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在中国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两等地,他们是这样看中国的:
1、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认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2009年,怀卡尔当时所在的一家德国企业把他派遣到上海,担任亚太区销售高级副总裁。现在,他11岁的大儿子和7岁的小儿子都在上海上学。2012年,怀卡尔被选为印度人协会主席,这个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联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联盟”合并的印度人社团,在他负责的这3年里,会员从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协会的网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员会成员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协会成员的名字和手机号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开。
怀卡尔说,印度人协会经常组织公益活动,联络在华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灯节公益晚会。此外,他们也愿意为上海市民做些贡献。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协会的成员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献血日”时,协会还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怀卡尔说:“我们很高兴这样做。”采访中,怀卡尔再三称赞中国人的守时和勤奋,他还说:“每次遇到新来的印度人,我都会告诉他上海给我们的安全感超过世界很多地方。我们应该给上海颁一个‘安全奖’。”
普拉迪普·库马尔和太太安·丽塔住在上海世贸滨江花园的高层公寓里,天气好的日子,从他们家的客厅能俯瞰黄浦江。在这个高档社区,总共住着七八十户印度人。库马尔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国企业高管的经历。2006年,库马尔看到中国咨询行业的机遇,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同时也是另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时中国的GDP增速很快,相关政策使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运营非常容易,商业发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让库马尔一家感到满意。谈到在广场跳舞的中国大妈,已经当上奶奶的丽塔说:“中国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跃,也更快乐,退休仿佛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由于一家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丽塔还教会来家的钟点工做印度菜,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现在,丽塔是上海一家名为“米饭妈妈”的公益组织成员,她们致力于帮助上海的弱势儿童群体。丽塔说:“印度人与西方人差别很大。中国人把我们看成半个外国人,因为我们的语言、相貌,也因为我们的亚洲特性。我很高兴,当地人接纳了我们。”
2、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
生活在中国的印度人,有时愿意把两国做对比。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来中国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国妻子,1998年在北京国贸开了第一家印度餐厅。帕斯塔卡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印度创业,想出一个“工业厨房”的点子,和做外卖差不多,但不太顺利。几年后,他决定出去闯闯,曾考虑过到颇受印度人欢迎的中东地区,那里有700多万印度人,直到一个朋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国”。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亚对中国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来中国不久,就认识了会说英语的郑女士,用帕斯塔卡亚的话说:“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们认真交往、磨合了好几年,1997年才结婚。”那时候,他想买咖喱等家乡的调料要去友谊商店,但现在方便多了,网购就可以解决。说起北京的变化,帕斯塔卡亚侃侃而谈:“那时刚修完的二环路、三环路没过多久就又拥堵了。以后北京有七环也不奇怪。”对于北京的雾霾,他也会抱怨,但他觉得“污染和发展有关,哪个国家都一样,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几年已经好多了,几乎没有沙尘暴。
帕斯塔卡亚在北京开的印度餐厅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短短几年内,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轨,让帕斯塔卡亚更热衷于传播印度文化,他说:“很多中国人对瑜伽的印象就是减肥美体,其实它更强调呼吸冥想,是用来修身养性的。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印度。”
来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独生女,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月光”,是当年一个去印度的中国女孩给起的。月光很喜欢这个名字,来中国后,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义,不过,这个开朗的女孩笑着说:“在中国发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这也是我来中国的原因。”月光说,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很少见。
月光的父亲曾在英国、中国香港经商,她13岁首次来中国时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后又去了广州和深圳。月光说:“你问100个印度人刚来中国时是否适应,可能99个都说不适应,因为印中的文化差异很大。可是我很适应,我想是因为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国有联系的原因。”现在,她最喜欢的中国小吃依然是粤菜系中的虾饺。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BA。谈到为什么放弃美国名校而选择中国大学时,月光说,印度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印地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她在印度的商学院里学到的知识也都以欧美为范本,因此,选择去美国留学意义不大。相反,她认为,再过二三十年中国肯定能超越美国,因此,她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见证历史”。月光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国商场里的售货员、旅游景点咨询处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等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多是女性,而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来做。
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尼廷·达尼在意大利读研时,一次到上海实习的机会让他对中国产生兴趣。2011年毕业后,达尼来到上海,现在,他是一家名为“绿色倡议”的环保组织负责人,同时兼职做室内摄影和建筑咨询。“绿色倡议”经常组织宣传环保的活动,如每月邀请环保产业的相关专家和高管讲座,每次参加的人数都有上百人。达尼对政治话题不感兴趣,但更关注中国政府的环保举措。达尼说:“在印度,环保问题还没有像在中国这样被重视。印度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仍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才被重视。”
达尼认为中国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举例说:“与上海相比,班加罗尔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但他觉得,印度在旅游业上有优势,景观和风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被装点过,越来越西方化”。对达尼来说,他希望可以简化来中国的签证手续。
3、印度学者:“印中不要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说: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4.5万印度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着推动作用,通过人员往来可以增进了解,促进中印两国经贸、文化发展。但是人口大国印度在中国的人数还不够多。
一位在中国生活了8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学者说:印中两国媒体有时会有关于对方国家的负面报道,如炒边境话题,其实印度普通百姓不太关注这些报道。他认为,欧美媒体也经常有对印度的负面报道,这很正常,西方不愿接受其他国家崛起的事实。说起1962年的那场战争,他认为,印中合作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就太可惜了。他还谈到,“莫迪总理对华友好访问,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领导人喜欢把耳朵捂上自己做决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较开放,亲和力强,因此赢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国。
库马尔表示:“民间层面,印中两国之间可以说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层面,彼此有些过于谨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国公司带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相关程序。在中国,美国公司注册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国注册时也很容易。”他认为,中国稳步增长,印度也迅速发展,“两国应以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共同繁荣”。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异 感叹中国机会多更安全--国际--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贰’ 为什么印度人在进厨房之前,必须要脱掉鞋子呢
印度是一个充满民间习俗特色的国家, 就好比在印度,有些地方是不会建造厕所的,而且印度国家的人民都认为牛是非常神圣的存在,如神一般,甚至把牛粪视为至宝,最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他们甚至有喝牛尿的一种习俗。今天我们要进行讨论的事情就是为什么印度人在进厨房之前,务必要将他们脚上的鞋子脱掉?其实这个也是印度人民的一种习俗,在他们的眼中穿鞋这个行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还是对神灵的不尊重。所以只要他们进厨房,就一定要把脚上的鞋子脱掉。
不过将鞋子放在门口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因为印度经济不是很发展,所以贫富差距有点大,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人动了小心思,那就是把别人的新鞋拿走,留下自己的旧鞋,因此一些外国游客为了避免鞋子丢失,就把自己的鞋子包上放在自己的包里,告诉门口的守门人让他们通融一下,也就能够进去了。
‘叁’ 印度在中国哪个方向
印度在中国的南部。
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3)印度人的厨房在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印度的自然环境:
亚 洲南部有三大半岛,印度位于中间面积最大的一个半岛上,印度半岛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部突出于印度洋,呈一个倒立的等边三角形。
雄伟的喜马拉雅 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坐落半岛北部及西北部将它与亚洲其他大陆隔离开,半岛的血积约415万平方公里,内部地形地貌丰富多样,资源充足,物产丰盛,几千年来 孕育和发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因此,它可视为大陆独立的一部分,19世纪被命名为”印度次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岛分割成几个国 家,遂改称“南亚次大陆”。
‘肆’ 印度贫民窟穷人如何做饭
哈哈哈,关于这个问题嘛~
如果你刻意去问,是什么也不会发现,是什么也问不出来的,但是如果你耐心观察,可以发现很多蛛丝马迹。
食物是我们一天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此我们会对它格外地重视。说到重视食物,恐怕世界上没有人能跟印度人比了,我们之所以对食物重视,是我们必要靠它活下去。印度人对于食物重视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宗教信仰,食物是他们用来和神明交流的媒介。那么,既然印度人这么重视食物,他们平时是如何做饭的呢?
不过,这种一锅煮的食物在我们看来实在是没有什么卖相,看起来倒像是喂给某种着名懒惰生物的。
对于印度人的做饭方式,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哦,也给小编来个点赞加关注吧,谢谢你们啦。
‘伍’ 印度国家在哪里 在地图的哪个位置
印度位于南亚,中国的南部。
如图,印度正好位于地图的中心区域,亚洲南部的南亚地区,中国的下边。
拓展资料: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गणराज्य;英语:RepublicofIndia),简称印度。
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领土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
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
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
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兰教兴起。
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
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
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参考资料:
印度网络
‘陆’ 印度人明明有厨房,为什么平时都不用,喜欢在外面做饭呢
在印度,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老百姓们非常喜欢在外面做饭吃,而不是厨房。难道是因为在厨房里做的饭菜太磕碜,不适合他们的口味吗?
印度的底层人民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文化水平不高,就只能一辈子做一些苦力活儿。如今虽然印度人能够吃饱饭了,但是伙食水平并不是特别的高。而且印度人并不是特别的讲究卫生,他们的母亲河恒河都已经列入了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了
‘柒’ 印度真的非常脏吗
智者见智了。
来之前听朋友说,如果让他用几个字来概括印度的城市,那就是脏、乱、差。经过我的实地考察,他说的基本准确。相对于北京宽阔笔直的大马路,印度的城市只能定义为穷街陋巷。其市容基本类似于中国一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如果你走进贫民的聚居地,更是乌烟瘴气、垃圾丛生,随处可见衣衫褴褛、蓬首垢面的大人小孩。但是,如果因此就把印度扣上个脏乱差的帽子永世不得翻身,我觉得也不甚公平。那么相对于北上广深,印度有没有洁净之处呢?
我认为是有的。首先,印度的空气比中国的大城市清洁,这一点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汽车的绝对数量少,大排量车更少,城市纬度低,距离海洋距离近等。在我去的三周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所以,至少在班加罗尔,天空是蓝的,城市是绿的。空气是透明的,从高处的山坡上高瞻远瞩,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其次,走在印度的大街上,你的脚下可能会有垃圾,可能会不小心踩到牛粪。但是,你不会踩到粘痰,不会踩到烟头。这一点倒是很符合我的偏好,事实上我一直没闹明白为什么国人的喉咙制造粘液的能力那么强,为什么国人嘴上的喷射水平那么高,为什么中国人的咽喉炎会到自己家里就好了如果你认为,牛粪比痰脏,椰子皮比烟头恶心的话,那你最好留在清洁的北京。
最后说说吃。很多人认为印度人用手吃饭是能让人看了反胃的举动,且由此判定印度人很脏。这一点我持反对意见。印度人确实用手抓饭,不仅如此,在吃进嘴里之前,他们还要用黝黑的手指不停的在盘子里搅拌。这样的动作虽然难以接受,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并不值得小题大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一样。