希纳降生节、罗摩诞生节外,其他一些节日也可跳这种舞蹈。春节、姑娘节、寡妇节等节日,也跳格尔巴舞。
【格尔比舞】
格尔比舞是在九夜节时,男子们为纪念难近母神而跳的一种舞蹈。其他时间一般不跳这种舞。舞场的布置和跳法,同女子跳的格尔巴舞一样,只是男子跳舞时,头上不顶陶罐。跳格尔比舞的人,上身裸露或穿带花边的古式长衫,下身穿一条拉贾斯坦式的裤子。
【拉斯舞】
拉斯舞,是古吉拉特邦另一种着名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这是一种男女混合舞,有三种形式,即登得·拉斯格(棍子舞)、达尔·拉斯格(击掌舞)、拉黑德· 拉斯格(表演舞)。登德·拉斯格舞(棍子舞)在北印度尤为流行。在秋月节时,处处都可以看到跳这种舞的场面,其他节日时也有跳这种舞蹈。从前,拉斯舞只是表演黑天神的生平事迹,只唱与黑天神有关的歌曲,今天歌词内容有了变化,也可唱其他歌曲。跳拉斯舞时,服饰打扮没有一定之规,一般女的穿宽上衣和裙子,男的穿长衫或瘦腿裤,有时要有一个演员打扮成黑天神的模样。
;‘肆’ 印度七个古典舞流派的舞蹈内容和形式
印度七个古典舞流派:《婆罗多舞》、《奥迪西舞》、《卡塔克舞》、《库契普迪舞》、《曼尼普利舞》、《卡塔卡利舞》。
3、《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由三个部分的表演构成,即Nritta (纯舞蹈韵律部分)Natya(剧情部分)和Nrity
(表达部分)。Nitta 是舞蹈中各种协调性动作的总和,而Natya则给子舞蹈实质内容,Nritya
则通过融合舞蹈和戏剧表演的方式讲述某个故事或某篇诗歌。
卡塔克舞以精彩的踢踏舞步、飞速的旋转以及舒展大方线条明朗的舞姿,在印度各古典舞派中
独树一帜。
4、《库契普迪舞》:
安得拉邦流传有三种舞蹈形式:
神的侍女黛维达西表演的祭献类舞蹈。
婆罗门种姓的人表演的古典宗教舞剧。
拉贾舞女表演的俗舞。
5、《曼尼普利舞》:答穗
曼尼普利舞是曼尼普尔地区舞蹈的总称。
其中代表性的有拉衣、哈拉奥巴、拉洒、丽拉舞、散凯尔顿等。
6、《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意为“讲故事”。舞蹈题材多选自印度两部重要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
多》。主题大都是描写神或英雄人物如何战胜邪恶的故事。
从妆容来看:
“绿色”常用清宴卜于被歌颂的正面人物。
“黑色”常用于女妖等。
“刀”常用于反面人物。
“胡子”常用于恶人(红胡)灵长类。
还有“容光焕发”的女英雄。
女侍男信使、圣人、婆罗门等。
‘伍’ 印度七个古典舞流派的舞蹈内容和形式
印度七个古典舞流派的舞蹈内容:《婆罗多舞》、《奥迪西舞》、《卡塔克舞》、《库契普迪舞》、《曼尼普利舞》、《卡塔卡利舞》
卡塔克舞流行于印度北部的斋浦尔、勒克瑙地区,是蒙几儿帝国时代的宫廷舞蹈。舞者脚踝上系有大串铃铛,表演时以快速旋转方式舞动脚尖,主要特色在于淳熟的脚功和姿势平衡的掌控。
卡塔卡利舞一一印度古典舞剧。起源于印度西南部的喀拉邦。是印度古典舞中唯一保持用梵文演唱的舞种。
库奇普蒂舞是印度东南方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在地发展出来的一种古典舞蹈。
场盛大的印度舞蹈节在印度东部的戈纳勒克邦拉开帷幕,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印度古典舞蹈的魅力。闻名于世的十三世纪太阳庙身着传统服饰的印度舞者在迷幻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秘。
‘陆’ 印度舞蹈有哪些
印度舞种类繁多,大致分为古典舞、民间舞和宝莱坞舞蹈(电影舞蹈)。按照受众分,古典舞在当代属于精英艺术,民间舞和宝莱坞舞蹈则偏向于大众娱乐。
从地区角度看,印度古典舞蹈可分为北印度舞蹈、南印度舞蹈、东印度舞蹈和东北印度舞蹈。北印度舞蹈主要有克塔克舞;南印度的古典舞蹈主要有婆罗多舞、库契普迪舞和格塔克里舞,东印度舞蹈为奥迪西舞,东北印度舞主要有萨提利亚舞和曼尼普利舞。北印度舞的音乐为Hinstani,南印度舞蹈则采用了Carnatic音乐,两种音乐节奏和旋律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跳Kathak时,腿须笔直,身体曲线始终保持流线型,这种舞蹈讲究用夸张的面部表情和丰富的手部动作,结合华丽的服饰和化妆,通过肢体语言而非音乐来演唱来传情达意;而跳BharataNatyam时,腿可弯曲,身体幅度变化很大,更具欣赏性。 印度舞古典舞是表演给神看的舞蹈, 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古典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借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以一些古典舞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柒’ 印度舞和肚皮舞
印度舞不是肚皮舞,可以说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
印度舞分为三类:电影歌舞(宝莱坞),民间歌舞(土风舞),古典歌舞。
其中古典歌舞分为八大种类:卡塔克,婆罗多,奥迪西,普契库迪(西游记玉兔精类似),曼尼普利,卡塔卡利,摩西尼,乔舞。
目前国内有教授的是:卡塔克,婆罗多,奥迪西,普契库迪。
撇开起源于宗教不谈,印度古典舞的特征主要靠步法、身、手、眼神。
步法是印度古典舞的基础,学任何一种古典舞,都必须先学步法。
至于腰身,是熟悉了步法套路之后慢慢修炼出来的,卡塔克洒脱的流线型、婆罗多的雕塑感、奥西迪的优雅三道弯,普契库迪的敏捷灵动,都是随着全身的不断练习和配合慢慢凸显出来。
电影舞蹈,是根据印度的多民族特征,在古典舞的基础上‘改良’而来。
而且从电影舞蹈中发展出一种单独的宝莱坞舞蹈,中国没有的学,在美国火爆。
民间土风舞,不是很了解,种类也是很繁杂很多,但跟肚皮舞都得太大的关系。
如果非要问印度有没有肚皮舞,也还是有,在印度侨居的一些土耳其人带过去的,过去没几个人学,现在也有印度人学了。
哦,顺便说一句,波斯舞娘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带个面纱,穿着大胆清凉,身上挂好多钱币。波斯的舞娘跟新疆的差不多,跳的舞也差不多。
‘捌’ 印度四大古典舞蹈
印度四大古典舞蹈
众所周知,代表印度舞蹈文化的、能够表现印度舞蹈文化精髓的、优美庄重的,是印度古典舞蹈,而不是印度的古典舞蹈。印度古典舞蹈主要有四个派别:
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这种舞蹈多用于颂神和祭祀,最初是在印度教庙宇里表演,表演者是女子。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传到庙外。
婆罗多舞讲究音调、节拍和表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手语变化莫测,令人回味无穷。这种舞一般由1名演员独舞,台侧有另外5人协助演出。这种舞蹈共分6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全舞的序曲,有祈愿整个舞蹈取得成功之意,用唱词伴舞。第二段叫做“贾提斯瓦拉”,意思是“步伐和音调”。这时开始有音乐伴奏,舞蹈正式进入情节。第三段叫“沙达姆”,意即“述说”。第四段叫“瓦尔纳姆”,意思是“叙事”,这是全舞的'重心和高潮,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第五段叫“巴得姆”,意为“表现”。第六段叫“提拉姆”,意为“结尾”。
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舞流行于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一带,内容多取自两大史诗和往世书。这种流派的舞蹈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是演员的面部浓妆艳抹,远胜于中国的京剧。他们的脸谱是用米糊、绿叶、颜料、油烟和白纸为原料绘制而成。每次化妆都有专业化妆师制作,演员要平躺于地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因而,演员一上场,从其面部化妆即可分出谁是英雄,谁是魔鬼。
卡塔卡利舞具有极浓的乡土气息。演出也不受场地限制,有一块空地就行,人们只要听到开演前的震天鼓声,就会循声而来,然后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个通宵。
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是流行于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的一种舞蹈。它起源于一些以讲述两大史诗糊口吃饭的民间艺人的表演。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卡塔克舞有幸被引入王宫,受到王公贵族的喜爱。卡塔克舞十分讲究舞步缓疾的变化。演员跳舞时,脚上系有小铜铃。随舞蹈节奏的变化,铜铃时而响声大作,犹如千军万马奔腾;时而又只有一两个铜铃作响,恰似轻声细语。所以舞蹈演员要有极高的脚下功夫才行。
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源于印度东北曼尼普尔地区的民间舞蹈。关于这种舞蹈的传说很多,有的说,它是印度教大神湿婆和雪山女神创造的舞蹈;有的说,它是克里希纳神和拉达谈情说爱时创造的舞蹈;也有的说,古代曼尼普尔地区的一位国王梦见一种优美的舞蹈,于是教其女儿学会此舞,随后便流传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