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描述印度服饰与民俗
至少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人已经开始讲究服饰。人们普遍能够享用棉布服装。现存于德里印度博物馆的出土文物证明,那时的城市文明已经相当发达,妇女喜欢佩戴项链。公元前5世纪时,亚裔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观察到印度人用棉花织布制衣,感到十分新鲜和惊讶。棉花的用途很可能是印度人首先发现的。在公元前3世纪或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制造的丝绸已为印度人所知,但开始大量输入印度则是在公元1~4世纪期间。6~7世纪时,印度人已能自己生产丝绸,主要为贵族和富人所用。由于气候炎热,印度古人多用一块棉布裹身,十分便捷。大多数普通男女不穿上装。在现存印度古代壁画和雕刻中,女性通常都裸着上身。徐悲鸿在印度绘画《愚公移山》时所用孟加拉男性模特,都裸着上身,应是现实劳动生活的反映。古代只有军人和在印度的外国人等少数人穿缝制的服装。北印度人在冬季使用质地较厚的头巾或披肩保暖。
伊斯兰教侵入印度后,使印度的服饰发生了变化。男性开始效法莫卧儿人穿缀有纽扣的服装,女性则开始穿裙子、罩衣和戴头巾。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在近代侵入印度后带来了西方的服饰文化,使印度服装文化呈现绚烂多彩的局面。18世纪时,印度教妇女普遍穿用的现代纱丽发展起来。纱丽的质地为丝绸或棉布,通常长4.5~8米,宽1.1~1.3米。穿时首端缠在腰际,中段绕过胸前,末端搭在肩上。纱丽在印度的地位与和服在日本略同。男性多穿棉布或纱布缝制的服装。不同教派的服装有所不同。例如,锡克教徒头包红巾,一眼就可以看出。在大城市,印度服装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开始出现西化现象。
印度古代服装虽然简洁,但首饰却富丽而又繁多。妇女普遍佩戴金银和宝石饰品。她们使用的首饰包括耳环、耳坠、鼻饰、项链、项圈、手镯、戒指、脚镯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印度妇女舞蹈时脚镯声声,节奏明快,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印度古代男子啊也戴耳环。现代男性戴戒指者颇多。
B. 古代印度人为什么能培植出最早的棉花
主要因为棉花原产于亚热带 所以地处亚热带的 古印度人和中美洲民印第安人比较早培植出棉花。
根据目前的材料,在旧大陆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并用棉花纺线织布。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些棉布残片,虽然做工还很粗糙,但从棉布上的各种颜色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织染技术已经有所发展。古印度的棉纺织技术到孔雀王朝时已非常发达,大量的手工纺织者和纺织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货物之一。后来,古印度人从中国学到了养蚕和丝织技术,到芨多王朝时他们已经可以织出薄如蝉翼的丝织品了,并配有各种色彩和图案。
但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才知道中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C. 17世纪,哪个国家的印花棉布由亚洲传入欧洲
印度
1600年左右,东印度群岛的公司用金条将他们的船只运往印度,以换取精美的棉纺织品。英国人认为,由于印度生产的纺织品质量如此之好,展现出如此繁荣的未来,最好建立他们称为“工厂”的商业站。
来自孟加拉的染色真丝围巾以成千上万的布料销售,供水手,农场工人和其他工人使用。还有许多其他印度语仍在使用英语,这些词来自纺织部门的大规模商品推销时期,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商,印有丝绸布料,棉花和棉花混纺数千人将丝绸,围巾,领巾和餐巾送到英格兰。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70年至1720年期间平均每年进口约1500万码印度棉布。这些色彩缤纷的纺织品可以抵抗洗涤,并且不会因光线而褪色,这是商人和顾客都非常喜欢的东西。它们作为非常时尚的布料或具有异国情调设计的现成服装出售。直到十七世纪晚期,一系列法律行为都宣称要保护欧洲的羊毛限制,然后完成印度棉布的贸易,加工或消费。
D. 现在印度棉和中国棉的区别
木棉(Bombax ceiba Linn) 广州市市花
木棉为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又名红棉、英雄树、攀枝花,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
从古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对木棉有着巧妙而充分的利用:在汉文古籍中曾多次提到傣族织锦,取材于木棉的果絮,称为“桐锦”,闻名中原;用木棉的花序或纤维作枕头、床褥的填充料,十分柔软舒适;在餐桌上,用木棉花瓣烹制而成的菜肴也时有出现;此外,在傣族情歌中,少女们常把自己心爱的小伙子夸作高大的木棉树。
木棉速生,材质轻软,可供蒸笼、包装箱之用,花、树皮、根皮药用,有祛湿之效。
草棉(herbaceous cotton)
二倍体栽培棉种之一,学名G.herbaceum L.。染色体数2n=2x=26。原产于非洲南部,又称非洲棉。
草棉可分为5个种系(race),即暗色棉(percicum)、库尔加棉(kuljianum)、威地棉(Wightianum)、槭叶棉 (acerifolium)和阿非利加棉(Africanum),前3个为一年生,后2个为多年生。中国西北地区栽培的草棉为一年生,植株矮小,在 100cm以下,叶小,生育期120-150天。其叶片、花冠和棉铃均较小。草棉的棉铃小,单铃子棉重约2g左右;种子小,衣分约30%。耐旱性强。
棉花Cotton
科属 属锦葵目锦葵科木槿亚科棉属。
原产地印度.
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锦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棉花主要有如下几种:
粗绒棉--也叫亚洲棉,原产印度。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 机器纺织,目前已被淘汰。
长绒棉--也叫海岛棉,原产南美洲。纤维长、强度高是其特点,适合于纺高支纱。目前我国只有新疆生产。
细绒棉--也叫陆地棉,原产中美洲,所以又称美棉。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是其特点,可纺中支纱。
http://www.cncotton.com/gnmh/scdt/xh/qy/200807/t20080711_159037.html
E. 明清时期,皇室为何热衷于东南亚国家进贡的棉布
印度、东南亚国家的棉织品早在唐代就运销中国,有学者提出在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棉路,其线路是:从四川和中国腹地至缅甸、阿萨姆、孟加拉和恒河乡村……从唐以前开始直到宋元,印度、东南亚的棉布经陆路(缅甸——云南——四川)、海上(印度一缅甸一马来半岛或苏门答腊——越南一海南岛或广州)。
哆罗呢毯具有保暖防潮特点,成为清宫宫廷廷野外活动中首选之物,每遇朝廷进行木兰荻、战争等,帝后及众多官员住宿蒙古包,临时设置的寝床上多覆盖哆啰呢炕单。《圆明园档案》载,干隆中期,路易十五将名为《中国色彩》的哆啰呢壁毯,作为礼物送给干隆帝。干隆帝为张挂这套西洋壁毯,于干隆三十四年(1769年)对圆明园远瀛观内部进行改建,出于对哆罗呢绒的喜爱,干隆下令官营制造机构研制其织造技艺。
不过这也说明,干隆对西餐是比较熟悉的,洋布、器皿、刀叉一应备全。值得指出的是,清宫舶来织物不一定是织物本身,也有可能是借鉴了西洋图案所转化成的织物。江南三大织造在雍正元年起就按照皇帝要求和喜好仿制西洋织锦,其档案名为西番花鸟锦样,雍正元年(1723)四月二十一日,内务府总管“怡亲王交八色西洋金花笺纸八十张,王谕:将纸上花样照样每样画出一张,交织造处织锦送来。遵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